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精講專練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含詳解)_第1頁
備戰(zhàn)202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精講專練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含詳解)_第2頁
備戰(zhàn)202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精講專練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含詳解)_第3頁
備戰(zhàn)202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精講專練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含詳解)_第4頁
備戰(zhàn)202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精講專練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含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命題趨勢】文言翻譯是高考必考的考點,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即準(zhǔn)確、明白、通順,既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又要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具體來說,所謂“信”,是指譯文要準(zhǔn)確無誤,就是要忠實于原文,如實恰當(dāng)?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將原文翻譯出來。所謂“達”,是指澤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xí)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所謂“雅”,就是指譯文要優(yōu)美自然,要生動、形象、完美地表現(xiàn)原文的寫作風(fēng)格?!菊骖}再現(xiàn)】-、【2020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必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當(dāng)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智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三家以國人圍晉陽,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⑵: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參乘。智伯目:“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盎缸又饪底?,康子履桓子之附,斗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絳水可以灌韓之平陽也。統(tǒng)疵謂智伯日:“韓、魏必反矣。"智伯日:“子何以知之?”/用疵日:“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舉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多,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人,欲為趙氏游說,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統(tǒng)疵入日:“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目:“子何必知之?”對日:“臣見其視臣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援。睛疵請使于齊。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率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睆埫险勅眨骸爸\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提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后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晉組不祀。(取材于《史記》《資治通鑒》)注釋:[1]趙襄子:晉國臣子,趙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韓康子分別為魏地之主和韓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城墻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塊夾板的高度。.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非反而何這種情況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B.臣見其視臣而趨疾我看到他們一見到我就快步走開了C.為之期日而遣之為此確定了具體日子后送走了他D.襄子將卒犯其前趙襄子將最后攻擊智伯軍的正面.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二、【2019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各題。左氏《國語》,其文深閉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xué)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向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日:“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寒,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數(shù)之紀(jì)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是歲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非日:山川者,茍?zhí)斓刂镆?。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體,自峙自流,是本干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shè)?彼固有所逼弓I,而認(rèn)之者不塞則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沖蕩清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海洞修帽⑵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日:“源寒,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手?哥人事乎?若日天者,則吾呼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本乎?而日是川之為尤!又日:“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愈甚手裁!吾無取乎爾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注釋:(1)伯陽父:周朝大夫。(2)浦洞帽帽:彌漫無際廣闊深遠。A.其文深閔杰異《國語》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B.其說多誣淫其中所言多是誣陷和混亂的C.彼固有所逼引以上事物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D.又況天地之無倪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2.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認(rèn)之者不塞則惑②吾無取乎爾也三、【2018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1)積微,月不勝⑴日,”?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wù)之,如是則常不勝關(guān)敦比⑵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shù),其懸⑶日也博,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月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月,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后廖之,亡國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心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時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呼日志也。財物資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詩》日:“德上⑷如毛,民鮮克舉之?!贝恕^也。(取材于《荀子》)注釋:(1)勝,超過。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從事。本句意思是,像這樣,那么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3)懸:懸掛,此處意思是存在。(4)輔:分量輕。(2)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谿,若白堊冬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且⑴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猶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⑵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苦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子路拯溺者,苦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鬃釉唬骸棒斎吮卣缯咭?。“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取材于《呂氏春秋》)注釋:(1)且:連詞,表示轉(zhuǎn)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事之至也數(shù)小事出現(xiàn)得很頻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國家就會滅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業(yè)很顯赫D.賜失之矣.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德例如毛,民鮮克舉之②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考點詳解】無論是翻譯文段還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譯為主,即要求將原文中的字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與原文保持一致。