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的地史課件_第1頁
中生代的地史課件_第2頁
中生代的地史課件_第3頁
中生代的地史課件_第4頁
中生代的地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

§2.中生代的生物界§3.中國中生代的地史§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中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中生代

白堊紀(Cretaceous,K)

侏羅紀(

Jurassic,J)

三疊紀(Triassic,T)

中生代的劃分和命名中生代持續(xù)185Ma時限:距今250

---65Ma白堊紀(Cretaceous,K)中生代生物史:裸子植物時代、恐龍時代、菊石時代沉積史:陸相沉積、成煤時期構造史:聯合古陸走向解體生物史:裸子植物時代、恐龍時代、菊石時代白堊

chalk白堊

chalk§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2.中生代的生物界

§3.中生代的古地理§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晚古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晚古生代陸生植物

Terrestrialplants陸生脊椎動物Landvertebrates海生無脊椎動物

Marineinvertebrates

湖相生物組合

中生代生物界陸生植物中生代生物界T1

:古生代高大石松僅存矮小類型,T2-K1:裸子植物蘇鐵(cycad)、松柏(conifers)、銀杏(gingkgo)繁盛,真蕨類(spore-plants)仍繁盛K2:被子植物(angiosperm)繁盛,陸生植物的演化階段T1:古生代高大石松僅存矮小類型,陸生植物的演化階段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蕨類植物(羊齒)

中生代植物界總體面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蕨類植物(羊齒)中生代植物界總體面貌被FernsfromNewZealandFernsfromNewZealandT1+2:晚二疊世類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迷齒兩棲類和爬行類中的二齒獸類繁盛

T3-K1:恐龍、鳥類及真骨、全骨魚類

K2:哺乳動物的有胎盤類陸生脊椎動物的演化階段T1+2:晚二疊世類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陸生脊椎動物的演化階段中生代脊椎動物演化中生代脊椎動物演化陸地蜥臀目:蜥腳類食素,頭小尾長,身體笨重,四足行走,如

馬門溪龍

獸腳類食肉,前肢特化,后肢堅強,牙齒鋒利,如

霸王龍

鳥臀目食植物為主,兩足行走,腳的三趾構造與現代鳥類相似,如鴨嘴龍海洋魚龍類具有魚形身體,善于游泳,但用肺呼吸,如魚龍空中飛龍類前肢加長,后腦和眼發(fā)育,牙齒退化,如準噶爾翼龍恐龍陸生脊椎動物爬行動物適應輻射陸地蜥臀目:蜥腳類食素,頭小尾長,身體笨重,恐龍陸生脊椎動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化石馬門溪龍馬門溪龍青島龍青島龍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與恐龍滅絕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與恐龍滅絕J3

德國始祖鳥爬行類特征:具

(銳利)牙、具(翼)爪、爬行類特點的骨骼構造鳥類特點:羽毛K1

孔子鳥類群

(中國鳥(Sinornis),華夏鳥Cathayornis),朝陽鳥(Chaoyangia),嬌小遼西鳥(Liaoxiornis,10cm+))

特征:十分退化的牙齒,胸骨比始祖鳥發(fā)育,是已知最古老的鳥—真正的鳥類的祖先,而始祖鳥只是鳥類演化的一個旁支陸生脊椎動物—鳥類起源及龍鳥之爭J3德國始祖鳥陸生脊椎動物—鳥類起源及龍鳥之爭始祖鳥始祖鳥孔子鳥類群中的

嬌小遼西鳥8厘米左右長孔子鳥類群中的

嬌小遼西鳥8厘米左右長恐龍向現生鳥類的過渡恐龍向現生鳥類的過渡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海生雙殼類繁盛(取代腕足類):

如T1+2的Pseudoclaraia(假克氏蛤)頭足動物菊石類:

T1簡單齒菊石型縫合線,如:Ophicearas(蛇菊石)

J菊石型縫合線,如:Hongkongites(香港菊石)

K縫合線趨于簡單,如Nipponites(日本菊石)

