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贾R及名詞解釋匯總_第1頁
古代漢語??贾R及名詞解釋匯總_第2頁
古代漢語??贾R及名詞解釋匯總_第3頁
古代漢語??贾R及名詞解釋匯總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贾R匯一、填空:1、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A、按音序排列在[]古代漢語??贾R匯一、填空:1、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A、按音序排列在通行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漢語拼音方案);古代按韻排列(上、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入聲韻)。B、按部首和筆劃排列。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筆劃多少為序;同一部首的先后以筆劃多少為筆劃相同時,在按起筆的筆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筆分成點(、)橫(一)、直(ㄧ)、撇(ノ)四種或點、橫、直、撇、折五種依次排列。C、按編碼排列。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法。漢字方形有四個角,角的形式共十種,用0至9代表。角的順序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2、《康熙字典》張玉書、陳廷敬等梅膺祚《字匯》和自烈《正字通》基礎上編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 部,在按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釋字體例先音后義。先要韻書的反切,再釋義,每義引古書為證。3之《字典考證》、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進行糾4、《中華大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年中華書局。首排列,注音用《集韻》的反切,還加5、《辭源》商務印書館,陸爾奎、方毅等人編寫,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語詞為主,兼顧百的大辭書。部首排列法《康熙字典》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韻闡微》的改良的反《康熙字典》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韻闡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漢語現(xiàn)代詞典的編纂體例格年修訂為“以語文為主,百科為輔”的工具書,吳澤炎、黃秋耘葉秋負責。采用漢語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廣韻》切6、《辭?!分腥A書局編印,舒新城、沈頤,張相主編。年修訂為綜合性辭書。舒新城、陳望道7、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國文字學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統(tǒng)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鉉采用孫愐《唐韻》校訂過。黎永春的《說文通檢》。徐灝《說文解8、清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文解字義疏》、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最佳:段及朱9清代阮元《經(jīng)籍籑一部專門收集唐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韻母排列法,以平水韻一韻一卷。還有清代劉淇《助字辨略》樂士《古代漢語虛詞通釋》。韻10、清之《經(jīng)傳釋詞》(古聲母排列)和近人楊樹達《詞詮》(注音字母),解釋虛詞。11、近人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中華書局,研究詩詞曲特殊詞語的一部專12、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現(xiàn)代以復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為主。變復主要有三種情況:A、換成完全不同的詞。B、加上詞頭詞尾變復主要有三種情況:A、換成完全不同的詞。B、加上詞頭詞尾。C用兩個同義詞作為詞。13、單純的復音詞,絕大部分是聯(lián)綿字。文字學主要憑字形辨義14、文字的創(chuàng)造時期,象形是最基15、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嶺16、押韻分為三種:A、句句押韻。B隔句押韻。一般是奇韻,偶句押韻。如《詩經(jīng)》C、交韻。奇句與奇句押韻,偶句押17、《詩經(jīng)》押韻主要格式:隔句押韻的句尾韻;首句入韻而后押韻的句尾18、古韻指上古時代主要指先秦的韻部,現(xiàn)在被分為三十部?!督?jīng)》押古韻。段玉裁《六書音均表》、江有誥《詩經(jīng)韻讀》、孫《詩經(jīng)群經(jīng)楚辭韻譜》。19、注解古書開始于漢20、注解常見的情況有下列四種:A、釋詞。B、串講。把一句句連串起來講解。C、通釋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義更為明確21、常見古書術語:A、曰、為、謂之。被釋詞放于其后。不僅釋義,且用于分別同義詞或近義詞的差別。B、謂。被釋詞放前。以具體釋抽象,或以一般釋特殊。謂之,被釋詞放于其后。C貌。于動詞或形容詞后。被釋詞往往表示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形容等于“…的樣子”。D、猶。釋者與被釋詞往往是同義或等于“…的樣子”。D、猶。釋者與被釋詞往往是同義或近義關系。于“等于說”。上面單純用于釋義。E、之言、之為言。必然是“聲訓除了釋義外,釋者與被釋詞有時是同音關系,有時是雙聲疊韻系。F、讀為、讀曰。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G、讀如、讀若。一用來注音。有時說明假借字。22、郭象注和成玄英注《莊子》23為漢以下其他古書注釋。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和節(jié)《史記正義》;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蕭統(tǒng)《文選》。南朝宋之的《三國志》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這個字要按照它本來的讀。