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性_第1頁
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性_第2頁
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性_第3頁
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性_第4頁
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性第1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高中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與課程改革高中歷史課程負擔的改革使命回歸歷史教育的本質第2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一、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與課程改革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時代背景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趨勢作為人文科學的歷史學和作為社會科學的歷史學歷史教育是一門怎樣的學問第3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1、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時代背景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動搖了“神學”的統(tǒng)治地位;17世紀到18世紀:早期科學運動,使社會科學知識開始出現(xiàn)分類的面貌;19世紀即“科學的世紀”,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等從總體的社會科學中分離出來;實驗、比較、心理和行為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逐漸普及。第4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

1857年,英國成立“促進社會科學全國協(xié)會,”社會科學“的概念得以廣泛應用。經濟學:祖輩人物(1776—1810)有亞當斯密、T馬爾薩斯、大衛(wèi)李嘉圖;父輩人物(1870—1890)有T馬歇爾、L瓦爾拉社會學:祖輩人物(1850—1870)有孔德、馬克思、H斯賓塞;父輩人物(1890—1915)有E迪爾凱姆、M維貝爾心理學:祖輩人物(1839—1860)有H赫爾姆霍茨、E維貝爾、C費爾納;父輩人物(1879—1910)有W馮特、W詹姆斯、S弗洛伊德

社會科學發(fā)展祖系表(僅供參考)第5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2、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趨勢特點時代主題的轉換

戰(zhàn)爭與革命對抗與對話和平與發(fā)展新技術革命的發(fā)展與影響全球性合作與全球性問題第6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20世紀后半期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趨勢

實證主義學派與人文主義學派,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在以下方面分畛:意識形態(tài)、基本思想方式、學科與流派進一步分化;新生學科大量涌現(xiàn),如管理學、軍事學、傳播學、情報與文獻學等,導致各學科內部進一步分化——美國在60年代興起“科學統(tǒng)一運動”第7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20世紀后本期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趨勢趨勢系統(tǒng)科學的誕生(貝塔朗菲的系統(tǒng)論;維納的控制論;申農的信息論)綜合學科大量涌現(xiàn)(以生物學為例:遺傳工程學、生物地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數(shù)學、仿生學、宇宙生物學、生態(tài)學等)全球性問題推動研究體制和方式朝著整體聯(lián)動的方向發(fā)展研究人員的視野擴大化、研究骨干的通才化、研究人員的群體化第8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3、作為人文科學的歷史學和作為社會科學的歷史學人的解放和發(fā)展:哲學/什么是人、怎樣為人;教育學/人力資源;心理學/無意識、健全人格;社會學/由“經濟人”到“社會人”、再由“復雜人”到“信息人”;歷史學/“文化尋根”、“理解與解釋”、“文化比較”、“尊重差異”。研究對象:人的活動;人的意識;人的心理;人的個性;人的社會結構。作為“文化的人”——誰在活動;誰在思考;為何活動;為何思考;何謂理想的社會。凸顯研究的相對性和民族性。研究特點:不可重復性;難以模擬;難以控制;難以純化或理想化;難以量化或模糊性;偶然性或隨機性;個性事件;對認識主體有反作用。質的研究重于量的研究。以上內容見《中史參》2006年第12期。第9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4、歷史教育是一門怎樣的學科關于人類文明是什么,怎么樣和為什么的知識。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價值性,當然也一定程度的包括客觀性。我們強調它的人文性,一方面是指它具有人們對自身文化了解的渴望,另一方面是指它所體認的“人文精神”——對文化內在價值和意義的自覺,可以通過人們的行動體現(xiàn)出來。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自己所領悟的文化精神體現(xiàn)出來。過去說:“性格決定命運?!蔽覐娬{:“態(tài)度決定命運?!比绻f,馬克思主義是“人的解放學說”,那么歷史教育也應該具有這種“解放”的性質。(高放、袁貴仁)第10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二、高中課程歷史負擔的改革使命面臨的挑戰(zhàn)目的與目標如何消費“新理論”和“新知識”第11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1、面臨的挑戰(zhàn)

概括其根本問題:傳統(tǒng)的延伸與現(xiàn)實的斷層(自大、圓熟與卑微、盲從;制度缺陷與道德幼稚)升學的壓力與國民的素質(農民意識與現(xiàn)代意識巨大反差;無德與無序造成社會轉型的雞肋)教師的專業(yè)化與歷史的大眾化(“工具性”教師與“自覺性”教師;歷史的大眾化與政治的社會化)歷史教育基本屬性是政治,還是文化