Mz

末期,菊石和箭石絕滅牙形石三疊紀繁盛,T末絕滅海生無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菊石縫合線類型菊石縫合線類型侏羅紀、白堊紀箭石(內殼亞綱)侏羅紀、白堊紀箭石(內殼亞綱)侏羅紀箭石侏羅紀箭石Ephemeropsis(三尾類蜉蝣)-Eosestheria(東方葉肢介)-Lycoptera(狼鰭魚)

時代

J3

淡水湖生生物組合—E-E-L動物群熱河生物群----晚侏羅世Ephemeropsis(三尾類蜉蝣)-Eosestheri熱河生物群集錦熱河生物群集錦Trigonioides(類三角蚌)-Plicatounio(褶珠蚌)-Nippononaia(富飾蚌)時代

K1

淡水湖生動物組合—T.-P.-N.動物群Trigonioides(類三角蚌)-Plicatounio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白堊紀一第三紀之交的生物集群絕滅:據統(tǒng)計K末生物圈有2868屬,E初僅剩1502屬其絕滅率為:淡水生物達97%、海洋浮游微生物為58%、海洋底棲生物為51%、海洋游泳生物為30%受影響較大的生物類群是:恐龍(全部絕滅)、菊石(全部絕滅)、箭石(全部絕滅)、白堊紀一第三紀之交的生物集群絕滅:§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2.中生代的生物界§3.中國中生代的地史

§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晚古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晚古生代中國三疊紀的地史

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

中國中生代地史

中國三疊紀的地史中國中生代地史

中國三疊紀地史表現為在時間上的二分性在空間上的三分性.中國三疊紀地史概況中國三疊紀地史表現為中國三疊紀地史概況T3:海陸交互含煤

潮濕華南

印支運動

T1-T2

:海相碳酸鹽巖

干旱

T3:河湖相

→潮濕華北

印支運動

T1-T2

:河湖相

→干旱中國東部地史在時間上的二分性T3:海陸交互含煤→潮濕古昆侖古秦嶺古龍門山康滇古陸穩(wěn)定濱淺海

陸地

活動海槽

中國東部地史在空間上的三分性古昆侖古秦嶺古龍門山康滇古陸穩(wěn)定濱淺海陸地活動海槽中國

印支半島晚三疊世的兩個造山幕被命名為印支褶皺。黃汲清(1945)采納此名,把中國境內三疊紀發(fā)生的地殼運動命名為印支運動,得到我國地質工作者的承認和廣泛應用。

印支運動對我國地史有著重要意義印支運動及對中國的影響印支半島晚三疊世的兩個造山幕被命名為印支褶皺。印支運動及

在中國表現:古地理格局變化,華南、華北T二分性明顯,大海退,古氣候重大變化.此后中國大陸內無大海侵中國東部由南北對峙轉變?yōu)闁|西分異,西部大型穩(wěn)定盆地開始發(fā)育板塊拼合—印支帶形成,中國幾個大的板塊基本拼合印支運動才使得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真正拼合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有190-230ma

巖漿巖發(fā)育,長江中下游、秦嶺、三江形成內生金屬礦床,印支運動及對中國的影響在中國表現:印支運動及對中國的影響貴州貞豐三疊系剖面華南穩(wěn)定濱淺海貴州貞豐三疊系剖面華南穩(wěn)定J1

