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至初設咨詢意見_第1頁
街子至初設咨詢意見_第2頁
街子至初設咨詢意見_第3頁
街子至初設咨詢意見_第4頁
街子至初設咨詢意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o"1-2"\h\z\u1 概述 11.1 咨詢依據(jù) 11.2 咨詢內(nèi)容 11.3 總體評價 22 總體設計 22.1 總體設計原則 22.2 技術標準 32.3 建設規(guī)模 32.4 主要問題及建議 53 路線 53.1 路線基本情況 53.2 路線起、終點方案 63.3 路線方案比選 63.4 安全設施 74 路基、路面及防護排水 84.1 基本情況 84.2 主要問題及建議 105 橋梁、涵洞 105.1 基本情況 105.2 總體評價 115.3 具體問題及建議 126 路線交叉 126.1 建設規(guī)模和技術標準 136.2 主要問題及建議 147 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157.1 概述 157.2 主要問題及建議 158 筑路材料 158.1 總體 168.2 主要問題及建議 169 環(huán)境保護、占地及拆遷 169.1 基本情況 169.2 問題與建議 1710 其他工程 1711 施工方案 1712 設計概算 1813 工程地質初步勘察報告 1813.1 基本情況 1813.2 總體 1813.3 主要問題及建議 1913.4 具體問題及建議 19街子至循化段公路工程兩階段初步設計技術咨詢報告街子至循化段公路工程兩階段初步設計技術咨詢報告PAGE22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測設計院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測設計院PAGE23概述本段公路為《青海省高速公路網(wǎng)(調整)規(guī)劃(2009—2030)》臨夏至共和公路(S22)中的一段,S22公路為我省東南方向重要的出省通道,地理位置和路網(wǎng)功能十分重要。本項目的建設是完善青海省高速網(wǎng)的需要;是沿黃水電、旅游資源開發(fā)的需要;是帶動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改善沿線群眾生產(chǎn)、生活條件的需要。本項目初步設計路線總長40.735km,設計速度80km/h。初步設計文件分三段分別進行設計,第一段為隆務峽至公伯峽,全長17.935第三段位于位于青海省循化縣境內(nèi),項目區(qū)域公路自然區(qū)劃為Ⅶ3區(qū),路線全長5.33km本段路線起點K35+970位于循化縣街子鎮(zhèn)互通立交末端,接公伯峽至循化段高速公路終點K35+970,路線向東沿山邊坡地北側布設,基本與S202線(平安至大力加山)平行,通過循化二號大橋到達本項目的終點循化縣城東側清水灣(K41+300),與臨夏至共和公路循化至大力加山段高速公路相接。沿線主要控制點有:街子鎮(zhèn)、循化縣城(積石鎮(zhèn))。咨詢依據(jù)1.《青海省隆務峽至循化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復意見》()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年7月編制的《青海省隆務峽至循化高速公路兩階段初步設計(K35+970~K41+300)》文件及《初步工程地質勘察報告》。3.國家、交通運輸部部頒布的規(guī)范、規(guī)程、技術標準及青海省有關交通基本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定以及業(yè)主要求參照執(zhí)行的相關行業(yè)規(guī)范、規(guī)程。咨詢內(nèi)容根據(jù)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的初步設計文件所涵蓋的內(nèi)容,對總體設計、路線、路基路面及排水、橋梁與涵洞、路線交叉、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地質勘察等內(nèi)容,分別從資料收集情況、工程方案審批落實情況、方案的合理性、結構的安全性及技術指標掌握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審查意見。總體評價1.