“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_第1頁
“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_第2頁
“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_第3頁
“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_第4頁
“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關(guān)鍵詞:朱熹;易學(xué);生生之道;卜筮“thesagesdeeplyregnizedtheunfathableprfundnessfthedafyi:nzhuxisappraheststudyingtheyiabstrat:inanntating“giveeafereyears,sthatiayhavespentahlefiftyinstudyingtheyi,andibelievethatafterallishuldbefairlyfreefrerrr(frtheanaletsfnfuius),zhuxihadreuntedthat“thesageshaddeeplyre

2、gnizedtheunfathableprfundnessftheda(ay)ftheyiandhisexperienethattheyihadbutasdiffiulttbestudied.dependingupnthis,thepaperexainedzhusideafstudyingtheyi:firstly,frtherientatinfthedaftheyiandtheyifrthesakefbk,hethughtthedafyideeplyaknledgedbythesagesntnlyreferstthedafprduingandreprduing,butalsneivesthe

3、ipliatinsfthattheyiasriginallyanralebk;sendly,frthenteplatinandretrspetininstudyingtheyi,hethughtthat,beausetheriginalfatrsftheyiereveredanditneedsertainexperienesflifetunderstandthedaftheyi,theyiturneduttbeabkfrheavendiffiulttbeunderstd.finally,zhuzifirlybelievedthatnlyifnehadattaintedtthestatef“vi

4、dandtranquility,uldhe“deeplyregnizetheunfathabledaftheyiasthesagesdandprvetheliferealf“freedfrerrr.keyrds:zhuxi;theyi-lgy;thedafprduingandreprduing;divinatinin?周易?智慧神妙無窮,然契之頗難,故?周易?素有“天書之稱。南宋理學(xué)大師,同時也是易學(xué)大家的朱熹曾嘆:“蓋圣人深見?易?道之無窮,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學(xué),又不可以易而學(xué)也。第125頁1認為?易?道無窮,不可不學(xué),但又不能以其易學(xué)等閑視之。這可說是朱子究心治?易?的體會語。在與

5、友人和門人論?易?時,朱子也屢屢坦陳這一體會。?易?道何以不可不學(xué)又不可以易而學(xué)?對此問題的省察,可窺朱子治?易?之慧識。一、學(xué)?易?無大過上述體會語,源于朱子對?論語述而?中“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這句話的注釋。就外表文意而言,這句話仿佛是說:圣人在五十學(xué)?易?后,方能無大過,在這之前,圣人也會有大過。對此,道學(xué)五子之一的程頤提出異議,認為:“先儒謂孔子學(xué)?易?后可以無大過矣,此大過失卻文意。圣人何嘗有過,如待學(xué)?易?而后無大過,卻是未學(xué)?易?前嘗有大過也。又圣人如未嘗學(xué)?易?,何以知其可以無過?第262頁2如此以來,孔子“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應(yīng)做何理解?程頤釋曰:“此蓋孔子時

6、,學(xué)?易?者支離,?易?道不明,仲尼既修他經(jīng),唯?易?未嘗創(chuàng)造,故謂弟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期之五十,然后,贊?易?道而黜?八索?是也。第263頁2認為圣人不能有過,而且圣人有沒有過和學(xué)不學(xué)?易?沒有必然聯(lián)絡(luò),“無大過之境界不是靠學(xué)?易?所能解決的。在這一前提下,學(xué)?易?不再是“學(xué)?易?而是“贊?易?,不是親身習(xí)行?易?道,而是整理標準?易?書,即“贊?易?道而黜?八索?。所以,這里的“無大過不是指德性境界的成就,而是正本清源,使?易?書自身無大過。故而,他又云:“當(dāng)孔子時,傳?易?者支離,故言五十那么學(xué)?易?。言學(xué)者,謙辭。學(xué)?易?以無大過差,?易?之道,惟孔子無大過。第263頁2

7、在其心目中,學(xué)?易?無大過,不是指圣人學(xué)?易?可以達至“無大過境界,而是說圣人通過彰顯被遮蔽的?易?之正道,使?易?書自身無大過。另外,他還把這句話理解成:圣人擔(dān)憂由于?易?之正道隱而不顯,弟子們在如此情形下學(xué)?易?,容易有過,所以才親自“贊?易?以免弟子們習(xí)?易?有過。他說:“前此學(xué)?易?者甚眾,其說多過矣。圣人使弟子俟其贊?易?而后學(xué)之,其過鮮矣。第263頁2總起來看,程頤以“贊?易?代“學(xué)?易?和以?易?書“無大過代學(xué)?易?者“無大過的詮釋,凸現(xiàn)了孔子及其所“贊的“十翼在易學(xué)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朱子對這句話的解讀與程頤不同。首先,他在?論語或問?中分析了程頤產(chǎn)生上述解讀的前提,即:“此