自流井組二橋組火把沖組把南組法郎組關嶺組永寧鎮(zhèn)組飛仙關組P2

大隆組陸相砂頁巖含煤沉積,D-C植物群,湖沼環(huán)境海陸交互砂頁巖夾煤層,濱海沼澤環(huán)境淺海碳酸鹽巖—濱淺海碎屑泥質沉積白云巖、膏溶角礫巖,綠豆巖泥灰?guī)r、白云巖,上部膏溶角礫巖紫紅色砂泥巖,含銅,干旱氣候濱淺海T31500mT21600mT11600m咸化海盆拉丁期大海退(早期印支運動)華南三疊系—黔西南貞豐剖面J1自流井組陸相砂頁巖含煤沉積,D-C植物群,湖沼環(huán)境海1總厚約5000m2總體為一個海侵—海退旋回,下中三疊統(tǒng)為海相,上三疊統(tǒng)為海陸交互相—陸相含煤沉積3拉丁期大海退對應印支運動4氣候特點:早中三疊世為干旱氣候,晚三疊世為溫暖潮濕貞豐剖面地史分析1總厚約5000m貞豐剖面地史分析以西為大中型盆地如鄂爾多斯和準噶爾盆地整體陸相以東為剝蝕高地及小型盆地太行山中國北方三疊系以西為大中型盆地如鄂爾多斯和準噶爾盆地整體陸相以東為剝蝕高地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剖面1剖面總厚度約2000m2整體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氣候由干旱變?yōu)槌睗?延長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運動的影響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剖面1剖面總厚度約2000m中國晚三疊世古地理圖中國晚三疊世古地理圖中國三疊系對比中國三疊系對比

中國三疊紀的地史

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

中國中生代地史

中國中生代地史

西部東部

晚三疊之后中國地史特征由南北對峙轉為東西差異西部東部晚三疊之后中國地史特征由南北對峙轉為東西差異地史概況印支運動后,中國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陸轉變?yōu)闁|西差異東部:沿?;鹕交顒訋Ъ皵嘞菖璧匚鞑浚捍笮头€(wěn)定盆地東西分帶隨時間逐漸東移海相沉積:僅限于青藏高原,臺灣和黑龍江東部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地史概況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穩(wěn)定盆地地層序列

(川滇盆地)西部大型穩(wěn)定盆地

的侏羅系和白堊系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穩(wěn)定盆地地層序列

(川滇趙家店組江底河組馬頭山組普昌河組高峰寺組蓬萊鎮(zhèn)組遂寧組沙溪廟組新田溝組自流井組須家河組K2K1J3J2J1E

K紫紅色砂泥巖,厚約5000m,為兩個大的由粗變細的旋回組成,含T.P.N.——動物群粗J紫紅色砂泥巖,以泥巖為主厚約2700m——細潮濕氣候干旱氣候含馬門溪龍,祿豐龍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大型穩(wěn)定盆地地層序列—川滇盆地趙家店組江底河組馬頭山組普昌河組高峰寺組蓬萊鎮(zhèn)組遂寧組沙發(fā)育于印支運動以后,侏羅紀為其全盛期,為大型穩(wěn)定類型盆地侏羅紀末期(燕山運動)萎縮,白堊紀沉積范圍極小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穩(wěn)定盆地發(fā)育小結發(fā)育于印支運動以后,侏羅紀為其全盛期,為大型穩(wěn)定類型盆地大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東小型斷陷盆地地層序列—冀北遼西剖面東部小型斷陷盆地

的侏羅系和白堊系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東小型斷陷盆地地層序列—冀北遼西冀北遼西侏羅系和白堊系剖面冀北遼西侏羅系和白堊系剖面孫家灣組熱河群上部熱河群下部南嶺群北票群T3

坤頭波羅組QJ2J1J3-K11K11K12燕山運動Ⅰ燕山運動Ⅱ3Km,基性火山巖—砂頁巖夾煤層3Km,中性火山巖—風成沙丘2.6Km,中酸性火山巖—砂頁巖、油頁巖3Km,礫巖、砂頁巖夾煤,紫紅色砂礫巖EEL動物群,

