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關于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網(wǎng)上問答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_第1頁
老師關于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網(wǎng)上問答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_第2頁
老師關于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網(wǎng)上問答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_第3頁
老師關于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網(wǎng)上問答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_第4頁
老師關于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網(wǎng)上問答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位移比>1.4,B級高度建筑結構位移比>1.3,需要考慮雙向作用。來源:2005年7月18~20日在京舉辦了首次“KPM結構設計在應用中的問題解析”講座。果位移比超過1.2,則考慮雙向,不考慮偶然偏心;2)如果位移比小于1.2,則不考慮雙向,考慮偶然偏心。來源PKPM范計TAT、SATMSAP應用指南》-黃吉鋒J-黃小坤答:通過樓層位移比來判別結構的對稱性和均勻性,是較為合理的量化,具體量值應當放松。我認為說法二比較合理,在結構扭轉(zhuǎn)影響比較大時,應考慮雙向,反之應考SATWE問:建筑一字型平面長度10,不可以分縫,采取什么措施較好?6.3.2—1的框架梁,黃小041建筑結構》文中提出,這樣可能造成受彎承載力過高,受剪破壞先于彎曲破壞。另外,“45”為按HPB235鋼筋計算結果,似應按HRB4000.318%。我對《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2002中第3.2.5款中的高寬比H/B的理解不清楚,在這兒的"寬B"是指結構的迎風面寬度還是結構平面的窄邊寬度呢?通過網(wǎng)上交流,許多人認為這個寬度為結構平面中的窄邊寬度,可我不明白為窄邊的作用而引入的一個參數(shù),如果理解對的話,那當風的方向是垂直于建筑物的平面長邊的時候,建筑物的窄邊B無論大小對正面風壓的影響都不會很大了,那3.2.5條款中的高寬比H/B的規(guī)定還有什么意義呢?Psin小于零,這中情況一般抗震規(guī)范5.1.3條規(guī)定:計算作用時,建筑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應取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按表5.1.3采用。表5.1.3中,吊車懸吊物重力對于硬鉤吊車,組合值系數(shù)取0.3,軟鉤吊車不計入。在5.4.1條的荷載組合公式中,SGE當有吊車時,尚應包括懸吊物重力標準值的效應。1)5.4.1中所說的吊車指的是硬鉤吊車還是軟鉤吊車?還是2)在5.1.3中,懸吊物的重力已經(jīng)組合到重力荷載代表值當中了(組合系數(shù)0.3,5.4.中3)5.1.3SGE5.4.1SGE含義是不是不一假如我用370mm厚的砌體墻作為室外墻,這樣砌體結構可以提供一部分剛度來滿足室上下剛度比的要求。在底框結構中設下室應該是可行的,室的結構形式應根據(jù)底框結構的具體情況確在《建筑結構.技術通訊》(20073月)中,P348題作者在計算剪力墻暗柱的配筋時,的第2款中明確規(guī)定“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的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對暗柱,lc和墻厚bw1.0這是什么原因,計算結果顯示箍筋面積為“G0.7-0.7”,為什么配筋時出現(xiàn)了“Φ88(4)”?關鍵是間距80讓我計算樓層度算法三種:1.剪切剛;2.剪彎剛;3.與間的?味多層混凝土結構在抗震驗算(包括內(nèi)力與變形)時可以不考慮”偶然偏心”呢?《高規(guī)》P314.6.3條的注中已明確說明: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樓層位移計算不考慮”偶然偏心”。答:高規(guī)說明的是“樓層位移計算不考慮偶然偏心”。