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課件-15治燥劑_第1頁
方劑學課件-15治燥劑_第2頁
方劑學課件-15治燥劑_第3頁
方劑學課件-15治燥劑_第4頁
方劑學課件-15治燥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五章 治燥劑第十五章 治燥劑 一、概念: 組成:輕宣辛散或甘涼滋潤的藥物為主; 功用:輕宣外燥或滋陰潤燥; 主治:燥證。 一、概念: 燥邪致病的特點: 1、干澀傷津 2、燥易傷肺方劑學課件-15治燥劑 溫燥(熱) 因初秋感受燥熱邪氣而致。 頭痛身熱、干咳少痰,或氣逆而喘, 口燥鼻干、舌邊尖紅,苔薄白而干; 涼燥(寒) 因深秋感受風寒燥邪而致。 頭痛惡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 “次寒”、“小寒”。 上燥(肺) 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咯血; 中燥(胃) 多食易饑,肌肉消瘦,口渴干嘔; 下燥(腎) 消渴,便秘。外燥內燥燥證 溫燥(熱) 因初秋感受燥熱邪氣而致。外燥內燥燥二、分類、適應證

2、、代表方。1、輕宣外燥 涼燥或溫燥 杏蘇散、桑杏湯、清燥救肺湯。2、滋潤內燥 臟腑津傷液耗的內燥證 養(yǎng)陰清肺湯、麥門冬湯、百合固 金湯、玉液湯、增液湯。 二、分類、適應證、代表方。 三、使用注意: 1、辨明內燥、外燥,分別選用相應方劑治療; 2、燥易傷津耗液,久則耗氣,故多配伍養(yǎng)陰、 生津、益氣之品。 3、滋潤內燥之劑多為寒涼滋潤之品,易助濕礙氣,凡素體多痰濕或脾虛便溏者慎用。 三、使用注意:第一節(jié) 輕宣外燥劑第一節(jié) 輕宣外燥劑杏蘇散溫病條辨(A類)杏蘇散溫病條辨(A類)鼻塞,咳嗽痰稀脈弦涼燥襲表頭微痛,惡寒無汗咽干苔白肺失宣降津聚為痰外感涼燥鼻塞,涼燥襲表頭微痛,肺失宣降外感涼燥君:杏仁 肅

3、降肺氣,潤燥止咳 蘇葉 發(fā)汗解表,宣暢肺氣 臣:前胡 疏風解表,降氣化痰 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 枳殼 疏理氣機 蘇葉配杏仁:輕宣溫潤,宣肺散寒,止咳潤燥。 桔梗、枳殼相配:宣肺降氣,化痰止咳君:杏仁 肅降肺氣,潤燥止咳蘇葉配杏仁:輕宣溫潤,宣肺散 佐: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咳 橘皮 理氣化痰 茯苓 健脾滲濕,以杜痰源 生姜、大棗 調和營衛(wèi) 使:甘草 調和諸藥。 此三味佐藥相合,配伍甘草即二陳湯的主要藥物,以增強理氣化痰,降逆止咳之力。 佐: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咳此三味佐藥相合,配伍甘草即 運用 1、辨證要點:惡寒無汗,咳嗽痰稀,咽干, 苔白,脈弦。 2、臨證加減:若無汗,脈弦甚或緊者,加麻黃、

4、防風以解表發(fā)汗;兼泄瀉腹?jié)M者,加蒼術、厚樸以化濕除滿;頭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風止痛。 運用 吳瑭:“燥傷皮毛,故頭微痛惡寒也,微痛者,不似傷寒之痛甚者也,陽明之脈,上行頭角,故頭亦痛也??人韵√嫡?,肺惡寒,古人謂燥為小寒也;肺為燥氣所搏,不能痛調水道,故寒飲停而咳也。鼻塞者,鼻為肺竅;嗌塞者,嗌為肺系也,脈弦者,寒兼飲也。無汗者,涼搏皮毛也?!?名醫(yī)方論 吳瑭:“燥傷皮毛,故頭微痛惡寒也,微痛者,不似傷寒之痛甚發(fā)汗散寒中尤善于溫肺化飲而平喘止咳。多用治外寒內飲之證,尤為用治寒飲停肺之喘咳證的良方,屬溫化法。臨證以喘咳痰多清稀,胸悶,舌苔白滑或兼有發(fā)熱惡寒、無汗等表證為特征。輕散風寒(輕宣

