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拓展:王韜生平及思想介紹_第1頁
知識拓展:王韜生平及思想介紹_第2頁
知識拓展:王韜生平及思想介紹_第3頁
知識拓展:王韜生平及思想介紹_第4頁
知識拓展:王韜生平及思想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3王韜生平及思想介紹

晚清思想家王韜(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中國近代著名edhurst)主持的墨海書館[4],受到麥都思和長女瑪麗、二女婭蘭的接待,款以葡萄酒和音樂,并帶領參觀“光明無纖翳,洵屬琉璃世界”的印刷廠房。王韜對按字母次序排列整齊的活字架,一天能印幾千本書的活字版印刷機很感興趣,種下日后自己辦書館的種子。王韜在墨海書館結識了美魏茶、慕維廉、艾約瑟等傳教士。1848年,王韜父親病故,王韜此時家有嬌妻幼女,必須尋找工作,維持生計,幸得傳教士麥都思的聘請,到上海墨海書館工作,墨海書館的工資固定,比他在家鄉(xiāng)教書所得高的多。王韜和家眷就住在墨海書館宿舍,室內掛一付對聯(lián):“短衣匹馬隨李廣,紙閣蘆窗對孟光”。王韜在墨海書館,擔任麥都思的助手,重新翻譯《圣經》。英國倫敦會在1843年香港舉辦的代表大會上,多數(shù)代表認為早先edhurst正是英國駐上海領事。王韜在上海英國領事館避難四個多月。1862年10月,在英國領事館人員護送下搭乘一艘怡和洋行的郵輪亡命香港。香港英華書院院長——漢學家理雅各是上海墨海書館館長麥都思的老友,便安排王韜住在香港倫敦教會的宿舍,并聘請王韜協(xié)助翻譯《十三經》。理雅各在王韜協(xié)助下翻譯出《尚書》和《竹書紀年》。理雅各在空暇時常邀請王韜到薄扶林寓所小住。王韜初到香港,無親無故,多仗理雅各資助才能渡過難關。在此期間,王韜還兼任香港《華字日報》主筆,這是他從事華文新聞事業(yè)的開端。

王韜論香港王韜旅居香港,工余之暇,勤涉書史。當時罕有關于香港的史料,王韜尋訪故老,收集關于香港的資料,著《香港略論》、《香海羈蹤》、《物外清游》等三篇文章,記述香港的地理環(huán)境,英人未來前的狀況,英人割據(jù)香港后設立的官府、制度和兵防,以及十九世紀中葉香港的學校、教會、民俗等歷史資料。王韜有關香港的文章,是有關香港早期歷史的重要文獻。

歐洲之旅游歷歐洲。1867年理雅各離開香港回蘇格蘭家鄉(xiāng)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理雅各來信邀請王韜到歐洲游歷并前來蘇格蘭繼續(xù)幫助翻譯中國經典。十一月二十日王韜乘輪船啟行。取道新加坡、錫蘭、檳榔嶼、亞丁、開羅出地中海經墨西拿抵達法國馬賽。由香港到馬賽全程四十多日。每經過一個停泊港口,王韜必定游覽一番,并寫下游記。王韜從馬賽轉搭火車經里昂到達法京巴黎。王韜在巴黎游覽盧浮宮等名勝,并拜訪索邦大學漢學家儒蓮。王韜在巴黎小住十幾天后繼續(xù)搭火車到加來港口轉搭渡輪過英吉利海峽到英國多佛爾港,改乘火車到英京倫敦。當時理雅各正在倫敦,便陪同王韜游覽大英博物館、圣保羅大教堂等英京的名勝。王韜在牛津大學演講。牛津大學校長特邀王韜到大學以華語演講。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學者在牛津大學講話。王韜談到中英通商的歷史,維多利亞女王遣人到廣東,開始了英國的東方貿易,后來英國官員斯當東始學漢語,隨后來華的英國人才通中國語言文字。王韜希望兩國繼續(xù)和睦共處?!笆菚r一堂聽者無不鼓掌蹈足,同聲稱贊?!碑敃r在牛津大學學習漢語的學生,多經國家選拔后,授予官職,派往印度和中國當翻譯。王韜還談到孔子之道與西方天道,孔子之道為人道,西方之道雖是天道,但傳西道的還是系于人?!按诵耐死硪?,請一言以決之,曰其道大同”。杜拉村旅居蘇格蘭。王韜離開倫敦后,在蘇格蘭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居住。假日理雅各和他的三女瑪麗常陪同王韜游覽鄰近的杜拉山、坎伯古堡、替里扣特里鎮(zhèn)、阿羅威、斯德零故宮。也游覽了愛丁堡,參觀愛丁堡大學,游覽阿伯丁、亨得利、格拉斯哥、丹迪等地。一如往日,王韜每游一地都寫下紀錄,后來在上海編入《漫游隨錄圖記》。1870年春理雅各和王韜完成了《詩經》、《易經》、《禮記》等中國經典的翻譯。王韜旅居蘇格蘭期間,應用西方天文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日食紀錄,著有《春秋日食辨正》、《春秋朔閏至日考》等天文學著作。

