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稿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_第1頁
講稿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_第2頁
講稿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_第3頁
講稿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_第4頁
講稿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講稿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第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一節(jié)關于變態(tài)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是研究和揭示心里異?,F象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最早稱為病理心理學,。

第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變態(tài)心理:又稱病理心理,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偏離了常態(tài)的標準,行為失去了常態(tài)的表現,出現了心理活動與行為的異?!,F在規(guī)范稱之為異常心理或精神障礙

常態(tài):是指個人行為上符合社會規(guī)范、道德標準、符合民俗風情、言行舉止為社會接受。我們大多數人通常是處于正常狀態(tài)?,F實生活中正常的心理活動和異常的心理活動之間,是可能相互轉化的。

第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一單元變態(tài)心理學的對象變態(tài)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個體心理差異以及生存環(huán)境對異常心理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等。--探討個體為什么會出現心理異常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心理咨詢師關注的課題。精神病學的對象:著重異常心理診斷、治療、轉歸和預后,以及精神病預防與康復等。--探討怎么解決心理異常和精神障礙,這又是醫(yī)學范疇的課題。

第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單元學科簡史一、對心理異?,F象的早期關注西方:希波克里特提出體液學說-多血質、粘液質、黑膽汁、黃膽汁。宗教思想、神秘主義占據優(yōu)勢。中國:封建思想,魔鬼俯身,罪孽上身,受到歧視和摧殘,無人過問任其自生自滅。

現代:能科學、理性、同情的正視有心理問題和變態(tài)行為的人群,政府和社會福利已經開始關注這一人群,這也是我們社會的進步。第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對心理異常現象的現代說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論解釋1、弗洛伊德關于異常心理現象的兩個基本命題(1)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情感、思想、欲望等都是潛意識的起著作用。意識: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自己能夠覺察到的,當我們現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活動上,便會發(fā)覺心頭不斷的流過一個個觀念、意象、情感。把這些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第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潛意識:又稱無意識,指一些潛伏的、無法被察覺的思想或觀念,而這些內容往往包含著大量與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沖動相聯系的觀念或經驗,因而受到壓抑,不被允許自由進入意識。前意識:指無意識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可以進入意識,被我們察覺的,這一部分的無意識被稱作前意識。(2)性的沖動是神經癥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認為追求快感是一切生物的天性。第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2.弗洛伊德推演判斷:

(1)人類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動的動力,冠名為“力比多”。(2)“力比多”的三個發(fā)展階段:口腔欲階段、肛門欲階段、生殖器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愿望得不到滿足,對個性的發(fā)展會產生不良的影響。(3)人的心理結構: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構成。與之相對應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構成。

(4)“本我”(“快樂原則”活動)、“自我”(“現實原則”活動)、“超我”(“道德原則”活動)。

第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5)防御機制:人們具有的應對內心沖突引起的焦慮的能力。是自我在協調、解決矛盾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出的一些手法、技巧。即是一些習慣性的反應方式,它們能在不知不覺地自我活動中起作用,使超我、本我各自都能得到滿足,同時至少在主觀上做到與現實相適應。這些手法、技巧因而具備某種心理保護的功能。防御機制主要包括:壓抑、投射、置換、合理化、反向形成、轉化、退行等。第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1.

壓抑作用:是最基本的防御機制。壓抑就是把那些不為超我所容忍,具有威脅性的記憶、念頭、沖動或知覺禁錮在無意識之中不使其出現于意識中。通過壓抑,暫時避免了內心與外部現實之間的沖突,從而保護了自我。但被壓抑的無意識并非靜止不動,它們仍在無意識中活動,在不知不覺地影響人的行為。。2.

投射作用:有些本我的欲望或沖動為超我所不容,個體便把自己的這些東西加在一個外人身上,斷定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有這些動機或愿望。例如一位對另一個人存有敵意的人會在心里對自己說:這個人對我存有惡意。第1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3.

置換作用:是一種運用的較頻繁的防御機制。置換是用一種精神渲泄替代另一種精神渲泄。自我以一種可獲得的對象替代另一不可獲得的對象。通過置換,個人的真實欲望既得到部分滿足,又不致在精神結構內引起太明顯的沖突。例如體育活動、文藝活動能使性沖動和攻擊性沖動得到一些滿足,這些是有益的置換,也有一些置換最終成了病態(tài)的癥狀??謶职Y癥狀常常是這種置換的結果。4.合理化作用:當個體表達某種觀念或實施某一行為而不成功時,于是就找一個看似合理正當的理由來解釋之,以免除焦慮,從而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例如狐貍吃不上葡萄說葡萄是酸的,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等。第1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5.

反相作用:內心有一種欲望或觀念要求表現,但表現出來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招致現實的懲罰,或招致良心不安,于是反而表達相反的欲望或觀念,借此達到抑制原來欲望的目的。如犯罪傾向很強的人反而可能去當警察,有的人內心想與異性親近,反而表現出懼怕異性。6.

