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學(第5版)章后案例參考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1.gif)
![稅務籌劃學(第5版)章后案例參考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2.gif)
![稅務籌劃學(第5版)章后案例參考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3.gif)
![稅務籌劃學(第5版)章后案例參考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4.gif)
![稅務籌劃學(第5版)章后案例參考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8aa11b7af6fb28ac671d768cb84a3e4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稅務籌劃學章后案例參考答案第1章案例分析題案例1:參考答案:這種轉讓安排,轉讓方出于未來稅制改革公司所得稅稅率的下降,并希望通過獲得貸款的方式,延期獲得出售對方公司所有權的所得,以此來降低其在當下可能要支付的所得稅。收購方希望通過此次收購,對旗下農(nóng)用化學品板塊進行整合,做大做強,這明顯利好其所控股的三家農(nóng)化類上市公司,不排除中國化工對旗下農(nóng)化類板塊公司的整合上市可能。并且有可能享受相關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案例2:參考答案:蘋果公司利用國際稅收協(xié)定和地睡去避稅法進行避稅。蘋果公司之所以選擇在愛爾蘭“收錢”,其中一個原因是愛爾蘭是歐盟國家,愛爾蘭與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的交易,免繳所得稅。同時,愛爾蘭的企業(yè)所得稅非常低,只有12.5%,遠低于美國和其他歐盟國家。不僅如此,蘋果為愛爾蘭在科克郡環(huán)保區(qū)建了一座玻璃墻環(huán)繞的工廠,而愛爾蘭政府以蘋果為當?shù)靥峁┝司蜆I(yè)機會為由,為蘋果提供稅務減免的優(yōu)惠條件。據(jù)統(tǒng)計,2011年,“蘋果國際銷售”為220億美元的銷售額僅支付了1千萬美元的所得稅,稅率僅為0.05%。愛爾蘭的稅率盡管已經(jīng)夠低,但世界上還有免稅的地方,那就是像開曼群島、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之類的“避稅天堂”。為了盡可能地少繳所得稅,蘋果要把大部分營收以成本最低廉的方式轉移到避稅天堂去。愛爾蘭恰好又提供了向避稅天堂轉移營收的獨特通道。根據(jù)愛爾蘭獨特的稅法,即使是在愛爾蘭注冊的公司,只要其母公司(控制權)或總部(管理權)設在外國,就被認定為外國公司。案例3:參考答案:根據(jù)美國國會調(diào)查報告,自1997年開始,畢馬威便以“積極的市場策略”營銷其避稅產(chǎn)品服務,共計給350位左右的富豪提供了服務,并贏得大約1.24億美元的贏利。畢馬威推銷的四種避稅產(chǎn)品包括債券相關發(fā)行溢價結構、外國杠桿投資項目、離岸投資組合策略等。美國國會調(diào)查促使畢馬威于2005年6月16日公開承認,其部分前合伙人在稅務服務上有不法行為,濫用規(guī)則、利用稅務漏洞為客戶營銷避稅產(chǎn)品,造成美國國庫約14億美元的損失。同年8月26日,畢馬威公開承認向客戶出售“惡性避稅”服務,并同意支付4.56億美元。涉案的8名前稅務合伙人和1名律師受到起訴,至此,畢馬威事件塵埃落定。畢馬威等事件的發(fā)生讓我們重新審視稅務籌劃與避稅的界限。第二章企業(yè)籌資的稅務籌劃案例一參考答案三種方案的投資利潤率如下表所示:表2-1投資利潤率表債務資本:權益資本甲方案0:100乙方案:20:80丙方案:60:40權益資本額(萬元)1000080004000息稅前利潤(萬元)100010001000利息(萬元)0160480稅前利潤(萬元)1000840520所得稅稅額(萬元)(t=25%)250210130稅后利潤(萬元)750630390稅前投資收益率10%10.5%13%稅后投資收益率7.5%7.88%9.75%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負債籌資比例的提高,企業(yè)應納所得稅額呈遞減趨勢(從250萬元減至210萬元,再減至130萬元),從而顯示負債籌資具有節(jié)稅的效應。在上述三種方案中,丙方案是最佳的納稅籌劃方案。案例2參考答案表2-2兩種方案的稅收效果比較項目商業(yè)票據(jù)銀行借款息稅前利潤(萬元)5050利息、費用(萬元)3.24稅前利潤(萬元)46.846所得稅稅額(萬元)(t=25%)11.711.5稅后利潤(萬元)35.134.5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向銀行借款的利息高于商業(yè)票據(jù)的利息和費用的總和,所以起到了一定的抵稅作用,但由于過高的利息抵消了抵稅的效果,所以最后的稅后利潤反而下降。因此,實務中應綜合考慮利息、費用支出的大小和其抵稅效果之間的差距,才能找到最優(yōu)方案。案例3【案例3】某企業(yè)欲購置生產(chǎn)設備,但由于資金緊張,因此從銀行借款2000萬元,借款期限5年,年利率10%,假定該企業(yè)的年投資收益率為15%。在貸款時,銀行方面提供了以下還本付息方案:方案1:期末一次還清全部本息;方案2:每年支付利息200萬元,到期一次性支付本金及利息2200萬元;方案3:每年償還等額本息527.6萬元。要求:分析三種方案對企業(yè)的影響。