高規(guī)規(guī)定扭轉(zhuǎn)位移比(對應的是規(guī)≤1.2、≤1.5等的要求)計算要考慮偶然偏心,樓層位移(對應的是≤1/550、≤1/1000等的要在混凝土驗收規(guī)范中注明的原話“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冷拔低碳鋼絲制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應大于受2.5其中“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指的是什么意思?非框架梁的錨固搭接均是按非抗震走的,la,但是箍筋的彎勾長度我覺得還是應該按抗10d。((ink-Sun,20Jan2008問:關于SATWE在非抗震區(qū),每次計算完時在總信息中總是沒有剛重比的信息,都要給水平力后才會出現(xiàn)剛重比的信息,剛重比計算在水平力作用下引起的P-Δ效應,風荷載也是水平力,不知是不計算風荷作用下的還是必須和力共同作用才顯示還是其它什么原因?qū)嵲诓磺鍐枺夯炷烈?guī)范第10.6.3條規(guī)定疊合構件正彎矩區(qū)段M=M1G+M2G+M2Q,負彎矩區(qū)段M=M2G+M2Q。為什么負彎矩不考慮M1G的作用?答:這是由疊合板的特殊施工工藝和受力特點所決定的,產(chǎn)生M1G建議參考我和陳總編寫的《建筑結構設計范綜合應用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第G問:對于高規(guī)4.8.4條的理解:對于甲、乙類建筑,根據(jù)4.8.1條,其抗震措施已按提高一度考慮,如果此時,當建筑物又剛好位于III,IV類場地時,有資料介紹是這樣處理的:先將70.15g80.30g分別提高到8度和9度確定抗震等級,再分別采取比8度更高或度更高的抗震構造措施,即提高了再提高,這樣理解正確嗎?或者是4.8.4條僅針才有實際意義,對甲、乙類建筑僅執(zhí)行4.8.1條(實際上已包含了4.8.4條的內(nèi)容,可不再以70.15g乙類建筑III場地為例,乙類建筑提高一度為8度,III類可在8度基礎上再適當提高,成8+。物又剛好位于III,IV類場地時,有資料介紹是這樣處理的:先將7度0.15g和8度0.30g李國勝的回答:《高規(guī)》4.8.4條明確規(guī)定III,IV類場地的0.15g0.30g的地區(qū)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和9度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取問:你在《建筑結構.隨贈閱》2006年5月上載的《對荷載規(guī)范4.1.1條的理解與應用文中表3針對覆土“足夠”,具體要多厚才算“足夠”?是否有一個覆土厚度與荷載之間的文中的公式:M=(q1b1/3+q2b2/6)h2(上端),是乎不對,根據(jù)力學模型推導如下M=(7q1b1+8q2b2)h2/120(上端簡支)不知如何得來。表1是對《給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guī)范》CECS190:2005規(guī)定的細化,應該是肯(8+0.6)×(2.5+0.6)=26.66m2,后軸輪壓占全車重量的比例為240/300=0.8,取后軸輪壓的擴散面積為0.8×26.66=21.33m2,相應的覆土厚度為hmin,當實際覆土厚度h≥hmin時,)hmin覆土厚度最小值i(.225.無法避開柱位時,井字梁與柱交接處是否要定義為鉸接呢?業(yè)界中有人說要定義為鉸,有 ,7000室四周為混凝土墻(400厚室內(nèi)也設混凝土墻(300厚但室內(nèi)混凝土墻設孔洞(1500x2100左右,問:洞口兩側要按抗震規(guī)范設置邊緣構件嗎?是否按洞口四周加強3.2.1條4款中規(guī)定“對于有室之滿堂基礎(包括箱基、筏基以及有整體防水板之單獨基其埋置深度一律從室外地面算起?!倍摗凹殑t”在其3.3.32款中又規(guī)定:對框架結”礎(或曰“滿堂基礎)d答:細則3.2.1條第4款的規(guī)定,實際上只適用于建筑物重量大于挖去土重的欠補償基礎,SATWE中規(guī)定墻梁的抗震等級同框架梁是否合適?2關于0.2Q0調(diào)整,有幾2,甚至更大的數(shù)值。請問,對頂部的樓層,是否仍要按照高規(guī)8.1.4款調(diào)整?PKPM2.0,有一定的合理性,對于符合結構抗震設計ink-Sun,20Jan20083.3.2-2條及第3.3.2-1條,乙類工程(常6級)不設室外出的條件之一是主要出與其中一個次要出的樓梯結構均應按主要出的要求設計,而甲類防空室核6級、核6B級則無此項要求。則當某甲類防空室為常6級、核6級設防且需將室內(nèi)出當4.7.10條考慮常規(guī)荷載??? 會懸殊。