孔子鳥,中國鳥印支運動II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東小型斷陷盆地地層序列—冀北遼西剖面孫家灣組QJ2J1J3-K11K11K12燕山運動Ⅰ燕1侏羅系由三個火山巖—沉積巖巨型旋回組成,火山巖為火山噴發(fā)產物,沉積巖為火山噴發(fā)寧靜期河湖相沉積;2火山巖巖性由基性演變?yōu)橹兴嵝浴T缙谥饕苫詭r組成,說明斷裂可深達地幔,但分布范圍不大。晚期分布廣泛;3白堊系主要由礫巖組成,特別是燕山運動Ⅱ之后,反映本區(qū)上升、斷陷盆地逐漸被粗碎屑填滿的過程。反映印支運動后,燕山運動前,東部隆起帶內小型斷陷盆地的形成—發(fā)展—衰亡過程(侏羅紀)冀北遼西剖面地史特征分析1侏羅系由三個火山巖—沉積巖巨型旋回組成,火山巖為火山噴發(fā)松遼盆地白堊系剖面松遼盆地白堊系剖面~~~~~~燕山運動Ⅱ~~~~~~~~~松花江群~~~~~~燕山運動Ⅲ~~~~~~~~上第三系紫紅色砂泥巖夾礫巖,反映湖盆被填滿暗色粉砂巖、泥巖夾油頁巖,深湖相,含T-P-N動物群,同時含淡水、半咸水化石及鯊魚牙齒——近海盆地海泛紫紅色泥巖,底部含礫,沖積扇—濱淺湖沉積K11:紫紅—灰綠色砂礫巖夾泥巖,分布窄,為斷陷小盆地沉積上部中部下部K12K2

松遼盆地白堊系剖面~~~~~~燕山運動Ⅱ~~~~~~~~~松花江群~~~~~~1巖性粗—細—粗,反映淺—深—淺的湖泊發(fā)展過程,K2末盆地消失2基本上不含火山物質—穩(wěn)定類型湖泊沉積3同期形成的盆地有松遼、華北—蘇北、江漢盆地4同期火山(噴發(fā))活動移至該帶以東(雞西、黑龍江東部)松遼盆地白堊系剖面地史分析與中國東部白堊紀古地理1巖性粗—細—粗,反映淺—深—淺的湖泊發(fā)展過程,K2末盆地中國晚侏羅世古地理圖中國晚侏羅世古地理圖K12-K2古地理圖K12-K2古地理圖§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2.中生代的生物界§3.中國中生代的地史§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

§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晚古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晚古生代T3PangeaT3Pangea侏羅紀Pangea侏羅紀Pangea白堊紀Pangea白堊紀Pangea§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2.中生代的生物界§3.中國中生代的地史§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中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中生代三個階段晚侏羅世-白堊紀:半干旱、干旱期→鹽類礦床、石油晚三疊世-中侏羅世:潮濕期→成煤期早、中三疊世:干燥期→鹽類礦床中生代氣候特征及控礦作用三個階段中生代氣候特征及控礦作用晚三疊世

中國南、北方均為聚煤期。南方含煤性好如江西安源煤礦早、中侏羅世是我國重要成煤期之一,聚煤區(qū)主要分布在北方,如遼西北票組、北京門頭溝組、晉北大同組都形成大型煤田。早白堊世早期東北及華北北部廣泛分布重要的含煤沉積,可以沙海組、阜新組、城子河組為代表。

煤晚三疊世中國南、北方均為聚煤期。南方含煤性煤石油和天然氣:揚子淺海的川中地區(qū),早三疊世晚期嘉陵江組是有名的天然氣儲集層。松遼盆地的松花江群是著名大慶油田的生油層和儲油層,也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陸相夾過渡相大型油田。塔里木西南緣的英吉莎群代表淺海及濱海(瀉湖)型重要油田。石油和天然氣:揚子淺海的川中地區(qū),早三疊世晚期嘉陵江組是有名個人觀點供參考,歡迎討論!個人觀點供參考,歡迎討論!§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

§2.中生代的生物界§3.中國中生代的地史§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中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中生代

白堊紀(Cretaceous,K)

侏羅紀(

Jurassic,J)

三疊紀(Triassic,T)