辦報生涯1857年參加《六合叢報》的編輯工作,是他報刊活動的開始。1864年兼任《近事編錄》的編輯工作。1874年創(chuàng)辦《循環(huán)日報》。是近代報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報刊政論家,他的政論反帝愛國,昌言變法,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富于感情,后來被發(fā)展為一種新的報章文體,后發(fā)展于梁啟超,對當時的文壇和以后的維新派領導人影響較大。他的部分政論文章后收編為《弢園文錄外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他關于辦報的言論代表了維新變法前報刊理論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報刊理論的基石。《弢園文錄外編》:是我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作者王韜。他是我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報刊政論家,他的政論反帝愛國,昌言變法,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富于感情,后來被發(fā)展為一種新的報章文體,他的部分政論文章被收編為《弢園文錄外編》。1870年冬理雅各返回香港,重新主持英華書院,王韜隨同返香港,在鴨巴甸(今香港仔)租了一間背靠山麓的小屋,名之為“天南遁窟”,自號“天南遁叟”,從事著述之余,仍舊出任《華字日報》主筆。在此期間,王韜編譯了《法國志略》、《普法戰(zhàn)紀》,先后在《華字日報》連載,上?!渡陥蟆忿D載。后來王韜《普法戰(zhàn)紀》編輯成21萬字的單行本?!镀辗☉?zhàn)紀》很受李鴻章重視?!镀辗☉?zhàn)紀》傳入日本,也引起很大的反響。1872年東華醫(yī)院在香港創(chuàng)立,王韜被選入東華醫(yī)院第一屆董事會。1873年理雅各返回蘇格蘭,王韜買下英華書院的印刷設備,在1874年創(chuàng)辦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華資中文日報——《循環(huán)日報》,因此王韜被尊為中國第一報人。王韜自任主筆十年之久,在《循環(huán)日報》上發(fā)表八百余篇政論,鼓吹中國必須變法,興辦鐵路、造船、紡織等工業(yè)以自強。王韜發(fā)表在《循環(huán)日報》的政論,短小精悍,每篇千字左右,切中時弊,被認為是中國新聞界政論體的創(chuàng)造人。1875年王韜發(fā)表了著名的《變法自強上》、《變法自強中》、《變法自強下》三篇政論,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變法”的口號,比鄭觀應《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維新早23年。據(jù)學者羅香林考證,康有為在1879年曾游歷香港,正值王韜擔任《循環(huán)日報》主筆,發(fā)表大量變法政論之時,因此,康有為的變法思想,受王韜影響是極可能的事。王韜無疑是是中國變法維新運動的先行者。王韜主編的《循環(huán)日報》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份以政論著稱的報刊。王韜是中國第一位報刊政論家,《弢園文錄外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王韜的政論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論說文的傳統(tǒng),突破了當時梧桐時文和八股文的局限,強調文章是“載道之器”,指出“文章之貴在乎紀事述情”,不應拘泥于文法,墨守成規(guī)。他的政論對報章問題和政論文風的改觀和發(fā)展影響很大。

