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課件_第1頁
表面活性劑課件_第2頁
表面活性劑課件_第3頁
表面活性劑課件_第4頁
表面活性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概述分類基本性質和應用生物學性質表面活性劑概述第一節(jié)概述

概念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指那些具有很強表面活性,少量即能使液體的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

Asurfactantisbrieflydefinedasamaterialthatcangreatlyreducethesurfacetensionofwaterwhenusedinverylowconcentrations.第一節(jié)概述概念

一般來說,無機鹽和糖類物質可使液體表面張力稍有升高,而一些有機酸、醇、醛則可使液體的表面張力稍有下降,如在溶液中加入肥皂、洗衣粉等時,可使液體表面張力(surfacetension)產生顯著的下降。

表面活性劑具有增溶、乳化、潤濕、殺菌、去污、消泡和起泡等性質。這是與一般表面活性物質的重要區(qū)別,而無機鹽和低級醇等物質不具備這些性質。一般來說,無機鹽和糖類物質可使液體表面張力二、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親水基:1)

羧酸及其可溶性鹽2)

磺酸及其可溶性鹽3)

硫酸酯及其可溶性鹽4)

磷酸基及磷酸酯基5)

氨基或胺及其鹽酸鹽6)

羥基7)

巰基8)

酰胺基9)

醚鍵10)羧酸酯基二、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親水基:三、表面活性劑的吸附性

在濃度較稀時,表面活性劑幾乎都集中在表面上形成單分子層,表面活性劑在溶液表面層聚集的現象稱為正吸附(active,positiveadsorption)三、表面活性劑的吸附性第二節(jié)分類

分類標準:根據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離子型(水中解離)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兩性離子型非離子型(水中不解離)第二節(jié)分類分類標準:根據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一)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類系高級脂肪酸的鹽,通式為(RCOO-)nMn+脂肪酸烴鏈R一般在C11~C17之間,M的不同可分為堿金屬皂(軟皂,硬皂)、堿土金屬皂和有機胺皂(如三乙醇胺皂)等(注意高價金屬離子的鹽析作用)磺酸化物屬于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等,通式為RSO3-M+(一)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類硫酸化物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通式為ROSO3-M+,其中脂肪烴鏈R在C12~C18范圍

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月桂酸硫酸鈉)十六烷基硫酸鈉(鯨蠟醇硫酸鈉)十八烷基硫酸鈉(硬脂醇硫酸鈉)硫酸化物(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起作用部分是陽離子(cation),也稱陽性皂。其分子結構主要部分是一個五價的氮原子,所以稱為季銨化物。在酸性與堿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殺菌作用。常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苯扎氯銨(潔爾滅)、苯扎溴銨(新潔爾滅)(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起作用部分是陽離子(c(三)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

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正、負電荷基團,在不同pH值介質中可表現出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卵磷脂(lecithin)

是天然的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來源是大豆和蛋黃,根據來源不同也可稱豆磷脂或蛋黃磷脂。卵磷脂組成十分復雜/包括各種甘油磷脂,如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胺、絲氨酸磷脂、肌醇磷脂(2)氨基酸型和甜菜堿型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三)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脂肪酸單甘酯和脂肪酸二甘油酯如單硬脂酸甘油酯等,通式為RCOOCH2CHOHCH2OH其表面活性較弱/HLB為3-4,主要用作w/o型輔助乳化劑(二)多元醇型1、蔗糖脂肪酸酯2、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為司盤(Spans),包括司盤20、40、60、65、80,853、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為吐溫(Tweens),吐溫20、40、60、65、80、85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脂肪酸甘油酯(三)聚氧乙烯型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商品名為賣澤(Myrij),該類表面活性劑有較強水溶性,乳化能力強,為水包油型乳化劑。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商品名為芐澤(Brij),平平加O(PerogolO)是一類聚氧乙烯蓖麻油化合物,HLB值在12-18間,具有較強的親水性質,常用作增溶劑及o/w型乳化劑(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稱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為普流羅尼克(pluronic)。Poloxamer188(PluronicF68)作為一種水包油型乳化劑,是目前用于靜脈乳劑極少數合成乳化劑之一,用本品制備的乳劑能夠耐受熱壓滅菌和低溫冰凍而不改變其物理穩(wěn)定性。(三)聚氧乙烯型第三節(jié)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和應用