中生代的劃分和命名中生代持續(xù)185Ma時限:距今250

---65Ma白堊紀(Cretaceous,K)中生代生物史:裸子植物時代、恐龍時代、菊石時代沉積史:陸相沉積、成煤時期構造史:聯合古陸走向解體生物史:裸子植物時代、恐龍時代、菊石時代白堊

chalk白堊

chalk§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2.中生代的生物界

§3.中生代的古地理§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晚古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晚古生代陸生植物

Terrestrialplants陸生脊椎動物Landvertebrates海生無脊椎動物

Marineinvertebrates

湖相生物組合

中生代生物界陸生植物中生代生物界T1

:古生代高大石松僅存矮小類型,T2-K1:裸子植物蘇鐵(cycad)、松柏(conifers)、銀杏(gingkgo)繁盛,真蕨類(spore-plants)仍繁盛K2:被子植物(angiosperm)繁盛,陸生植物的演化階段T1:古生代高大石松僅存矮小類型,陸生植物的演化階段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蕨類植物(羊齒)

中生代植物界總體面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蕨類植物(羊齒)中生代植物界總體面貌被FernsfromNewZealandFernsfromNewZealandT1+2:晚二疊世類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迷齒兩棲類和爬行類中的二齒獸類繁盛

T3-K1:恐龍、鳥類及真骨、全骨魚類

K2:哺乳動物的有胎盤類陸生脊椎動物的演化階段T1+2:晚二疊世類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陸生脊椎動物的演化階段中生代脊椎動物演化中生代脊椎動物演化陸地蜥臀目:蜥腳類食素,頭小尾長,身體笨重,四足行走,如

馬門溪龍

獸腳類食肉,前肢特化,后肢堅強,牙齒鋒利,如

霸王龍

鳥臀目食植物為主,兩足行走,腳的三趾構造與現代鳥類相似,如鴨嘴龍海洋魚龍類具有魚形身體,善于游泳,但用肺呼吸,如魚龍空中飛龍類前肢加長,后腦和眼發(fā)育,牙齒退化,如準噶爾翼龍恐龍陸生脊椎動物爬行動物適應輻射陸地蜥臀目:蜥腳類食素,頭小尾長,身體笨重,恐龍陸生脊椎動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化石馬門溪龍馬門溪龍青島龍青島龍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與恐龍滅絕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與恐龍滅絕J3

德國始祖鳥爬行類特征:具

(銳利)牙、具(翼)爪、爬行類特點的骨骼構造鳥類特點:羽毛K1

孔子鳥類群

(中國鳥(Sinornis),華夏鳥Cathayornis),朝陽鳥(Chaoyangia),嬌小遼西鳥(Liaoxiornis,10cm+))

特征:十分退化的牙齒,胸骨比始祖鳥發(fā)育,是已知最古老的鳥—真正的鳥類的祖先,而始祖鳥只是鳥類演化的一個旁支陸生脊椎動物—鳥類起源及龍鳥之爭J3德國始祖鳥陸生脊椎動物—鳥類起源及龍鳥之爭始祖鳥始祖鳥孔子鳥類群中的

嬌小遼西鳥8厘米左右長孔子鳥類群中的

嬌小遼西鳥8厘米左右長恐龍向現生鳥類的過渡恐龍向現生鳥類的過渡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海生雙殼類繁盛(取代腕足類):

如T1+2的Pseudoclaraia(假克氏蛤)頭足動物菊石類:

T1簡單齒菊石型縫合線,如:Ophicearas(蛇菊石)

J菊石型縫合線,如:Hongkongites(香港菊石)

K縫合線趨于簡單,如Nipponites(日本菊石)

Mz

末期,菊石和箭石絕滅牙形石三疊紀繁盛,T末絕滅海生無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菊石縫合線類型菊石縫合線類型侏羅紀、白堊紀箭石(內殼亞綱)侏羅紀、白堊紀箭石(內殼亞綱)侏羅紀箭石侏羅紀箭石Ephemeropsis(三尾類蜉蝣)-Eosestheria(東方葉肢介)-Lycoptera(狼鰭魚)

