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 1.社會變化與主權喪失(1)五口通商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傳統(tǒng)法制破壞(2)協(xié)定關稅到總稅務司 -經濟主權喪失(3)領事裁判權與會審公廨 -司法主權喪失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2.社會觀念變化(1)盲目排外到中體西用(2)維護三綱到批判三綱(3)君權神圣到君主立憲、民主共和(4)法政不分到司法獨立(5)以刑為主到諸法并重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變革與新政1.洋務時期的變革 -引進技術 -購買機器 -創(chuàng)辦企業(yè) -設立洋務機構2.維新時期的變革 -裁撤舊機構,設立新機構 -裁汰舊軍,編練
2、新軍 -改革財政及教育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變革與新政3.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 內憂、外患、日俄戰(zhàn)爭 -改革官制 -廢除舊科舉,興辦新學堂 -修訂法律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中國近代化進程一、近代化與法律移植(一)近代化:內生近代化與外生近代化 后發(fā)近代化,法律近代化(二)法律移植二、中國法律近代化進程184218561860189418981901191219151927193719451949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經過近一年勞心煩神的談判,在辛丑條約簽訂后不久去世,在老部下周馥
3、的幫助下才合上雙眼。據載,李在臨終前,曾吟詩一首: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亂,八千里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李鴻章:“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第十二章
4、 清末法制(18401912)李鴻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數(shù)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chuàng)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梁啟超李鴻章傳:“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钡谑?清末法制(18401912)預備立憲的主要活動(一)考察憲政與立憲方針(二)官制改革(三)欽定憲法大綱、十九信條(四)資政院、諮議局(五)改法修律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一)考察憲政與立憲方針1.考察憲政(1)普查:五大臣考察憲政1905年7月16日,清廷發(fā)布“考察政治上諭”:“方今時局
5、艱難,百端待理,朝廷屢下明詔,力圖變法,銳意振興,數(shù)年以來,規(guī)模雖具而實效未彰,總由承辦人員向無講求,未能洞悉原委。似此因循敷衍,何由起衰弱而救顛危。茲特簡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等隨帶人員,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嗣后再行選派,分班前往。其各隨事咨詢,悉心體察,用備甄采,務負委任?!眹藢Υ恕柏璨粴g欣鼓舞,僉謂將舉行憲政”。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一)考察憲政與立憲方針1.考察憲政(1)普查:五大臣考察憲政-鎮(zhèn)國公載澤、徐世昌、戴鴻慈、端方、商部左侍郎紹英-載澤、戴鴻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鐸-隨從人員 “非素有政學資格之員不能濫竽請托”: 熊希齡、
6、陸宗輿、章宗祥、施肇基等-五大臣考察回國后,“兩宮召見澤公二次,端大臣三次,戴、尚兩大臣各一次,垂問周詳?!?載澤所上的奏請宣布立憲密折指出君主立憲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梁啟超、楊度、有賀長雄等代為擬寫考察報告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一)考察憲政與立憲方針-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但有預備-光緒三十二年(1906)七月十三日內閣奉上諭: 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我朝自開國以來,列圣相承,謨烈昭垂,無不因時損益,著為憲典?,F(xiàn)在各國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勢,而我國政令積久相仍,日處阽險,憂患迫切,非廣求智識,更訂法制,上無以承祖宗締造之心
7、,下無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是以前派大臣分赴各國考察政治?,F(xiàn)載澤等回國陳奏,皆以國勢不振,實由于上下相暌,內外隔閡,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衛(wèi)國。而各國之所以富強者,實由于實行憲法,取決公論,君民一體,呼吸相通,博采眾長,明定權限,以及籌備財用,經畫政務,無不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國相師,變通盡利,政通民和有由來矣。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一)考察憲政與立憲方針 時處今日,惟有及時詳晰甄核,仿行憲政,大權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國家萬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規(guī)制未備,民智未開,若操切從事,涂飾空文,何以對國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積弊,明定責成,必從官制入手,亟應先將官制分別議定,次第更張,
8、并將各項法律詳慎厘訂,而又廣興教育,清理財務,整飭武備,普設巡警,使紳民明悉國政,以預備立憲基礎。著內外臣工,切實振興,力求成效,俟數(shù)年后規(guī)模粗具,查看情形,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視進步之遲速,定期限之遠近。著各省將軍、督撫曉諭士庶人等發(fā)憤為學,各明忠君愛國之義,合群進化之理,勿以私見害公益,勿以小忿敗大謀,尊崇秩序,保守平和,以豫儲立憲國民之資格,有厚望焉。將此通諭知之。 欽此。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一)考察憲政與立憲方針1.考察憲政(2)專查:日本、德國直隸總督袁世凱于1907年7月17日上奏:“請簡明達治體之大臣,分赴德日兩國,會同出使大臣,專就