一、表面活性劑膠束當表面活性劑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達到飽和時,如繼續(xù)增加表面活性劑的濃度,不能在表面定向排列的表面活性劑分子則轉入體相。這些過剩的表面活性劑分子依賴范德華力聚集在一起形成親油基團向內親水基團向外在水中穩(wěn)定分布的膠束(micelle)。

表面活性劑分子締合形成膠束的最低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CMC)。第三節(jié)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和應用表面活性劑課件(二)膠束的結構(二)膠束的結構(三)CMC測定處于CMC時:溶液的表面張力(surfacetension)摩爾電導(moleconductance)粘度(viscosity)滲透壓(osmoticpressure)密度(density)光散射(lightscattering)等多種物理性質發(fā)生急劇變化換句話說,溶液物理性質發(fā)生急劇變化時的濃度即該表面活性劑的CMC(三)CMC測定處于CMC時:溶液的表面張力(surface測定CMC常用的幾種方法:1)表面張力法2)電導法3)光散射法4)染料法測定CMC常用的幾種方法:二、親水親油平衡值(一)HLB值的概念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和親油基團對水的綜合親合力稱為HLB,一般將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范圍限定在0-40間,對于一個已知的或給定的油相,用不同HLB值的乳化劑將其乳化時,必有一個HLB值為最適HLB值,此時形成的乳劑最穩(wěn)定。親水性表面活性劑有較高的HLB值,親油性表面活性劑有較低的HLB值。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與其應用性質有密切關系HLB值在3-6的表面活性劑適合用作W/O型乳化劑HLB值在8-18的表面活性劑適合于O/W型乳化劑二、親水親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劑課件表面活性劑課件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HLB值的加和性(非離子型)舉例:45%司盤60(HLB=4.7)和55%吐溫60(HLB=14.9)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劑的HLB值?{(45×4.7+55×14.9)/(45+55)}=10.31注意:不能用于混合離子型表面活性劑HLB值的計算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HLB值的加和性(非離子型)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二)理論計算法

分子的HLB值=分子中各個基團的HLB值的貢獻之和,這些數值稱為HLB基團數(groupnumber)。將每個HLB基團數代入下式即可求出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該計算值與一些實驗測定法的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HLB=∑(親水基HLB數)-∑(親油基HLB數)+7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二)理論計算法HLB值的測定和計算方法2、多元醇脂肪酸類的HLB值計算

HLB=20(1-S/A)1、界面張力法3、混合乳化劑HLB值的計算4、天然乳化劑的測定方法HLB=R-(H·S)/N5、攪拌離心法6、計算乳化劑HLB值公式:HLB=7+11.7lgMw/MoHLB值的測定和計算方法2、多元醇脂肪酸類的HLB值計算1、三、表面活性劑的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一)膠束增溶(micellarsolubilizing)

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達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質在膠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顯著增加形成透明膠體溶液,這種作用即是增溶。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劑稱為增溶劑,被增溶的物質稱為增溶質。例子: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僅2%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增加到50%當表面活性劑用量固定和增溶達到飽和的濃度即為最大增溶濃度(MAC)例子:1g十二烷基硫酸鈉可增溶0.262g黃體酮

1g吐溫80或吐溫20可分別增溶0.19g和0.25g丁香油三、表面活性劑的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二)溫度對增溶的影響1)影響膠束的形成性質;2)影響增溶質的溶解性質;3)影響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對于離子表面活性劑/受影響的主要是2)和3)(二)溫度對增溶的影響對于離子表面活性劑/受影響的主要是2)1、Krafft點1、Krafft點

