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疫病防治技術_第1頁
肉牛疫病防治技術_第2頁
肉牛疫病防治技術_第3頁
肉牛疫病防治技術_第4頁
肉牛疫病防治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肉牛疫病防治技術口蹄疫本病傳播迅速、感染和發(fā)病率高,雖病死率不高,但常引起大規(guī)模流行,造成經濟損失很大,是目前世界各地廣泛重視的傳染病之一。病原口蹄疫是口蹄病毒引起的偶蹄動物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口粘膜、蹄部和乳房部皮膚發(fā)生水皰和潰腸。流行病學本病主要侵害偶蹄動物,以牛較為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在病癥出現(xiàn)前,就開場從病畜體內排出病毒,病癥出現(xiàn)后,牛舌面皮含毒量最高,感染力最強,其次為奶、尿、唾液、糞便、呼出氣和精液。主要通過病畜與健畜的直接或間接接觸經消化道、損傷的皮膚和粘膜、呼吸道感染。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季節(jié),但由于高氣溫和日光直接影響病毒的存活。病癥潛伏期一般為2—4天,長的一周左右。病牛體溫升高到40—410C,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反芻停頓,流涎和和咂嘴,開口時有吸吮聲。1—2天后,在唇內、舌面、齒齦和部粘膜以及蹄部柔軟部皮膚上,發(fā)生大小不一的水皰,小如綠豆,大如拇指,有的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水皰。這時病牛流涎增多,流出大量帶泡沫的線狀口涎,掛滿口角及唇邊。本病一般為良性經過,僅口腔發(fā)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病理變化本病多取良性經過,且病癥較典型,除口腔和蹄部變外,部檢見于咽喉、食道、氣管以及瘤胃尤其瘤胃肉柱上也有水皰和爛斑,有的被黃色粘液或棕黑色痂塊覆蓋。真胃和大、小腸粘膜有出血性炎癥。心肌病變具有特征性,心內外膜和心肌切面有不規(guī)則的灰白色或淡黃色條紋與斑點,稱"虎斑心〞。防制有疑似口蹄疫發(fā)生時,應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及時報告疫情,迅速采取封鎖、隔離、消毒和病畜治療的綜合措施;嚴格處理好尸體和污染物,直到最后一頭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無新病例發(fā)生,經過全面大消毒后,方能解除封鎖。一般對口蹄局部采取對癥治療。蹄部用3%臭藥水或來蘇兒水洗凈后,涂以魚石脂軟膏,用繃帶包扎。乳房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滌,對病畜加強護理,給以松軟新鮮飼料。牛巴氏桿菌病牛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一般呈散發(fā)性或地方流行性,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病原:多殺性牛巴氏桿菌是一種細小的球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美藍或姬姆薩氏染色,可見菌體兩端濃染,中間著色淺淡,故稱兩極性桿菌。本菌在安康牛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可能就有寄生,當飼養(yǎng)管理不良,氣候突變、賊風侵襲、受寒、饑餓、過勞或長途運輸?shù)仍蚨档托篌w抵抗力時,則此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強,引起發(fā)病。