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以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言文翻譯,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要求較高,對關(guān)鍵詞語不能正確把握,就很難譯出文意。在翻譯時,要學(xué)會如何從句中找出關(guān)鍵詞;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譯,而不是對整體大意的翻譯;要注意對省略內(nèi)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結(jié)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詞語的意思。.準(zhǔn)確落實重點詞語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詞,孤立地看,一詞一義的情形很少。絕大多數(shù)是一詞多義。然而。一個同一旦進入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只能表示一個意思。而這個特定的意思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確定。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下文,“法寬則失罪”與“法急則人殘”是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對句子,在這樣的句子中,相對應(yīng)的詞語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關(guān)系。可見“急”與“寬”詞義應(yīng)相反,當(dāng)理解為“嚴(yán)整個句子應(yīng)譯為:治國的關(guān)鍵,在于刑法,刑法過嚴(yán)就會殘害百姓,刑法過于寬松,就會讓一些罪犯受不到懲治。.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臨時具有了某種語法功能,并且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廠讀音。被稱為詞類活用。常見活用方式有: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例如:將”下面的文言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岸唷弊质欠g該句的關(guān)鍵。''多”指數(shù)量大,與“少”或“寡”相對,形容詞,在該句中活用為動詞,意為“稱贊、贊揚”。譯文:人們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轉(zhuǎn)換古今句式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與現(xiàn)代漢語差別較大,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處理好古今句式之間的轉(zhuǎn)換,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例如: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李將軍之謂也?這道題考查的重點除了“其”和“謂”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外,還考查古今句式的轉(zhuǎn)換能力。本句是文言文中典型的賓語前置句,“李將軍”是動詞“謂”的賓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將其放在動詞“謂”的后面。譯文:大概是說李將軍的吧?.巧譯修辭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擬、借代、互文等修辭手法,要根據(jù)上下文靈活恰當(dāng)?shù)胤g。例如: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陛下為官擇人,無其人則闕。今不惜美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安幌厘\”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美錦”比喻“國家大事”。譯文:大王您設(shè)置官位選擇合適人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就會使官位虛設(shè)。現(xiàn)在您拿國家大事讓我來決斷,這說明您對我了解得太深刻了。.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如果從操作層面講,文言文翻譯還可用這幾個詞來概括其方法:“留”,即保留文中不必譯和不能譯的詞語,如時、地、人、事、官職、書名等專有名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常用的成語和習(xí)慣用語,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譯(硬要譯,反而顯得不通順)。例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勞苦功高”這個成語可以不譯?!皳Q”,即用一個意思相同的現(xiàn)代詞語替換與現(xiàn)代說法不同、音節(jié)不一致的詞,例如‘’吾子淹久于敝邑”(《骰之戰(zhàn)》“吾子”是敬詞,相當(dāng)于今天的“先生們”;“淹”可用“停留”或“留守”換譯;“敝”是謙詞,''敝邑"即我們國家。“補”,即將原句省略的內(nèi)容適當(dāng)補出來,使句意完整通暢,例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將“焉"后省略的“而未至”(卻沒有到達)補進去翻譯才連貫。否則文意不通(“足以至焉”,怎么會“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呢?)。詞類活用的翻譯,要補上相關(guān)詞語,如“使……”“以……”"用(拿)……”“為……”“像……”等等。“刪”,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為語氣助詞,或表示停頓,或是湊足音節(jié),或起連接作用,而現(xiàn)代漢語里又沒有合適的詞翻譯它們,可以刪去。例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足語尾助詞,翻譯時可刪去。“調(diào)”,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該句是賓語前置句,翻譯時“不余欺”應(yīng)調(diào)整為“不欺余",即“沒有欺騙我”。又如:師不必賢于弟子。句中“于弟子”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翻譯時,應(yīng)將原句調(diào)整為“師不必于弟子賢"即''老師不一定比弟子賢能“套”,對固定結(jié)構(gòu)套用句式進行翻譯?!稗D(zhuǎn)”,對一些委婉形象的說法要做合理的轉(zhuǎn)換??傊?,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譯,譯出的譯文一定要準(zhǔn)確保持原意,句子結(jié)構(gòu)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語氣暢達,文句形象生動,即符合常說的“信”“達”“雅”的要求。【對點訓(xùn)練】.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日:“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昔舜誡禹曰,'汝惟不冷,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其與汝爭功。又《易》日'人道惡盈而好謙’。凡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謙恭者,在身儻有不*之事,誰肯犯顏諫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見瞻仰,何得不懼?以此思之,但知常謙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蔽赫魅眨?古人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愿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日慎一日,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唐虞①所以太平,實用此法。”貞觀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目:“《論語》云,'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穎達對日:“圣人設(shè)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通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當(dāng)如此。夫帝王內(nèi)蘊神明,外須玄默,使深不可知,故《易》稱'以蒙養(yǎng)正,以明夷蒞眾。'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陵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日:“《易》云,'勞謙,君子有終,吉。誠如卿言?!?詔賜物二百段。河間王孝恭,武德初封為趙郡王,累授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孝恭既討平蕭銃、輔公柘,遂領(lǐng)江淮及嶺南北,皆統(tǒng)攝之。專制一方,威名甚著,累遷禮部尚書。孝恭性惟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時有特進江夏王道宗,尤以凈當(dāng)馳名,兼好學(xué),敬慕賢士,動修禮讓,太宗并加親待。諸宗室中,惟孝恭、道宗莫與為比,一代宗英云。(取材于《貞觀政要卷六》)注釋:【1】唐、虞:即唐堯、虞舜,此指堯舜時代。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乏碰的一項是()A.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皇天雖高,卻能聽得到地上的議論,怎么能不敬畏呢B.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做事情無不有個開始,卻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結(jié)束C.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仍然向貧賤的人進一步求得支持D.惟孝恭、道宗莫與為比,一代宗英云只有孝恭、道宗二人的德才無人能比,他們是宗室中的一代英杰.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輕財好俠,慷慨有節(jié)尚。往來于京師,見者謂逖有■世才具。時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進說目:“今遺民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承,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進取以復(fù)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fēng)響應(yīng)者矣?!勰艘藻褳閵^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原,布三千匹,不給住住,使自召募。仍將本部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目:“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三年夏六月,祖逖將韓潛與后趙①將桃豹分據(jù)陳川故城,豹居西臺,潛居?xùn)|臺,出入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使數(shù)人擔(dān)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dān)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干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邀擊于汴水,盡獲專。