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8第4節(jié)群落的演替一、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圖片以及對相應的資料進行分析,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2通過觀看圖像、圖片,小組討論,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3通過查閱資料,師生交流,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二、教學重難點群落的演替過程。三、教學設計思路本節(jié)教學過程要重視運用“動態(tài)發(fā)展觀”來組織實施教學,要用歷史性的眼光從縱向進行尋蹤,綜合利用視頻、圖片等直觀教具動態(tài)地展示群落演替的過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過程及本質。本節(jié)的引入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討”之后進行。在進行“問題探討”內容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觀看火山爆發(fā)錄像資料片(或類似題材),閱讀課文
2、提供資料,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并了解演替的現(xiàn)象和概念,并由此引入課題。組織學生閱讀觀察“光裸的巖地上是怎樣長出森林的呢”“棄耕農田上的演替”課文和相關圖片,圍繞著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以動態(tài)發(fā)展觀引導學生對演替本質的思考。通過引導學生對兩種演替過程進行比較,分析共同點與不同點,提示學生思考。同時引出“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概念,讓學生加深理解。組織學生就近實地考察“踐踏對草地群落的影響”(或投影圖片)。讓學生從群落演替的角度進行思考、討論,引入“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的教學。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學生舉例等方式提出相關資料、圖片、現(xiàn)象,分析人類活動對草原、森林、水域生
3、物群落的影響。讓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對“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和措施”部分的教學??稍谡n前組織幾位學生上網調查、到圖書館查閱書刊匯集有關資料,課上介紹,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課文的2個拓展題可組織學生在課后完成:調查或搜集有關資料,撰寫“警惕外來物種的入侵”的小論文。收集學生所在地區(qū)不同年代的地圖,比較湖泊、沼澤或林地的今昔面積,試分析變化的原因。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問題探討播放火山爆發(fā)的視頻或圖片資料并組織學生觀察閱讀課文“問題探討”組織學生討論: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這一地區(qū)有可能
4、恢復原來群落的結構嗎觀看視頻或圖片,閱讀“問題探討”,思考討論。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結合案例,引出群落演替的課題和概念。演替的類型設疑:光裸的巖石上是怎樣長出森林的呢多媒體投影展示教材“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圖片。組織學生思考討論:1、光裸的巖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為什么不是苔蘚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階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為什么苔蘚能夠取代地衣3、在森林階段,還能否找到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嗎觀察閱讀教師投影教材圖文資料“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在教師引導下,逐步分析討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層層深入地分析解決問題。教師用多媒體投影(或掛圖)展示“棄耕農田上的演替
5、”過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了解其過程并將之與“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相比較,分析兩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師生共同歸納:群落演替的類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區(qū)別。觀察圖文資料對比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組織學生到課室外就近觀察“踐踏對草地群落的影響”組織學生討論:1、你能解釋小路周圍雜草的這種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嗎2、如果小路廢棄后,會出現(xiàn)“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嗎觀察并分析討論踐踏對草地群落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利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能力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教材圖4-17、4-18、4-19,并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圖片、錄像,
6、引導學生舉例介紹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引導學生歸納:(1)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2)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展示、觀看圖片等相關資料,分析、舉例介紹人類活動對草原、森林、水域等生物群落的影響。學習實例,歸納小結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提高學生分析圖片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人類活動影響的認識,對學生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教師組織學生代表匯報課前調查的資料,了解討論我國“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和措施。展示課前調查成果(圖片、相片、文字等):1、我國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2、“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和法規(guī)。3、“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成果及前景。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教師(投影圖片)點撥:人類絕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求得一時的發(fā)展,必須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處理好經濟發(fā)展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關系,致力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觀看、靜聽、思考讓學生認識到必須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5第九套廣播體操教學設計預備-第一節(jié)八年級體育與健康
- 2024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社會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讀書:目的與前提》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第二單元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
- 第六章《第二節(jié)“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第1-2課時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
- 2025年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版
- 山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上學期調研考試(一模)物理試題
- 遼寧省遼南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A)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框架借款協(xié)議書(2篇)
- 物業(yè)防恐防暴演練課件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服務規(guī)范
- 銷售人員崗位職責培訓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檢測試卷(1-4單元)
- 2024年遼寧省鞍山岫巖滿族自治縣事業(yè)單位招聘(150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金屬冶煉安全生產實務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初級)試題與參考答案
- 護理質控護士競聘
- 醫(yī)學課件炎癥性腸病4
- 2024年4月自考00263外國法制史試題及答案
- 《井中分布式光纖聲波傳感數(shù)據(jù)采集規(guī)程》標準報批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