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傳染,也可經外傷和昆蟲的叮咬引起感染。病癥:潛伏期為2-5天。根據臨床可分為敗血型、水腫型和肺炎型3種。敗血型:病初體溫升高41-42℃,精神沉郁,低頭拱背,呆立,采食、反芻停頓,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顫,結膜充血潮紅,鼻鏡枯燥、流漿液性或粘液性鼻液,重者混有血液。腹瀉,糞中混有粘液、粘膜甚至血液,惡臭,有時尿中也帶血。一般24小時死亡。水腫型:病牛胸前及頭頸部水腫,嚴重者涉及下腹部。腫脹部初堅硬而熱痛,后變冷而疼痛減輕。舌咽高度腫脹,眼紅腫、流淚;口流涎;呼吸困難,粘膜發(fā)紺,最后窒息或下痢虛脫致死。病程2-3天。肺炎型:此型最常見,體溫升高,呼吸、心跳加快。然后肺炎病癥逐漸明顯,呼吸困難,干咳而顯疼痛,流出混有泡沫的漿液性鼻液并帶有血紅色,后呈膿性。胸部叩診有濁音、疼痛反響,聽診有支氣管呼吸音或濕性啰音。2歲以內的犢牛,常嚴重下痢并混有血液。病程一般為1周左右,有的病牛轉變?yōu)槁?。預防:1、平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寒、過勞、饑餓等,以增強抗病能力。2、隔離病畜,制止疫區(qū)牛只移動,以防傳播。3、污染牛欄用5%漂白粉或10%石灰水消毒。糞便和墊草進展堆積發(fā)酵處理。4、每年定期給牛注射牛巴氏桿菌苗。治療:1、20%磺胺嘧啶鈉80-100毫升靜注,每6小時1次,連用3天。2、鏈霉素15-25毫克/千克肌注,每日2次,或選用其他抗生素。3、出現(xiàn)大葉性肺炎時,用新胂凡納明2-4克,溶解于60-100毫升滅菌蒸餾水或生理鹽水中,一次靜注,2-3天后重復注射1次。牛流行熱牛流行熱又叫"牛三日熱〞,是病毒通過昆蟲叮咬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發(fā)病季節(jié)與昆蟲活動季節(jié)一致。其特征是突然高熱,呼吸道和消化道呈卡他性炎癥,關節(jié)炎癥。傳播迅速,病程短,多趨良性經過。僅牛發(fā)病,其他家畜不感染。病原:病原是一種彈狀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和呼吸道的分泌物中。病毒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均能將其殺死。凡能降低機體抵抗力的不良因素,如天氣驟變、陰雨連綿、過度使役、營養(yǎng)不良、畜舍潮濕等,均可促使本病發(fā)生。本病的流行有周期性,約3-5年流行1次,一次大流行后,間隔1次較小的流行。病癥:潛伏期一般為3-7天。病初惡寒顫栗,體溫升高達40℃以上,持續(xù)2-3天,體溫下降,恢復正常。體溫升高的同時,病牛流淚,眼瞼、結膜充血、水腫,呼吸促迫。食欲廢絕,反芻停頓,瘤胃蠕動停頓,呈現(xiàn)膨脹。糞便枯燥,有時下痢。四肢關節(jié)浮腫、疼痛、跛行,不敢走動,站立困難。皮溫不整,特別是角根、耳、肢端有冷感。另外,流鼻涕,口腔發(fā)炎、流涎,口角有泡沫,尿少渾濁。病變:為間性肺氣腫、肺充血、肺水腫。肝、腎稍腫脹,并有散在小壞死灶。預防:采取撲滅吸血昆蟲和一般的綜合性防疫措施。病牛隔離,轉移放牧地,防止昆蟲叮咬。治療:尚無特效治法,主要采取解熱鎮(zhèn)痛、強心補液等對癥治療。片形吸蟲病片形吸蟲病又稱肝蛭病,是由片形吸蟲寄生于牛、羊等反芻動物肝臟膽管中的一種寄生蟲病,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膽管炎或肝硬化并伴有消化紊亂與營養(yǎng)障礙為特征,全國性流行,分布廣、危害大,可感染人。病原體:分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兩種,成蟲形態(tài)相似。肝片吸蟲的新鮮蟲體呈棕紅色,呈葉狀。蟲體前端有錐狀突起,稱頭錐。錐突底部兩側擴展為"肩〞樣突出,稱肩部。蟲體長20~36毫米,寬5~13毫米。雌雄同體。大片形吸蟲,蟲體較長,無明顯的肩部,后端鈍圓,蟲體長25~75毫米,寬10~13毫米。