逖鎮(zhèn)雍丘,教遣兵邀擊后趙。而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以詐力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jié)度。自河以南多叛后趙歸于晉,后趙境士漸卷。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計。后趙王勒患之,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舉書,不聽其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秘豐贍,士馬日滋。邊境之間,稍得休息。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wù)施,勸課農(nóng)桑,不畜資產(chǎn),又收葬枯骨,為之祭釀,百姓感悅。方當(dāng)推鋒越河,掃清冀朔,會朝廷將遣戴若思為都督。逖以若思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慮大功不遂;且聞王敦與劉隗等構(gòu)隙,慮有內(nèi)難,感激發(fā)病。逖雖內(nèi)懷憂憤,而圖進取不輟,營繕武牢城。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四望甚遠。逖恐南無堅壘,必為賊所襲,乃率眾筑壘。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考妣,譙梁百姓為之立祠。(取材于《晉書》《資治通鑒》)注釋:①后趙: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lǐng)石勒建立的政權(quán),軍事力量強大,與當(dāng)時南方的東晉政權(quán)對峙。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思珍的一項是()A.今遺民遭殘賊現(xiàn)在遺留在中原的百姓遭受欺凌迫害B.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祖逖如果不能掃清中原敵寇再次渡江南歸,就如同這江水(一去不回)C.于是公私豐贍于是無論公家還是私人都財富充足D.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且已經(jīng)清除荊棘(修好了進軍的道路),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地區(qū)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豐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廖,則反相賊害,舉其兄弟親或,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堯之時,小人共工、睡憲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目:“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西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多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倍扑焱鲆印7蚯笆乐?,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英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英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承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個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英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嗟呼!興亡冷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取材于歐陽修《朋黨論》)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事砸的一項是()A.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后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guān)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B.此輩清流,可投濁流這些是清澈的河流,應(yīng)當(dāng)與污濁的河流合并起來C.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禁絕好人結(jié)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D.為人君者,可以鑒矣為君主的可以作為借鑒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十三年春二月,上既詔宗室群臣襲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寧以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爭之。侍御史馬周亦上疏,以為:“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1】。倘有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兆庶被其殃,而國家受其敗。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2】猶在;正欲留之也,而欒朦之惡【3】已彰。與其毒害于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酬其戶邑,必有材行,隨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痹t停世襲刺史。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日:“卿猶知起居注,所書可得觀乎?”對日:“史官書人君言動,奇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可觀之也。”上目:“朕有不善,卿亦記之邪?”對日:“臣職當(dāng)載筆,,不敢不記。”黃門侍郎劉洎日:“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皆記之。”上目:“誠然?!倍荒晗奈逶赂剑嫌湮⒌?,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若故,諸公各帥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日:“不然。朕所以能咚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入本行能不能兼?zhèn)?,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昨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釉責(zé)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號?成今日之功也?!鳖欀^褚遂良日:“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日:“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當(dāng)耳?!保ㄈ〔挠凇锻ㄨb紀(jì)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注釋:【1】朱、均:分別是堯、舜的兒子,都是不肖之子?!?】子文之治:子文,春秋時輔佐楚成王開疆拓土。這里指先輩功臣的影響?!?]欒原之惡:這里指世襲子弟的惡行。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無硬的一項是()A.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這樣,那么原來對他們的關(guān)愛,恰好成了傷害他們的行為B.臣謂宜賦以茅土,酬其戶邑臣下認(rèn)為應(yīng)該對那些按土地交稅的,以擴充他們封地為酬勞C.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我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好像自己擁有這些優(yōu)點一樣D.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因此那些種族部落都依賴我,就像依賴父母一樣.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1)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葵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1】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戰(zhàn)?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之反復(fù),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逆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惟心之謂與?”孟子曰:“無惑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卷,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乃其智弗若與?目:非然也?!保ㄈ〔挠凇睹献?告子上》)(2)孔子稱古有博弈,今博獨行吉世,而弈獨絕;博義既弘,弈義不述,其聲可聞乎?或日:北方之人,謂棋鄉(xiāng)弈。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陰陽分也:驕羅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陳,行之在人,蓋王政也。夫博懸于投,不專在行,優(yōu)者有不遇,劣者有僥幸。至于弈則不然,高下相推,又有等級。或虛設(shè)預(yù)置,以自護衛(wèi),蓋象庖羲網(wǎng)罟之制。堤防周起,障塞漏決,有似夏后治水之勢。一孔有闕,頹壞不振,有似瓠子汛濫之?dāng)?。作伏設(shè)詐,突國橫行,田單之奇。要危相劫,割地取賞,蘇張之姿。三分有二,耙而不誅,周文之德。逡巡儒行,保角依旁,卻自補續(xù),雖敗不亡,繆公之智。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quán),下有戰(zhàn)國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色。(取材于班固《弈旨》【2】)注釋:【1】濯濯:光禿禿,沒有草木的樣子。【2】《弈旨》: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關(guān)于圍棋理論的專著。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走碰的一項是()A.吾如有萌焉何哉我對他剛萌芽的善心又能怎么樣呢B.夫博懸于投博戲的不確定在于投擲骰子C.蓋象庖羲網(wǎng)罟之制就如同伏羲結(jié)網(wǎng)捕魚一樣D.要危相劫只要有危險,就相互劫持【模擬提升】一、(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儀真①游觀登臨之勝處有二:發(fā)運司之東園,北山之壯觀亭是也。亭在城北三里所,日城子山。其山截然平陳,望之若橫洲,若長城,若偃月。岡阜靡迤二十余里,乃迎大江之怒濤,而東送之必入海。亭東有魏帝臺。相傳魏武嘗自尊十萬師臨江,久不敢渡,遂筑宮于瓜步山不去。亭立北山之椒②,居高視下,江淮表里皆在目中。自城中以望亭中,如仰中天之臺,縹緲于煙云之外也。自亭中以望江南之群山也,如翠麟、綠耳③,競奔爭馳而不可裝也。