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設計課件_第1頁
建筑防火設計課件_第2頁
建筑防火設計課件_第3頁
建筑防火設計課件_第4頁
建筑防火設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防火設計建筑防火設計建 筑 防 火 設 計一、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性二、建筑防火設計的主要內容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建筑總平面防火設計建筑防火分區(qū)設計建筑安全疏散設計建筑構造建筑消防給水和滅火設備建筑防煙、排煙和通風空調建筑電氣建筑內部裝修防火設計三、建筑防火設計實例分析四、建筑防火設計要點參考教材:建筑防火設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國家現(xiàn)行設計規(guī)范: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J16-87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067-97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098-98 建 筑 防 火 設 計一、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性參考教火災是由燃燒引

2、起的災變?;馂陌l(fā)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燃燒三要素):有火源或達到燃點的熱源;有可燃物質:有助燃的空氣(或氯、溴等強氧化劑)。三者若按一定比例有機會結合便會發(fā)生燃燒,當燃燒失去控制時,便會發(fā)生火災。一般建筑物中都存在著可燃物質,而火源比比皆是。對于現(xiàn)代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主體結構雖不可燃,但由于功能日趨復雜,故火災時有發(fā)生,并會造成巨大損失。 火災的起因概括為:人為因素。如未熄煙頭、玩火、煙花爆竹、垃圾、縱火等:設備原因。如設備高熱、產(chǎn)生電火花、燃爐引燃、電焊等;自然原因。如雷擊放電、地震、自燃等。 建筑火災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火災是由燃燒引起的災變。火災發(fā)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燃燒三要火災過程是

3、個三維無定常的過程。它包括湍流、流動、傳熱傳質,相變和化學反應及其相互耦合的復雜的理化過程,涉及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相?;馂木哂型话l(fā)性、蔓延性和復雜的不確定性。建筑火災是指燃燒作用下?lián)p壞建筑和設施,以致造成人員傷亡的災變現(xiàn)象。最初起火在建筑物室內局部發(fā)生,逐漸擴散到其它區(qū)位,最后蔓延到整幢建筑物甚至周邊建筑?;馂倪^程是個三維無定常的過程。它包括湍流、流動、傳 (1)明火初起階段。明火初起,發(fā)生火災的部位平均煙氣溫度較低,蔓延速度較慢,其破壞力還較小。明火初燃有可能是可燃物質已燒盡而熄滅;或是室溫較低,封閉隔絕,又無充足氧氣而熄滅;再就是具備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有較高的室溫、有流通的空氣等,火勢越

4、燃越烈,蔓延成災。 (2)猛烈燃燒階段?;馂挠沙跗?,變成全面燃燒的瞬間即稱轟燃?;饎蒉Z燃時,在局部火焰高溫區(qū)的作用下,使房間的可燃物氣體膨脹猛烈燃燒,并迅速蔓延全面起火。高溫灼熱的氣浪急驟擴散,室溫高達1100。激烈的燃燒很難撲滅,轟燃后的受困人員已很難幸存。 (3)火勢衰滅階段。一般當室內可燃物資80以上已燒盡,而室溫也降至最高溫度時的80時,為衰滅階段的開始,直至明火熄滅。 建筑防火設計課件建筑火災的蔓延是通過熱的傳播進行的,其形式是與起火點、建筑材料、物質的燃燒性能和可燃物的數(shù)量有關的。常見的有5種形式: a.直接延燒:即固體可燃物表面或易燃、可燃液體表面上的一點起火,通過導熱升溫點燃,

5、使燃燒沿著表面不斷地向外發(fā)展下去,引起燃燒。 b.熱傳導:火災通過傳導的方式進行蔓延,一是必須具有導熱性能好的介質,如金屬構件、薄壁構件或金屬設備等:二是蔓延的距離較近,一般只傳導到媒介周邊介質。故其蔓延規(guī)模也有限。 建筑火災的擴散建筑火災的蔓延是通過熱的傳播進行的,其形式是與起火 建筑火災熱對流:這是火災蔓延的主要方式,熾熱的燃燒煙氣與冷空氣間相互流動,不僅在建筑物水平面擴展,而且在豎直井道中產(chǎn)生熱對流,其煙氣沿著各種井道樓梯間等以至流竄到屋頂而引燃大火。火災在轟燃之后,門窗破壞造成空氣對流,使火勢更加強烈,其磚石結構內可達1100,木結構內能達1300以上。 熱幅射:即熱由熱源以電磁波的形

