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橫斷面設計主要內容一、公路與城市道路橫斷面組成0.5課時二、橫斷面的寬度1課時三、平面線加寬及其過渡0.5課時四、路拱、超高及超高漸變率的計算1課時五、道路建筑界限與道路用地0.25課時六、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0.25課時七、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及調配0.5課時第五章橫斷面設計主要內容1第五章橫斷面設計本章教學目標1、理解各種斷面形式的適應性;2、掌握橫斷面各組成部分布置、超高加寬的設計方法;3、了解不同設計階段的橫斷面線形設計成果。引子道路斷面形式與道路功能思考題對嘉定校區(qū)的道路斷面進行分類,并給出你認為比較合適的斷面布置。第五章橫斷面設計本章教學目標2第一節(jié)橫斷面的組成一、公路斷面行車道路肩中間帶邊坡邊溝其它應急停車帶爬坡車道錯車道護坡道截水溝碎落臺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橫斷面圖二、三、四級公路橫斷面圖第一節(jié)橫斷面的組成一、公路斷面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橫斷面圖3路基、路面寬度定義:路基寬度:指行車道與路肩寬度之和。但當設有緊急停車帶、爬坡車道、變速車道、錯車道等時,還應包含這些部分的寬度。即路基寬度指路基頂面的總寬度。路面寬度:包括行車道、路緣帶、變速車道、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帶、硬路肩等的寬度。路基的其它組成部分:(路基頂面以外)邊坡、邊溝及排水溝、護坡道、截水溝、碎落臺、取土坑、棄土堆等路基、路面寬度定義:路基寬度:指行車道與路肩寬度之和。但當設4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5路幅布置類型1.單幅雙車道單幅雙車道公路指的是整體式的供雙向行車的雙車道公路。適用:二、三級公路和一部分四級公路2.雙幅多車道四車道、六車道和更多車道的公路,中間一般都設分隔帶或作成分離式路基而構成“雙幅”公路。適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3.單車道適用:交通量小、地形復雜、工程艱巨的山區(qū)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山區(qū)四級公路。路幅布置類型1.單幅雙車道6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7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8二、城市道路1.組成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路緣帶、綠帶排水設施、照明等管線交通設施:標志、標線、分隔欄、交通島二、城市道路1.組成92.形式一塊板二塊板三塊板四塊板三、市郊公路兩者兼顧2.形式一塊板1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1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2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32)布置型式與選擇比較項目一塊板二塊板三塊板四塊板交通安全√√√行車速度√√占地√造價√照明、綠化√√√適用條件適用于機動車交通量不大非機動車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遷困難的舊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主要用于各向兩條機動車道以上,非機動車較少的道路、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機動車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區(qū)道路。
道路紅線寬度較寬40m,非機動車多的主要干道。 適用于機動車輛車速較高,各向兩條機動車道以上,非機動車多的快速路與主干路。2)布置型式與選擇比較項目一塊板二塊板三塊板四塊板交通安全√14第二節(jié)橫斷面寬度一、影響因素1.交通量2.地位、作用、性質第二節(jié)橫斷面寬度一、影響因素15二、路面寬度㈠機動車路面寬度:車道寬車道數(shù)
1.車道數(shù)
2.車道寬二、路面寬度㈠機動車16二、行車道寬度行車道是道路上供各種車輛行駛部分的總稱,包括快車道和慢車道,在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還有非機動車道。行車道的寬度要根據(jù)車輛寬度、設計交通量、交通組成和汽車行駛速度來確定。行車道寬度應該滿足車輛行駛的需要,雙車道公路應滿足錯車、超車行駛所必須的余寬,四車道公路應滿足車輛并列行駛所需的寬度。二、行車道寬度行車道是道路上供各種車輛行駛部分的總稱,包括快171、一般雙車道公路行車道寬度x=y=0.50+0.005V1、一般雙車道公路行車道寬度x=y=0.50+0.0182、有中央分隔帶公路行車道寬度2、有中央分隔帶公路行車道寬度193、城市道路的行車道寬度3、城市道路的行車道寬度2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21城市道路V≥403.75V<403.5公交停靠交叉口城市道路V≥403.7522道路類別級別設計速度(km/h)車道寬度(m)大型客、貨車或混行車小汽車快速路主路100,80,603.753.5輔路40,303.53.5,3.25主干道Ⅰ603.75,3.53.5,3.25Ⅱ50,403.53.25Ⅲ403.5,3.253.25次干道Ⅰ503.53.25Ⅱ40,303.53.25Ⅲ303.5,3.253.25支路Ⅰ403.53.25Ⅱ30,203.5,3.253.25Ⅲ203.253.0
各類道路一條機動車車道寬度(參考值)道路類別級別設計速度車道寬度(m)大型客、貨車或混行車小汽車23㈡非機動車(1)通行能力①.有分隔帶
N1=1000~1200veh/h.m(1米,一個車道)②.無分隔帶
N1=800~1000veh/h.m(2)寬度間距:自行車與自行車0.5
三輪與自行車0.8~1.0
非機動車與路緣0.5~0.7△非機動車道最小寬度一般為4.5m~5.0m(考慮管線)推薦每條車道寬度自行車三輪獸力車板車m12.02.51.5~2.0㈡非機動車(1)通行能力推薦每條車道寬度自行車三輪獸力車板車24㈢人行道1.通行能力①.通行能力2400(p/k.m)②.折減全市性車站、碼頭、劇院、商場、公園等,0.75。大商場、區(qū)中心,0.80。區(qū)域中心,0.85。支路、住宅區(qū),0.90。2.寬度最小寬度:大城市中小各級道路32
