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知識網(wǎng)絡:直線運動C參考系、質(zhì)點、時間和時刻、位移和路程f運動的描述J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直線直線運動[加速度直線運動的條件:a、V0共線I f勻速直線運動I典型的直線運動《L勻變速直線運動s=vt,s-t圖,(a=0)一,1,_Vt=Voat,s=vot—at(規(guī)律JI? 2 Vo+Vt,kvt-v0=2as,s= 1Vv-t圖 2r自由落體(a=g)特例1■I豎直上拋(a=g)單元切塊:按照考綱的要求,本章內(nèi)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基本概念、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運動圖象。其中重點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和應用。難點是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對研究方法的把握。基本概念勻速直線運動知識點復習一■、基本概念1、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只有質(zhì)量而無形狀、體積的點。它是一種理想模型,物體簡
化為質(zhì)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形狀、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2、時刻:表示時間坐標軸上的點即為時刻。例如幾秒初,幾秒末,幾秒時。時間:前后兩時刻之差。時間坐標軸上用線段表示時間,例如,前幾秒內(nèi)、第幾秒內(nèi)。3、位置:表示空間坐標的點。位移:由起點指向終點的有向線段,位移是末位置與始位置之差,是矢量。路程:物體運動軌跡之長,是標量。
注意:位移與路程的區(qū)別.4、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對時間的變化率,是矢量。平均速度: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v=s/t(方向為位移的方向)瞬時速度:對應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為物體的運動方向。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即為速率;平均速率:質(zhì)點運動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它的大小與相應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與平均速率的區(qū)別【例1】物體M程的平均速度是:(V2,那么全從A運動到B,【例1】物體M程的平均速度是:(V2,那么全)A.(vi+V2)/2A.(vi+V2)/2B-<ViV22c.V1ViV2D.2V1V2V2解析:本題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全程的平均速度一解析:本題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全程的平均速度一ss 2V1V2v=一= = tss ViV2' ''I '2v12v2正確答案為D5、加速度: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5、加速度: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a=Av/At(又叫速度的變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與△v的方向相同(即與合外力方向相同)點評1:(1)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關(guān)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某瞬時);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某瞬時)(2)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沒有直接關(guān)系:加速度很大,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點評2:物體是否作加速運動,決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關(guān)系,而與加速度的大小無關(guān)。加速度的增大或減小只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程度增大或減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減小。(1)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得越來越慢(仍然增大)。
(2)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作減速運動,速度減??;若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仍然減小)。【例2]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大小為4m/s,經(jīng)過1s后的速度的大小為10m/s,那么在這1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為解析:本題考查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經(jīng)過1s后的速度的大小為10m/s,包括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仍相同,二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已經(jīng)相反。取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1s后的速度為vt=10m/s或vt=—10m/s由加速度的定義可得vt-vt-vo~=6m/s或a=U=^0^1 t 1--14m/s。答案:6m/s或14m/s點評:對于一條直線上的矢量運算,要注意選取正方向,將矢量運算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運算。6、運動的相對性:只有在選定參考系之后才能確定物體是否在運動或作怎樣的運動。一般以地面上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纠?】甲向南走100米的同時,乙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向東也行走100米,若以乙為參考系,求甲的位移大小和方向?解析:如圖所示,以乙的矢量末端為起點,向甲的矢量末端作一條有向線段,即為甲相對乙的位移,由圖可知,甲相對乙的位移大小為100J2m,方向,南偏西45°。點評:通過該例可以看出,要準確描述物體的運動,就必須選擇參考系,參考系選擇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同。參考系的選取要以解題方便為原則。在具體題目中,要依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選取。下面再舉一例?!纠?】某人劃船逆流而上,當船經(jīng)過一橋時,船上一小木塊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處時此人才發(fā)現(xiàn),便立即返航追趕,當他返航經(jīng)過1小時追上小木塊時,發(fā)現(xiàn)小木塊距離橋有5400米遠,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時船在靜水中前進速率相等。試求河水的流速為多大?解析:選水為參考系,小木塊是靜止的;相對水,船以恒定不變的速度運動,到船“追
