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_第1頁
詩詞研究: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_第2頁
詩詞研究: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_第3頁
詩詞研究: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_第4頁
詩詞研究: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紹興鑒湖盛建平攝從文化線路視角整合區(qū)域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國內外既有的文化線路,可分為交通工程、貿易、宗教、軍事和遷徙等類型。此外,中華民族豐富延綿的文明發(fā)展過程,還孕育出一類詩歌型文化線路——“浙東唐詩之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發(fā)布,提出“以詩(詩詞曲賦)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帶”分別繪就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并把“打造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列為浙江“全域旅游推進工程”重點內容?!罢銝|唐詩之路”可以理解為一條以中國唐詩為主題、唐代詩人的水陸交通行跡為紐帶、中華傳統(tǒng)文化積淀之下形成的特殊類型的詩歌文化線路。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至少有451位唐代詩人相繼到過浙東,留下了1500多首詩歌,占《全唐詩》收載詩人總數的五分之一。這一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使得浙東唐詩之路成為山水旅居之路、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思想傳播之路和文化融合之路,在中國文化史上舉足輕重。與“絲綢之路”一樣,“浙東唐詩之路”是由后人對歷史文化提煉而提出的文化概念。如何用一種最適合的文化遺產定位和最恰當的價值闡釋來描述浙東唐詩之路,進而向世界展示其所代表的自然人文情懷和詩情畫意特征?成為沿線近年來保護與發(fā)展中的難題。2019年始,浙江省組織專家學者,從文化線路的視角對浙東唐詩之路的價值和活化策略進行學科基礎研究,意圖選擇一條恰當的路徑對沿線豐富多樣的資源進行活化保護,構建帶動區(qū)域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浙東唐詩之路:中國特色的詩歌型文化線路自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開始,遷居于浙東一帶的諸多士族文人,攜魏晉遺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中。到了唐代,文人墨客仰慕六朝文士文采風流,陶醉于浙東的山光水色,把細膩的筆觸投向當地秀麗的山水、靜謐的山林和悠閑的田野,從自然山水中體認萬物齊一、師法自然的玄理。他們或壯游、或歸隱、或修道,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歌以詠志。浙東自然山水景觀也因他們的歌詠而充滿人文價值。中國的山水文學和山水詩很多就誕生在這里。這使得浙東唐詩之路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條舉足輕重的山水文化與士人文化相融合的詩歌之路。浙江東部的天臺、剡中等地,眾多名士僧道隱居于此修行,加上與玄學、儒學的多重交流,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足跡。從唐人詩文所載來看,他們大多是來此訪勝探幽。孟浩然在《宿天臺桐柏觀》寫道:“紛吾遠游意,學彼長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濤空浩浩?!闭銝|唐詩之路不僅體現(xiàn)了人和自然的互動,還反映了不同區(qū)域人群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游歷浙東的唐朝詩人在安逸的社會環(huán)境下,審美情緒也表現(xiàn)得安逸自得、飄逸豁達。“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保虾迫弧蹲月逯健罚柏呦N秀異,欲罷不能忘?!保ǘ鸥Α秹延巍罚┱銝|山水詩將情、景、意融為一體,為浙東山水注入靈性、魅力與精神內核,促進了中國山水詩畫的發(fā)展。因此,唐詩不但造就了浙東唐詩之路詩意之旅和精神之旅的獨特內涵,還賦予了詩路情景交融的線路特色和詩情畫意的獨特體驗。歷史演變與內容使其兼具社會與遺產屬性目前,對“文化線路”價值的認知有著多種方法。如果強調其“社會屬性”,浙東唐詩之路置身于中國山水詩發(fā)祥地、中國書法藝術的圣地以及士族文化的薈萃地,體現(xiàn)了文化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精神理念。通過教育、交流與對話,可以促進人們對于浙東地區(qū)自然與人文情景的多樣復合性以及中華文化多元互動性的系統(tǒng)認知。以文化線路“遺產屬性”的各項本質特性來看,“浙東唐詩之路”的內容非常真實、豐富。歷代詩人均有明確的水陸交通行進線路,沿線有著名山大川等自然風景以及璀璨多元的人文風景,傳誦至今的詩歌闡釋與佐證了沿線存在或已消失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浙東唐詩之路把多樣的自然地理和遺產資源以“詩歌”為紐帶串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獨特整體。沿線不同地段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塑造了詩歌文化線路整體的多樣性特色;同時,這一文化線路還展現(xiàn)出獨特的動態(tài)導引作用,歷代的文人墨客“以詩為憑”不斷探尋和追索前人的行跡與文脈,產生的文化影響源遠流長。因此,“浙東唐詩之路”既為遺產價值的文化線路增加了一個新的認知維度,又為以社會屬性作為紐帶的文化線路創(chuàng)新了價值載體。基于文化線路方法選擇原真、融合與重塑三類活化路徑以唐詩為主題和紐帶的浙東唐詩之路遺產資源,包含了在線形或帶狀區(qū)域內的文化和自然、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族群。因此,文化遺產研究者對1500余首詩歌進行了細化研究,從山水文化、釋道文化、名人文化、民間文化四個維度對詩歌進行分類梳理,明確浙東唐詩之路的資源構成。同時與當地文物部門配合,進行數據比對、篩查和田野調查,在此基礎上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浙東唐詩之路時空大數據庫,使得文獻輿圖數據、現(xiàn)場調研數據和地理時空數據保持一致。這項工作為進一步制定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策略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立足于山水、佛道、名人和民間四個文化維度凝練的文化主題,研究者意圖構建基于詩歌文化的文旅融合發(fā)展路徑。根據浙東唐詩之路沿線資源點保存狀況,選擇原真型、融合型與重塑型三條發(fā)展路徑,通過“長藤串珠”,統(tǒng)籌規(guī)劃依托浙東唐詩之路古代水陸交通線路的特色游線。浙東唐詩之路涉及多行政地域的文化旅游、自然資源、文物、教育、宣傳、交通、建設、林草、水利等職能部門。因此,需要形成跨區(qū)域的整合協(xié)作與跨部門整體聯(lián)動的管理協(xié)作機制,才能有序指導整體文化帶的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運營。目前,浙江省先后出臺了多個詩路相關政策文件,形成了聯(lián)席會議工作機制。應進一步作好整體牽頭與多方協(xié)調工作,以保障規(guī)劃建設與管理運營得以貫徹落實。延伸閱讀:浙東唐詩之路浙東唐詩之路由干線與支線兩部分組成。干線與支線總長約500千米。干線自錢塘江渡江抵越州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qū)),再從西陵(今西興鎮(zhèn))渡口進入浙東運河到達越州(今浙江紹興),然后沿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