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一以貫之的王陽明心學(xué)_第1頁
淺析一以貫之的王陽明心學(xué)_第2頁
淺析一以貫之的王陽明心學(xué)_第3頁
淺析一以貫之的王陽明心學(xué)_第4頁
淺析一以貫之的王陽明心學(xu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淺析一以貫之的王陽明心學(xué)

王陽明其人在中國古代史上較為知名,被譽為心學(xué)的集大成者,其心學(xué),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今天,都有對比大的影響?!秱髁?xí)錄》是記錄王陽明言語的重要著作,這些言語記錄可以直觀地反映王陽明的思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圣人哲學(xué)的主要組成部分,看似獨立,實際卻通過不同維度上的一以貫之構(gòu)成了自成一體的理論系統(tǒng)。

王陽明心學(xué);心即理;知行合一;圣人;一以貫之

B248

A

2096-8264(2022)05-0056-03

一、心即理

王陽明心學(xué)的思想構(gòu)成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心即理也〞?!靶募葱?,性即理〞①,王陽明認為心、性和理在本質(zhì)上是互通的?!靶囊欢穴暍?,反對“析心與理為二〞③,王陽明認為心就是天理,對待世間萬物都是認真去感受,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上找到答案,這世間沒有超出心之外的物,心之外的理,假如拋開本心,只在物上求,那便是把心和理割裂開了,當成兩件事情來對待。只此一心,發(fā)散在不同事物上便有不同的表達,如把這一心用在對待父親上,便是孝心;發(fā)散到忠君之事上,便是忠心;誠懇對待朋友,便是信義;以此心治理民眾便是仁。不用假求于外物,只要避免私欲遮掩自己的內(nèi)心即可?!拔嵝牧贾獰o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極〞④,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只不過要摒棄私欲,將吾心良知發(fā)散到極致,回歸本心最原始的模樣,就能達到至善至純的境界。這生動地表達出王陽明的思維方式,由一點出發(fā),擴展,發(fā)揮到極致,便是王陽明的處事原則,像極了禪宗所說的“月印萬川〞。

二、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王陽明有一重要提法便是“致良知〞,這一點與心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靶恼撸碇饕?,而心之虛靈明覺,即所謂本然之良知也〞⑤,又“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xué)而能〞⑥,王陽明認為,心是人的主宰,而人心中最靈明的便是人的良知,良知是人心中自然而然的本能。是非對錯之心不用思慮便知道,不用學(xué)就會,所以見到自己的父親就自然知道孝順;和兄弟交往,就知道悌;假如看到孩子落入井中,就會起惻隱之心,想要施手援救。良知是從心里生發(fā)出來的,所以在遇到事情時就會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性善知良,人人共有,原是本性,只要不為私欲外物所蒙蔽,順著本心原有的軌跡發(fā)展。世人君子若是能夠致良知,自然能夠公正對待是非黑白,一同好惡,對待自己與他人,國與家,天地萬物都是一體的,又何愁天下不治呢,所以王陽明認為良知是本能,人本性善,革除私欲蒙蔽,將這良知發(fā)散到不同的方面便是致良知,也是世人君子容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的必要途徑。

大量思想家都會辨析知與行的關(guān)系,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⑦,又“知之誠懇篤實處,既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⑧,王陽明把知和行看成一個整體,認為知和行本來也是一回事,知是行在理論層面的表達,行是知在實踐層面的表達,假如真的切實明白知道了,就會在行動上有所表達,假如在行動中能窺見真知那才是真正的知,毫無頭緒的行動就是不知,所以說知行本是一回事;假如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說明已經(jīng)知道了,所以才會去行動?!拔从兄恍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⑨沒有知道了而不去行動的,知道而不去行動,那就不是真的知道了,反對將知和行分割開來,當成兩件事情來對待。而且王陽明認為只要是念頭一動,那便是行了,假如這個念頭不太友善,就要戰(zhàn)勝這個不友善,不能讓心里存有一絲惡念,才可以去行動。假如發(fā)現(xiàn)行的不對便要及時改正,使事情往好的一方面發(fā)展,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這一理論與心即理十分相像,都是將不同層面的兩個事物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一貫性,反對分裂,但“心即理〞偏認知層面,致良知與知行合一,似是在工夫、實際行動上的表達,這樣的認知與行動,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王陽明的“圣人哲學(xué)〞。

三、王陽明的圣人哲學(xué)