轉化作用:把心理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癥狀,從而避開了直接的焦慮痛苦體驗。例如自感身體不適,有軀體機能缺失,無相應的器質性病變,是典型的轉化作用的結果,有些病人對軀體癥狀表現出一種麻木不仁、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好像并不希望治好似的,這正說明軀體癥狀是某個無意識沖突的解決,它變相滿足了病人的無意識欲望。考試前生病住院來逃避考試可能帶來的失敗感。

第1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7.

退行作用:當一個人面臨某一應激情境,無法以適合該年齡身份的適當行為獨立應付時,轉而以較早階段的幼稚行為方式來求得他人的支持和安慰。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神經癥、精神病病人,都在無意識的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兩者的區(qū)別僅在于是否過分運用或運用不當。如果運用得當可以避免痛苦并與現實相適應。如果運用不當,雖然也可能在主觀上減輕焦慮,表面上調和矛盾,但卻以癥狀形式表現出來形成神經癥。第1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因此,在面臨挫折、失敗、行為不合理等焦慮情況時,應盡量采取一些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1.

補償作用: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加以補償,重新獲得自信,減輕心理壓力;2.

升華作用:改變現有的沖動或欲望,用社會許可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者用更崇高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建設性、有利于社會的活動表現出來。3.正視作用:對目前自己所面臨的焦慮情境,不是一味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而是說服自己去正視它,并且進一步的去主動驅散它,或者尋找某種放松情緒的方法,如向朋友傾訴,出去運動,或者采取一些積極的應激措施,付出更大的主觀努力,從根本上解除焦慮。第1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3.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異?,F象的說明

認為:人的異常心理是由如下緣由造成的

(1)合理地度過“性心理”發(fā)展的每個階段,是未來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條件。發(fā)展不順利會或者停滯不前都會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2)焦慮?!白晕摇辈粩嗟貙W習外部世界,理性地處理“本我”與“超我”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以我們時常體驗焦慮。(3)壓抑。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慮,我們必須克制、壓抑非理性沖動。第1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行為主義的解釋

在變態(tài)心理學史上,巴甫洛夫用高級神經學說直接說明人的異常心理現象,通過“實驗神經癥”的模型說明“心理沖突”的神經機制。巴甫洛夫認為,對于神經癥和精神病的原因,是興奮和抑制這兩個基本神經過程的沖突造成。第1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解釋

首先提出“潛能”概念(性質):即個體的“潛能”不論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趨向完善的性質和特點。之后,便斷定心理問題和心理異常就是由于“潛能”趨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礙,是“自我”無法實現的結果。心里異常的表現是存在焦慮,這種焦慮就是“存在”和“責任”的沖突,。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目前仍然是一種哲學理念。第1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節(jié)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及其區(qū)分第1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一單元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的心理活動,具有三大功能:

1、能保障人作為生物體順利地適應環(huán)境,健康地生存發(fā)展;

2、能保障人作為社會實體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在任何環(huán)境中能正常地肩負責任,能正常運行;

3、能使人類正常地、正確地反映、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以便創(chuàng)造性地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心理的反面,即異常心理活動,是喪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動。第1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單元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區(qū)分一、標準化的區(qū)分李心天(1991)對區(qū)分正常與異常心理提出如下判別標準:

1、醫(yī)學標準。(1)把心理障礙當作軀體疾病看待;(2)把心理障礙納入醫(yī)學范疇,重視物理、化學檢查和心理生理測定。第2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2、統(tǒng)計學標準。在普通人群中人們的心理特征在統(tǒng)計學上顯示常態(tài)分布,如遠離中間的兩端被視為“異常”。偏離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則越不正常。統(tǒng)計學標準的普遍性只是相對的,不是普遍使用的。第2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3、內省經驗標準。(1)是指病人的內省經驗;病人自己內心的感覺,覺得自己不能控制言行了。(2)就觀察者的內省經驗:觀察者用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他人的行為。第2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4、社會適應標準。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能夠維持生理和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狀態(tài),能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huán)境和改造環(huán)境。根據正常的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來進行判斷。第2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二、心理學的區(qū)分原則郭念鋒(1986,1995)從心理學角度切入,以人類心理活動的一般性定義為依據,才能使問題明朗化。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即“心理是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

”。提出三條原則,作為確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依據:第2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確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條原則依據:(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原則:有無“自知力”、有無幻覺與妄想。是否主動求醫(yī)。(二)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個體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應當是一個統(tǒng)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保持協調一致。

(三)人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個體的人格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一般不易改變。

注意:如果滿足三原則中的任意一項,都可以判斷心理出現異常。第2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三節(jié)常見異常心理的癥狀心理異常的主要癥狀,是精神科醫(yī)生和心理咨詢師的基礎知識。一、精神科醫(yī)生:掌握知識是為了診斷精神障礙和進行治療。二、心理咨詢師:了解這些知識為了鑒別精神障礙和非精神障礙,以便將精神障礙轉診給精神科醫(yī)生,留下非精神障礙,作為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對象。精神病患者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只是輔助性的。第2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一單元認知障礙一、感知障礙(一)感覺障礙