參考答案:第一種方案:期末一次還清全部本息表2-3期末一次還清全部本息法下的現(xiàn)金流單位:萬元年份本年還款本年本金本年利息稅后現(xiàn)金流出額折現(xiàn)系數(shù)稅后現(xiàn)金流出額現(xiàn)值第一年末0.00.00.00.00.910.0第二年末0.00.00.00.00.830.0第三年末0.00.00.00.00.750.0第四年末0.00.00.00.00.680.0第五年末3221.0220001221.022915.770.621807.78合計3221.0220001221.022915.77----1807.78第二種方案:每年支付等額利息,期末還本表2-4每年支付等額利息,期末還本法下的現(xiàn)金流單位:萬元年份本年還款本年本金本年利息稅后現(xiàn)金流出額折現(xiàn)系數(shù)稅后現(xiàn)金流出額現(xiàn)值第一年末20002001500.91136.5第二年末20002001500.83124.5第三年末20002001500.75112.6第四年末20002001500.68102第五年末2200200020021500.621333合計3000200010002750----1808.6第三種方案:每年償還等額本金和利息表2-5每年償還等額的本金和利息的現(xiàn)金流單位:萬元年份本年還款本年本金本年利息稅后現(xiàn)金流出額折現(xiàn)系數(shù)稅后現(xiàn)金流出額現(xiàn)值第一年末527.6327.60200477.600.91434.62第二年末527.6360.36167.24485.790.83403.21第三年末527.6396.40131.20494.800.75371.10第四年末527.6436.0491.56504.710.68343.20第五年末527.6479.647.96515.600.62319.67合計26382000.0637.962478.50----1871.80一般來講,第一種方案給企業(yè)帶來的節(jié)稅額最大,但它給企業(yè)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卻是最差的,企業(yè)最終所獲利潤低,而且現(xiàn)金流出量大,因此是不可取的。第三種方案盡管使企業(yè)繳納了較多的企業(yè)所得稅,但其稅后收益卻是最高的,而且現(xiàn)金流出量也是最小的,因此,它是最優(yōu)的方案。第二種方式是次優(yōu)的,它給企業(yè)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小于第三種方案,但大于第四種方案。長期借款籌資償還方式的一般原則是分期償還本金和利息,盡量避免一次性償還本金或者本金加利息。案例四參考答案:如果該企業(yè)從第二年開始貸款,加上貸款利息的支出,該企業(yè)第二年度將虧損15萬元,第三年度將虧損5萬元,第四年度將實現(xiàn)盈利5萬元,彌補虧損后沒有盈利,第五年盈利20萬元,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還盈利5萬元。該企業(yè)第一年應納企業(yè)所得稅35×25%=8.75(萬元)。第二至第四年度不需繳納企業(yè)所得稅。第五年度繳納企業(yè)所得稅5×20%=1(萬元),按最新政策,還可以減半征稅,實際應納稅額1×50%=0.5(萬元)。如果將企業(yè)貸款提前到第一年度,則該企業(yè)第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將變?yōu)?0萬元,符合小型微利企業(yè)條件,應納稅額為30×20%=6(萬元),享受減半稅收優(yōu)惠政策,實際繳納企業(yè)所得稅為3萬元。第二年度虧損15萬元,第三年度虧損5萬元,第四年度彌補虧損后沒有盈利。第五年度彌補虧損后盈利10萬元,應納稅額=10×20%=2萬元,減半優(yōu)惠后實際繳納企業(yè)所得稅1萬元。納稅籌劃減輕稅收負擔:8.75+0.5-3-1=5.25(萬元)。案例五參考答案表2-6四種籌資方案的稅收效果比較(單位:元)項目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四息稅前利潤5000000500000050000005000000利息、費用分攤0100000018000004000000稅前利潤5000000400000032000001000000所得稅(25%)12500001000000800000250000從以上分析可知,隨著發(fā)行公司債券的增多,債券利息費用的抵稅效應越明顯。第3章企業(yè)投資和退出的稅務籌劃案例一:某企業(yè)有閑置資金500萬元。已知:當期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1.85%,國家發(fā)行的三年期國債利率為3%,國家發(fā)行的三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年利率為4%。要求:分析該企業(yè)應該如何運用這筆閑置資金?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存入銀行1年定期,利率1.85%存入銀行3年定期,利率2.75%購買國債,利率3%購買建設債券,利率4%到期本息500×(1+1.85%)3=528.27(萬元)500×(1+2.75%×3)=541.25(萬元)500×(1+3%×3)=545(萬元)500×(1+4%×3)=560(萬元)所得稅率25%25%免稅25%稅后本息396.20萬元405.94萬元545萬元420萬元從稅前本息和看,方案四收益最高,但是由于國債利息免稅,因此方案三的稅后收益最高。案例二:某企業(yè)現(xiàn)在A、B兩個項目可以進行投資,投資所得的稅前收益情況如下表所示。假設該項目A適用15%的所得稅稅率,項目B適用25%的所得稅稅率,貼現(xiàn)率為10%。除此之外,其他情況相同。時間項目A項目B第一年初投資2400萬元投資2400萬元第二年初建成投產(chǎn)建成投產(chǎn)第二年末投資收益2000萬元投資收益1800萬元第三年末投資收益2200萬元投資收益2000萬元第四年末投資收益1600萬元投資收益1800萬元要求:分析該企業(yè)應投資哪個項目?項目A項目B投資現(xiàn)值2400萬元2400萬元投資收益現(xiàn)值2000(1+10%)2=4398.46(萬元)1800(1+10%)2=4219.52(萬元)稅率15%25%投資收益稅后現(xiàn)值3738.69萬元3164.64萬元投資凈現(xiàn)值1338.69764.64投資回報率55.78%31.86%從投資收益現(xiàn)值、稅后收益現(xiàn)值、凈現(xiàn)值、投資回報率來看,項目A都優(yōu)于項目B,應選擇項目A。