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_第1頁
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_第2頁
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_第3頁
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_第4頁
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1課程安排第一課時:討論“禮”的來源與作用,及周禮的特點。包括(3.14)、(7.5)第二課時:討論當時的禮崩樂壞情況及孔子提出的復禮方案(正名與克己),包括(3.1)、(6.25)、(16.2)、(13.3)、(12.11)、(12.1)第三課時:討論禮之本質(zhì),即禮與仁與孝的關(guān)系,包含(17.11)、(3.3)、(1.2)、(2.8)、(17.21)課程安排第一課時:討論“禮”的來源與作用,及周禮的特點。包括2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14)Q1:周禮是怎么形成的?Q2:孔子為何如此推崇周禮?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14)3克己復禮:

克,約束,克制。復,回歸。禮(主指周禮)

,它是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禮儀。

題解:克服、約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讓思想走上正軌,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回歸到(周)禮的要求,以達到“仁”的境界。克己復禮:4“禮”——“仁”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2.1)“禮”——“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5禮的作用——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仁的內(nèi)涵——克己復禮為仁仁的條目,即具體做法——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依禮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仁是禮的內(nèi)在核心。禮的作用——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6《禮記》:圣人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蹲髠鳌罚憾Y,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夫禮,所以整民也?!盾髯印ざY論》: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墩撜Z》: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關(guān)于“禮”《禮記》:圣人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關(guān)于“禮7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

錢穆先生:“孔子為中國儒學傳統(tǒng)之大宗,而孔子平生為學,其最所尊仰者,實為周公。周公是中國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稱他繼承了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來的道統(tǒng),肩負著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對周禮的崇拜和擁護??鬃右謴偷氖侵芏Y錢穆先生:“孔子為8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9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儒學先驅(qū)。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10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歷史上通稱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倆非常相敬、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時,周公寫了一篇祈禱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靈位面前起誓,周公說:“舍掉我的壽命,把我的壽命給我的兄長,讓他能繼續(xù)安定天下吧!”讀完祈禱文,周公就將這一卷祈禱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廟里面。心誠則靈!周武王的身體果然好了?!吨杏埂氛f:“至誠如神?!敝芪渫踅⒘酥芡醭院螅^了兩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wěn)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quán)。這個時候,有一些別有用心人就開始散播謠言,說周公想篡位。周公聽到這樣的謠言之后,為了不讓他的侄兒為難,自己就辭職到山東去居住了。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歷史上通稱周公,他哥哥是周11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氣很好,就帶著人馬到宮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風大作、雷雨交加,這時成王就感覺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當,上天才會有這些異象產(chǎn)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廟去祭祀,成王就發(fā)現(xiàn)了周公祈禱周武王延壽的這篇祈禱文,成王打開祈禱文一看,當看到周公寧愿讓自己折壽而祈求兄長武王能夠延壽的情真意切的話語時,成王內(nèi)心非常的感動,非常的慚愧,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聽信謠言,還讓叔叔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結(jié)果成王親自到山東把周公請回來,請周公制禮作樂。所以,周朝建國以來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諸實行的。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后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tǒng)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氣很好,就帶著人馬到宮廷外去看看,12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典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派兒子伯禽去管理魯?shù)兀R行時他告誡說:“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焙笞鳛樵谖徽叨Y賢下士之典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典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13何謂“禮”??“禮”的起源?“禮”的發(fā)展?

對鬼神對人各種儀制“禮”的作用?

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何謂“禮”??“禮”的起源?14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

“禮”是頗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則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說:“禮是后來的字,在金文里面,我們偶爾看見用豐字的。從字的結(jié)構(gòu)上來說,是在一個器皿里面盛兩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禮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來從示,其后擴展而為對人,更其后擴展為各種儀制。”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禮”是頗為繁多15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16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Q1:從這句話分析出當時的社會狀況怎么樣?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7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18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僅是社會等級制度的破壞,連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壞,具體表現(xiàn)在哪一句話?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僅是社會等19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20Q1:孔子有必要對一個杯子大發(fā)感慨嗎?言外之意是什么?