9、憲法一門,詳細調查,博訪通人,詳征故事。何者為入手之始,何者為收效之時”,“懸鑒照形,立竿見影,以周時用”1907年11月,清廷派學部侍郎達壽考察日本,外務部侍郎汪大燮考察英國,郵傳部侍郎于式枚考察德國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二)官制改革-1901年,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1904年,設立商部、巡警部、學部-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 1.法部(刑部)、大理院(大理寺)等 2.直接為皇帝服務的機構不改,如軍機處、內務府、宗人府、步軍統(tǒng)領衙門等 3.“五不議”原則:軍機處事不議、內務府事不議、八旗事不議、翰林院事不議、太監(jiān)事不議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三)欽定
10、憲法大綱與十九信條1.欽定憲法大綱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1908年8月27日)頒布共23條,由“君上大權”(14)和“臣民權利義務”(9)兩部分組成憲政編查館參照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制定,刪去日本憲法中限制君權的有關條款,充分體現(xiàn)“大權統(tǒng)于朝廷”-張君權(立法、行政、司法、軍事)-附民權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三)欽定憲法大綱與十九信條1.欽定憲法大綱君上大權一、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三、欽定頒行法律及發(fā)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準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四、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解散之時,即令國民重
11、行選舉新議員,其被解散之舊員,即與齊民無異,倘有抗違,量其情節(jié)以相當之法律處治。五、設官制祿及黜陟百司之權。用人之權,操之君上,而大臣輔弼之,議院不得干預。六、統(tǒng)率陸海軍及編定軍制之權。君上調遣全國軍隊,制定常備兵額,得以全權執(zhí)行。凡一切軍事,皆非議院所得干預。七、宣戰(zhàn)、講和、訂立條約及派遣使臣與認受使臣之權。國交之事,由君上親裁,不付議院議決。八、宣告戒嚴之權。當緊急時,得以詔令限制臣民之自由。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三)欽定憲法大綱與十九信條1.欽定憲法大綱九、爵賞及恩赦之權。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得擅專。十、總攬司法權。委任審判衙門,遵欽定法律行之,不以詔令隨時更改。司法之
12、權,操諸君上,審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詔令隨時更改者,案件關系至重,故必以已經欽定為準,免涉分歧。十一、發(fā)命令及使發(fā)命令之權。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議院協(xié)贊奏經欽定時,不以命令更改廢止。法律為君上實行司法權之用,命令為君上實行行政權之用,兩權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廢法律。十二、在議院閉會時,遇有緊急之事,得發(fā)代法律之詔令,并得以詔令籌措必需之財用。惟至次年會期,須交議院協(xié)議。十三、皇室經費應由君上制定常額,自國庫提支,議院不得置議。十四、皇室大典應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議定,議院不得干預。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三)欽定憲法大綱與十九信條1.欽定憲法大綱附臣民權利義務(其細
13、目當于憲法起草時酌定)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資格者,得為文武官吏及議員。二、臣民于法律范圍以內,所有言論、著作、出版及集會、結社等事,均準其自由。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監(jiān)禁、處罰。四、臣民可以請法官審判其呈訴之案件。五、臣民應專受法律所定審判衙門之審判。六、臣民之財產及居住,無故不加侵擾。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納稅、當兵之義務。八、臣民現(xiàn)完之賦稅,非經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舊輸納。九、臣民有遵守國家法律之義務。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三)欽定憲法大綱與十九信條2.十九信條的遽然轉變-“皇帝之權,以憲法所規(guī)定者為限”(第三條)-責任內閣制-國會(議會)有制定憲
14、法、改憲、選舉內閣總理大臣、宣戰(zhàn)、媾和及決定財政等權力-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民權的缺失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四)資政院與咨議局1.代議制與議會2.資政院與各省諮議局-資政院院章各省諮議局章程-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資政院:立法權、財政決議權、行政監(jiān)督權 1910年10月開院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1.修律動因與方針2.修律機關與修律大臣3.(1)大清現(xiàn)行刑律欽定大清刑律法院編制法 (2)民事刑事訴訟律草案民律草案商律草案4.禮法之爭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修律的動因:-刑
15、罰嚴酷劉坤一、張之洞江楚會奏變法第二折: “大清律例較之漢、隋、唐、明之律,其仁恕寬平相去天壤。徒以州縣有司,政事過繁、文法過密、經費過絀,而實心愛民者不多。于是濫刑株累之酷,囹圄凌虐之弊,往往而有,雖有良吏,不過隨時消息,終不能盡挽頹風。外國人來華者,往往親入州縣之監(jiān)獄,旁觀州縣之問案,疾首蹙額,譏為賤視人類,驅民入彀。 州縣監(jiān)獄之外,又有羈所,又有交差押帶等名目,狹隘污穢,凌虐多端,暑疫傳染,多致瘐斃,仁人不忍睹聞,等之于地獄,外人尤痛詆,比之以番夷。”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1904年10月31日舉人王維勤被凌遲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