案例三:某食品公司計劃擴大業(yè)務規(guī)模,生產(chǎn)精美糖果或糕點,有甲、乙兩個項目可選,據(jù)調(diào)查測算,甲、乙項目的投資和稅前利潤(未扣除折舊額)情況如下表所示:單位:萬元時間項目甲項目乙第一年初投資2000投資1600第二年初投資2000投資1200第三年初投資收益2800投資1200第四年初投資收益2400投資收益1200第五年初投資收益2000投資收益1600第六年初投資收益1200投資收益2000第七年初投資收益2400第八年初投資收益2800項目甲年折舊額1000萬元,項目乙年折舊額800萬元;項目甲適用15%的所得稅稅率,項目乙適用25%的所得稅稅率;預期報酬率為10%。要求:對甲、乙兩個投資項目的投資效益進行比較,并做出投資決策。項目甲項目乙投資現(xiàn)值2000+20001600+1200=3682.6(萬元)投資收益現(xiàn)值2800(1+10%)3+1200=5662.04(萬元)1200(1+10%)4+2400(1+10%=5479.92(萬元)稅率15%25%投資收益稅后現(xiàn)值4812.73萬元4109.94萬元投資凈現(xiàn)值994.53427.34投資回報率26.05%11.60%從投資收益現(xiàn)值、稅后收益現(xiàn)值、凈現(xiàn)值、投資回報率來看,項目甲都優(yōu)于項目乙,應選擇項目甲。第4章案例分析題答案1、方案1:雙方簽訂的是購銷合同,A公司取得返還資金應納增值稅=50÷(1+16%)×16%=6.90(萬元)方案2:雙方簽訂的是代銷合同,A公司取得手續(xù)費應納增值稅=50÷(1+6%)×6%=2.83(萬元)因此,方案2為A公司更節(jié)稅。2、方案1:商品八折銷售:(1)增值稅=100×5÷(1+16%)×16%-65×5÷(1+16%)×16%=68.97-44.83=24.14(元);(2)城建稅=24.14×7%=1.69(元);(3)教育費附加=24.14×3%=0.72(元)。三項合計應納稅=24.14+1.69+0.72=26.55(元)(4)企業(yè)所得稅:利潤額=100×5÷(1+16%)-65×5÷(1+16%)-1.69-0.72=148.45(元)企業(yè)所得稅=148.45×25%=37.11(元)(5)稅后凈利潤=148.45-37.11=111.34(元)(6)稅金合計=26.55+37.11=63.66(元)方案2:附贈贈品(1)銷售商品增值稅=500÷(1+16%)×16%-65×5÷(1+16%)×16%=68.97-44.83=24.14(元);贈送40元的商品視同銷售,應納增值稅:40÷(1+16%)×16%-26÷(1+16%)×16%=1.93(元);合計增值稅=24.14+1.93=26.07(元)(2)城建稅、教育費附加=26.07×10%=2.61(元);三項合計應納稅:26.07+2.61=28.68(元)。(3)企業(yè)所得稅:會計利潤=500÷(1+16%)-65×5÷(1+16%)-26÷(1+16%)-2.61=125.84(元)應稅所得額:買一贈一是增值稅的視同銷售行為,但在所得稅計算中不屬于無償捐贈,不按非公益救濟性捐贈處理。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125.84(元)企業(yè)所得稅=125.84×25%=31.46元(5)稅后凈利:125.84-31.46=94.38元(6)稅金合計:28.68+31.46=60.14(元)方案3:返還現(xiàn)金,不得抵減應稅收入。(1)銷售100元的商品增值稅:=500÷(1+16%)×16%-65×5÷(1+16%)×16%=68.97-44.83=24.14(元)(2)城建稅、教育費附加24.14×10%=2.41(元);三項合計應納稅:24.14+2.41=26.28(元)(3)企業(yè)所得稅:利潤額=500÷(1+16%)-65×5÷(1+16%)-40-2.41=108.45(元)企業(yè)所得稅:[500÷(1+17%)-65×5÷(1+17%)-2.41]×25%=37.11(元)(4)稅后凈利:108.45-37.11=71.34(元)(5)稅金合計:26.28+37.11=63.39(元)〖分析〗在上述三種方案中,方案一的稅后凈利最多,上繳的各種稅金最少,所以方案一最優(yōu)。但若商場想出盡庫存或滯銷商品,則可能選擇其他方案。3、若保持現(xiàn)狀,該制藥廠全年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80-80×200÷(200+800假定800萬元為不含增值稅的銷售收入)=64萬元,該制藥廠該年度應交增值稅為800×假定800萬元為不含增值稅的銷售收入第5章案例分析題案例1A公司自2009年1月1日開始籌建。2009年2月從國內(nèi)供應商購進機器設備585萬元,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增值稅款85萬元。A公司2009年3月開始生產(chǎn)時還沒有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預計2009年5月可以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分析要求:結合現(xiàn)行稅收法規(guī),A公司購進該設備應如何進行稅務籌劃?案例分析:2009年2月,A公司購買固定資產(chǎn)盡管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但由于當時還沒有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不可以抵扣。A公司不能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應入固定資產(chǎn)成本,如果按照稅法不低于10年折舊,通過折舊每年少繳企業(yè)所得稅2.125萬元(85÷10×25%),該企業(yè)稅收上的損失為:85萬—2.125萬×10=63.75萬元。