商業(yè)中心53
火車站、碼頭54
長途汽車站44㈢人行道25人行道布置人行道布置26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27三、路肩——公路特有
1.作用:①.支擋作用,保護路面②.臨時停車③.增加有效行車道寬度④行人、自行車、綠化、養(yǎng)護作業(yè)2.寬度三、路肩——公路特有
1.作用:28四、分車帶
分車帶:中央分隔帶、機非分隔帶分車帶組成:分隔帶、路緣1.分隔帶①.作用:⑴分隔對面(中央)車流或機非(機非)車流。⑵設防撞欄、防眩板、標志、綠化用。②.寬度
在城市道路、市郊公路及用地緊張時或特殊要求也用活動式分隔墩。③.中央分隔帶形式凸——不安全,占地小可綠化、防眩凹(碟式)—安全,排水方便。但工程量大、占地大。四、分車帶
分車帶:中央分隔帶、機非分隔帶29中央分隔帶的開口為了便于養(yǎng)護作業(yè)和某些車輛在必要時駛向反向車道,中央分隔帶應按一定距離設置開口部。開口部一般情況下以每2km的間距設置為宜,太密將會造成交通的紊亂。中央分隔帶的開口應設置在通視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線上開口,其曲線半徑宜大于600m。在互通式立體交叉、隧道、特大橋、服務區(qū)等設施的前后必須設置開口。開口端部的形狀,常用的有兩種:半圓形和彈頭形。中央分隔帶的開口為了便于養(yǎng)護作業(yè)和某些車輛在必要時駛向反向30五.路緣帶①.作用 ⑴保證路容整齊⑵視線誘導⑶行車安全②.寬度公路0.50
城市道路0.25~0.5五.路緣帶31五、緣石
1.位置:分隔帶與路面之間、人行道與路面之間2.作用①.排水控制②.標出路面輪廓③.行人安全形式3.斷面緣石尺寸①.側石高10~20cm,一般15cm,橋、隧等25~40cm。②.平石寬0.25cm,在路面與側石之間。作用:排水(有車轍會排水困難)五、緣石
1.位置:分隔帶與路面之間、人行道與路面之間32第三節(jié)平面線加寬及其過渡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各輪跡半徑不同,其中以后內輪軌跡半徑最小,且偏向曲線內側,故曲線內側應增路面寬度,以確保曲線上行車的順適與安全。由于橫向力影響,汽車出現(xiàn)橫向擺動。第三節(jié)平面線加寬及其過渡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各輪跡半徑不同33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341、加寬值計算(1)普通情況(2)半掛車2、加寬的有關規(guī)定3、加寬的過渡(1)比例加寬過渡
(2)高次拋物線加寬過渡
(3)回旋線加寬過渡
(4)二次拋物線加寬過渡4、加寬緩和過渡段長度1、加寬值計算(1)普通情況351.普通汽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
b=R-(R1+B)1、加寬值的計算式中:A——汽車后軸至前保險杠的距離(m):
R——圓曲線半徑(m)。對于有N個車道的行車道:1.普通汽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1、加寬值的計算式中:A——362.鞍式列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式中:b1——牽引車的加寬值;
b2——拖車的加寬值;
A1——牽引車保險杠至第二軸的距離(m);A2——第二軸至拖車最后軸的距離(m);2.鞍式列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式中:b1——牽引車的加寬值37由于R’=R-b1,而b1與R相比甚微,可取R’=R。令A12+A22=A2,上式仍舊歸納成為:2.鞍式列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由于R’=R-b1,而b1與R相比甚微,可取R’=R。令A1382、加寬的有關規(guī)定
R<=250M時,在曲線內側加寬;三條以上車道,加寬值另行計算;路面加寬后,路基也應相應加寬;四級公路路基寬度6.5m以上,路面加寬后路肩寬度不小于0.5m時,路基不予加寬;小于0.5m時,應加寬路基以保證路肩寬度不小于0.5m;分道行駛公路,圓曲線半徑較小時,內側車道加寬值應大于外側車道加寬值。2、加寬的有關規(guī)定
R<=250M時,在曲線內側加寬;393、加寬的過渡
加寬緩和段:路面由直線上的正常寬度過渡到曲線上加寬后的寬度的漸變段。有緩和曲線時,將緩和曲線作為加寬緩和段,無緩和曲線時用直線作為加寬緩和段。(1)比例過渡:
在加寬緩和段全長范圍內按其長度成比例逐漸加寬。加寬緩和段內任意點的加寬值:(適用于二、三、四級公路)3、加寬的過渡
加寬緩和段:路面由直線上的正常寬度過渡到曲線40本加寬方式適用各級公路,高速、一級應該采用該加寬過渡方法。(2)高次拋物線加寬過渡
本加寬方式適用各級公路,高速、一級應該采用該加寬過渡方法。(41(3)回旋線過渡在緩和段上插入回旋線,這樣不但中線上有回旋線,而且加寬以后的路面邊線也是回旋線,與行車軌跡相符,保證了行車的順適與線形的美觀。適用于高速、一級公路及對路容有要求的二級公路下列路段:(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2)橋梁、高架橋、擋上墻、隧道等構造物處;(3)設置各種安全防護設施的地段。(3)回旋線過渡在緩和段上插入回旋線,這樣不但中線上有回旋線424、加寬緩和段的長度
(1)對于設置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應采用與緩和曲線相同的長度。(2)對于不設緩和曲線,但設置有超高緩和段的平曲線,可采用與超高緩和段相同的長度。(3)即不設緩和曲線,又不設超高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應按漸變率為1:15且長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設置。
Lj=15b,且Lj≥10m(4)以上最小不小于20米,漸變率不大于1:154、加寬緩和段的長度
(1)對于設置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加寬43第四節(jié)道路橫坡及路拱一、道路橫坡1.作用:排水人行道1.5%~2%2.坡度值:路面一般在1.5%~2%
非機動車1.5%
路肩+1%