讀《傳習(xí)錄》體會到王陽明與中國古代大量思想家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他們都會將自己認知領(lǐng)域里的對象分出等次,加以闡述。例如《孫子兵法·謀攻篇》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⑩。又《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國家對商業(yè)的態(tài)度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化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反映在思想領(lǐng)域亦是如此,由于有等次,有進階,所以有追求,中國思想家、哲學(xué)家是有精神追求的,對于思想境界也有不同劃分,例如王陽明認為“‘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居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xué)知利行’事,‘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以上這三種雖都能有一知一行,但卻是三種不同的境界,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有的是與生俱來的瀟灑,不學(xué)而能,自然而然;學(xué)而知之,利而行之,必學(xué)后才能知,有利可圖才會行動,則多了一種目的性,認真不那么純良了;困而知之,勉而行之,則多了一份無可奈何,不得不于困即刻去學(xué),否則可能難以走出窘境,不得已而行之,有些痛楚的色調(diào)。孟子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芒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謂神。〞?孟子論善,充盈全身就是美,充實而帶著道德光芒就是大,將大化之便是圣,圣達到了不可知的境界便是神了,這便是孟子對于性善境界的描述,層層推進。王陽明在給學(xué)生講學(xué)時,曾提到“此天理之念長存,馴至于美大圣神,亦只此后一念存養(yǎng)擴展去耳〞?,這句話表現(xiàn)出了王陽明的精神追求,時刻想著存天理,并把這一個念頭擴展,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達到美大圣神的境界。以上皆是對境界層次的描述。在王陽明心中,道心是纖塵不染的,沒有雜于人欲的就是道心,摻雜人心之偽的就是人心,心是一個,一旦沾染人欲便不是那么純凈了,也就是王陽明所謂的道心失正。馮友蘭先生認為“陽明言心,重視于其靈昭不昧。〞?“不昧〞,也就是不被外物、私欲蒙昧,需要順心而行,不可隨便增損,方可保持本心。王陽明推崇的圣人境界應(yīng)當就是一種不可言說的、自然而然的、不刻意為之,不吃力維持,不矯揉造作的感覺,高尚品德自生自化,自然去雕飾的瀟灑、恬靜的狀態(tài)。

圣人的境界到底是怎樣達到的呢?王陽明的思想主要繼承思孟學(xué)派,王陽明的表述與孟子不只是內(nèi)容上有承襲,就連表達的語氣都很相像,孟子那句“萬物皆備于我〞?,也是十分重視自身對于認識世界的重要性。雖然王陽明生在明朝,不可避免地會受一些佛道思想的影響,但可以看出王明明對古圣先賢卻是十分尊重和崇敬,言語之中流露出對于圣人的崇拜和欽佩。做圣人就是他的終極理想。王陽明把圣人之心比作明鏡,只是敞亮無比,隨著遇到的狀況做出回應(yīng),卻能明鑒一切,什么都不曾提前預(yù)設(shè)準備,只是隨事而做出反應(yīng)。表達出了圣人道德之高尚完備。那么圣人和普通人有何區(qū)別呢?王陽明認為,圣人的良知就像青天的太陽一樣普照;賢人的良知就像被浮云遮住的太陽,有光,但不是十分敞亮;而愚人的良知就像被陰霾遮掩的太陽,晦暗不明。雖說王陽明認為天下人的心,在最初時與圣人并無什么不同,人人皆可為圣賢,但愚夫愚婦在王陽明心中終究是不同的,由于圣人可以克除私欲,保持本心,而常人卻做不到這一點,往往為人欲遮掩,難以解脫。圣人是如何做到的呢,王陽明說出了他的看法,“圣人只是一能之爾,能處正是良知。〞?圣人能將本心發(fā)揮到極致,革除私欲對本心的影響,致良知,知行合一,并一以貫之,這就是圣人。而常人不能做到,被私欲所蒙蔽,長此以往,便看不清自己的本心,泯然眾人矣,也就有了圣愚之分。

四、王陽明的極簡與一以貫之

“極簡〞是閱讀《傳習(xí)錄》后,對王陽明心學(xué)最直觀的感受?!皹O〞是由于王陽明的思想構(gòu)成因素中,他都追求發(fā)揮到極致,“簡〞則是由于,王陽明厭棄繁瑣,主張從一出發(fā),追求“一以貫之〞。在《傳習(xí)錄》中經(jīng)??梢钥吹健熬暋耙花曔@樣的字眼,“‘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圣人說:“‘精一’,自是盡。〞?將“一〞一以貫之地發(fā)揮到極致,便是“精〞,便是盡。