旅日考察王韜的《普法戰(zhàn)紀》一書和發(fā)表在《循環(huán)日報》上的變法維新政論,深受日本維新派重視。光緒五年(1879年)三月,王韜應日本一等編修重野成齋、《報知社》主筆栗本鋤云、蕃士岡鹿門、中村正直、寺田望南、佐田白茅等名士的邀請,前往日本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考察。王韜在此期間結識一批日本維新人士,考察了東京、大阪、神戶、橫濱等城市,寫成《扶桑游記》。在日本期間,王韜還在東京謁見清廷駐日大使何如璋、副使張斯桂、參贊黃遵憲。

終老上海王韜在英國、日本的名望和他的變法維新政論,使清廷重臣李鴻章刮目相看,認為王韜是“不世英才,胸羅萬有”希望召羅為用。光緒八年(1882年)王韜曾回上海探路,矚香港洪茂才校對《弢園文錄外編》,由香港印務總局排印。光緒十年(1884年)王韜終于回到他闊別二十二年的上海,定居在滬北吳淞江濱的淞隱廬。此時王韜被聘為《申報》編輯。光緒十一年(1885年)王韜創(chuàng)辦弢園書局,以木活字出版書籍。光緒十二年(1886年)主持格致書院,推行西式教學。光緒十三年(1887年)著《淞濱瑣話》。光緒十六年(1890年)石印出版《漫游隨錄圖記》,入秋,王韜被聘為《萬國公報》特約寫稿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中山拜見王韜,王韜為孫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書》,安排在《萬國公報》發(fā)表。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1897年5月24日)王韜病逝上海城西草堂。

