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分化定義和定量新探_第1頁
兩極分化定義和定量新探_第2頁
兩極分化定義和定量新探_第3頁
兩極分化定義和定量新探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極分化定義和定量新探社會成員收入差距和兩極分化問題,是人們普遍關注的重大現(xiàn)實和理論問題。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是否產生了兩極分化?兩極分化程度怎樣?兩極分化運行性態(tài)如何?以往人們大多只是根據(jù)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情況來進行定性判斷,沒有作出定量判斷,既缺乏科學性,又缺乏判斷操作上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其判斷結果的可信度極低。近幾年來,社會上通用的方法是對比較富有的與較貧窮的20%家庭的差距,來判斷是否產生了兩極分化。我國許多社會調查機構也都采用這一方法。然而,由于較富有不等于極富有或較貧困不等于極貧困,兩極分化不是較富有與較貧困成員收入之差距,且極富有人員與極貧窮人口在數(shù)量上往往是不相等的,因而20%定量分析法不能正確反映和體現(xiàn)兩極分化的內涵與外延。本文擬就兩極分化及其運行性態(tài)的定量分析問題,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各界同仁。 一、兩極分化的概念界定 首先,兩極分化中的關鍵詞為“兩極”,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可將其解釋為兩個極端,結合政治經濟學的范疇要求,一個極端為富有的極端,即極富有;另一個極端為貧窮的極端,即極貧窮。富有與貧窮是一雙相對而言的概念,富有可以劃分為極富有、很富有、較富有等若干等級,貧窮也可以劃分為極貧窮、很貧窮、較貧窮等諸多等級?!霸絹碓礁弧敝荒鼙憩F(xiàn)為富有程度等級越來越高,而不能表明為極富有;同樣“越來越窮”只能表現(xiàn)為貧窮程度等級越來越高,卻不能表明為極貧窮。它既不能反映同一時期內極富有與極貧窮這兩個極端區(qū)域的程度狀況,也不能反映不同時期間極富有與極貧窮這兩個極端區(qū)域的發(fā)展情況。其次,在商品貨幣經濟社會里,兩極分化也如其他事物一般,具有產生、成長、衰退、消亡的一般運動特征。兩極分化剛產生時,在社會成員總人口中,極富有人口占少數(shù),極貧窮人口也可能是占少數(shù),而既不是極富有又不是極貧窮的人口卻占絕大多數(shù);只有當兩極分化成長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時,極貧窮人口才有可能占多數(shù)。 我認為,兩極分化是指社會成員收入分配中所產生的既有極富有人口又有極貧窮人口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它包含著以下四層意義: 其一,兩極分化以社會成員收入極差程度為反映載體。眾所周知,富有與貧窮,可以通過收入多少和財富多少來反映。由于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社會成員財富可以通過收入、借入、繼承、饋贈等許多途徑形成,究竟法律意義上屬于該社會成員所有的財富有多少,是一個很難講清的問題。同時,即使只存在收入這一條途徑,但收入差距與財富差距也往往不會同向運行,因在收入同等條件下,若生活方式、節(jié)約浪費等方面差異較大,則在財富上也不相同,量差很大;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產生收入多卻財富少的現(xiàn)象??梢?,若以財富多少來判斷富有與貧窮,則不僅現(xiàn)實社會價值很小,而且在實踐上難以操作。然而,以收入多少來判斷富有與貧窮,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此,我們在研究兩級分化問題時,以收入差距來表示貧富差距,收入極高表示極富有,收入極低表示極貧窮。 其二,兩極分化是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擴大到極大到極大程度后所出現(xiàn)的一種社會經濟現(xiàn)象。在商品貨幣經濟社會里,拉開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是高效調動社會成員的勞動積極性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不能將拉開收入差距與兩極分化等同起來,誠然兩極分化的產生以拉開收入差距為前提條件,但只有在收入差距擴大到極大程度后,社會上才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在這里,收入差距擴大到極大程度,是指收入差距比較以全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亦即加權平均值)為基點,社會成員收入與該中心值比較的差距達到極大的狀態(tài)。 