(德育中心主義的歷史教育,不可能有其真正的政治性。)第12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2、目的與目標何謂教育的目的何謂教育的目標高中歷史課程改革需要視野和智慧第13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1)高中歷史教育的目的民主主義的——民本的;現(xiàn)代主義的——開放的;人本主義的——人性的;現(xiàn)代公民教育理性主義的——個性的?;A教育中的歷史課程只能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為核心。第14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2)知識目標一切知識皆源于事實、方法和理論;一切知識皆源于實驗、觀察和理論;一切知識皆源于經驗、習慣和認識。

敘述性知識:事實、復制、擁有學(做的理由—知道與了解)規(guī)范性知識:重復、模仿、符號、類型(做的習慣—知道與理解)方法性知識:程序、法則、生成習(做的技藝—理解與運用)價值性知識:實體、本質、通則(做的態(tài)度—理解與內化)第15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3)核心能力一:判斷能力能夠根據文本、影像等資料對事實和現(xiàn)象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能夠多角度、多方面探究社會問題,以求自我判斷盡可能符合客觀實際。能夠恰當?shù)剡\用概念,并對事實進行評價。能夠辨析和說明資料的可信度,并通過文字表現(xiàn)自我判斷的內容和形式。能夠分辨不同句型、文本對同一事物的相同判斷,以及同一句型、文本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判斷。第16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4)核心能力二:理解能力能夠解釋社會現(xiàn)象,而不僅僅是照本宣科;找到佐證或范例;類比;為事實的正當性及合理性辯護。能夠歸納、概括社會現(xiàn)象的特征、規(guī)律,綜合得出結論。能夠表達清楚一個豐富的具體內容彼此像聯(lián)系的知識網絡。能夠把一個概念、原則、結論、規(guī)律、主題思想運用到新的事物、事件、場合中去,并產生新的思想和概念。能夠通過運用使原有的知識網絡得到修改和擴展。第17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5)核心能力三:反思能力能夠感知豐富的事實,并懂得如何把部分(的事實)放到整體(的視野)中去思考。能夠將感覺(外部經驗)通過想象、推理和證明轉化為有意義的自我認識(內部經驗)。能夠通過反復的質疑、思維和推論等心理活動,返觀自己的學習活動,內省自身對學習內容的多重感受(諸如好惡、愛憎、反思、懺悔等)。能夠以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反復思考事實,逐步養(yǎng)成對歷史文化的反省精神。第18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6)核心能力四:社會交往能力能夠與他們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快樂。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建議和批評,知道善于處理是群己關系對自我發(fā)展的重要性。能夠以恰當?shù)姆绞奖戆鬃约旱囊庖?,知道語言、文字在社交活動和自我實現(xiàn)中的重要作用。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了解參與程序和技能,等。第19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3、如何消費“新理論”和“新知識”理論既指導實踐,也依存于實踐;基礎理論(如教育原理)與應用理論(如學科教育理論)緊密結合;多學科、綜合性是學科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僅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還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面對大眾的普及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高中階段教育又處在這個教育體系的最高端。第20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三、回歸歷史教育的本質何謂歷史教育的原動力為“理解”而教做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第21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1、何謂歷史教育的原動力說史論——視野——求是歷史的特殊屬性——歷史的話語。作為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實證性。作為人文科學中的歷史——解釋性歷史不是純粹的故事,更不是文學。第22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說史事——知識——求實歷史知識的性質。什么是歷史的偽問題。歷史的價值性和有用性。有用的歷史知識是什么——提供思考、提供認識。第23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說史料——方法——求真史料的價值。以真為據;依據而實;據實而言。史料的解讀:

意義化(不僅要去偽存真,還要有學的價值)

理性化(不僅要投入情感,還必須摻加理智)

內化(不僅要生動有趣,還需要滲透反思)第24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歷史與文學的主要區(qū)別

———針對歷史的教育敘事歷史是理性的;文學是感性的。歷史的話語追問事實;文學的話語直逼情感。歷史的智慧是用于思考和反省的;文學的智慧是用于發(fā)現(xiàn)的和感覺的。因此,對歷史教學而言:情感不是第一位的東西,智慧才是第一位的東西。方法不是第一性的東西,理智才是第一性的東西。記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感悟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了解個別不是“基礎”,“基礎”源于“通識”。第25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2、為“理解”而教為誰而教怎樣教“理解”歷史是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參考:

《論以”理解“為中心的歷史學習》,載《歷史教學問題》,2002年第3期;《歷史教育人格理論初探》,未來出版社,2005年7月版;《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6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3、做有思想的歷史教師學會讀書——精讀一點、廣泛涉獵;學會生活——親近社會、熱愛生活;發(fā)展個性——守住自我、博采眾長;發(fā)展專業(yè)——拓寬基礎、善于反思。新世紀歷史教師的基本素質:

專業(yè)素質(預期與發(fā)展)、領導素質(事業(yè)與拓展)、心理素質(情商與幸福)、社會交往素質(機遇與資源)第27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附:教師們常問的問題(在北京石景山的發(fā)言)問:怎樣看教學的生動性問題?答:持久的、有意義的生動性,源自歷史本身的生動性,需要開掘。生動性不能附加、不能包裝、不能刻意追求。如果是后者,我們辦評書班、相聲班就可以了。問:怎樣看教學智慧問題?答:教學智慧主要體現(xiàn)兩個方面:教學機智;教學幽默。它們很難通過教學設計來體現(xiàn),而且與教師自身的學養(yǎng)和生活感悟積累有關。嘩眾取寵或刻意賣弄,不會產生機智和幽默。所以,對教師而言,多讀書恐怕是最重要的進路。第28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問:怎樣看專家的指導的作用?答:首先在此次課改中,就沒有什么“課改”專家,絕大部分“專家”也是現(xiàn)學現(xiàn)賣。你們自己是自己的專家,只有肯學習、有思考。所謂“專家的話”,一看他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宣傳者,普及者,一般是對的。指導者或領導者,基本是錯的)。二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先從自身的經驗判斷,再從學理上分析)。三看他說的行得行不通(學科教師最有發(fā)言權)。決不要盲從專家,起碼在歷史學科我還不知道誰能夠稱得上“課程改革專家”。課程改革依賴的是教師的覺悟。第29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問:怎樣看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教師首先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成為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但是,教師“研究”的、“開發(fā)”的內容不是課程研究者研究和開發(fā)的內容。我們是理論的“消費者”,教學思想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性”?,F(xiàn)在有人引導教師去做課程的“原創(chuàng)者”,根本做不到。中國現(xiàn)在有誰做了教育理論的“原創(chuàng)”?自己做不到的事,一線教師怎么做得到。所以,教師的主要精力在研究教學。但是這個教學研究要有質量、有效益,就一定與教育觀念和課程研究有關系。任何不適當?shù)?、刻意拔高教師“層次”的行為,其作用都是反向的。?0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問:怎樣看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和條件?這是多方面的問題。第一,要有好的機制,現(xiàn)在還不行。程序要合理、有效。第二,要有明白人管理,現(xiàn)在也不行。長官意志瞎指揮的事太多。這兩點造成教師的負擔太重,而且無效。那么多進修、培訓,有多少是有用的?教師要寫理論性強的論文,那是他可以做的事嗎?等等。第三,要為教師減負,開發(fā)大量資源,讓他們想用什么就有什么,而不是漫天找資料。第四,教師要練基本功。比如,初中教師要會“講故事”:,高中教師要會“用材料”。功夫要做在學科本身。第五,學會做教育研究。但不能把“研究”和“教學”本末倒置。第六,專業(yè)成長關鍵是要扎實專業(yè)。第31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最后幾點建議課堂形式要簡練,教學方式或手段不易太多(求真實)教學要生成問題,關鍵是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求反?。┤珕T參與教學活動,但活動不是目的(求體驗)扎實基本知識和技能,倡導有目的的學習(解決問題)第32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與本講座相關的自學用參考書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解(俄)列夫謝苗諾維奇維果茨基著:《思維與語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意)德亞米契斯著:《愛的教育》,譯林出版社,1997年版。(美)路易斯拉思斯著:《價值與教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加)馬克斯范梅南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美)內爾諾丁斯著:《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美)愛莉諾達克沃斯主編:《多多益善——傾聽學習者解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有關歷史學科教育的理解余偉民主編:《歷史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齊健、趙亞夫等著:《歷史教育價值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聶幼犁主編:《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趙亞夫主編:《國外歷史教育透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趙亞夫主編:《國外歷史課程標準評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趙亞夫主編:《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有關歷史解釋學的理解(法)羅蘭巴特著:《神話——大眾文化詮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韓震、孟鳴歧著:《歷史理解意義——歷史詮釋學》,生活譯文出版社,2002年版。(英)阿諾德湯恩比等著:《歷史的話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禈贰⑴砻鬏x主編:《史學方法與歷史解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版。(美)海登懷特著:《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xiàn)》,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英)帕特里克加登納著:《歷史解釋的性質》,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周建漳著:《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有關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解(美)戴維哈維著:《后現(xiàn)代的狀況》,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匈)阿格尼絲赫勒著:《現(xiàn)代性理論》,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英)史蒂文康納著:《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法)安托瓦納貢巴尼翁著:《現(xiàn)代性的五個悖論》,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德)沃爾夫岡維斯施著:《溫暖的后現(xiàn)代的現(xiàn)代》,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美)格奧爾格伊格爾斯著:《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頁,共40頁,2022年,5月20日,11點20分,星期四作為拓展歷史理解力的幾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