5、涼燥)中長于宣肺氣,化痰濕(偏于宣散化痰);為治外感涼燥證的代表方,亦治外感風寒較輕,兼肺氣不宣,痰濕內阻之咳嗽證,屬宣化法。臨證以惡寒頭痛 ,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等見證為特征。均具有外散風寒,內化痰濕(或痰飲)的功效。用治外感風寒,痰濕內阻之咳嗽證。杏蘇散小青龍湯發(fā)汗散寒中尤善于溫肺化飲而平喘止咳。多用輕散風寒(輕宣涼燥)桑杏湯 溫病條辨(A類)桑杏湯 溫病條辨(A類)舌紅,苔薄白而干,脈浮數傷于肺衛(wèi)其病輕淺口渴,鼻干咽燥干咳無痰痰少而粘頭痛,身熱不甚微惡風寒燥性干澀易傷津液燥邪為患肺失清肅溫燥之象外感溫燥舌紅,苔薄白傷于肺衛(wèi)口渴,鼻干咽燥干咳無痰頭痛,身熱不甚燥性君:桑葉輕宣

6、肺燥,疏散風熱,潤肺止咳 杏仁肅降肺氣,潤燥止咳 臣:豆豉辛涼透散,助桑葉輕宣透熱 象貝清化痰熱 沙參養(yǎng)陰生津,潤肺止咳佐:梔子皮清泄肺熱 梨皮清熱生津,潤肺止咳 桑葉配伍杏仁:清涼宣透,潤燥止咳。君:桑葉輕宣肺燥,疏散風熱,潤肺止咳桑葉配伍杏仁:清涼宣透 運用 1、辨證要點: 身熱不甚,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右脈數大。 2、臨證加減:身熱較重,加銀花、連翹;若肺氣逆而咳嗽較重,加枇杷葉、前胡;咽痛者,可加牛蒡子、薄荷以清利咽喉;鼻衄者,加白茅根、早蓮草以涼血止血;痰粘難出者,加天花粉、瓜蔞仁以清熱化痰。 運用 張秉成:“此因燥邪傷上,肺之津液素虧,故見右脈弦大之象,而辛苦溫散之法,似又不可用

7、矣。止以輕揚解外,涼運清金耳。桑乃箕星之精箕好風,故搜其風,其葉輕揚,其紋象絡,其味辛苦而平,故能輕解上焦脈絡之邪。杏仁苦辛溫潤,外解風寒,內降肺氣。但微寒驟束,胸中必不為舒,或痰或滯,壅留上焦,久而化熱,故以香豉散肌表之客邪,宣胸中之陳腐。象貝化痰,橘皮清熱,沙參,梨皮養(yǎng)陰降火,兩者兼之使邪去而津液不傷,乃為合法而。 名醫(yī)方論 張秉成:“此因燥邪傷上,肺之津液素虧,故見右脈弦大之象,偏于辛涼宣透,宣肺止咳。多用治風溫犯肺,即風熱之邪初襲肺經之咳嗽證,屬邪輕病淺者。臨證以咳嗽,微熱微渴。脈浮而偏數等見證為特征。均有宣肺化痰止咳,輕散透邪的功效。用治風熱燥邪外襲肺衛(wèi)之咳嗽證。長于清宣溫燥,化痰止

8、咳。多用治初秋溫燥外襲,肺津受灼,肺氣失宣之咳嗽證。臨證以干咳少痰,頭痛身熱,口燥咽干,舌紅苔干,脈浮數等證。桑杏湯桑菊飲偏于辛涼宣透,宣肺止咳。多用治風溫犯肺,即均有宣肺化痰止咳,清燥救肺湯醫(yī)門法律(A類)清燥救肺湯醫(yī)門法律(A類)肺合皮毛燥熱傷肺 溫燥傷肺干咳無痰,氣逆而喘胸膈滿悶,鼻咽干燥 燥傷氣陰頭痛身熱 肺失宣降心煩口渴 ,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肺合皮毛溫燥傷肺干咳無痰,氣逆而喘燥傷氣陰頭痛身熱肺失宣降心君:桑葉 輕清宣泄肺中燥熱,潤肺止咳臣:石膏 清泄肺熱,生津止渴 麥冬 養(yǎng)肺陰,潤肺燥佐:阿膠、胡麻仁 滋陰養(yǎng)血,潤肺治燥 杏仁、枇杷葉 降潤肺氣,止咳平喘 枇杷葉 清降肺熱,化痰止咳

