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_第1頁
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_第2頁
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_第3頁
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_第4頁
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副儀表板箭頭所示平面往圖示箭頭方向偏置1mm,保證副儀表板與后蓋板間隙2.5mm以上。2.副儀表板后部強度太差,建議后部翻邊按照圖示形狀把翻邊延長10mm,增加副儀表板強度。參考提供數(shù)據(jù)1.副儀表板箭頭所示平面往圖示箭頭方向偏置1mm,保證副儀表1紅圈所示兩個卡扣座修改成塑料卡扣座。參考TIIDA紅圈所示兩個卡扣座修改成塑料卡扣座。參考TIIDA2后蓋板紅圈所示限位筋參考右圖綠圈所示結(jié)構(gòu)設計,增加限位結(jié)構(gòu)強度以及可靠性,限位筋根部厚度1.2mm。參考其他數(shù)據(jù)后蓋板紅圈所示限位筋參考右圖綠圈所示結(jié)構(gòu)設計,增加限位結(jié)構(gòu)強3后蓋板卡腳強度太差,建議按照圖示增加1.2mm厚的加強筋,增加強度。參考其他數(shù)據(jù)后蓋板卡腳強度太差,建議按照圖示增加1.2mm厚的加強筋,增4紅圈所示位置設計三根筋,增加強度。紅圈所示位置設計三根筋,增加強度。51.換擋面板上限位筋修改成山字形的形狀,類似后面板上的限位筋,并增加導向斜面,有利于增加限位筋強度以及零件的裝配合理性。2.副儀表板上限位筋加厚到3.5mm。參考TIIDA1.換擋面板上限位筋修改成山字形的形狀,類似后面板上的限位筋6換擋面板上限位筋重新排布,在圖示位置增加山字形限位筋,限位筋厚度1.2mm,并設計導向斜面,限位筋左右兩側(cè)與副儀表板限位筋留0.2mm間隙,上端留0.5mm間隙。參考TIIDA換擋面板上限位筋重新排布,在圖示位置增加山字形限位筋,限位筋7換擋面板鐵卡扣采用海馬S3換擋面板上的鐵卡扣,卡扣座和卡扣孔數(shù)據(jù)參考海馬S3或者柳汽B11副儀表板卡扣結(jié)構(gòu)。參考TIIDA卡子根部火山口處理,卡子為B11卡子換擋面板鐵卡扣采用海馬S3換擋面板上的鐵卡扣,卡扣座和卡扣孔8換擋飾條圖示導向斜面按照圖示再增加斜度,有利于導向。換擋飾條圖示導向斜面按照圖示再增加斜度,有利于導向。9換擋面板多處要補充圓角,圓角大小0.5mm。換擋面板多處要補充圓角,圓角大小0.5mm。10分型線設計到圖示位置這段長度2mm圓角設計同弦長1mm分型線設計到圖示位置這段長度2mm圓角設計同弦長1mm11換擋面板翻邊與杯托面板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杯托面板翻邊縮短1mm。換擋面板翻邊與杯托面板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杯托面板翻12限位筋都設計在杯托面板上,一共6根,與換擋面板翻邊留0.2mm間隙。杯托面板上設計四段限位筋抵住換擋面板,限位筋寬度5mm,留0間隙。杯托面板圖示位置分型線設計到圓角下端1mm,兩零件最小間隙設計0.3mm。參考TIIDA,DTS定義為0.5限位筋都設計在杯托面板上,一共6根,與換擋面板翻邊留0.2m13副儀表板所有卡扣座限位筋加寬,至少保證2根限位筋有3mm的接觸面積,保證限位。