時代

J3

淡水湖生生物組合—E-E-L動物群熱河生物群----晚侏羅世Ephemeropsis(三尾類蜉蝣)-Eosestheri熱河生物群集錦熱河生物群集錦Trigonioides(類三角蚌)-Plicatounio(褶珠蚌)-Nippononaia(富飾蚌)時代

K1

淡水湖生動物組合—T.-P.-N.動物群Trigonioides(類三角蚌)-Plicatounio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白堊紀一第三紀之交的生物集群絕滅:據統(tǒng)計K末生物圈有2868屬,E初僅剩1502屬其絕滅率為:淡水生物達97%、海洋浮游微生物為58%、海洋底棲生物為51%、海洋游泳生物為30%受影響較大的生物類群是:恐龍(全部絕滅)、菊石(全部絕滅)、箭石(全部絕滅)、白堊紀一第三紀之交的生物集群絕滅:§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2.中生代的生物界§3.中國中生代的地史

§4.

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概要§5.中生代的古氣候及礦產第十三章晚古生代§1.中生代的劃分和特征第十三章晚古生代中國三疊紀的地史

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

中國中生代地史

中國三疊紀的地史中國中生代地史

中國三疊紀地史表現為在時間上的二分性在空間上的三分性.中國三疊紀地史概況中國三疊紀地史表現為中國三疊紀地史概況T3:海陸交互含煤

潮濕華南

印支運動

T1-T2

:海相碳酸鹽巖

干旱

T3:河湖相

→潮濕華北

印支運動

T1-T2

:河湖相

→干旱中國東部地史在時間上的二分性T3:海陸交互含煤→潮濕古昆侖古秦嶺古龍門山康滇古陸穩(wěn)定濱淺海

陸地

活動海槽

中國東部地史在空間上的三分性古昆侖古秦嶺古龍門山康滇古陸穩(wěn)定濱淺海陸地活動海槽中國

印支半島晚三疊世的兩個造山幕被命名為印支褶皺。黃汲清(1945)采納此名,把中國境內三疊紀發(fā)生的地殼運動命名為印支運動,得到我國地質工作者的承認和廣泛應用。

印支運動對我國地史有著重要意義印支運動及對中國的影響印支半島晚三疊世的兩個造山幕被命名為印支褶皺。印支運動及

在中國表現:古地理格局變化,華南、華北T二分性明顯,大海退,古氣候重大變化.此后中國大陸內無大海侵中國東部由南北對峙轉變?yōu)闁|西分異,西部大型穩(wěn)定盆地開始發(fā)育板塊拼合—印支帶形成,中國幾個大的板塊基本拼合印支運動才使得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真正拼合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有190-230ma

巖漿巖發(fā)育,長江中下游、秦嶺、三江形成內生金屬礦床,印支運動及對中國的影響在中國表現:印支運動及對中國的影響貴州貞豐三疊系剖面華南穩(wěn)定濱淺海貴州貞豐三疊系剖面華南穩(wěn)定J1

自流井組二橋組火把沖組把南組法郎組關嶺組永寧鎮(zhèn)組飛仙關組P2

大隆組陸相砂頁巖含煤沉積,D-C植物群,湖沼環(huán)境海陸交互砂頁巖夾煤層,濱海沼澤環(huán)境淺海碳酸鹽巖—濱淺海碎屑泥質沉積白云巖、膏溶角礫巖,綠豆巖泥灰?guī)r、白云巖,上部膏溶角礫巖紫紅色砂泥巖,含銅,干旱氣候濱淺海T31500mT21600mT11600m咸化海盆拉丁期大海退(早期印支運動)華南三疊系—黔西南貞豐剖面J1自流井組陸相砂頁巖含煤沉積,D-C植物群,湖沼環(huán)境海1總厚約5000m2總體為一個海侵—海退旋回,下中三疊統(tǒng)為海相,上三疊統(tǒng)為海陸交互相—陸相含煤沉積3拉丁期大海退對應印支運動4氣候特點:早中三疊世為干旱氣候,晚三疊世為溫暖潮濕貞豐剖面地史分析1總厚約5000m貞豐剖面地史分析以西為大中型盆地如鄂爾多斯和準噶爾盆地整體陸相以東為剝蝕高地及小型盆地太行山中國北方三疊系以西為大中型盆地如鄂爾多斯和準噶爾盆地整體陸相以東為剝蝕高地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剖面1剖面總厚度約2000m2整體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氣候由干旱變?yōu)槌睗?延長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運動的影響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剖面1剖面總厚度約2000m中國晚三疊世古地理圖中國晚三疊世古地理圖中國三疊系對比中國三疊系對比