8、以為圣人之未學(xué)?易?也,不應(yīng)嘗有大過,其既學(xué)?易?也,不應(yīng)猶有小過。第747頁1對上述之前提,朱子沒有承受,而是將“無大過這句話解讀為:“只是圣人不自足之意。圣人此般話,也如道者三,我無能,圣仁吾豈敢,不是圣人能如此,更誰能如此第886頁3認為這句話不能直解為圣人在學(xué)?易?前后有無過錯問題,而應(yīng)理解成是對圣人剛健不息、永不自足的生命情狀所做的描繪。也正是圣人這一不同于常人的生命情狀,才會有“無大過境界的證成。其次,在朱子看來,程頤上述分析不合文章語勢,他說:“程子謂學(xué)易者無大過,文勢不然。此章五十字誤。然章之大旨在無大過,不在五十上。第886頁3在?集注?中,朱子進一步解釋說:“此章之言,?史

9、記?作假我數(shù)年,假設(shè)是我于?易?那么彬彬矣,加正作假,而無五十字。蓋是時,孔子年已幾七十矣,五十字誤無疑也。第125頁2這里,朱子借?史記?來校?論語?字誤,認為“加應(yīng)作“假,“五十應(yīng)作“卒,之所以有誤的原因是“蓋加、假聲音相近而誤讀,卒與五十字相似而誤分也第125頁2。是故,朱子不同意程頤的注解,認為其把?易?道之大過系于?八索?之類,無據(jù)可證,當(dāng)?shù)茏訂枺骸耙链ㄒ?八索?為過處,如何?他答曰:“某不敢如此說。第886頁3于是,朱子據(jù)?史記?,將這句話詮釋為:“假我數(shù)年,卒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并認為:“此孔子系?易?之時,自謂假我數(shù)年,卒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者,為此自謙之辭,以教學(xué)者,

10、深以見?易?之道無窮也。第887頁3因為圣人具有“深見?易?之道無窮的慧識,所以才會剛健不息,終身習(xí)行?易?道,以成就“無大過的生命境界。要之,程頤和朱熹對“五十以學(xué)?易?不同的解讀,昭示了兩者治?易?理路的差異。程頤著眼于孔子所“贊之?易?即“十翼彰顯了?易?之正道的角度,凸現(xiàn)了孔子和“十翼在易學(xué)史上的地位。朱子著眼于圣人終身敬德修業(yè),不斷契合?易?道以證成“無大過境界之角度,凸現(xiàn)了?易?道之無窮和圣人剛健不息的生命情狀。二、見?易?道無窮同程頤一樣,朱子也肯定了孔子所“贊?易?道的重要作用。他說:“?易?之為書,更歷三圣,而制作不同。假設(shè)庖羲氏之象、文王之辭,皆依卜筮以為教,而其法那么異。

11、至于孔子之贊,那么又一以義理為教,而不專于卜筮也。第3842頁4他把易學(xué)開展,分為以卜筮為教和以義理為教兩大階段。認為早期圣人教之以卜筮,以開示吉兇,使人趨利避害。隨著文明進步,人的理性才能逐漸覺悟,反映到易學(xué)開展過程中,就是朱子所說的孔子“贊?易?階段,以義理為教,彰顯人文精神以豁醒人之道德理性。朱子作為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自然也承受了理學(xué)諸子以“生生定位易道的理路,注重揚發(fā)?易?的生生之道。在其理學(xué)系統(tǒng)內(nèi),人之生是理氣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他云:“人之所以為人,其理那么天地之理,其氣那么天地之氣。理無跡,不可見,故于氣觀之。要識仁之意思是一個渾然溫和之氣,其氣那么天地陽春之氣,其理那么天地生物之心。第

12、111頁3在朱子看來,天地之理是人之為人的形上根據(jù),天地之理即天地生成萬物的生生之理,生生之理即天地生物之心。所以,“生生作為天之大德,命于人便成就了人之好生之德,即仁德,天之生物心賦于人,便凝為人之仁心,從而人之生命就可內(nèi)在超越為天人合德境界。對此,朱子詳論道:“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穿,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那么曰仁而已矣。第3542頁5認為人德源自天德兼地德,人心本于天心。又云:“蓋天地之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貞,而元無不統(tǒng)。其運行焉,那么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氣無所不通。故人之為心,其德也有四,曰仁、義、禮、智