本段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基本符合交通運輸部頒《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交公發(fā)【2007】358號)的要求,設計內(nèi)容基本完整、圖表基本齊全、方案比選基本充分,基本達到初步設計階段的深度要求。2.沿線地形、地物、地貌、氣象、橋涵水文、交叉工程、地方規(guī)劃、征地拆遷和管線等資料的調查和收集較為齊全。3.全段運行速度評價結果表明,路線平面線形較為協(xié)調、連續(xù)、技術指標均衡,基本滿足行車安全要求;縱斷面設計基本均衡,但局部路段平縱指標仍需結合地形條件進一步優(yōu)化。4.原則同意本設計在詳細研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及地方意見的基礎上所選定的路線方案;同意本段采用設計速度80km/h,路基寬度24.5m的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原則同意本設計所推薦的工程規(guī)模。5.本段地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缺少自采的砂礫料場、塊片石料場與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鑒定的協(xié)議,請補充裝入文件中。以便工程順利實施??傮w設計總體設計原則本段位于黃河沖洪積地貌區(qū),項目特點為:路線沿黃河南岸河谷灘地布設,受黃河南岸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泥流)的影響,地質條件差。設計指導思想針對本段地區(qū)特點,本項目總體設計貫徹執(zhí)行“技術可行、實施可能、經(jīng)濟合理”的指導方針,以地質勘察、詳實的基礎資料為先導,以路線總體設計為龍頭,體現(xiàn)“安全、環(huán)保、舒適、和諧、節(jié)能”的設計理念,在保證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技術標準、服務水平的情況下,深化各專業(yè)方案,減少施工及養(yǎng)護成本,以最少投入,實現(xiàn)項目效益最優(yōu)化的設計指導思想。建議進一步根據(jù)沿線工程地質條件和地形條件,現(xiàn)有道路、村鎮(zhèn)、河流等地物的實際情況,以及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進一步研究合適的線位和路基斷面型式,合理布設結構物,嚴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從而使平縱面線形設計流暢,公路構造物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力爭以相對經(jīng)濟的工程造價,取得盡可能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充分體現(xiàn)高速公路環(huán)保、安全、經(jīng)濟、快捷、舒適的特點。技術標準1.設計標準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2.設計速度80Km/h。3.整體式路基寬度采用24.5m,分離式路基寬度采用2×12.25m。4.全線橋涵設計荷載標準采用公路-Ⅰ級。5.地震動峰加速度系數(shù)采用0.15g。6.隧道建筑限界寬10.25m,限高5.0m。建設規(guī)模本段路線起點K35+970位于循化縣街子鎮(zhèn)互通立交末端,通過循化二號大橋到達本項目的終點循化縣城東側清水灣(K41+300),與臨夏至共和公路循化至大力加山段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長5.33km,均為整體式路基。設計概算為4.557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8549.39萬元。初步設計主要工程數(shù)量表(不含立交)項目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路線長度km5.33占地畝320拆遷建筑物m2拆遷電力電訊m路基土石方挖方萬m3389656填方萬m318312廢方萬m3特殊路基處理填方路堤沖擊式碾壓m2/m橋頭路基處理m3/m813/49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處理m2/m18150/220高填深挖處理m3/m低填淺挖處理m3/m滑坡處治m3/m排水工程邊溝m3/m縱向涵m3/m中央分隔帶排水(縱向滲溝)m2/m3199/915漿砌片石截水溝m3/m防護工程衡重式、重力式擋土墻m3/m1459/760菱形網(wǎng)格護坡m3/m61/20拱形骨架護坡m3/m噴播植草m2/m50/20人字形截水型漿砌片(卵)石骨架防護m2/m18710/1790路面工程4cm瀝青砼上面層Km2114.2345cm瀝青砼中面層Km222.6956cm瀝青砼上面層Km2114.70120cm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Km224.43832cm水泥穩(wěn)定砂礫底基層Km226.435橋涵工程橋梁總長m/座4274/2單幅橋長特大橋m/座3435/1大橋m/座839/1天橋m/座44.5/1小橋m/座涵洞m/道52/1鋼筋砼蓋板涵隧道隧道總長m/座互通式立交處1主要問題及建議1.