6、式直接發(fā)射到周圍物體上,室內初起火災的轟燃效應主要是熱幅射造成的。建筑火場溫度達干度以上,通過各種外墻開口部位,向外發(fā)射大量的幅射熱,即可加速室內火災的蔓延,也會對鄰近建筑構成威脅。在建筑防火設計中,特別強調防火間距的要求飛火:失火中未燃盡的可燃物或火星飛落到可燃物上,極易引起火災。火災中,風速作用下的熱氣流,在建筑火場噴射出帶有粉料、板塊、棍棒等形狀的火星,它們可飛散到千米之外。在市區(qū)內由于風向紊亂,飛火可呈圓形分布;在郊野因風向一致,多為線型分布。 建筑火災的擴散熱對流:這是火災蔓延的主要方式,熾熱的燃燒煙氣與冷空氣間相互由于建筑物平面布置和結構的不同,火災的蔓延的途徑也有區(qū)別。 火災的橫

7、向延燒:a.建筑物內沒有設水平防火分區(qū),沒設防火墻及相應防火門等控制火災的區(qū)域,是造成火勢蔓延的條件;b.建筑物內門洞部位的分隔構件和構筑材料在火災的熱力作用下失效,使火勢沿著橫向發(fā)展;c.高層建筑多采用框架結構,吊頂上部多為連通空間,一旦起火極易在吊頂內部蔓延,且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導致災情擴大;d.既便無吊頂,隔墻不砌到上層結構底部,留有空洞或連通空間,也會是火災蔓延或煙氣擴散的途徑:此外,火災還可以通過隔墻、吊頂、地毯等處橫向蔓延。 建筑火災的途徑由于建筑物平面布置和結構的不同,火災的蔓延的途徑也 建筑火災 火災的豎向延燒:a.現(xiàn)代建筑物中各種豎井多,諸如通風井、排氣井、管道井、垃圾井、電梯井

8、、樓梯間、天井、中庭等等,如果防火設計不夠周密與完善,一旦發(fā)生火災,各種井道定會產(chǎn)生“煙囪效應”,變成撥火桶,產(chǎn)生激烈的熱對流。高溫煙氣在豎井內以35ms的速度向上延燒,火勢急速向上發(fā)展。如果是可燃材料制成的管道,起火時能把燃燒擴散到通風管道的任何一點。b.火勢朝天棚頂部延燒。煙火受氣流控制向上升騰,室內吊頂天棚的入孔、通風口等都是煙火進入頂棚的途徑?;饎葸€可通過金屬管道熱傳導擴散火災,或通過通火管道擴大火勢。此外,火災的煙氣吸入通風管道,甚至使遠離火災的房間的人員煙氣中毒。 建筑火災的途徑 火災的豎向延燒:a.現(xiàn)代建筑物中各種豎井多,諸如通風井、 火災的豎向延燒:a.現(xiàn)代建筑物中各種豎井多,

9、諸如通風井、排氣井、管道井、垃圾井、電梯井、樓梯間、天井、中庭等等,如果防火設計不夠周密與完善,一旦發(fā)生火災,各種井道定會產(chǎn)生“煙囪效應”,變成撥火桶,產(chǎn)生激烈的熱對流。高溫煙氣在豎井內以35ms的速度向上延燒,火勢急速向上發(fā)展。如果是可燃材料制成的管道,起火時能把燃燒擴散到通風管道的任何一點。b.火勢朝天棚頂部延燒。煙火受氣流控制向上升騰,室內吊頂天棚的入孔、通風口等都是煙火進入頂棚的途徑?;饎葸€可通過金屬管道熱傳導擴散火災,或通過通火管道擴大火勢。此外,火災的煙氣吸入通風管道,甚至使遠離火災的房間的人員煙氣中毒。 建筑火災的途徑 火災的豎向延燒:a.現(xiàn)代建筑物中各種豎井多,諸如通風井、 c

