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時期武術_第1頁
兩晉南北朝時期武術_第2頁
兩晉南北朝時期武術_第3頁
兩晉南北朝時期武術_第4頁
兩晉南北朝時期武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晉南北朝時期武術兩晉南北朝是一個分裂和動蕩的歷史時期,長期的戰(zhàn)爭,促進了軍事武術的發(fā)展。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影響,又促進了武術內(nèi)容的擴展。江南的富庶和偏安一隅的漢族政權的崇尚奢靡,以及城市的繁榮,又對娛樂及表演武術,有了更大的需求。佛教與道教也從這一時期開始與武術結緣。當今所用的“武術”一詞,最早便見于南朝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一詩,詩曰:“偃閉武術,闡揚文令?!避娛轮贫韧苿游湫g發(fā)展兩晉承襲漢魏兵制,仍實行“世兵制”。在此制下,“士兵之家”皆屬軍籍。當兵為其職業(yè),并且世代沿襲。職業(yè)世襲,武藝很可能成為家傳,士兵則會有充足的時間和很好的條件進行學習、鉆研武藝。西魏大統(tǒng)十六年,改“世兵制”為“府兵制”,全國被編為二十四開府,府兵制下的士兵,實際上仍是農(nóng)民。這樣,武術活動,自然便得以在更大范圍推廣。無論“世兵制”還是“府兵制”下,皆重視選拔武勇人才。《晉書·馬隆傳》載:當時馬隆請求招募勇士三千人,被允準后,并不問其出身由來,只是“限腰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立標簡試?!苯?jīng)過考試合格后,錄取了三千五百人。軍隊軍訓、士兵練武或檢閱,在當時被稱為“講武”。如《周書·武帝紀》載:天和三年冬十月,周武帝“率六軍講武于城南”;建德元年十一月“上親率六軍講武于城南”;建德二年十一月“帝親率六軍講武于城東”。有時,軍訓操練又被稱為“戲兵”。如《晉書·禮志》云:成帝咸和年間,“詔內(nèi)外諸軍戲兵于南郊之場”。兩晉南北朝時期,各地世家大族和豪強地主,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維護宗族利益,紛紛建立武裝和據(jù)點——“塢壁”。依附豪強的農(nóng)民,就成了所謂“部曲”。部曲“秋冬習戰(zhàn)陣,春夏修田?!保坏?zhàn)起,則替主人作戰(zhàn)。塢壁與部曲制度的推行亦較大地促進了武術的發(fā)展。兩晉南北朝長兵與短兵自漢代始,刀被廣泛使用,到南北朝時,制作愈加精良?!稌x書·赫連勃勃載記》寫道:勃勃“造百煉鋼刀,為龍雀大環(huán),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堪虞。大夏龍雀,名冠神都??梢詰堰h,可以柔邇。如風靡草,威服九區(qū)’?!边@種寶刀,與劍一樣,似已成為神圣的象征物。當時,刀也具有了既可佩帶防身,又兼禮儀作用,亦同于佩劍的功用?!豆旁娫础肪硎摹队芍苋臊R夜度砥柱詩》云:“俠客重艱辛,夜出小平津。馬色迷官吏,雞鳴起戎人。露鮮華劍采,日照寶刀新,問我將何去,北海就孫賓?!痹娭忻鑼懥艘晃簧砼鍖毜兜挠率?,在月光映照中,前去從軍的情景。帝王也常用名刀賞賜臣子?!稌x書·劉琨傳》載:元帝將劉琨升為侍中太尉,并贈名刀。臣子也有將名刀作為寶物貢奉皇上的。《梁書》記席闡文在梁武帝起兵時,愿效忠武帝,遣人“獻銀裝刀,帝報以金如意”。兩晉南北朝時期,刀大量裝備部隊,因此需求量極大。晉陶弘景《刀劍錄》載“西晉司馬炎咸寧元年造刀八千口,銘曰司馬”;“后蜀主李雄,晏平之年造騰馬刀五百口”;“前涼張實造刀一百口”。佩劍仍是兩晉南北朝重要的禮儀制度?!稌x書·輿服志》云:“漢制,自天子至百官,無不佩劍,其后惟朝帶劍,晉世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亦用蚌、金銀、玳瑁為飾?!