本段路線全長5.330km,所設橋梁長約4.250km,橋梁占路線總長的79.74%,建議下階段對本段路線再作進一步的調研優(yōu)化,減小橋長。2.對本段濕陷性黃土未進行試驗、黃土的濕陷性等級、濕陷深度說明;鹽漬土路段鹽漬化程度均未說明,建議下階段強化地勘工作。同時應強化對不良地質、特殊巖土體勘察工作,為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jù)。3.建議橋梁荷載標準在公路Ⅰ級基礎上再提高30%,請按青海省交通廳文件【青交公(2011)437號】廳文件執(zhí)行。路線路線基本情況路線所經(jīng)區(qū)域為低山、山間盆地、河谷平地地貌。初步設計的路線方案布設,結合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和環(huán)保要求,對路線方案進行了多方案的比選研究。推薦的方案路線全長5.33km,路線設計基本符合實際,設計指標滿足設計速度80km/h的技術指標要求。本段路線共設平曲線4個,平均每公里轉角數(shù)0.75個,平曲線最小半徑760m/1處,平曲線占路線總長的61.77%,最大直線長度1604.74本段共設變坡點5個,平均每公里變坡次數(shù)0.94次,豎曲線最小半徑凸型20000m/1處、凹型10000m/1處,最大縱坡3.4%/1處,最短坡長6平面主要技術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標準規(guī)定指標值設計采用的指標值1設計速度Km/h80802路線總長km5.333整體式路基寬度m24.524.54分離式路基寬度m12.2512.255平曲線最小半徑(一般/極限)m400/2507606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最小半徑m250035007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701528平曲線最小長度(一般/極限)m400/140671.88縱面主要技術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標準規(guī)定指標值設計采用的指標值1設計速度Km/h80802最大縱坡及坡長%53.4/9503最小坡長m2006504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一般/極限)m4500/3000200005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一般/極限)m3000/2000100006豎曲線最小長度(一般/極限)m170/70300路線起、終點方案本段路線起點接第二段路線終點K35+970=K35+970,終點位于循化縣城東側清水灣,接循化至大力加山段高速公路??紤]到目前終點接線段為循化至大力加山段高速公路還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采用連接線的形式,在清水灣與S202線暫時銜接。審查同意設計推薦的路線起終點接線位置及方式。路線方案比選路線在《工可》確定的走廊帶內(nèi),依據(jù)自然環(huán)境、地形地質等因素,根據(jù)《可研報告》及主管部門各次審查的中間意見,結合項目特點并在現(xiàn)場調查勘測的基礎上,將《可研》推薦方案進行調整后,作為推薦線(K線方案)。具體意見和建議1.路線終點采用連接線的形式與S202線相接,建議將連接線在路線平面圖中示出,并應計算工程量。2.路線侵占了地方道路的路段,對地方道路均需改移,建議路線平面圖中示出改移方案。3.建議注示出道路交叉處的主線樁號。4.K37+300-K38+500段,其中K37+300-K37+840段長540m路塹,平均挖深10m;K37+700-K38+500段,路線位于兩條輸電線路之間,路線中線左側距高壓輸電線路僅5.本段路線全長5.330km,所設橋梁長約4.2506.設計文件中多處錯碰漏,建議加強對設計文件復核。