其三,兩極分化是極富有與極貧窮的共同生成與存在。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在一定條件下,富有成員的收入大于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的幅度和貧窮成員的收入小于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的幅度都會增大,并因之出現(xiàn)了極富有人口或極貧窮人口。但是,兩極分化的最重要條件是既生成了極富有人口,也生成了極貧窮人口。若只生成極富有人口而沒有極貧窮人口,或者,只生成極貧窮人口而沒有極富有人口,則都不能說產生了兩極分化。 其四,兩極分化是運動變化的。兩極分化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xiàn)象,具有產生、成長、衰退、消亡之運動特征。在兩極分化產生期,表現(xiàn)為極富有人口區(qū)域其收入占全社會成員總收入的比重和極貧窮人口區(qū)域其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比重都較低,即兩極分化程度較輕。在兩極分化成長期,表現(xiàn)為極富有人口區(qū)域其收入占全社會成員總收入的比重和極貧窮人口區(qū)域其人口占社會成員總收入的比重都上升,即兩極分化程度加重。在兩極分化衰退期,表現(xiàn)為極富有人口區(qū)域其收入占全社會成員總收入的比重和極貧窮人口區(qū)域其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比重都下降,即兩極分化程度減輕。在兩極分化消亡期,表現(xiàn)為極富有人口和極貧窮人口都已消亡,不復存在,或者,極富有人口和極貧窮人口只有一者存在,另一者已經消亡。二、兩極分化及其運行性態(tài)的定量分析模型 1、判斷是否產生了兩極分化的數(shù)學模型 根據(jù)前述關于兩極分化概念的內在規(guī)定性,判斷一個國家(地區(qū)或行業(yè))在某一時期是否產生了兩極分化,主要應考察的是社會成員收入分配中極富有人口和極貧窮人口的共同存在性問題。若共同存在,則產生了兩極分化;若不共同存在,則沒有產生兩極分化,或兩極分化已消亡。而極富有和極貧窮又是依據(jù)社會成員收入分配中距全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的極大程度來確定的。因此,確定極富有人口和極貧窮人口是否共同存在的方法為: 首先,計算全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其計算公式為: N=M/L公式①中,N表示全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M表示某一時期內全社會成員總收入,L表示某一時期全社會成員總人口。 其次,計算兩個起點極差。即極富有的起點極差,其經濟意義是只有收入水平大于全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的差異額達到這一起點極差才是極富有人口;極貧窮的起點極差,其經濟意義是只有收入水平小于全社會成員收入中心值的差額達到這一起點極差才是極貧窮人口。其計算公式為: D1=NeD2二Nf公式②和③中,D1表示極富有的起點極差,e表示極富有的起點極差系數(shù),D2表示極貧窮的起點極差,f表示極貧窮的起點極差系數(shù)。 在此需要著重指出,極富有的起點極差系數(shù)e和極貧窮的起點極差系數(shù)f是兩極分化定量分析模型的關鍵要素,必須科學合理地確定這兩個系數(shù)。我以為,為使e和f取值科學合理化,應該在正確領會和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钡幕A上,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將國家(地區(qū)或行業(yè))某一時期的社會經濟制度、社會生產力水平、社會基礎即多數(shù)社會成員的生活狀況、物質基礎即生活資料的供給狀況、社會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作為取e和f之值的主要依據(jù)。 第三,計算極富有和極貧窮成員收入的起點值。極富有成員收入的起點值,其經濟意義是只有收入水平達到這一起點值才是極富有成員。極貧窮成員收入的起點值,其經濟意義是只有收入水平小于或等于這一起點值才是極貧窮成員。其計算公式為: M1=N+D1M2=N+D2公式④和⑤中,M1表示極富有成員收入的起點值,M2表示極貧窮成員收入的起點值。 第四,根據(jù)上述方法計算的結果,著手進行極富有成員和極貧窮成員人口的歸集。如果極富有人口和極貧窮人口都有存在,就可以斷定產生了兩極分化;否則,便是沒有產生兩極分化,或兩極分化已經消除。 