米元章④嘗徘徊其上,為之賦,且大書其扁。至建炎庚戌,火,索虜⑤。再葺之,紹興辛巳,又火于索虜?;慈诉^者,罔不慨嘆。今太守左侯昌時作藩之?dāng)?shù)月,訪遺址,披像而上,身然獨存。7誅草茅,乃屬工徒,為屋三楹,為垣百堵,前敞?軒,后邃以檻。竽自淳熙十六年之八月,迄來年之正月?成。華不及汰,障不及陋,無費于官,無厲乎民。儀真之民士登而樂之,相與謁予記之。且曰:“吾侯奉法循理,節(jié)用愛人,至于筑溝壘,訓(xùn)兵戎,夙夜畢力。奸慝跡熄,年谷薦登。因治之余,復(fù)此壯觀。州人耄倪,再見承平氣象。俾過之者得以揖江南之形勝,而起騷人之思。北望神州,西動擊楫枕戈之想,則斯亭豈帶游觀登臨之勝而已哉!愿為特書,惠我淮土,以詔于無止?!庇嗳眨骸爸Z哉!”紹熙二年四月六日記。(取材于宋楊萬里《誠齋集》七十四卷)【注】①儀真:今江蘇儀征市。②椒:山頂。③翠麟、綠耳:均為傳說中的良馬。④米元章:米芾,字元章,宋代著名書法家。⑤索虜:指金人。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氐耐的一項是()A.相傳魏武嘗自將十萬師臨江 將:率領(lǐng)。B.競奔爭馳而不可擎也 繁:束縛。C.爭自淳熙十六年之八月 肇:開始。D.則斯亭豈特游觀登臨之勝而已哉 特:特別。2.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而東送之以入?!ㄇ俺ú杰嶣.遂筑宮于瓜步山回去〃地動擊楫枕戈之想C.火于索虜〃無厲于民D.乃誅草茅〃迄來年之正月乃成.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亭在城北三里所,曰城子山壯觀亭在城北三里一處稱作城子山的地方B.淮人過者,罔不慨嘆登臨這處廢墟的淮人,沒有不感慨嘆息的C.華不及汰,瘴不及陋新的壯觀亭華美而不過分,低矮而不簡陋D.州人耄倪,再見承平氣象州里的老少,告別了太平安定的社會生活.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得令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文章寫景講究層次,逐步聚焦于壯觀亭,注意從多視角描寫壯觀亭景致。B.壯觀亭先后兩次毀于金人,文章對此雖著墨不多,但嘆惋之情溢于言表。C.為重建壯觀亭,儀真太守夙興夜寐,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深受百姓愛戴。D.作者借儀真民士之口,描述了儀真社會的現(xiàn)狀,展現(xiàn)了社會治理的成效。.結(jié)合文意看,這次重建的壯觀亭可以發(fā)揮怎樣的影響和作用?請簡要陳述。二、(2022?北京朝陽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南齊書》,梁蕭子顯撰。臣等因校正其訛謬,而於其篇目,目:將以是非得失、興壞理亂之故而為法的,則必得其所托,而后能傳于久。此史與所以作也。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則或失其意,或亂其實,或析理之不通,或設(shè)辭之不善,故雖有殊功赴德非常之跡,將暗而不章,郁而不發(fā),而禱機嵬瑣、奸回兇慝I1】之形,可幸而掩也。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fā)難顯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稱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各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為治天下之本。號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設(shè),其言至多,其體至備,以為治天下之具。而為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記者豈獨其跡也?并與其深微之意而傳之。小大精粗,無不盡?;本末先后,無不白也。使誦其說者,如出乎其時;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謂明足以周萬事之理,道足以適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難知之意,文足以發(fā)難顯之情乎?則方是之時,豈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蓋執(zhí)簡操筆而隨者,亦皆圣人之徒也。夫自三代之后為史者,如遷之文,亦不可不謂雋偉拔出之才、非常之士也。然顧以謂明不足以周萬事之理,道不足以適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難知之意,文不足以發(fā)難顯之情,何哉?蓋圣賢之高致,遷固有不能純達其情而見之于后者矣,故不得而與之也。遷之得失如此,況其他邪?子顯之于斯文,喜自馳騁,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績【3】之變尤多,而其文益下。豈夫材固不可以強而有邪?數(shù)世之史既茶,故其事跡曖昧,雖有隨世以就功名之君、相與合謀之臣,未有赫然得傾動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時偷奪傾危、悖禮反義之人,亦幸而不暴著于世,豈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蓋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稱也。豈可忽哉!豈可忽哉!(取材于曾鞏《南齊書目錄序》)注釋:【1】慝:邪惡,罪惡。【2】遷:司馬遷。【3】績:通“繪”。.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氐酗的一項是()A.而敘其篇目 敘:作序B.而為法殘 戒:戒除C.月萬事之理 周:綜括D.其言至約 約:簡略.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此史之所以作也 使由之者不能知.昔春唐、虞有神明之性 其求旨有,如即乎其人C.小大精粗,無不盡也 故不得而與之電D.然顧以謂明不足以周萬事之理 數(shù)世之史既然.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氐螂的一項是()A.或亂其實 有的竄亂了那些歷史事實B.郁而不發(fā) 思路阻滯不通暢C.其任可得而稱也 他的能力與良史之名相稱了D.以為治天下之具 把它作為治理天下的措施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無琥的一項是()A.本文是曾鞏校勘蕭子顯著《南齊書》時所作序文,表達了作者的歷史觀和文學(xué)觀。B.曾鞏認(rèn)為“良史”應(yīng)該滿足四個條件:見識廣博,思想合用,才智出眾,文辭精妙。C.撰寫唐虞二典的史官是圣人的門徒,因而他們執(zhí)筆寫作都能言詞簡潔,緊扣史實。D.司馬遷是一位俊逸英偉、出類拔萃、非同尋常的史學(xué)家,卻無資格進入良史行列。.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可不惜哉'’的感慨?請結(jié)合全文分條簡述。三、(2022?北京?人大附中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噫嘻!就利違害,榮通丑窮,大凡有生者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體國存亡,則謹(jǐn)之如初,決之于始,以號善氣,以遇亂原。若禍胎既萌,則死而后已,目平可承,鴻毛曲輕。若當(dāng)春秋之時,明禹、廣之罪,作誡來世,可勝紀(jì)乎!向若西京抑損王氏,尊君卑臣,則庶乎無哀、平之壞;東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則庶乎無靈、獻之亂?!贝鬂h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國之興亡皆有陰鷺之卷,非人謀能抗,則但取瞽其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章組,列于廊廟,曲可矣。何堯、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夢或卜,憂勤日反之若是,然后為理耶?予因肄古史,且嗜《春秋》褒貶之學(xué),心所憤激,故辨其所以然。(取材于唐朝權(quán)德輿《兩漢辨亡論》)材料二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垂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當(dāng)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學(xué)室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不復(fù)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憂畝之中,而卒亡秦之勢瞿。漢與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備之外。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shù)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jié)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jié)于天,而欲以區(qū)區(qū)之智籠絡(luò)當(dāng)世之務(wù),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zé)o者,而豈天道哉?。ㄈ〔挠诿鞒叫⑷妗渡顟]論》)【注釋】①禹、廣:指漢成帝時的丞相張禹與東漢歷事六位皇帝的重臣胡廣。西京:長安,這里代指西漢。東京:洛陽,這里代指東漢。.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號善氣,以遏亂原 導(dǎo):發(fā)揚B.或以國之興亡皆有陰鷺之蓼 數(shù):天意C.漢震秦之孤立 懲:處罰D.而天卒不忍厚亡之 遽:急速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白刃可蹈,鴻毛斯輕 列于廊廟,斯可矣B.被以章組,列于廊廟 景翳翳必將入

C.則庶乎無哀、平之壞D.C.則庶乎無哀、平之壞D.蓋慮之所能及者1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榮通丑窮,大凡有生者之常性也以官運亨通為榮耀,以處境困窘為羞恥,大體上是人之常情B.則但取瞽朦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那么只要找來瞎子輔助他,樹立泥塑木雕的偶像而尊奉它C.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shù)之所能制不是人的智謀能考慮周全的,也不是法家方土所能轄制的D.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zé)o者還想讓自己的子孫一定不會有危險和覆滅,這在事理上是講不通的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白刃可蹈:踏著利刃前進,也就是說蹈死不顧,甘冒死亡的危險。B.《春秋》褒貶:孔子寫《春秋》,微言大義,一字寓褒貶以示勸誡。C.封建: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分賜給親戚或功臣,使之建立邦國。D.社稷:社為谷神,稷為土地神,這里以“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15.兩則材料都借歷史興亡而論及治理之道,請辨析兩位作者的不同觀點。備戰(zhàn)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考點17文言文閱讀之理解翻譯文中句子【命題趨勢】文言翻譯是高考必考的考點,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即準(zhǔn)確、明白、通順,既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又要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具體來說,所謂“信”,是指譯文要準(zhǔn)確無誤,就是要忠實于原文,如實恰當(dāng)?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將原文翻譯出來。