上”上”小木塊,船往返運動的時間相等,各為1小時;小橋相對水向上游運動,到船“追上”小木塊,小橋向上游運動了位移5400m,時間為2小時。易得水的速度為0.75m/s。二、勻速直線運動.定義:v=9,即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為恒矢量的運動,t加速度為零的直線運動。.圖像: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為一直線:圖線的斜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的速度。三、綜合例析【例5】關(guān)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沿直線向某一方向運動,通過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體沿直線向某一方向運動,通過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體通過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為零D.物體通過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不能說這個標量就是這個矢量,所以A錯,B正確.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實際長度,而位移是從物體運動的起始位置指向終止位置的有向線段,如果物體做的是單向直線運動,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體在兩位置間沿不同的軌跡運動,它們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體從某位置開始運動,經(jīng)一段時間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為零,但路程不為零,所以,CD正確.【例6】關(guān)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大小不變,速度方向也保持不變C.加速度大小不斷變小,速度大小也不斷變小vvi解析:根據(jù)a=——可知,Av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變化越快,則表示——越tt大,故加速度也越大,B正確.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沒有直接聯(lián)系,加速度大小不變,速度方
B.向可能不變,也可能改變.加速度大小變小,速度可以是不斷增大.故此題應選B.【例7】在與x軸平行的勻強電場中,場強為E=1.0X106v/m,一帶電量q=i.0xi0-8C、質(zhì)量m=2.5X10-3kg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沿著x軸作勻速直線運動,其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是x=5-2t,式中x以m為單位,t以s為單位。從開始運動到5s末物體所經(jīng)過的路程為m,位移為m。解析:須注意本題第一問要求的是路程j…第二問要求的是位移。將乂=5-21和s=v0t對照,可知該物體的初位置xo=5m,初速度vo=-2m/s,運動方向與位移正方向相反,即沿x軸負方向,因此從開始運動到5s末物體所經(jīng)過的路程為10m,而位移為—5m。【例8】某游艇勻速滑直線河流逆水航行,在某處丟失了一個救生圈,丟失后經(jīng)t秒才發(fā)現(xiàn),于是游艇立即返航去追趕,結(jié)果在丟失點下游距丟失點s米處追上,求水速.(水流速恒定,游艇往返的劃行速率不變)。解析:以水為參照物(或救生圈為參照物),則游艇相對救生圈往返的位移大小相等,且游艇相對救生圈的速率也不變,故返航追上救生圈的時間也為t秒,從丟失到追上的時間2s為2t秒,在2t秒時間內(nèi),救生圈隨水運動了s米,故水速v=£st思考:若游艇上的人發(fā)現(xiàn)丟失時,救生圈距游艇s米,此時立即返航追趕,用了t秒鐘追上,求船速.【例9】如圖所示為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測速儀測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物體速度,圖中Pi、P2是測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i、n2分別是Pi、P2被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i,P2之間的時間間隔At=1.0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jù)圖B可知汽車在接收Pi、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nèi)前進的距離是m,汽車的速度是m/s.解析:本題首先要看懂B圖中標尺所記錄的時間每一小格相當于多少:由于PiP2之間時間間隔為i.0s,標尺記錄有30小格,故每小格為i/30s,其次應看出汽車兩次接收(并反射)超聲波的時間間隔:Pi發(fā)出后經(jīng)i2/30s接收到汽車反射的超聲波,故在Pi發(fā)出后經(jīng)6/30s被車接收,發(fā)出Pi后,經(jīng)is發(fā)射P2,可知汽車接到Pi后,經(jīng)ti=i-6/30=24/30s發(fā)出P2,而從發(fā)出P2到汽車接收到P2并反射所歷時間為t2=4.5/30s,故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的時間間隔為t=ti+t2=28.5/30s,求出汽車兩次接收超聲波的位置之間間隔:s=(6/30-4.5/30)v聲=(i.5/30)X340=i7m,故可算出v汽=s/t=i7Y28.5/30)=i7.9m/s.【例10]天文觀測表明,幾乎所有遠處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遠離我們而運動,離我們越遠的星體,背離我們運動的速度(稱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說,宇宙在膨脹,不同星體的退行速度v和它們離我們的距離r成正比,即v=Hr,式中H為一恒量,稱為哈勃常數(shù),已由天文觀測測定。為解釋上述現(xiàn)象,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爆炸的大火球開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體即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向外勻速運動,并設想我們就位于其中心。由上述理論和天文觀測結(jié)果,可估算宇宙年齡T,其計算式為T=。根據(jù)近期觀測,哈勃常數(shù)H=3X10-2m/s.光年,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齡約為解析:本題涉及關(guān)于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論,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內(nèi)容,背景材料非常新穎,題中還給出了不少信息。題目描述的現(xiàn)象是:所有星體都在離我們而去,而且越遠的速度越大。提供的一種理論是:宇宙是一個大火球爆炸形成的,爆炸后產(chǎn)生的星體向各個方向勻速運動。如何用該理論解釋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可以想一想:各星體原來同在一處,現(xiàn)在為什么有的星體遠,有的星體近?顯然是由于速度大的走得遠,速度小的走的近。所以距離遠是由于速度大,v=Hr只是表示v與r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非表示速度大是由于距離遠。對任一星體,設速度為v,現(xiàn)在距我們?yōu)閞,則該星體運動r這一過程的時間T即為所要求的宇宙年齡,T=r/v將題給條件v=Hr代入上式得宇宙年齡T=1/H將哈勃常數(shù)H=3X10-2m/s?光年代入上式,得t=1010年。點評:有不少考生遇到這類完全陌生的、很前沿的試題,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這樣的問題自己從來沒見過,老師也從來沒有講過,不可能做出來,因而采取放棄的態(tài)度。其實只要靜下心來,進入題目的情景中去,所用的物理知識卻是非常簡單的。這類題搞清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是解題的關(guān)鍵。四、針對訓練1.對于質(zhì)點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為零,則速度為零,速度變化也為零B.質(zhì)點速度變化率越大,則加速度越大C.質(zhì)點某時刻的加速度不為零,則該時刻的速度也不為零D.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變化越大2.某質(zhì)點做變速運動,初始的速度為3m/s,經(jīng)3s速率仍為3m/s測()A.如果該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該質(zhì)點的加速度不可能為零B.如果該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該質(zhì)點的加速度一定為2m/s22C.如果該質(zhì)點做曲線運動,該質(zhì)點的加速度可能為2m/sD.