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突破01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1.gif)
![專項突破01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2.gif)
![專項突破01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3.gif)
![專項突破01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4.gif)
![專項突破01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6e49fdd9b2ad69406f3728ea71fd3d73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化學二輪備考選擇題高頻熱點特訓特訓01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考向分析: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試題以與化學學科相關的代表中國古代文明、科技發(fā)展的材料為背景,考查與中學化學密切相關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用途、化學反應過程、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點,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實中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一)必備知識和方法1.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zhì)與工藝判斷:(1)傳統(tǒng)文化涉及的“物質(zhì)”判斷:根據(jù)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質(zhì)的性質(zhì),然后根據(jù)性質(zhì)判斷是哪種物質(zhì)。例如有關“強水”的敘述:“性最烈,能蝕五金……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边@里的“強水”是指硝酸。(2)傳統(tǒng)工藝涉及的“變化”判斷:由古代文獻記載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等。例如“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描述石灰石的焚燒過程發(fā)生了化學變化。(3)傳統(tǒng)工藝涉及的“分離”方法:根據(jù)過程判斷是蒸餾、升華、干餾還是萃取等操作。2.傳統(tǒng)文化中的化學知識的思考角度:(1)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zhì)變化與反應類型。如成語“火上澆油”(主要是化學變化)、“百煉成鋼”(主要是化學變化),古詩詞“千錘萬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變化),滴水穿石,落湯螃蟹著紅袍等。(2)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zhì)組成。如《本草經(jīng)集注》中“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3)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實驗操作。如《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的敘述:“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jié)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華;如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制造工藝,“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燒酒復燒二次……價值數(shù)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餾;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操作中“漬”和“絞”分別表示浸取和過濾。(4)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zhì)性質(zhì)與用途。如前對強水的描寫。3.傳統(tǒng)文化中的化學知識類試題解題關鍵(1)經(jīng)典史籍中的化學成就,體現(xiàn)了化學的久遠與魅力。解決此類問題要認真讀題,認真閱讀題干中的文字信息,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回答。如《本草衍義》中精制砒霜過程中“置火上”“器覆之”“煙上飛”“凝結(jié)”等明確指明了“升華”的操作特點等。(2)根據(jù)古典文籍中的材料,考查有關物質(zhì)的名稱、成分、基本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古代化學成就及相關化學史,體現(xiàn)化學學科素養(yǎng),反映化學最本質(zhì)的特征。如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醫(yī)藥和煉丹術(shù)、古代釀酒制醋、四大發(fā)明等,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精神和實驗研究能力。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在平時訓練中注意記錄和多積累。例1.(2019·全國卷Ⅰ,7)陶瓷是火與土的結(jié)晶,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質(zhì)與化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來自氧化鐵B.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jīng)高溫燒結(jié)而成C.陶瓷是應用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鹽D.陶瓷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具有耐酸堿侵蝕、抗氧化等優(yōu)點解析:“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與氧化亞鐵有關,而氧化鐵顯紅色,A項錯誤;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jīng)高溫燒結(jié)而成,B項正確;陶瓷以黏土為原料,經(jīng)高溫燒制而成,屬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鹽,C項正確;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硅酸鹽中硅元素化合價處于最高價,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具有耐酸堿侵蝕、抗氧化等優(yōu)點,D項正確。例2.(2019·全國卷Ⅱ,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所涉及物質(zhì)的說法錯誤的是()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B.蠶絲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蠟炬成灰”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D.古代的蠟是高級脂肪酸酯,屬于高分子聚合物解析: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A項正確;蠶絲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項正確;“蠟炬成灰”是指蠟燭燃燒,這屬于氧化反應,C項正確;在古代蠟燭通常由動物油脂制成,動物油脂的主要成分為高級脂肪酸酯,其不屬于高分子聚合物,D項錯誤。(二)真題演練1.[2020新課標Ⅱ]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膽礬的化學式為CuSO4B.