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ush-over分析方法_第1頁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ush-over分析方法_第2頁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ush-over分析方法_第3頁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ush-over分析方法_第4頁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ush-over分析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Push-over分析方法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劉艷輝副教授2016.3.21教學計劃緒論部分第一周緒論專題一: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第二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研究背景介紹第三周抗震設防水準與性能水準第四周Push-over分析方法第五周延性需求譜方法第六周機動時間1專題二:連續(xù)倒塌設計理論第七周連續(xù)倒塌設計理論研究背景第八周倒塌判別標準第九周設計方法1——構造措施方法第十周設計方法2——拆除構件法第十一周機動時間2專題三: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第十二周鋼-組合結構研究進展第十三周混凝土本構模型介紹第十四周試驗研究第十五周試驗影響因素分析第十六周機動時間3總結部分第十七周提交論文專題2:連續(xù)倒塌設計理論研究進展混凝土本構模型組合梁試驗研究試驗影響因素分析及結論專題3: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理論背景抗震設防水準性能水準設計方法專題1: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緒論什么是現(xiàn)代建筑?現(xiàn)代建筑面臨的問題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學計劃和考評關注重點:研究進展、Push-over分析方法、延性需求譜、地震波選波問題。關注重點:研究進展,本構關系,試驗方法研究的主要步驟及細節(jié)問題理論背景倒塌判別標準設計方法一設計方法二關注重點:研究進展、倒塌判別標準研究、拆除構件法今天講課內容Contentintoday'slecture傳統(tǒng)抗震設計方法

Traditionalseismicdesignmethod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

Performance-basedseismicdesignmethod能力譜法

CapacityspectrummethodPush-over分析方法

Push-overanalysis三水準:“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三水準兩階段設計方法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jīng)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繼續(xù)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預計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至于倒塌或者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1