節(jié)稅的籌劃方式:生產(chǎn)企業(yè)和商業(yè)企業(yè)在設立時,一般多會遇到上述問題,企業(y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避免稅收上的損失。1.盡快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設備在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之后購買根據(jù)國稅發(fā)[1994]59號文、國稅發(fā)明電[2004]37號文規(guī)定,除新辦小型商貿(mào)批發(fā)企業(yè)以外的企業(yè),都可以在辦理稅務登記的同時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xù)。如果企業(yè)辦理稅務登記時及時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在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之后采購固定資產(chǎn),進項稅額就可以抵扣。2.部分設備可以暫時租賃使用,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之后再購買企業(yè)在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前,如果必須使用部分固定資產(chǎn),對于可以租賃使用的,可以考慮先采用經(jīng)營租賃的方式租入設備。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之后再自己購買固定資產(chǎn)。3.購買固定資產(chǎn)時簽訂賒購合同,推遲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時間賒購設備,可將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取得時間推遲到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之后,以抵扣進項稅額。A公司自2009年1月1日開始籌建。如果2009年2月,A公司與設備供應商簽訂賒銷合同,約定設備款于2009年6月30日一次性全額支付。2009年5月,A公司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9年6月取得購買固定資產(chǎn)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就可以認證抵扣。A公司因此大大降低了稅收負擔,避免了63.75萬元的損失。案例2內(nèi)地某企業(yè),企業(yè)逐年盈利,未享受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2008年擬購進一項由于技術進步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較快的固定資產(chǎn),該項固定資產(chǎn)原值500萬元,預計凈殘值2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5年,與稅法規(guī)定的折舊最低年限相同。根據(jù)稅法規(guī)定,該項固定資產(chǎn)在折舊方面可享受加速折舊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假定按年復利利率10%計算,第1年~第5年的現(xiàn)值系數(shù)分別為:0.909、0.826、0.751、0.683、0.621。
分析要求:比較不同的固定資產(chǎn)折舊方法對企業(yè)所得稅的影響。案例解析:方案一采取通常折舊方法。企業(yè)不考慮稅收優(yōu)惠政策而按通常折舊方法計提折舊,以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即將固定資產(chǎn)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壽命內(nèi)。固定資產(chǎn)折舊年限5年,年折舊額為(500―20)÷5=96萬元,累計折舊現(xiàn)值合計為96×0.909+96×0.826+96×0.751+96×0.683+96×0.621=363.84萬元,因折舊可稅前扣除,相應抵稅363.84×25%=90.96萬元。方案二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企業(yè)選擇最低折舊年限為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壽命的60%,則該固定資產(chǎn)最低折舊年限為5×60%=3年,按年限平均法分析,年折舊額為(500-20)÷3=160萬元,累計折舊現(xiàn)值合計為160×0.909+160×0.826+160×0.751=397.76萬元,因折舊可稅前扣除,相應抵稅397.76×25%=99.44萬元。方案三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即在不考慮固定資產(chǎn)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jù)每期期初固定資產(chǎn)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chǎn)折舊。第1年折舊額為500×2÷5=200萬元,第2年折舊額為(500-200)×2÷5=120萬元,第3年折舊額為(500-200-120)×2÷5=72萬元,第4年、第5年折舊額為(500-200-120-72-20)×2=44萬元。累計折舊現(xiàn)值合計為200×0.909+120×0.826+72×0.751+44×0.683+44×0.621=392.368萬元,因折舊可稅前扣除,相應抵稅392.368×25%=98.092萬元。方案四采取年數(shù)總和法。