安全設施本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包括:標志、標線、里程碑、百米樁、安全護欄、隔離柵、輪廓標、防眩板、公路界碑。全線道路安全及沿線設施設置情況見表道路安全及沿線設施匯總表項目安全設施沿線設施標志(塊)標線(m2)突起路標(個)護欄(m)輪廓標(塊)隔離柵(m)防眩板(組)百米牌(個)公路界碑(個)數(shù)量949040121389481485427610452以上安全及沿線設施設計除漏計里程牌外基本齊全,設計內(nèi)容基本滿足交通安全及沿線設施相關規(guī)范要求和初步設計深度要求。1.安全設施工程數(shù)量匯總表中,標志數(shù)量有誤,根據(jù)交通標志布設一覽表,應為11塊,請改正。2.安全設施工程數(shù)量匯總表中,漏計隧道段標線160.6㎡,請補充。3.建議在下階段施工圖設計中,進一步完善地點距離標志設計,版面設計時建議加入戰(zhàn)略性大地名,如“蘭州”等地名。4.交通標志數(shù)量表中,漏計里程牌數(shù)量,請補充。5.安全設施工程數(shù)量匯總表中,護欄數(shù)量有誤,根據(jù)護欄設置一覽表,應為20143m,請核查修改。6.為方便路面保潔,建議取消路側突起路標。路基、路面及防護排水基本情況路基橫斷面本段按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路基采用整體式和分離式兩種斷面型式,其中整體式路基寬度24.5m(0.75m土路肩寬+2.5m硬路肩寬+2×3.75m行車道+0.5m路緣帶+1.0m中央分隔帶)的對稱斷面形式。分離式路基單幅寬12.25m(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2×3.75m行車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填方路段護坡道寬度2.0m,挖方路段碎落臺寬度1一般路基填方邊坡坡率采用1:1.5,超過10.0m時采用1:1.75~1:2;挖方邊坡坡率根據(jù)巖層產(chǎn)狀、巖體力學性質和開挖高度確定。中央分隔帶采用凸起式,并植草綠化,為搶險急救和維修方便,按間距2.0km設置中央分隔帶,長度為50m。路緣帶、行車道及硬路肩橫坡為2%,土路肩橫坡為3%。整體式路基設計標高分別為中央分隔帶邊緣、左側路肩以右1.0m審查認為路基橫斷面組成及參數(shù)符合規(guī)范要求。路面工程本段公路自然區(qū)劃為Ⅶ3區(qū),設計依據(jù)沿線的氣候、地質、水文條件及交通量等因素進行了路面結構方案比選,其設計年限內(nèi)一個車道上的累積當量軸次Ne=9.96×107,路面設計彎沉Ld=21.2(0.01mm)。設計推薦主線路面結構為:4cmSBS改性瀝青砼(AC-13)+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中面層+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下面層+20cm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32推薦匝道、連接線瀝青路面結構:4cmSBS改性瀝青砼(AC-13)+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下面層+20cm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32cm水泥穩(wěn)定橋面鋪裝:4cmSBS改性瀝青砼(AC-13)+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防水粘層。通道路面結構:20cm水泥混凝土面層+20cm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20cm水泥穩(wěn)定砂礫墊層。審查認為推薦的路面結構符合地區(qū)實際。工程不良地質本段位于黃河南岸,巖層破碎,第四系松散地層較發(fā)育。項目沿線不良地質作用主要為泥石流、崩塌及危巖體。推薦線崩塌1處,危巖體1處。防護工程對崩塌、危石路段進行了清方、加強支擋防護、避讓等措施。對于路堤邊坡設計分別采用了植草防護、三維網(wǎng)植草防護、漿砌片石拱形骨架、菱形護坡、預制混凝土塊護坡等。對于路塹邊坡采用護面墻、襯砌拱+預制空心磚、護面墻、骨架型網(wǎng)格襯砌防護。排水工程路基、路面排水系統(tǒng)主要由路基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急流槽、中央分隔帶排水及橋涵排水組成。填方路段路面排水采用散排方式,引入排水溝或邊溝內(nèi)排泄。挖方路段直接排向路側邊溝。超高路段在中央分隔帶外側設開口流向另一側。