16、修律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修律的動因:-列強允諾放棄領事裁判權1902中英續(xù)議通商行船條約:“中國深欲整頓本國律例,以期與各西國律例改同一律,英國允愿盡力協(xié)助,以成此舉。一俟查悉中國律例情形及其審斷辦法,及一切相關事宜皆臻妥善,英國即允棄其治外法權?!钡谑?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修律方針:-“參酌各國法律,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本禮教”“重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光緒三十年(1904):設立修訂法律館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立考察政治館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察政治館改為憲政編查館,修訂法律大臣的奏議及法案由其
17、議覆請旨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 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1)修訂大清現(xiàn)行刑律在大清律例基礎上修訂的過渡性法典:-取消六部分目-改革刑制,廢除酷刑 “充軍”改為“安置”,“笞”“杖”改為“罰金”,“徒”“流”改為“工藝”等-刪修律文,增減罪名 刪除凌遲、梟首、戮尸等酷刑,并分別減輕大清律例所規(guī)定的死刑,廢除兼有肉刑和羞辱性的“刺字”刑,增毀壞電桿罪、毀壞鐵路部件罪等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2)制定欽定大清刑律-1906年開始起草,岡田朝太郎協(xié)助起草-1907年8月草案編纂完成,轉憲
18、政編查館核訂-后法部增附則五條(即暫行章程),由資政院通過,于1910年頒布沈家本等在進呈刑律分則草案折:“是編修訂大旨:折衷各國大同之良規(guī),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而仍不戾乎我國歷世相沿之禮教、民情?!?中國第一部近代化的刑法典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2)制定欽定大清刑律-采總則、分則兩編的編纂體例-采用“罪刑法定”第10條:“法律無正條者,不問何種行為,不問罪”-確立自由刑為中心的刑罰體系,設立新罪名,保留部分舊內容-附暫行章程五條:“干名犯義” 、“存留養(yǎng)親”、“無夫奸”和“親屬相奸”、子孫違犯教令、關于子孫卑幼能否對尊長行使正當防衛(wèi)等問題-“禮法之爭”第十二章
19、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大清現(xiàn)行刑律大清刑律時間1910年5月15日頒行1911年1月25日公布 內容和體例變化刪除原七篇總目總則、分則修改五刑為:罰金、徒、流、遣、死主刑:死、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罰金從刑:褫奪公權、沒收刪改不合時宜條款,增設內容,簡化例文,增加罪名,如毀壞電桿罪、毀壞鐵路部件罪采用罪刑法定等近代刑法原則及緩刑、假釋等概念增加新罪名:妨害國交罪、妨害交通罪、妨害衛(wèi)生罪性質對大清刑律的局部修改,基本延續(xù)其基本原則與制度近代刑事立法,保留了一些傳統(tǒng)法律概念,如法例、恩赦、乘輿、奸非、和誘,與傳統(tǒng)法規(guī),如發(fā)掘尊親屬墳墓加重處罰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
20、912)(五)清末修律(3)大清民律草案1908年開始,1911年完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分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五編,其中前三編由日本學者編纂,后兩編由修訂法律館、禮學館編纂。俞廉三“奏進民律前三編草案折”:“此次編輯之旨,約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則。(二)原本后出最精確之法理。(三)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則。(四)期于改進上最有利益之法則?!钡谑?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4)制定商事法規(guī)1903年朝廷上諭:“通商惠工,為古今經國之要政,急應加意講求。著派載振、袁世凱、伍廷芳,先訂商律,作為則例。”1903年頒行欽定大清商律,1904年商標注
21、冊試辦章程、公司注冊試辦章程、銀行通則條例等。1909年由日本學者起草大清商律草案,后結合商事習慣調查,修訂為改定商律草案。 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5)制定訴訟法 1906年編成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因受到中央官員和地方督撫的普遍反對而未頒行;1911年完成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未議決,清廷即被推翻。 沈家本:“查諸律中,以刑事訴訟律尤為切要。西人有言曰: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訴訟律不備,即良民亦罹其害。蓋刑律為體,而刑訴為用,二者相為維系,固不容偏廢也?!保?)制定法院組織法 1906年頒布大理院審判編制法,1909年頒布各級審判廳試辦章
22、程,1910年頒布法院編制法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五)清末修律 延聘日本法學家-聘梅謙次郎(1860-1910)任修律總顧問未果-岡田朝太郎(1868-1936)起草大清刑律大清訴訟律大清違警律法院編制法-松岡義正(1870-1939)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總則、債權、物權)、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法院編制法-志田甲太郎(1868-1951)起草大清商律-小河滋次郎(1861-1925)起草大清監(jiān)獄律草案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禮法之爭禮法之爭,是中國法律從傳統(tǒng)向近代轉型時期發(fā)生的論爭,論爭的焦點在于確立新的法律體系時如何對待固有法律文化。禮教派與法理派針對“干名犯義”