有時一個字下注“如字”,又注別的反切或直音,表明這個特定的上下文里傳統(tǒng)有不同的讀25、古書常常有一字異讀的情況。不同的讀音往往表示了詞義性的不同。異讀有時只是音調(diào)的差異,有時不僅是聲調(diào)、詞義差異,還有詞性上的轉變。26、利用四聲區(qū)別詞義和詞性,是漢語的特點之27、朱熹:《周易本義》、《詩集傳》、《大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辭集注》等28、清代陳奐《詩毛氏傳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劉《論語正義》、焦循《孟子正義》、王先謙《莊子集解》、郭《莊子集釋之《經(jīng)義述聞》、俞樾《古書疑義舉例》。30、姚鼐《古類篹之《經(jīng)義述聞》、俞樾《古書疑義舉例》。30、姚鼐《古類篹》把文章分為十三類。31、古代斷句用“、”作為標志。語意未完而需要停頓的地方兩字之間。句終在字的旁邊。錯誤因為三種情況:意義不明、語法明、音韻不32、《詩經(jīng)》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主要特點鋪陳物33徐師曾《文體明辨》分賦為古賦、俳賦、律賦、文賦A中夾雜散文,句式以四六言為主。B,實際為押韻的駢體文。C篇幅短小,用韻、駢偶是唐宋時代科所采用的一種試題賦。押韻嚴格限制,由命題,出八個韻字,規(guī)定八類韻腳,所以說八韻律賦。甚至押序、平仄也有規(guī)定。字數(shù)有限制,不超過四百字。D、文賦文運動影響而產(chǎn)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賦逐漸以散代駢,句式押韻隨意。不重鋪排和藻飾,用散文方法寫賦,貫穿散文的氣重視清新流暢,十分接近散文34、賦的結構:前面有序,中間為賦,后有“亂”或“訊”35古漢語的修辭方法:A:援引古人的事跡來證實自己的論敘述一些歷史事實,有正反兩面。B、引經(jīng):正面援引古代圣賢的言E、代稱。a、以事物的特征或標志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全體。如“風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魚網(wǎng)”。d、以具體代抽象。如“絲竹”。e、以地代人。如“彭澤”。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代全體。如“風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魚網(wǎng)”。d、以具體代抽象。如“絲竹”。e、以地代人。如“彭澤”。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軍”。g、專名用作通名。如“扁鵲”。h、割裂式的代稱。如“吞舟”。D、倒置,詞序顛倒為了修辭押韻。E、隱喻,沒有比喻詞。F迂回,一種隱晦難懂的修辭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轉彎抹腳地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達出來辭令和謙詞屬于語。H、夸飾,一種極度形容語,使語言增加生動36、唐后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古又叫古風。超過八句的叫做排律。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古絕只限于五37、四言詩句式一般為二二,五言詩為二三,七言詩為四38、句句入韻的詩歌,因相傳漢武帝作柏梁臺,與群臣共賦七句,句句入韻,故名柏梁體。如曹丕的《燕歌行39、《文心雕龍聲律》提到“,南朝沈約發(fā)明四聲,作《四聲譜40、三平調(diào)是古風的形式,是古風的特點之一。律絕一取律詩的首尾兩41、清代戈載《詞林正韻》分為十九詞韻部,用《集韻》的韻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曲有雜劇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種形式43、元代周德清根據(jù)北曲寫成《中原音韻》分平水韻為十九韻TIME:2008-6-7IP:219.15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TIME:2008-6-7IP:219.15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禪是花鳳凰涅磐,浴火重生二。1、直切:用同音字來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兩個字合注一個字的音,稱為“某某切”或“某某反”(3、偏義復詞:古代漢語中的一種復音詞,用兩個單音的近義詞或反義詞作為詞素組成,其中一個詞素的本來意義成為這個復音詞的意義”“緩急”指的是“有急而另一個只是作為陪襯?!熬彙弊譄o意義4、本義:詞的本來意義。如,向,本來的意義是“向北的窗戶”5、引申義:從本義“引申”出來的,即從本義發(fā)展出來的意義。向,本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間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來的意義,與本義為間接關系。6、假借義:如同朱駿聲所說是“本無其義,意義,與本義為間接關系。6、假借義:如同朱駿聲所說是“本無其義,依聲托字”,與本義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書:許慎的《說文解字》認為漢字形體的構造有六種:象形、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之法,轉注、假借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輪廓或具有特一個字,如日、月。B、指事:用記分描畫出來事物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會意:是由兩個或兩以上的形體組成,把它們的意義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常常是兩個象形字的結合,如及。D、形聲: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聲兩部分組成的,意符表示意義范疇,聲符表示讀音類別,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聲字意義上大都合意符所標示的事物或行為有關。如與財物有關,言與言語有關,心與心理有關。E、轉注:說法不一。F、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如“令”本為“發(fā)號”的令,后來借用為“縣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歷史的發(fā)展,漢字的演變,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字個字的一個或者幾個意義,分擔那個字部分的意義,那么前一個字為古字,新產(chǎn)生的字為今字。