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1.gif)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2.gif)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3.gif)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4.gif)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0bdee33435a53ce7a715121a9e6c52f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詳解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九十五頁。優(yōu)選細菌的感染與免疫第二頁,共九十五頁。
2.分布:體表及腔道粘膜表面P64表6-1第三頁,共九十五頁。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鏈球菌
肺炎球菌、非致病奈瑟菌、類桿菌等
外耳道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綠膿桿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甲型、丙型鏈球菌
類白喉棒狀桿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桿菌、梭桿菌螺旋體、放線菌、白念珠菌
腸道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產氣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厭氧性細菌、類桿菌、乳桿菌等
陰道
乳桿菌、
白色念珠菌、類白喉桿菌、
非致病性奈瑟菌等
皮膚葡萄球菌、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念珠菌、丙酸桿菌、類白喉棒狀桿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人體各部位的微生態(tài)系
眼結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棒狀桿菌
尿道白色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第四頁,共九十五頁。3.正常菌群的生理學作用
(1)生物拮抗
機制1)屏障和占位性保護①雙歧、乳桿菌組成了腸道的膜菌群,粘附在粘膜表面;②大腸菌和梭狀芽胞菌分布于腸腔中(腔菌群),通過占位保護和合成產物來阻擋或抑制有害菌侵襲腸粘膜。第五頁,共九十五頁。2)產生的有害代謝產物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乙酸、丙酸等)。3)營養(yǎng)競爭第六頁,共九十五頁。(2)營養(yǎng)作用
①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益生菌)能分泌各種酶,將不溶性蛋白、脂肪和糖等營養(yǎng)成分轉變?yōu)榭扇苄?,以便新陳代謝。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能產生維生素B族、煙酸和葉酸等;大腸菌能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B。
第七頁,共九十五頁。(3)免疫作用:機體抗感染免疫力與內環(huán)境定居的細菌抗原的刺激有密切關系。如誘導sIgA產生、活化集合淋巴結中的B細胞、對固有層的CD4+T細胞有激活作用等。(4)抗衰老作用:與產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關。第八頁,共九十五頁。(二)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
1、微生態(tài)平衡(microeubiosis)是指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種類、數量、位置)與其宿主(免疫、營養(yǎng)、代謝)或外界環(huán)境(理化、生物)的生理性動態(tài)平衡。
第九頁,共九十五頁。2、微生態(tài)失調(microdysbiosis)概念是指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之間、各種群成員之間的平衡,在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下,由生理性組合轉變?yōu)椴±硇越M合的狀態(tài)。
第十頁,共九十五頁。
第十一頁,共九十五頁。二、機會致病菌(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與宿主間的生態(tài)平衡失調,一些正常菌群會成為機會致病菌,而引起宿主發(fā)病。第十二頁,共九十五頁。2.原因(條件):①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變:手術、膀胱鏡、插管等診療操作,有利于正常菌群轉移。②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如免疫抑制劑、激素、射線照射等。③菌群失調:正常菌群在組成上和數量上的異常變化。如抗生素治療第十三頁,共九十五頁。菌群失調表現(xiàn):消化道感染(偽膜性腸炎、鵝口瘡)
第十四頁,共九十五頁。
處理:a、停用抗生素;b、分離培養(yǎng)優(yōu)勢菌并進行藥敏;c、用微生態(tài)制劑以恢復正常菌群的平衡。第十五頁,共九十五頁。2.微生態(tài)失調的誘發(fā)因素