23、、“存留養(yǎng)親”、“親屬相奸”、“親屬相毆”、“親屬相為容隱”、“故殺子孫”、“殺有服卑幼”、“妻毆夫”、“夫毆妻”、“無夫奸”、“子孫違犯教令”等問題展開論戰(zhàn)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無夫奸(和奸)的存廢沈家本:“此事有關風化 ,當于教育上別籌辦法 ,不必編入刑律之中”,“惟禮教與輿論足以妨閑之”,“防遏此等丑行,不在法律而在教化,即列為專條,亦無實際”;西方國家對“無夫奸”沒有治罪明文,于外交上必多阻力禮教派:中國幾千年來重視貞操,重視婦德。婦德是人道之大本;婦德修乃有人道始,婦德衰必綱紀蕩。陳寶?。毫⒎ǖ脑瓌t是法律不能違反習慣。歐洲與中國各有風俗習慣,所以立法宗旨也迥然不同。中
24、國風俗的特點是“注意倫常禮教”:“貞節(jié)之俗,良俗也。既為良俗,當保守之不暇而忍棄之耶?”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 子孫違反教令入律問題勞乃宣:“子孫治罪之權,全在祖父母父母,實為教孝之盛軌。草案未列此條,殊非孝治天下之道?!鄙蚣冶?“違犯教令,出乎家庭,此全是教育上事。應別設感化院之類,以宏教育之方,此無關于刑民事案件,不必規(guī)定于刑律中也?!彼蓪x正:子有惡習,得據懲戒而矯正之。故各國民律,概準親權人在養(yǎng)育及教育之必要范圍內,自行懲戒其子,或經審判衙門許可,送入懲戒場。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 卑幼對尊長能否適用正當防衛(wèi)?唐律疏議:“諸夜無故入人家,笞四十。主人登時
25、殺之者,勿論?!毙搪刹莅?“凡對于現(xiàn)在不正之侵害,出于防衛(wèi)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為罪?!睏疃龋骸耙驗樾搪杀居姓敺佬l(wèi)之例,今既對尊親屬不得適用,是謂防衛(wèi)不正當,而尊親屬無論何種行為,皆為正當。”暫行章程第五條:“對尊親屬有犯,不得適用正當防衛(wèi)。”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 采用陪審制、律師辯護制?張之洞:“蓋法律之設,所以納民于軌物之中;而法律本原,實與經術相表里,其最著者為親親之義,男女之別,天經地義,萬古不刊。乃閱本法所纂,父子必異財、兄弟必析產、夫婦必分資,甚至婦人女子,責令到堂作證。襲西俗財產之制,壞中國名教之防,啟男女平等之風,悖圣賢修齊之教,綱淪法斁,隱患實深?!薄笆?/p>
26、身自好之紳士,必不肯至公堂;即問官以陪審重要之故,責以義務,科以罰金,必有甘受懲罰而不愿涉足公門者。其肯到堂陪審者,非干預詞訟之劣紳,即橫行鄉(xiāng)曲之訟棍。以此輩參列陪審,豈能助公堂秉公行法耶?”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 罪刑法定是否可行?禮教派:“法不足以禁奸,蓋民情萬變,防不勝防,若律無正條,無論何種行為不得為罪,則必刑律草案三百八十七條盡數(shù)賅括,毫無遺漏而后可。”“比附定擬,則仍屬司法,非立法也。”“比附援引是任人,罪刑法定是任法。任人之弊在官,任法之弊在吏;任人之弊在國家,任法之弊在奸民。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任人也?!钡谑?清末法制(18401912)宣統(tǒng)元年(1910)
27、 正月詔旨:“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禮教,中外各國禮教不同,故刑法亦因之而異。中國素重綱常,故于干犯名義之條,立法特為嚴重實為數(shù)千年相傳之國粹,立國之大本凡我舊律義關倫常諸條,不可率行變革,庶以維天理民彝于不敝。”沈家本:“日本舊時制度,唐法為多。明治以后,采用歐法,不數(shù)十年,遂為強國,是豈徒慕歐法之形式而能若是哉?”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修律的特點:(1)立法指導思想的會通(2)法典編纂的劃分(3)目的:民主法制、秩序維持清末修律的意義:(1)中華法系的解體(2)法律近代化的奠基(3)法律學說與法律制度的傳播(4)對經濟和教育的促進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
28、法制度的變化(一)司法機構的改革-大理寺改為大理院,為全國最高審判機構-刑部改為法部,為司法行政機構-設立總檢察廳,實行審檢合署制度-地方設立初級審判廳、地方審判廳、高等審判廳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一)司法機構的改革光緒三十二年,直隸總督袁世凱主持制定直隸天津府屬試辦審判廳章程,規(guī)定在各級審判廳內設檢察機構,履行檢察職責。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天津試辦的審判廳“始克成立,經試辦數(shù)月,積牘一空,民間稱便”。凌福彭任保定府知府期間,“遇有疑難重案,督飭局員悉心推鞠,務得真情,民不喊冤,獄無留滯”。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
29、(一)司法機構的改革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二)法院編制法-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頒行-四級三審制:地方初級、地方、高級審判廳 大理院-審檢合署-法官、檢察官考試任用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三)司法的半殖民地化-領事裁判權1.一國通過領事等對處于另一國領土內的本國人民根據其本國法律行使司法管轄權的制度。2.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公民,若在中國成為案件的被告時,由其本國領事依據其法律進行審理,不受中國司法機構的管轄。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三)司法的半殖民地化-領事裁判權1843年與英國簽訂
30、議定五口通商章程:“凡英商稟告華民者,必先赴管事官處投稟,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誰是誰非,勉力勸息,使不成訟。間有華民赴英官處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應聽訴,一例勸息,免致小事釀成大案倘遇有交涉詞訟,管事官不能勸息,又不能將就,即移請華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實情,即為秉公定斷,免滋訟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fā)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钡谑?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三)司法的半殖民地化-會審公廨 又稱“會審公堂”,為清政府在租界內設置的司法審判機構,是領事裁判權的一種表現(xiàn)(租界自己的審判機構) 1864年,英國駐上海領事與清政府達成協(xié)議,在上海