底部加強區(qū)滿足規(guī)范的體積配箍率和縱筋會很大,比如我現(xiàn)在做的就是底部是212@1008@150,8@2004、8度區(qū),對于中震時的影響系數(shù)取0.46,這對于多遇大概是3倍——請問這3倍是從那里來的?是否可以理解為中震的加速度與小震的加速度的比值?比如7度0.1g,中震加速度就是100cm/s^2,小震35,100/35=2.85,小震時水平系數(shù)最大值0.08,那么中震就是0.08*2.85=0.23又比如罕遇加速度,7度0.1g時是225,225/35(小震)=6.43,將0.08x6.43=0.51,約等于0.5,就是罕遇的水平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了。同理,8度0.2g,中震加速度是200/70=2.86,0.16*2.86=0.457,約等于0.46。是否如此,請給解釋一下提高剪力墻的抗震性能。暗梁的設置要求見高規(guī)第8.2.2條。為L形、T形和形且截面各肢的H/B不大于4的柱是異形柱。3、轉(zhuǎn)換本來就是一種結構剛度劇烈變化的結構不規(guī)則情況,對應于這種不規(guī)則,不應范數(shù)值,如7度罕遇的加速度數(shù)值應為220而不是225等。5積較大,達到樓層面積的“部傾覆力矩的5%”“短肢剪力墻較多”“”。僅按傾覆力矩比來判別“短肢剪力墻較多”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安問:結構中,框-剪結構、短肢剪力墻結構中的框架柱或短肢墻所承擔的傾覆彎基床系數(shù)和沉降的,JCCAD手冊說是自動計算,那他是怎么自動算出來的,什么原理???請問: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考慮水平作用與“計算雙向水平作用”有什么區(qū)別答: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考慮水平作用指應沿結構的主軸方向進行作用分析,注意可以是單向作用分別計算;而雙向作用則是同時考慮兩個方向的作用(現(xiàn)問:在“抗規(guī)6.1.31條及“高規(guī)”8.13條中,“抗震設計的框架-的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傾覆力矩的5%時,其框架部分的抗等級應按框架結構采用”其,“框架部承受傾力矩是指每框分的傾覆力矩,還是指結構底層(嵌固部位)框架部分承受的傾覆力矩?為什么?我以前一直用結構底層(嵌固部位)框架部分承受的傾覆力矩,當作“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現(xiàn)審心為“框架部分承受傾力矩”系“矩”臂“”6.13-19嵌位。89但是,不知你是否注意到2000規(guī)范的改變,高規(guī)8.1.4條提出對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框架剪力的調(diào)整要求時,規(guī)定可以沿結構高度分區(qū)段調(diào)整的要求,這一條規(guī)定可以借鑒來解 ink-Sun,20Jan2008關于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底部加強層高框支層加上框支層以上兩層的高度及墻肢總高度的1/8二者的較大值。《混規(guī)》第11.1.5條,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層加框支層以上兩層的高度和剪力墻總高度的1/8中的較大值,但不大于15m;其他結構的剪力墻,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高度中的較大值,但于15。..0層加框支層以上二層的高度及抗震墻總高度的1/8二者的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他結構的抗震墻,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層二者的較大值,且不15m。請問當結構底部框支3層,每層高4.5m,框支以上每層3.9m,16層(=3×4.5+13×3.=64.2。底部加強部位應為多高,應執(zhí)行哪條規(guī)規(guī)定是明顯不合理的,如限制總高15m的要求。關于這些問題在《建筑結構設計底部加強部位高度按《高規(guī)》確定,取3×4.5+2×3.9=21.3m64.2/8=8.03m的大值,為21.3m關于平面不規(guī)則的定義最近有一個問題,在看法上有較大爭議,抗震規(guī)范及規(guī)范都定樓部分也就是主體部分規(guī)則,而連接主樓的裙房部分有較大凹入,超過50%,那么這種 50108-2001最近有一個問題,在看法上有較大爭議,抗震規(guī)范及規(guī)范都定義了平面不規(guī)則的判斷標準,但是有一點沒明確規(guī)定:當結構形成多塔樓形式時,如果塔樓部分也就是主體50%,那么這種情況下是否判斷整個結不利影響。