傳統(tǒng)抗震設計方法震級:是相對于某一次具體地震而言,是根據(jù)儀器測試結果衡量某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的來分級的,這個數(shù)據(jù)是唯一的。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地震烈度:國家根據(jù)地面破壞程度的觀察和感覺,人為地劃分了12個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麥氏烈度表(MM),也有八度表和十度表。地震基本烈度:其實是根據(jù)某地區(qū)地震的歷史等因素綜合考慮給定的,那是一種概率評估的結果。基本烈度是指該地區(qū)今后50年時間內,在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抗震設防烈度:是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關的,它根據(jù)各地區(qū)的地震基本烈度、重要性等確定的抗震設防烈度。第一階段設計:首先按基本烈度相應的眾值烈度(相當于小震,約比基本烈度低1.55度)的地震參數(shù),用彈性反應譜法求得結構在彈性狀態(tài)下的地震作用效應,然后與其它荷載效應按一定的組合原則進行組合,對構件截面進行抗震設計或驗算,以保證必要的強度;再驗算在小震作用下結構的彈性變形。第二階段設計:在大震作用下,驗算結構薄弱部位的彈塑性變形,對特別重要的建筑和地震時易倒塌的結構除進行第一階段的設計外,還要按第三水準烈度(大震)的地震動參數(shù)進行薄弱層(部位)的彈塑性變形驗算,并采取相應的構造措施,以滿足第三水準的設防要求(大震不倒)。在設計中通過良好的抗震構造措施使第二水準要求得以實現(xiàn),從而達到“中震可修”的要求地震影響響系數(shù)曲曲線(1)第一階階段設計計第一階段段設計:彈性反應應譜法反應譜:單自由度度彈性系系統(tǒng)在給定地地震動作作用下的的最大反反應隨結構自振振周期的變化曲曲線。同同時是阻尼比的函數(shù)。。單自由度度體系:將結構中中參與振振動的質質量全部部集中在在一點上上,用無無重的彈彈性桿件件系統(tǒng)支支撐于地地面上。。并假定定地面運運動和結結構振動動只是單單方向的的水平平平移運動動,不發(fā)發(fā)生扭轉轉。地基基是剛性性地面((即不考考慮土-結構相互互作用))地震動峰峰值加速速度:地震動峰峰值加速速度,與與地震動動加速度度反應譜譜最大值值相應的的水平加加速度。。設計基本本地震動動峰值加加速度:即對應基基本烈度度50年超越概概率為10%的動峰值值加速度度,抗震震規(guī)范明明確:6度0.05g;7度0.10(0.15)g;8度0.20(0.30)g;9度0.40g。(2)第二階階段設計計為實現(xiàn)性性能抗震震設計思思想,可可以借助助多種方方法,如如傳統(tǒng)的的基于力力的設計計方法、、基于位位移、能能量、損損傷的設設計方法法等。但就目前前的研究究水平而而言,把把性能設設計應用用到實際際設計中中主要有有兩種方方法:1.傳統(tǒng)的的基于于力的的抗震震設計計方法法。即首首先進進行基基于地地震作作用的的強度度計算算,然然后進進行變變形驗驗算。。與目目前設設計方方法主主要不不同的的是,,結構構性能能水平平要有有多水水準明明確的的量化化,在在考慮慮多級級地震震作用用下,,進行行結構構性能能的驗驗算。。2.基于位位移的的抗震震設計計方法法。即采采用位位移作作為結結構性性能指指標。。直接接以目目標位位移作作為設設計變變量。。采用用基于于位移移的抗抗震設設計方方法,,可以以在結結構設設計初初始就就明確確結構構的性性能設設計水水平,,并且且使設設計的的結構構性能能正好好達到到目標標性能能水平平,而而不是是傳統(tǒng)統(tǒng)設計計時給給出一一個限限值。。2基于性性能的的抗震震設計計方法法基于位位移的的抗震震設計計方法法延性系系數(shù)法法:通過建建立構構件的的位移移延性性系數(shù)數(shù)或截截面曲曲率延延性系系數(shù)與與塑性性鉸區(qū)區(qū)混凝凝土極極限壓壓應變變的關關系,,由約約束箍箍筋來來保證證核心心混凝凝土能能夠達達到所所要求求的極極限壓壓應變變,從從而使使構件件具有有要求求的延延性系系數(shù)能力譜譜法::將地震震需求求譜曲曲線和和結構構能力力譜曲曲線繪繪在同同一圖圖中,,求得得兩個個曲線線相交交點的的位移移,或或采用用圖示示的方方法直直觀地地評估估結構構在給給定地地震作作用下下的性性能,,它的的關鍵鍵就是是地震震需求求譜曲曲線的的研究究和能能力譜譜曲線線的確確定。。直接基基于位位移的的設計計方法法:把位移移作為為基本本設計計變量量,在在設計計的整整個過過程中中,位位移始始終處處于控控制地地位,,針對對不同同的功功能目目標,,位移移向量量可以以方便便地進進行調調整,,進而而對整整個設設計過過程做做出調調整,,從而而設計計出滿滿足不不同功功能的的結構構。能力譜譜其最最初概概念是是由Freeman等人在在1975年為美美國海海軍抗抗震工工程項項目做做簡化化評估估時提提出的的,后來經(jīng)經(jīng)過不不斷改改進。。后應應用于于ATC-40,FEMA-273中。它是通通過圖圖形方方法,把結構構的能能力與與地震震地面面運動動對結結構的的要求求進行行比較較3能力譜譜法三個概概念:能力譜:是指通過過彈塑塑性靜靜力分分析方方法得得到的的結構特特征點點位移與與基底底剪力力之間間的關關系,,并通通過等效SDOF體系公公式將其轉轉化為為加速速度——位移的的關系系曲線;;地震需需求譜譜(DemandSpectrum)實質上上是地地震反反應譜譜曲線線或者者輸入入地震震動記記錄的的某一一彈塑塑性反反應譜譜曲線線。一一般情情況下下,通通過將將需求求譜和和能力力譜相相疊加加在譜位移-譜加速度坐坐標體系中來評估結結構在地震震作用下的的結構的反反應特征。性能點:如果兩曲線不相相交,說明明結構未達達到設計地地震的性能能要求(即即發(fā)生破壞壞或倒塌)),無法抵抵御預計的的地震,如如果兩譜線線相交,則則說明結構構的抗震性性能能夠滿滿足抗震的的需要,相相交點被定定義為結構構抗震性能能點(PerformancePoint),從而可可根據(jù)該點點對應的結結構基底剪剪力、頂點點位移等。能力譜的基基本計算步步驟:(1)按規(guī)范進行行結構承載載力設計;(2)用靜力彈塑塑性分析方方法(Push-over)計算結構基基底剪力-頂點位移vb-un的曲線;(3)建立能力譜譜曲線,用等效單自由由度體系代代替原結構構,因此可將vb-un曲線轉換為為譜加速度度Sa-譜位移Sd曲線,即能力譜曲曲線;(4)建立非彈性性需求譜曲曲線,可將需求譜譜曲線轉化化成Sa-Sd譜曲線;(5)確定結構的的等效延性性系數(shù),將能力譜曲曲線和需求求譜曲線畫畫在同一坐坐標系中,檢驗結構的的抗震能力力,如圖2所示。兩曲曲線的交點點對應的位位移即為等等效單自由由度體系的的譜位移。。將譜位移轉轉化成原結結構的頂點點位移,根據(jù)曲線即即可確定結結構的塑性性鉸分布,然后修改設設計方案或或加固原結結構。4Push-over方法彈塑性靜力力分析方法法(也稱Push-over方法),是是在一組能能夠近似反反應結構的的動力特性性、單調遞遞增的側向向荷載作用用下,進行行逐步彈塑塑性靜力分分析,直到到結構達到到預先確定定的目標位位移或倒塌塌狀態(tài),以以得到結構位位移與剪力力的關系曲線線。彈塑性靜力力分析方法法的分析結結果在很大大程度上依依賴于水平平荷載的分分布模式,,因此,水平荷載分分布模式的的合理確定定,成為這這一方法最最為重要的的研究內容容。目前,荷荷載分布模模式的研究究主要分為為兩種:基基于力的加加載模式和和基于位移移的加載模模式。AnilKChopra,RakishKGoel.CapacityDemandDiagramMethodforEstimatingSeismicDeformationofInelasticStructures:SDOFSystem.UniversityofCalifornia,B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