31、租界內設立審判機構,名為“洋涇浜北首理事衙門”。 1868年,清政府與英美等國領事簽訂上海洋涇浜設官會審章程,將“洋涇浜北首理事衙門”改名為“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 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司法制度的變化(三)司法的半殖民地化-觀審1868年英法等國使清政府簽訂上海洋涇浜設官會審章程(1869年生效),規(guī)定華人、洋人控告華人的案件由會審公廨審理,凡外國人為原告,華人為被告時,案件的審理皆由領事觀審。觀審官員不僅可以干涉審理,而且實際上操縱審理,后來中國人之間的案件亦由外國領事觀審,從而造成“外人不受中國之刑章,華人反受外國之裁判”的現(xiàn)象。第十二章 清末法制(18401912
32、)清末法制近代化失敗的原因:一、領導者的短視和腐朽二、中央集權的體制和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反對 載澤:“旬日以來,夙夜籌慮,以為憲法之行,利于國,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三、保守的文化傳統(tǒng)和儒家教化四、反對變革的理論 勞乃宣:“法律何自生乎? 生于政體。政體何自生乎? 生于禮教。禮教何自生乎? 生于風俗。風俗何自生乎? 生于生計?!钡谑?清末法制(18401912)清末法制近代化失敗的原因:四、反對變革的理論內閣中書王寶田等向慈禧太后上奏:歐洲出于商,“商者以利為本,故其政立于豐財和眾”;中國出于士,“士者以禮為本,故其政主于尊尊親親”。豐財和眾“則必屢遷之以求其宜,而終不可以久”,故歐洲幾千年
33、來“君主、民主與統(tǒng)領共和之主迭盛互衰”,“歐洲人自苦其憲政之非”;“尊尊親親之道一成不易,故中國數(shù)千年來皆以君主為政?!钡谑?民國法制(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孫中山與民國憲政(一)傳統(tǒng)政權的基礎(合法性)(二)革命與政府的合法性:三民主義理論 1.三民主義 2.建國三時期 3.權能分治理論:“政治之中,包含有兩個力量:一個是政權,一個是治權。這兩個力量,一個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政府自
34、身的力量?!薄霸谖覀兊挠媱澲校朐斐傻男聡遥且褔业恼未髾喾珠_成兩個。一個是政權,要把這個大權完全交到人民的手內,要人民有充分的政權可以直接去管理國事。這個政權便是民權。一個是治權,要把這個權完全交到政府的機關之內,要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國事務。這個治權,便是政府權?!薄霸炀腿f能政府,為人民謀福利” 4.五權政府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武昌起義爆發(fā)2.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召開3.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起草與公布(1911年12月3日)“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
35、(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武昌起義軍政府起義軍旗-十八星旗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主要內容-實行總統(tǒng)制和三權分立的政府體制-采取一院制的議會制度-臨時中央審判所行使司法權“臨時大總統(tǒng)得參議院之同意,有設立臨時中央審判所之權?!保ǖ诹鶙l)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意義-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政府組織法-從法律上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的成果-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提供法律基礎,為南京臨時
36、政府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據缺陷:-缺乏民主性和民主基礎-政權運作及內部機構相互制約關系缺少相應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人民的民主自由和權利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2年3月8日由參議院通過-確立“主權在民”的民主共和原則 第1條:“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 第2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規(guī)定人民的平等、自由原則,具體規(guī)定了人民享有的權利、自由-確定“三權分立”的國家權力原則 第4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一院制議會、責任內閣制、司法獨立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
37、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因人設法”(?)限制袁的權力-從總統(tǒng)制到責任內閣制-擴大參議院的權力-規(guī)定嚴格的修改程序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1-1912.3)三、其他法令(一)保護私有財產(二)保障民權,革除陋習 1.取消良賤差別,禁止買賣 人口和販賣華工 2.禁煙禁賭,限期剪辮, 勸禁纏足 3.改革官廳稱呼,發(fā)展文化教育(三)推行司法改革 1.禁止刑訊,廢止體罰 2.采用公開審判制度和辯護制度 3.試行律師制度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 立法的特
38、點: (一)頻繁進行制憲活動 (二)大量援用清末法律 (三)廣泛利用判例與解釋例 (四)大量制訂特別法 (五)基本形成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一)“天壇憲草”(1913)-由國民黨議員占據多數(shù)的國會認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能有效限制總統(tǒng)專權-袁世凱認為臨時約法對總統(tǒng)權力限制過多天壇憲草共11章,113條11章分別為:國體,國土,國民,國會,國會委員會,大總統(tǒng),國務院,法院,法律,會計,憲法之修正及解釋-責任內閣制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二)中華民國約法(1914