對于不同類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慮當?shù)氐淖匀粭l件選用不同的路拱坡度,在1~4%范圍內變化。第四節(jié)道路橫坡及路拱一、道路橫坡44二、路拱形式①.直線路拱:特點:⑴中間有屋脊形、⑵橫坡一致適用:⑴路拱橫坡小的水泥路面⑵有中央分隔帶的路面⑶寬度較小的低等級公路②.折線形路拱:特點:坡度從中到邊逐步增大利于排水,橫坡變化緩、對行車。適用:多車道水泥混凝土路面。③.直線加曲線(拋物線)特點:路拱兩邊是傾斜直線,在車行道中心線附近加設豎曲線或緩和曲線。優(yōu)點是汽車輪胎和路面接觸較為平均,路面磨耗也較??;缺點是效果不及拋物線型流暢。適用:通常用在高級路面寬度超過20m的城市道路上.二、路拱形式①.直線路拱:45二、路拱形式④.拋物線路拱⑴二次拋物線方程特點:中間平,兩邊陡有利于行車、排水。但當路寬大時,邊緣坡度過大。適用:<12m黑色路面。⑵改進的二次拋物線方程特點:中間平,兩邊適中。適用:一塊板<20m黑色路面⑤半立方次(一次半)拋物線——與改進的二次拋物線路拱相似,只是在路中的橫坡稍緩些。適用于路面寬度在20m以下的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瀝青碎石路面。⑥改進的三次拋物線——符合排水迅速的要求,也可改善路中心部分橫坡度過于平緩的缺點。在車行道橫坡度小于3%條件下,能夠保證行車的安全,可以應用在各種道路上。二、路拱形式④.拋物線路拱46三路肩橫坡度
土路肩:橫坡度較路面宜增大1.0%~2.0%;硬路肩:一般情況下橫坡度與行車道橫坡度相同;硬路肩寬度≥2.25m時的曲線段的硬路肩橫坡度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三路肩橫坡度土路肩:橫坡度較路面宜增大1.0%~2.47三、超高設置當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時,將受橫向力的作用,其值大小可用橫向力系數(shù)μ表示;定義: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內側傾斜的單向橫坡的斷面形式。作用:全部或部分抵消離心力,提高汽車在曲線上行駛的穩(wěn)定性和舒適性。三、超高設置當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時,將受橫向力的作用,其值大小48三、超高設置當R<R不設min,必須設置緩和曲線,即必須設超高。橫向力系數(shù)μ變化范圍為0.035~0.15。對于給定的一條公路,V一定,μ一定,則ic隨R增大而減小。要計算ih,須明確ih和μ的合理分配曲線上產生的離心加速度三、超高設置當R<R不設min,必須設置緩和曲線,即必須設超49ih和μ的分配方式:1.車輛按設計車速行駛時,開始離心力完全由超高抵消,超高達到最大值后,增加的離心力由橫向摩阻力抵消。使行駛在R較大,而超高未達最大之前的曲線上汽車,其橫向力為零,克服了方式3的缺陷。2.方法基本同1,區(qū)別在于這里采用行駛速度。比方式1采用設計速度計算出的超高更符合大多數(shù)車輛要求。對于大半徑曲線,超高比較符合實際;而對于小半徑曲線,其超高值偏大。3.超高和曲率呈正比,曲率最大值處超高為最大。當半徑較大時所計算出的超高偏小,而橫向力系數(shù)過大,對行車不利。4.超高和曲率成曲線關系,其值介于2和3之間。當曲線半徑較大時,超高值接近方式2,由適當?shù)某叩窒麢M向力,隨著半徑減小,則以接近最大超高的方式設置超高。這樣,在超高設置上,能兼顧大半徑和小半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合理。分配原則把大多數(shù)車輛的μ值減到最低限度ih和μ的分配方式:1.車輛按設計車速行駛時,開始離心力完50超高橫坡度的計算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超高橫坡度ih應按計算行車速度、半徑大小、結合路面種類、自然條件和車輛組成等情況確定。最小超高:等于路面拱度。
2.超高橫坡度計算公式:超高橫坡度的計算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51三、超高設置1、超高緩和段(1)超高過渡方式無中央分隔帶繞邊軸旋轉繞中軸旋轉②有中央分隔帶
三、超高設置1、超高緩和段522、超高緩和段長度(1)超高漸變率B‘——旋轉軸至行車道(設路緣帶時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的寬度(m);
β=B:繞路面內邊緣線旋轉
β=B/2:繞路中線旋轉△i——超高坡度與路拱坡度代數(shù)差,%;Δi=ih:繞路面內邊緣線旋轉
Δi=ih+i1:繞路中線旋轉q——超高漸變率,即旋轉軸線與行車道(設路緣帶時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線之間相對升降的比率,其最容許值為:一級公路0.5%;其它各級公路平原微丘區(qū)1%,山嶺重丘區(qū)2%。計算結果,應取為5m的倍數(shù),并不小于10m的長度。2、超高緩和段長度(1)超高漸變率B‘——旋轉軸至行車道(設53三、超高設置3、超高縱斷面圖超高的過渡常以超高縱斷面圖來表示。以設計高程線為橫坐標軸,在橫坐標軸上按比例標出各樁號的位置,縱坐標是相對高程,以設計高程為0,分別繪路面內、外側邊緣線和路基內、外側邊緣線。只有高速公路畫,其它道路一般不用畫,只填計算表。思路:先算出圓曲線的抬高;再算直線上的抬高;然后在緩和曲線上內插。三、超高設置3、超高縱斷面圖超高的過渡54第五節(jié)道路、邊坡設計一、邊溝(排水溝)
1.作用:排除路面及邊坡處匯集的地表水,以確保路基與邊坡的穩(wěn)定。
2.形式:①三角:石質、低等級公路。②梯形:土質③矩形:砌石3.尺寸:①底寬及深度≥0.4m②邊坡≤3‰③邊溝長度一般不超過500m,多雨地區(qū)一般小于300m,三角形邊溝不宜大于200m4.街溝—城市道路第五節(jié)道路、邊坡設計一、邊溝(排水溝)55二、邊坡㈠填方(路堤)1.決定因素①填料的物理力學性質②邊坡高度③氣候水文地質2.采用值—見規(guī)范或路基設計手冊表6-9。3.護坡道㈡挖方(路塹)1.決定因素:①挖方處土、石種類、巖性及密實風化程度②邊坡高度③水文情況2.采用值:二、邊坡㈠填方(路堤)56第六節(jié)道路橫斷面綜合布置一、道路橫斷面的形式與選擇公路:簡單中央分隔帶非機動車防撞欄城市道路:標準的:一、二、三、四塊板
第六節(jié)道路橫斷面綜合布置一、道路橫斷面的形式與選擇57二、綜合布置考慮因素:交通、環(huán)境、景觀和沿線公用設施1.路幅與沿街建筑高度的協(xié)調H:B=1:22.橫斷面布置與道路功能的協(xié)調交通性干道:機非人分流商業(yè)性大街:人行道足夠寬、過境與入店人流分離住宅區(qū):限速、Trafficcalm
公共交通:停靠沿風景游覽道路:綠化、景觀、人行3.橫斷面布置與地形的協(xié)調4.近遠期結合公路:分期修建城市道路:分期修建