10、.火勢由外墻窗口向上蔓延。一是火焰的熱幅射穿過窗口燒烤相鄰建筑物,再是靠著火舌直接燃向屋檐或上層。如果采用數(shù)層的豎向貫通的帶形窗,即使玻璃沒有破損,噴射的火焰也可能被吸附在建筑物表面,甚至會吸入上層窗戶內部,使火勢向上層延燒。因此窗頂宜設飄出的懸挑構件以利阻火,貫通窗樘和樓層板之間,必須應用防火膠泥加以封閉。d.火災向建筑構造、構件薄弱部位延燒:用可燃性材料做隔斷不能阻火,即使用難燃性和不燃性材料進行分隔,由于耐火性差,及生裂縫等 建筑火災的途徑c.火勢由外墻窗口向上蔓延。一是火焰的熱幅射穿過窗口燒烤 建原因也會造成火勢擴大。尤其是在一些構件的連接部位搭邊交界處特別容易疏漏。在吊頂與樓板之間,

11、幕墻與分隔結構之間,保溫夾層接頭處,下水管道穿越部位都容易因施工質量留下孔洞,有的孔洞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相互貫通,而事后又難于發(fā)現(xiàn)和查找,會遺留嚴重的隱患。因此,建筑設計中必須提高界面節(jié)點的可靠性、安全度,施工中則要強化質量安全意識。 建筑火災的途徑原因也會造成火勢擴大。尤其是在一些構件的連接部位搭邊交 建筑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性新消防法明確,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的質量責任是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jiān)理單位。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jiān)理等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施工質量負全權主體責任。 建筑消防設計是項周密、細致的綜合配套工程,幾乎涵

12、蓋了建筑、結構、設備(給排水、供熱通風、空調)、電氣(電氣照明、自控、通訊、計算機)、燃氣、熱力、電梯各個專業(yè),既要考慮各專業(yè)部門的特殊性,又必須綜合考慮消防工程的全局性,嚴格做到協(xié)調配合、順暢有序達到優(yōu)化設計。積極應對防火減災大局,建筑設計中必須考慮: 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性新消防法明確,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兩個防火規(guī)范的適用范圍比較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適用范圍 適用于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層民用建筑及其裙房:1、十層及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層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2、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公共建筑。不適用于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4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層建筑

13、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當高層建筑的建筑高度超過250m時,建筑設計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適用范圍 適用于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1、九層及九層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層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公共建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2、單層、多層和高層工業(yè)建筑3、地下民用建筑 兩個防火規(guī)范的適用范圍比較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第二章 建筑耐火設計第二章 建筑耐火設計第一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分級 一、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分級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統(tǒng)稱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是指其燃燒或遇火時所發(fā)生

14、的一切物理和化學變化,這項性能由材料表面的著火性和火焰?zhèn)鞑バ?、發(fā)熱、發(fā)煙、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產(chǎn)生等特性來衡量。我國國家標準GB8624-97將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為以下幾種等級。 A級: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級:難燃性建筑材料 B2級: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級:易燃性建筑材料 第一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分級 一、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一、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構件組成的,諸如基礎、墻壁、柱、梁、板、屋頂、樓梯等。建筑構件是由建筑材料構成,其燃燒性能取決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我國將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分為三類: 1不燃燒體(非燃燒體) 金

15、屬、磚、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構件,稱為不燃燒體(以前也稱非燃燒體)。這種構件在空氣中遇明火或高溫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磚墻、鋼屋架、鋼筋混凝土梁等構件都屬于非燃燒體,常被用作承重構件。 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一、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2難燃燒體 用難燃性材料制成的構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護層制成的構件。其在空氣中遇明火或在高溫作用下難起火、難微燃、難炭化,且當火源移開后燃燒和微燃立即停止。 3燃燒體 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構件。這種構件在空氣中遇明火或在高溫作用下會立即起火或發(fā)生微燃,而且當火源移開后,仍繼續(xù)保持燃燒或