9、人參 、甘草 益氣補中,配土生金使:甘草 調和藥性君:桑葉 輕清宣泄肺中燥熱,潤肺止咳 配伍特點: 宣、清、潤、降四法并用,氣陰雙補。 宣散不耗氣,清熱不傷中,滋潤不膩膈。 用量、炮制特點:桑葉量大,石膏煅用。 配伍特點: 運用 1、辨證要點: 身熱,干咳無痰,氣逆而喘,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 2、臨證加減:痰多難咯,加川貝、瓜蔞以潤燥化痰;熱甚,加羚羊角以清熱涼血;咯血,去人參加水牛角、生地、仙鶴草。 運用喻昌:諸氣郁之屬于肺者,屬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氣郁之方,用辛香行氣,絕無一方治肺之燥者。諸痿喘嘔之屬于上者,亦屬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陽明,以喘屬肺,是則嘔與痿屬之中下,而惟喘

10、屬之上矣。所以千百方中,亦無一方及于肺之燥也。即喘之屬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氣即瀉氣,間有一二用潤劑者,又不得其旨矣??傊瑑冉浟鶜?,脫誤秋傷于燥一氣,指長夏之濕,為秋之燥。后人不敢更端其說,置此一氣于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藥夾雜。如弋獲飛蟲,茫無定法示人也。今擬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湯,大約以胃氣為主,胃土為肺金之母也。其天門冬雖能保肺,然味苦而氣滯,恐反傷胃阻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腎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藥,尤在所忌。蓋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陰氣,不過一線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氣,傷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誠仿此增損以救肺燥變生諸證,如沃焦救焚,不厭其頻,庶克有濟耳。(醫(yī)門法

11、律喻昌:諸氣郁之屬于肺者,屬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氣郁之第二節(jié) 滋潤內燥劑第二節(jié) 滋潤內燥劑麥門冬湯金匱要略(A類)麥門冬湯金匱要略(A類)肺葉枯萎,肅降失職肺不布津,聚液為痰氣逆嘔吐口渴咽喉干燥舌紅少苔脈虛數陰虛內熱肺胃陰虛,津失上承咳逆上氣咳唾涎沫胃陰不足,胃失和降肺胃陰虛,虛火上炎肺葉枯萎,肅降失職肺不布津,聚液為痰氣逆嘔吐口渴舌紅少苔陰虛君:麥門冬 養(yǎng)陰生津,滋液潤燥,清虛熱臣:半夏 降逆下氣,化痰和胃佐:人參 益氣健脾,使脾旺生津以潤肺 甘草、粳米、大棗 合人參配土生金, 和中滋液使:甘草 調和藥性。 一降逆止咳嘔;二防大量麥冬滋膩壅滯; 君:麥門冬 養(yǎng)陰生津,滋液潤燥,清虛熱一降逆止

12、咳嘔;二防*配伍要點: 麥門冬+半夏 健脾養(yǎng)胃+補肺,含培土生金,虛則補其母之法。方論選錄麥 門 冬 湯一降逆止咳嘔;二防大量麥冬滋膩壅滯;麥門冬配半夏(7:1):半夏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且麥門冬得半夏則滋而不膩,相反相成。 *配伍要點:麥 門 冬 湯一降逆止咳嘔;二防大量麥冬滋膩壅滯 運用 1、辨證要點: 咳唾涎沫,短氣而喘促或嘔吐,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虛數。 2、臨證加減:陰傷甚者,可加北沙參、玉竹以養(yǎng)陰液。胃陰不足,胃脘灼熱而痛,加加白芍、川楝子等。 運用魏念庭:火逆上氣,挾熱氣沖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麥冬,生津潤燥,佐以半夏,開其結聚,人參、甘草、粳米、大棗,概施補益于胃