所謂“達”,是指澤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xí)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所謂“雅”,就是指譯文要優(yōu)美自然,要生動、形象、完美地表現(xiàn)原文的寫作風(fēng)格?!菊骖}再現(xiàn)】-、【2020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必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當(dāng)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智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三家以國人圍晉陽,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⑵: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參乘。智伯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盎缸又饪底樱底勇幕缸又剑贩谒梢怨辔褐惨?,絳水可以灌韓之平陽也。統(tǒng)疵謂智伯日:“韓、魏必反矣?!敝遣眨骸白雍我灾??”名片疵日:“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舉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多,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日:“此夫讒人,欲為趙氏游說,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統(tǒng)疵入日:“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日:“子何必知之?”對日:“臣見其視臣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援。睛疵請使于齊。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日:“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率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尤眨骸拔倚闹淙灰?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睆埫险勅眨骸爸\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提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

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后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晉組不祀。(取材于《史記》《資治通鑒》)注釋:[1]趙襄子:晉國臣子,趙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韓康子分別為魏地之主和韓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城墻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塊夾板的高度。.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非反而何這種情況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B.臣見其視臣而趨疾我看到他們一見到我就快步走開了C.為之期日而遣之為此確定了具體日子后送走了他D.襄子將卒犯其前趙襄子將最后攻擊智伯軍的正面.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答案】.D.參考答案:(我們)兩家難道不以盡快分到趙氏的地盤為利(嗎?)【解析】.本題考查對句子翻譯的判斷能力。D項,襄子將卒犯其前,意思是“趙襄子率兵從正面攻擊”。其中“將”是動詞,“率領(lǐng)”。故選D。.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得分點有:豈,難道;利,意動用法,以……為利;田,地盤。參考譯文: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為自己的采邑。晉出公非常憤怒,通告齊國和魯國,想要討伐智、趙、韓、魏四卿。四卿恐懼,于是反過頭去攻打晉出公。出公戰(zhàn)敗,逃向齊國的時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為晉國國君,這就是晉哀公。那時候,晉國的政事都由智伯決定。智伯愈加驕橫,向韓國和魏國要土地,韓國和魏國就劃分了土地給他。又向趙國要土地,而趙國沒給。智伯憤怒,于是就率領(lǐng)韓國和魏國攻打趙國。趙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晉陽退守。

三國圍困晉陽,一年多之后,后來引汾河的水灌晉陽城,城墻沒有淹沒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鍋掛起來做飯,呼喚子女吃掉充饑,但百姓都沒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視水勢,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做護衛(wèi)。智伯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呀?!蔽夯缸佑弥獠颗隽伺鲰n康子,韓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背,因為汾河可以灌魏國的安邑,絳河可以灌韓國的平陽。疵對智伯說:“韓國和魏國一定會反叛的?!敝遣f:“您怎么知道的?”疵說:“我是根據(jù)人之常情判斷的。我們讓韓、魏兩國的軍隊跟我們一起攻打趙國,趙國滅亡之后,災(zāi)難就要落到韓國和魏國頭上?,F(xiàn)在約定戰(zhàn)勝趙國后,三家瓜分趙國土地,現(xiàn)在,城墻沒有淹沒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趙國投降指日可待,但是這兩人不但沒有高興地心思,反而有擔(dān)憂的神色,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話告訴了魏桓子和韓康子,二人說:“這是小人想為趙國游說,讓您懷疑我們,從而放松攻打趙國。不是這樣的話,我們難道不以盡快分到趙氏的地盤為利嗎?而要去做那些危險苦難不可能成功并的事嗎?”二人走后,疵進來問智伯:“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話告訴那兩個人呢?”智伯說:“您怎么知道的?"疵答道:“剛才我見他們一見到我就匆匆離開了,這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知道我識破他們的心思了?!爸遣疀]有改變。疵請求出使齊國。趙襄子派張孟談偷偷去見魏桓子和韓康子,說:“我聽說唇亡齒寒?,F(xiàn)在智伯率領(lǐng)韓國和魏國來攻打趙國,趙國滅亡,那么就該輪到韓國和魏國了?!倍苏f:“我們也知道會這樣,只是擔(dān)心事情沒有完成而計劃先泄露,那么災(zāi)禍立即就會到了?!睆埫险?wù)f:“計劃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聽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二人秘密與張孟談商議,約定好日期就讓他回城了。趙襄子派人在夜里殺了守堤的官吏,決開堤口,用水灌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隊因為救水而亂作一團,,韓國和魏國從側(cè)面攻打,趙襄子率兵從正面攻擊,大敗智伯的軍隊,殺了智伯,又將智伯的家族全部誅殺。趙、韓、魏三國分割了智伯的土地。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趙、韓、魏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掉晉國,瓜分其土地。晉稱公被貶為庶人,晉國滅亡。二、【2019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各題。左氏《國語》,其文深閔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xué)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中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⑺日:“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數(shù)之紀(jì)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笔菤q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非目:山川者,轉(zhuǎn)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老乎與我謀?

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shè)崩皮固有所逼引,而認(rèn)之者不塞則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沖蕩清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海洞帽帽⑵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日:“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手?即人事乎?若日天者,則吾呼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本乎?而日是川之為尤!又日:“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坝跏衷?!吾無取乎爾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注釋:(1)伯陽父:周朝大夫。(2)源洞醪情:彌漫無際廣闊深遠。.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文深閔杰異《國語》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B.其說多誣淫其中所言多是誣陷和混亂的C.彼固有所逼引以上事物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D.又況天地之無倪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認(rèn)之者不塞則惑②吾無取乎爾也【答案】1.B.①認(rèn)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②我對于《國語》的上述說法無所采納【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礎(chǔ)是要讀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詞的翻譯、理解。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現(xiàn)象。同時要結(jié)合上下文的語境。B項“誣”應(yīng)為“欺騙”的意思而不是“誣陷”,故選B。2.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要以宜譯為主,意譯為輔,按照翻譯六字訣:換、調(diào)、補、刪、留、變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平時訓(xùn)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①中“認(rèn)”,辯認(rèn);“塞”,閉塞:“惑”,惑亂。②中“取”,贊同,同意:“爾”,此、這個。參考譯文:左丘明的《國語》,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闊接觸特異。本來就是世人所沉溺愛好欲罷不能的。并且它的