二、綜合布置考慮因素:交通、環(huán)境、景觀和沿線公用設施58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59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6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61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62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63道路等級推薦紅線寬度改建路綠化應達到的最低指標新建路綠化應達到的最低指標快速路60~10020以上
大于30主干路50~6010~1520~30次干路32﹑35﹑40﹑508~1015~25支路12﹑20﹑245~810~15結論道路等級推薦紅線寬度改建路綠化應達到的最低指標新建路綠化應達64第七節(jié)道路建筑界限與道路用地一、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又稱道路凈空,是為保證道路上各種車輛、行人的正常通行與安全,在一定的高度和寬度范圍內不允許有任何障礙物侵入的空間界限。它由凈高和凈寬兩部分組成。道路凈寬包含行車道寬度和路肩寬度。1.凈高:高速公路、一級、二級公路:5.0m
三、四級公路:4.5m
(中級或低級路面可預留20cm凈高)城市道路:各種汽車4.5m,無軌電車5.0m,有軌電車5.5m
自行車和行人2.5m,其它非機動車3.5m第七節(jié)道路建筑界限與道路用地一、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65高速、一級公路:行車帶、路緣帶、硬路肩、部分中央分隔帶的寬度高速、一級公路:行車帶、路緣帶、硬路肩、66二、三、四級公路:行車帶及部分路肩(路肩寬度-0.25m)的寬度設人行道、自行車道時,還應包括它們的寬度。二、三、四級公路:行車帶及部分路肩67道路建筑限界的邊界線依下列原則確定:1.上緣邊界線,對于一般路拱路段,為一條水平線;對于設置超高的路段,是與超高橫坡相平行的斜線。2.兩側邊界線,對于一般路拱路段,兩側邊界線與水平線垂直,設置超高的路段,與超高橫坡線垂直。道路建筑限界的邊界線依下列原則確定:68二、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寬度:包括車行道、分隔帶、路肩、人行道及交通設施等所需要的寬度。新建公路:路堤兩側排水溝外邊緣(無排水溝時為路堤或護坡道坡腳)以外,挖方地段為路塹坡頂截水溝外邊緣(無截水溝為坡頂)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為公路用地范圍。在有條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不小于3m,二級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為公路用地范圍。改建公路:可參考新建公路的規(guī)定。其他:立體交叉、服務設施、安全設施、交通管理設施、停車設施及公路管理、維護用房屋、料場、苗圃等用地,應在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下,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用地范圍。城市道路的用地范圍是指建筑紅線以內的范圍。二、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寬度:包括車行道、分隔帶、路肩、人行道及69二、道路用地1:m11:m2取土坑邊溝1:m護坡道路基頂寬擋土墻坡面防護二、道路用地1:m11:m2取土坑邊1:m護坡道路基頂寬擋坡70第八節(jié)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
公路路基標準橫斷面圖路基橫斷面設計圖路基設計表路基土石方計算表特殊路基設計圖超高方式圖中間帶設計圖城市道路施工標準橫斷面圖規(guī)劃橫斷面圖路面結構與道牙大樣圖逐樁橫斷面圖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表第八節(jié)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公路城市道路71第八節(jié)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1橫斷面設計所需資料
①原地面線②施工高度③路基寬度④邊坡坡度⑤邊溝形式與尺寸⑥路拱坡度⑦平曲線起終點樁號、超高坡度、加寬值及轉向⑧視距要求切除范圍第八節(jié)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1橫斷面設計所需資料72第八節(jié)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2橫斷面設計步驟①點繪橫斷面地面線。②根據(jù)路線和路基資料,將橫斷面的填挖值及有關資料(如路基寬度、加寬值、超高坡度、緩和段長度、平曲線半徑等)抄于相應樁號的斷面上。③根據(jù)現(xiàn)場調查的土壤地質資料,示出土石界線,確定邊坡坡度以及邊溝的形狀與尺寸。④繪橫斷面的設計線,俗稱“戴帽子”。設計線應包括路基、邊溝、截水溝、加固及防護工程、護坡道、碎落臺、視距臺等。在彎道上的斷面還應示出超高、加寬。一般直線段的斷面可不示出路拱坡度。⑤計算橫斷面的填挖面積,完成全圖。第八節(jié)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734橫斷面圖繪制方法1.在計算紙上繪制橫斷面的地面線。地面線是在現(xiàn)場測繪的,若是紙上定線,可從大比例尺的地形圖上內插獲得。橫斷面圖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K5+300.00右:3.7,-.17,12.7,-1.07,25,-2.31左:6.4,0.82,8.7,1.3,13.58,1.79,25,2.872.繪出設計線:“戴帽子”K5+300.00T=2.524橫斷面圖繪制方法1.在計算紙上繪制橫斷面的地面線。K743.繪出防護及加固設施的斷面圖。
4.根據(jù)綜合排水設計,畫出路基邊溝、截水溝、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斷面形式。3.繪出防護及加固設施的斷面圖。75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76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77(四)編制路基設計表(四)編制路基設計表78二、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一)橫斷面設計圖當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質、地形條件以及近期與遠期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了橫斷面組成和寬度以后,即可繪制橫斷面設計圖。(二)橫斷面現(xiàn)狀圖沿道路中線每隔一定距離繪制橫斷面地面線。(三)橫斷面施工圖二、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一)橫斷面設計圖(二)橫斷面現(xiàn)狀圖79二.城市道路橫斷面(一)橫斷面設計圖1.比例:1:100或1:2002.繪制內容:紅線寬、行車道、人行道、綠帶、照明、新建或改建的地下管道等各組成部分的位置和寬度,以及排水方向、路面橫坡等。二.城市道路橫斷面(一)橫斷面設計圖1.比例:1:108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81現(xiàn)狀、近期與遠景橫斷面圖現(xiàn)狀、近期與遠景橫斷面圖82(一)橫斷面面積計算1.積距法第九節(jié)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及調配