Q1:孔子有必要對一個杯子大發(fā)感慨嗎?21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禮崩樂壞:古代的規(guī)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1)社會要嚴守秩序,不可僭越。周禮的內(nèi)涵: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禮崩樂22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保?3.3)周禮的內(nèi)涵(2)要“正名”(糾正與禮樂制度相違背的各種名分)那么如何挽救天下?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周禮的內(nèi)涵23何所謂“正名”?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12.11)Q1:這段話中有哪些比較特殊的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何所謂“正名”?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24名正言順Q1:對孔子來說,“正名”意味著什么?正名——復禮周禮的內(nèi)涵(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孔子理想中的社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秩序的最高境界,這實際就是周禮所規(guī)定的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和以貴族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名正言順Q1:對孔子來說,“正名”意味著什么?周禮的內(nèi)涵(325

顏淵死,顏路(1)請子之車以為之槨(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3)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薄咀⑨尅?1)顏路:顏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阂鬵uǒ,古人所用棺材,內(nèi)為棺,外為槨。

(3)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

(4)從大夫之后:跟隨在大夫們的后面,意即當過大夫??鬃釉隰攪嗡究?,是大夫一級的官員?!咀g文】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鬃诱f:“(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鳖仠Y死,顏路(1)請子之車以為之槨(2)。子曰:“才26【評析】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多次高度稱贊顏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顏淵買槨。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愿意賣掉車子。因為他曾經(jīng)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guī)定。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態(tài)度。

【評析】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鬃佣啻胃叨确Q贊顏淵27探究:

宋代儒學說克己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綱”“忠臣不二君,賢女不二夫”“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對君主也有制約;而宋儒則把君權(quán)絕對化了,只講臣子的義務(wù),不講君主的責任,完全扭曲了儒家的本義

。探究: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28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周禮的內(nèi)涵(4)孝悌是仁之本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29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8)周禮的內(nèi)涵(5)敬愛、順從為孝

色,有事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酒食時讓父母吃食,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終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在孔子看來,“仁”的根本在于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等“孝悌”準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30“孝”:自然而然的親情流露

許慎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老”,代表著年老的雙親;“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會合其字即意味著:“做子女的,順承父母,那就是孝”,從行動上來看,“子”背著“老”,涵義即說父母年老體衰行動不便,須子女背著代步,其中充滿著感恩、報恩、關(guān)懷之意?!墩撜Z》中對孝的理解正是最注重這一點的?!靶ⅰ保鹤匀欢坏挠H情流露

許慎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311、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xiàn)在人只把能養(yǎng)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馬,一樣能有人養(yǎng)著。沒有對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處作分別呀?”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生日,不可不記住,父母的年齡,不可忘記。一方面因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年高而擔心?!?/p>

1、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32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的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對于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身體健康。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本褪钦f:父母在33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鬃诱f:閔子騫是一個真正的孝子,人們不能用言語離間他與父母及兄弟之間的親情。

閔子騫對父母的孝道,在二十四孝中就有關(guān)于他的故事。閔子騫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就又娶了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弟弟,于是后母對待閔子騫很不好。在冬天的時候做棉服,繼母就用棉花給自己生的兒子做棉襖,而給閔子騫卻用蘆花做冬天衣服,蘆花做的衣服看起來確實很大,可是蘆花不保暖。有一天,父親叫閔子騫幫他駕車,因為天氣很冷,所以閔子騫一邊駕車一邊凍得全身發(fā)抖。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34他父親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還在發(fā)抖,心想:你這個行為要是讓別人看到了,人家還以為是繼母在虐待你。于是,閔子騫的父親就很生氣,拿著鞭子就抽打閔子騫,結(jié)果鞭子一打,衣服被打破了,蘆花四處飛散起來。閔子騫的父親看到了這個情景就很生氣,做繼母的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兒子?于是氣沖沖的一回到家里就要把他的繼母休了。在這個情急之下,閔子騫馬上就跪在地上,他哀求父親千萬不要趕繼母走,他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逼湟馐牵耗赣H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受寒冷,母親假如離去,我跟兩個弟弟都要挨餓受凍。閔子騫講出這句話,父親聽了很感動,氣也就消下來。他的繼母更覺得慚愧,從此也就對閔子騫如同己生。閔子騫的這一分孝心、這個德行感化了他的繼母,從此家庭過得很和樂幸福。