如果該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該質(zhì)點的加速度可能為12m/s23.關(guān)于物體的運動,不可能發(fā)生的是()A.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速度也逐漸減小B.加速度方向不變,而速度方向改變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變化,加速度最大時,速度最小D,加速度為零時,速度的變化率最大4.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Wj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如圖所示.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由圖可知()A.在時刻t2以及時刻t5兩木塊速度相同B.在時刻t3兩木塊速度相同C.在時刻t3和時刻t4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D.在時刻t4和時刻t5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力14h花巧11尸I■?1乩11n1111斤111111□□□□□□□,ti打口isfst;.一輛汽車在一直線上運動,第1s內(nèi)通過5m,第2s內(nèi)通過10m,第3s內(nèi)通過20m,4s內(nèi)通過5m,則最初兩秒的平均速度是m/s,最后兩秒的平土!!速度是m/s,全部時間的平均速度是m/s..在離地面高h處讓一球自由下落,與地面碰撞后反彈的速度是碰前3/5,碰撞時間為困,則球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與地面碰撞過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不計空氣阻力)..物體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線運動,經(jīng)4s滑回原處時速度大小仍為5m/s,則物體的速度變化為,加速度為.(規(guī)定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人們工作、學習和勞動都需要能量,食物在人體內(nèi)經(jīng)消化過程轉(zhuǎn)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體內(nèi)又轉(zhuǎn)化為CO2和H2O,同時產(chǎn)生能量E=2.80X106J-mol1.一個質(zhì)量為60kg的短跑運動員起跑時以1/6s的時間沖出1m遠,他在這一瞬間內(nèi)消耗體內(nèi)儲存的葡萄糖質(zhì)量是多少?參考答案:BBCDC7.5;12.5;10gh8.2gh,2'5t-10m/s;-2.5m/s20.28g附:知識點梳理閱讀課本理解和完善下列知識要點、參考系.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而的物體叫參考系(或參照物)。.選取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常??紤]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研究地球上物體的運動,一般來說是取為參照物,對同一個運動,取不同的參照物,觀察的結(jié)果可能不同。.運動學中的同一公式中所涉及的各物理量應相對于同一參照物。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都是取地面為參照物。二、質(zhì)點.定義:.物體簡化為質(zhì)點的條件:.注意:同一物體,有時能被看作質(zhì)點,有時就不能看作質(zhì)點。三、時間和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可用一個確定的點來表示,如“2s末”、“3s初”等。.時間:指兩個時刻之間的一段間隔,如“第三秒內(nèi)”、“10分鐘”等。四、位移和路程.位移①意義:位移是描述的物理量。②定義:③位移是矢量,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位移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路程:路程是;路程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物體做運動時,路程才與位移大小相等。在曲線運動中質(zhì)點的位移的大小一定路程。五、速度和速率1速度①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又方向。②瞬時速度:對應或的速度,簡稱速度。瞬時速度的方向為該時刻質(zhì)點的方向。③平均速度:定義式為V=:,該式適用于運動;而平均速度公式一Vo+Vt『,V=-_-僅適用于運動。2平均速度對應某一段時間(或某一段位移),平均速度的大小跟時間間隔的選取有關(guān),不同的階段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求平均速度時,必須明確是求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2.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率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六、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定義式:。.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方向相同。.加速度和速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①加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填“有”或“無”)直接關(guān)系。質(zhì)點的運動的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小,其加速度—?。凰俣葹榱?,其加速度為零(填“一定”或“不一定”)。②加速度的方向(填“一定”或“不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質(zhì)點做加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與速度方向;質(zhì)點做減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與速度方向;質(zhì)點做曲線運動時,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成某一角度。③質(zhì)點做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取決于加速度的和速度的關(guān)系,與加速度的無關(guān)。七、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叫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鞏固訓練1.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甲車內(nèi)一個人看見窗外樹木向東移動,乙車內(nèi)一個人發(fā)現(xiàn)甲車沒有運動,如果以大地為參照物,上述事實說明()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不動B.乙車向西運動,甲車不動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D.甲、乙兩車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向西運動.某物體沿著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一周的過程中,最大路程為—,最大位移為—。.物體做直線運動,若在前一半時間是速度為vi的勻速運動,后一半時間是速度為V2的勻速運動,則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若在前一半路程是速度為vi的勻速運動,后一半路程是速度為V2的勻速運動,則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有恒定速率時,其速度仍可能有變化.物體有恒定速度時,其速率仍可能有變化C.物體的加速度不為零時,其速度可能為零D.物體具有沿x軸正向的加速度時,可能具有沿x軸負向的速度.一架飛機水平勻速地在某同學頭頂飛過,當他聽到飛機的發(fā)動機聲從頭頂正上方傳來時,發(fā)現(xiàn)飛機在他前上方約與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據(jù)此可估算出此飛機的速度約為聲速的倍.