(一)橫斷面面積計算1.積距法第九節(jié)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及832.坐標法2.坐標法843幾何圖形法當橫斷面地面線較規(guī)則時,可將橫斷面當成幾個規(guī)則的幾何圖形看待。下圖可劃分為兩三角形和一個矩形,或者看成一個規(guī)則的梯形,然后分別從圖上量出有關數(shù)據(jù)后就可算出面積。3幾何圖形法當橫斷面地面線較規(guī)則時,可將橫斷面當成幾個規(guī)則851.平均斷面法假定相鄰斷面間為一棱柱體,則任意兩個樁號之間的土石方數(shù)量:注意:填方和挖方應分別進行計算?。ǘ┩潦綌?shù)量計算
1.平均斷面法(二)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
862.棱臺法2.棱臺法87(二)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應注意的問題填、挖分開計算。填方面積中填石、填土應分開計算;砌石、護坡要單計;擋土墻、護腳也要單計。挖方中挖土、挖石分開計算。大、中橋起、終點之間的土石方數(shù)量不計?;讚Q土,先算出挖出的面積,再計算換土填方面積,即同一面積計算了兩次。同理,挖方臺階的面積也應計算兩次。路堤面積中,應去掉路槽的面積。路塹面積中,應加上路槽的面積。(二)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88(三)土方調配㈠調配原則1.盡可能移挖作填,以減少廢方和供方2.妥善處理廢方3.借土地點選擇要考慮農業(yè)4.綜合考慮施工方法、運輸條件、地形等因素①.經(jīng)濟運距:在某一限度距離內,可以用路塹挖方作為路堤填方,該限度距離稱為“經(jīng)濟運距”。②.運距<經(jīng)濟運距→縱向調配運距>經(jīng)濟運距→借方③.運量=土方數(shù)×nn平均運距④.計價土石方=挖方數(shù)量+借方數(shù)量(三)土方調配㈠調配原則89(三)土方調配㈡調配方法
1.橫向平衡
2.縱向調配橫向調運+縱向調運+借方=填方橫向調運+縱向調運+棄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棄方(三)土方調配㈡調配方法90第五章橫斷面設計主要內容一、公路與城市道路橫斷面組成0.5課時二、橫斷面的寬度1課時三、平面線加寬及其過渡0.5課時四、路拱、超高及超高漸變率的計算1課時五、道路建筑界限與道路用地0.25課時六、橫斷面設計方法及成果0.25課時七、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及調配0.5課時第五章橫斷面設計主要內容91第五章橫斷面設計本章教學目標1、理解各種斷面形式的適應性;2、掌握橫斷面各組成部分布置、超高加寬的設計方法;3、了解不同設計階段的橫斷面線形設計成果。引子道路斷面形式與道路功能思考題對嘉定校區(qū)的道路斷面進行分類,并給出你認為比較合適的斷面布置。第五章橫斷面設計本章教學目標92第一節(jié)橫斷面的組成一、公路斷面行車道路肩中間帶邊坡邊溝其它應急停車帶爬坡車道錯車道護坡道截水溝碎落臺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橫斷面圖二、三、四級公路橫斷面圖第一節(jié)橫斷面的組成一、公路斷面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橫斷面圖93路基、路面寬度定義:路基寬度:指行車道與路肩寬度之和。但當設有緊急停車帶、爬坡車道、變速車道、錯車道等時,還應包含這些部分的寬度。即路基寬度指路基頂面的總寬度。路面寬度:包括行車道、路緣帶、變速車道、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帶、硬路肩等的寬度。路基的其它組成部分:(路基頂面以外)邊坡、邊溝及排水溝、護坡道、截水溝、碎落臺、取土坑、棄土堆等路基、路面寬度定義:路基寬度:指行車道與路肩寬度之和。但當設94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95路幅布置類型1.單幅雙車道單幅雙車道公路指的是整體式的供雙向行車的雙車道公路。適用:二、三級公路和一部分四級公路2.雙幅多車道四車道、六車道和更多車道的公路,中間一般都設分隔帶或作成分離式路基而構成“雙幅”公路。適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3.單車道適用:交通量小、地形復雜、工程艱巨的山區(qū)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山區(qū)四級公路。路幅布置類型1.單幅雙車道96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97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98二、城市道路1.組成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路緣帶、綠帶排水設施、照明等管線交通設施:標志、標線、分隔欄、交通島二、城市道路1.組成992.形式一塊板二塊板三塊板四塊板三、市郊公路兩者兼顧2.形式一塊板10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01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02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032)布置型式與選擇比較項目一塊板二塊板三塊板四塊板交通安全√√√行車速度√√占地√造價√照明、綠化√√√適用條件適用于機動車交通量不大非機動車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遷困難的舊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主要用于各向兩條機動車道以上,非機動車較少的道路、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機動車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區(qū)道路。