流行病學:片形吸蟲病的感染來源主要是病畜和帶蟲者。多發(fā)生于潮濕、多雨季節(jié),低洼多水地區(qū),羊主要在夏秋兩季易被感染,大片形吸蟲主要見于南方。病癥:片形吸蟲病的臨床表現(xiàn)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期多發(fā)于犢牛和羊,相當于童蟲在肝組織移行過程。常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體溫升高,減食或停食、貧血、腹瀉、黃疸等。慢性型主要由成蟲引起,表現(xiàn)為貧血、粘膜蒼白、被毛粗亂無光澤;眼瞼、下頜、胸下、腹下等外水腫,運動物有的會消失;食欲不振,周期性瘤胃膨脹,前胃緩慢、腸炎,腹瀉;往往因衰竭而死亡。剖檢:主要病變在肝臟。肝實質萎縮、變硬、膽管肥厚、擴*呈繩索樣突出于肝外表,膽管內壁粗糙,內含血性粘液和蟲體。診斷:根據病癥、流行病學情況,病理剖檢及糞便蟲卵檢查等進展綜合判斷。防治:驅除片形吸蟲,可選用丙硫苯咪唑、硝氯酚及硫雙二氯酚等。硝氯酚〔拜爾9015〕:是治療牛羊肝片吸蟲病的特效藥之一。牛4~7mg/kg,羊6~8mg/kg肝蛭凈〔三氯苯唑〕羊10mg/kg,牛12mg/kg硫雙二氯酚〔別丁〕羊80~100mg/kg;牛40mg/kg或60mg/kg分二次,隔天一次硫溴酚:牛、羊40~60mg/kg丙硫咪唑〔抗蠕敏〕:30~40mg/kg預防本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驅蟲:每年進展兩次驅蟲,第一次秋末冬初,第二次冬末春初。〔2〕糞便處理:采用堆集發(fā)酵的方式殺滅蟲卵。〔3〕消滅中間宿主:滅螺是消滅片形吸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配合農田水利建立,草地改進,化學藥物及生物滅螺,飼養(yǎng)水等多種方法。亦可每年的3~5月用廢棄的烤煙末拋灑在房前屋后和牧地的溝渠及水田中滅螺。采用五萬分之一的氨水或硫酸銅、萬分之一的茶籽餅液等均可收到滅螺的效果。〔4〕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飲水條件,選擇枯燥地區(qū)放牧。闊盤吸蟲病由闊盤吸蟲寄生于牛、羊、豬、駱駝和人的胰管、膽管和十二指腸內引起的疾病。病原體闊盤吸蟲包括胰闊吸蟲、腔闊盤吸蟲、枝睪闊盤吸蟲三種,呈棕紅色,長橢圓,扁平、稍透明,大小在4.5~16×2.5~5.8毫米之間。蟲卵呈棕褐色、橢圓形、大小為35~50×30~35微米,兩側不對稱,內含毛蚴、卵蓋清晰。病癥病畜表現(xiàn)消瘦、貧血、營養(yǎng)障礙、水腫、腹痛、下痢糞便帶有粘液,嚴重時病畜衰竭死亡。剖檢病死家畜可見胰臟外表不平,胰管壁增厚,粘膜有乳突狀小結節(jié),胰腺萎縮硬化,內含蟲體。診斷臨床診斷較困難,需經尸體剖檢確診。防治可選用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吡喹酮等治療。預防主要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期驅蟲、消滅是中間宿主、糞便科學處理等。反芻獸絳蟲病反芻獸絳蟲病是由莫尼茨絳蟲、曲子宮絳蟲、無卵黃腺絳蟲寄生于牛、羊小腸引起的疾病,特別是對羔羊和犢牛危害大,往往是地方性流行。病原體蟲體呈扁平帶狀、乳白色、蟲體長1~6米,寬15毫米,成節(jié)的長度小于寬度。蟲卵似三角形、卵圓形、內含六鉤蚴。流行病學〔1〕年齡的差異:幼畜易感性較高。如莫尼茨絳蟲多感染羔羊和犢牛,無卵黃腺絳蟲則多感染成年牛羊,曲子宮絳蟲對所有畜均感。〔2〕中間宿主一地螨:種類多,蟲體小,分布廣,喜陰暗,潮濕的林區(qū)土壤具怕高溫、怕光特性,故清晨、雨后地螨較多,此時放牧牛、羊最易因食入地螨而感染絳蟲病?!?〕感染的季節(jié)性:與地螨的活動規(guī)律,數(shù)量變動關系密切。北方多于5月開場感染,6月及9~10月是感染頂峰;南方2~3月開場感染,4~6月是感染頂峰。病癥輕度感染時病癥不明顯。往往是犢牛和羔羊表現(xiàn)食欲下降,渴欲增加、腹痛、腹圍增大,下痢或便秘、糞中含孕節(jié)。