2、判斷兩極分化程度的數(shù)學模型 根據(jù)兩極分化概念的質的規(guī)定性和量的規(guī)定性,兩極分化程度可以通過兩個指標來反映:一是極富有人口收入占有率,即社會極富有人口收入總額占全社會成員收入總額的比率,它反映出社會收入向極富有這一極域集中之程度;二是極貧窮人口占有率,即極貧窮的社會人口占全社會人口總數(shù)的比率,它反映出社會人口向極貧窮這一極域集中之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p=EMiLj/MX100%q=ELJ/LX100%公式⑥和⑦中,p表示極富有人口收入占有率,Mi表示第i檔極富有成員的收入水平,Lj表示第i檔極富有成員收入水平的社會成員人口數(shù),工MiLj表示極富有成員收入總額,q表示極貧窮成員人口占有率,Lj表示第j檔極貧窮成員收入水平的社會成員人口數(shù),工Lj表示極貧窮成員人口總數(shù)。 公式⑥和⑦的經濟意義是:當p=0、q=0,或p>0、q=0,或p=0、q>0時,表示社會成員收入分配中沒有產生兩極分化,或者兩極分化已經消亡。當p>0、q>0時,表示社會成員收入分配中已經產生兩極分化,并且,p和q的值越大,兩極分化程度則越重;p和q的值越小,兩極分化程度則越輕。 兩極分化程度不同,其對社會經濟生活所產生的效應也不同,在處理兩極分化問題的方法、措施、力度等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劃分兩極分化程度等級。兩極分化程度一般可以劃分為輕微、較輕微、較嚴重、嚴重、極嚴重五個等級。在制訂判斷兩極分化程度的等級標準時,關鍵是各個等級的p、q值標準。所以在制訂各個等級的p、q值標準時,必須結合各個國家(地區(qū)或行業(yè))的社會經濟制度和某一時期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決策。 3、判斷兩極分化運行性態(tài)的數(shù)學模型 所謂兩極分化運行性態(tài),是指兩極分化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量變狀態(tài)之特征。兩極分化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xiàn)象,具有運動變化之特征。兩極分化一旦生成以后,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都在運動變化著的,其運動變化的一般程式為生成一一成長(程度加重)一一衰退(程度減輕)一一成長(程度加重)一一衰退(程度減輕)一一消亡。那么,某一國家(地區(qū)或行業(yè))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其程度究竟處于生成期、成長期、衰退期、消亡期中的哪一種,應該用什么方法來判斷?我們認為,應該建立判斷兩極分化運行性態(tài)的數(shù)學模型,據(jù)此來進行定量判斷。 判斷兩極分化運行過程中量變狀態(tài)的特征,具有以下數(shù)學模型: a=p(t+1)/ptb=q(t+1)/qt 公式⑧和⑨中,a表示極富有成員收入占有率指數(shù),b表示極貧窮成員人口占有率指數(shù)。 公式⑧和⑨的經濟意義是:當a=1和b=1時,表明兩極分化在運行中其程度沒有變化;當a>1和b>1時,表明兩極分化在運行中其程度加重;當aV1和bV1時,表明兩極分化在運行中其程度減輕。同時,結合p、q值等級標準,當p(t+1)、q(t+1)之值為輕微級時,若aN1和bN1,則表明兩極分化處于生成期;若aV1和bV1,則表明兩極分化處于衰退期。當p(t+1)、q(t+1)之值為較輕微級時,若aN1和bN1,則表明兩極分化處于生成期向成長期過渡階段;若aV1和bV1,則表明兩極分化處于衰退期。當p(t+1)、q(t+1)之值為極嚴重級時,若aN1和bN1,則表明兩極分化處于成長期的末期階段;若aV1和bV1,則表明兩極分化進入了衰退期。三、定量分析模型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正確處理定量分析與人的關系。定量分析方法的形成、應用、發(fā)展和完善是與人密不可分的,人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只有管理者或分析者對分析對象有較正確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以及管理或分析目標(兩極分化及其程度等級標準)的設定合理,才能提高分析判斷值的可信度。 其次,正確區(qū)別是否兩極分化與兩極分化成因的關系。是否兩極分化,其所反映的問題是生成了兩極分化,還是沒有生成兩極分化;兩極分化成因,其所反映的問題是已經生成兩極分化的原因有哪些。生成兩極分化必然有其因,但決不可以將兩極分化成因的特殊性作為否定兩極分化的存在性之論據(jù)。 再次,正確認識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我國幅員遼闊,從沿海到內地,從東北到西南,社會經濟條件差異很大,社會生產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