下列關(guān)于質(zhì)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質(zhì)點是非常小的點;B.研究一輛汽車過某一路標所需時間時,可以把汽車看成質(zhì)點;D.C.研究自行車運動時,由于車輪在轉(zhuǎn)動,所以無論研究哪方面,自行車都不能視為質(zhì)點;地球雖大,且有自轉(zhuǎn),但有時仍可被視為質(zhì)點D.TOC\o"1-5"\h\z.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卜小等于臉,方[向由起點指向終點;C.位移取決于始末位置,路程取決于實際運動路線;IJD.位移描述直線運動,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線運動,是標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為0,則速度為0,速度變化也為0;B.質(zhì)點速度變化越慢,加速度越?。籆.質(zhì)點某時刻的加速度不為0,則該時刻的速度也不為0;D.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變化也越大。.某同學在百米比賽中,經(jīng)50m處的速度為10.2m/s,10s末以10.8m/s沖過終點,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為m/s。教學后記運動學涉及到的公式很多,而且運動學是在高一第一學期就已經(jīng)學過,時間比較長了,很多推論學生都差不多忘了,運用起來會亂套,特別是對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來講,運動學是比較簡單的,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培養(yǎng)一題多解的思想,并且能夠在解題時選擇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運動學在高考中單獨考查的不多,主要是很力學電磁學綜合出現(xiàn),因此,第一輪復習關(guān)鍵復習基本公式及靈活運用,為在綜合解題做準備。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個vt=v0ats=v0t-at22vt2-v2=2asV0Vt,s二t點評:(1)以上四個公式中共有五個物理量:s、t、a、vo、vt,這五個物理量中只有三個是獨立的,可以任意選定。只要其中三個物理量確定之后,另外兩個就唯一確定了。每個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個物理量,當已知某三個而要求另一個時,往往選定一個公式就可以了。如果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有三個物理量對應相等,那么另外的兩個物理量也一定對應相等。(2)以上五個物理量中,除時間t外,s、v0、vt、a均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為正方向,以t=0時刻的位移為零,這時s、vt和a的正負就都有了確定的物理意義。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幾個常用的結(jié)論As=aT2,即任意相鄰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相等??梢酝茝V到2Sm-Sn=(m-n)aTTOC\o"1-5"\h\zv0vtsVt/2='一L=-,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2t度。2.2vs/2;v_v_,某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即時速度公式(不等于該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2速度)??梢宰C明,無論勻加速還是勻減速,都有vt/2<vs/2。點評: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vt/2=v0+vt=s解題,往往會使求解過2t程變得非常簡捷,因此,要對該公式給與高度的關(guān)注。3.初速度為零(或末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初速度為零,或者末速度為零,那么公式都可簡化為:,1,22v,v=gt,s=—at,v=2as,s=t22以上各式都是單項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間的比例關(guān)系。.初速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1)前1秒、前2秒、前3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4:9:……(2)第1秒、第2秒、第3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泥:J3:(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_1/(33-22):……對末速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可以相應的運用這些規(guī)律。.一種典型的運動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物體由靜止開始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緊接著又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到靜止。用右圖描述該過程,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TOC\o"1-5"\h\z,、11x\o"CurrentDocument"(1)S二一,t二一,s廣tttaaa1、&、t1a2、s2、t2?1“、Vb(2)v1=v2-v—~^~6、解題方法指導:解題步驟:(1)根據(jù)題意,確定研究對象。(2)明確物體作什么運動,并且畫出運動示意圖。(3)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過程及特點,合理選擇公式,注意多個運動過程的聯(lián)系。(4)確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5)對結(jié)果進行討論、驗算。解題方法:(1)公式解析法:假設未知數(shù),建立方程組。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聯(lián)系,一題常有多種解法。要熟記每個公式的特點及相關(guān)物理量。(2)圖象法:如用v—t圖可以求出某段時間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較Vt/2與Vs/2,以及追及問題。用s-t圖可求出任意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3)比例法:用已知的討論,用比例的性質(zhì)求解。(4)極值法:用二次函數(shù)配方求極值,追趕問題用得多。(5)逆向思維法:如勻減速直線運動可視為反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來求解。綜合應用例析【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靜止一物體,現(xiàn)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體,作用一段時間后換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物體,當恒力乙作用時間與恒力甲的作用時間相同時,物體恰好回到原處,此時物體的速度為V2,若撤去恒力甲的瞬間物體的速度為V1,則V2:Vl=?解析: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是:弄清過程中兩力的位移關(guān)系,因此畫出過程草圖(如圖5),標明位移,對解題有很大幫助。通過上圖,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Vl(-V2)+一s=t得V2?Vl=2:12思考:在例1中,F(xiàn)i、F2大小之比為多少?(答案:1:3)TOC\o"1-5"\h\z點評:特別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性。平均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定義式中的速度都是矢量,要考慮方向。本題中以返回速度V1方向為正,因此,末速度v2為負。