副儀表板所有卡扣座限位筋加寬,至少保證2根限位筋有3mm的接14卡扣座按照柳汽B11手剎面板卡扣座設計。參考B11卡扣座按照柳汽B11手剎面板卡扣座設計。參考B1115杯托面板圖示五個位置按照圖示形狀設計限位筋。參考TIIDA杯托面板圖示五個位置按照圖示形狀設計限位筋。參考TIIDA16圖示副儀表板限位筋修改方案如幻燈片6方案設計。參考TIIDA圖示副儀表板限位筋修改方案如幻燈片6方案設計。參考TIIDA171.在圖示紅圈部位設計兩個單邊卡扣,中間的卡扣取消。2.單邊卡扣彈性差,把單邊卡扣修改成柳汽B11樣式。參考TIIDA1.在圖示紅圈部位設計兩個單邊卡扣,中間的卡扣取消。參考TI18杯托面板箭頭所示圓角取消,與副儀表板的面差段入0.5mm。杯托面板箭頭所示圓角取消,與副儀表板的面差段入0.5mm。19杯托面板圖示位置與副儀表板間隙0.5,分型線離上表面1mm,如圖示綠色箭頭位置。杯托面板圖示位置與副儀表板間隙0.5,分型線離上表面1mm,20手剎防塵板圖示位置有缺口,把缺口補起來,增加強度。手剎防塵板圖示位置有缺口,把缺口補起來,增加強度。21防塵板圖示位置寬度設計到5mm,有干涉處要避讓,留1.5mm間隙。塑料壓板圖示位置寬度加寬1mm。圓圈所示位置增加圓角防塵板圖示位置寬度設計到5mm,有干涉處要避讓,留1.5mm22防塵板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設計,由于與手剎干涉量太大,造成防塵板與手剎干涉部位長期處于變形狀態(tài),時間長以后,變形的部位很難恢復,影響外觀,建議防塵板按照圖示紅線所示形狀修改,避免干涉變形,同時這樣設計對防塵板的功能沒有任何影響。防塵板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設計,由于與手剎干涉量太大,造成防塵板與23這段增加翻邊,增加強度。圖示位置加膠,并設計翻邊,增加強度。參考TIIDA,空間有限這段增加翻邊,增加強度。圖示位置加膠,并設計翻邊,增加強度。24紅圈所示卡扣位置要設計翻邊,增加強度。箭頭所示邊緣也要設計翻邊,同時要考慮增加的翻邊是否與其他零件干涉。參考TIIDA,空間有限紅圈所示卡扣位置要設計翻邊,增加強度。箭頭所示邊緣也要設計翻251.雜物盒圖示位置段出0.3mm,并倒0.5圓角。2.雜物盒與副儀表板Z向間隙減小到0.2mm。3.副儀表板圖示位置圓角取消。副儀表板圖示位置限位筋與雜物盒0間隙,并設計導向副儀表板圖示位置限位筋與雜物盒0.2間隙,并設計導向副儀表板圖示位置限位筋與雜物盒0.5間隙,并設計導向雜物盒與副儀表板多處需要做圓角處理。參考BX3R1.雜物盒圖示位置段出0.3mm,并倒0.5圓角。副儀表板圖26副儀表板與雜物盒在圖示位置設計兩根并排的u形限位筋。參考TIIDA副儀表板與雜物盒在圖示位置設計兩根并排的u形限位筋。參考TI27雜物盒與副儀表板四周的配合都按照問題點26、27方案修改。參考TIIDA雜物盒與副儀表板四周的配合都按照問題點26、27方案修改。參281.定位柱與孔單邊0.2mm間隙2.螺釘柱部位去除干涉1.螺釘柱與安裝耳朵不能留間隙,要貼上2.安裝點要加寬到20mm,加強筋按照前端安裝點加強筋設計。3.為了避免加寬后與其他結(jié)構(gòu)干涉,螺釘柱往箭頭方向移動。1.定位柱與孔單邊0.2mm間隙1.螺釘柱與安裝耳朵不能留間29雜物盒四個面分別設計四根加強筋雜物盒四個面分別設計四根加強筋30副儀表板和儀表板配合處間隙太大,有5mm,而且儀表板翻邊太短,容易漏光,建議間隙縮小到2mm,并且把儀表板翻邊延長,避免漏光,請貴司確認。副儀表板和儀表板配合處間隙太大,有5mm,而且儀表板翻邊太短31箭頭所示邊設計同弦長2的圓角,請貴司確認。