從圖中可看出隨溫度升高,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在某一溫度急劇升高,此轉折點(拐點)相對應的溫度稱為Krafft點

而此點對應的溶解度即為該離子表面活性劑的CMC。當溶液中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未超過溶解度時,溶液為真溶液,當繼續(xù)加入表面活性劑時,則有過量表面活性劑析出,而此時升高溫度,體系又成為澄明溶液。但與I相不同,III相是表面活性劑的膠束溶液、膠束相和固相共存的溫度從圖中可看出隨溫度升高,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溶

對于每一種離子表面活性劑,Krafft點是一特值。Krafft點越高,CMC越小,在Krafft點以上,隨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形成的膠束可能發(fā)生離散而使CMC升高。換句話說Krafft點是表面活性劑使用溫度的下限或者說只有在溫度高于Krafft點時表面活性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效能。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鈉的Krafft點為8℃左右而十二烷基磺酸鈉的Kraafft點為70℃,顯然后者在室溫的表面活性不夠理想。對于每一種離子表面活性劑,Krafft點是一Krafft點小節(jié)Krafft點是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特征值。只有溫度超過K點,才能形成膠團增溶。K點越低,增溶能力越好。Krafft點小節(jié)2、起曇與曇點與離子表面活性劑相反,對于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隨溫度升高,導致聚氧乙烯鏈與水之間的氫鍵斷裂,水合能力下降,臨界膠束濃度(CMC)降低,膠束數量增加,對增溶質的增溶量增大。但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聚氧乙烯鏈脫水發(fā)生強烈收縮,使增溶空間減小,增溶能力下降,溶解度急劇下降表面活性劑從溶液中析出溶液出現混濁的溫度即為濁點或曇點(cloudpoint)。濁點時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一個特征值,在聚氧乙烯鏈相同時,碳氫鏈越長,濁點越低,相反則越高。說明:1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濁點

2聚氧乙烯鏈脫水收縮,溶解度急劇下降導致析出2、起曇與曇點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學性質1表面活性劑對藥物吸收的影響表面活性劑溶解生物膜脂質,增加上皮細胞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吸收。如十二烷基硫酸鈉改進頭孢菌素鈉、四環(huán)素、磺胺脒、氨基苯磺酸等藥物的吸收2表面活性劑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蛋白質分子是兩性分子,在不同的情況下電離帶有正電荷或是負電荷,在這兩種帶電情況下,可與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發(fā)生電性結合。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學性質3表面活性劑的毒性陽離子型毒性>陰離子型>非離子型兩性離子型<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用于靜脈給藥的毒性大于口服4表面活性劑的刺激性長期應用或高濃度使用可能出現皮膚或粘膜損害如季銨鹽類化合物高于1%即可對皮膚產生損害十二烷基硫酸鈉濃度在20%以上也有損害作用。3表面活性劑的毒性表面活性劑增溶作用的應用1、增溶相圖表面活性劑增溶作用的應用1、增溶相圖2、解離藥物的增溶不解離的極性藥物和非極性藥物易為表面活性劑增溶并有較明顯的增溶效果。而解離藥物往往因其水溶性,進一步增溶的可能性較小甚至溶解度降低。2、解離藥物的增溶不解離的極性藥物和非極性藥物

3、多組份增溶質的增溶例如:苯甲酸增加羥苯甲酯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溶液中的溶解,而二氯酚則減少其溶解制劑中存在多種組份時,對主藥的增溶效果取決于各組份與表面活性劑的相互作用。當多種組份與主藥競爭同一增溶位置或某一組分吸附或結合表面活性劑分子而使主藥的增溶量減小,若某些組份可擴大膠束體積從而增加主藥的增溶。3、多組份增溶質的增溶