膽礬可作為濕法冶銅的原料C.“熬之則成膽礬”是濃縮結(jié)晶過程D.“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是發(fā)生了置換反應2.[2020新課標Ⅲ]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jīng)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CuCO3),青色來自藍銅礦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2CuCO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B.孔雀石、藍銅礦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C.孔雀石、藍銅礦顏料耐酸耐堿D.Cu(OH)2·CuCO3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高于Cu(OH)2·2CuCO33.[2018天津卷]以下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事例,運用化學知識對其進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釀造出酒和醋,釀造過程中只發(fā)生水解反應B.商代后期鑄造出工藝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該鼎屬于銅合金制品C.漢代燒制出“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出對治療瘧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該過程包括萃取操作(三)熱點強化訓練1.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等均密切相關,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呂氏春秋?別類編》中“金(即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體現(xiàn)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征B.《本草經(jīng)集注》中關于鑒別硝石(KNO3)和樸硝(Na2SO4)的記載:“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該方法應用了焰色反應C.“墨滴無聲入水驚,如煙裊裊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膠體的性質(zhì)D.我國預計2020年發(fā)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太陽能電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2.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tǒng)文化中涉及很多化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南北朝的《本草經(jīng)集注》記載了區(qū)分硝石(KNO3)和樸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反應原理B.宋代的鈞瓷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著稱。瓷器主要原料是黏土,“窯變”是高溫下釉料中添加的金屬化合物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導致顏色的變化C.明代的《菽園雜記》對海水提取食鹽有如下記載:“燒草為灰,布在灘場,然后以海水漬之,侯曬結(jié)浮白,掃而復淋”。上述涉及的“灰”作用是過濾D.明末清初編撰的《物理小識》有如下敘述:“青礬燒之赤色,廠氣熏人,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茂”?!扒嗟\”主要成分是FeSO4?7H2O,“青礬廠氣”中含有SO33.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糧食發(fā)酵產(chǎn)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過蒸餾與灑糟分離B.5G技術(shù)聯(lián)通世界離不開光纜,光纜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中秋節(jié)吃月餅,為防止月餅富脂易變質(zhì),常在包裝袋中加入生石灰D.“中國天眼”的鏡片材料為SiC,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4.《漢書·蘇武傳》有如下記載:“竹帛所載,丹青所畫”。其中竹帛是指竹簡單和白絹,丹青中的丹指丹砂(主要成分為HgS),青指一種青色礦物顏料,既石青[主要成分為Cu3(CO3)2(OH)2]。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竹與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B.Cu3(CO3)2(OH)2屬于堿式碳酸鹽C.丹砂在空氣中灼燒生成Hg和SD.石青在高溫下分解生成Cu、CO2和H2O5.中國釀酒歷史悠久,《本草綱目》有“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的記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用大米釀酒是將淀粉轉(zhuǎn)化成乙醇 B.酒香是因為含有酯類物質(zhì)C.酸壞之酒中含有較多的乙酸 D.蒸燒的實驗方法是利用物質(zhì)的溶解性不同6.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指的是指南針、造紙術(shù)、活字印刷術(shù)、火藥,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推動了人類文明向前進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指南針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B.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活字印刷使用的膠泥由Al2O3、SiO2,CaO等組成,它們都屬于氧化物D.黑火藥爆炸反應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劑只有KNO37.下列關于古代化學的應用和記載的說明不合理的是A.“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杓指南”,司南中“杓”的主要成分為Fe3O4B.蘇軾的《格物粗談》中記載“紅柿摘下未熟,每籃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氣即發(fā),并無澀味。”文中的“氣”是指氧氣C.《本草經(jīng)集注》中記載鑒別硝石(KNO3)和樸消(Na2SO4)的方法:“強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反應。D.《天工開物》記載:“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粘土而為之”?!巴摺笔侵競鹘y(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成分為硅酸鹽8.化學與社會、生活、技術(shù)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有人說“一帶一路”是“現(xiàn)代絲綢之路”,絲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周禮》記載“煤餅燒礪(貝殼)成灰”,并把這種灰稱為“蜃”,主要成分為Ca(OH)2C.晶體硅是“信息革命”的支柱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導纖維D.綠色化學的核心是應用化學原理對環(huán)境污染進行治理9.茶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制紫砂壺等陶瓷茶具的主要原料是純堿、石灰石、石英砂B.茶湯常呈黃色,說明茶葉中蘊含豐富的鐵元素C.食用適量茶葉不但可以刺激腸胃蠕動,還能獲取人體必需的葡萄糖D.