箭頭所示邊設計同弦長2的圓角,請貴司確認。32紅圈所示位置點煙器與換擋面板干涉,請貴司確認。紅圈所示位置點煙器與換擋面板干涉,請貴司確認。33AB01參考數(shù)據(jù)鎖鉤與副儀表板此處要設計0.2mm間隙此處要做導向斜面此處缺少鐵片數(shù)據(jù),把數(shù)據(jù)補齊鎖機構(gòu)數(shù)據(jù)要把AB01的鎖機構(gòu)數(shù)據(jù)放上去重新效驗,是否與AB01一樣。AB01參考數(shù)據(jù)鎖鉤與副儀表板此處要設計0.2mm間隙此處要34圖示位置設計R8的圓角圖示位置設計R0.5的圓角圖示位置設計R8的圓角圖示位置設計R0.5的圓角35扶手骨架圖示位置臺階面去除,并倒圓角,圓角大小同弦長3。扶手骨架圖示位置臺階面去除,并倒圓角,圓角大小同弦長3。36限位筋與黃色件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黃色零件左右兩側(cè)翻邊加高5mm,翻邊大端厚度減小到2.5mm,防止縮印。綠色件限位筋按照圖示形狀修改,限位筋側(cè)面與黃色件翻邊間隙0.2mm,限位筋頂端與換色件間隙0.5mm。限位筋與黃色件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黃色零件左右兩側(cè)翻37黃色件前后兩端翻邊加高3mm,大端厚度減小到2.5mm,并在端部增加圓角。黃色件前后兩端翻邊加高3mm,大端厚度減小到2.5mm,并在38在圖示位置重新排布限位筋,左右兩側(cè)對稱修改。在圖示位置重新排布限位筋,左右兩側(cè)對稱修改。39箭頭所示圓角加大到R5,防止刮手螺釘移動到紅圈所示位置,防止翹邊。箭頭所示圓角加大到R5,防止刮手螺釘移動到紅圈所示位置,防止40綠色件圖示位置面太斜,影響表面質(zhì)量,按照圖示形狀修改,把面改直,但是要能脫模,并倒圓角。綠色件圖示位置面太斜,影響表面質(zhì)量,按照圖示形狀修改,把面改41箭頭所示平面段入0.5mm,防止刮手。紅圈所示位置設計R2的圓角。箭頭所示平面段入0.5mm,防止刮手。紅圈所示位置設計R2的42紅線所示邊都要設計圓角,圓角大小R1。紅線所示邊都要設計圓角,圓角大小R1。431.鐵支架寬度增加到50mm,紅線部位增加翻邊,紅圈所示位置增加鼓包,同時要檢查是否產(chǎn)生干涉。2.綠圈所示位置增加M5的焊接螺母,過孔半徑加大到3mm。參考TIIDA1.鐵支架寬度增加到50mm,紅線部位增加翻邊,紅圈所示位置44紅圈所示位置增加M5的焊接螺母,過孔半徑加大到3mm,左右對稱修改。參考TIIDA紅圈所示位置增加M5的焊接螺母,過孔半徑加大到3mm,左右對45紅圈所示三個卡扣修改成塑料卡扣。圖示兩個單邊卡扣沒有彈性,修改成柳汽B11手剎面板的單邊卡扣參考TIIDA紅圈所示三個卡扣修改成塑料卡扣。圖示兩個單邊卡扣沒有彈性,修46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47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48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49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50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51汽車內(nèi)飾設計課件521.副儀表板箭頭所示平面往圖示箭頭方向偏置1mm,保證副儀表板與后蓋板間隙2.5mm以上。