觀點很多都是欺騙人、惑亂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當(dāng)世求學(xué)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卻模糊了是非。這就不能夠從中庸之道來進入堯、舜的學(xué)說、主張。依照這些理由,我寫了《非國語》這本書。(《國語》記載)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陽父說:“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不能錯亂了位置。如果錯亂了,那是被人攪亂的.陽氣隱伏在下面不能冒出來,被陰氣壓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會發(fā)生地震?,F(xiàn)今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地震,就是陽氣失去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鎮(zhèn)住了。陽氣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陰氣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會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國家一定要滅亡。如果國家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十是數(shù)的終極。天既然要拋棄這個國家,是不會讓它超過這個終極的?!闭沁@一年,涇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柳宗元非議說:高山和大河,不過是天地間的自然物體;陰氣和陽氣,不過是天地間的元氣。它們自己運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動,這哪里是與人商量過的呢?它們自己沖擊,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損,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來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陽父那樣認(rèn)識它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糊涂。用鍋煮飯,湯水翻滾蒸氣升騰必然會煮爛各種食物;引水灌田,水勢奔騰波浪激蕩必然會破壞田里的土石。這些老婦老農(nóng)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何況天地之大無邊無際,陰陽變化無窮無盡。陰陽二氣,充滿于茫茫無際的天地之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互相吸引,有時互相排斥,好像車輪滾動,好像紡機運轉(zhuǎn),它們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知道呢?伯陽父說:“水源堵塞了,國家必然滅亡?!薄叭藗?nèi)狈ω斘铮瑖疫€不滅亡嗎?"這又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了。這里所說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還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說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如果說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財物而導(dǎo)致亡國的,難道沒有其他原因嗎?何以硬要說是那幾條河的過失,還說“天既要拋棄一個國家,不會超過十年”,這就越發(fā)荒謬了!我不同意他的這些看法。三、【2018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1)積微,月不勝⑴日,4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wù)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⑵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shù),其懸⑶日也博,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目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月,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后展之,亡國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呼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時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呼日志也。財物資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对姟啡眨骸暗律息热缑?民鮮克舉之?!贝硕嘀^也。(取材于《荀子》)注釋:(1)勝,超過。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從事。本句意思是,像這樣,那么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3)懸:懸掛,此處意思是存在。(4)情:分量輕。(2)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谿,若白堊蕓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且⑴治亂存亡則不

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土賢者想與積心愁慮以求之,猶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⑵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若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鬃尤眨骸辟n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于勺: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子路拯溺者,若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鬃尤眨骸棒斎吮卣缯咭??!翱鬃右娭约?,觀化遠也。(取材于《呂氏春秋》)注釋:(1)且:連詞,表示轉(zhuǎn)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事之至也數(shù)小事出現(xiàn)得很頻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國家就會滅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業(yè)很顯赫D.賜失之矣.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德例如毛,民鮮克舉之②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答案】1.D2.(1)道德的分量輕得像毛發(fā),民眾(卻)很少能舉動它;(2)你不肯拿回贖金,(從今以后)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同胞贖身了?!痉治觥?題干是“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苜先要找出關(guān)鍵的采分點再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調(diào)換、刪除。注意實詞、虛詞、特殊句式、語氣,修辭手法等,把握語境進行推斷。D項,應(yīng)為“賜(端木賜,即子貢),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題干是“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的采分點再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調(diào)換、刪除。注意實詞、虛詞、特殊句式、語氣,修辭手法等,把握語境進行推斷。①第句的得分點是:“情”:“輕";“如毛":“像鴻毛一樣”;“鮮":“少";“克”:“能夠”。第②句的得分

點是:“取”:“領(lǐng)取”;“其”?“那”;“金”:“贖金”;“復(fù)”:“再”。參考譯文:(1)積少成多之道:■一月一記不如?一日一記,■一季■-記不如一月一記,一年'一記不如一季一記。人之情往往不在意小事,大事到來的時候奮起振作。于是常常干不過那些專事小事的人們。為什么?因為小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其每天發(fā)生的概率大,所以日積月累效果很大;大事情不常發(fā)生,其每天發(fā)生的概率很低,所以累計的效果并不大。所以善于從每天的日常事務(wù)做起的人可以稱王,善于每季統(tǒng)計工作成效的人可以稱霸,只會亡羊補牢的人很危險,荒淫無度不務(wù)正業(yè)的人必然滅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每日的事情,霸者注重每個李書發(fā)生的事情,勉強維持的邦國往往是危殆之后才想到難受。而亡國之君直到滅亡的那一天才知道國破家亡,死到臨頭才知道自己要掉腦袋。亡國之禍往往是悔不勝悔。霸者之顯赫可以以時記載;王者之功名,每天都記也記不完。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與之相反--能積微者則速成?!对娊?jīng)大雅蒸民》上說:“懿德就像鴻毛,人們卻舉不動它?!闭f的就是這的道理。(2)假使治亂存亡如同高山與深溪,如同白堊與黑漆,則用不著智慧了,雖愚蠢也可以了,而治亂存亡則不然,似乎可知,似乎不可知;似乎可見,似乎不可見。所以智士賢者共同積心處慮來求得,尚且有管叔、蔡叔之事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所以治亂存亡,其開始時如秋毫,察其秋毫,則大事就不會有過錯了。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fù)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lǐng)取金錢。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從此以后,哥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向國家)領(lǐng)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lǐng)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能從細小的事情上看到結(jié)果,他對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看得多遠啊?!究键c詳解】無論是翻譯文段還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譯為主,即要求將原文中的字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與原文保持一致。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以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言文翻譯,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要求較高,對關(guān)鍵詞語不能正確把握,就很難譯出文意。在翻譯時,要學(xué)會如何從句中找出關(guān)鍵詞;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譯,而不是對整體大意的翻譯;要注意對省略內(nèi)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結(jié)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詞語的意思。1.準(zhǔn)確落實重點詞語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詞,孤立地看,一詞一義的情形很少。絕大多數(shù)是一詞多義。然而。一個同一旦進入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只能表示一個意思。而這個特定的意思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確定。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下文,“法寬則失罪”與“法急則人殘”是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對句子,在這