39、.5.1)主要目的與內容:大大大增加大總統(tǒng)權力-采用總統(tǒng)制,取代臨時約法內閣制-外交大權歸諸總統(tǒng),宣戰(zhàn)媾和締約不必經由參政院-總統(tǒng)制定官制,任用國務員及外交大使,不必經由 參政院-正式憲法應由國會以外國民會議制定,總統(tǒng)公布, 憲法起草權歸諸總統(tǒng)及參政院-人民公權的褫奪回復,總統(tǒng)應自由行之-總統(tǒng)應有緊急命令權-總統(tǒng)應有緊急處分權-大總統(tǒng)終身制與遺囑繼承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二)中華民國約法(1914.5.1)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二)中華民國約法(1914.5.1)第十三章
40、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三)復辟帝制楊 度v.梁啟超段芝貴v.蔡鍔古德諾v.莫理循嚴 復v.章太炎袁克定v.段祺瑞、馮國璋等結局:軍閥混戰(zhàn)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三)復辟帝制楊度v.梁啟超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三)復辟帝制楊度v.梁啟超楊度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yè),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業(yè)之極好機會?!绷簡⒊愒账^國體問題者:“惟吾欲問楊氏
41、所長之籌安會,為法律內之行動耶?抑法律外之行動耶?楊氏賢者也,或能自信非逾法律以為惡,然得毋已逾法律以為善耶?嗚呼!以昌言君憲之人,而行動若此,其所謂君憲者,從可想耳,而君憲之前途,亦從可想耳。”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四)曹錕與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 軍人政治下的賄選與憲法 流會44次,480/5931923年10月5日,國會舉行大選。曹錕為了獲選大總統(tǒng)職位,以5000到10000元不等的價格收買議員。絕大多數(shù)議員受賄,不受賄者“其數(shù)不滿二十人”。兩院議員共590人參加投票,曹錕得480票而當選總統(tǒng)。孫文得33票。時人憤而指責此次曹
42、錕獲選,“純由五千元之力”,怒斥受賄議員為“豬仔議員”,議會為“豬仔國會”。8日,議員們又以3次會議、10余小時的效率速成中華民國憲法。1923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四)曹錕與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 鑄造憲法紀念幣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四)曹錕與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永遠為統(tǒng)一民主國-人民主權、代議制、責任內閣、司法獨立、財政審計-省、縣兩級自治(議會、自治法、財稅)-1925年段祺瑞解散國會,“國會已經成為陳跡”,代議制憲政失敗第十三章
43、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五)刑事、民事法律1.刑事立法1912年3月1日北京政府公布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暫行援用前清法律及暫行新刑律令文說:“現(xiàn)在民國法律未經議定、頒布,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以資遵守?!?中華民國暫行新刑律及暫行新刑律施行細則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實施(1912 )-兩部“刑法修正案”( 1915 ,1919)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五)刑事、民事法律1.刑事立法(1)第一次刑法修正案-修正要旨:“立法自必依乎禮俗”“立法自
44、必依乎政體”“立法必視乎吏民之程度”-1915年,起草完成-草案分為總則、分則兩編,共 55章、432條,結構、章目與暫行新刑律相比,變化不大,只是在總則中增加親族加重一章,在分則首次增設侵犯大總統(tǒng)罪一章,并增加私鹽罪一章。-這些改變體現(xiàn)當時袁世凱所強調的“以禮教號召天下,重典脅服人心”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五)刑事、民事法律1.刑事立法(2)第二次刑法修正案 該草案仍分為總則分則兩編,共49章,393條-確定了從新兼從輕的溯及力原則-采用外國刑法的先進經驗和新立法例-改刪刑法第一次修正案的“侵犯大總統(tǒng)罪”和“私鹽罪”兩章“其修正內
45、容,對于學說、法例,既概取其新,而習慣民情,則兼仍其舊,準酌至善,采擇極精,誠為一代法典之大觀也?!钡谑?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五)刑事、民事法律1.刑事立法(3)北洋政府時期的刑事特別法-官吏犯贓條例(1914)-懲治盜匪法(1914) 軍人干預司法、剝奪案犯上訴權、基層司法機構誤斷誤殺-懲治盜匪法執(zhí)行法(1914)-私鹽治罪法(1914)-陸軍刑事條例(1915)-海軍刑事條例(1915)-辦賑犯罪懲治暫行條例(1920)-官吏犯贓治罪條例(1921)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
46、五)刑事、民事法律2.民事法律(1)大清現(xiàn)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上字第三四號判例:“民國民法典尚未頒布,前清之現(xiàn)行律除制裁部分及與國體有抵觸者外,當然繼續(xù)有效。至前清現(xiàn)行律雖名為現(xiàn)行刑律,而除刑事部分外,關于民、商事之規(guī)定,仍屬不少,自不能以名稱為刑律之故,即誤會其為已廢?!保?)民事習慣法北洋政府司法部于1915年9月15日發(fā)布通飭:“各司法衙門審理民事案件,遇有法規(guī)無可依據、而案情糾葛不易解決者,務宜注意于習慣?!钡谑?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六)司法機關體系-普通法院系統(tǒng)中央司法機構有大理院及總檢察廳,分別行使最高審判權和最高檢察權地
47、方審判機構:高等審判廳、地方審判廳、初級審判廳,對應設高等檢察廳,高等檢察分廳,地方檢察廳,初級檢察廳-縣知事兼理司法-特別法院系統(tǒng)(軍事法院等系統(tǒng))-平政院:行政訴訟機構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六)司法機關體系-平政院:行政訴訟機構 依1914年平政院編制令設立,屬特別審判 機關(191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告官” 仿效德日等國的司法體制 平政院編制令:“平政院直隸于大總統(tǒng), 察理行政官吏之違法不正行為?!?初期設有肅政廳,負責糾察、彈劾行政官吏, 提起行政訴訟,監(jiān)督平政院裁決的執(zhí)行,兼 具監(jiān)察與檢察職能 1916年撤銷肅政廳,