4、抑菌劑的增溶抑菌劑或其它抗菌藥物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往往被增溶而降低活性,這種情況下必須增加用量。抑菌劑增加量的多少與其被增溶的量有關,如其溶解度越高,要求的抑菌濃度越大換句話,如抑菌劑分配在膠束中越多,則其抑菌效力受到越大的影響4、抑菌劑的增溶抑菌劑或其它抗菌藥物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四、表面活性劑的復配(一)與中性無機鹽的配伍(二)有機添加劑

1)脂肪醇

2)其它極性有機物(三)水溶性高分子(四)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1、同系物混合體系(如硬脂酸鈉、棕櫚酸鈉或月桂酸鈉)2、非離子與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3、陽離子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混合體系注意: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使用有嚴格的比例、混合方法,否則只能通過靜電中和形成溶解度很小的離子化合物從溶液中沉淀出來。四、表面活性劑的復配本章重點掌握表面活性劑的定義及結構特點掌握表面活性劑的分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掌握表面活性劑的性質:膠束,HLB值,起曇,配伍,應用熟悉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學性質:對藥物吸收的影響,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本章重點掌握表面活性劑的定義及結構特點復習題SDS、司盤、磷脂、吐溫、F68、苯扎氯銨各屬于哪類表面活性劑?能夠靜脈注射使用的表面活性劑是什么?什么是krafft點?哪類表面活性劑具有此性質?什么是起曇現象?哪類表面活性劑有曇點?原因?什么是臨界膠團濃度?液狀石蠟50g用混合乳化劑(司盤80,吐溫80)5g制成1000ml乳劑,液狀石蠟要求HLB值為10.5,問應取司盤80和吐溫80各多少克?復習題SDS、司盤、磷脂、吐溫、F68、苯扎氯銨各屬于哪類表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概述分類基本性質和應用生物學性質表面活性劑概述第一節(jié)概述

概念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指那些具有很強表面活性,少量即能使液體的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

Asurfactantisbrieflydefinedasamaterialthatcangreatlyreducethesurfacetensionofwaterwhenusedinverylowconcentrations.第一節(jié)概述概念

一般來說,無機鹽和糖類物質可使液體表面張力稍有升高,而一些有機酸、醇、醛則可使液體的表面張力稍有下降,如在溶液中加入肥皂、洗衣粉等時,可使液體表面張力(surfacetension)產生顯著的下降。

表面活性劑具有增溶、乳化、潤濕、殺菌、去污、消泡和起泡等性質。這是與一般表面活性物質的重要區(qū)別,而無機鹽和低級醇等物質不具備這些性質。一般來說,無機鹽和糖類物質可使液體表面張力二、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親水基:1)

羧酸及其可溶性鹽2)

磺酸及其可溶性鹽3)

硫酸酯及其可溶性鹽4)

磷酸基及磷酸酯基5)

氨基或胺及其鹽酸鹽6)

羥基7)

巰基8)

酰胺基9)

醚鍵10)羧酸酯基二、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親水基:三、表面活性劑的吸附性

在濃度較稀時,表面活性劑幾乎都集中在表面上形成單分子層,表面活性劑在溶液表面層聚集的現象稱為正吸附(active,positiveadsorption)三、表面活性劑的吸附性第二節(jié)分類

分類標準:根據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離子型(水中解離)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兩性離子型非離子型(水中不解離)第二節(jié)分類分類標準:根據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一)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類系高級脂肪酸的鹽,通式為(RCOO-)nMn+脂肪酸烴鏈R一般在C11~C17之間,M的不同可分為堿金屬皂(軟皂,硬皂)、堿土金屬皂和有機胺皂(如三乙醇胺皂)等(注意高價金屬離子的鹽析作用)磺酸化物屬于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等,通式為RSO3-M+(一)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類硫酸化物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通式為ROSO3-M+,其中脂肪烴鏈R在C12~C18范圍

