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探析_第1頁
山西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探析_第2頁
山西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探析_第3頁
山西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探析_第4頁
山西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探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山西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探析王莉

2022年XX河津市固鎮(zhèn)瓷窯挖掘成果轟動一時,特別是金代四號作坊出土的陶瓷枕①,為國內外眾多同類珍藏找到了燒造地。因資料匱乏,以往之研究,一般將“河津窯金代陶瓷枕〞定為“磁州窯〞或“磁州窯系〞產(chǎn)品,也有學者猜測其為“XX窯口產(chǎn)品〞或“晉南窯場產(chǎn)品〞②。XX河津市固鎮(zhèn)窯出土的金代陶瓷枕意義重大,為我國金元陶瓷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據(jù),使得河津窯金代陶瓷枕區(qū)分出來,并從時空兩個方面予以界定和正名。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有5件河津窯金代陶瓷枕,分別來自墓葬挖掘、文博單位調撥、個人捐贈等。所藏數(shù)量有限,也不能囊括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所有類型,但就具體構圖而言,與已發(fā)表的河津窯金代陶瓷枕有所差異,豐富了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裝飾內容,值得關注。其來源也為研究河津窯金代陶瓷枕在陜西境內的流布提供了依據(jù)。

一、白釉八角枕

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河津窯白釉八角枕1件(圖1),即白釉剔地填黑彩嬰戲蓮紋八角枕。有學者認為是“褐色胎地〞,并推斷為元代磁州窯產(chǎn)品③。以造型、構圖、工藝等特征,應屬于河津窯金代粗白瓷枕的典型器。以XX省考古研究所對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類型劃分④,此件白釉剔地填黑彩嬰戲蓮紋八角枕,應屬于“高溫粗白瓷枕〞中的Aa型,其他窯口暫未發(fā)現(xiàn),是河津市固鎮(zhèn)瓷窯最有特色的枕型之一。此枕殘缺,以石膏粘接補全,1956年出土于XX市東郊的韓森寨,為墓葬挖掘品。長44.8、最寬處19、后高11.5、前高8.5厘米。枕面的邊沿圓潤,呈“出檐〞狀,伸出側墻約1至0.5厘米。后沿較平直,前沿弧曲。質地堅硬,表面光滑,線條比例與曲直變化等符合人體頭頸睡臥需求,是夏日納涼,冬日安神的佳器。此枕或為墓主生前之使用器。面以雙豎線分為三區(qū),即中間與兩側。兩側剔刻對稱之卷葉紋,中間剔刻主題紋飾嬰戲蓮紋。嬰孩圓潤赤裸,右側面向荷花,右腳伸出,左臂后彎,雙手抓扯并蹲坐于蓮枝上。構圖伸展,為滿繪,無開光無留白,凸現(xiàn)嬰孩與荷花,與已發(fā)表的河津窯金代白釉嬰戲蓮紋有所不同。

嬰戲紋的地子呈色,是剔地后顯露的“褐色胎地〞,還是剔地后填加黑彩?詳查嬰戲紋剔地各處現(xiàn)狀,其邊沿刻痕無加色,確為“褐色胎地〞,但與邊沿褐色刻痕相接的地子(嬰戲紋的空隙處)皆為黑色,且邊際清楚,色調比較明顯,以黑白比較表現(xiàn)畫面。采用了施白色打扮土、剔地、刻花、填加黑彩等工藝。底部可見白色打扮土抹痕以及流淌的褐色釉水痕跡。這種抹痕與流淌痕在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底部普遍存在,是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共性,為一致的用料、工藝、制作環(huán)境及裝燒氣氛等所致。

二、三彩花邊豆形枕

館藏三彩花邊豆形枕,共計2件,由陜西省其他文博單位調撥而來,是河津窯金代三彩枕的標準器。以XX省考古研究所劃分,此類枕應為“低溫釉陶枕〞D型⑤。二枕的造型、工藝等一致,然紋飾各異。皆為磚紅色胎,施白色打扮土,或剔刻,或畫花。面與底邊沿稍凸出。底部白色打扮土抹痕較厚,邊沿少量的流釉痕。側墻模印一圈菱形卷葉錦地紋,施黃釉。這種模印裝飾技法,被廣泛應用于三彩豆形枕、三彩六角枕以及三彩八角枕等的側墻裝飾,是金代河津窯三彩枕裝飾的一大特色,其他窯口不見。

1.三彩剔刻哪吒紋花邊豆形枕(圖2)

1985年陜西省韓城縣安吉寨出土⑥。1992年由陜西省韓城博物館調撥至陜西歷史博物館。長24、寬10、后高8.5、前高7.5厘米。后墻中上部圓孔。面部隨形勾畫雙線邊框,內填黃釉。框以內剔刻“哪吒紋〞⑦。哪吒側臥回首,頸項手鐲,腰系裙,腳穿靴。身纏飄帶,手持火球,右腳斜上方有一火球。地子墨綠,因剔地后露出磚紅色胎,使得綠色加深,非填彩所為。此類童子往往與蓮花、牡丹等花枝搭配,又稱之為嬰戲紋。