但規(guī)范沒有規(guī)定凹入超過50%就是特別不規(guī)則,因此不能就此判定為特別不規(guī)我們院的對這個問題也看法不一,甲方當然是不想設縫。還有,如果想把多塔處理成 規(guī)范有沒有要求“周期比”一定要在剛性樓板的假定下計算?78.9米,層高:室、一至四層裙房均為5.1米,五至十九層均為3.3米,二十層為米,二十一層為4.2米。采用梁筏基礎,6.0米見卵石層,其承載力特征值為水埋深約10.0米。現(xiàn)有以下幾個問題請您本工程剪力墻加強區(qū)高度10.180(二層)還是23.680(五層室筒外墻厚度取320mm是否滿足?《高規(guī)》9.2.2-3條“1/16層高”中“層高”應如般情況下,當室有特殊的排水要求而需要設置地垅時,可利用梁板式筏基的梁格說白了不就是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標準組合了嗎?(地基規(guī)范3.0.4-3)5.3.6公式5.3.740有33米,74133.2837正確?還有幾道題,驗算受力時偏于安全取大值,驗算承載力時取小值,與題目給定答案“”配筋的學生作業(yè),只需按相關公式解答就可以,這里有很大的差別。差別就在于次提師是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恰當?shù)暮喕9こ處熆荚囀侨腴T考試,不是考你簡化的ink-Sun,20Jan2008高規(guī)的體積配箍率7.2.16fc應該不考慮大于等于C35C30C30取應該考慮如C30就按C35取fc.是這架局部梁柱配筋如題圖所示。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均采用C30,鋼筋采用HRB335及A.10Φ14B.10Φ16C.10Φ18楊偉軍的解答是:按《抗規(guī)》最小配筋率為1.1%(注意IV類的調(diào)整),又由6.3.9.5條角柱地震作用組合產(chǎn)生偏心受拉時,縱筋面積增大25%,故選D.砼規(guī)10.6.3規(guī)定疊合構件正彎矩區(qū)段M=M1G+M2G+M2Q,負彎矩區(qū)段M=M2G+M2Q,當預制構件為簡支,疊合構件為連續(xù)時(假設荷載均為均布荷載)M1G+M2G+M2Q是否應按正彎矩區(qū)段1*、M2G=q2*L*L/24、M2M1G答:這是由疊合板的特殊施工工藝和受力特點所決定的,產(chǎn)生M1G問一下抗震等級是根據(jù)抗震措施確定還是根據(jù)抗震構造措施確定的啊?因為同筑里有不同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有什么區(qū)別?。靠拐鸫胧┖蜆嬙齑胧┑膮^(qū)別,可仔細閱讀抗震規(guī)范第2.1.9和第2.1.10作用是由動引起的結構動態(tài)作用,包括水平作用和豎向作用;作用計算的內(nèi)容見抗震規(guī)范第5.1~5.3節(jié);震規(guī)范第6.1.2條規(guī)定的是“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正如我在《圖解手冊》第13662抗震等級確定,對于進行抗震規(guī)范第6.3~6.5節(jié)規(guī)定的設計時應按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確1.20有1.15,而且根據(jù)施工實際,水池,室,地坑應該也會有所不同。您覺得該如何考答:規(guī)范對抗浮驗算有原則規(guī)定,如“荷載規(guī)范”第3.2.5條,但各地做法各不相同,比較通100.9見第16池浮見水工筋土結CES但是抗震措施是包括抗震構造措施的啊,以前的考題告訴你是一類場地或三,四類場地的0.15g\0.3.還有個問題就是基礎規(guī)范第8.5.17-1公式里的,當aox>hoaox在算沖跨比應該是ho,而公式8.5.17-1我也覺得aox>ho時,aox也應該取ho??墒菚系念}目怎么都取aox啊?那沖切角不是小于45度了。好象不對啊?5米時,水壓力和表面荷載產(chǎn)生的主動土壓力,也考慮增大系數(shù)1.1嗎?可不可以這樣:啊,為什么?比如bXh=160mmX900mm,凈跨是900mm。基礎規(guī)范5.3.9條文說明中的回彈模量E0-0.25,E0.25-0.5,E0.5-1.0,E1.0-2.0是怎么取說明中圖8.4.9-1計算好象應該是Vs=1.35X22((9.45-4)/2-1=/,其中1.15為ho高。其鋼筋的分布范圍,宜配置在0.2h范圍內(nèi)。按實際的自重壓力取相應的數(shù)值,如E0-0.25指當自重應力在0~0.25MPa時的E,只使用于自重應力在0~0.25MPa時的情況。考試輔導有兩類:一類為學院派所著(簡稱學派),一類為工程師派(簡稱工派。