【例2】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如圖所示,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由圖可知tlt2t3t4t5t6t7□□□|□.□I□,□IIIIIIIIIIIIIIIIIIII||||||||口nn□nn□□tlt2t3t4t5t6t7A.在時刻t2以及時刻t5兩木塊速度相同B.在時刻tl兩木塊速度相同C.在時刻t3和時刻t4之間某瞬間兩木塊速度相同D.在時刻t4和時刻t5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解析:首先由圖看出:上邊那個物體相鄰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下邊那個物體明顯地是做勻速運動。由于t2及t5時刻兩物體位置相同,說明這段時間內(nèi)它們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相等,這個中間時刻顯然在t3、t4之間,因此本題選Co【例3】在與x軸平行的勻強電場中,一帶電量q=1.0X10-8C、質(zhì)量m=2.5X10-3kg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沿著x軸作直線運動,其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是x=0.16t-0.02t2,式中x以m為單位,t以s為單位。從開始運動到5s末物體所經(jīng)過的路程為m,克服電場
力所做的功為J。解析:須注意:本題第一問要求的是路程;第二問求功,要用到的是位移。212將x=0.16t—0.02t和S=v0t+—at對照,可知該物體的初速度V0=0.16m/s,加速度大2小a=0.04m/s2,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由Vo=at可知在4s末物體速度減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勻加速運動,末速度大小V5=0.04m/s。前4s內(nèi)位移大小s=vt=0.32m,第5s內(nèi)位移大小s'=v't'=0.02m,因此從開始運動到5s末物體所經(jīng)過的路程為0.34m,而位移大小為2m/s2,加速行駛5秒,0.30m,克服電場力做的功2m/s2,加速行駛5秒,【例4】一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從甲站開往乙站,起動加速度為求汽車從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勻加速f勻速一自減速Is1 s2求汽車從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勻加速f勻速一自減速Is1 s2 Is3甲3 t2 t3乙解析:起動階段行駛位移為:TOC\o"1-5"\h\z12,、s1=-at1(1)2勻速行駛的速度為:v=at1……(2)勻速行駛的位移為:s2=vt2……(3)剎車段的時間為:s3=vt3……(4)2汽車從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為:6s2s36s2s3 25120050v=t1 12t3512010m/s=1275m/s=9.44m/s135【例5】汽車以加速度為2m/s2的加速度由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求汽車第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解析:此題有三解法:(1)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求:第5秒內(nèi)的位移為:s=—at52—-at42=9(m)22s9第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m/s=9m/st5T1
V4?V5at4at52425(2)用推論v=(v0+vt)/2求:v===m/s=9m/s222(3)用推論丫=丫也2求。第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時的瞬時速度:v=v4.5=a4.5=9m/s【例6】一物體由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內(nèi)的位移為&,最后3秒內(nèi)的位移為S2,若S2-S1=6米,si:S2=3:7,求斜面的長度為多少?解析:設斜面長為s,加速度為a,沿斜面下滑的總時間為t。則:TOC\o"1-5"\h\z斜面長:s=-at2……(1)2前3秒內(nèi)的位移:si=-ati2……(2)2后3秒內(nèi)的位移:s2=s--a(t-3)2(3)2s2-si=6……(4)s1:s2=3:7……(5)解(1)—(5)得:a=1m/s2t=5ss=i2.5m【例7】物塊以v°=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經(jīng)A、B兩點,已知在A點時的速度是B點時的速度的2倍,由B點再經(jīng)0.5秒物塊滑到斜面頂點C速度變?yōu)榱悖珹、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長度及物體由D運動到B的時間?解析:物塊作勻減速直線運動。設為解析:物塊作勻減速直線運動。設為SoA點速度為VA、B點速度Vb,加速度為a,斜面長A至ijB:vB2-vA2=2asAB(1)va=2vb⑵B至UC:0=vB+at0……..(3)解(1)(2)(3)得:vB=1m/sa=-2m/s2D至UC0-v02=2as??…(4)s=4m從D運動到B的時間:D至ijB:vb=v0+atiti=1.5秒D至UC再回到B:t2=ti+2to=1.5+2M0.5=2.5(s)【例8】一質(zhì)點沿AD直線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如圖,測得它在AB、BC、CD三段的時間均為t,測得位移AC=Li,BD=L2,試求質(zhì)點的加速度?ABCD解析:設AB=s1、BC=s2、CD=s3貝(J:1111S2-si=at2S3-S2=at2兩式相加:S3-si=2at2由圖可知:L2—Li=(S3+S2)—(S2+Si)=S3-SiL2-Li2t2【例9】一質(zhì)點由A點出發(fā)沿直線AB運動,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為ai的勻加速運動,接著做加速度為a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抵達B點時恰好靜止,如果AB的總長度為S,試求質(zhì)點走完AB全程所用的時間t?解析:設質(zhì)點的最大速度為v,前、后兩段運動過程及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均為2全過程:s=Vt(i)2勻加速過程:v=aiti……(2)勻減速過程:v=a2t2……(3)由(2)(3)得:ti=—t2=—代入(i)得:aia2vvv2Sa〔a2S=二(―LS=一:一2a1a2一a1a2將v代入(1)得:2s2s2s(a〔a2)t=—==.v2sa1a2a?:aia?【例10】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連續(xù)通過兩段長為s的位移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i、t2,求物體的加速度?
解析:方法設前段位移的初速度為V0,加速度為a,則:TOC\o"1-5"\h\z?e12刖一段s:s=voti+—at1……(1)22全過程2s:2s=vo(ti+t2)+-a(t)+t2)……(2)消去vo得:a=2s(tl川tlt2(tit2)方法二:設前一段時間tl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VI,后一段時間t2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V2。所以:sV1=-……sV1=-……(1)tlsV2=一t2(2)TOC\o"1-5"\h\zt1t2V2=V1+a(一+—)(3)斛(1)(2)(3)得相同結(jié)果。\o"CurrentDocument"22方法三:設前一段位移的初速度為v0,末速度為v,加速度為a。?1,2刖一段s:s=V0t1+—at1……(1)22后一段s:s=vt2+-at2……(2)v=vo+at……(3)解(1)(2)(3)得相同結(jié)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自由落體運動物體由靜止開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1)特點:加速度為g,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規(guī)律:vt=gth=—gt2vt2=2gh2