《茶疏》中對泡青茶的過程有如下記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其中涉及到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有溶解、萃取、過濾10.下列詩句或諺語可能與化學知識有關,其中說法不正確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澆油”前者包含物理變化,而后者包含化學變化B.“落湯螃蟹著紅袍”肯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C.“滴水石穿,繩鋸木斷”不包含化學變化D.“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詩中包含了丁達爾效應1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下列蘊含的化學知識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fā)生了置換反應B.“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了氧化還原反應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該過程是物理變化D.“外觀如雪,強燒之,紫青煙起”,對硝酸鉀的鑒定過程中利用了焰色反應12.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毕铝杏嘘P敘述錯誤的是()A.膽礬可作為煉銅的原料,其中“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則為濕法煉銅B.“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膽礬的化學式為CuSO4C.銅鹽能殺死某些細菌,故可以用硫酸銅作游泳池池水消毒劑D.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就已采用加熱膽礬的方法制取硫酸13.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勤勞智慧在中國人民探索認知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貫穿始終。以下說法從化學視角理解,正確的是()A雷蟠電掣云滔滔,夜半載雨輸亭皋該詩中不涉及化學變化B高奴出脂水,頗似淳漆,燃之如麻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油脂C水銀乃至陰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這段記載中,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D百寶都從海舶來,玻璃大鏡比門排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導纖維14.下列文獻記載內(nèi)容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A.東漢《周易參同契》中記載“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B.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浪淘沙》中寫道“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C.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D.明代于謙在《詠石灰》中寫道“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15.中華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很多科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中的“蠟炬成灰”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B.我國的瓷器馳名世界,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其主要原料為黏土C.《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的無機物“強水,性最烈,能蝕五金……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這里的“強水”是指HNO3D.《新修本草》中關于“青釩”的描述:“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琉璃,燒之赤色”,赤色固體可能是Fe3O4參考答案真題演練1.A【解析】A.膽礬為硫酸銅晶體,化學式為CuSO45H2O,A說法錯誤;B.濕法冶銅是用鐵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制取銅,B說法正確;C.加熱濃縮硫酸銅溶液可析出膽礬,故“熬之則成膽礬”是濃縮結(jié)晶過程,C說法正確;D.鐵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銅,D說法正確。綜上所述,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故選A。2.C【解析】A.字畫主要由紙張和絹、綾、錦等織物構(gòu)成,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畫時要特別注意控制適宜的溫度和濕度,A說法正確;B.由孔雀石和藍銅礦的化學成分可知,其中的銅元素、碳元素和氫元素均處于最高價,其均為自然界較穩(wěn)定的化學物質(zhì),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B說法正確;C.孔雀石和藍銅礦的主要成分均可與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銅鹽,因此,用其制作的顏料不耐酸腐蝕,C說法錯誤;D.因為氫氧化銅中銅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高于碳酸銅,所以Cu(OH)2?CuCO3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高于Cu(OH)2?2CuCO3,D說法正確。綜上所述,相關說法錯誤的是C,故本題答案為C。3.A【解析】A.谷物中的淀粉在釀造中發(fā)生水解反應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顯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選項A不合理。B.商代后期鑄造出工藝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屬于青銅器,青銅是銅錫合金。選項B合理。C.陶瓷的制造原料為黏土。選項C合理。D.屠呦呦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出對治療瘧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較大的原理,將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屬于萃取操作。選項D合理。點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較常見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實際應用中,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體溶劑萃取固體物質(zhì)中的某種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藥材。本題的選項D就是一種固液萃取。強化訓練1.D【解析】A.“金(即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說明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它的純金屬大,體現(xiàn)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征,A正確;B.鑒別KNO3和Na2SO4,利用了K元素和Na元素的焰色反應不同,Na元素的焰色反應為黃色,K元素的焰色反應為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B正確;C.“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膠體,具有膠體的性質(zhì),C正確;D.