學派偏重理論,工派偏重規(guī)范條文,這樣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學派直奔,解決問題為上,工派對構造要求偏重,解決問題先要找構造是否滿足,然后解題,解決以后還要再去抗剪配箍率,抗扭配箍率,剪扭配箍率,最后配筋。本來兩個公式可解決的問題,10一而足,從設計角度來講,這些都應當是設計應該做的,但是考試畢竟是考試,如此你問題很有意思,也看得出你還是很有想法的,需要說明的是:結構工程師的考試和學校里的一般考試不同,從本質(zhì)上說考試,不是考生的應試能力,而是察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是一種能力測試。在理解完考試的根本 試,但顯然不適合專業(yè)考試。要通過結構工程師考試,首先要完成從學生到工程師的轉(zhuǎn)答:當為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時,第2“”兩層框支剪力墻,820000KN,180KN,求該柱的剪10.2.71,0000X%=400N>180K,值X1.25?為么?“高規(guī)10.2.7-1是對按剪力標準值的調(diào)整,上述計算顯然有錯ink-Sun,20Jan200810一、我們設計的輕鋼廠房,屋面有空調(diào)管道、電纜橋架、給排水管道以及吊頂?shù)纫恍覓旌奢d,其中空調(diào)管道所占的荷載較大。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處理這些懸掛荷載的?不利組合,同時工程經(jīng)驗應重視,多聽聽專業(yè)的意見,多了解工藝流程對結構設計大關于剛度比,規(guī)范也是說“宜”,而不是“應”,況且編規(guī)范的人都這么解釋了,還有什么不行的,可以跟審圖的人理論啊。老朱16:40:30對坡地建筑,室外地面很不好確定,文章里原來是針對平地的多塔樓結構的,根本不老朱《高規(guī)》附錄E.0.1,提到了底層(底部大空間層、轉(zhuǎn)換層上、下層?從字面上看好象是高規(guī)附錄E:第E.0.1條說法有點不清楚,應部大空間為1層時,可近似采用轉(zhuǎn)換層上層與轉(zhuǎn)換層結構的等效剪切剛度比r表示轉(zhuǎn)換層上層與與轉(zhuǎn)換層結構的剛度變化......”;第..E.0.2條,應表述為“轉(zhuǎn)換層上部結構與轉(zhuǎn)換層及其下部結構的等效側向剛度比re.”51“…3.1.3-1中確定抗震設防標準時的烈度數(shù)值。”但是在p55中的表中確定構造措施時不也調(diào)整了嗎?我對p51中的說明沒有看明白。你寫的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確定構造措施時應以比如說,7度半地區(qū),丙類建筑,建筑場地類別為3類,確定構件抗震等級時,就按照7度來查表。但是在確定體積配箍率和軸壓比時要按8度來查表。理解對嗎?p55表3.3.3-2中,對于乙類建筑7度半地區(qū)(0.15g)的3、4類場地上的建筑,確定其構造措施時怎么9?。堪凑找?guī)范3.3.3條的意思,不是應該為8嗎?是不是規(guī)3.3.3中的“宜分別按抗震設防類別為8度(0.20g)…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用抗震構造措施”這里度就是您在p51說明中所說的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即在8度(0.20g)的基礎上再提高1度(乙類建筑,3.1.3的規(guī)定,所以就變成8+1=9了。換個說范3.3.3條中的“宜分8(0.20g)”8 震規(guī)范表6.1.1中的“烈度”為本地區(qū)設防烈度,而表6.1.2中同樣寫的是“烈度”,此處的烈度是調(diào)整以后的設防烈度,也就是我“設防標準的調(diào)整”,規(guī)范在這一點上沒有說清,前后均采用“烈度”“的調(diào)整”,P55“烈度”均為本地區(qū)設防烈度(6.3.12中注39。對于7度(0.15g)、8度(0.3g)Ⅲ、Ⅳ類場地的結構,屬于規(guī)范要求加強的特殊情況,涉ink-Sun,20Jan2008問:上次華聽你講,講到換層上剛比的問題好像記說現(xiàn)在標尚,在結構().性的要求,底部設置了足夠厚度和數(shù)量的墻,規(guī)范對于轉(zhuǎn)換的界定是轉(zhuǎn)換層位于三層4.427附錄E"不宜"不應"0%,不應小于答:高規(guī)4.4.2條對應的是判斷豎向規(guī)則與否的問題,也就是當符合規(guī)定時可判定為規(guī)則。而附錄E則是對特殊結構,其豎向已不規(guī)則的結構限制要求。即結構側向剛度差別的。兩者規(guī)定不重復,也合理。謝謝你的問題。再見50010-2002)中第9.5.1條表9.5.1第三欄對現(xiàn)澆混凝土板也位的室頂板180厚配筋率不宜小于0.25%的規(guī)定是否多余?