16、微燃。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樓梯、木擱柵、纖維板吊頂?shù)葮嫾紝偃紵w構件。 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2難燃燒體 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二、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 1時間-溫度標準曲線 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其內的溫度是隨著時間變化的,分別取時間和溫度作為橫、縱坐標,即可繪制出火災過程中的時間-溫度曲線。在實際的火災中,每一起火災的時間-溫度曲線是各不相同的,但為了對建筑構件進行耐火實驗,進而對其耐火極限進行度量,必須人為規(guī)定一種能反映、模擬一般火災規(guī)律的標準溫升條件,把它繪制成曲線就稱為時間-溫度標準曲線。 2耐火極限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二、建筑

17、構件的耐火極限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對任一建筑構件按時間-溫度標準曲線進行耐火實驗,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壞或失去隔熱作用時止的這段時間稱為耐火極限,以小時表示。 3影響耐火極限的因素 (1)材料的燃燒性能。材料的燃燒性能好,構件耐火極限就低。 (2)構件的截面尺寸。構件的截面尺寸大,構件的耐火極限就高。 (3)保護層的厚度。構件的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耐火極限就高。 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對任一建筑構件按時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4耐火極限的判定條件 (1)失去完整性。 (2)失去絕熱性。 (3)失去承載能力和抗變形能力。

18、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及耐火極限 4耐火極限的判定條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級的劃分基準和依據(jù) 為了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必須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發(fā)生了火災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損失,通常用耐火等級來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 一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是由一兩個構件的耐火性決定的,是由組成建筑物的所有構件的耐火性決定的,即是由組成建筑物的墻、柱、梁、樓板等主要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決定的。 我國現(xiàn)行規(guī)范選擇樓板作為確定耐火極限等級的基準,因為對建筑物來說樓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至關重要的構件。在 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級的劃分基準和

19、依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制定分級標準時首先確定各耐火等級建筑物中樓板的耐火極限,然后將其它建筑構件與樓板相比較,在建筑結構中所占的地位比樓板重要的,可適當提高其耐火極限要求,否則反之。根據(jù)我國國情,并參照其他國家的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把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分為一、二級;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分為一、二、三、四級,一級最高,四級最低。 各耐火等級的建筑物除規(guī)定了建筑構件最低耐火極限外,對其燃燒性能也有具體要求,因為具有相同耐火極限的構件若其燃燒性能不同,其在火災中的情況是不同的。 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制定分級標準時首先確定各耐火等級建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級的

20、選定條件 確定建筑物耐火等級的目的,主要是使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具有與之相適應的耐火性能,從而實現(xiàn)安全與經(jīng)濟的統(tǒng)一。 確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建筑物的重要性。 2建筑物的高度。 3使用性質與火災危險性。 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級的選定條件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三、建筑耐火構造1.鋼結構構件的耐火構造 工程結構按材料可分為: 木結構 鋼結構 鋼筋混凝土結構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磚石結構 鋼結構是鋼材制成的工程結構,通常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梁、桁架、柱、板等構件組成,各部分之間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有些鋼結構還部分采用鋼絲繩或鋼絲束。 第三節(jié) 建筑耐

21、火等級的選定三、建筑耐火構造 鋼結構的特點 1、剛結構自重輕2、剛結構工作的可靠性好3、鋼材的抗震性、抗沖擊性4、鋼結構制造的工業(yè)化程度較高5、鋼結構可以準確快速的裝配6、容易做成密封結構7、鋼結構易腐蝕、耐火性差 鋼結構的特點 1、剛結構自重輕鋼結構的主要應用范圍大跨徑結構工業(yè)廠房高聳結構高層建筑板殼結構可拆卸結構鋼結構構件的耐火構造以現(xiàn)澆混凝土作耐火保護層 保護層可以采用混凝土、輕質混凝土及加氣混凝土等。鋼結構的主要應用范圍以輕質預制板作耐火保護層 用輕質混凝土板、泡沫混凝土板、硅酸鈣板及石棉板等做保護材料。以砂漿或灰膠泥作耐火保護層 用砂漿、珍珠巖砂漿或灰泥膠、蛭石砂漿或石膏灰膠泥等作為