整個畜體表現(xiàn)精神差、貧血消瘦,被毛開枯等。極個別有神經病癥如轉圈、抽搐等。診斷根據臨床病癥、流行病學情況,結合糞便檢查來確診。糞便中可發(fā)現(xiàn)孕節(jié),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糞便發(fā)現(xiàn)蟲卵,即可確診。防治可選用硫雙三氯酚、丙硫咪唑、氯硝柳胺來治療。預防反芻獸絳蟲病是清晨,雨后、黃昏不要放牧;二是定期驅蟲,在舍飼轉放牧前進展第一次驅蟲,放牧后一個月內第二次驅蟲,一個月后第三次驅蟲。牛羊消化道線蟲病病原體寄生于反芻動物胃和小腸的毛圓科線蟲種類很多,往往混合感染。致病力最強的是捻轉血矛線蟲,寄生于第四胃。仰口線蟲病又稱鉤蟲病,牛仰口線蟲和羊仰口線蟲引起的以貧血為主要特征的寄生蟲病。食道口線蟲有哥倫比亞、輻射、微管、粗紋、**食道口線蟲。主要寄生于結腸,幼蟲可致寄生部位腸壁形成結節(jié),故又稱結節(jié)蟲病。毛尾(首〕線蟲病〔鞭蟲病〕綿羊毛尾線蟲、球鞘毛尾線蟲及蘭氏毛尾線蟲,寄生于羊、牛、鹿、駝等動物大腸〔主要是盲腸〕引起的一種線蟲病。直接發(fā)育史類型。蟲卵抵抗力強,分布廣泛。以含第一期幼蟲的蟲卵為感染性階段。病癥和病變吸食宿主血液;局部發(fā)炎;消化功能降低;干擾宿主造血功能,加重貧血。臨床上可見高度營養(yǎng)不良,漸進性消瘦。貧血、可視黏膜蒼白、下頷和下腹部水腫、腹瀉和便秘交替,最后可因衰竭死亡。死亡多發(fā)在春季。仰口線蟲吸食血液、血液流失、毒素作用等。毒素可以抑制紅細胞的生成,使牛羊出現(xiàn)再生不良性貧血。貧血、消瘦、下頷水腫、頑固性下痢、糞便帶血。幼畜發(fā)育受阻,出現(xiàn)神經病癥。1000條蟲即可引起死亡。消瘦、貧血、水腫,皮下漿液性浸潤,血凝不全,腸黏膜發(fā)炎,出血,內容物呈褐色或血紅色。食道口線蟲患畜初期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腹瀉,糞便呈暗綠色,很多黏液,時帶血。便秘和腹瀉交替進展,漸進性消瘦,下頷水腫,最后可因機體衰竭而死亡。腸壁典型結節(jié)病變。結節(jié)在漿膜面破潰可引發(fā)腹膜炎。大腸壁灰綠色結節(jié),有小孔及結節(jié)內含長3~4mm的幼蟲和黃白色或灰綠色泥狀物,有的發(fā)生壞死或鈣化。毛尾(首〕線蟲病輕者無明顯病癥,重者消瘦、貧血,腹瀉甚至水樣血便,發(fā)育緩慢,羔羊、犢牛可因衰竭而死亡。慢性盲腸及結腸卡他性炎癥;重者盲腸黏膜出血性壞死、水腫和潰瘍。診斷查糞便中蟲卵或剖檢查蟲體確診。用幼蟲別離法查鼻液或糞便,見一期幼蟲即可確診。剖檢發(fā)現(xiàn)蟲體即可確診。治療:左咪唑,牛、羊6-10mg/kg,丙硫咪唑,10-15mg/kg,甲苯咪唑,10-15mg/kg,伊維菌素0.2mg/kg口服或皮下注射。預防:至少春秋兩次驅蟲;管糞滅卵等。牛螨病螨病又稱疥癬、疥瘡、癩皮病,是由疥螨科和癢螨科的螨類寄生在牛羊的體表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表現(xiàn)接觸感染、劇癢、濕疹性皮炎、脫毛、患部呈不規(guī)則地向正常部位擴散,具高度的傳染性。病原體(1)疥螨:蟲體很小,呈龜形,灰白色或帶黃色,頭胸腹融合成軀體上有假頭?!?〕癢螨:肉眼可見,呈橢圓形,假頭呈長圓錐形。流行病學人和動物感染后,都可成為感染來源,通過直接接觸或污染的用具、衣服等附著物間接傳染,在冬季、春初和秋末,尤其是陰雨天氣、擁擠、陰暗潮濕、通風不良的欄舍,蔓延最快,發(fā)病嚴重,體弱的家畜和幼畜最受侵襲。病癥動物感染經2~周表現(xiàn)病癥,局部皮膚上有分散的丘疹〔小結節(jié)〕和水泡?;疾繗W,由于摩擦、啃咬、導致皮膚破損,繼發(fā)細菌感染,致化膿或潰瘍,最后形成瘢塊,皮膚無彈性,增厚,被毛脫落。嚴重感染的幼畜會衰竭死亡。牛疥螨?。河深^角根、頸蔓延到全身。皮膚劇癢,呈不規(guī)則的禿斑,出現(xiàn)灰白色鱗屑,粗糙、枯裂、被毛易脫落。牛癢螨病,由頸部兩側蔓延到全身,皮膚劇癢,肥厚,失去彈性,嚴重感染的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臥地不起,最后死亡。