.豎直上拋運動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1)特點:初速度為V0,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2)規(guī)律:vt=vo(2)規(guī)律:vt=vo-gt, .1.2h=vot—-gtvt2-vo2=-2gh上升時間t上=v~,下降到拋出點的時間
gv一、、t下=v°,上升最大高度Hmg2gt12h20.45t12h20.45J-=
g10=0.3s(3)處理方法:一是將豎直上拋運動全過程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來處理,要注意兩個階段運動的對稱性。二是將豎直上拋運動全過程視為初速度為vo,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綜合應用例析【例11】(1999年高考全國卷)一跳水運動員從離水面10m高的平臺上向上躍起,舉雙臂直體離開臺面,此時其重心位于從手到腳全長的中點,躍起后重心升高0.45m達到最高點,落水時身體豎直,手先入水(在此過程中運動員水平方向的運動忽略不計)從離開跳臺到手觸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動作的時間是so(計算時,可以把運動員看作全部質(zhì)量集中在重心的一個質(zhì)點,g取10m/s2,結(jié)果保留二位數(shù))解析:運動員的跳水過程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主要是豎直方向的上下運動,但也有水平方向的運動,更有運動員做的各種動作。構(gòu)建運動模型,應抓主要因素?,F(xiàn)在要討論的是運動員在空中的運動時間,這個時間從根本上講與運動員所作的各種動作以及水平運動無關(guān),應由豎直運動決定,因此忽略運動員的動作,把運動員當成一個質(zhì)點,同時忽略他的水平運動。當然,這兩點題目都作了說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經(jīng)有所降低,但我們應該理解這樣處理的原因。這樣,我們把問題提煉成了質(zhì)點作豎直上拋運動的物理模型。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應把這個模型細化,使之更清晰。可畫出如圖所示的示意圖。由圖可知,運動員作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高度h,即題中的0.45m;從最高點下降到手觸到水面,下降的高度為H,由圖中H、h、10m三者的關(guān)系可知H=10.45m。由于初速未知,所以應分段處理該運動。運動員躍起上升的時間為:
從最高點下落至手觸水面,所需的時間為:t2=.2H=.210.45=l.4sg10所以運動員在空中用于完成動作的時間約為:t=t1+t2g10點評:構(gòu)建物理模型時,要重視理想化方法的應用,要養(yǎng)成化示意圖的習慣?!纠?2]如圖所示是我國某優(yōu)秀跳水運動員在跳臺上騰空而起的英姿.跳臺距水面高度為10m,此時她恰好到達最高位置,估計此時她的重心離跳臺臺面的高度為1m,當她下TOC\o"1-5"\h\z降到手觸及水面時要伸直雙臂做一個翻掌壓水花的動作,這時她的,■浜重心離水面也是1m.(取g=10m/s2)求:(1)從最高點到手觸及水面的過程中其重心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二—體運動,她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動作可利用的時間為多長?(2)忽略運動員進入水面過程中受力的變化,入水之后,她的重心能下沉到離水面約2.5m處,試估算水對她的平均阻力約是她自身重力的幾倍?解析:(1)這段時間人重心下降高度為10m空中動作時間t=2h代入數(shù)據(jù)得t=2s=1.4s(2)運動員重心入水前下降高度h+Ah=11m據(jù)動能定理mg(h+Ah+h7^)=fh水整理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mg三、針對訓練.騎自行車的人沿著直線從靜止開始運動,運動后,在第1s、2s、3s、4s內(nèi),通過的路程分別為1m、2m、3m、4m,有關(guān)其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A.4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2.5m/sB.在第3、4s內(nèi)平均速度是3.5m/sC.第3s末的即時速度一定是3m/sD.該運動一定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汽車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的加速度為5m/s2,那么開始剎車后2s與開始剎車后6s汽車通過的位移之比為A.1:4B.3:5C.3:4D.5:9.有一個物體開始時靜止在。點,先使它向東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5s,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變,再經(jīng)過5s,又使它的加速度方向改為向東,但加速度大小不改變,如此重復共歷時20s,則這段時間內(nèi)A.物體運動方向時而向東時而向西B.物體最后靜止在。點C.物體運動時快時慢,一直向東運動D.物體速度一直在增大.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4m/s,1s后速度的大小變?yōu)?0m/s,關(guān)于該物體在這1s關(guān)于該物體在這1s內(nèi)的位移和加速度大小有①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 4m②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 10m③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 4m/s2④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 10m/s2其中正確的說法是A.②④ B.①④.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經(jīng)共用時間為A.V2ts B.無ss.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先后經(jīng)過歷的時間為t,則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B.前'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 11vt/42卜列說法C.②③ D.①③ts到達中點,則物體從斜面頂端到底端、.2C.2ts D.-tA、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和7v,經(jīng)C.后t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11vt/42D.后半程速度增加3v.一觀察者站在第一節(jié)車廂前端,當列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時a.每節(jié)車廂末端經(jīng)過觀察者的速度之比是i:&:<3:…:<n.每節(jié)車廂末端經(jīng)過觀察者的時間之比是1:3:5:…:nC.在相等時間里經(jīng)過觀察者的車廂數(shù)之比是1:3:5:…D.在相等時間里經(jīng)過觀察者的車廂數(shù)之比是1:2:3:…8.汽車A在紅綠燈前停住,綠燈亮起時起動,以0.4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過30s后以該時刻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設在綠燈亮的同時,汽車B以8m/s的速度從A車旁邊駛過,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方向與A車相同,則從綠燈亮時開始A.A車在加速過程中與B車相遇.A、B相遇時速度相同C.相遇時A車做勻速運動D.兩車不可能再次相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火車,車頭通過路基旁某電線桿時的速度是v1,車尾通過該電線桿時的速度是v2,那么,火車中心位置經(jīng)過此電線桿時的速度是..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49s內(nèi)位移是48.5m,則它在第60s內(nèi)位移是m..一物體初速度為零,先以大小為a1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后以大小為a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靜止.