13、土,以資肺金之助,是為肺虛有熱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預救乎肺虛而有熱之痿也。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名醫(yī)方論魏念庭:火逆上氣,挾熱氣沖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麥養(yǎng)陰清肺湯重樓玉鑰(C類)養(yǎng)陰清肺湯重樓玉鑰(C類)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鼻干唇燥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無力或細數疫毒上攻肺失宣降陰虛之象復感疫毒陰虛火炎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咳或不咳,呼吸有聲脈數無力或細數疫毒上君:生地清熱涼血解毒,滋腎水以救肺燥臣:玄參清熱養(yǎng)陰,解毒散結 麥冬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肺 *地、玄、冬相配:滋腎水,清虛火, 潤肺燥,解疫毒。佐:白芍斂陰瀉熱柔肝以防木火刑金 丹皮涼血涼血,活血消腫 君:生地清

14、熱涼血解毒,滋腎水以救肺燥*地、玄、冬相配:滋腎佐: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散結 薄荷散熱利咽使: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佐: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散結 運用 1、辨證要點: 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鼻干唇燥,脈細數。 2、臨證加減:陰傷甚者,加大熟地以滋陰補腎;熱毒甚者,加土牛膝、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燥甚者,加天冬、鮮石斛以養(yǎng)陰潤燥。 運用鄭梅澗:喉間起白如腐一證,其害甚速。緣此癥發(fā)于肺腎,凡本質不足者,或遇燥氣流行,或多食辛熱之物,感觸而發(fā)。初起者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輕,鼻塞者重,音聲清亮氣息調勻易治,若音啞氣急即屬不治。經治之法,不外肺腎,總要養(yǎng)陰清熱,兼辛涼而散

15、為主。 重樓玉鑰名醫(yī)方論鄭梅澗:喉間起白如腐一證,其害甚速。緣此癥發(fā)于肺腎,凡本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A類)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A類)肺失清肅火傷肺絡虛火上炎肺腎陰虧虛火灼喉陰虛內熱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熱,骨蒸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肺失清肅虛火上炎虛火灼喉陰虛內熱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手君:生地、熟地滋補肺腎之陰臣:玄參清熱養(yǎng)陰,滋水降火,利咽解毒 麥冬、百合滋養(yǎng)肺陰,潤肺止咳 *君臣相配,滋腎陰,降虛火,金水相生。熟地補血生地涼血佐:白芍、當歸身斂陰補血,柔肝保肺 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桔?;瞪⒔Y利咽使:甘草調和諸藥,合桔梗以利咽喉*君臣相配,滋腎陰,降虛火,金水相生。熟地

16、補血佐:白芍、當歸配伍特點:1、滋腎保肺,金水并調,潤肺止咳為主。2、滋養(yǎng)之中,兼以涼血止血,宣肺化痰,標本兼顧,但以治本為主。配伍特點: 運用 1、辨證要點:咳嗽,咽喉燥痛,舌紅少苔,脈細數。 2、臨證加減:若痰稠難咯,加栝樓仁、桑白皮、花粉;若咳血甚者,加側柏葉、仙鶴草、白茅根 運用汪昂:此手太陰、足少陰藥也。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腎滋水退熱為君。百合保肺安神,麥冬清熱潤燥,玄參助二地以生水,貝母散肺郁而除痰,歸、芍養(yǎng)血兼以平肝,甘、桔清金,成功上部,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傷生發(fā)之氣也。名醫(yī)方論汪昂:此手太陰、足少陰藥也。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均有滋陰補腎潤肺,清降虛火

17、之功效。用治肺腎陰虛,虛火上擾之證。重在滋陰清熱而解毒利咽,兼以清散祛邪。主治肺腎陰虛,內有蘊熱,復感疫毒,熱毒熏蒸咽喉之白喉證。臨證以喉間起白膜斑點,不易擦去,咽喉腫痛,鼻干唇燥 ,舌紅脈數等見證。 滋腎陰,降虛火之力較強,并能化痰止咳,體現“金水相生”法。多用治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傷肺絡之咳嗽痰血證。臨證以咳嗽,痰中帶血,咽喉燥痛,眩暈,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證。養(yǎng)陰清肺湯百合固金湯均有滋陰補腎潤肺,清降虛火之功效。用治肺重在滋陰清熱而解毒利瓊玉膏申鐵翁方,錄自洪氏集驗錄(C類)瓊玉膏申鐵翁方,錄自洪氏集驗錄(C類)組成:人參、生地黃、白茯苓、白蜜功用:滋陰潤肺,益氣補脾主治:肺腎陰虧