太陽能電池帆板的材料是硅單質(zhì),而不是二氧化硅,D錯誤;答案選D。2.C【解析】A.硝石(KNO3)的焰色反應為紫色,而樸硝(Na2SO4)的焰色反應為黃色,所以區(qū)分硝石(KNO3)和樸硝(Na2SO4)的方法是利用了“焰色試驗”原理,A項正確;B.不同的金屬氧化物顏色可能不同,在高溫下,釉料中的金屬化合物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導致陶瓷表面顏色“萬彩”,B項正確;C.將稻草麥稈等物燃燒得到草木灰,將草木灰鋪在沙灘上,用海水浸濕,草木灰即可以吸附海鹽,所以利用的是草木灰的吸附作用,C項錯誤;D.“礬”一般指的是含有結(jié)晶水的硫酸鹽,“青礬燒之赤色”,則青礬主要成分是FeSO4?7H2O,分解時青礬廠氣中含有SO3,與水結(jié)合生成硫酸,故而“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茂”,D項正確;答案選C。3.C【解析】A.糧食發(fā)酵得到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利用其沸點低可以蒸餾分離,故A正確;B.二氧化硅對光有很好的反射效果,是光纜的主要成分,故B正確;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劑,不能用作抗氧化劑,不能防止月餅富脂易變質(zhì),故C錯誤;D.SiC是非金屬化合物,為無機物,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C。4.B【解析】A.竹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故A錯誤;B.Cu3(CO3)2(OH)2中陰離子是碳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屬于堿式碳酸鹽,故B正確;C.HgS在空氣中灼燒生成Hg和SO2,故C錯誤;D.Cu3(CO3)2(OH)2在高溫下分解生成CuO、CO2和H2O,故D錯誤;綜上所述選B。5.D【解析】A.大米主要成分為淀粉,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可用大米釀酒是將淀粉轉(zhuǎn)化成乙醇,A說法正確;B.釀酒的過程,生成的乙醇與乙酸反應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則酒香是因為含有酯類物質(zhì),B說法正確;C.酸壞之酒是因為在釀酒的過程中,進入的空氣與乙醇反應生成了乙酸,C說法正確;D.蒸燒的實驗方法是利用物質(zhì)的沸點不同,控制溫度使乙酸與乙醇分離,D說法錯誤;答案為D。6.D【解析】A.指南針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又稱磁性氧化鐵,故A正確;B.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化學式為(C6H10O5)n,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確;C.Al2O3、SiO2和CaO都只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所以都是氧化物,故C正確;D.黑火藥爆炸反應為2KNO3+3C+S═K2S+N2↑+3CO2↑,反應中氮元素化合價降低、硫元素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的是KNO3和S,故D錯誤;故選D。7.B【解析】A.司南中“杓”能指示方向,說明具有磁性,主要成分應為Fe3O4,A正確;B.“氣”起了催熟作用,故“氣”為乙烯,B錯誤;C.K元素的焰色反應為紫色,故“紫青煙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燒時呈現(xiàn)出特殊顏色,C正確;D.粘土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則“瓦”為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成分為硅酸鹽,故D正確;答案選B。8.A【解析】A.絲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確;B.“煤餅燒礪(貝殼)成灰”,并把這種灰稱為“蜃”,主要成分為CaCO3,故B錯誤;C.晶體硅是“信息革命”的支柱材料,可用于制作芯片,光導纖維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錯誤;D.綠色化學的核心是應用化學原理不產(chǎn)生污染,原子利用率100%,故D錯誤;故選:A。9.D【解析】A.陶瓷的主要原料是以黏土等無機非金屬礦物為原料,經(jīng)高溫燒制而成,純堿、石灰石、石英砂是普通玻璃的原料,故A錯誤;B.茶湯常呈黃色的原因是茶葉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質(zhì)被氧化而發(fā)生顏色變化,與鐵元素無關,故B錯誤;C.茶葉中含有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但人體內(nèi)沒有纖維素水解所需要的酶,不能獲取人體必需的葡萄糖,故C錯誤;D.“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蘸茶”其中涉及到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有溶解、萃取、過濾,故D正確;答案選:D。10.C【解析】A.水乳相互溶解,包含物理過程,油澆在火上發(fā)生燃燒,包含化學變化,A正確;B.螃蟹受熱后,殼內(nèi)的甲殼蛋白會發(fā)生分解,產(chǎn)生紅色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B正確;C.石頭大多為石灰質(zhì),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可溶性碳酸氫鈣,屬于化學變化,C不正確;D.霧屬于膠體分散系,可見光通過時會出現(xiàn)丁達爾效應,D正確;故選C。11.B【解析】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鐵與硫酸銅生成銅的反應,為置換反應,選項A正確;B.“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中涉及一個化學反應CaCO3CaO+CO2↑,該反應中各元素化合價均不變,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選項B不正確;C.鐵杵磨成針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項C正確;D.鉀元素的焰色反應為紫色,灼燒硝酸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力資源招聘居間合同格式
- 文創(chuàng)園區(qū)衛(wèi)生間翻新合同
- 牛棚承包合同
- 化工產(chǎn)品購銷合同
- 電商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玩具銷售合同范例
- 喝啤酒大賽比賽規(guī)則
- 場地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
-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九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聽評課記錄
- 企業(yè)戰(zhàn)略規(guī)劃知識管理系統(tǒng)作業(yè)指導書
- 2024新版《藥品管理法》培訓課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陸上風電場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規(guī)定及費用標準》(NB-T 31011-2019)
- 扁鋼理論重量表
- 中央企業(yè)商業(yè)秘密安全保護技術(shù)指引2015版
- 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 單詞默寫表 漢譯英
-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考核試題及答案(共140題)
- 人事測評理論與方法-課件
- 最新卷宗的整理、裝訂(全)課件
- 信訪事項受理、辦理、復查、復核、聽證程序課件
- 【北京】施工現(xiàn)場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管理圖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