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圖說天下:河南民俗文化-開封斗雞素材_第1頁
高中地理圖說天下:河南民俗文化-開封斗雞素材_第2頁
高中地理圖說天下:河南民俗文化-開封斗雞素材_第3頁
高中地理圖說天下:河南民俗文化-開封斗雞素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中地理圖說天下:河南民俗文化一開封斗雞說起斗雞,它確實是中國的一絕。斗雞比世界上其它善斗的動 物“斗”的歷史要長得多。從北宋至近代,開封斗雞活動一直盛行于 民間。雞愛好者,在開封俗稱“玩斗雞”,以斗雞為樂。玩斗雞者, 多愛練武,又愛喝酒,義氣深重,紀律嚴明。玩斗雞的人都有一種傳 統(tǒng),即“論道不論親”,如果有人真正愛雞,通過朋友介紹,皆可無 償贈送,但是必須遵守幫規(guī):斗雞只能自養(yǎng)不能轉讓,更不能與其它 雞交配繁殖。如果中途因故不能繼續(xù)喂養(yǎng),原雞送回或自己殺吃皆可, 但必須把雞頭、雞爪送還原主,以示信義。如果不是愛好者,只是為 別人尋求,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是空口舌。所以玩斗雞者對行外人是 “寧

2、舍千金,不舍一蛋”,更不要說雞了。開封人愛雞的程度,用斗雞愛好者夸張的說法是視雞如子。 雞的 冷暖和營養(yǎng)時刻牽掛著主人的心。雞的飼料,人們要淘了一遍又一遍。 怕雞臥在水泥地上得腿病,人們把煤渣篩細,每天鋪在籠罩下。冬天 斗雞季節(jié),人們常做個布罩將雞裝起來,或者解開衣扣,將雞揣在自 己懷里。這樣愛雞如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持雞的健壯體格,保持雞勇 往直前的戰(zhàn)斗力。開封斗雞的最大特點是雞種純,它選種十分嚴格。斗雞 的父是誰,母是誰,它的前五輩人們都會精心記住。選種時,絕對不 允許近親交配。人們喂養(yǎng)的目的是為了 “斗”,所以除了選種有嚴格 的標準和要求外,喂養(yǎng)和訓練上也有獨特的管理方法。開封斗雞行家 的

3、經驗認為,如果有一只好品種斗雞,不注意喂養(yǎng)和加強訓練,它將 永遠斗不出好的水平。訓練斗雞也是很有趣的。每日黎明,開始“攆”雞,雞 子在前面人在后,速度由慢到快,時間由短到長,20天后可延長到一小時左右,然后使之休息,飲水。10點左右,再放雞出罩,在廣 闊的場地上進行“散步”,讓其自由活動,以促進精神輕松。12點左右“喂食”,飽食后入罩休息。到下午三四點鐘再進行第二次“散 步”,一小時后再進行“訓雞”,讓雞作跳罩、敦腿等各種姿勢,半 小時后即可休息。到晚上天黑前,再加餐“補食”。這樣的訓練可使 斗雞筋骨強壯,兩腿有力,動作敏快,以利于打斗。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是斗雞比賽的日子。農歷二月二、三 月三

4、、四月四,也是斗雞的好時候。除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 比賽時間都不固定,一般都選在月初第一個星期天。日子選定后,就 要選擇斗雞坑了。所謂“斗雞坑”,是因斗雞的場地低于四周地面而 得名。開封的“斗雞坑”,從清末到民國一直在開封北部“里城”東 門以外的廣場上。現(xiàn)在,多選擇在龍亭公園、鐵塔公園和相國寺內。每次 斗雞比賽時,斗雞坑觀者甚眾,熱鬧異常。斗雞坑的主持人叫“雞頭 家”、“雞頭”。雞頭又是斗雞勝負的裁判,還是斗雞找對拉線的介 紹人。雙方在斗雞坑斗雞,先由雞頭搭橋說合,然后互相看雞,叫做 “搬眼”。原則是:個頭、體重、雞齡基本相同的才能相斗。雞頭發(fā) 令:“拉雞!”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預

5、備”,雙方各抱雞蹲 于圈內,兩雞雞頭相照。雞頭喊“撒雞”后,雙方同時放手,退出場 外。15分鐘為一盤。雞坑兩端,各備有清水一桶,供“使水”之用, 就是斗過一盤兩盤之后,為了讓斗雞保持清醒,不使雞的體溫繼續(xù)升 高,經雙方或一方要求,在雞頭下令“攏雞”以后,雙方把雞子抱起, 然后把毛巾浸濕,先把雞頭和口腔內的淤血洗凈,再沾清水浸濕斗雞 的胸腹與兩翅之下,以利于恢復疲勞、繼續(xù)戰(zhàn)斗。斗雞坑有一條多年形成的規(guī)矩,就是不論雙方斗得如何精彩頑強,都不準拍手叫好, 以免打架生事。不僅場上如此,場下欣賞別人的斗雞時也是如此。據(jù) 老人們介紹,平時看別人的斗雞時,只能夸獎,不能說更。一夸主人 倒茶,二夸主人拿煙,三夸主人拿酒,四夸主人拿出燒雞盛情招待。如不懂此俗,看雞時說雞秀,一說雞更受冷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