路面內(nèi)側路面排水與不設超高路段相同。中央分隔帶采用凹型,中央分隔帶采用設土工布防水處理,未進行排水設計。取、棄土設計本段無棄方,均為借方,挖方達26.9萬m3,但未見本段取土場一覽表及相應的設計圖紙,請補充。評價審查認為:初步設計根據(jù)沿線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地質等條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技術研究和論證工作,路基、路面的設計原則基本正確,路基斷面型式、參數(shù)取值合理,特殊路基處治方案、防護排水形式符合實際,采用的工程措施基本符合現(xiàn)行標準、規(guī)程的規(guī)定,基本達到了初步設計的深度要求。主要問題及建議1.設計中土質挖方邊坡h<12m時,坡率采用1:1.0~2.0,平臺寬2.0m,審查建議做窗式防護+綠化時采用邊坡坡率1:0.75~1:1.0。2.說明中橋頭臺背處理方案處理長度為(3+1.5H)m,而設計圖中采用(3+H)m,兩者不一致,請核查修改。3.本段推薦方案挖方26.9萬方,平均每公里6.7156萬方。而本段橋梁長3.428km,土路基只有575m,土方達26.9萬方,似4.路面工程數(shù)量表中互通區(qū)匝道路面面層是(4+5)厘米的瀝青砼,而總說明中介紹的是(4+6)厘米瀝青砼;路面工程數(shù)量表和路面結構圖中匝道路面底基層為20厘米厚水穩(wěn)砂礫,而總說明中是32厘米厚水穩(wěn)砂礫,兩者不一致,請核對修改。5.中央分隔帶中設有土工布防水層,但其波形梁防護欄的立柱穿透了防滲土工布,如何防水,請考慮土工布設置的方案及位置。另設計將通信管道設在中央分隔帶下,審查建議通信管道的設置應與業(yè)主單位聯(lián)系后再定。橋梁、涵洞基本情況橋梁建設標準:橋梁主要設計標準技術指標名稱單位公路等級高速公路路基寬度m24.5(整體式);12.25(分離式)橋梁寬度m24.5(整體式);12.25(分離式)橋涵荷載等級公路-I級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0.15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1/300,其他1/100通航標準黃河:III級通航橋梁建設規(guī)模本段推薦線(不含互通范圍內(nèi)主線橋梁,橋梁按單幅長度、座數(shù)統(tǒng)計)共設置特大橋3425m/1座;大橋839m/1座,設置涵洞1道,橋梁占路線長度的80%。本段特大橋、大橋、中橋設置一覽表橋梁名稱橋梁長度(m)孔跨(m)備注新建村2號大橋1668×20上莊大橋1266×20中莊大橋40820×20蘇志村1號大橋2829×30乙麻木村1號左線大橋1065×20乙麻木村1號右線大橋1065×20馬家村左線大橋46616×25+3×20馬家村右線大橋46616×25+3×20砂石場大橋2538×30蘇志村2號中橋934×20牙藏村中橋813×25尕別列村中橋813×25乙麻木村2號左線中橋663×20乙麻木村2號右線中橋663×20總體評價本段橋梁除循化特大橋主跨采用111m、125m外,其余橋跨均采用標準跨徑的常規(guī)橋型,橋型結構采用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橋跨布置基本合理,基本滿足初步設計深度的要求。具體問題及建議1.循化2號左幅特大橋本橋中心樁號K39+577,橋梁全長3435m。上部結構采用[4×25+4×20+4×30+111×2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現(xiàn)澆連續(xù)箱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下部為柱式墩、樁基礎,U型橋臺,擴大基礎。審查同意設計推薦方案結構型式。2.循化2號右幅特大橋本橋中心樁號K39+577,橋梁全長3435m。上部結構采用[4×25+2×27.5+3×25+(2×25+20)+125×2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現(xiàn)澆連續(xù)箱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下部為柱式墩、樁基礎,U型橋臺,擴大基礎。審查同意設計推薦方案結構型式。3.循化1號大橋本橋中心樁號K36+876.5,橋梁全長839m。上部結構采用[35×20+5×2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下部為柱式墩、樁基礎,U型橋臺,擴大基礎。