他父親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還在發(fā)抖,心想:你這個行為要是讓別35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p>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17.21)周禮的內(nèi)涵(6)要為父母守喪三年以報恩。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36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從四面八方帶來樹種種在墓前(后來的孔林),弟子為孔子守孝三年,子貢在墓前結(jié)廬,為孔子守孝六年。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從四面八方帶來樹種種在墓前(后來37在喪葬上,孔子雖然不主張厚葬,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導的孝道觀,客觀上對后世的厚葬之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談孝不是要恢復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而是要從中汲取精華部分,服務(wù)于社會主義和諧的建設(shè)。所以,對于《論語》中的孝我們也要辯證的看待和接受,比如厚葬在當今社會不應(yīng)該提倡,而且三年之喪的方式也早已經(jīng)不適合如今的社會發(fā)展了。

在喪葬上,孔子雖然不主張厚葬,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導38克己復禮一、本課總的思想內(nèi)容:孔子推崇的是周禮。禮與仁的關(guān)系。禮的本質(zhì)是仁,禮儀形式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對仁的追求。仁禮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仁是禮的內(nèi)在根據(jù)。禮與孝的關(guān)系。孝悌是孔子學說中的一個倫理道德觀念,規(guī)定了一個人對父母、兄長所應(yīng)具有的態(tài)度和行為要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種天經(jīng)地義的綱紀要求,又是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追求“仁”、實踐“仁”的根本。二、本課具體的思想內(nèi)容:

克己:12.1崇古:3.14、7.5秩序:3.1、6.25、12.11道:16.2正名:13.3孝悌:1.2、2.8報恩:17.21崇樂尚仁:17.11、3.3克己復禮39禮的內(nèi)涵:(1)社會要嚴守秩序,不可僭越。(2)要“正名”(糾正與禮樂制度相違背的各種名分)(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4)孝悌是仁之本(6)要為父母守喪三年以報恩。(5)敬愛、順從為孝禮的內(nèi)涵:(1)社會要嚴守秩序,不可僭越。(2)要“正名”(40成語克己復禮:是可忍,孰不可忍:禮崩樂壞: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禮???,約束、克制;復,回歸。這個如能容忍,還有什么不能容忍呢。表示絕不容忍。指封建禮教的規(guī)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成語克己復禮: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抑制41名不正,言不順:名正言順:手足無措:言必行,行必果:犯上作亂: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形容做事名義正當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神情舉動慌張,或無法應(yīng)付。指說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辦到。①觸犯上級,鬧亂子。②指叛逆活動。③歷代剝削階級把人民的反抗、起義誣蔑為“犯上作亂”。犯:干犯。名不正,言不順: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形容做事名義正當而且理42《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43課程安排第一課時:討論“禮”的來源與作用,及周禮的特點。包括(3.14)、(7.5)第二課時:討論當時的禮崩樂壞情況及孔子提出的復禮方案(正名與克己),包括(3.1)、(6.25)、(16.2)、(13.3)、(12.11)、(12.1)第三課時:討論禮之本質(zhì),即禮與仁與孝的關(guān)系,包含(17.11)、(3.3)、(1.2)、(2.8)、(17.21)課程安排第一課時:討論“禮”的來源與作用,及周禮的特點。包括44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14)Q1:周禮是怎么形成的?Q2:孔子為何如此推崇周禮?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3.14)45克己復禮:

克,約束,克制。復,回歸。禮(主指周禮)

,它是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禮儀。

題解:克服、約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讓思想走上正軌,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回歸到(周)禮的要求,以達到“仁”的境界。克己復禮:46“禮”——“仁”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2.1)“禮”——“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47禮的作用——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仁的內(nèi)涵——克己復禮為仁仁的條目,即具體做法——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依禮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仁是禮的內(nèi)在核心。禮的作用——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48《禮記》:圣人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蹲髠鳌罚憾Y,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夫禮,所以整民也?!盾髯印ざY論》: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墩撜Z》: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關(guān)于“禮”《禮記》:圣人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關(guān)于“禮49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

錢穆先生:“孔子為中國儒學傳統(tǒng)之大宗,而孔子平生為學,其最所尊仰者,實為周公。周公是中國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稱他繼承了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來的道統(tǒng),肩負著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對周禮的崇拜和擁護??鬃右謴偷氖侵芏Y錢穆先生:“孔子為50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51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儒學先驅(qū)。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52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歷史上通稱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倆非常相敬、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時,周公寫了一篇祈禱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靈位面前起誓,周公說:“舍掉我的壽命,把我的壽命給我的兄長,讓他能繼續(xù)安定天下吧!”讀完祈禱文,周公就將這一卷祈禱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廟里面。心誠則靈!周武王的身體果然好了。《中庸》說:“至誠如神。”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wěn)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quán)。這個時候,有一些別有用心人就開始散播謠言,說周公想篡位。周公聽到這樣的謠言之后,為了不讓他的侄兒為難,自己就辭職到山東去居住了。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歷史上通稱周公,他哥哥是周53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氣很好,就帶著人馬到宮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風大作、雷雨交加,這時成王就感覺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當,上天才會有這些異象產(chǎn)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廟去祭祀,成王就發(fā)現(xiàn)了周公祈禱周武王延壽的這篇祈禱文,成王打開祈禱文一看,當看到周公寧愿讓自己折壽而祈求兄長武王能夠延壽的情真意切的話語時,成王內(nèi)心非常的感動,非常的慚愧,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聽信謠言,還讓叔叔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結(jié)果成王親自到山東把周公請回來,請周公制禮作樂。所以,周朝建國以來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諸實行的。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后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tǒng)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氣很好,就帶著人馬到宮廷外去看看,54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典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派兒子伯禽去管理魯?shù)兀R行時他告誡說:“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焙笞鳛樵谖徽叨Y賢下士之典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典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55何謂“禮”??“禮”的起源?“禮”的發(fā)展?

對鬼神對人各種儀制“禮”的作用?

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與之相應(yīng)的禮節(jié)儀式。何謂“禮”??“禮”的起源?56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

“禮”是頗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則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說:“禮是后來的字,在金文里面,我們偶爾看見用豐字的。從字的結(jié)構(gòu)上來說,是在一個器皿里面盛兩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禮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來從示,其后擴展而為對人,更其后擴展為各種儀制?!笨鬃右謴偷氖侵芏Y“禮”是頗為繁多57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58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Q1:從這句話分析出當時的社會狀況怎么樣?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59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60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僅是社會等級制度的破壞,連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壞,具體表現(xiàn)在哪一句話?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僅是社會等61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用)課件62Q1:孔子有必要對一個杯子大發(fā)感慨嗎?言外之意是什么?