代表論著變法(中)王韜易曰:窮則變,變則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變者也。上古之天下,一變而為中古。中古之天下,一變而為三代。自祖龍崛起,兼并宇內,廢封建而為郡縣,焚書坑儒,三代禮樂典章制度,蕩焉泯焉,無一存焉。三代之天下,至此而又一變。自漢以來,各代遞嬗,征誅禪讓,各有其局,雖疆域漸廣,而登王會列屏藩者,不過東南洋諸島國而已,此外無聞焉;自明季利瑪竇入中國,始知有東西兩半球,而海外諸國,有若棋布星羅;至今日,而泰西大小各國無不通和立約,叩關而求互市,舉海外數(shù)十國悉聚于一中國之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幾于六合為一國,四海為一家;秦、漢以來之天下,至此而又一變。嗚呼!至今日而欲辨天下事,必自歐洲始!以歐洲諸大國,為富強之綱領,制作之樞紐。舍此,無以師其長而成一變之道。中西同有舟,而彼則以輪船,中西同有車,而彼則以火車;中西同有驛遞,而彼則以電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槍炮獨精;中西同有備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獨擅其勝;中西同有陸兵水師,而彼之兵法獨長。其他則彼之所考察,為我之所未知;彼之所講求,為我之所不及。如是者直不可以僂指數(shù)。設我中國至此時而不一變,安能埒于歐洲諸大國,而與之比權量力也哉!然而一變之道難矣。以今日西國之所有,彼悍然不顧者,皆視以為不屑者也。其言曰:我用我法以治天下,自有圣人之道在。不知道貴乎因時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斷不拘泥古昔,而不為變通,有可知也。今觀中國之所長者無他,曰:因循也,茍且也,蒙蔽也,粉飾也,貪罔也,虛驕也;喜貢諛而惡直言,好貨財而彼此交征利。其有深思遠慮矯然出眾者,則必擯不見用。茍以一變之說進,其不嘩然逐之者幾希!蓋進言者必美其詞曰:中國人才之眾也,土地之廣也,甲兵之強也,財力之富也,法度之美也,非西國之所能望其項背也。嗚呼!是皆然矣。特彼知人才之眾,而不知所以養(yǎng)其人才以為我用;知土地之廣,而不知所以治其土地以為我益;知甲兵之強,而不知練其甲兵以為我威;知財力之富,而不知所以裕其財力,開源節(jié)流,以出諸無窮而用之不匱;知法度之美,而不知奉公守法,行之維力,不至視作具文。凡此皆其蔽也。故至今日而言治,非一變不為功。變之之道奈何其一曰:取士之法宜變也。貼括一道,至今日而所趨益下,庸腐惡劣不可向邇。乃猶以之取士,曰制科,歲取數(shù)千百貿然無知之人,而號之曰士。將來委之以治民,民其治乎故我曰:取士之法不變,則人才終不出。其一曰:練兵之法宜變也。今之陸營水師,其著于籍者,有名而無實。當事者以兵不足恃,又從而募勇,能聚而不能散。今天津駐防之兵至十萬,雖足以拱衛(wèi)神京,翼保畿輔,以壯聲威而遏戟鐵;而他處海防均須整頓,綠旗滿營,水師戰(zhàn)艦,皆當易器械,更船舶,使之壁壘一新,而不得仍以戈矛弓矢從事。茍仍其舊而不早為之計,是謂以不教民戰(zhàn),無殊驅之就死地也。故我曰:兵法不變則兵不能強。其一曰:學校之虛文宜變也。今所設教諭訓導,小邑一人,大邑兩人,虛糜廩粟,并無所事。且其人,類皆阘冗無能,龍鐘寡恥,不足為士之表率。書院山長,祈取聲譽,以所薦之榮辱為去留,而每月所課,不過奉行故事而已。是朝廷有養(yǎng)士之名,而無養(yǎng)士之實也。是反不若漢時所立國子監(jiān),天下士子,猶得讀書于其中也。其一曰:律例之繁文宜變也。昔高祖入關,其與民約,不過曰法三章耳。近世之吏,上下其手,律例愈密而愈紊,不過供其舞文弄法巳耳。拘牽文義,厥弊日滋。動曰成例難違,舊法當守,而一切之事,都為其所束縛馳驟矣。是朝廷有行法之名,而無奉法之實也。是不如減條教,省號令,開誠布公,而與民相見以天也。凡是四者,皆宜亟變者也。四者既變,然后以西法參用乎其間。而其最要者,移風易俗之權,操之自上。而與民漸潰于無形,轉移于不覺。蓋其變也,由本以及末,由內以及外,由大以及小,而非徒恃乎西法也。

政治、經濟、軍事思想變法自強王韜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根據(jù)易經中“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斷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變者”;他寫道“中國何嘗不變”。王韜對中國前途充滿信心,“吾知中國不及百年,必且盡用泰西之法而駕乎其上”[23]。王韜主張以歐洲強國為榜樣。具體辦法有四:1、改革科舉取士法2、改革練兵法3、改革教育4、廢除繁文

君民共主論在中國歷史上王韜最早提倡廢除封建專制,建立“與眾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憲制度。王韜將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分為三種:1、君主之國,如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土耳其,國家元首為帝。王韜認為,君為主,必須有堯、舜帝在上,才能長治久安。2、民主之國,如法國、瑞士、美國,國家元首為“統(tǒng)領”。王韜認為民主之國,“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無流弊”。3、君民共主之國,如英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麥?!俺⒂斜潭Y樂賞罰諸大政,必集眾于上下議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見相同,而后可頒之遠近,此君民共主也?!薄拔ň窆仓?,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得以下遞……如中國三代以上之遺意?!?/p>

主張進行軍事改革王韜主張革新兵器,廢除弓箭、大刀、長矛,換成新式火器;將帆船換為輪船,“師其所能,奪其所持。”王韜認為單按西法制造槍炮、輪船、建筑鐵路,只不過是抄襲皮毛,更重要的是要變革軍隊的制度和訓練方法。

實業(yè)強國王韜認為富強為強國之本,必須大力興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