⑴從橋位平面圖中看35~40孔橋位處無特殊控制性因素,橋梁墩高為12.5~15m,審查認為全橋統(tǒng)一跨徑為20m較合適。⑵本橋上部采用[35×20+5×2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橋墩高度3~18.3m,全橋橋墩柱徑均采用120cm不合適,應根據(jù)地質情況及多因素作再計算后,以提出合理柱徑,樁徑。⑷涵洞:推薦線共設置涵洞1道,為鋼筋混凝土蓋板涵。設計說明中缺項目區(qū)最大凍土深度,涵洞布置圖上基礎設計埋深0.6m不滿足最小抗凍要求,請核實項目區(qū)最大凍土深度,并調整涵洞基礎埋深,建議基礎埋深不小于1.5m。路線交叉建設規(guī)模和技術標準本段共設置了1處互通式立體交叉,即循化互通?;ネㄊ搅Ⅲw交叉循化互通:循化互通位于循化縣積石鎮(zhèn)(交叉樁號為K37+951.203),被交路為S202線,主要服務于循化縣城及沿線鄉(xiāng)鎮(zhèn)。連接線通過展線接省道S202線。與街子互通距離較近(3.03km),并且與規(guī)劃中的清水互通距離較近(距約為6km)。主線設計速度80km/h,匝道設計速度采用30~50km/h。路基寬度:主線24.5m、匝道8.5m(單車道)、匝道10.5m(同向雙車道匝道)、15.5m(對向分離雙車道)。加速車道采用:平行式,減速車道采用:直接式。根據(jù)交通量預測結果,結合本項目采用的收費設施與收費管理體制、道路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設置匝道收費站1處(2入3出方式)。循化互通立交主體布局合理,滿足交通轉換的需要,采用的技術標準符合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的要求,經(jīng)必要的修改,可作為下階段設計的依據(jù)。分離式立體交叉跨越國、省、一、二、三級及城鎮(zhèn)主要道路,橋下凈空≥5.0m;跨越四級以下公路,橋下凈空≥4.5m。本項目沿線主要跨越的道路有:省道S306線,以及通村公路,以主線橋梁兼分離式跨越。咨詢意見詳見橋涵篇。通道主線下穿:凈高≥5.5m主線上跨:凈高視被交路等級而定通道凈空:人行通道:凈寬4.0m,凈高≥2.5m機耕通道:凈寬4.0m,凈高≥2.7m汽車通道:凈寬6.0m,凈高≥3.5m本合同段共設置通道1道(涵洞兼通道)。審查認為農(nóng)業(yè)區(qū)機耕通道應考慮大型收割機通行,建議加大凈高,凈高≥4.0m。文件中沒有通道的設計圖表,請核查補充。主要問題及建議循化互通式立體交叉循化互通位于循化縣積石鎮(zhèn)(交叉樁號為K37+951.203),B型單喇叭(主線上跨)。被交路為S202線,主要服務于循化縣城及沿線鄉(xiāng)鎮(zhèn)。1.本互通共設大橋704m/3座,中橋56m/1座,建設規(guī)模較大,工程造價高,喇叭頭處存在一處挖方邊坡高度約46m2.匝道收費站采用2進3出,難以滿足交通遠期發(fā)展規(guī)劃,建議擴大。3.請補充路面工程數(shù)量表。4.路基、路面及防護排水設計見路基、路面及防護排水篇咨詢意見。循化互通橋梁本互通共設置大橋704m/3座;中橋56m/1座,涵洞兼通道共計2道。1.B匝道中橋本橋橋梁中心樁號BK0+120.288,橋梁全長56m。上部結構采用2×25m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下部橋墩采用樁基柱式墩,0號橋臺采用擴基U型橋臺,橋梁終點接主線橋。橋梁設置基本合理。審查同意橋梁設計方案,但文件中缺橋梁墩臺一般構造圖,請補充。2.C匝道大橋本橋橋梁中心樁號CK0+191.902,橋梁全長143m。上部結構采用7×20m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下部橋墩采用樁基柱式墩,7號橋臺采用樁接蓋梁橋臺,橋梁起點接L匝道橋。橋梁設置基本合理。審查同意橋梁設計方案,但文件中缺橋梁墩臺一般構造圖,請補充。3.D匝道大橋本橋橋梁中心樁號DK0+243.189,橋梁全長175m。上部結構采用(4×25+4×18.75)m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下部橋墩采用樁基柱式墩,橋梁起點接主線橋,橋梁終點接L匝道橋。橋梁設置基本合理。審查同意橋梁設計方案,但文件中缺橋梁上部構造圖及橋墩一般構造圖,請核查補充。⑷L匝道大橋本橋橋梁中心樁號LK0+417.5,橋梁全長386m。上部結構采用(4×20+3×25+3×20)m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及(4×20+4×20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下部結構采用樁基柱式墩、0號橋臺采用擴基U型橋臺,14號橋臺采用樁基肋板式橋臺。