診斷〔1〕直接查蟲法:將刮下的皮屑,放在黑紙上,加熱,用放大鏡可檢出白色活動的蟲體從皮屑中爬出。〔2〕涂片鏡檢:用刀在患部和安康部交界處刮取皮屑,至見血為止,將皮屑置于載玻片上鏡檢或滴加50%甘油生理鹽水溶液鏡檢可見活體疥螨。在臨床上要注意與濕疹,禿尾癬、毛虱、過敏性皮炎、虱鑒別診斷。防治防治采用1%敵百蟲涂抹患部;牧敵克〔雙甲脒乳化劑〕0.4%涂擦患部;蠅毒磷乳劑用0.025%~0.05%藥液噴霧或藥浴1分鐘;煙草水采用1:20比例浸泡1天,煮1小時后,用水擦患部。預防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動物的抵抗力,保持畜舍通風、枯燥、飼養(yǎng)動物密度不要過大、飼養(yǎng)員做好自身保護、防止感染。引進新畜應隔離觀察,無病方可合群飼養(yǎng)。伊氏錐蟲病〔蘇拉病〕伊氏錐蟲病又稱焦尾巴癥,是由伊氏錐蟲寄生在牛、馬、駱駝等家畜的血液中,并通過吸血昆蟲傳播的一種原蟲病。病原體蟲體細長,呈蜷曲的柳葉狀或弓形,前尖后鈍圓,有一根鞭毛。病癥牛:體溫升高40~41.6℃馬:病癥根本與牛相似,后期沉郁嗜眠,對周圍事物反響遲鈍;陣發(fā)性盤旋運動,最后開展為后肢臥地不起,衰竭死亡。診斷本病可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病癥,病原檢查等綜合診斷??芍苯佣o脈采血1滴,滴在載玻片上,并加1滴生理鹽水,加蓋玻片后觀察,可見活蟲。防治本病應及時治療,精心護理,減少使役;采用貝尼爾、萘磺苯酰脲〔那加諾、拜耳205〕、安錐賽〔甲基硫酸喹嘧啶〕等治療,亦可輔以強心、補液等措施。本病預防主要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強畜體抵抗力。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撲滅虻、蠅。及早發(fā)現(xiàn)病畜,盡快隔離治療。牛胎毛滴蟲病該蟲分布于世界許多地方,通過交配或污染的人工授精器械和用具接觸生殖道粘膜傳播。病原體牛胎毛滴蟲病是毛滴蟲科三毛滴蟲屬胎兒三毛滴蟲,呈紡綞形或梨形或長卵圓形,9~25×3~10μm。一個近圓形胞核位蟲體前半部,胞核前方有一簇狀動基體,發(fā)出4根鞭毛,3根前鞭毛,另一根沿波動膜向后,末端游離為后鞭毛。與波動膜相對的一側前端有一個半月狀胞口。蟲體中央有一縱走的軸柱,其末端突出于蟲體后端。病癥:感染公牛時,先引起包皮和陰莖發(fā)炎,繼而侵入輸精管、前列腺和睪丸,引起性功能障礙,性欲減退或不射精。感染12天后,包皮腫脹,分泌大量膿性物,陰莖黏膜上有紅色小結節(jié),不愿交配,隨后病癥消失。母牛感染后1-2天,陰道紅腫,1-2周后,見有白色絮狀物流出,陰道黏膜上有小疹樣的結節(jié),流產、死胎、不孕。診斷本病可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病癥,病原檢查等綜合診斷??芍苯硬缮车婪置谖?,涂在載玻片上,并加1滴生理鹽水,加蓋玻片后觀察,可見活蟲。防治本病應及時治療,精心護理,采用雷佛諾爾、甲硝唑等治療。本病預防主要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公母分群飼養(yǎng),推廣人工受精,增強畜體抵抗力,注意引種檢疫,及早發(fā)現(xiàn)病畜,盡快隔離治療。牛梨形蟲病牛梨形蟲病是各種梨形蟲寄生于紅細胞內所引起的一類原蟲病。梨形蟲又稱血孢子蟲、焦蟲,臨床主要表現(xiàn)血紅蛋白尿,高熱稽留、貧血和黃疸。多為急性經過。在我國華中、華南及西部地區(qū)呈地方性流行。病原體牛梨形蟲病的病原體較多。主要有牛雙芽巴貝斯蟲,牛巴貝斯蟲和羊泰勒蟲。〔1〕牛雙芽馬貝斯蟲:寄生于牛的紅細胞內,蟲體呈環(huán)形、橢圓形、梨籽形、變形蟲樣,蟲體長度大于紅細胞米徑。一般以成雙的梨籽形為多,尖商以銳角相聯(lián)?!?〕牛巴貝斯蟲:寄生于牛的紅細胞內,是一種小型的蟲體,蟲體的長度小于紅細胞的半徑,多以雙梨籽形為多,尖端以鈍角相聯(lián)。蟲體位于紅細胞像。