1、感覺過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覺閾限降低而對外界低強度刺激的過強反應。

2、感覺減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覺閾限增高而對外界刺激的感受遲鈍。

3、內感性不適:軀體內部性質不明確、部位不具體的不舒適感覺,或難以忍受的異常感受。第2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知覺障礙

1、錯覺:對客觀事物歪曲的知覺。

2、幻覺:無對象性的知覺。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糜X是一種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癥狀。(1)幻聽:包括言語性和非言語性的幻聽??梢娪诙喾N精神疾病。(2)幻視:缺乏具體形態(tài)和明確結構的幻視,叫做原始性幻覺??梢娪诰穹至寻Y。(3)幻嗅:患者嗅到異味感。常見于精神分裂癥。第2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4)幻味: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嘗到某種特殊的怪味道。主要見于精神分裂癥。(5)幻觸:患者感到皮膚或黏膜上有蟲爬、針刺、電灼等異常感覺。常見于精神分裂癥和癲癇的腦器質性精神障礙。(6)內臟性幻覺:患者軀體內部有性質很明確,部位很具體的異常知覺。多見于精神分裂癥或嚴重抑郁癥發(fā)作。第2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幻覺體驗來源的分類:(1)真性幻覺:患者的幻覺形象清晰、生動,位置準確,與客觀事物一樣,并引發(fā)相應的情感和行為反應。(2)假性幻覺:幻覺形象模糊、不生動、位置不精確,與客觀事物不一樣。第3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按幻覺產生的特殊條件分類:(1)功能性幻覺:在某個感覺器官處于功能活動狀態(tài)的同時出現的幻覺。多見于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2)思維鳴響或思維回響:是特殊形式的幻覺。多見于精神分裂癥。(3)心因性幻覺:是強烈的精神刺激引發(fā)的幻覺。僅僅見于應激相關精神障礙、癔癥等。第3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感知綜合障礙視物變形癥:患者感知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如大小長短、遠近時產生變形。該癥狀分為“視物顯大癥”、“視物顯小癥”。

1、“非真實感”:患者覺得周圍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鏡中花”,人物像是油畫中的肖像,沒有生機。

2、“窺鏡癥”:患者認為自己面孔或體形改變了形狀,自己的模樣發(fā)生了變化,因而在一日之內多次窺鏡。第3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思維障礙(一)思維形式障礙

1、思維奔逸:一種興奮性的思維聯想障礙,主要指思維活動量的增加和思維聯想速度加快而言。多見于躁狂狀態(tài)或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fā)作。(病例)

2、思維遲緩:以思維活動顯著緩慢,聯想困難,思考問題吃力,反應遲鈍為主要臨床表現。多見于抑郁狀態(tài)或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郁發(fā)作。第3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3、思維貧乏:患者思想內容空虛,概念和詞匯貧乏,對一般性的詢問往往無明確的應答性反應或回答得非常簡單。多見于精神分裂癥或器質性精神障礙癡呆狀態(tài)。

4、思維松弛或思維散漫:患者的思維活動表現為聯想松弛,內容散漫??梢娪诰穹至寻Y早期。

5、破裂性思維:患者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思維聯想過程破裂,談話內容缺乏內在意義上的連貫性和應有的邏輯性。(病例)第3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6、思維不連貫:嚴重的破裂性思維,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不但主題之間,語句之間缺乏內在意義上的連貫性和應有的邏輯性,言語更加支離破碎,語句片段,毫無主題可言,成為語句雜拌。多見于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有意識障礙時。

7、思維中斷:患者無意識障礙,又無明顯的外界干擾等原因,思維過程在短暫時間內突然中斷,常常表現為言語在明顯不應該停頓的地方突然停頓。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第3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8、思維插入和思維被奪:(1)思維插入:患者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意外聯想,患者對這部分意外聯想有明顯的不自主感,認為這種思想不是屬于自己的,是別人強加給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2)思維被奪:若患者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然認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掠奪走了。第3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9、思維云集:又稱強制性思維,是指一種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強制性地大量涌現在腦內,內容往往雜亂多變,毫無意義,毫無系統(tǒng),與周圍環(huán)境也無任何聯系。多見于精神分裂癥,也可見于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10、病理性贅述:患者在與人交談過程中不能簡單明了、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在談話過程中夾雜了很多不必要的細節(jié)。見于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病例)第3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維:指患者主動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詞句或動作來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經患者解釋別人無法理解的含意。多見于精神分裂癥。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維。

12、語詞新作:患者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文字、圖形或符號,并賦予其特殊的含意。多見于精神分裂。