本橋采用高架橋方案跨越村莊和耕地。審查同意橋梁設計方案。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基本情況本項目交通工程設計包括:通信系統(tǒng)。通訊系統(tǒng)采用12根φ40/33的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為主材。服務設施因本段不足20km,未設置服務區(qū)和停車區(qū)。以上管理設施設計基本齊全,設計內(nèi)容符合部頒《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80-2006)的要求,管理設施設計規(guī)?;痉衔沂〉膶嶋H,經(jīng)必要的修改完善后可作為下階段施工圖設計依據(jù)。主要問題及建議1.光纖數(shù)字傳輸系統(tǒng)的主要任務是為本項目沿線各站點業(yè)務電話、指令電話及監(jiān)控系統(tǒng)、收費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和圖像傳輸提供傳輸通道,建議適當增加光纖芯數(shù)的預留,便于今后拓展業(yè)務使用,并且保證全線光纖預留數(shù)量一致。2.設計文件中缺少光纜、光跳線等傳輸載體,無法完成信息傳輸,建議在設計中補充完善,同時增加相應建設費用計量。3.建議補充通信中、分中心、機房、光電纜、一般設備的防雷與接地系統(tǒng)說明及材料數(shù)量表。筑路材料基本情況本段筑路材料調查較詳細,塊片石、碎石料場1處,砂礫料場2處,砂礫、機制砂碎石料場1處,所調查的各類料場基本滿足初步設計的要求。主要問題及建議1.文件中沒有粘土料場,請完善。2.缺少水料場的運距,請補充。3.本項目地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缺少自采的砂礫料場、塊片石料場應與當?shù)貒?、環(huán)保部門鑒定的協(xié)議,請補充裝入文件中。以便工程順利實施。4.對于路面材料的石料場,設計提供的兩處碎石料場,均為花崗巖,花崗斑巖、花崗片巖、角閃片麻巖等酸性石質。審查建議調查循化縣白莊鄉(xiāng)附近的砂巖料場(清關公路所用塊片石料場)。建議對兩種石料進行技術性能及經(jīng)濟造價的比較后,合理選用。環(huán)境保護、占地及拆遷基本情況本段環(huán)境保護與景觀設計工程設計主要包括:聲環(huán)境保護設計、水土保持設計和景觀綠化設計。以上設計內(nèi)容基本齊全,設計內(nèi)容符合部頒《公路環(huán)境保護設計規(guī)范》(JTGB04-2010)、《公路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規(guī)范》(JTGB03-2006)等相關標準、規(guī)范要求,綠化景觀設計基本符合我省東部地區(qū)的實際,經(jīng)必要的修改完善后可作為下階段施工圖設計依據(jù)。本項目初步設計推薦的路線方案共需占地320畝(0.48hm2),經(jīng)測算,項目總體用地數(shù)量小于公路建設項目總體用地指標的要求,基本符合項目實際土地用量,用地類型及量詳見下表。推薦線用地數(shù)量表路線長度(km)用地數(shù)量拆遷數(shù)量旱地(畝)房屋(㎡)砼電桿(根)木電桿(根)電線(m)光纜(m)5.33320640724630002200問題與建議1.本段路線所經(jīng)區(qū)域為黃河流域,且部分路線為黃河沿溪線,設計中應加強水土保持及黃河水質保護措施設計,尤其是施工及運營期間防止水污染措施。2.本段位于青海省東部地區(qū),氣候條件相對較好,適宜綠化,但所經(jīng)區(qū)域地形、地質較為復雜,海拔落差較大,建議根據(jù)沿線地形、土質情況分段確定中央分隔帶及路側綠化方案,合理選用樹種和草籽。3.取土、棄土場盡量選擇在支溝荒地,盡量不占用耕地,并采取相應水土保護措施,建議在下階段設計中進一步核查。其他工程本項目共改移道路370m,改溝140m,改移南干渠150m,審查認為其他工程設計較簡單。1.總說明中無其他工程說明,請核查補充。2.設計缺改路、改渠平面設計圖和斷面設計圖,以及其他工程數(shù)量表中應對改移的原因予以說明,請核查補充。3.改路工程路面結構為20cm水泥砼路面+18cm水泥穩(wěn)定碎礫石基層,作為機耕道路,審查認為基層采用15cm水泥穩(wěn)定砂礫即可。4.公路臨時用地表應列入第十一篇施工方案部分,請核查修改。施工方案本項目僅設置了橋梁預制場和臨時電力設施,施工組織設計較簡單。1.本項目未設置施工便道,對大橋、特大橋路段施工期間運輸車輛的保通問題設計是如何考慮的,說明中也未闡述,請補充。2.建議對大橋、特大橋做專門的施工組織設計。