22、保護材料。以礦物纖維作耐火保護層 用石棉、巖棉及礦渣棉做保護材料粘涂LG鋼結構防火隔熱涂料以輕質預制板作耐火保護層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2.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耐火構造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樓板由于預先對其混凝土造成人為的應力狀態(tài),其承受荷載后,能全部或部分地抵消外荷載引起的應力,使構件的拉應力減少,克制變形,充分發(fā)揮了混凝土抗壓強度高、鋼筋抗拉性能好的特點。預應力構件重量小、節(jié)約材料,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增加預應力混凝土樓板保護層的厚度 使用預應力混凝土樓板防火涂料 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2.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耐火構造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

23、選定3.吊頂?shù)哪突饦嬙?第三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定3.吊頂?shù)哪突饦嬙斓谌?建筑總平面防火設計第三章 建筑總平面防火設計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一、建筑防火間距 是指為了防止建筑物間的火勢蔓延,在各幢建筑物之間留出一定的安全距離,叫做防火間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鄰建筑物在熱輻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時間內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情況下,也不會起火的最小安全距離。 防火間距是兩棟建筑物之間,保持適應火災撲救、人員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災時熱輻射等的必要間距。二、影響防火間距的因素 輻射熱:是影響防火間距的主要因素,輻射熱的傳導作用范圍較大,在火場上火焰溫度越高,輻射熱強度越大,引燃一定距離內的可燃物時間也越短

24、。輻射熱伴隨著熱對流和飛火則更危險。 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一、建筑防火間距建筑防火設計課件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熱對流 這是火場冷熱空氣對流形成的熱氣流,熱氣流沖出窗口,火焰向上升騰而擴大火勢蔓延。由于熱氣流離開窗口后迅速降溫,故熱對流對鄰近建筑物來說影響較小。 建筑物外墻開口面積 建筑物外墻開口面積越大,火災時在可燃物的質和量相同的條件下,由于通風好、燃燒快、火焰強度高,輻射熱強。相鄰建筑物接受輻射熱也較多,就容易引起火災蔓延。 建筑物內可燃物的性質、數(shù)量和種類 可燃物的性質、種類不同,火焰溫度也不同??扇嘉锏臄?shù)量與發(fā)熱量成正比,與輻射熱強度也有一定關系。 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熱對流 這是

25、火場冷熱空氣對流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風速 風的作用能加強可燃物的燃燒并促使火災加快蔓延。 相鄰建筑物高度的影響 相鄰兩棟建筑物,若較低的建筑著火,尤其當火災時它的屋頂結構倒塌,火焰穿出時,對相鄰的較高的建筑危險很大,因較低建筑物對較高建筑物的輻射角在30度至45度之間時,根據(jù)測定輻射熱強度最大。 建筑物內消防設施的水平 如果建筑物內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設備完整,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和減少建筑物本身的火災損失,而且還能減少對相鄰建筑物蔓延的可能。 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風速 風的作用能加強可燃物的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滅火時間的影響 火場中的火災溫度,隨燃燒時間有所增長。火災延續(xù)時間越長,輻射熱

26、強度也會有所增加,對相鄰建筑物的蔓延可能性增大。三、確定防火間距的基本原則 考慮熱輻熱的作用 考慮滅火作戰(zhàn)的實際需要 考慮節(jié)約用地四、防火間距不足時應采取的措施1改變建筑物內的生產(chǎn)和使用性質,盡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改變房屋部分結構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級 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滅火時間的影響 火場中的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2調整生產(chǎn)廠房的部分工藝流程,限制庫房內儲存物品的數(shù)量,提高部分構件的耐火性能和燃燒性能。 3將建筑物的普通外墻改造為實體防火墻。建筑物的山墻對建筑物的通風、采光影響小,設置的窗戶少,可將山墻改為實體防火墻。 4拆除部分耐火等級低、占地面積小、適用性不強且與新建