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月桂酸硫酸鈉)十六烷基硫酸鈉(鯨蠟醇硫酸鈉)十八烷基硫酸鈉(硬脂醇硫酸鈉)硫酸化物(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起作用部分是陽離子(cation),也稱陽性皂。其分子結構主要部分是一個五價的氮原子,所以稱為季銨化物。在酸性與堿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殺菌作用。常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苯扎氯銨(潔爾滅)、苯扎溴銨(新潔爾滅)(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起作用部分是陽離子(c(三)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

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正、負電荷基團,在不同pH值介質中可表現出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卵磷脂(lecithin)

是天然的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來源是大豆和蛋黃,根據來源不同也可稱豆磷脂或蛋黃磷脂。卵磷脂組成十分復雜/包括各種甘油磷脂,如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胺、絲氨酸磷脂、肌醇磷脂(2)氨基酸型和甜菜堿型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三)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脂肪酸單甘酯和脂肪酸二甘油酯如單硬脂酸甘油酯等,通式為RCOOCH2CHOHCH2OH其表面活性較弱/HLB為3-4,主要用作w/o型輔助乳化劑(二)多元醇型1、蔗糖脂肪酸酯2、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為司盤(Spans),包括司盤20、40、60、65、80,853、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為吐溫(Tweens),吐溫20、40、60、65、80、85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脂肪酸甘油酯(三)聚氧乙烯型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商品名為賣澤(Myrij),該類表面活性劑有較強水溶性,乳化能力強,為水包油型乳化劑。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商品名為芐澤(Brij),平平加O(PerogolO)是一類聚氧乙烯蓖麻油化合物,HLB值在12-18間,具有較強的親水性質,常用作增溶劑及o/w型乳化劑(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稱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為普流羅尼克(pluronic)。Poloxamer188(PluronicF68)作為一種水包油型乳化劑,是目前用于靜脈乳劑極少數合成乳化劑之一,用本品制備的乳劑能夠耐受熱壓滅菌和低溫冰凍而不改變其物理穩(wěn)定性。(三)聚氧乙烯型第三節(jié)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和應用

一、表面活性劑膠束當表面活性劑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達到飽和時,如繼續(xù)增加表面活性劑的濃度,不能在表面定向排列的表面活性劑分子則轉入體相。這些過剩的表面活性劑分子依賴范德華力聚集在一起形成親油基團向內親水基團向外在水中穩(wěn)定分布的膠束(micelle)。

表面活性劑分子締合形成膠束的最低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CMC)。第三節(jié)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和應用表面活性劑課件(二)膠束的結構(二)膠束的結構(三)CMC測定處于CMC時:溶液的表面張力(surfacetension)摩爾電導(moleconductance)粘度(viscosity)滲透壓(osmoticpressure)密度(density)光散射(lightscattering)等多種物理性質發(fā)生急劇變化換句話說,溶液物理性質發(fā)生急劇變化時的濃度即該表面活性劑的CMC(三)CMC測定處于CMC時:溶液的表面張力(surface測定CMC常用的幾種方法:1)表面張力法2)電導法3)光散射法4)染料法測定CMC常用的幾種方法:二、親水親油平衡值(一)HLB值的概念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和親油基團對水的綜合親合力稱為HLB,一般將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范圍限定在0-40間,對于一個已知的或給定的油相,用不同HLB值的乳化劑將其乳化時,必有一個HLB值為最適HLB值,此時形成的乳劑最穩(wěn)定。親水性表面活性劑有較高的HLB值,親油性表面活性劑有較低的HLB值。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與其應用性質有密切關系HLB值在3-6的表面活性劑適合用作W/O型乳化劑HLB值在8-18的表面活性劑適合于O/W型乳化劑二、親水親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劑課件表面活性劑課件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HLB值的加和性(非離子型)舉例:45%司盤60(HLB=4.7)和55%吐溫60(HLB=14.9)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劑的HLB值?{(45×4.7+55×14.9)/(45+55)}=10.31注意:不能用于混合離子型表面活性劑HLB值的計算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HLB值的加和性(非離子型)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二)理論計算法