2.三彩刻劃臥虎紋花邊豆形枕(圖3)

1985年陜西省韓城縣安吉寨出土,1992年由陜西省韓城縣博物館調撥至陜西歷史博物館。長25、寬11、后高8.7、前高8.0厘米。面依形勾畫雙線框,框內繪臥虎紋,虎低頭,下顎枕于兩相交的前爪上,雙目圓睜,兩眉緊鎖,翹臀收尾蜷背,溫和而不失警覺。面部多處殘脫,磚紅色胎,質地酥松。底打扮土抹痕較為平整,有少許褐色流釉。

三、三彩八角形枕

館藏金代三彩八角枕共計2件,即三彩牡丹紋八角枕、黃綠釉詩文八角枕等。二枕造型稍有差異,以XX省考古研究所劃分,皆屬“低溫釉陶枕〞B型⑧。采用了施白色打扮土、剔地、刻劃等技法。底磚紅色胎,無釉,可見少許點狀白色打扮土痕。相較上述三彩花邊豆形枕側墻裝飾,館藏三彩八角枕側墻則較為繁雜,其以豎向凸棱間隔分區(qū),并依據(jù)區(qū)域面積的大小,分別模印大小不同的兩種卷葉錦紋地,如側立墻較大,前立墻較小。后側墻模印人物、孔雀、花卉、山石等,且紋樣凸起。

1.三彩牡丹紋八角枕(圖4)

陜北清澗征集,長40.5、最寬處18、中間寬17、后高10.5、前高9厘米。面與底皆出檐,向外伸出約0.6厘米。面邊沿處理成斜坡狀,手感光滑溫潤。隨形刻雙線邊框并施黃釉,邊框內剔刻折枝牡丹紋樣,牡丹花枝自右向左伸展,施黃白綠釉。兩朵牡丹花與三片牡丹花葉,牡丹葉寫實自然。墨綠色地子亦為剔地后磚紅色胎上的呈色,雖剔地未填色,但仍能起到襯托主題紋飾的作用。后墻中部偏上方有圓形氣孔。側墻以凸棱分區(qū),分區(qū)內模印卷葉錦紋地,以模印面積大小,分別模印兩種不同大小的錦紋地,兩側立面模印圖案較大,前立面模印圖案較小,后立墻模印人物與孔雀紋。

2.黃綠釉詩文八角枕(圖5)

1952年陸士基先生捐贈。長34.5、兩邊最寬處6.8、中間寬6.3、后高10.5,前高8厘米。面黃綠釉,側墻純綠釉。此枕裝飾元素多樣,如“回〞紋、唐詩、孔雀牡丹紋、卷葉錦紋地等。側墻分區(qū)模印卷葉錦紋地,后側墻模印孔雀、牡丹與山石等。后側墻模印紋樣也被運用于枕面,如廣東省博物館藏“三彩剔地孔雀牡丹紋花邊豆形枕〞⑨。館藏黃綠釉詩文枕,其面隨形剔刻連續(xù)的“回〞紋邊飾,邊飾內以豎線分為三區(qū)。兩側剔刻對稱的花葉紋,中間長方形區(qū)域刻行書“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筆劃流暢,布局疏朗。兩句中“三千里〞與“深宮二〞位于中心,“故國〞與“十年〞分列兩邊,形成了中心整齊,外側呼應的排列方式,既符合古人自右向左的讀寫習慣,又重視文字裝飾的畫面感。字體娟秀瀟灑,收放自如,展示出了非凡的書法功底,非一般窯工所為。所刻文字為唐張祜《宮詞》其一的前兩句。全詩為“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無獨有偶,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河津窯金代三彩詩文六角枕⑩也刻有此詩文。其面以行楷刻全詩四句,自右向左豎向排列,字體拘謹,布局緊湊。雖內容一致,但筆意(包括字體構架、筆劃緩急、刻書心境等)不同。二枕字體運筆方式差異大,非一人所刻,說明金代河津窯陶瓷枕的生產(chǎn),或有一批文人參與其中。

四、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相關問題

學界對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研究涉及類型、制作工藝、裝飾技法以及文化內涵等。現(xiàn)以陜西歷史博物館藏的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為基點,并結合考古挖掘報告以及其他館藏,擬就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裝飾紋樣與用途等談一點個人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1.花葉紋

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裝飾題材包括花卉、詩詞、動物、人物等。在花卉紋中,重視表現(xiàn)荷花、牡丹紋樣,特別鐘愛牡丹花葉紋或類似于牡丹花葉紋樣。