13、,而仁無所不包。其發(fā)用焉,那么為愛恭宜別之情,而惻隱之心無所不貫。第3542頁5在朱子看來,“元亨利貞本不涵具人文價值意蘊,到孔子時才被詮釋成乾之四德,他說:“乾之元亨利貞,本是謂筮得此卦,那么大亨而利于守正,而?彖辭?、?文言?皆以為四德。第1645頁3元、亨、利、貞為乾元剛健不息地創(chuàng)生萬物的天德,可以以“元統(tǒng)攝之;天在化生時,元、亨、利、貞四天德命賦于人,就凝成仁、義、禮、智四人德,同樣仁、義、禮、智四人德也可以以“仁包含之??偲饋砜矗熳幼鳛橐粋€理學(xué)大師,同其他諸子一樣,也深見?易?的生生之道,主張本天德立人德,即透過自身內(nèi)在本具的仁心來體證天地?zé)o窮盡的生物成物歷程,將自己生命內(nèi)在超越為

14、與宇宙大化一體合流的境界,從而修養(yǎng)成剛健不息的生命情狀和成己成物的圣賢胸懷。故而,朱子認為?易?所彰著的是“天人之道也第1673頁3。然而,同程頤等理學(xué)諸子大異其趣的是,朱子不把?易?書定位成單單說理之書,而是終生力倡“?易?本卜筮之書的卓識。?漢書藝文志?曾指出:“?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朱子汲取這一觀點,主張伏羲、文王和孔子三者所提倡的?易?道分屬于易學(xué)的不同開展時期,不可混為一談。他說:“今人讀易,當(dāng)分為三等。伏羲自是伏羲之易,文王自是文王之易,孔子自是孔子之易。第1629頁3在這三個時期中,朱子又劃分了上面所述的以卜筮為教和以義理為教的兩個階段。前兩個時期雖有所不同,但總的來

15、說是以占卜為主,同屬以卜筮為教階段。到孔子以人文精神“贊?易?時期,為以義理為教階段。由此,朱子提出了經(jīng)傳相分的治?易?路數(shù),凸現(xiàn)?易?書本卜筮之書的本義以及?易經(jīng)?以卜筮為教的?易?道,認為:“今學(xué)者諱言?易?本為占筮作,需要說做為義理作。假設(shè)果為義理作時,何不直述件文字,如?中庸?、?大學(xué)?之書,言義理以曉人?須得畫八卦那么甚?第1622頁3并慨言:“如?易?,某便說道圣人只是為卜筮而作,不解有許多說話。但是此說難向人道,人不肯信。向來諸公力來與某辨,某煞費氣力與他分析。而今思之,只好不說。只做放那里,信也得,不信也得。第1623頁3由此可見,朱子超邁諸子,持守?易?本卜筮而作的信念之堅。

16、雖然孔子所“贊?易?道是以義理為教,但在朱子看來,孔子所講的義理并不離卜筮:“到得孔子,盡是說道理。然猶就卜筮上發(fā)出許多道理,欲人曉得所以兇,所以吉。第1630頁3又云:“?易?只是個卜筮之書??鬃訁s就這上依傍說些道理教人。雖孔子也只得隨他那物事說,不敢別生說。第1626頁3不過,朱子在強調(diào)?易?為卜筮之書的同時,還認為雖然?易?本來不為義理所作,但在占卜吉兇中,自然表達了義理。他說:“圣人作?易?,本為欲定天下之志,斷天下之疑而已,不是要因此說道理也。如人占得這爻,便要人知得這爻之象是吉是兇,吉便為之,兇便不為。然如此,理卻自在其中矣。第1631頁3可見,朱子一方面強調(diào)義理要以卜筮為根底,另

17、一方面也重視以象數(shù)、卜筮求義理。由是,他對以往的象數(shù)派和義理派都提出了批評:“?易?之有象,其取之有所從,其推之有所用,非茍為寓言也。然兩漢諸儒必欲究其所從,那么既滯泥而不通。王弼以來,直欲推其所用,那么又疏略而無據(jù)。二者皆失之一偏而不能闋其所疑之過也。第3513頁5認為?易?之象數(shù)、義理和卜筮三者有著有機聯(lián)絡(luò)。首先,?易?之象數(shù)和彖爻辭形成來源皆為先民們占卜需要,王弼等義理派割斷了象數(shù)同卜筮的本然聯(lián)絡(luò),遮蔽了?易?本為占筮之書的本義,故而不能明象數(shù)之所自,以致所闡述的義理“疏略無據(jù)。其次,象數(shù)及卜筮兩者又符示著深蘊儒家人文精神的義理在朱子看來,主要是以彰顯?易?的生生之道,來成就自我生命與宇

18、宙生命一體合流境界的成己成物的內(nèi)在超越之道,漢儒等象數(shù)派恰恰未能很好地揚發(fā)象數(shù)所符示的人文精神,尤其沒能彰顯人之生命內(nèi)在超越之道,所以象數(shù)派不能推象數(shù)之所用,不能證成“為己之學(xué),以致陷于繁瑣考證中。概言之,朱子認為圣人所深見的?易?道,有兩個層面:一是實然層面,?易?為卜筮之書,以卜筮為教;二是應(yīng)然層面,?易?為說理之書,以生生為道。實然層面提醒了?易?道歷史本來面目,應(yīng)然層面彰顯了?易?道所涵具的人之生命內(nèi)在超越至天人合德境界以成己成物的人文意蘊。故而,在朱子看來,不僅僅要以人文價值視域深見?易?的生生之道之無窮,尤其還要從客觀歷史角度分析?易?本為卜筮而作的傳統(tǒng)之長遠從而防止對?易?的過度