流行病學主要在夏秋〔5~9月〕發(fā)生本病。根據牛的種類的不同,病情、發(fā)病率不一樣。病癥病牛體溫升到40~42℃,精神差,食欲減退,腹瀉、呼吸困難。消瘦、貧血、黃疸。發(fā)病2~3天后,可見血紅蛋白尿,尿色由淡黃色變暗紅色。嚴重者可造成死亡。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病癥,病原檢查可確診。防治可選用臺盼蘭〔錐藍素〕、黃色素〔錐黃素〕、貝尼爾等治療。預防應做好牛體滅蜱,放牧應避開蜱孳生地,亦可用貝尼爾預防注射。食道阻塞是食道被食團或異物阻塞的一種嚴重的食道疾病。俗稱"草噎〞,其臨床特征是突然發(fā)病,咽下障礙,流涎和食物返流。按其阻塞部位:頸部、胸部、腹部阻塞;按阻塞程度分完全和不完全阻塞。本病常見于牛、馬、豬、犬。病因:1、原發(fā)性:①飼喂塊根〔蘿卜、甘藍、紅薯、馬鈴薯等〕或堅硬的飼料〔棉餅等〕。②豬卡菱角、牙簽,狗卡骨頭,然后食物被堵塞。2、繼發(fā)性:①因礦物質缺乏,異食,毛球,異物團塊。②食道麻痹、痙攣、食道狹窄。臨床病癥:1、突然發(fā)病,病畜低頭,大量流涎;2、病畜疼痛不安,停頓采食,搖頭伸頸,有不斷地吞咽動作;3、食物返流;4、瘤胃臌氣,呼吸加快,心跳加快;5、假設頸部食道被堵,可摸到阻塞物,假設胸部食道被堵,可見到食道逆蠕動。與咽炎的鑒別診斷:一樣之處:流涎,吞咽障礙,咳嗽。不同之處:咽部敏感,可插入胃管〔咽炎〕,食道阻塞時,吞咽頭頸伸直,咽下困難。治療:治療的關鍵是疏通食道。1、緩解疼痛與痙攣水合氯醛25~50g,2%i.v或灌腸。靜注時,5%水合氯醛100~200ml〔牛馬〕,皮下注射30%安乃近20~30ml,然后用液體石臘或植物由50~100ml潤滑,內加1%普魯卡因10ml,灌入食道。2、擠壓法3、下送法:〔1〕打氣〔2〕通噎法4、藥物療法先用石臘油,后皮下注射3%鹽酸毛果蕓堿3ml(牛、馬),豬用藜蘆堿.0.02~0.03g或鹽酸阿樸嗎啡0.05g,皮下注射促使嘔吐,使阻塞向外嘔出。5、手術治療前胃緩和是由各種原因導致前胃的收縮力減弱,神經興奮性降低,致使瘤胃內容物運轉緩慢,微生物菌群失調,致使正常的消化機能發(fā)生障礙,乃至全身機能紊亂的一種疾病。臨床上以前胃運動和消化障礙,奶牛泌乳下降為特征,是反芻獸臨床上較常見的前胃病,尤其是舍飼牛。癥狀:前胃緩和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型:又稱單純性消化不良,多因飼料因素所致。1、消化病癥:異嗜,喜粗棄精,不飲水,口干,口液粘稠,有難聞的氣體,反芻、咀嚼不規(guī)則,緩慢無力,有時嘔吐。2、聽診:瘤胃運動次數(shù)↓,音響減弱,持續(xù)時間短,甚至聽不到蠕動音。3、觸診:瘤胃內容物松軟,似捏粉狀。4、糞便:因瘤胃運動緩慢,多數(shù)出現(xiàn)便秘,褐色惡臭,有粘液,少數(shù)病例有腹瀉。5、全身病癥:R↑,P↑,精神差,泌乳量下降,體溫正常,食欲、反芻減少或消失。慢性型:病癥與急性相似,但出現(xiàn):1、病癥時輕時重,便秘,腹瀉交替。2、病牛逐漸消瘦,全身無力3、瘤胃呈間歇性臌氣,病程時間長。診斷時抓住三個特點:聽診:瘤胃蠕動音少、弱,反芻異常,消化機能紊亂。觸診:瘤胃內容物松軟,瘤胃液PH5.5以下。鑒別診斷診斷時須與以下疾病相區(qū)別:奶牛酮?。褐饕l(fā)生在產后1~2月的奶牛,尿中酮體上升,可聞到酮味。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姿勢異常長期腹瀉,體溫升高,觸診右側腹壁有痛感。迷走神經性消化不良;又稱天熱癥,腹部臌脹,瘤胃運動時而增強。皺胃變位:常發(fā)生于分娩之后,左側聽診有特殊的金屬音響。病程及預后:急性者,假設無并發(fā)癥,采取對因治療,加強護理,3~5日內即可康復。假設治療不及時,轉為慢性,則病程持久,時好時壞,要防止伴發(fā)瓣胃阻塞,否則預后不良。治療原則是:除去病因,加強護理,增強前胃機能,改善瘤胃內環(huán)境,恢復微生物群系及其共生關系,防止脫水和自體中毒。