薄端螘ざY志》亦云:“劍者,君子武備,然自人君至士人又帶劍也。自晉以來始以木劍代刀、劍?!迸鍎τ媚緞?,可視為文弱之風彌漫的反映。長矛是當時軍隊所常用的長兵?!稌x書·劉曜傳》載:勇士陳安能“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zhí)丈八蛇矛。”《隴上歌》亦云:“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干雖小腹中寬,愛養(yǎng)將士同心肝,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滿,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瘪R上長矛,在當時又被稱為矟槊、馬槊。《釋名》云:“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瘪R上用矛,要沖刺,挑擊敵人,矛過于輕短,則不適用。因此,馬上用矛便日漸加重加長?!段簳り惲敉躜瘋鳌吩疲和躜隽^人,每每覺得一般長矛既輕且短,于是增大矛制,但仍覺輕不適手,便又加了些銅鈴在矛刃下。臨陣時,他“以矟刺人,遂貫胸高舉,以示于眾”,即是證明。漢魏時有丈八長矛說,一丈八尺約合當今一丈二尺五寸,即4.15米。當時的矛甚至有更長的?!读簳ぱ蛸﹤鳌份d:梁高祖大宴群臣,少府奏上新造成的兩刃矟,竟長二丈四尺,圍一尺三寸。羊侃奉命一試,居然“執(zhí)矟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梁簡文帝蕭綱曾將馬上用槊技術“搜采抑揚,斟酌繁簡”,編撰整理為《馬槊譜》一書。其序云:“馬槊為用,雖非遠法,近代相傳,稍已成藝?!焙單牡墼谛蛑羞€談到自己如何利用閑暇時間廣泛搜集馬槊技巧,加以精選而成此譜。惜此書正文遺佚,今僅存其序。兩晉南北朝的射術這一時期善騎射者多矣。《南齊書·宜都王傳》載:王善騎射,曾“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發(fā)十中?!薄吨軙ざ贡R寧傳》載:豆盧寧能于百步懸莎草以射之,七發(fā)七中?!备小段簳份d:北魏世宗弓射射遠竟達三百五十步;《晉書·劉曜載記》云:劉曜“雄武過人,鐵厚一寸,射而洞之。”人稱“神射”。在戰(zhàn)場上,高超的射藝顯示出強大的威力?!读簳げ芫白趥鳌吩疲何涫坎芫白凇胺晷U賊數(shù)百圍之,景宗帶百余箭,乃馳騎四射,每箭殺一蠻,蠻遂散走,因是以膽勇知名?!薄稌x書·慕容翰傳》記:武將慕容翰被百余騎追逼,他警告追者“無為相逼,自取死也?!庇谑撬屪氛甙俨酵庳Q刀,一箭射中刀環(huán),令追騎嘆服,不敢追逼。當時諸國君皆重視射藝?!赌淆R書·禮志》云:“九月九日馬射……金秋之節(jié),講武習射?!薄段簳ぬ涞郾炯o》則載:魏太武帝時專門修建習射場地,“筑馬射臺于長川,帝親登臺觀走馬,王公諸國君長馳射,中者,賜金錦繒絮各有差”。漢族古代的大射、燕射、鄉(xiāng)射等射禮,亦被北朝政權所承繼。兩晉南北朝的拳搏角抵這一時期史籍中尚無拳術技術方法的專門記述,但關于習武人膂力過人,身手矯疾的記載卻很多。如《前趙錄》載:郭默世代以屠沽為業(yè),“壯勇,拳捷能貫甲,跳三丈塹?!薄读簳ぱ蛸﹤鳌芬噍d:羊侃以勇力聞名。一次梁武帝戲言:人皆說你是虎,是羊質(zhì)虎皮吧?你作個虎勢與眾人觀。羊侃遂用手抓扶殿中之柱,手指竟嵌進柱內(nèi),足見其力量之大矣!令人嘆為觀止。這個時期的統(tǒng)治者亦多喜愛摔跤活動。《魏書·樂志》載:北魏道武帝于天興六年冬“增修雜伎,造五兵角抵。”敦煌290窟北周壁畫中也有描繪太子左手抓住對方頭頸用力下按,右手擎對方右踝上提,將其摔倒的圖像。相撲之名似亦始于西晉?!稌x書·庾闡傳》載:庾闡父名庾東,以勇力聞名。武帝時,一西域胡人,矯捷無敵,晉中沒有人敢與之較量。武帝招募勇士,“東應選,遂撲殺之,名震殊俗。”這時的相撲、較斗相當猛烈。王隱《晉書·劉子篤傳》云:有的地方相撲已成為經(jīng)常開展的競技項目,潁川、襄城兩郡經(jīng)常舉行比賽。