48、平政院存至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1933年正式設行政法院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北洋政府時期(1912.3-1928.6)(六)司法機關體系訴訟審判制度:-形式上的四級三審制-軍人直接干預司法-實行審檢分立制度-大量援用判例和解釋例司法獨立之困難:軍人干涉司法、人才短缺、財政拮據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一、立法思想1.從“以黨治國”到“一黨專政”2.從“權能分治”到“五權憲法”(“政權”: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治權”: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jiān)察)3.從“建國三時期”學說到“訓政保姆論”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
4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二、法律體系-以六法全書為代表的 成文法(憲法、民商法、 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 法院組織法)-判例、解釋例及司法機關 認可的習慣和法理-國民黨中央決議等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一)1928年訓政綱領(1)訓政綱領的制定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一全國后,于1928年8月召開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明確宣布軍政時期結束,訓政時期開始。根據胡漢民、孫科所提訓政大綱制定訓政綱領,由國民政府公布,作為訓政時期的政綱。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
50、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一)1928年訓政綱領(1)訓政綱領的主要內容-國民黨的“訓政地位”中華民國于訓政期間,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以政權付托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執(zhí)行之;人民享有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四種政權,由國民黨訓練國民逐漸推行,以立憲政之基礎-國民政府行使治權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項,以立憲政時民選政府之基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之修正及解釋,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會議議決行之;指導監(jiān)督國民政府重大國務之施行,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會議行之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
51、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二)1931年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1931年5月12日由國民會議通過,6月1日公布施行,至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實施止。主要內容與目的:-目的:促成憲政-一黨專政的國家制度:“以訓政之名,行專制之實”-五院制的政府組織形式-公民的民主自由權利-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制度 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三)1936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五五憲草)-五五憲草共148條,8章:總綱,人民之權利義務,國民大會,中央政府,地方制度,國民經濟,教育,憲法之施行修正-最大特
52、點:黨國一體,行總統(tǒng)制,總統(tǒng)集權 第1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為三民主義共和國?!薄皯椃ú莅讣窗阎腥A民國的國體規(guī)定為三民主義共和國,那么,凡積極的主張別個主義,或消極的反對三民主義的政黨,當然都可以視為違憲的政黨,而不許其存在了?!保ㄋ_孟武:“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特質”) 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三)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 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三)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三民主義共和國-國民代表大會,總統(tǒng)-五院政體-國民權利與義務-中央與地方分
53、權(立法、執(zhí)行)-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1948年5月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三、憲法性法律(三)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第二十五條國民大會依本憲法之規(guī)定,代表全國國民行使政權。 第二十七條國民大會之職權如左: 一、選舉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 二、罷免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 三、修改憲法。 四、復決立法院所提之憲法修正案。第三十五條總統(tǒng)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中華民國。第三十六條總統(tǒng)統(tǒng)率全國陸海空軍。 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