道路紅線寬度較寬40m,非機動車多的主要干道。 適用于機動車輛車速較高,各向兩條機動車道以上,非機動車多的快速路與主干路。2)布置型式與選擇比較項目一塊板二塊板三塊板四塊板交通安全√104第二節(jié)橫斷面寬度一、影響因素1.交通量2.地位、作用、性質第二節(jié)橫斷面寬度一、影響因素105二、路面寬度㈠機動車路面寬度:車道寬車道數(shù)
1.車道數(shù)
2.車道寬二、路面寬度㈠機動車106二、行車道寬度行車道是道路上供各種車輛行駛部分的總稱,包括快車道和慢車道,在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還有非機動車道。行車道的寬度要根據(jù)車輛寬度、設計交通量、交通組成和汽車行駛速度來確定。行車道寬度應該滿足車輛行駛的需要,雙車道公路應滿足錯車、超車行駛所必須的余寬,四車道公路應滿足車輛并列行駛所需的寬度。二、行車道寬度行車道是道路上供各種車輛行駛部分的總稱,包括快1071、一般雙車道公路行車道寬度x=y=0.50+0.005V1、一般雙車道公路行車道寬度x=y=0.50+0.01082、有中央分隔帶公路行車道寬度2、有中央分隔帶公路行車道寬度1093、城市道路的行車道寬度3、城市道路的行車道寬度11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11城市道路V≥403.75V<403.5公交??拷徊婵诔鞘械缆稸≥403.75112道路類別級別設計速度(km/h)車道寬度(m)大型客、貨車或混行車小汽車快速路主路100,80,603.753.5輔路40,303.53.5,3.25主干道Ⅰ603.75,3.53.5,3.25Ⅱ50,403.53.25Ⅲ403.5,3.253.25次干道Ⅰ503.53.25Ⅱ40,303.53.25Ⅲ303.5,3.253.25支路Ⅰ403.53.25Ⅱ30,203.5,3.253.25Ⅲ203.253.0
各類道路一條機動車車道寬度(參考值)道路類別級別設計速度車道寬度(m)大型客、貨車或混行車小汽車113㈡非機動車(1)通行能力①.有分隔帶
N1=1000~1200veh/h.m(1米,一個車道)②.無分隔帶
N1=800~1000veh/h.m(2)寬度間距:自行車與自行車0.5
三輪與自行車0.8~1.0
非機動車與路緣0.5~0.7△非機動車道最小寬度一般為4.5m~5.0m(考慮管線)推薦每條車道寬度自行車三輪獸力車板車m12.02.51.5~2.0㈡非機動車(1)通行能力推薦每條車道寬度自行車三輪獸力車板車114㈢人行道1.通行能力①.通行能力2400(p/k.m)②.折減全市性車站、碼頭、劇院、商場、公園等,0.75。大商場、區(qū)中心,0.80。區(qū)域中心,0.85。支路、住宅區(qū),0.90。2.寬度最小寬度:大城市中小各級道路32
商業(yè)中心53
火車站、碼頭54
長途汽車站44㈢人行道115人行道布置人行道布置116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17三、路肩——公路特有
1.作用:①.支擋作用,保護路面②.臨時停車③.增加有效行車道寬度④行人、自行車、綠化、養(yǎng)護作業(yè)2.寬度三、路肩——公路特有
1.作用:118四、分車帶
分車帶:中央分隔帶、機非分隔帶分車帶組成:分隔帶、路緣1.分隔帶①.作用:⑴分隔對面(中央)車流或機非(機非)車流。⑵設防撞欄、防眩板、標志、綠化用。②.寬度
在城市道路、市郊公路及用地緊張時或特殊要求也用活動式分隔墩。③.中央分隔帶形式凸——不安全,占地小可綠化、防眩凹(碟式)—安全,排水方便。但工程量大、占地大。四、分車帶
分車帶:中央分隔帶、機非分隔帶119中央分隔帶的開口為了便于養(yǎng)護作業(yè)和某些車輛在必要時駛向反向車道,中央分隔帶應按一定距離設置開口部。開口部一般情況下以每2km的間距設置為宜,太密將會造成交通的紊亂。中央分隔帶的開口應設置在通視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線上開口,其曲線半徑宜大于600m。在互通式立體交叉、隧道、特大橋、服務區(qū)等設施的前后必須設置開口。開口端部的形狀,常用的有兩種:半圓形和彈頭形。中央分隔帶的開口為了便于養(yǎng)護作業(yè)和某些車輛在必要時駛向反向120五.路緣帶①.作用 ⑴保證路容整齊⑵視線誘導⑶行車安全②.寬度公路0.50
城市道路0.25~0.5五.路緣帶121五、緣石
1.位置:分隔帶與路面之間、人行道與路面之間2.作用①.排水控制②.標出路面輪廓③.行人安全形式3.斷面緣石尺寸①.側石高10~20cm,一般15cm,橋、隧等25~40cm。②.平石寬0.25cm,在路面與側石之間。作用:排水(有車轍會排水困難)五、緣石
1.位置:分隔帶與路面之間、人行道與路面之間122第三節(jié)平面線加寬及其過渡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各輪跡半徑不同,其中以后內輪軌跡半徑最小,且偏向曲線內側,故曲線內側應增路面寬度,以確保曲線上行車的順適與安全。由于橫向力影響,汽車出現(xiàn)橫向擺動。第三節(jié)平面線加寬及其過渡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各輪跡半徑不同123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241、加寬值計算(1)普通情況(2)半掛車2、加寬的有關規(guī)定3、加寬的過渡(1)比例加寬過渡
(2)高次拋物線加寬過渡
(3)回旋線加寬過渡
(4)二次拋物線加寬過渡4、加寬緩和過渡段長度1、加寬值計算(1)普通情況1251.普通汽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
b=R-(R1+B)1、加寬值的計算式中:A——汽車后軸至前保險杠的距離(m):
R——圓曲線半徑(m)。對于有N個車道的行車道:1.普通汽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1、加寬值的計算式中:A——1262.鞍式列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式中:b1——牽引車的加寬值;
b2——拖車的加寬值;
A1——牽引車保險杠至第二軸的距離(m);A2——第二軸至拖車最后軸的距離(m);2.鞍式列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式中:b1——牽引車的加寬值127由于R’=R-b1,而b1與R相比甚微,可取R’=R。令A12+A22=A2,上式仍舊歸納成為:2.鞍式列車的加寬值計算方法:由于R’=R-b1,而b1與R相比甚微,可取R’=R。令A11282、加寬的有關規(guī)定