中國三疊紀的地史

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

中國中生代地史

中國中生代地史

西部東部

晚三疊之后中國地史特征由南北對峙轉為東西差異西部東部晚三疊之后中國地史特征由南北對峙轉為東西差異地史概況印支運動后,中國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陸轉變?yōu)闁|西差異東部:沿?;鹕交顒訋Ъ皵嘞菖璧匚鞑浚捍笮头€(wěn)定盆地東西分帶隨時間逐漸東移海相沉積:僅限于青藏高原,臺灣和黑龍江東部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地史概況中國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地史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穩(wěn)定盆地地層序列

(川滇盆地)西部大型穩(wěn)定盆地

的侏羅系和白堊系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穩(wěn)定盆地地層序列

(川滇趙家店組江底河組馬頭山組普昌河組高峰寺組蓬萊鎮(zhèn)組遂寧組沙溪廟組新田溝組自流井組須家河組K2K1J3J2J1E

K紫紅色砂泥巖,厚約5000m,為兩個大的由粗變細的旋回組成,含T.P.N.——動物群粗J紫紅色砂泥巖,以泥巖為主厚約2700m——細潮濕氣候干旱氣候含馬門溪龍,祿豐龍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大型穩(wěn)定盆地地層序列—川滇盆地趙家店組江底河組馬頭山組普昌河組高峰寺組蓬萊鎮(zhèn)組遂寧組沙發(fā)育于印支運動以后,侏羅紀為其全盛期,為大型穩(wěn)定類型盆地侏羅紀末期(燕山運動)萎縮,白堊紀沉積范圍極小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西

大型穩(wěn)定盆地發(fā)育小結發(fā)育于印支運動以后,侏羅紀為其全盛期,為大型穩(wěn)定類型盆地大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東小型斷陷盆地地層序列—冀北遼西剖面東部小型斷陷盆地

的侏羅系和白堊系

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東小型斷陷盆地地層序列—冀北遼西冀北遼西侏羅系和白堊系剖面冀北遼西侏羅系和白堊系剖面孫家灣組熱河群上部熱河群下部南嶺群北票群T3

坤頭波羅組QJ2J1J3-K11K11K12燕山運動Ⅰ燕山運動Ⅱ3Km,基性火山巖—砂頁巖夾煤層3Km,中性火山巖—風成沙丘2.6Km,中酸性火山巖—砂頁巖、油頁巖3Km,礫巖、砂頁巖夾煤,紫紅色砂礫巖EEL動物群,

孔子鳥,中國鳥印支運動II大興安嶺—太行—雪峰山以東小型斷陷盆地地層序列—冀北遼西剖面孫家灣組QJ2J1J3-K11K11K12燕山運動Ⅰ燕1侏羅系由三個火山巖—沉積巖巨型旋回組成,火山巖為火山噴發(fā)產物,沉積巖為火山噴發(fā)寧靜期河湖相沉積;2火山巖巖性由基性演變?yōu)橹兴嵝?。早期主要由基性巖組成,說明斷裂可深達地幔,但分布范圍不大。晚期分布廣泛;3白堊系主要由礫巖組成,特別是燕山運動Ⅱ之后,反映本區(qū)上升、斷陷盆地逐漸被粗碎屑填滿的過程。反映印支運動后,燕山運動前,東部隆起帶內小型斷陷盆地的形成—發(fā)展—衰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