13、邏輯倒錯性思維:以思維聯想過程中邏輯性的明顯障礙為主要特征?;颊叩耐评磉^程十分荒謬,既無前提,又缺乏邏輯根據,盡管如此,患者卻堅持己見,不可說服。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第3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思維內容障礙1、妄想: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病理性思維。特點:(1)以毫無根據的設想為前提進行推理,違背思維邏輯,得出不符合實際的結論;(2)對荒唐的結論堅信不移,不能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進行知識教育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糾正這種荒唐結論。(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為參照系。第3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妄想的主要內容歸類:(1)關系妄想:患者把實際與他無關的事情,認為與他本人有關系。多見于精神障礙和神經癥。(2)被害妄想:患者堅信周圍某些人或某些團伙對他進行傷害。多見于精神分裂癥和偏執(zhí)性精神病。(3)特殊意義妄想:患者認為周圍人的言行,日常的舉動與他有一種特殊的含義。第4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4)物理影響妄想:患者認為字的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活動受到外界某種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縱不能自主。多見于精神分裂癥。(5)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財富、地位、能力等。(6)自罪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犯了嚴重錯誤和罪行,主要見于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郁發(fā)作第4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7)疑病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軀體疾病后不治之癥。多見于精神分裂癥。(8)嫉妒妄想:患者堅信配偶對其不忠,另有外遇。多見于精神分裂癥、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更年期精神障礙等。(9)鐘情妄想:患者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多見于精神分裂癥。(10)內心被揭露感:又稱被洞悉感,患者認為其內心的想法或患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間的隱私,未經患者語言文字的表達,別人就知道了。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第4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根據妄想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被竊妄想、變獸妄想、非血統(tǒng)妄想等。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與其他精神癥狀的關系分類:(1)原發(fā)性妄想:是突然發(fā)生,內容不可理解,與既往經歷和當前處境無關,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異常的一種病態(tài)信念。是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2)繼發(fā)性妄想:是指以錯覺、幻覺、邏輯推理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等精神異常所產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礎上產生另一種妄想??梢娪诙喾N精神疾病。第4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2、強迫觀念(強迫性思維):是指某一種觀念或概念,反復地出現在患者的腦海中。患者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必要的,并力圖加以擺脫,事實上又擺脫不了,因此很苦惱。

3、超價觀念:是一種在意識中占主導地位的錯誤觀念?;颊叱钟信c實際情況不符的片面觀念,并堅持不能自拔。多見于人格障礙和心因性精神障礙患者。第4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注意、記憶與智能障礙(一)注意障礙: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共有的屬性。意識障礙總是伴隨著注意障礙。注意減弱:患者主動和被動注意的興奮性減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從而記憶力也受到不好的影響。注意狹窄:患者的注意范圍顯著縮小,主動注意減弱,當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時,不能再注意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見于有意識障礙時,也可見于激情狀態(tài)、專注狀態(tài)和智能障礙患者。第4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記憶障礙記憶過程:識記、保存、認知(再認)和回憶(再現)。

1、記憶增強:是一種病理的記憶增強,表現為病前不能夠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憶起來。見于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fā)作或抑郁發(fā)作。

2、記憶減退:表現為遠記憶力和近記憶力的減退。主要見于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第4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3、遺忘:對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時期內的經歷不能回憶??梢娪隈Y。4、錯構:是記憶的錯誤,對過去曾經歷過的事情,在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情節(jié)上出現錯誤的回憶,并堅信不移。多見于腦器質性疾病。5、虛構:患者在回憶中將過去事實上從未發(fā)生過的事情,說成是確有其事。多見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以及其他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第4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智能障礙智能:是人們在認識過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分析綜合能力、理解力、判斷力、一般知識的保持和計算能力。1、精神發(fā)育遲滯:是指先天或圍產期或在生長發(fā)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使大腦發(fā)育不良或受阻,以致智能發(fā)育停留在某一階段,其智能明顯低于正常的同齡人。2、癡呆:是意識清楚情況下后天獲得的記憶、智能的明顯受損。各種能力出現下降或喪失。第4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四、自知力障礙自知力:是指患者對其自身精神病態(tài)的認識和批判能力。神經癥患者通常能認識到自己的不適,主動敘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療,醫(yī)學上稱之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則否認自己有精神疾病拒絕治療,稱為自知力不完整或喪失。第4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單元情感障礙一、以程度變化為主的情感障礙(一)情感高漲:患者經常面帶笑容,自訴心里高興,就像過節(jié)一樣。因而精力充沛,內心充滿幸福感,睡眠減少,愛管閑事。同時,自我評價過高。多見于心境障礙躁狂發(fā)作。(二)情感低落:患者經常面帶愁容表情痛苦悲傷。自訴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過多)。多見于心境障礙抑郁發(fā)作。第5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三)焦慮:患者在缺乏事實根據和客觀因素的情況下,對其自身健康或其他問題感到憂慮不安,緊張恐懼,顧慮重重,猶如大禍臨頭,惶惶不可終日,既便多方面解勸也不能消除其焦慮。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多見于焦慮神經癥和驚恐障礙。