兩晉南北朝套路武術與表演武術晉朝傅玄《短兵篇》載:“劍為短兵。其勢險危,疾踰飛電。回旋應規(guī),武節(jié)齊聲。或合或離,電發(fā)星鶩。若景若差,兵法攸象。軍容是儀?!眲υ诋敃r已退出軍事舞臺,由“軍容是儀”看,應是武舞中模擬軍陣;而“回旋應規(guī)”,又可看出劍法的嚴整規(guī)范?!段簳ま煽瞪鷤鳌份d:“正光二年三月,肅宗朝靈太后于西林園。文武侍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瞪藶榱κ课瑁坝谡坌?,每顧視太后,舉手踏足,瞋目頷首,為殺搏之勢。”所謂“力士舞”,顯然即拳術表演。可能具有套路雛型?!短接[》卷三四二引《晉書》載:王稜喜好武藝,武士王如被稜收于門下。一次宴飲,王如請求舞刀助酒為樂,“如于是舞刀為戲,漸來前,稜惡而呵之,不止,遂直前斬稜”。舞刀表演用真刀,與楚漢之爭的“鴻門宴”類似?!度龂尽ぴS慈傳》載:許慈與胡潛二人不和,劉備為諷喻二人,喚倡優(yōu)扮演二人互相爭斗場景,“初以辭義相難,終以刀杖相屈?!笨梢姵珒?yōu)表演中出現(xiàn)刀杖對打情節(jié)。《隋唐嘉話》載:高齊蘭陵王長恭,長相如美婦人一樣細嫩白凈,擔心不足以震懾敵人,遂飾以假面應敵。他“勇冠三軍,齊人壯之”,于是創(chuàng)編了《蘭陵王》的武舞,“以效其麾擊刺客?!薄短m陵王》即《代面》舞,《樂府雜錄》亦云:“戲有代面,始自北齊”。武舞與戲曲中的武打均有一定程式,動作要連貫,由此可視為早期的武術套路。這一時期,表演武術還有“拍張”、“跳劍”、“擲戟”等。同時還出現(xiàn)了以表演玩賞為目的的女子相撲。兩晉南北朝僧道習武活動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兩晉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國的昌興時期。寺廟林立,僧侶眾多,習武之事在僧眾中多有開展,有的甚至武藝超群?!独m(xù)高僧傳》載:明恭和尚,臂力過人,能將巨石“獨拈之如小土塊”。也曾有寺廟僧人參予反叛朝廷的活動。據(jù)《魏書·釋老志》載:北魏太武帝時,曾在長安一寺廟發(fā)現(xiàn)大量武器,并因之懷疑寺眾參與叛臣謀反。《宋書·王僧達傳》也載:沙門釋曇標、道方“與秣陵民蘭宏期等謀為亂。”《魏書》則載:“沙門法慶聚眾反于冀州?!憋@然,和尚習武活動,早在少林寺僧眾習武之前,就已開展得較為普遍。少林寺為印度高僧跋陀創(chuàng)建,但在史籍中未發(fā)現(xiàn)有跋陀尚武的記載。其弟子僧稠與慧光,卻會些武術。據(jù)《高僧傳》載:少年慧光出家前“在天街井欄上,反踢蹀,一連五百?!蹦茉讵M窄的井欄上反踢鍵子“一連五百”,若無一定功夫,恐難辦到。又據(jù)唐代張《朝野僉載》云:僧稠為小和尚時,能“橫塌壁行,自西至東飛數(shù)百步,又躍首至于梁數(shù)四。乃引重千鈞,其拳捷驍勇,動駭物聽。”能夠“橫塌壁行”,表明其會輕功;“引重千鈞”,“拳捷驍勇”,自然是說其武藝過人??梢娚倭炙律诮ㄋ轮跫从辛曃浠顒印x代著名道士葛洪,亦精通武藝。他在《抱樸子·外篇自序》中寫他少年時學過射術,后來在軍旅中,“曾手射追騎,應弦而倒,殺二賊一馬”。足見其射術之精。葛洪“又曾受刀楯及單刀、雙戟,皆有口訣要術,以待取入,乃有秘法,其巧入神。若以此道與不曉者對,可以當全獨勝,所向無前矣。晚又學七尺杖術,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由此可知,葛洪不僅善射,還精刀、棍、戟等多種武藝。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亦能武能文。據(jù)《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載:陶弘景祖父陶隆“有氣力,便鞍馬,善騎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