即將固定資產(chǎn)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chǎn)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shù)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shù)計算每年的折舊額。第1年折舊額為(500-20)×5÷15=160萬元,第2年折舊額為(500-20)×4÷15=128萬元,第3年折舊額為(500-20)×3÷15=96萬元,第4年折舊額為(500-20)×2÷15=64萬元,第5年折舊額為(500-20)×1÷15=32萬元,累計折舊現(xiàn)值合計為160×0.909+128×0.826+96×0.751+64×0.683+32×0.621=386.848萬元,因折舊可稅前扣除,相應抵稅386.848×25%=96.712萬元。對上述4種方案比較分析,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加速折舊方法,在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壽命前期計提的折舊較多,因貨幣的時間價值效應,較采取通常折舊方法抵稅效益明顯。在上述4種方案中,方案一采取通常折舊方法抵稅最少,方案二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抵稅最多,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較正常折舊方法多抵稅99.44-90.96=8.48萬元;方案三雙倍余額遞減法次之,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較正常折舊方法多抵稅98.092-90.96=7.132萬元;采取方案四年數(shù)總和法,較正常折舊方法多抵稅96.712-90.96=5.752萬元。上例中,如果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所選用的最低折舊年限為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壽命的80%,即折舊年限按5×80%=4年計算,則累計折舊現(xiàn)值合計為380.28萬元,因折舊可稅前扣除,相應抵稅380.28×25%=95.07萬元,較通常折舊方法多抵稅95.07-90.96=4.11萬元,則四種方案中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效果最好。第6章案例分析題案例11)季度獎形式:每個季度最后一個月領取季度獎3000元,最后一個月領取年終獎3000元,而全年只有最后一次季度獎可以用年終獎方式計算稅款,其他均要合并當月工資納稅。無季度獎當月個人所得稅:0元(低于費用扣除額3500元);含季度獎當月個人所得稅:(3000+3000-3500)×10%-105=145元;含年終獎當月個稅:(3000-500)×3%=75元全年稅額:145×3+75=510元2)年終獎形式:每月工資3000元(扣除三費一金),年終獎12000元。每月工資個稅:0元;年終獎個稅:(12000-500)÷12≈958,對應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shù)為0,(12000-500)×3%=345元全年稅額:345元年終獎形式稅負比季度獎形式全年少納稅165元。案例2方案1分析:授予日是2014年1月1日,可行權日是2015年1月1日,行權日是2016年6月1日,出售日是2016年11月1日。李某在2016年6月1日需要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計算如下:應納稅所得額=(16-10)×100000=600000應納稅額=(600000÷12×30%-2755)×12=1469402016年11月1日李某按18元/股轉讓10萬股票時無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由于股票期權以行權日做為納稅義務日,而行權之后再轉讓無需納稅,這就為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留下空間。方案2分析:李某在2015年7月1日行權,當日該股收盤價格13.6元/股。李某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計算如下:應納稅所得額=(13.6-10)×100000=360000應納稅額=(360000÷12×25%-1005)×12=779402016年11月1日李某按18元/股轉讓10萬股票時無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李某通過將實際行權日由2016年6月1日提前到2015年7月1日,實現(xiàn)節(jié)稅69000元(146940-77940)。案例3李某為高級技工,由于技術水平高,有不少工廠有聘用意向。李某現(xiàn)在對三家公司感興趣,以下是三家公司的待遇:A公司簽訂合同基本工資4500元,月獎金400元;不簽訂合同則可得報酬4200元/月。B公司簽訂合同基本工資3800元,月獎金800元;不簽訂合同可得報酬4000元/月。C公司簽訂合同基本工資4000元。月獎金600元;不簽訂合同可得報酬4100元/月個人所得稅扣除基數(shù)為3500元/月,無其他可抵免項目,若要簽訂合同,合同年限為2年。分析要求:請為李某出具稅務籌劃方案,使李某年度稅后收益最大化。