(四)恐怖:是正常人面臨危險處境時出現的一種情緒反應。有些人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擺脫這種內心體驗,遇到類似場景就產生恐懼情緒,脫離該情景就恢復正常。多見恐懼神經癥。第5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以性質改變?yōu)橹鞯那楦姓系K(一)情感遲鈍:患者對一般情況下能引起鮮明情感反應的事情反應平淡,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見于精神分裂癥早期以及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二)情感淡漠:指患者對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動的事情以及與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關系的事情,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見于精神分裂衰退期和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三)情感倒錯:患者的情感反應與現實刺激的性質不相稱。多見于精神分裂。第5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腦器質性損害的情感障礙(一)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為一些細小或無關重要的事情而傷心落淚或興奮激動,無法克制。常見于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神經衰弱。(二)易激惹:患者很容易因為一些細小的事情而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常見于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衰弱,躁狂狀態(tài)。第5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強制性哭笑:患者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突然出現不能控制的、沒有絲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常見的一種癥狀。(四)欣快:是在癡呆基礎上的一種“情感高漲”??梢娪诼楸孕园V呆和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第5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三單元意志行為障礙意志:是人們在特定動機支配下追求某種目的以滿足需要的心理過程。一、意志增強:意志活動的增多,不停的忙碌某件事。不同的精神障礙表現不盡相同。臨床上是指意志具有病態(tài)的頑固性。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可反復上訴,要求解除某人對他的迫害。第5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意志缺乏:表現為患者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外界的變化缺少情感反應,生活的需要和欲望減退或消失,缺乏行動的動機和目的。多見于精神分裂癥衰退時。也見癡呆患者。

三、意志減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動減少,心情焦慮、情感脆弱,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容易灰心喪氣。常見于神經癥狀。

四、精神運動性興奮:精神和行為活動增多。常區(qū)分為協調性和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兩種。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的青春型或緊張型。第5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五、精神運動性抑制(一)木僵:指患者不言不語、不吃不喝、不動,言語活動和動作行為處于完全的抑制狀態(tài),大小便潴留。(二)違拗:又稱為作主動性違拗,患者對于別人要求他做的動作,不但不執(zhí)行,反而做出與要求完全相反的動作。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緊張型。(三)蠟樣屈曲:患者不僅表現為木僵狀態(tài),并且患者的肢體任人擺布。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緊張型。第5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四)緘默:患者緘默不語,不回答問題……。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緊張型和癔癥患者。(五)被動性服從:患者被動地服從醫(yī)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多見于精神分裂癥。(六)刻板動作:指患者機械刻板地反復重復某一單調的動作,常與刻板言語同時出現。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緊張型。(七)模仿動作:指患者無目的地模仿別人的動作,常與模仿言語同時出現,多見于精神分裂癥緊張型。第5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八)意向倒錯:指患者的意向活動與一般常情相違背,導致患者的行為活動無法為他人所理解。多見于精神分裂癥青春型。(九)作態(tài):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勢、動作、步態(tài)與表情。多見于精神分裂癥青春型。(十)強迫動作:是一種違反本人意愿,反復出現的動作。多見于強迫癥。第5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四節(jié)常見精神障礙第一單元精神分裂癥及其他妄想性障礙一、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常見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維、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精神活動的不協調或脫離現實為特征。多起病于青壯年,常緩慢起病,病程遷延,精神活動衰退,患者的自知力基本喪失。第6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常見的幾種類型:青春型:聯想障礙,精神活動全面紊亂,思維松散破裂,行為愚蠢,惡作劇以及性輕浮為多見。偏執(zhí)型:以妄想、幻覺為主。緊張性:則有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癥狀交替出現。單純性:起病緩慢,意志逐漸減退、退縮、懶散為特征。第6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二、妄想性障礙。又稱: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是一種以系統(tǒng)妄想為突出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颊呷烁穸嗑吖虉?zhí)、主觀、敏感、猜疑、好強等特征。病程演進較慢,有時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會適應能力,多不為周圍人覺察。三、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特點:兩周內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癥狀為主,起病前有相應的心因,在兩到三個月內痊愈。第6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單元心境障礙心境障礙:又稱情感性精神障礙,是以明顯而持久的心境高漲或心境低落為主的一組精神障礙。每次發(fā)病常常與應激性事件或處境有關。一、躁狂發(fā)作特點:情緒高漲、思維奔逸、精神運動性興奮。發(fā)作形式:輕型躁狂、無精神病癥狀躁狂、有精神病癥狀躁狂和復發(fā)性躁狂癥。伴有幻覺和妄想。第6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二、抑郁發(fā)作特點:情緒低落、思維緩慢、語言動作減少和遲緩。一般由負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引起發(fā)作形式:輕型抑郁癥、無精神病癥狀抑郁、有精神病癥狀抑郁和復發(fā)性抑郁癥。三、雙向障礙表現為情緒高漲與情緒低落交錯發(fā)作。這已是一種精神病態(tài),應轉交精神科醫(yī)生配合藥物治療。第6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四、持續(xù)性心境障礙特點:持續(xù)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礙,每次發(fā)作極少嚴重到輕躁狂或輕度抑郁。發(fā)作形式:反復出現心境高漲或低落、持續(xù)出現心境低落、躁狂和抑郁癥狀在一次發(fā)作中同時出現。第6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三單元神經癥

神經癥: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理沖突,患者覺察到或體驗到這種沖突并因之感到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共同特征:

1.意識的心理沖突。典型的體驗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認為應該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動,患者對癥狀事實方面有自知力。