樣的句子中,相對應(yīng)的詞語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關(guān)系??梢姟凹薄迸c“寬”詞義應(yīng)相反,當(dāng)理解為“嚴(yán)二整個句子應(yīng)譯為:治國的關(guān)鍵,在于刑法,刑法過嚴(yán)就會殘害百姓,刑法過于寬松,就會讓一些罪犯受不到懲治。.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臨時具有了某種語法功能,并且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廠讀音。被稱為詞類活用。常見活用方式有: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例如:將”下面的文言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多”字是翻譯該句的關(guān)鍵。''多”指數(shù)量大,與“少”或“寡”相對,形容詞,在該句中活用為動詞,意為“稱贊、贊揚譯文:人們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轉(zhuǎn)換古今句式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與現(xiàn)代漢語差別較大,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處理好古今句式之間的轉(zhuǎn)換,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例如: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李將軍之謂也?這道題考查的重點除了“其”和“謂”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外,還考查古今句式的轉(zhuǎn)換能力。本句是文言文中典型的賓語前置句,“李將軍”是動詞“謂”的賓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將其放在動詞“謂”的后面。譯文:大概是說李將軍的吧?.巧譯修辭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擬、借代、互文等修辭手法,要根據(jù)上下文靈活恰當(dāng)?shù)胤g。例如: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陛下為官擇人,無其人則闕。今不惜美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不惜美錦”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美錦”比喻“國家大事”。譯文:大王您設(shè)置官位選擇合適人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就會使官位虛設(shè)?,F(xiàn)在您拿國家大事讓我來決斷,這說明您對我了解得太深刻了。.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如果從操作層面講,文言文翻譯還可用這幾個詞來概括其方法:“留”,即保留文中不必譯和不能譯的詞語,如時、地、人、事、官職、書名等專有名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常用的成語和習(xí)慣用語,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譯(硬要譯,反而顯得不通順)。例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勞苦功高”這個成語可以不譯。“換”,即用一個意思相同的現(xiàn)代詞語替換與現(xiàn)代說法不同、音節(jié)不一致的詞,例如“吾子淹久于敝邑”(《骰之戰(zhàn)》“吾子”是敬詞,相當(dāng)于今天的“先生們”;“淹”可用“停留”或“留守”換譯;“敝”是謙詞,“敝邑”即我們國家?!把a”,即將原句省略的內(nèi)容適當(dāng)補出來,使句意完整通暢,例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將“焉”后省略的“而未至”(卻沒有到達)補進去翻譯才連貫。否則文意不通(“足以至焉”,怎么會“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呢?)。詞類活用的翻譯,要補上相關(guān)詞語,如“使……”“以……”“用(拿)……”“為……”“像……”等等?!皠h”,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為語氣助詞,或表示停頓,或是湊足音節(jié),或起連接作用,而現(xiàn)代漢語里又沒有合適的詞翻譯它們,可以刪去。例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罢咭病弊阏Z尾助詞,翻譯時可刪去?!罢{(diào)”,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該句是賓語前置句,翻譯時“不余欺”應(yīng)調(diào)整為“不欺余”,即“沒有欺騙我二又如:師不必賢于弟子。句中“于弟子”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翻譯時,應(yīng)將原句調(diào)整為“師不必于弟子賢"即“老師不一定比弟子賢能二“套”,對固定結(jié)構(gòu)套用句式進行翻譯?!稗D(zhuǎn)”,對一些委婉形象的說法要做合理的轉(zhuǎn)換。總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譯,譯出的譯文一定要準(zhǔn)確保持原意,句子結(jié)構(gòu)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語氣暢達,文句形象生動,即符合常說的“信”“達”“雅”的要求?!緦c訓(xùn)練】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日:“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昔舜誡禹曰,'汝惟不玲,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易》日'人道惡盈而好謙’。凡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謙恭者,在身儻有不?之事,誰肯犯顏諫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見瞻仰,何得不懼?以此思之,但知常謙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日:"古人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愿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日慎一日,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唐虞①所以太平,實用此法?!必懹^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目:“《論語》云,'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穎達對曰:“圣人設(shè)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通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當(dāng)如此。夫帝王內(nèi)蘊神明,外須玄默,使深不可知,故《易》稱'以蒙養(yǎng)正,以明夷蒞眾。'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陵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疤谌眨骸啊兑住吩疲?,勞謙,君子有終,吉。誠如卿言。’'詔賜物二百段。河間王孝恭,武德初封為趙郡王,累授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孝恭既討平蕭銃、輔公柘,遂領(lǐng)江淮

及嶺南北,皆統(tǒng)攝之。專制一方,威名甚著,累遷禮部尚書。孝恭性惟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時有特進江夏王道宗,尤以凈當(dāng)馳名,兼好學(xué),敬慕賢士,動修禮讓,太宗并加親待。諸宗室中,惟孝恭、道宗莫與為比,一代宗英云。(取材于《貞觀政要卷六》)注釋:【1】唐、虞:即唐堯、虞舜,此指堯舜時代。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氐俄的一項是()A.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皇天雖高,卻能聽得到地上的議論,怎么能不敬畏呢B.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做事情無不有個開始,卻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結(jié)束C.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仍然向貧賤的人進一步求得支持D.惟孝恭、道宗莫與為比,一代宗英云只有孝恭、道宗二人的德才無人能比,他們是宗室中的一代英杰【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句意:仍舊接近才藝寡少的人進一步求得更多的知識?!肮焉僦恕?,才藝寡少的人;“益”,增加。故選C。參考譯文: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人們說,是天子就可以自認(rèn)為尊貴崇高,無所畏懼了,我認(rèn)為恰恰相反,天子更應(yīng)該謙遜恭謹(jǐn),經(jīng)常心懷畏懼。從前,舜告誡禹說:'你只要不驕傲,天下就沒有人和你爭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沒有人和你爭功。'《易經(jīng)》上說:'君子的準(zhǔn)則是厭惡自滿而以謙遜為貴。'做了天子,如果只認(rèn)為自己尊貴崇高,不保持謙遜恭謹(jǐn)?shù)膽B(tài)度,倘若自己有過失,誰還會冒犯尊顏向他提意見呢?我常常在想,帝王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必定要上畏皇天、下懼群臣。天雖高,卻能聽到地上的議論,怎能不畏懼天呢?公卿百官,都在下面注視著我,這怎能不讓人畏懼呢?因此,帝王即使常懷謙遜恐懼之心,恐怕還是不能稱上天之心和百姓之意啊?!蔽赫鹘又f:“古人講:'做事情無不有個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結(jié)束。'希望陛下保持常謙常懼的準(zhǔn)則,一天比一天更謹(jǐn)慎,那么國家就會永遠鞏固,不會傾覆。唐堯、虞舜之世之所以天下太平,實際上就是用的這個方法。”貞觀三年,唐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里講:'有才能的人向沒才能的人請教,知識多的人