27、筑物相鄰的原有陳舊建筑物。 5設置獨立的室外防火墻等。 第一節(jié) 建筑防火間距 2調整生產(chǎn)廠房的部分工藝流程,限制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消防車道 指火災時供消防車通行的道路。消防車道應符合如下要求。 (1)消防車道的凈寬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0米。 (2)環(huán)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回車道或面積不小于1212m的回車場。供大型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面積不應小于1515m。 消防車道上的管道和暗溝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 (3)消防車道穿過建筑物的門洞時,其凈高和凈寬不應小于4m;門垛之間的凈寬不應小于3.5m。 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消防車道第二節(jié)

28、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消防撲救面 為了在發(fā)生火災時,登高消防車能夠靠近高層主體建筑,聲速搶救人員和撲滅火災,在高層民用建筑進行總平面布置時,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m、進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置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我們把登高消防車能靠近高層主體建筑,便于消防車作業(yè)和消防人員進入高層建筑進行搶救人員和撲滅火災的建筑立面稱為該建筑的消防撲救面。 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消防撲救面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消防撲救面 為了在發(fā)生火災時,登高消防車能夠靠近高層主體建筑,聲速搶救人員和撲滅火災,在高層民

29、用建筑進行總平面布置時,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m、進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置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我們把登高消防車能靠近高層主體建筑,便于消防車作業(yè)和消防人員進入高層建筑進行搶救人員和撲滅火災的建筑立面稱為該建筑的消防撲救面。 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消防撲救面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 作為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撲救面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m、進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

30、出口。 無論是建筑物底部留一長邊或1/4周邊長度,其目的都是為了使登高消防車能夠展開工作。根據(jù)登高消防車功能實驗證明,高度在5m,進深在4m以上的附屬建筑,會影響撲救作業(yè),因此,必須對附屬建筑的高度、進深加以限制。設樓梯或出口,主要考慮人員從樓梯間進入,盡快到達火層,搶救被困人員, 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 作為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撲救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 2.高層建筑的撲救面與相鄰建筑應保持一定距離。高層民用建筑之間及高層民用建筑與其它建筑物之間除滿足防火間距要求外,還要考慮消防車轉彎半徑及登高消防車的操作要求。 第二節(jié) 消防車道與消防操作空間 2.高層建筑的撲救面與相第三節(jié)

31、建筑總平面防火設計舉例 第三節(jié) 建筑總平面防火設計舉例 第四章 建筑平面防火設計第四章 建筑平面防火設計第一節(jié) 防火分區(qū)設置標準 防火分區(qū)就是根據(jù)建筑物的特點,采用相應耐火性能的建筑構件或防火分隔物,將建筑物人為劃分成一定面積的空間單元,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災的基本空間單元。 防火分區(qū)的劃分一般包括水平防火分區(qū)和豎向防火分區(qū) 防火分隔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不可活動式的,如建筑物中的內外墻體、樓板、防火墻等;另一類是活動、可啟閉式的,如防火門、防火窗、防火卷簾、防火水幕等。 第一節(jié) 防火分區(qū)設置標準 防火分區(qū)就是根據(jù)建筑物的特點,采用1、民用建筑

32、的耐火等級、層數(shù)、長度和建筑面積,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民用建筑中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防火分區(qū)設置另有規(guī)定 建筑防火設計課件2、建筑物內如設有上下層相連通的走馬廊、自動扶梯等開口部位時,應按上、下連通層作為一個防火分區(qū),其建筑面積之和不宜超過上條的規(guī)定。 注:多層建筑的中庭,當房間、走道與中庭相通的開口部位,設有可自行關閉的乙級防火門或防火卷簾;與中庭相通的過廳、通道等處設有乙級防火門或防火卷簾;中庭每層回廊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以及封閉屋蓋設有自動排煙設施時,可不受本條規(guī)定限制。3、地下、半地下建筑內的防火分區(qū)間應采用防火墻分隔,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500平方米。 當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增加到1000平方米。局部設置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