第6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2.精神痛苦:神經癥是一種痛苦的精神障礙,沒有精神痛苦,就不能確定為神經癥。

3.持久性。神經癥是一種持久的精神障礙。

4.神經癥妨礙著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

5.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做基礎。神經癥是心理咨詢師必定會接觸到的領域,對神經癥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對于神經癥和神經癥性問題能夠加以區(qū)分,慎重對待,對神經癥患者要建議轉診到神經科去治療,對于神經癥性問題可以采取適當的干預。第6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神經癥和正常心理的分界線1、心理沖突性質:心理沖突有常形與變形之分。心理沖突的常形有兩個特點:(1.沖突與現實處境直接相聯系,涉及大家公認的重要生活事件。(2.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發(fā)生的事件總有一方被視為不道德或過錯方。心理沖突的變形有兩個特點:(1.它與現實處境沒什么關系,或者是涉及到的生活中的小事,一般人認為不值得操心,而有神經癥的人卻為此煩惱不堪。(2.心理沖突不帶明顯的道德色彩,事件起因與道德無關,也無對錯之分。第6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2、許又新簡易神經癥評判標準:主要參照標準1)病程:不到三個月為短程,評1分;三個月到一年為中程,評2分;一年以上為長程,評3分。2)精神痛苦程度:輕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動設法擺脫,評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擺脫不了,須靠別人的幫助或處境的改變才能擺脫,評2分;重度病人幾乎完全無法擺脫,評3分。--以三個月為基礎第6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3)社會功能:能正常工作、學習和人際交往,或者輕度妨礙者,評1分;中度社會功能受損害者,工作學習和人際交往效率顯著下降,需要減輕或改變工作,或某些場合要盡量回避,評2分;重度社會功能受損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學習,不得不休假或完全要回避社交,評3分;第7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如果:總分為3分,不能診斷為神經癥??偡执笥诘扔?分,可以診斷為神經癥。4-5分為可疑病例,也就是神經癥性問題,需進一步觀察也可以予以幫助。對于精神痛苦和社會功能的評定,要考慮癥狀必須持續(xù)達三個月以上才有效,時間太短的表現是不可靠的。第7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定義:神經癥是一組疾病的總稱。神經癥是由持久的心理沖突引起的,當事人能察覺到這種沖突,并能體驗到痛苦,影響其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但沒有軀體器質性作基礎。一組疾病包括:神經衰弱、焦慮癥、恐怖癥、疑病癥等。不典型神經癥:抑郁型、人格解體無法分類的神經癥。持久的心理沖突:是指三個月以上的心理沖突。第7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四單元應激相關障礙

應激相關障礙:舊稱反應性精神障礙或心因性精神障礙,是指一組主要由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引起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一、急性應激障礙:指患者在遭受急劇、嚴重的精神打擊后,在數分鐘或數小時之內發(fā)病,病程為數小時至數天。表現為意識障礙、意識范圍狹窄,定向障礙,言語缺乏條理,感覺遲鈍,可能出現人格解體,有強烈的恐懼,精神運動性興奮或精神運動性抑制。第7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致病因素:人為災難—空難、火災、交通事故、礦難等;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爆發(fā)、山洪、森林火災、颶風、親人突然死亡等;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等。急性應激障礙的患者主要表現為:

1.創(chuàng)傷性體驗反復重現。持續(xù)時間從幾秒到數天不等,頻頻出現的痛苦夢境,面臨類似災難境遇時感到痛苦。

2.對創(chuàng)傷性經歷的選擇性遺忘。

第7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3.在麻木感和情緒遲鈍的持續(xù)背景下,發(fā)生與他人疏遠、對周環(huán)境無反應、快感缺失、回避易聯想起創(chuàng)傷經歷和活動和情景。

4.常有植物神經過度興奮,伴有過渡警覺、失眠。

5.焦慮和抑郁與上述表現相伴隨,可有自殺觀念。第7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又稱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指患者在遭受強烈的或災難性精神創(chuàng)傷事件后,延遲出現、長期持續(xù)的精神障礙。從創(chuàng)傷到發(fā)病間的潛伏期可從數周到數月不等。

三、適應障礙:在重大生活改變或應激事件后的適應期間,出現的主觀痛苦和情緒紊亂狀態(tài)。并常伴有社會功能受損的一種狀態(tài)。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的1各月內起病,病程一般不超過6個月。

第7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應激事件:如居喪、分離、移民、難民、入學、成為父母、愿望受挫、退休等社會角色的變換帶來的危機感和失落感。隨著事過境遷、刺激因素的消除或者經過調整形成了新的適應,心理障礙隨之緩解個人素質或易感性格在適應障礙的表現形式方面有重要作用。適應障礙患者的主要表現為:1.抑郁心境、焦慮、煩惱,或這些情緒的混合。2.無力應付的感覺,無從計劃或難以維持現狀。3.一定程度的處理日常事務能力受損。4.可伴隨品行障礙,尤其是青少年。第7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五單元人格障礙