整個過程中物體的位移大小為s,則此物體在該直線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如圖所示為用打點計時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時記錄下的一條紙帶紙帶上選取1、2、3、4、5各點為記數(shù)點,將直尺靠在紙帶邊,零刻度與紙帶上某一點0對齊.由0到1、2、3…點的距離分別用d1、d2、d3…表示,測量出d1、d2、d3…的值,填入表中.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由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和紙帶上打下點3時小車的速度v3,并說明加速度的方向.)012345f+***?***?**??*??0 1 0 1 2 3 4 5距離1d2d3d4d5測量值(cm)加速度大小a=m/s2,方向,小車在點3時的速度大小v3=m/s..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0.5m/s,第7s內(nèi)的位移比第5s內(nèi)的位移多4m,求:(1)物體的加速度.(2)物體在5s內(nèi)的位移..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正常航線上做水平飛行時,突然受到強大的垂直氣流的作用,使飛機在10s內(nèi)下降高度為1800m,造成眾多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傷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且假設這一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1)求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多大?(2)試估算成年乘客所系安全帶必須提供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脫離座椅.(g取10m/s2).如圖,一長為l的長方形木塊可在傾角為a的斜面上無摩擦地滑下,連續(xù)經(jīng)過1、2兩點,1、兩點,1、2之間什-距哥,2之間運動所需時間為多少?參考答案1.AB2.C物塊通過1、2兩點所用時間分別為 t1和t2,那么物塊前端P在1、3.C4.B5.A6.C7.AC8.C229.「2v210.59.52a1a2sll.vm=.aia212.0.58;與運動方向相反;0.1313.13.利用相鄰的相等時間里的位移差公式:2 S7-s5As=aT,知As=4m,T=1s.a=22T24 2 2 2m/s=2m/s.再用位移公式可求得2124 2 2 2m/s=2m/s.再用位移公式可求得212S5=vot+—at2=(0.5x5+—x2x52)m=27.5m2 2.由s=(at2及:_2s21800 2 2a=-= m/s=36m/s.t2 1000由牛頓第二定律:F+mg=ma得F=m(a-g)=1560N,成年乘客的質(zhì)量可取45kg~65kg,因此,F相應的值為1170N~1690N.設P端通過1后t1時刻速度為vj,通過2后”時刻速度為V2‘,由勻變速運動規(guī)2 2 1.1 律有:V1 =—,V2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t1 t2V2-V1a=gsina,t1z,= gsin二lgsin二又t1-1L=一,t2-22=^,故t12=t1-1 -t2-2 +七3="t2*LJ2 2gsin: t2教學隨感運變速直線運動重點是讓學生記住公式及推論, 并且注意培養(yǎng)學生可逆思維和一題多解的思維,為后面復習打下牢固的基礎。運動圖象追趕問題一、運動圖象用圖像研究物理現(xiàn)象、描述物理規(guī)律是物理學的重要方法,運動圖象問題主要有:s-t、v-t、a-t等圖像。1.s-t圖象。能讀出s、t、v的信息(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能讀出s、t、v、a的信息(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線下的面積表示位移)見v-t圖象提供的信息最多,應用也最廣。位移圖象(s-t)速度圖象(v-t)加速度圖象(a-t)勻速直線運動°t勻加速直線運動(a>0,s有最小值)拋物線(不要求)Qm常數(shù)勻減速直線運動(a<0,s有最大值)拋物線(不要求)r11S常數(shù)備注位移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①斜率表示加速度②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面積”為正,下方為負【例1】一個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塊,其左側(cè)面是斜面AB,右側(cè)面是曲面AC。A.p小球先到已知AB和AC的長度相同。兩個小球p、q同時從A點分別沿AB和AC由靜止開始下滑,比較它們到達水平面所用的時間
A.p小球先到B.q小球先到C.兩小球同時到D.無法確定解析:可以利用v-t圖象(這里的v是速率,曲線下的面積表示路程s)定性地進行比較。在同一個v-t圖象中做出p、q的速率圖線,顯然開始時q的加速度較大,斜率較大;由于機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線末端在同一水平圖線上。為使路程相同(曲線和橫軸所圍的面積相同),顯然q用的時間較少?!纠?】兩支完全相同的光滑直角彎管(如圖所示)現(xiàn)有兩只相同小球a和a/同時從管口由靜止滑下,問誰先從下端的出口掉出?(假設通過拐角處時無機械能損失)解析:首先由機械能守恒可以確定拐角處Vi>V2,而兩小球到達出口時的速率v相等。又由題意可知兩球經(jīng)歷的總路程s相等。由牛頓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a=gsina,小千a第一階段的加速度跟小球a/第二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設為a”;小球a第二階段的加速度跟小球a/第一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設為a2),根據(jù)圖中管的傾斜程度,顯然有ai>a2。根據(jù)這些物理量大小的分析,在同一個v-t圖象中兩球速度曲線下所圍的面積應該相同,且末狀態(tài)速度大小也相同(縱坐標相同)。開始時a球曲線的斜率大。由于兩球兩階段加速度對應相等,如果同時到達(經(jīng)歷時間為ti)則必然有Si>S2,顯然不合理??紤]到兩球末速度大小相等(圖中vm),球a/的速度圖象只能如藍線所示。因此有ti<t2,即a球先到。點評:1、應用物理圖象的優(yōu)越性(1)利用圖象解題可以使解題過程簡化,思路更清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靈活。在有些情況下運用解析法可能無能為力,用圖象法可能使你豁然開朗。(2)利用圖象描述物理過程更直觀從物理圖象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出物理過程的動態(tài)特征。當然不是所有物理過程都可以用物理圖象進行描述。(3)利用圖象分析物理實驗運用圖象處理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是物理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它除了具有簡明、直觀、便于比較和減少偶然誤差的特點外,還可以有圖象求第三個相關(guān)物理量、運用圖想求出的相關(guān)物理量誤差也比較小。2、要正確理解圖象的意義(1)首先明確所給的圖象是什么圖象。即認清圖象中橫縱軸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們的函數(shù)關(guān)系。特別是那些圖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圖象,更要注意區(qū)分。(2)要清楚地理解圖象中的“點”、“線”、“斜率”、“截距”、“面積”的物理意義。①點:圖線上的每一個點對應研究對象的一個狀態(tài),特別注意“起點”、“終點”、“拐點”,它們往往對應一個特殊狀態(tài)。②線:表示研究對象的變化過程和規(guī)律,如v-t圖象中圖線若為傾斜直線,則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③斜率:表示橫、縱坐標上兩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個重要的物理量與之對應。用于求解定量計算對應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變化的快慢問題。