向知識少的人請教,這樣,有才能的人好像顯得沒有才能,知識淵博的人好像顯得無知?!@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孔穎達回答說:“圣人實行教化,要求每個人都謙遜退讓,有才能的人不驕傲自大,仍舊向沒才能的人請教他不知道的事情。即使自己多才多藝,還是擔(dān)心,認(rèn)為自己懂得太少,仍舊接近才藝寡少的人進一步求得更多的知識。即使自己有知識,表面上卻不表現(xiàn)出來,自己內(nèi)心雖然已經(jīng)很充實,表面上卻好像空虛。這句話不僅是對庶民百姓的要求,帝王的德行,也應(yīng)當(dāng)如此。帝王內(nèi)心蘊藏神明,外表必須沉默,使人感到高深莫測。所以《周易》上講'要表現(xiàn)得蒙昧無知來自養(yǎng)正道,不顯露明智以盛氣凌人'。如果帝王身居至尊之位,就炫糧自己的聰明,憑借才能欺凌別人,掩飾過錯,拒絕諄諫,那么上下之間的情感就會被隔斷,君臣之間的原則就會被拋棄,自古以來國家滅亡,沒有不是由此而造成的?!疤铺诤苜椡卣f:“《周易》上講:,勤勞謙遜的品質(zhì),君子如果能夠保持到底,就會有好事降臨。'這句話的意思和你說的是一樣的啊?!庇谑牵略t賞賜給孔穎達絹帛二百段。河間王李孝恭,在武德初年被封為趙郡王,后被加封為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他平定了蕭鐵、輔公柘的勢力,于是長江、淮河以及嶺南、嶺北地區(qū)都在他的統(tǒng)領(lǐng)之內(nèi)。他控制一方,威名遠揚,不久遷任禮部尚書。可是,李孝恭性格謙遜忍讓,沒有一絲一毫驕傲自大的習(xí)氣。當(dāng)時,特進江夏王李道宗,以統(tǒng)兵打仗聞名,很有學(xué)問,并且禮賢下士,愛惜人才,唐太宗很器重他。在大唐宗室中,只有李孝恭、李道宗二人德才無人可比,是一代英杰。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輕財好俠,慷慨有節(jié)尚。往來于京師,見者謂逖有段世才具。時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進說目:“今遺民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率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進取以復(fù)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fēng)響應(yīng)者矣。'‘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席,布三千匹,不給號修,使自召募。仍將本部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三年夏六月,祖逖將韓潛與后趙①將桃豹分據(jù)陳川故城,豹居西臺,潛居?xùn)|臺,出入相守四旬。逖沙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使數(shù)人擔(dān)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dān)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干頭運根饋豹,逖使韓潛邀擊于汴水,盡獲冬。逖鎮(zhèn)雍丘,教遣兵邀擊后趙。而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以詐力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jié)度。自河以南多叛后趙歸于晉,后趙境土漸卷。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計。后趙王勒患之,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其書,前聽其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邊境之間,稍得休息。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wù)施,勸課農(nóng)桑,不畜資產(chǎn),又收葬枯骨,為之祭釀,百姓感悅。方當(dāng)推鋒越河,掃清冀朔,會朝廷將遣戴若思為都督。逖以苦思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慮大功不遂;且聞王敦與劉愧等構(gòu)隙,慮有內(nèi)難,感激發(fā)病。逖雖內(nèi)懷憂憤,而圖進取不輟,營繕武

牢城。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四望甚遠。逖恐南無堅壘,必為賊所襲,乃率眾筑壘。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考妣,譙梁百姓為之立祠。(取材于《晉書》《資治通鑒》)注釋:①后趙: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lǐng)石勒建立的政權(quán),軍事力量強大,與當(dāng)時南方的東晉政權(quán)對峙。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氐聊的一項是()A.今遺民遭殘賊現(xiàn)在遺留在中原的百姓遭受欺凌迫害B.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祖逖如果不能掃清中原敵寇再次渡江南歸,就如同這江水(一去不回)C.于是公私豐贍于是無論公家還是私人都財富充足D.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且已經(jīng)清除荊棘(修好了進軍的道路),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地區(qū)【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中的能力。D.“清除荊棘(修好了進軍的道路)”錯誤,句意為“而且自己已經(jīng)掃除障礙,收復(fù)了黃河以南地區(qū)荊棘,為比喻用法,指障礙。故選D。參考譯文:祖逖,字士稚,范陽道縣人。他輕視財物,好行俠仗義,慷慨大方而崇尚氣節(jié)。(祖逖)往來于京師,見過他的人都說他具有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當(dāng)時皇帝剛剛在江南站穩(wěn)腳跟,顧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進言道:“現(xiàn)在遺留在中原的百姓備受欺凌迫害,人人都想振奮起來抗敵,如果大王確實能委任將領(lǐng)帶兵出征,讓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tǒng)率他們,努力恢復(fù)中原,那么各地的豪杰必定有望風(fēng)響應(yīng)的?!睍x元帝便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只給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但沒有給鎧甲兵器,讓他自己召募士兵。祖逖仍然帶領(lǐng)自己的部屬百余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心時,拍打著船槳而發(fā)誓說:“祖逖如果不能掃清中原敵寇再次渡江南歸,就如同這江水(一去不回工”言辭激昂,神色悲壯,大家都為之慨嘆。過江后駐扎在淮陰,建立工場冶鑄兵器,招募到兩千多人后繼續(xù)進軍。建武三年夏六月,祖逖的部將韓潛和后趙的將領(lǐng)桃豹分別占據(jù)了陳川原來的城池,桃豹據(jù)守西臺,韓

潛據(jù)守東臺,相互對峙了四十天。祖逖讓人用布袋裝滿土,就像裝滿了米的樣子,派一千多人搬運到臺上。又安排幾個人去擔(dān)米,(假裝很疲勞的樣子)在路上歇著,桃豹的部隊果然追趕上來,(這些挑米的士兵)都丟下?lián)犹幼?。桃豹的部隊已?jīng)餓了很久,得到這些米,以為祖逖的糧食很多,士兵都能吃飽,因此更加膽怯。后趙的部將劉在堂用上千頭驢運根送給桃豹,祖逖派韓潛在汴河上截擊,把這些根食都繳獲了。祖逖坐鎮(zhèn)雍丘,多次派兵截擊后趙的部隊。此前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自通過詐謀和武力相互攻擊,祖逖派使臣讓他們和解,說明其中的利弊禍福,于是(他們)都接受了祖逖的節(jié)制調(diào)度。黃河以南許多地方都反叛后趙而歸屬晉朝,后趙所據(jù)有的土地日漸收縮。祖逖積極操練部隊,積攢糧食,為謀取黃河以北做準(zhǔn)備。后趙皇帝石勒對此很憂慮。于是給祖逖寫信,希望雙方互通使者和交易貨物。祖逖沒有回復(fù),但任由民間互相交易,從中獲利十倍。于是無論公家還是私人都財富充足,兵馬日益強壯。(晉與后趙的)邊境之間稍微得到安寧和發(fā)展。祖逖在軍隊中和將士同甘共苦,嚴(yán)于律己,對部屬慷慨,積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自己不儲備資產(chǎn),又將野外的尸骨加以搜集埋葬,為其進行祭奠,百姓都很感激他。正當(dāng)他準(zhǔn)備率領(lǐng)軍隊跨過黃河,掃除河北等地的敵寇,恰逢朝廷將派遣戴若思來做都督。祖逖認(rèn)為戴若思雖然有才干聲望,但沒有遠見,而且自己已經(jīng)掃除障礙,收復(fù)了黃河以南地區(qū),很憂慮北伐大功難成:而且祖逖聽說王敦和劉愧等人有矛盾,擔(dān)心發(fā)生內(nèi)亂,這樣北伐就不會順利,感慨憤激以致生病。祖逖雖然心中憂慮氣憤,但仍然沒有停止謀劃進兵,營建修繕武牢城。城北面臨黃河,西面和成皋相鄰,四面空曠。祖逖擔(dān)心城南沒有堅固的城壘,一定會被敵人偷襲,于是率領(lǐng)部下構(gòu)筑城壘。城壘還沒有建成,祖逖就病得更嚴(yán)重了,不久在雍丘去世。豫州的百姓聽說后很悲傷,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譙、梁等地的百姓為他速立了祠廟。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豐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眼,則反相賊害,羊其兄弟親或,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堯之時,小人共工、睡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兒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稌纺浚骸凹q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奔q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

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平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日:“此輩清流,可投濁流?!倍扑焱鲆?。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其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承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必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嗟呼!興亡首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取材于歐陽修《朋黨論》)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氐理的一項是()A.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后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guān)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B.此輩清流,可投濁流這些是清澈的河流,應(yīng)當(dāng)與污濁的河流合并起來C.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禁絕好人結(jié)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D.為人君者,可以鑒矣為君主的可以作為借鑒了【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句意為: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yīng)當(dāng)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注意“此輩”是這些人;“投”指投入,投到。故選B。參考譯文:臣聽說關(guān)于朋黨的言論,是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