一、人格障礙:是在個體發(fā)育成長過程中,因遺傳、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個體心理與行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偏離社會文化背景,并給個體自身帶來痛苦,或貽害周圍。人格障礙的異常表現通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可能持續(xù)到成年甚至伴隨終身。心理咨詢和治療對人格障礙的作用有限,是輔助性的幫助。第7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常見的人格障礙有:1.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以猜疑和偏執(zhí)為特點。2.分裂樣人格障礙:以觀念、行為、外貌裝飾奇特情感冷漠、人際關系明顯缺陷為特點。3.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具有經常違法亂紀,對人冷酷無情為特點。4.沖動型人格障礙:以陣發(fā)性情感爆發(fā),伴明顯沖動性行為為特征,又稱攻擊型人格障礙。第7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5.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為癔癥性人格障礙,以過分感情用事或夸張言行來吸引他人注意為特征。6.強迫性人格障礙:以過分嚴格要求與完美無缺為特征。7.焦慮型人格障礙:一貫感到緊張、提心吊膽、不安全和自卑,總是需要被人喜歡和接納,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因習慣性地夸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動的傾向。8.依賴性人格障礙:依賴性強,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怕被人遺棄,常感到自己無助。第8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六單元心理生理障礙心理生理障礙是與心理因素相關、以生理活動異常為表現形式的精神障礙一、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和神經性嘔吐。---減肥、苗條二、睡眠障礙:失眠癥、嗜睡癥、發(fā)作性睡眠異常等。第8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七單元癔癥癔癥:舊稱歇斯底里,是一種沒有器質性病變,以人格傾向為基礎,在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產生的精神障礙。類型:一、分離性障礙:又稱癔癥性精神障礙,患者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精神突然失常,哭笑、喊叫、狂怒、吵罵、打人、打自己、毀物等,有時表現委屈、悲傷、痛哭流涕、或又突然興高采烈,又唱又舞等表演型的動作,其表現內容多于精神刺激有關,反映內心的不愉快體驗。包括癔癥性意識障礙、情感爆發(fā)、癔癥性假性癡呆、癔癥性遺忘、癔癥性身份障礙、癔癥性漫游、癔癥性精神病等。第8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轉換性障礙:又稱癔癥性軀體障礙。表現為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其特點是多種檢查均不能發(fā)現神經系統(tǒng)和內臟器官有相應的器質性病變。

1.運動障礙:常見為痙攣發(fā)作、局部肌肉抽動或陣攣、肢體癱瘓、行走不能等。

2.感覺障礙:感覺過敏、感覺缺失、感覺異常、癔癥性失明與管視、癔癥性失聰等。三、癔癥的特殊表現形式:癔癥是可以感染的,流行性癔癥的集體發(fā)作是癔癥的特殊形式。第8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五節(jié)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第一單元關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

心理健康:“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

心理健康的標志: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職業(yè)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第8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單元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

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各有建樹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能把握住評估維度的要領,不同的見解是可以并存的。一、評估心理健康的三標準(許又新)第一,體驗標準,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的狀況。第二,操作標準,是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其核心是效率。第三,發(fā)展標準,即著重對人的個體心理發(fā)展狀況進行縱向考察與分析。第8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標準(郭念鋒):(一)心理活動強度:指對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二)心理活動的耐受力:指對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的抵御能力。(三)周期節(jié)律性:用人的心理活動周期節(jié)律性來衡量心理健康的水平。(四)意識水平:用意識反映水平衡量心理健康水平。(五)暗示性:暗示是一種最簡單化、最典型的條件反射。通過暗示性的強弱來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第8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六)康復能力:指從創(chuàng)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七)心理自控力:把精神活動的自我控制能力,做為一個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八)自信心:自信心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九)社會交往:一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交往的能力,也往往標志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十)環(huán)境適應能力:人為了個體的生存和種族延續(xù),就必須適應社會環(huán)境。第8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三單元相關概念的區(qū)分及內涵一、概念的區(qū)分(臨床心理學領域)心理正常:具備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動,或者說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癥狀的心理活動。心理不正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礙(俗稱“精神病”)癥狀的心理活動。心理正常的人是心理咨詢師的關注對象心理不正常的人是醫(yī)生的醫(yī)療對象第8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含部分可疑神經癥)含變態(tài)人格,確診的神經癥,其他各類精神障礙心理正常、心理異常問題的圖示第8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體內涵1、靜態(tài)角度——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發(fā)展角度——心健圍繞常?!谝欢ǚ秶鷥炔粩嗌舷虏▌拥倪^程,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在主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過程中發(fā)生。

2、在主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過程中——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狀態(tài)破壞(可隨時發(fā)生)第9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3、心理活動平衡狀態(tài)維持:取決精神屬性內在因素協調,同時受外部生物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4、內部因素直接影響——打破心理平衡外部因素間接影響——打破心理平衡

5、心理平衡狀態(tài)破壞:出現心里不健康狀態(tài)三、心理不健康的分類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主要包括: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可以神經癥)。第9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六節(jié)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第一單元概述