答案解析:A公司的待遇:(1)簽訂合同的稅負及稅后收益情況: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4500+400-3500)×3%=42(元)每月稅后收益=4500+400-42=4858(元)(2)不簽訂合同的稅負及稅后收益情況: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4200(1-20%)×20%=672(元)每月稅后收益=4200-672=3528(元)B公司的待遇:(1)簽訂合同的稅負及稅后收益情況: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3800+800-3500)×3%=33(元)每月稅后收益=3800+800-33=4567(元)(2)不簽訂合同的稅負及稅后收益情況: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4000-800)×20%=640(元)每月收益=4000-640=3360(元)C公司的待遇:(1)簽訂合同的稅負及稅后收益情況: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4000+600-3500)×3%=33(元)每月稅后收益=4000+600-33=4567(元)(2)不簽訂合同的稅負及稅后收益情況: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4100(1-20%)×20%=656(元)每月稅后收益=4100-656=3444(元)結論:李某選擇A公司,并且與A公司簽訂合同,月稅后收益最大。案例4李某年薪150000元,月工資12500元,基礎扣除額為3500元,有以下幾個方案供選擇:A方案:每月工資12500元,全年總計150000元。B方案:每月工資2000元,其余126000元為全年一次獎金。C方案:每月工資4500元,其余96000元為全年一次獎金。D方案:每月工資7500元,其余60000元為全年一次獎金。E方案:每月工資10500元,其余24000元為全年一次獎金。分析要求:比較上述五個方案李某稅后收益,選擇最優(yōu)方案。除上述五個方案外,是否還有更優(yōu)方案?答案解析:A方案: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12500-3500)×20%-555=1245(元)每月稅后收益=12500-1245=11255(元)全年稅后收益=11255×12=135060(元)B方案:每月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0全年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1)找稅率:(126000-1500)÷12=10375(元),則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shù)為1005。(2)計算年終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126000-1500)×25%-1005=30120(元)全年稅后收益=150000-30120=119880(元)C方案:全年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4500-3500)×3%×12=360(元)全年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1)找稅率:96000÷12=8000(元),則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shù)為555。(2)計算年終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96000×20%-555=18645(元)全年稅后收益=150000-18645-360=130995(元)D方案:全年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7500-3500)×10%-105〕×12=3540(元)全年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1)找稅率:60000÷12=5000(元),則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shù)為555。(2)計算年終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0000×20%-555=11445(元)全年稅后收益=150000-11445-3540=135015(元)E方案:全年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10500-3500)×20%-555〕×12=10140(元)全年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1)找稅率:24000÷12=2000(元),則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shù)為105。(2)計算年終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4000×10%-105=2295(元)全年稅后收益=150000-10140-2295=137565(元)比較上述五個方案李某稅后收益,最優(yōu)方案為E。更優(yōu)方案:月工資為8000元,其余54000元為年終獎金。全年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8000-3500)×10%-105〕×12=4140(元)全年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1)找稅率:54000÷12=4500(元),則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shù)為105。(2)計算年終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4000×10%-105=5295(元)全年稅后收益=150000-4140-5295=140565(元)之所以上述方案最后,選擇啦年終獎金在臨界點(54000)上。第7章案例分析題案例1甲企業(yè)整體資產(chǎn)轉讓給乙企業(yè),轉讓前甲企業(yè)資產(chǎn)價值為4000萬元,其公允價值為10000萬元。