Q1:孔子有必要對一個杯子大發(fā)感慨嗎?63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禮崩樂壞:古代的規(guī)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1)社會要嚴守秩序,不可僭越。周禮的內(nèi)涵: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怎樣呢?禮崩樂64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保?3.3)周禮的內(nèi)涵(2)要“正名”(糾正與禮樂制度相違背的各種名分)那么如何挽救天下?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周禮的內(nèi)涵65何所謂“正名”?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12.11)Q1:這段話中有哪些比較特殊的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何所謂“正名”?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66名正言順Q1:對孔子來說,“正名”意味著什么?正名——復禮周禮的內(nèi)涵(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孔子理想中的社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秩序的最高境界,這實際就是周禮所規(guī)定的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和以貴族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名正言順Q1:對孔子來說,“正名”意味著什么?周禮的內(nèi)涵(367

顏淵死,顏路(1)請子之車以為之槨(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3)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薄咀⑨尅?1)顏路:顏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阂鬵uǒ,古人所用棺材,內(nèi)為棺,外為槨。

(3)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

(4)從大夫之后:跟隨在大夫們的后面,意即當過大夫??鬃釉隰攪嗡究?,是大夫一級的官員?!咀g文】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鬃诱f:“(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柞幩赖臅r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顏淵死,顏路(1)請子之車以為之槨(2)。子曰:“才68【評析】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鬃佣啻胃叨确Q贊顏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顏淵買槨。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愿意賣掉車子。因為他曾經(jīng)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guī)定。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態(tài)度。

【評析】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鬃佣啻胃叨确Q贊顏淵69探究:

宋代儒學說克己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綱”“忠臣不二君,賢女不二夫”“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對君主也有制約;而宋儒則把君權(quán)絕對化了,只講臣子的義務(wù),不講君主的責任,完全扭曲了儒家的本義

。探究: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70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周禮的內(nèi)涵(4)孝悌是仁之本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71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8)周禮的內(nèi)涵(5)敬愛、順從為孝

色,有事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酒食時讓父母吃食,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終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在孔子看來,“仁”的根本在于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等“孝悌”準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72“孝”:自然而然的親情流露

許慎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老”,代表著年老的雙親;“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會合其字即意味著:“做子女的,順承父母,那就是孝”,從行動上來看,“子”背著“老”,涵義即說父母年老體衰行動不便,須子女背著代步,其中充滿著感恩、報恩、關(guān)懷之意?!墩撜Z》中對孝的理解正是最注重這一點的?!靶ⅰ保鹤匀欢坏挠H情流露

許慎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731、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xiàn)在人只把能養(yǎng)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馬,一樣能有人養(yǎng)著。沒有對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處作分別呀?”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生日,不可不記住,父母的年齡,不可忘記。一方面因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年高而擔心?!?/p>

1、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74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p>

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的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對于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身體健康。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本褪钦f:父母在75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說:閔子騫是一個真正的孝子,人們不能用言語離間他與父母及兄弟之間的親情。

閔子騫對父母的孝道,在二十四孝中就有關(guān)于他的故事。閔子騫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就又娶了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弟弟,于是后母對待閔子騫很不好。在冬天的時候做棉服,繼母就用棉花給自己生的兒子做棉襖,而給閔子騫卻用蘆花做冬天衣服,蘆花做的衣服看起來確實很大,可是蘆花不保暖。有一天,父親叫閔子騫幫他駕車,因為天氣很冷,所以閔子騫一邊駕車一邊凍得全身發(fā)抖。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76他父親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還在發(fā)抖,心想:你這個行為要是讓別人看到了,人家還以為是繼母在虐待你。于是,閔子騫的父親就很生氣,拿著鞭子就抽打閔子騫,結(jié)果鞭子一打,衣服被打破了,蘆花四處飛散起來。閔子騫的父親看到了這個情景就很生氣,做繼母的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兒子?于是氣沖沖的一回到家里就要把他的繼母休了。在這個情急之下,閔子騫馬上就跪在地上,他哀求父親千萬不要趕繼母走,他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逼湟馐牵耗赣H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受寒冷,母親假如離去,我跟兩個弟弟都要挨餓受凍。閔子騫講出這句話,父親聽了很感動,氣也就消下來。他的繼母更覺得慚愧,從此也就對閔子騫如同己生。閔子騫的這一分孝心、這個德行感化了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