R<=250M時,在曲線內側加寬;三條以上車道,加寬值另行計算;路面加寬后,路基也應相應加寬;四級公路路基寬度6.5m以上,路面加寬后路肩寬度不小于0.5m時,路基不予加寬;小于0.5m時,應加寬路基以保證路肩寬度不小于0.5m;分道行駛公路,圓曲線半徑較小時,內側車道加寬值應大于外側車道加寬值。2、加寬的有關規(guī)定
R<=250M時,在曲線內側加寬;1293、加寬的過渡
加寬緩和段:路面由直線上的正常寬度過渡到曲線上加寬后的寬度的漸變段。有緩和曲線時,將緩和曲線作為加寬緩和段,無緩和曲線時用直線作為加寬緩和段。(1)比例過渡:
在加寬緩和段全長范圍內按其長度成比例逐漸加寬。加寬緩和段內任意點的加寬值:(適用于二、三、四級公路)3、加寬的過渡
加寬緩和段:路面由直線上的正常寬度過渡到曲線130本加寬方式適用各級公路,高速、一級應該采用該加寬過渡方法。(2)高次拋物線加寬過渡
本加寬方式適用各級公路,高速、一級應該采用該加寬過渡方法。(131(3)回旋線過渡在緩和段上插入回旋線,這樣不但中線上有回旋線,而且加寬以后的路面邊線也是回旋線,與行車軌跡相符,保證了行車的順適與線形的美觀。適用于高速、一級公路及對路容有要求的二級公路下列路段:(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2)橋梁、高架橋、擋上墻、隧道等構造物處;(3)設置各種安全防護設施的地段。(3)回旋線過渡在緩和段上插入回旋線,這樣不但中線上有回旋線1324、加寬緩和段的長度
(1)對于設置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應采用與緩和曲線相同的長度。(2)對于不設緩和曲線,但設置有超高緩和段的平曲線,可采用與超高緩和段相同的長度。(3)即不設緩和曲線,又不設超高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應按漸變率為1:15且長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設置。
Lj=15b,且Lj≥10m(4)以上最小不小于20米,漸變率不大于1:154、加寬緩和段的長度
(1)對于設置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加寬133第四節(jié)道路橫坡及路拱一、道路橫坡1.作用:排水人行道1.5%~2%2.坡度值:路面一般在1.5%~2%
非機動車1.5%
路肩+1%
對于不同類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慮當?shù)氐淖匀粭l件選用不同的路拱坡度,在1~4%范圍內變化。第四節(jié)道路橫坡及路拱一、道路橫坡134二、路拱形式①.直線路拱:特點:⑴中間有屋脊形、⑵橫坡一致適用:⑴路拱橫坡小的水泥路面⑵有中央分隔帶的路面⑶寬度較小的低等級公路②.折線形路拱:特點:坡度從中到邊逐步增大利于排水,橫坡變化緩、對行車。適用:多車道水泥混凝土路面。③.直線加曲線(拋物線)特點:路拱兩邊是傾斜直線,在車行道中心線附近加設豎曲線或緩和曲線。優(yōu)點是汽車輪胎和路面接觸較為平均,路面磨耗也較??;缺點是效果不及拋物線型流暢。適用:通常用在高級路面寬度超過20m的城市道路上.二、路拱形式①.直線路拱:135二、路拱形式④.拋物線路拱⑴二次拋物線方程特點:中間平,兩邊陡有利于行車、排水。但當路寬大時,邊緣坡度過大。適用:<12m黑色路面。⑵改進的二次拋物線方程特點:中間平,兩邊適中。適用:一塊板<20m黑色路面⑤半立方次(一次半)拋物線——與改進的二次拋物線路拱相似,只是在路中的橫坡稍緩些。適用于路面寬度在20m以下的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瀝青碎石路面。⑥改進的三次拋物線——符合排水迅速的要求,也可改善路中心部分橫坡度過于平緩的缺點。在車行道橫坡度小于3%條件下,能夠保證行車的安全,可以應用在各種道路上。二、路拱形式④.拋物線路拱136三路肩橫坡度
土路肩:橫坡度較路面宜增大1.0%~2.0%;硬路肩:一般情況下橫坡度與行車道橫坡度相同;硬路肩寬度≥2.25m時的曲線段的硬路肩橫坡度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三路肩橫坡度土路肩:橫坡度較路面宜增大1.0%~2.137三、超高設置當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時,將受橫向力的作用,其值大小可用橫向力系數(shù)μ表示;定義: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內側傾斜的單向橫坡的斷面形式。作用:全部或部分抵消離心力,提高汽車在曲線上行駛的穩(wěn)定性和舒適性。三、超高設置當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時,將受橫向力的作用,其值大小138三、超高設置當R<R不設min,必須設置緩和曲線,即必須設超高。橫向力系數(shù)μ變化范圍為0.035~0.15。對于給定的一條公路,V一定,μ一定,則ic隨R增大而減小。要計算ih,須明確ih和μ的合理分配曲線上產生的離心加速度三、超高設置當R<R不設min,必須設置緩和曲線,即必須設超139ih和μ的分配方式:1.車輛按設計車速行駛時,開始離心力完全由超高抵消,超高達到最大值后,增加的離心力由橫向摩阻力抵消。使行駛在R較大,而超高未達最大之前的曲線上汽車,其橫向力為零,克服了方式3的缺陷。2.方法基本同1,區(qū)別在于這里采用行駛速度。比方式1采用設計速度計算出的超高更符合大多數(shù)車輛要求。對于大半徑曲線,超高比較符合實際;而對于小半徑曲線,其超高值偏大。3.超高和曲率呈正比,曲率最大值處超高為最大。當半徑較大時所計算出的超高偏小,而橫向力系數(shù)過大,對行車不利。4.超高和曲率成曲線關系,其值介于2和3之間。當曲線半徑較大時,超高值接近方式2,由適當?shù)某叩窒麢M向力,隨著半徑減小,則以接近最大超高的方式設置超高。這樣,在超高設置上,能兼顧大半徑和小半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合理。分配原則把大多數(shù)車輛的μ值減到最低限度ih和μ的分配方式:1.車輛按設計車速行駛時,開始離心力完140超高橫坡度的計算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超高橫坡度ih應按計算行車速度、半徑大小、結合路面種類、自然條件和車輛組成等情況確定。最小超高:等于路面拱度。
2.超高橫坡度計算公式:超高橫坡度的計算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141三、超高設置1、超高緩和段(1)超高過渡方式無中央分隔帶繞邊軸旋轉繞中軸旋轉②有中央分隔帶