心理健康咨詢的工作對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類狀態(tài),而不是各類異常心理狀態(tài)。就現階段發(fā)展狀況看心理健康咨詢的工作對象與神經癥的某些癥狀之間,界限混濁不清。本書將神經癥和其他精神障礙列入心理異常范圍。

第9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一、用途(一)咨詢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區(qū)分(二)進行合理的臨床診斷(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詢范圍(四)咨詢方案的制定(五)療效評估(六)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研究(七)職業(yè)培訓(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第9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效度:是確定“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真實存在的標尺。效度三項指標:(一)癥狀學效度

1.臨床經驗證實“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實性。

2.情緒心理學的研究,可以說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組合”是真實的。第9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預測效度:對心理不健康后果的預期分類:

1、對自然發(fā)展的預期(1)在三個月內,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緩解;(2)由于主、客觀條件較差,短期內得不到化解。(3)心理健康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使心理抗壓能力和耐受性逐漸下降,出現間歇性身體虛弱,情緒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下降。

2、外界干預下的預期(1)非專業(yè)的社會支持:指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出現后,親朋好友、社會福利或援助等機構,出自道義和關心愛護。(2)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是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所進行的系統(tǒng)心理咨詢。第9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結構效度促成或影響“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因素:

1、人口學因素:心理不健康可出現在任何年齡階段及性別;

2、個性心理特征:個人性格特點與心理不健康有密切關系;

3、身體健康水平:根據身、心一體的原則,健康的心理應寓于健康的身體。

4、社會變遷: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對人的心理變化起直接作用。第9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二單元心理不健康的分類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類型——心理問題診斷為心理問題,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由于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沖突,并因此而體驗到不良情緒(如厭煩、后悔等);

2、不良情緒不間斷地持續(xù)滿一個月,或不良情緒間斷地持續(xù)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第9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4、沒有泛化: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fā)因素僅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定義:一般心理問題:是由現實因素激發(fā),持續(xù)時間較短,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第98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類型——嚴重心理問題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的條件:(1)引起“嚴重心理問題”的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患者體驗著各種痛苦情緒,悔恨、冤屈、失落、惱怒、悲哀等。(2)不良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xù)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強度越大,反應越強烈;(4)不良情緒反應對象被泛化。。

第99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定義:“嚴重心理問題”是由相對強烈的現實因素激發(fā),初始情緒反應劇烈、持續(xù)時間長久、內容充分泛化的心里不健康狀態(tài)。有時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第100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鑒別診斷:主要與神經癥進行鑒別。要點1.

嚴重心理問題的心理沖突是現實性的或是道德性的,即是心理沖突的常形而不是變形。如果是變形就應作為神經癥或其他精神疾病考慮轉診。要點2.

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持續(xù)時間限在半年之內,如超過半年的問題癥狀要考慮作為可疑神經癥或其他精神疾病。要點3.

患者在生活和社會功能方面出現嚴重缺損超過半年,也可提出轉診。第101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類型——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即“可疑神經癥”)此類型心理不健康癥狀,接近神經衰弱或神經癥,或其本身就是神經衰弱或神經癥的早期階段。根據許又新簡易神經癥評判標準進行診斷。第102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七節(jié)關于健康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的工作領域大致如下:

1.軀體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

2.促進和維護健康的心理學問題;

3.疾病防御和治療中的心理學問題;

4.疾病患者的心理學問題;

5.促進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政策的制定。。第103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一、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點(一)對客觀世界和自身價值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被遺棄感,不公平感(二)患者的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的體驗和感覺上:注意力和興趣縮小,關注自我。(三)情緒低落:活動減少,言語淡漠。(四)時間感覺發(fā)生變化:有緊迫感或時間漫長,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中,降低自信心。(五)精神偏離日常狀態(tài):興趣、愛好、思維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焦慮、恐懼、抑郁。第104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

二、心理學對軀體疾病治療的意義醫(yī)務工作者對患者軀體疾病診療和康復過程中,必須從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這三個層面去進行心身診治,使其盡快恢復心身健康。我們醫(yī)護人員應掌握軀體疾病在不同程度上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并引發(fā)一些心理問題的相關知識。善于認清這些心理的病態(tài)變化,及時通過心理疏導和幫助,減輕病人的痛苦幫助扭轉病人的人格或性情的變化,使得治療得以順利進行。第105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第八節(jié)壓力與健康

第一單元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一、壓力的定義:壓力是壓力源(外部事件)和壓力反應(應對方式)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源是現實生活要求人們去適應的事件。壓力反應包括主體覺察到壓力源后,出現的心理、生理和行為反應。從心理學角度,壓力是由外部事件引發(fā)的一種體驗。壓力就是應激,就是當事人察覺到客觀要求超過自身應對能力時所產生的全身性的反應,反應結果可以是適應的或者是不適應的。第106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二、壓力源的種類1、生物性壓力源:是一組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生存與種族延續(xù)的事件。2、精神性壓力源:是一組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正常精神需求的內在和外在事件。第107頁,共120頁,2022年,5月20日,7點32分,星期三3、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是一組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社會需求的事件。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