1、增強前胃機能,促進胃內容物的運轉和排泄①靜脈注射"促反芻液〞:即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1000ml+10%氯化鈉100~200ml+5%氯化鈣200~300ml+20%苯甲酸鈉咖啡因10ml。假設配合靜脈注射VitB1,效果好。②新斯的明,牛10~20mg,羊5~10mg。毛果蕓香堿,牛30~50mg,羊5~10mg。③穴位注射:健胃穴〔頸部上1/3與中1/3交界,頸靜溝上方二指處〕藥物組成:10%葡萄糖10ml0.2%硝酸士的寧2~6ml或新斯的明20mg。經歷說明健胃穴注射效果很好。④促進瘤胃內容物運轉和排除:可用硫酸鈉或硫酸鎂300~500g,魚石脂20g,酒精50ml,溫水6~10L,一次內服,或液體石臘1L,苦味酊20~30ml,一次內服。2、調整瘤胃PH值(1)當瘤胃內PH降低時〔酸性〕,宜用氫氧化鎂200~300g,配成乳劑,并加碳酸氫鈉50g,一次內服;也可應用碳酸鹽緩沖劑:碳酸鈉50g,碳酸氫鈉420g,氯化鈉100g,氯化鉀140g,水10L。胃管一次投服,每日一次,可用數(shù)日。(2)當瘤胃PH值升高時,宜用稀醋酸30~100ml〔?!常铀m量,一次灌服。也可用醋酸鹽緩沖液:醋酸鈉130g,冰醋酸30ml,10L。一次灌服,每日一次,可用數(shù)日。3、防止脫水和自體中毒25%葡萄糖500~1000ml,40%烏洛托品20~50ml,20%安鈉咖10~20ml靜脈注射。并配合用胰島素100~200國際單位〔IU〕皮下注射。還可用樟腦酒精液,撒烏安100~200ml。慢性前胃緩和可采用堿、醋治療。20%石灰水〔上清液〕1Kg,灌服后半小時,灌食醋0.25kg,1次/天,5~7天為一療程。4、中獸醫(yī)辨證〔1〕脾胃虛弱:補脾健胃、益氣治則用健脾理氣散。〔2〕白術,茯苓,甘草各45~60g,檳榔24~30g,神曲120~150g,〔研磨〕灌服。〔3〕土方土法:白酒200ml、發(fā)酵面200g、紅糖200g、加水1000ml灌服。也可配合電針關元俞〔脾俞、反芻穴〕。瘤胃積食反芻獸采食了大量難以消化的飼料,使瘤胃運動功能障礙,內容物積滯和阻塞于瘤胃內,引起急性瘤胃擴*的一種嚴重疾病。臨床上以腹部膨脹,觸診瘤胃內容物手感堅實,聽診瘤胃蠕動音消失,形成酸中毒和虛脫為特征。本疾是反芻獸常見病之一,尤以舍飼牛多發(fā)。癥狀:1、采食后突然發(fā)病,反芻停頓,鼻鏡干,腹痛不安,拱背。2、左側腹部膨大,觸診手感堅決,直腸檢查更為顯著。3、聽診,瘤胃蠕動音弱或消失,有時可聽到氣體溢出水面的水泡音。4、糞便軟,臭,量少,暗黑。5、心跳加快,呼吸加快,體溫正常,瘤胃酸中毒略有偏低。診斷:根據采食病史和特征病癥,診斷不難但須與以下疾病相區(qū)別:前胃緩和:觸診可區(qū)分。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無過食病史。皺胃阻塞:皺胃積液,沖擊式觸診可聽到液體振蕩音。病程及預后:積食嚴重,病程約一周。如因瘤胃高度緩和,血液循環(huán)障礙毒血癥,心力衰竭,預后不良。治療原則:加強護理,興奮瘤胃,去除瘤胃內容物;調整與改善瘤胃內環(huán)境;防止脫水與自體中毒。1、排出瘤胃內容物〔1〕瘤胃壁按摩,10~20分鐘/次,一般在口服植物油和酵母后〔0.5~1kg〕按摩。〔2〕瀉下:MgSO4或Na2SO4500~800g加水,配加魚石脂15~20g灌服。〔3〕驗方瀉下:豬油1g,炒蘿卜籽0.25kg。2、興奮瘤胃〔1〕肌肉注射興奮劑:一般在口服瀉劑后,注射毛果蕓香堿?!?〕健胃穴注射〔3〕電針關元俞3、調整瘤胃內環(huán)境,清理瘤胃,灌服助消化藥物。當牛發(fā)生脫水時,大量靜注等滲葡萄糖液4L,同時5%NaHCO3500~1000ml,VitC和安鈉咖,一并靜注。4、嚴重者,手術取出瘤胃內的積食。中獸醫(yī)辨證:瘤胃積食,中獸醫(yī)稱胃的實癥,熱癥和滯癥,治療采取破積異滯,軟堅通便。。方用:①急性者:"大戟散合順氣散加減〞②慢性者:四君子湯合曲蘗散加減。實踐證明:黨參50~150g,藜蘆4~40g。煎水灌服,效果好。瘤胃臌氣是反芻獸采食了大量容易發(fā)酵的飼料,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異常發(fā)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瘤胃和網胃急劇擴*的疾病。