分子的HLB值=分子中各個基團的HLB值的貢獻之和,這些數值稱為HLB基團數(groupnumber)。將每個HLB基團數代入下式即可求出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該計算值與一些實驗測定法的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HLB=∑(親水基HLB數)-∑(親油基HLB數)+7第三節(jié)基本性質和應用(二)理論計算法HLB值的測定和計算方法2、多元醇脂肪酸類的HLB值計算

HLB=20(1-S/A)1、界面張力法3、混合乳化劑HLB值的計算4、天然乳化劑的測定方法HLB=R-(H·S)/N5、攪拌離心法6、計算乳化劑HLB值公式:HLB=7+11.7lgMw/MoHLB值的測定和計算方法2、多元醇脂肪酸類的HLB值計算1、三、表面活性劑的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一)膠束增溶(micellarsolubilizing)

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達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質在膠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顯著增加形成透明膠體溶液,這種作用即是增溶。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劑稱為增溶劑,被增溶的物質稱為增溶質。例子: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僅2%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增加到50%當表面活性劑用量固定和增溶達到飽和的濃度即為最大增溶濃度(MAC)例子:1g十二烷基硫酸鈉可增溶0.262g黃體酮

1g吐溫80或吐溫20可分別增溶0.19g和0.25g丁香油三、表面活性劑的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二)溫度對增溶的影響1)影響膠束的形成性質;2)影響增溶質的溶解性質;3)影響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對于離子表面活性劑/受影響的主要是2)和3)(二)溫度對增溶的影響對于離子表面活性劑/受影響的主要是2)1、Krafft點1、Krafft點

從圖中可看出隨溫度升高,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在某一溫度急劇升高,此轉折點(拐點)相對應的溫度稱為Krafft點

而此點對應的溶解度即為該離子表面活性劑的CMC。當溶液中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未超過溶解度時,溶液為真溶液,當繼續(xù)加入表面活性劑時,則有過量表面活性劑析出,而此時升高溫度,體系又成為澄明溶液。但與I相不同,III相是表面活性劑的膠束溶液、膠束相和固相共存的溫度從圖中可看出隨溫度升高,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溶

對于每一種離子表面活性劑,Krafft點是一特值。Krafft點越高,CMC越小,在Krafft點以上,隨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形成的膠束可能發(fā)生離散而使CMC升高。換句話說Krafft點是表面活性劑使用溫度的下限或者說只有在溫度高于Krafft點時表面活性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效能。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鈉的Krafft點為8℃左右而十二烷基磺酸鈉的Kraafft點為70℃,顯然后者在室溫的表面活性不夠理想。對于每一種離子表面活性劑,Krafft點是一Krafft點小節(jié)Krafft點是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特征值。只有溫度超過K點,才能形成膠團增溶。K點越低,增溶能力越好。Krafft點小節(jié)2、起曇與曇點與離子表面活性劑相反,對于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隨溫度升高,導致聚氧乙烯鏈與水之間的氫鍵斷裂,水合能力下降,臨界膠束濃度(CMC)降低,膠束數量增加,對增溶質的增溶量增大。但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聚氧乙烯鏈脫水發(fā)生強烈收縮,使增溶空間減小,增溶能力下降,溶解度急劇下降表面活性劑從溶液中析出溶液出現混濁的溫度即為濁點或曇點(cloudpoint)。濁點時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一個特征值,在聚氧乙烯鏈相同時,碳氫鏈越長,濁點越低,相反則越高。說明:1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濁點

2聚氧乙烯鏈脫水收縮,溶解度急劇下降導致析出2、起曇與曇點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學性質1表面活性劑對藥物吸收的影響表面活性劑溶解生物膜脂質,增加上皮細胞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吸收。如十二烷基硫酸鈉改進頭孢菌素鈉、四環(huán)素、磺胺脒、氨基苯磺酸等藥物的吸收2表面活性劑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蛋白質分子是兩性分子,在不同的情況下電離帶有正電荷或是負電荷,在這兩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