因為按上述規(guī)定,其最小配筋率應為0.306%率為0.2145%,當然還是高規(guī)的0.25%起控制作用,很多地區(qū)直徑超過8mm的板鋼筋均采看了朱總對備考結構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幾點建議2很是受益,能談談答卷應注意的事項嗎?如怎樣答的快,那些答題步驟能省略?在快、省的前提下如何答案后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γRE為多少砌規(guī)10.3.2磚砌體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組合墻的截面抗震承載力應按下式計算:≤/RE((A第10.1.5條,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γRE=0.85組合磚墻、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偏心受壓、受拉和受剪0.855.4.2γRE=0.9柱頂?shù)暮奢d為1800KN。下面是若干重要的問題。問題1:(1800+20×3×3×2)/(3*3)=240Kpa202:230解法一:240>230問題3:地基的附加應力為多少?解法1:240-自重應力=240-1×15-1(20-解法2:240-自重應力-水的浮力=215-題5:假設要算抗沖切,基底凈反力Pj取多少?基礎及其以上重度取20是做法,但考試時若已知條件中允許取20時可用,否則不能水浮力的合力,解法2正確。問:一個100米的房屋,平面形狀為25X25米的方形,請問:如果按《荷載規(guī)范》,振型系數(shù)是查"高聳結構"(表F1.1)還是查"結構"(表F1.2)?楊偉軍書上是前者,但有ink-Sun,20Jan2008D答:不可,應取各種工況(包括豎向荷載、作用等)組合的最大墻頂軸力設計值,并50010-2002)中第9.5.1條表9.5.1第三欄對現(xiàn)澆混凝土板也適用嗎?若適用,那么《3-2002)中第4.5.5條對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室頂板180厚,C30,配筋率不宜小于%的規(guī)定是否多余?因為按上述規(guī)定,其最小配筋率應為0.306%合的軸壓力設計值與柱的全截面面積和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之比值;可不進行作用計算的結構,取無作用組合的軸力設計值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墻肢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與墻肢截面面積和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之比值;計算公式 =1.2,為重力荷載代表值下,墻肢的軸力。軸壓比真正的軸壓比是名問:我在算樁基的群樁效應的時候?qū)τ跇兑?guī)中公式5.2.2-5中的參數(shù)qck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規(guī)問:結構設計規(guī)范理解應用手冊,第599是介紹了等效高度及寬度的取法,截面條件計算公式是否應按照砼規(guī)式7.5.3.1(構件)答:也可以按混凝土規(guī)范公式7.5.3-1計算。其實混凝土規(guī)范公式7.5.3-1與手冊公式8.2.7-本質(zhì)是一致的。更準確地說應該按手冊公式8.2.7-1計算耐力fa=1500KPa,基礎高寬比小于等于一,此時沒有沖切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必須600是600高,而是600+巖層的厚度。 計算公式(8.5.18-2)考慮過剪跨比的影響了嗎?問在您的百忙之中打擾您!請教一個問題,看到您編寫的《建筑結構設計規(guī)范應用圖解手冊》中抗震規(guī)范7.1.3條規(guī)定普通粘土磚的層高限值為:3.6m,我們有的人說這只是針對答:抗震規(guī)范第7章的所有規(guī)定都是對多層砌體房屋的要求(看第7章標題就十分明確;單層房屋設計可不遵循第7章的規(guī)定,但應滿足規(guī)范第9、10章的相關要求。12答:你單柱單樁問題,涉及許多具體問題。如:樁是什么樁,大樁還是小樁?柱是什么樣的柱,是大柱還是小柱?體會是:當樁比柱截面大時,可不設承臺,在樁頂完問:請教:<<砌體設計規(guī)范>>第6.2.1條規(guī)定五層及以上房屋的墻體所用材料的最低強度等級為:磚MU10、砂漿M5。此條是說從1~5層都要用磚MU10、砂漿M5?還是指下部用此強(p754),楊偉軍書上也是。但的確2005應試題解(p338)上是修正的。誰正確?我知道水泥砂漿是修正。