縱觀河津窯金代陶瓷枕之裝飾,不管是白瓷枕,還是三彩枕,也不管是主題紋飾,還是輔助紋樣,都可以找牡丹花葉或類似牡丹花葉紋樣的蹤跡,甚至以此類花葉紋襯托荷花,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三彩剔地荷花紋六角枕〞?;ㄈ~紋作為重要的裝飾元素,被反復運用于各種裝飾圖案中,使得金代河津窯陶瓷枕,既華貴又接地。以單個花葉紋樣來看,又分為左右與中心三部分,適合畫面表現(xiàn),符合國人審美。其形態(tài),或寫實或變化或圖案化。寫實者,如上述館藏三彩牡丹紋八角枕局部(圖6)、白釉珍珠地牡丹紋八角枕面(XX聞喜縣博物館藏,圖7)等。其稍作變化而形成的“卷葉紋〞,用作輔助紋飾,既對稱又工整,也便于剔刻,如館藏白瓷嬰戲蓮紋八角枕局部(圖8)。同時,“卷葉紋〞也被作為主題紋樣,如廣東省博物館藏白釉剔地填黑彩卷葉紋腰圓形枕(圖9)等。河津窯三彩枕側墻的模印紋,為二方連續(xù)的菱形圖案。細心觀測每一個菱形圖案,其組合并不簡單,由四個卷葉紋構成,每個卷葉紋兩側向外內卷曲,規(guī)整有序。以側墻之裝飾特征,河津窯三彩枕應為批量生產(chǎn),有著一致的制作流程和嚴格的管理模式。圖案化了的卷葉錦紋地(圖10),其模板或被反復使用,有效提高生產(chǎn)率,從而降低成本。由花葉紋可知,河津窯金代陶瓷枕的裝飾題材,經(jīng)過了選擇、提煉、變化甚至改造,非簡單的拿來主義。河津窯對已有的吉利紋樣,依照自己的審美加以甄別、篩選、創(chuàng)新,形成了不同與其他窯口的裝飾風格,獨樹一幟。同時,一致裝飾元素反復運用,如花葉紋等,使得窯工能夠快速把握裝飾技法,為批量生產(chǎn)、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提供了可能。

2.用途

金代河津窯陶瓷枕的用途不外乎兩種,即實用器與明器。那么,哪些枕是實用器,哪些枕又被作為明器呢?可以從造型、質地以及裝飾構圖等方面予以探討。

河津窯金代陶瓷枕,分為白瓷與三彩枕等兩大類。白瓷枕,質地堅硬手感光滑。以其造型又分為八角形枕與腰圓形枕等。八角枕的長度一般為45至35厘米、各處線條曲直變化等適合人體睡臥需求,即使是墓葬出土也不能排除其實用器的可能。白瓷腰圓枕的長度與寬度接近,長25、寬22厘米左右,面部弧度、側墻高低變化,以及面與側墻的對接處理等與人體頭頸曲線合適,實用器的可能性大??疾彀状烧淼臉媹D方式,也有助于探尋其用途。參見相關資料,如《河津窯金代裝飾瓷枕概述》等,河津窯金代白瓷腰圓枕,以月牙、花瓣、壸門形等開光分區(qū),上半部分為珍珠地刻劃花或剔地劃花,下半部分為素面留白,如白釉珍珠地劃花牡丹紋圓形枕(韓城博物館珍藏)。此枕出土于韓城新城區(qū)安居寨僧人墓,墨書年款“大定十六年(1176)七月十一日仁記〞,該地區(qū)還出土多件同類瓷枕,有專家認為是僧人專用枕。部分白瓷八角枕也采用了這種開光留白裝飾方法。珍珠地刻劃花或剔地劃花等紋樣,其表面凸凹不平,影響頭頸枕睡的舒適感。為了避免這種狀態(tài),在枕面的中下部以開光的方式留白,不是為了美觀,也不是為了讓后人刻字添畫,只是為了便利枕臥,表達其使用價值。另外,河津固鎮(zhèn)瓷窯址金代H29區(qū)域堆積層出土了大量的生活用瓷殘片,同時伴隨有白瓷八角枕殘件,說明河津窯白瓷枕與生活用瓷的作用一樣,皆為實用器。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金代河津窯三彩枕有兩類,包括花邊豆形枕與八角枕?;ㄟ叾剐握?,尺寸較小,長約25厘米左右,寬僅有10、質地酥松粗糙且揦手,面與邊沿多有脫落,各處線條與弧度變化平緩,結構相對簡單。其面或剔刻或畫花,側墻模印卷葉錦紋地,后側墻弧面下凹處無模印紋飾,僅以手指抹平。河津窯豆形枕的制作,相對簡單快捷,其構造也不適合枕臥,實用器的可能性小,而明器的可能性頗高。三彩八角形枕長約35至40厘米左右,枕邊出檐,制作精細,手感光滑。面剔刻花紋或刻以唐詩。側墻分區(qū)模印,模印之卷葉錦紋地以面積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