現(xiàn)在有兩種對價方案:方案1,甲企業(yè)取得的是乙企業(yè)9000萬元股權(計稅基礎為7000萬元)和1000萬元現(xiàn)金;方案2,甲企業(yè)取得的是乙企業(yè)7000萬元股權和現(xiàn)金3000萬元。分析要求:1.比較兩種方案下,甲、乙企業(yè)的所得稅處理;2.如果甲方處于累計虧損狀態(tài),對于甲的方案選擇是否會有影響?例題答案:1.比較兩種方案下,甲、乙企業(yè)的所得稅處理;方案1下,兩方的企業(yè)所得稅影響分析如下(暫不考慮增值稅):(1)由于被轉讓的資產(chǎn)不低于轉讓方資產(chǎn)總額的50%,且股權支付額不低于交易總額的85%,所以該交易可以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2)乙方取得的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4000萬元(初始成本);(3)甲方根據(jù)收到的現(xiàn)金對價確認資產(chǎn)轉讓所得= [(被轉讓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被轉讓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x(收到的現(xiàn)金補價÷被轉讓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 =[(10000–4000)×(1000÷10000)]=600萬元(4)甲方取得的買方股權的計稅基礎 =[被轉讓資產(chǎn)的初始計稅基礎–(非股權支付金額–資產(chǎn)轉讓所得) =[4000–(1000–600)]=3600萬元方案2下,兩方的企業(yè)所得稅影響分析如下(暫不考慮增值稅):(1)由于股權支付金額低于交易支付總額的85%,該項交易應采用一般性稅務處理;(2)乙方從賣方取得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10000萬元(現(xiàn)金和股權支付總額為公允價值);(3)甲方取得乙方股權的計稅基礎=7000萬元(收到股權的公允價值);(4)甲方銷售資產(chǎn)的應稅所得 =[被轉讓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被轉讓資產(chǎn)的初始計稅基礎] =[10000–4000]=6000萬元2.如果甲方處于累計虧損狀態(tài),對于甲的方案選擇是否會有影響?如果甲方有累計稅務虧損可以利用,也會考慮選擇一般性稅務處理。例如,如果甲方有累計稅務虧損6000萬元,即使選擇一般性稅務處理,也不會在該納稅年度繳納企業(yè)所得稅(假定不需要考慮其他應稅事項產(chǎn)生的應納稅所得額)。案例2某年9月,上市公司A發(fā)布重大重組預案公告稱,公司將通過定向增發(fā),向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中國海外控股公司(該B公司注冊地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非關聯(lián)方D公司發(fā)行36809萬股A股股票,收購其持有的水泥有限責任公司C的100%的股權。增發(fā)價7.61元/股。收購完成后,C公司將成為A公司的控股子公司。C公司成立時的注冊資本為856839300元,其中建工建材總公司D公司的出資金額為214242370元,出資比例為50%,B公司的出資金額為642596930元,出資比例為50%。分析要求:對當事各方的所得稅處理;例題答案:(1)B公司不符合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條件,應繳納企業(yè)所得稅,適用稅率10%;(2)D公司符合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條件。案例3A公司持有B公司100%股權。A公司持有C公司80%股權,該項投資的計稅基礎為800萬元,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A公司擬將其持有的C公司股權注入B公司。分析要求:1.如果按照特殊性稅務處理,當事各方的所得稅處理;2.如果按照劃轉的特殊性稅務處理,當事各方的所得稅處理;3.如果按照非貨幣性出資處理,當事各方的所得稅處理。例題答案:1.如果按照特殊性稅務處理,A當期不確認應納稅所得額,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以C公司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即800萬元;B公司取得C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以C公司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即800萬元;2.如果按照劃轉的特殊性稅務處理,A公司按增加長期股權投資處理,B公司按接受投資處理。A公司獲得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以劃轉股權的原計稅基礎確定,即800萬元。3.如果按照非貨幣性出資處理,A公司可自確認非貨幣性資產(chǎn)轉讓收入年度起不超過連續(xù)5個納稅年度的期間內(nèi),分期均勻計入相應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即每年度40萬元,按規(guī)定計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第8章企業(yè)轉讓定價的稅務籌劃參考答案案例1定價不妥,應采用再銷售價格法予以調(diào)整。正常銷售價格應為100×(1-20%)=80美元案例2應進行轉讓定價納稅調(diào)整,可采用成本加成法。