19、詮釋。三、?易?不可易讀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故?易?不可不學(xué);然在朱子看來,?易?又不可易學(xué)。在?朱子語類?中的?讀易之法?開首,朱子門人便載乃師教導(dǎo):“?易?,不可易讀第1657頁3治?易?何以面臨如此困境?朱子認為形成治?易?之難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解讀者杜撰見識之過。朱子警諭門人道:“某嘗謂上古之書莫尊于?易?,中古后書莫大于?春秋?,然此兩書皆未易看。今人才理睬二書,便入于鑿。第1659頁3要想減緩治?易?的難度,首先需要消弭由于治?易?者杜撰見識所帶來的對?易?道的遮蔽。為此,朱子力倡“虛心學(xué)?易?。當(dāng)門人問如何讀?易?時,他說:“只要虛其心以求其義,不要執(zhí)己見讀。其他書亦然。第1

20、660頁3“虛心求義,道出了不僅治?易?而且治任何書的要訣,舍此那么難談客觀同情的理解,自然也無法更好地窺見書中之奧義。一般說來,每個治?易?者都想忠實?易?書本義,皆欲像圣人一般深見?易?道之無窮。然?易?書的特殊性,尤其是由于?易?為卜筮之書的本義得不到正視,使解讀?易?書難免杜撰見識,以致契會?易?道難上加難。朱子說:“?易?所以難讀者,蓋?易?本是卜筮之書,今卻要就卜筮中推出講學(xué)之道,故成兩截功夫。第1626頁3在他看來,?易?書絕對不單純是一本說理的書,認為:“假設(shè)是把做占看時,士農(nóng)工商,事事人用得。相反,假如只是作為說理的書,“便只是秀才用得第1625頁3。在朱子眼中,無論是象數(shù)派

21、還是義理派都背離了“?易?為卜筮之書的本義來治?周易?,從而為治?易?增添了難度。他說:“此書?易?本為卜筮而作,其言皆依象數(shù)以斷吉兇,今其法已不傳。諸儒之言象數(shù)者例皆穿鑿,言義理者又太汗漫,故其書為難讀。第3102頁5?伊川易傳?是程頤畢生唯一著述,理學(xué)家都非常重視此書,朱子也屢屢稱贊。但朱子又說:“伊川見得個大道理,卻將經(jīng)來合他這道理,不是解?易?。第1653頁3認為程頤這種治?易?方式未能扣錐易?經(jīng)本義,所以實際上不能說其在“解?易?。所以說:“?程易?所以推說得無窮,然非?易?本義也。第1695頁3對程頤這種偏離?易?之本義來詮釋?易?書的路數(shù),朱子論曰:“記得有人問程子,胡安定以乾九

22、四爻為太子者,程子笑之曰:如此,三百八十四爻,只做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了。此說極是。及到程子解?易?,卻又拘了。第1694頁3認為程頤因為不能契會?易?之本義,雖反對將三百八十四爻解讀成三百八十四件事,但其解?易?“卻又拘了,“照舊只作得三百八十四般用第1625頁3。因此,朱子認為能否根據(jù)?易?之本義,解讀?易?書以更好彰顯?易?道,至關(guān)重要。假如洞識了?易?之本義,再來彰顯?易?道,便見?易?道之無窮,認為:“先通得?易?本指后,道理盡無窮,推說不妨。相反,假如不明本義,而一味推說那么不可,“假設(shè)便以所推說者去解?易?,那么失?易?之本指矣第1695頁3。鑒于此,朱熹作了?周易本義?和?易學(xué)啟蒙?,以恢復(fù)?易?本卜筮之書的歷史本然,從而更好和更容易地解讀?易?書和彰顯?易?道。另外,朱子認為治?易?之難還在于:?易?不是只空說道理,它所涵具的成己成物的生生之道,需要在現(xiàn)實社會人生中詳細實行之踐履之。他教導(dǎo)門人說:“?易?中詳識物情,備極人事,都是實有此事。今學(xué)者平日只在燈窗下習(xí)讀,不曾應(yīng)接世變。一旦讀此,皆看不得。某舊時也如此,即管讀得不相入,所以常說?易?難讀。第1824頁3認為讀好?易?并非僅僅在“燈窗下習(xí)讀所能實現(xiàn)的,必須“應(yīng)接世變,在現(xiàn)實社會人生中力行?易?道。朱子一貫主張書中的道理必須“經(jīng)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