表達在王陽明心學(xué)的其他內(nèi)涵也是如此。譬如在良知方面,“只是一念良知,徹頭徹尾〞?,將這一個良知徹頭徹尾地發(fā)揮到極致,就是致良知?!爸辽浦皇谴诵募兒跆炖碇畼O便是〞?,至善的狀態(tài)就是將這一顆心向著天理發(fā)揮到極致,即使是圣人,也是在此基礎(chǔ)上“猶加‘精一’之訓(xùn)〞?,假如論述起圣人那大中至正之道是如何堅守的,答曰:“徹上徹下,只是一貫〞?。圣人就是將這一心純乎天理,達到極致才達到至善的狀態(tài)、圣人的境界。簡單化一,把一個點發(fā)揮到極致便是惟一惟精。

這一點簡明扼要地指出陽明心學(xué)的特點。通過以上分析了解到,王陽明心學(xué)的特點就是極簡且一貫,從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惟一惟精雖都是由兩個概念組成,但在王陽明看來始終都是“一〞,只此一心發(fā)散到事物上,則是心的不同分類;一念良知運用到不同的狀況,則是良知不同的表現(xiàn);知與行發(fā)散到不同的領(lǐng)域,則會有不同的收獲;以惟一的主意,下惟精的功夫。發(fā)散得再遠不過是一個“一〞。從追求人生境界上又何嘗不是極簡且一貫的過程呢,良知由心散發(fā),繼而知行合一,一以貫之,達到窮理的境界,達到圣人的境界,就是王陽明心學(xué)的主要內(nèi)涵。

五、結(jié)語

王陽明有有名的四句教,即“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從字面意思上來說,這四句話,在心、性格方面分別表達了中立的立場,似是沒有明顯傾向,但縱觀王陽明心學(xué)整體,倒不認為他是中立的。

中國古代有眾多思想家探討過心性的話題,心性應(yīng)當是中國古代思想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孟子、荀子皆有對性之善惡的探討,王陽明有些言語看似并沒有明確的指向性,“性無定體,論無定體〞又“性之本體原是無善。無惡的。發(fā)用上也原是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的〞?,從這些言語來看王陽明認為從心性上來說,是無善無惡的,善惡也是同一的。只是致良知,與心同源,自能分其善惡,只要去做就可以,知行合一。但王陽明有些關(guān)于心性的描述又與這種觀點相矛盾,浮現(xiàn)出明顯的褒義,例如,“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止之,是復(fù)其本然而已。〞?例如,“人心本體原是明瑩無滯的〞?“良知本來自明〞?,“明〞“善〞之類的修飾語顯然是褒義的。從前后矛盾的言語中,可以看出這里面有蹊蹺。假如順著王陽明簡單一貫的思路理解,也可以證明王陽明認為本心是善的,既然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那前提必然是默認了心是晶瑩無染,性是善的,知是良的,才能在此基礎(chǔ)上一以貫之,并在知行的過程中戰(zhàn)勝私欲對本心的影響,使其保持原有的纖塵不染,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假如不管對錯,不分善惡,還繼續(xù)堅持,那便從源頭上就錯了,違背了王陽明對圣人境界追求的初衷。由此觀之,王陽明或許更偏向于認同心性原始為善,知為良。

中國古代先賢思考的大多是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重視自身修養(yǎng),重視道德追求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馮友蘭先生曾說:“中國哲學(xué)家重視內(nèi)圣之道〞?,不在于增加知識,而在于提高心靈的境界。王陽明的心學(xué)就很好地表達了中國思想家所追求的這種思想境界,繼承先秦孔孟思想的“為己〞,重視自身修養(yǎng),放大了人的主觀意志力量,又吸收了禪宗的瀟灑,用自己的思維重新整合歸納前人的思想,用自己的理論解釋先賢的言論和行為,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一套渾然天成,自成一體的思想體系。王陽明的心學(xué)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發(fā)展成果和發(fā)展階段,是中國古代思想發(fā)展的一個縮影,表達著中國古代思想重視追求“境界〞的特色。了解了王陽明極簡與一以貫之的思維特點和中國古代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傳統(tǒng),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陽明的心學(xué),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思想。

解釋:

①(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34頁。

②(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95頁。

③(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102頁。

④(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264頁。

⑤(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104頁。

⑥(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159頁。

⑦(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30頁。

⑧(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95頁。

⑨(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10頁。

⑩(春秋)孫武撰,楊丙安校理:《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華書局2022年版,第57-60頁

?《史記》卷129《貨殖列傳》,中華書局2022年版,第3949頁。

?(明)王陽明撰,鄧艾民注:《傳習(xí)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13頁。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