首先計算單位成本應為13×100000/(1+15%)=1130434.78元,正常價格應為1130434.78×(1+9%+12%)=1367826.08元,應調(diào)增應納稅所得額1367826.08-1300000=67826.08元案例3(1)方案3總體稅負最低三種方案稅負比較單位:萬元C公司稅款(稅率25%)D公司稅款(稅率15%)合計稅款方案1,加成15%6000×15%×25%=2256900×35%×15%=362.25587.25方案2,加成20%6000×20%×25%=3007200×29.4%×15%=317.52617.52方案3,加成10%6000×10%×25%=1506600×41.14%×15%=407.286557.286(2)若稅務機關進行調(diào)查,企業(yè)應注意強調(diào)自身組織架構、股權關系、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具體業(yè)務的特殊性,可以提供本企業(yè)財務賬簿及報表、與交易對象的往來函件、同行業(yè)其他企業(yè)相似業(yè)務的數(shù)據(jù)、有關特殊企業(yè)及特殊業(yè)務的稅務部門批示等資料,為自己的定價尋找盡可能多的支撐信息。(3)按照方案4,應納稅所得額為6900×135%-6000=3315萬元,企業(yè)所得稅稅額為497.25萬元,整體稅負將有所降低。若考慮其他因素,規(guī)避外匯管制、開拓并占領國際市場等因素有可能會壓倒稅負因素。案例4(1)第一,從股權結構看,A公司和香港C公司屬于關聯(lián)企業(yè)。第二,A公司的原材料購進以及產(chǎn)品銷售業(yè)務都是和香港C公司進行的,A公司只能接受香港C公司的定價,受控于C公司。第三,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A公司主要產(chǎn)品零售價格與出廠價格相差懸殊,在計算銷售成本時有較大的隨意性。第四,A公司毛利率長期在1%以下,毛利率遠低于同行業(yè)F、H企業(yè),但仍追加巨額投資,存在重大疑點。(2)根據(jù)本案例所掌握的數(shù)據(jù),可以采用交易凈利潤法進行轉讓定價納稅調(diào)整。(3)作為公司財務負責人,一方面應考慮為本單位的低利潤率尋找可信的理由,另一方面應注意毛利潤率、銷售利潤率應控制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nèi),與同行業(yè)其他企業(yè)相比可以適當?shù)鸵恍灰^低,否則會引起稅務機關格外的關注。第9章案例分析題案例1據(jù)香港報紙2009年5月的報道,繼中移動(0941)之后,另外兩只紅籌股中國聯(lián)通(0762)及中海油(0883),因為《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境外注冊中資控股企業(yè)依據(jù)實際管理機構標準認定為居民企業(yè)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9]82)的出臺,推遲股息除凈日期。其中,聯(lián)通已確認須代境外企業(yè)股東扣繳10%股息稅,但中海油只表示很可能有此需要,若公司不被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yè),日后會將扣繳的稅款退還投資者。新規(guī)定下,并非所有紅籌股都會要代扣股息稅,例如中信資源(1205)表示,其主要公司運作于香港進行,所以不受影響。中油香港(0135)亦表示其資產(chǎn)主要在海外,并沒有收到內(nèi)地稅局通知。分析要求:1.對于主體業(yè)務在中國內(nèi)地的紅籌股,如果中國境外的企業(yè)被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yè),對于境內(nèi)企業(yè)、境外企業(yè)、大股東、公眾股股東各有哪些稅務影響?2.對于主體業(yè)務在中國境外的紅籌股,如果中國境外的企業(yè)被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yè),對于境內(nèi)企業(yè)、境外企業(yè)、大股東、公眾股股東各有哪些稅務影響?例題答案:對于主體業(yè)務在中國內(nèi)地的紅籌股,如果中國境外的企業(yè)被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yè),境內(nèi)企業(yè)向境外企業(yè)(中國居民企業(yè))分配股息,不需要代扣代繳股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人投資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二年級語文教師個人工作小結(3篇)
- 2025年五年級班主任期末工作總結范例(二篇)
- 2025年個人租車給公司合同協(xié)議(2篇)
- 2025年產(chǎn)業(yè)技術合作協(xié)議經(jīng)典版(三篇)
- 產(chǎn)業(yè)園辦公區(qū)設計合同
- 書法教室裝修合作協(xié)議范本
- 住宅精裝修水電施工合同
- 水泥運輸車輛調(diào)度協(xié)議
- 廠房改造工程勞務協(xié)議
- 全名校北師大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
- 新員工入職通識考試(中軟國際)
- 四星級酒店工程樣板房裝修施工匯報
- 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八篇
- 華為攜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展館
- 2023版思想道德與法治專題2 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講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方案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五層宿舍樓建筑結構設計
- 青年卒中 幻燈
- 典型倒閘操作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