臨床上以腹圍急劇膨大,呼吸極度困難,觸診瘤胃壁緊*而有彈性為特征。本病在長江以南多發(fā)于春季夏季牧草生長旺盛的季節(jié),特別是紅花草籽生長盛旺的時候。也是我省耕牛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臨床病癥:發(fā)病快,腹部迅速膨大,嚴重時突背脊。叩診呈臌音,觸壓有彈性腹痛不安,有時出現(xiàn)嘔吐,聽診瘤胃蠕動音停頓,呼吸困難,甚至*口呼吸,心動增速,可視粘膜發(fā)紺,頸靜脈怒*,晚期病例,極度不安,全身肌肉震顫,大量流涎,站立不穩(wěn),行走搖晃。終因高度呼吸困難,倒地痙攣而死。病程及預后:急性原發(fā)性瘤胃臌氣,病程短促,如不及時急救,數(shù)小時窒息死亡。病況輕者,治療及時,可迅速痊愈,預后良好。診斷:根據病史和特征,一般可做出診斷。治療原則:排出氣體,防止酵解,理氣消脹,強心補液,健胃消導,恢復瘤胃蠕動。治療1、排氣制酵穿刺放氣:注意放氣時先快后緩,放氣后,注入消沫劑〔二甲基硅油,牛2~4g,或二甲基硅油酒精100ml或花生油、豆油300~500ml,或松節(jié)油20~30ml,魚石脂10~15g,酒精30~40ml〕。土法藥物治療:煤油200ml,白酒250~500ml,或肥皂粉30g,石灰水1~3L,酒精和食醋各200ml,參加水混合,注入瘤胃。2、促進瘤胃蠕動,調整瘤胃功能,用3%NaHCO3洗滌瘤胃,調整其PH值。假設是采食紫云英而引起,可用食鹽200~300g,常水4~6L,牛一次內服。為了排除胃內容物,可用鹽瀉或油類瀉劑。興奮瘤胃,可皮下注射毛果蕓香堿,牛0.03~0.1g或新斯的明10~20mg。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強心補液,增進治療效果。此外,在排除瘤胃氣體或進展瘤胃手術后,采取安康牛的瘤胃液3~6L,進展接種。創(chuàng)傷性網胃心包炎誤咽金屬異物,進入網胃,損傷網胃壁而引起網胃炎,當異物穿過網胃,經膈刺傷心包時則引起創(chuàng)傷性網胃-心包炎。單純的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其臨床特征是頑固性前胃緩和,間隙性瘤胃臌氣,消化不良和觸壓網胃炎,病畜表現(xiàn)疼痛不安。當出現(xiàn)心包炎時,聽診有心包磨擦音,心包拍水音,心音弱,頸靜脈怒*,粘膜發(fā)紺和胸前水腫。癥狀:1、單純性創(chuàng)傷網胃炎一般呈前胃緩和病癥,間隙性瘤胃臌氣,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糞惡臭。2、網胃心包炎早期出現(xiàn)心包磨擦音,心包拍水音,心音弱,甚至聽不到。3、頸靜脈怒*,粘膜發(fā)紺,體位低處水腫,體溫升高〔41℃診斷:無明顯的飼養(yǎng)錯誤,而發(fā)生嚴重消化障礙,注射興奮瘤胃藥,病癥加重。肩峰處出現(xiàn)明顯過敏區(qū),觸摸出現(xiàn)過敏。糞便臭,間隙性臌氣。壓迫劍狀軟骨,抬杠時動物有疼痛反響。動物抗拒下坡運動。治療:單純性創(chuàng)傷性,以消炎為主,總之,無特殊處理,多取屠宰。重瓣胃阻塞因為瓣胃收縮力減弱,胃內容物停滯,水分被吸干而發(fā)生阻塞。中獸醫(yī)稱"百葉干〞。臨床上聽診為前胃緩和,瓣胃蠕動音消失;觸診為瓣胃區(qū)有痛感,排少量干、黑糞為特征。癥狀:初期,臨床上出現(xiàn)前胃緩和,即瘤胃蠕動音減弱,次數(shù)少,口干,輕度臌氣。聽診,瓣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叩診濁音區(qū)擴大。在右側7~9肋間,肩關節(jié)水平線沖擊式觸診,病牛有疼痛。瓣胃穿刺時阻力大,針擺運動減弱或消失。診斷:前期診斷有一定困難,可根據病史和特異性病癥,參考以下指標作為確診。給予大量飲水后,24小時尿量不增多,糞似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