同理,中,小截面時怎樣修正?施嵐青,砌體的抗壓強度與混凝土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表3.2.1-3)不同,另外,規(guī)范第3.2.3條定“各類砌體,其砌體強度設計值應乘以調(diào)整系”,因此,對fg的調(diào)整,符合規(guī)范要求,是對灌孔砌體的抗壓強fg的調(diào)整。而身不屬于第3.2節(jié)規(guī)定的砌體計算指標。所以只對修正。時,應保證外水平鋼筋在墻角搭接,搭接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內(nèi)側水平鋼筋應伸到墻端并彎折,其水平長度不小于15d。問:砌規(guī)7.3.3條:畫的圖中hw含了頂梁高度h1,而編的2005《應試題解》中答:不扣,規(guī)范定義為“墻體的計算高度”而不是墻體高度問:詳見附件,力是豎向的怎樣理解柱腹板抗剪?相如(歉上來:施嵐青的2005《應試指南》P80“頂層的挑梁不是埋入砌體內(nèi),而是直接浮擱在墻上,所以它的傾覆點位于墻的外表面,不能采用《砌規(guī)》7.4.2條的規(guī)定”。似乎有道理,但找不到規(guī)范5.4m束邊緣構件至少應做到下列()項樓面處為止。A.2層樓面,即5.400處B.39.00處C.412.6007.2.15:一,二級抗震設計的剪力墻的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的墻肢端部應設置約束邊緣D.問:混凝土規(guī)范10.8.2條怎樣理解(和施嵐青誰正確僅是一偏壓構件,取a=0,而不能取a=0.3h0,”但同樣的題,施嵐青2005《應試指南》上,P573,“a<0時,取a=0.3h0”我覺得是對的,答:我覺得他們都對,從工程角度考慮,取a=0.3h0是可行的,也符合規(guī)范的要求,無非就是大一點。沒有深揪的必要。從理論上說取a=0也是可以理解的。,考試不會出這樣的問:一.在建筑地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附錄Q.0.10第七條中:將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2,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據(jù)JGJ94-94的5.2.18.2條計算的基關于室的抗震等級,《高規(guī)》4.8.5說:當室頂層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框架和剪力墻較高的抗震等級采用,那么,是室所有構件都按照一個等級考慮,還是各自分別考慮?也就是說,室的柱子和墻是一個等級呢,還是柱子按上部框架-剪力墻《高規(guī)》4.8.6對于裙樓的規(guī)定,疑問同2,即裙樓框架的抗震等級是按照主樓框1.Ⅱ類場地的確定原則,可見抗震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凡高規(guī)未明確的其他問題均可1、高規(guī)7.2.2第六款中公式左邊的Vw在符號說明中說是剪力設計值,并應符合7.2.10條的規(guī)定。但是在7.2.10條中,Vw代表計算值,V才是設計值。是不是7.2.2中的Vw寫錯了,因為從此式的右邊來看,各項指標都對應的是設計值,所以7.2.2中的Vw應是設計值,此處的Vw就是7.2.10中的V。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2高規(guī)》中3.2.5第4款規(guī)定:對于高寬比大于4,長寬比不大于1.5的矩形平面,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取1.4。第3款規(guī)定:高寬比不大于4的矩形取1.3。說的是,3.2.5第4款中高寬比和長寬比這兩個條件是同時滿足還是只要一個滿足,體型系數(shù)就取1.4(二者是1.31.43、正方形平面體型系數(shù)是取1.3還是1.4?按照高規(guī)3.2.5第2款的公式計算,將正邊數(shù)4代進去,應該是1.4。但是第3款中又說高寬比不大于4的方形取1.3。我又翻了一些荷載規(guī)范,在荷載規(guī)范表7.3.1中(第35頁,正四邊形平面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也為(0.8+0.54、高規(guī)附錄A中矩形平面風荷載背風面的體型系數(shù)公式-(0.48+0.03H/L)在什么情況下用啊?答:1.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可參考抗震規(guī)范第6.2.8條和混凝土規(guī)范第1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