54、)三、憲法性法律(三)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第三十七條總統(tǒng)依法公布法律,發(fā)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長及有關部會首長之副署。 第三十八條總統(tǒng)依本憲法之規(guī)定,行使締結條約及宣戰(zhàn)媾和之權。 第三十九條總統(tǒng)依法宣布戒嚴,但須經立法院之通過或追認。立法院認為必要時,得決議移請總統(tǒng)解嚴。 第四十條總統(tǒng)依法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之權。第四十一條總統(tǒng)依法任免文武官員。 第四十二條總統(tǒng)依法授與榮典。 第七十七條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 第七十八條司法院解釋憲法,并有統(tǒng)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第一百六十五條 國家應保障教育,科學,藝術工作者之生
55、活,并依國民經濟之進展,隨時提高其待遇。 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四、民法南京國民政府于1929年5月至1930年12月陸續(xù)頒布各編,民法典告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民法典。民法典共5編,29章,1225條:第一編總則,包括法例、人、物、法律行為、期日和期間、消滅時效、權利之行使等七章;第二編債,包括通則、各種之債二章;第三編物權,包括通則、所有權、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典權、留置權、占有等十章; 第四編親屬,包括通則、婚姻、父母子女、監(jiān)護、撫養(yǎng)、家、親屬會議等七章;第五編繼承,包括遺產繼承人、遺產之繼承
56、和遺囑三章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四、民法-確立民商合一的體例-人格平等與男女平權-社會本位主義(重社會公益)第72條:“法律行為有背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第148條:“權利之行使不得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四、民法-確認習慣的法律效力 第1條:“民事法律所未規(guī)定者,依習慣。” 大清民律草案第1條:“民事,本律所未規(guī)定者,依習慣法;無習慣法者,依條理。”-廢除宗法制,保留部分傳統(tǒng)婚姻家庭制度取消嫡子與庶子的區(qū)別;子女平等繼承權;以父權和夫權
57、為中心的家庭制度;結婚采用儀式制,非登記制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四、民法“此后中國已為一個有民法典的國家了,這是在法制史上何等重要、何等光榮的一頁!但是我們試就新民法從第1條到第1225條仔細研究一遍,再和德意志民法及瑞士民法和債編逐條對校一下,其百分之九十五是有來歷的,不是照帳謄錄,便是改頭換面剛好泰西最新法律思想和立法趨勢,和中國原有的民族心理相吻合,簡直是天衣無縫!”(吳經熊新民法和民族主義)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四、民法 “采德國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
58、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蘇聯(lián)之成規(guī),亦嘗擷取一二,集現(xiàn)代各國民法之精英,而棄其糟粕,誠巨制也。” “我對全世界現(xiàn)代法典都還熟悉。中國法典的制定是很好的,民法及民事訴訟法足以躋于最優(yōu)良的現(xiàn)代法典之林。”(梅仲協(xié)民法要義,龐德司法報告)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五、刑法(一)1928年刑法以北洋政府1919年的刑法第二次修正案為基礎稍加修改后頒布-諸多內容不甚符合國情-未多吸收各國最新立法成果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五、刑法(二)1935年刑法立法院于1931年12月成立刑法起
59、草委員會起草新刑法典,在1935年1月1日正式公布,稱“新刑法”。三五刑法分總則、分則。總則計99條,分12章:法例,刑事責任,未遂犯,共犯,累犯,數(shù)罪并罰,刑之酌科及加減,緩刑,假釋,時效,保安處分。分則共258條,分35章。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五、刑法(二)1935年刑法-對“內亂”“妨害國交”等罪加重處罰-吸收西方刑法原則,保留中國傳統(tǒng)觀念 - 罪刑法定、主觀人格、社會防衛(wèi)理論、刑罰人道主義 - 對直系尊親屬的傷害等罪行較常人加重一半,配偶、五等內血親、三等內姻親隱匿犯罪或毀滅犯罪證據,減輕或免除刑罰-短期自由刑可改易罰金,法官決定是否緩刑-采用社會防衛(wèi)理論,設“保安處分”專章,加強對于特定犯罪和犯罪人的提前和特別預防第十三章 民國法制(1912194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4-1949.4)五、刑法(二)1935年刑法“保安處分”:保安處分的種類有七種:感化教育處分,監(jiān)護處分,禁戒處分,強制工作處分,強制治療處分,保護管束,驅逐出境處分。第86條 因未滿十四歲而不罰者,得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未滿十八歲而減輕其刑者,得于刑之執(zhí)行完畢或赦免后,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但宣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者,得于執(zhí)行前為之。 第87條 因心神喪失而不罰者,得令入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保財險車險合同范本
- 保理人合同范本
- 勞務派遣合同范本 司機
- 包工頭與臨時工人合同范本
- 勞務合同單包工合同范本
- 企業(yè)合同范本封面
- 勞務用工結算合同范本
- 單位采購書合同范本
- 醫(yī)院影像科合同范本
- 與商城簽約合同范本
- 第九屆鵬程杯五年級數(shù)學競賽初試真題
- 實驗一 外科常用手術器械課件
- 電梯結構與原理-第2版-全套課件
- 《現(xiàn)代漢語》語音教學上課用課件
- 采購流程各部門關系圖
- 《遙感導論》全套課件
- 力士樂工程機械液壓培訓資料(共7篇)課件
- 村光伏發(fā)電申請書
- 降低混凝土路面裂縫發(fā)生率QC小組資料
- 【教師必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集體備課】
- 支氣管擴張的護理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