三、超高設置1、超高緩和段1422、超高緩和段長度(1)超高漸變率B‘——旋轉軸至行車道(設路緣帶時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的寬度(m);
β=B:繞路面內邊緣線旋轉
β=B/2:繞路中線旋轉△i——超高坡度與路拱坡度代數(shù)差,%;Δi=ih:繞路面內邊緣線旋轉
Δi=ih+i1:繞路中線旋轉q——超高漸變率,即旋轉軸線與行車道(設路緣帶時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線之間相對升降的比率,其最容許值為:一級公路0.5%;其它各級公路平原微丘區(qū)1%,山嶺重丘區(qū)2%。計算結果,應取為5m的倍數(shù),并不小于10m的長度。2、超高緩和段長度(1)超高漸變率B‘——旋轉軸至行車道(設143三、超高設置3、超高縱斷面圖超高的過渡常以超高縱斷面圖來表示。以設計高程線為橫坐標軸,在橫坐標軸上按比例標出各樁號的位置,縱坐標是相對高程,以設計高程為0,分別繪路面內、外側邊緣線和路基內、外側邊緣線。只有高速公路畫,其它道路一般不用畫,只填計算表。思路:先算出圓曲線的抬高;再算直線上的抬高;然后在緩和曲線上內插。三、超高設置3、超高縱斷面圖超高的過渡144第五節(jié)道路、邊坡設計一、邊溝(排水溝)
1.作用:排除路面及邊坡處匯集的地表水,以確保路基與邊坡的穩(wěn)定。
2.形式:①三角:石質、低等級公路。②梯形:土質③矩形:砌石3.尺寸:①底寬及深度≥0.4m②邊坡≤3‰③邊溝長度一般不超過500m,多雨地區(qū)一般小于300m,三角形邊溝不宜大于200m4.街溝—城市道路第五節(jié)道路、邊坡設計一、邊溝(排水溝)145二、邊坡㈠填方(路堤)1.決定因素①填料的物理力學性質②邊坡高度③氣候水文地質2.采用值—見規(guī)范或路基設計手冊表6-9。3.護坡道㈡挖方(路塹)1.決定因素:①挖方處土、石種類、巖性及密實風化程度②邊坡高度③水文情況2.采用值:二、邊坡㈠填方(路堤)146第六節(jié)道路橫斷面綜合布置一、道路橫斷面的形式與選擇公路:簡單中央分隔帶非機動車防撞欄城市道路:標準的:一、二、三、四塊板
第六節(jié)道路橫斷面綜合布置一、道路橫斷面的形式與選擇147二、綜合布置考慮因素:交通、環(huán)境、景觀和沿線公用設施1.路幅與沿街建筑高度的協(xié)調H:B=1:22.橫斷面布置與道路功能的協(xié)調交通性干道:機非人分流商業(yè)性大街:人行道足夠寬、過境與入店人流分離住宅區(qū):限速、Trafficcalm
公共交通:停靠沿風景游覽道路:綠化、景觀、人行3.橫斷面布置與地形的協(xié)調4.近遠期結合公路:分期修建城市道路:分期修建
二、綜合布置考慮因素:交通、環(huán)境、景觀和沿線公用設施148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49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50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51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52道路規(guī)劃與幾何設計5橫斷面設計講解課件153道路等級推薦紅線寬度改建路綠化應達到的最低指標新建路綠化應達到的最低指標快速路60~10020以上
大于30主干路50~6010~1520~30次干路32﹑35﹑40﹑508~1015~25支路12﹑20﹑245~810~15結論道路等級推薦紅線寬度改建路綠化應達到的最低指標新建路綠化應達154第七節(jié)道路建筑界限與道路用地一、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又稱道路凈空,是為保證道路上各種車輛、行人的正常通行與安全,在一定的高度和寬度范圍內不允許有任何障礙物侵入的空間界限。它由凈高和凈寬兩部分組成。道路凈寬包含行車道寬度和路肩寬度。1.凈高:高速公路、一級、二級公路:5.0m
三、四級公路:4.5m
(中級或低級路面可預留20cm凈高)城市道路:各種汽車4.5m,無軌電車5.0m,有軌電車5.5m
自行車和行人2.5m,其它非機動車3.5m第七節(jié)道路建筑界限與道路用地一、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155高速、一級公路:行車帶、路緣帶、硬路肩、部分中央分隔帶的寬度高速、一級公路:行車帶、路緣帶、硬路肩、156二、三、四級公路:行車帶及部分路肩(路肩寬度-0.25m)的寬度設人行道、自行車道時,還應包括它們的寬度。二、三、四級公路:行車帶及部分路肩157道路建筑限界的邊界線依下列原則確定:1.上緣邊界線,對于一般路拱路段,為一條水平線;對于設置超高的路段,是與超高橫坡相平行的斜線。2.兩側邊界線,對于一般路拱路段,兩側邊界線與水平線垂直,設置超高的路段,與超高橫坡線垂直。道路建筑限界的邊界線依下列原則確定:158二、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寬度:包括車行道、分隔帶、路肩、人行道及交通設施等所需要的寬度。新建公路:路堤兩側排水溝外邊緣(無排水溝時為路堤或護坡道坡腳)以外,挖方地段為路塹坡頂截水溝外邊緣(無截水溝為坡頂)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信號工程招標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醫(yī)療借款合同范本8篇
- 漁具店前臺工作總結
- 二零二五年度虛擬現(xiàn)實內容制作合同協(xié)議書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科技園開發(fā)建設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荒山土地開發(fā)合作承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店鋪商鋪租賃合同市場推廣及廣告投放
- 二零二五版信用卡借記逾期還款罰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地環(huán)境保護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土地合作居間服務合同范本(土地流轉與租賃合作)3篇
- 腫瘤全程管理
- 污泥處置合作合同模板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全科醫(yī)學的基本原則和人文精神(人衛(wèi)第五版全科醫(yī)學概論)
- 船員健康知識課件
- 《揚州東關街掠影》課件
- 物流服務項目的投標書
- 地鐵車站低壓配電及照明系統(tǒng)
- 行業(yè)會計比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