設計概算本段路線長5.33km,設計概算總造價4.56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8549.35工程地質初步勘察報告基本情況本項目初步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顯示:勘察完成的各類工12處,其中特大橋1座、大橋3座、互通立交1處,路基7處。共完成鉆孔31個,總進尺842.1m。取原狀樣30組,地質篩分10組。巖石單軸抗壓強度試驗16組。地質調繪面積2.9Km2。完成的工作量具體見表。完成的工作量(互通立交橋梁)842.1301016總體本段兩階段初步設計提供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沿線地形、地貌、區(qū)域地質、氣象、水文等資料的調查和收集較為齊全,其完成工作量,基本滿足初步勘察的要求。但存在以下問題如:對本段濕陷性黃土未進行試驗、黃土的濕陷性等級、濕陷深度說明;鹽漬土路段鹽漬化程度均未說明,建議下階段強化地勘工作。同時應強化對不良地質、特殊巖土體勘察工作,為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主要問題及建議1.部分橋基土的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o,樁側土摩阻力標準值qik取值為區(qū)間值,設計無法利用,請給定值。稍密-中密卵石土的fao=200-350KPa、樁側土摩阻力標準值qik=60-100KPa;稍密的中砂的樁側土摩阻力標準值qik=30-40KPa;可塑-硬塑粉質粘土樁側土摩阻力標準值qik=20-25KPa;稍密-中密粉土樁側土摩阻力標準值qik=25-30KPa;強風化粉砂質泥巖基本容許值fao=250-300KPa均偏低,下階段加強對承載力及摩阻力核查確認。2.特殊巖土體路段鉆孔、試驗資料偏少,建議下階段加強地勘及分析工作,為設計提供翔實的地質資料,為設計提供處治依據(jù)。3.自采材料料場僅以地面調繪,未進行鉆探工作,缺料場開采厚度、深度、支距、級配、成品率等評價,平面、斷面示意圖等,建議下階段補充。具體問題及建議總說明1.基本情況⑴總說明中的不良地質的主要類型有:泥石流、崩塌、黃土溶蝕洞穴與不良地質表不一致,請核查修改。<1>泥石流本段泥石流有2處,均為坡面型泥石流。處治建議:2處溝谷型泥石流采用橋梁形式跨越,對泥石流不處治。部分泥石流不在本段范圍內(nèi),建議取消。缺路線在泥石流的何部位通過,缺泥石流形成區(qū)、流通區(qū)及堆積區(qū),缺泥石流的最大洪水流量、最大清水流量、泥石流發(fā)生頻率等說明內(nèi)容,請補充完善;另說明與不良地質表里程樁號不一致,請核查修改。<2>崩塌本段發(fā)育的崩塌有1處,長0.40km。從平面圖看,對路線無影響。部分崩塌體不在本段范圍內(nèi),建議取消。缺崩塌體規(guī)模,方量、厚度、距路線的距離、對路線影響程度,請核查修改。<3>黃土溶蝕洞穴說明中黃土溶蝕洞穴的里程樁號不在本段范圍內(nèi),建議取消。①從說明中無本段黃土溶蝕洞穴的說明,而循化互通及循化特大橋中存在黃土溶蝕洞穴,建議在說明及不良地質表中補充。②缺循化互通及循化特大橋黃土溶蝕洞穴處黃土狀土的濕陷性等級、深度,請補充;建議下階段根據(jù)表層黃土狀土濕陷等級提出不同的處治意見。⑵特殊巖土體地勘文件中特殊巖土體為季節(jié)凍土。<1>審查認為季節(jié)凍土不屬于特殊巖土體,請核查修改。<2>對本項目存在的濕陷性黃土狀土和鹽漬土,地勘未說明,建議下階段加強對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體的勘察工作。2.其他問題及建議⑴缺路線工程地質分區(qū)說明,請核查補充。⑵總說明中工程量統(tǒng)計有誤,請核查修改。⑶自采材料本段調查的自采材料推薦線塊片石料場有1處,砂、砂礫料場2處;機制砂、碎石料場1處。本項目調查筑路材料基本滿足初步設計要求,審查認為本項目位于地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應取得當?shù)貒?、環(huán)保部門和水保部門的書面協(xié)議,項目方可實施,以防應料場征地不利,出現(xiàn)較大變更。另調查砂礫料場均為私人料場,開采規(guī)模較小,是否能夠滿足工程需要,建議下階段進行詳細調查。問題及建議①未見本項目自采材料的試驗壓碎值、磨光值、磨耗值試驗資料,其數(shù)據(jù)無依據(jù),請補充試驗資料。②缺粘土料場說明,請補充。③缺塊片石料場開采范圍、厚度、成品率、粘附性、單軸飽和抗壓強度試驗資料及評價,請補充。④缺砂、砂礫料場基層、底基層、墊層、砂的級配,成品率,回彈模量,7d無側線抗壓強度試驗,C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