(1)不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治療原有感染性疾病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種新感染。
二重感染或重疊感染(superinfection)。是一種菌群失調癥。
第十六頁,共九十五頁。(2)手術、插管等診療操作,有利于正常菌群轉移。(3)免疫抑制劑、腫瘤化療藥物等。第十七頁,共九十五頁。
菌群失調按輕重程度可分:①一度失調:無癥狀、可自然恢復;②二度失調:多有慢性病的表現(xiàn);③三度失調:引起急性感染,如偽膜性腸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亦稱菌群交替癥、二重感染、重疊感染。第十八頁,共九十五頁。
第二節(jié)細菌的致病作用
細菌的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強弱程度。常用半數致死量(L50)作為測定毒力的指標。構成毒力的物質基礎是侵襲力和毒素,統(tǒng)稱為毒力因子。
第十九頁,共九十五頁。一、細菌的侵襲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機制在體內定居、繁殖、擴散的能力。1.粘附素(adhesin):細菌表面存在的一些特殊結構和相關蛋白質,具有使細菌粘附到宿主靶細胞的作用。第二十頁,共九十五頁。包括:①菌毛粘附素(定居因子):多見于G-菌。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選擇性,這與宿主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有關。第二十一頁,共九十五頁。②非菌毛粘附素
如:A群鏈球菌的膜磷壁酸(LTA),LTA-M蛋白復合物;鼠疫菌的外膜蛋白
第二十二頁,共九十五頁。第二十三頁,共九十五頁。粘附使得病原菌具有抵抗粘液沖刷、細胞纖毛運動和腸蠕動等清除作用,有利于病原菌定植。第二十四頁,共九十五頁。(二)莢膜(微莢膜)①抗吞噬作用;②抗有害物質的損傷作用:猶如盔甲保護菌體免受損傷;
③粘附作用:莢膜多糖可使細菌彼此間粘連,也可粘附于組織細胞或無生命物體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微莢膜:如傷寒菌的Vi抗原;E.coli的抗原等第二十五頁,共九十五頁。(三)侵襲性酶類
主要是細菌釋放的胞外酶。功能:保護菌體,有利于擴散。例如:血漿凝固酶(葡)透明質酸酶(鏈)IgA蛋白酶(淋)第二十六頁,共九十五頁。(四)侵襲素
(1)侵襲素:由侵襲基因編碼產生的蛋白質,介導病菌侵入粘膜上皮細胞內,并使該菌向鄰近細胞擴散。這類菌很多,目前已知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和痢疾志賀菌的侵襲基因位于140MD大質粒中。
第二十七頁,共九十五頁。(五)細菌生物被膜細菌在生長過程中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形成的一種保護性生存方式,由細菌和它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組成。附著在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表面形成的高度組織化的多細胞結構,而不是細菌的簡單堆積,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細菌。第二十八頁,共九十五頁。細菌+胞外多聚物第二十九頁,共九十五頁。細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①有利于細菌附著在某些支持物表面不易被流動體液推走,較單個菌細胞更易于抵抗宿主免疫細胞和抗菌素的攻擊;②可增強毒力基因和耐藥基因的傳遞;
第三十頁,共九十五頁。③粘附于各種人工材料表面(人工心臟瓣膜、人工關節(jié)、內窺鏡、靜脈插管、呼吸機),是現(xiàn)代醫(yī)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④生物被膜的粘附現(xiàn)象是毒力較弱的某些機會致病菌引起醫(yī)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第三十一頁,共九十五頁。二、細菌的毒素
根據來源、性質、致病性等不同分內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兩種。第三十二頁,共九十五頁。(1)外毒素:革蘭陽性和部分G-菌產生并釋放到菌體外的毒性蛋白質。
特點:
①都是蛋白質,大多由A、B亞單位組成。A亞單位---毒性亞單位B亞單位---結合亞單位第三十三頁,共九十五頁。②毒性強,對組織器官有選擇致病作用,是目前已知的最劇烈毒物;③不耐熱,不穩(wěn)定;④抗原性強;⑤甲醛脫毒后可制成類毒素;⑥種類多,功能和作用機制復雜多樣。(P69表6-3)第三十四頁,共九十五頁。根據對宿主靶細胞的親和性及作用機制不同分為:神經毒素(neurotoxins)細胞毒素(cytotoxins)腸毒素(enterotoxins)外毒素的種類及作用特點(P69表)第三十五頁,共九十五頁。(2)內毒素
為G-菌細胞壁中耐熱的脂多糖。裂解后才可釋放出來。由特異性多糖、非特異核心多糖和脂質A三部分組成。是G-菌的主要毒力因子。第三十六頁,共九十五頁。第三十七頁,共九十五頁。不同G-菌內毒素結構基本相同,由內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類同,有:(1)致熱作用
內毒素巨噬細胞釋放具有內源性致熱原的細胞因子體溫調節(jié)中樞體溫升高。
第三十八頁,共九十五頁。(2)白細胞反應:先降,1-2h后升高,個別例外。