如“責”,”等意義已經(jīng)為“債”代,但“責任”等意義擔任著,故而兩者為古今字9、異體字:由于時間或地域的關系,人們?yōu)橥粋€詞造出兩個的字來代表它,形成了形體結構相差較大,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的字,如睹覩、淚淚10、簡繁字:由于人漢字,進行簡化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簡10、簡繁字:由于人漢字,進行簡化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簡化比繁體字的書寫簡單,筆畫較少,往往是一對一的關系,也有的情況。今天所用的許多簡化字是歷代相傳下來的。如禮禮、氣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之間詞義毫不相干,因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適適、征征、余餘11、判斷句:以名詞或名詞性的詞組為謂語,表示判斷。在古漢語中一般不用判斷詞“是”,而是在謂語后用語氣詞“也”來幫助判斷。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時在主語后用語氣詞“者”表示提頓?,F(xiàn)代漢語中主謂之間一般用“是”。12、敘述句:以動詞為謂語、敘述人或事物的行動變化的句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須有否定詞,古代漢語中否定詞可以是副詞“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動詞如“無,可以是代詞如“莫”。14、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臨時改變詞性,如名作動、詞作如動詞,名詞作狀語,動詞作狀語等等情況。如“秦師遂東”15、韻母:指一個音節(jié)中除聲母以外其的總和,包括韻頭要元音和韻尾16、韻:只指主要元音和韻尾(如果有的話17、詩韻:韻頭不同而韻相同的字如干、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詩韻18、韻腳:韻頭不同而韻相同的字如干、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詩韻。漢語詩韻一般放句尾上叫韻19、韻例:就是關于用韻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韻句尾上叫韻19、韻例:就是關于用韻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韻,什么地方不用韻和怎樣用韻20,換韻:不一韻到底,中途變換成不同的韻押韻的押韻方式的情況不是21、天籟:民歌隨口而唱,隨口用韻,隨時換韻的情就是“葉韻”,或稱“葉句”(葉,同“協(xié)”,和諧之意。23、葉音法:一種應該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認為押韻可以臨時改音,以求和諧,沒有根據(jù)。24、雙聲:兩個字的聲母相同,如現(xiàn)代漢語中“珍珠”,“微妙”在先秦雙聲25、疊韻:兩個字的韻母相同,韻頭不同也可以如現(xiàn)代漢語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漢語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或本有其字,或本無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兩個字本來同,意義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傳統(tǒng)認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聲母,古代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個漢字作為聲母的代表,如見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時期漢語聲母系統(tǒng)的情況。而上古的聲母現(xiàn)在研究為三十二個,被分為牙音、舌音、唇音、齒音、喉音、半舌、半28、連綿字:由兩個音節(jié)連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或有雙聲疊關系,如玲瓏、徘徊、參差,或沒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時代的變遷,前人的注解已經(jīng)不再容易理解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時代的變遷,前人的注解已經(jīng)不再容易理解,出現(xiàn)玄箋、唐等正義。傳指闡明經(jīng)義,箋指補充與訂正毛思30《十三經(jīng)》:《周《周禮儀禮《春秋春秋公羊春秋谷梁傳雅《孟子《十三經(jīng)注疏》多為漢朝或魏晉人的31、衍文:??睂W術語,簡稱“衍”,也叫“衍字”。用來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現(xiàn)象。如“‘漢水以為池’,‘水’字衍”。32、脫文:??睂W術語,簡稱“脫”,也叫“脫字”。用來指明古籍中脫落了文字的現(xiàn)象。如“‘孔世家云:頎然而長’”“‘孔’下脫‘子’字”。33、韻文:指有韻的文章,有完全的韻文,也有不完全的韻34、平水韻: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韻,過于細,唐代水劉淵,將同用的韻合并,成107韻,相近的韻可以同用。人漸為106韻,被成為平水韻,一般叫“詩韻”35、平仄;近體詩最重要的格,在詩和韻文一種高低長短相互交替的節(jié)奏,即所謂的“聲律”。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聲、入聲為仄聲。古代的入聲現(xiàn)在轉入其他三聲36、黏:上聯(lián)的對句和下聯(lián)的出句的平仄類型必須是同一大類的黏:詩歌中不合乎黏的規(guī)則的現(xiàn)象。37、對:每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必須是相反類型的。也就是對句的平仄對立。失對:詩歌中不合乎對的規(guī)則的現(xiàn)象。38、孤平:詩歌中除了韻腳之外37、對:每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必須是相反類型的。也就是對句的平仄對立。失對:詩歌中不合乎對的規(guī)則的現(xiàn)象。38、孤平:詩歌中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是律詩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該用平聲的未用平聲仄聲的未用仄聲。拗救:詩人對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個句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