18、之肺癆。干咳少痰,咽燥咳血,肌肉消瘦,氣短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組成:人參、生地黃、白茯苓、白蜜 運用辨證要點:干咳咯血,氣短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 運用辨證要點:干咳咯血,氣短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玉 液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C類) 玉 液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C類) 元氣不升津液不布腎虛不固脾氣失攝脾胃氣虛舌嫩紅而干脈虛細無力口渴引飲小便頻數量多困倦氣短氣陰不足虛火灼津氣陰不足元氣不升腎虛不固脾胃氣虛舌嫩紅而干口渴引飲小便頻數量多困倦氣君:山藥、黃芪補脾固腎,益氣養(yǎng)陰臣: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潤燥止渴 *君臣相配,元氣升而真陰復,氣旺自能生水。*二藥相配:一則使脾氣升,散精達肺,輸布津液以止渴

19、,二則使腎氣固,封藏精微以縮尿。佐:葛根清熱生津止渴 雞內金助脾健運,運化水谷精微; 兼能固腎澀精。 五味子固腎生津,不使津液下流 *助黃芪升發(fā)脾胃清陽,散精達肺君:山藥、黃芪補脾固腎,益氣養(yǎng)陰*君臣相配,元氣升而真陰復 運用1、辨證要點:口渴尿多,困倦氣短,舌嫩紅而干,脈虛細無力。2.、臨證加減:氣虛甚,脈虛細者,加人參;小便頻數者,加山茱萸、菟絲子。煩熱渴飲者,加石膏、麥冬。 運用張錫純:“消渴之病,多由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黃芪為主,得葛根能升元氣。而又佐以山藥、知母,花粉以大滋其陰,使之陽升而陰應,自有云行雨施之效也。用雞內金者,因此證尿中皆含有糖質,用之以助脾胃強健

20、,化食物中糖質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腎關,不使水飲急于下趨也。名醫(yī)方論張錫純:“消渴之病,多由元氣不升,此方乃升元氣以止渴者也。方增液湯 溫病條辨(C類)增液湯 溫病條辨(C類)陰虧液涸腸燥失潤津液大傷不能上承津液虧乏陰虛內熱大便秘結口渴,舌干舌紅,脈細數無力津虧腸燥陽明溫病陰虧液涸津液大傷津液虧乏大便秘結口渴,舌干舌紅,津虧腸燥君:玄參清熱養(yǎng)陰生津,啟腎水以潤腸臣:細生地滋陰壯水,清熱潤燥。佐:麥冬滋肺增液,生津濡腸以潤燥。*君臣相配,滋陰壯水,清熱潤燥生津之力增。君:玄參清熱養(yǎng)陰生津,啟腎水以潤腸*君臣相配,滋陰壯水,清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則與飲令盡,不便,

21、再作服。 用法: 運用 1、辨證要點: 大便秘結,舌干紅,脈細數或沉而無力。 2、臨證加減:津傷熱結甚者,可加大黃、芒硝以清熱瀉下,名增液承氣湯;若陰虛牙痛可加牛膝、丹皮以涼血、瀉火、解毒;胃陰不足,舌質光絳,口干唇燥者,加入沙參、玉竹、石斛等以養(yǎng)陰生津。 運用 增水行舟:指以滋陰增液的藥物組成方劑,功能滑潤腸道,導下便結,用以治熱結津枯,尤偏于陰虧液涸之便秘證的一種治法。滋陰增液,潤腸通便,猶如水漲則船行通暢,故名之。代表方如增液湯。 名詞解釋 增水行舟:指以滋陰增液的藥物組成方劑,功能滑潤腸道,導吳瑭:此方所以代吳又可承氣養(yǎng)榮湯法也。妙在寓瀉于補,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既可攻實,又可防虛。余治體虛之溫病,與前醫(yī)誤傷津液,不大便,半虛半實之證,專以此法救之,無不應手而效。溫病之不大便,不出熱結、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陽邪熾甚熱結之實證,則從承氣法矣;其偏于陰虧液涸之半虛半實證,則不可混施承氣,故以此法代之。獨取元參為君者,元參味苦咸微寒,壯水制火,通二便,啟腎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經稱其主治腹中寒熱積聚,其并能解熱結可知。麥冬主治心腹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