(3)內毒素血癥與休克內毒素引起機體多器官、多系統(tǒng)的廣泛性損傷與許多免疫分子的調控有密切關系,并非內毒素直接引起。結果: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第三十九頁,共九十五頁。超抗原與疾病許多細菌、病毒及支原體產生的,不同于常規(guī)抗原的高活性蛋白分子,能誘發(fā)大量T細胞活化(是普通抗原的近千倍),使之分泌大量細胞因子,造成類似內毒素引起休克的嚴重后果。與許多急性和慢性感染相關疾病有關。如:金葡菌的腸毒素;鏈球菌的致熱外毒素等。第四十頁,共九十五頁。區(qū)別要點外毒素內毒素
產生細菌化學性質穩(wěn)定性
毒性作用
抗原性G+及部分G-菌蛋白質不穩(wěn)定60~80℃,30min滅活,較強,選擇性損傷強,保護性抗原可制成類毒素主要是G-脂多糖穩(wěn)定160℃,24h滅活較弱,毒性作用相同弱。非保護性抗原不能制成類毒素內毒素與外毒素的主要特性比較第四十一頁,共九十五頁。
第三節(jié)宿主的免疫防御機制
一、非特異性免疫(固有免疫)是人體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發(fā)展、完善和建立起來的。
第四十二頁,共九十五頁。非特異性免疫構成因素(一)屏障結構1.皮膚與粘膜屏障是抵抗的第一道防線。抵抗機制:①機械阻擋與排除作用(纖毛運動、腸蠕動、脫落與更新作用)。②分泌殺菌物質(數百種)③正常菌群的生物拮抗第四十三頁,共九十五頁。第四十四頁,共九十五頁。第四十五頁,共九十五頁。
2、血腦屏障
建立在機體血流和腦脊髓之間。
由軟腦膜、脈絡膜、腦毛細血管和星狀膠質細胞組成。功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tǒng)
第四十六頁,共九十五頁。
3、胎盤屏障
建立在母體血液和胎兒之間組成:子宮內膜的基蛻膜和胎兒絨毛膜。功能:保護胎兒免受侵害。第四十七頁,共九十五頁。
(二)吞噬細胞
1.來源、種類、分布:小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
第四十八頁,共九十五頁。
小吞噬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第四十九頁,共九十五頁。第五十頁,共九十五頁。
2.吞噬和殺菌過程
①趨化:在趨化因子(C3a、C5a等)作用下吞噬細胞聚集到局部炎癥部位。②粘附:表面受體與病原體的接觸。③吞入:形成吞噬體和吞噬溶酶體。④殺死與消化:殺死、降解、消化。第五十一頁,共九十五頁。吞噬細胞吞噬殺傷過程第五十二頁,共九十五頁。3.吞噬作用結果
(1)完全吞噬:又吞又殺(2)不完全吞噬:只吞不殺,反而使病菌得到保護,導致感染的轉移和擴散。(3)組織損傷(4)抗原提呈第五十三頁,共九十五頁。(三)體液因素
1、補體(complement):活化后產生多種生物學活性分子,通過不同機制發(fā)揮抗感染作用。2、溶菌酶(lysozyme)—作用于肽聚糖。3、抗微生物肽—破壞胞外菌細胞膜。第五十四頁,共九十五頁。
二、適應性免疫
(一)體液免疫:主要由B細胞介導。
效應分子是抗體,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抑制病原體粘附
第五十五頁,共九十五頁??贵w抑制病原體的粘附第五十六頁,共九十五頁。2.調理吞噬作用第五十七頁,共九十五頁。3、中和細菌毒素
第五十八頁,共九十五頁。4、抗體和補體的聯(lián)合溶菌作用
第五十九頁,共九十五頁。5、ADCC作用第六十頁,共九十五頁。NK細胞殺傷靶細胞NK細胞ADCC(NK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第六十一頁,共九十五頁。(二)細胞免疫
效應細胞----CTL和CD4+Th1尤其在抗胞內寄生菌、病毒、真菌方面起主要作用。
第六十二頁,共九十五頁。
(三)粘膜免疫粘膜組織不僅具有保護、吸收、分泌和排泄等生理功能,也是接觸微生物最多的部位,是入侵的主要門戶。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樣組織,稱粘膜免疫系統(tǒng)(mucosalimmumesystem,MIS)
第六十三頁,共九十五頁。
三、抗細菌感染免疫的特點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外菌(extracellularbacteria):指侵入機體,寄生于細胞外部位(組織間隙、血液、淋巴液、組織液)。
致病機制:主要是引起炎癥反應、系統(tǒng)性損傷和產生毒素造成損害。第六十四頁,共九十五頁。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機制
1.吞噬殺菌:尤其是化膿菌2.抗體和補體的作用3.細胞免疫的作用:輔助B細胞產生抗體;產生多種細胞因子。第六十五頁,共九十五頁。
(二)抗胞內菌感染的免疫
胞內菌(intracellularbacteria):嚴格寄生于細胞內(立克次體、衣原體)。
兼性胞內菌:主要寄生細胞內,也在細胞外生存。如結核桿菌、麻風桿菌、軍團菌、傷寒桿菌。
第六十六頁,共九十五頁。
胞內菌感染的特點
①主要是細胞內寄生②多呈慢性感染過程③多伴有肉芽腫形成和遲發(fā)型超敏反應
第六十七頁,共九十五頁。
主要功能
1、局部免疫作用,是產生sIgA主要場所;2、通過吞噬細胞、T細胞發(fā)揮細胞免疫;3、分泌IL-1、IL-8、TNF等,介導免疫細胞到局部,引起炎癥反應,抵抗感染。第六十八頁,共九十五頁。
抗胞內菌感染,主要依靠:
1、吞噬細胞2、細胞免疫3、局部粘膜免疫第六十九頁,共九十五頁。第四節(jié)感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一、感染源與傳播1、外源性感染(一)傳染源:①病人②帶菌者③患病及帶菌動物
(近年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趨勢)第七十頁,共九十五頁。
(二)傳播途經
1、呼吸道:結核分枝菌、腦膜炎奈瑟菌。