如s-1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v—t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④面積;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常與某一表示過程的物理量相對應。如v—t圖象與橫軸包圍的“面積”大小表示位移大小。⑤截距:表示橫、縱坐標兩物理量在“邊界”條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由此往往能得到一個很有意義的物理量?!纠?】一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依次通過A、B、C三點,AB=BC。物體在AB段加速度為ai,在BC段加速度為a2,且物體在B點的速度為vB=vAvC,則2A.ai>a2B.ai=a2C.ai<a2D.不能確定解析:依題意作出物體的v-t圖象,如圖所示。圖線下方所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由幾何知識知圖線②、③不滿足AB=BCo只能是①這種情況。因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選項C正確。2?點評:本題是根據(jù)圖象進行定性分析而直接作出解答的。分析時要熟悉圖線下的面積、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義?!纠?】螞蟻離開巢沿直線爬行,它的速度與到蟻巢中心的距離成反比,當螞蟻爬到距巢中心的距離Li=im的A點處時,速度是vi=2cm/s。試問螞蟻從A點爬到距巢中心的距離L2=2m的B點所需的時間為多少?解析:本題若采用將AB無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求和,這一辦法原則上可行,實際上很難計算。題中有一關(guān)鍵條件:螞蟻運動的速度v與螞蟻離巢的距離x成反比,即10cx,作出1_xV-v圖象如圖示,為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從圖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的面積,就是螞蟻從A到B的時間:T=1(1+2)(L2—L1)="二=75s2ViV22LiVi點評:解該題的關(guān)鍵是確定坐標軸所代表的物理量,速率與距離成反比的條件,可以寫成Voc1,也可以寫成1Hx,若按前者確定坐標軸代表的量,圖線下的面積就沒有意義了,XV而以后者來確定,面積恰好表示時間,因此在分析時有一個嘗試的過程。二、追趕問題討論追及、相遇的問題,其實質(zhì)就是分析討論兩物體在相同時間內(nèi)能否到達相同的空間位置問題。.兩個關(guān)系:即時間關(guān)系和位移關(guān)系.一個條件:即兩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體間能否追上、追不上或(兩者)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也是分析判斷的切入點。常見的情況有:(1)物體A追上物體B:開始時,兩個物體相距S0,則A追上B時,必有sA-sB=s0,且Va,Vb。(2)物體A追趕物體B:開始時,兩個物體相距So,要使兩物體恰好不相撞,必有Sa-Sb=So,目VaWVbo.解題思路和方法【例5】從離地面高度為h處有自由下落的甲物體,同時在它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乙物體以初速度Vo豎直上拋,要使兩物體在空中相碰,則做豎直上拋運動物體的初速度Vo應滿足什么條件?(不計空氣阻力,兩物體均看作質(zhì)點).若要乙物體在下落過程中與甲物體相碰,則V0應滿足什么條件?命題意圖:以自由下落與豎直上拋的兩物體在空間相碰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B級要求.錯解分析:考生思維缺乏靈活性,無法巧選參照物,不能達到快捷高效的求解效果。解題方法與技巧:(巧選參照物法)選擇乙物體為參照物,則甲物體相對乙物體的初速度:v甲乙=0-v0=-v0甲物體相對乙物體的加速度a甲乙=-g-(-g)=0由此可知甲物體相對乙物體做豎直向下,速度大小為vo的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相遇時間為:t=—Vo對第一種情況,乙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在空中的時間為:owtw」g即:0W—<2v0-V0g所以當Vo""兩物體在空中相碰。:2對第二種情況,乙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下落過程的時間為:^0-<t<2Vo-即包W2W2V0。gVog所以當J■g—Vvo*v'gh時,乙物體在下落過程中與甲物體相碰。所以當【例6】(1999年全國)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應保持必要的距離.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設前方車輛突然停止,后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經(jīng)操縱剎車,到汽車開始減速所經(jīng)歷的時間(即反應時間)t=0.50s,剎車時汽車受到阻力的大小f為汽車重的0.40倍,該高速公路上汽車間的距離s至少應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析: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作勻速運動,運動的距離Si=vt設剎車時汽車的加速度的大小為a,汽車的質(zhì)量為m,有f=ma自剎車到停下,汽車運動的距離S2=v2/2a所求距離s=s1+s2由以上各式得s=1.6M02m【例7】在某市區(qū)內(nèi),一輛小汽車在公路上以速度vi向東行駛,一位觀光游客正由南向■=世馬網(wǎng)出千濁二=f八#
停車點C北從斑馬線上橫過馬路。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游客途經(jīng)D處時,經(jīng)過0.7s作出反應緊急剎車,但仍將正步行至■=世馬網(wǎng)出千濁二=f八#
停車點C最高速度vm=14.0m/s行駛在同一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車的起始制動點A緊急剎車,經(jīng)14.0m后停下來。在事故現(xiàn)場測得AB=17.5m,BC=14.0m,BD=2.6m.肇事汽車的剎車性能良好,問:(1)該肇事汽車的初速度Va是多大?(2)游客橫過馬路的速度是多大?解析:(1)警車和肇事汽車剎車后均做勻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an^mguNg,與m車子的質(zhì)量無關(guān),可將警車和肇事汽車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a的大小視作相等。對警車,有vm2=2as;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二年級培優(yōu)輔差作業(yè)指導計劃
- 打印分部分項清單及費用分析流程
-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期準備及質(zhì)量保證措施
- 小學二年級課外閱讀提升計劃
- 小學數(shù)學教師班主任期末總結(jié)范文
- 高三政治信息技術(shù)融合教學計劃
- 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家校共育計劃
- 醫(yī)院氧氣吸入安全操作流程
- 地鐵施工組織措施
-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學2025屆七下數(shù)學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遼寧郵政校招筆試題目及答案
- 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衛(wèi)生信息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
- 復旦大學全球供應鏈研究中心:中國對外商品貿(mào)易及供應鏈波動指數(shù)
- 銀行保密知識培訓課件
- 蒸汽管道維護管理制度
- 2025年長春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PICC導管相關(guān)性血栓預防與護理
- 2025年中國錫礦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眉山青神縣青神縣事業(yè)單位考試招聘50人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內(nèi)鏡室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