2、消化道:痢疾志賀菌、傷寒沙門菌。3、皮膚:破傷風梭菌、麻風分枝桿菌。4、血液血制品:HBV、HCV、HIV。
第七十一頁,共九十五頁。5.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鼠疫、炭疽、結核。6.性傳播:引起STD的微生物除細菌外,還有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7.多途徑傳播:結核桿菌、炭疽菌。
第七十二頁,共九十五頁。
(二)內源性感染(endogenous):
已成為現(xiàn)代感染中的常見病。如:菌群失調AIDs及器官移植患者均易發(fā)生。第七十三頁,共九十五頁。三、感染的類型
(一)隱性感染:有感染、無癥狀(亞臨床)、能誘導機體抗感染免疫、
是重要的傳染源。第七十四頁,共九十五頁。第七十五頁,共九十五頁。
(二)顯性感染
有感染、有癥狀。分急性和慢性。按感染發(fā)生的部位和擴散程度分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第七十六頁,共九十五頁。
全身感染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毒血癥(toxemia):病原菌只在機體局部繁殖,但產生的外毒素入血,損害特定靶器官、組織,出現(xiàn)特征性的中毒癥狀。
第七十七頁,共九十五頁。
2.內毒素血癥(endotoxemia):革蘭陰性菌感染產生的內毒素進入血液引起的癥狀。輕:僅發(fā)熱或伴有輕度不適。重:高熱、低血壓休克、DIC、死亡(急性中毒性菌?。?。
第七十八頁,共九十五頁。
3.菌血癥(bacteremia)
病原菌從感染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生長繁殖,僅通過血流擴散。
第七十九頁,共九十五頁。
4.敗血癥(septicemia)
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并產生毒性物質,引起全身嚴重的中毒癥狀,如高熱、瘀斑、肝脾腫大、腎衰竭等。
第八十頁,共九十五頁。
5.膿毒血癥(pyemia)
化膿菌侵入血流,在血中大量繁殖,并擴散至其它組織器官產生新的化膿病灶,如金葡菌引起的肝、肺膿腫等。第八十一頁,共九十五頁。
(三)帶菌狀態(tài)
1.健康帶菌者2.恢復期帶菌者第八十二頁,共九十五頁。
三、其他因素對感染的影響
1.環(huán)境因素2.社會因素第八十三頁,共九十五頁。第五節(jié)醫(yī)院感染
醫(yī)院感染(hospitalinfection)亦稱醫(yī)院內感染或醫(yī)院內獲得性感染。概念:指在醫(yī)院內各類人群所獲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
第八十四頁,共九十五頁。
現(xiàn)代醫(yī)院隨著科學技術和醫(yī)學的發(fā)展而建立,具有現(xiàn)代管理水平,能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醫(yī)療服務;同時,由于各種藥物、醫(yī)療手段和先進設備廣泛使用,使醫(yī)院感染在類型、危險因素、微生物方面有別于社會上感染(傳染病)。
第八十五頁,共九十五頁。WHO調查結果全世界醫(yī)院感染率為3-20%。美國約為5%,每年約7-8萬人死亡,因此而額外支出的醫(y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游戲公司前臺接待總結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神經外科分流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草坪護理CRM軟件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導向銷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古董搬運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雙膜儲氣罐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環(huán)保EPDM顆粒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壞死性筋膜炎藥品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車輛后備箱釋放電纜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光伏舟托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達標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2025年銷售部年度工作計劃
- 2024年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服務外包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ESG表現(xiàn)對企業(yè)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
- DB3713T 340-2024 實景三維數據接口及服務發(fā)布技術規(guī)范
- 八年級生物開學摸底考(長沙專用)(考試版)
- 車間空調崗位送風方案
- 使用錯誤評估報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初一年級班主任上學期工作總結
- 2023-2024年同等學力經濟學綜合真題及參考答案
-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