2.副儀表板后部強度太差,建議后部翻邊按照圖示形狀把翻邊延長10mm,增加副儀表板強度。參考提供數(shù)據(jù)1.副儀表板箭頭所示平面往圖示箭頭方向偏置1mm,保證副儀表53紅圈所示兩個卡扣座修改成塑料卡扣座。參考TIIDA紅圈所示兩個卡扣座修改成塑料卡扣座。參考TIIDA54后蓋板紅圈所示限位筋參考右圖綠圈所示結(jié)構(gòu)設計,增加限位結(jié)構(gòu)強度以及可靠性,限位筋根部厚度1.2mm。參考其他數(shù)據(jù)后蓋板紅圈所示限位筋參考右圖綠圈所示結(jié)構(gòu)設計,增加限位結(jié)構(gòu)強55后蓋板卡腳強度太差,建議按照圖示增加1.2mm厚的加強筋,增加強度。參考其他數(shù)據(jù)后蓋板卡腳強度太差,建議按照圖示增加1.2mm厚的加強筋,增56紅圈所示位置設計三根筋,增加強度。紅圈所示位置設計三根筋,增加強度。571.換擋面板上限位筋修改成山字形的形狀,類似后面板上的限位筋,并增加導向斜面,有利于增加限位筋強度以及零件的裝配合理性。2.副儀表板上限位筋加厚到3.5mm。參考TIIDA1.換擋面板上限位筋修改成山字形的形狀,類似后面板上的限位筋58換擋面板上限位筋重新排布,在圖示位置增加山字形限位筋,限位筋厚度1.2mm,并設計導向斜面,限位筋左右兩側(cè)與副儀表板限位筋留0.2mm間隙,上端留0.5mm間隙。參考TIIDA換擋面板上限位筋重新排布,在圖示位置增加山字形限位筋,限位筋59換擋面板鐵卡扣采用海馬S3換擋面板上的鐵卡扣,卡扣座和卡扣孔數(shù)據(jù)參考海馬S3或者柳汽B11副儀表板卡扣結(jié)構(gòu)。參考TIIDA卡子根部火山口處理,卡子為B11卡子換擋面板鐵卡扣采用海馬S3換擋面板上的鐵卡扣,卡扣座和卡扣孔60換擋飾條圖示導向斜面按照圖示再增加斜度,有利于導向。換擋飾條圖示導向斜面按照圖示再增加斜度,有利于導向。61換擋面板多處要補充圓角,圓角大小0.5mm。換擋面板多處要補充圓角,圓角大小0.5mm。62分型線設計到圖示位置這段長度2mm圓角設計同弦長1mm分型線設計到圖示位置這段長度2mm圓角設計同弦長1mm63換擋面板翻邊與杯托面板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杯托面板翻邊縮短1mm。換擋面板翻邊與杯托面板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杯托面板翻64限位筋都設計在杯托面板上,一共6根,與換擋面板翻邊留0.2mm間隙。杯托面板上設計四段限位筋抵住換擋面板,限位筋寬度5mm,留0間隙。杯托面板圖示位置分型線設計到圓角下端1mm,兩零件最小間隙設計0.3mm。參考TIIDA,DTS定義為0.5限位筋都設計在杯托面板上,一共6根,與換擋面板翻邊留0.2m65副儀表板所有卡扣座限位筋加寬,至少保證2根限位筋有3mm的接觸面積,保證限位。副儀表板所有卡扣座限位筋加寬,至少保證2根限位筋有3mm的接66卡扣座按照柳汽B11手剎面板卡扣座設計。參考B11卡扣座按照柳汽B11手剎面板卡扣座設計。參考B1167杯托面板圖示五個位置按照圖示形狀設計限位筋。參考TIIDA杯托面板圖示五個位置按照圖示形狀設計限位筋。參考TIIDA68圖示副儀表板限位筋修改方案如幻燈片6方案設計。參考TIIDA圖示副儀表板限位筋修改方案如幻燈片6方案設計。參考TIIDA691.在圖示紅圈部位設計兩個單邊卡扣,中間的卡扣取消。2.單邊卡扣彈性差,把單邊卡扣修改成柳汽B11樣式。參考TIIDA1.在圖示紅圈部位設計兩個單邊卡扣,中間的卡扣取消。參考TI70杯托面板箭頭所示圓角取消,與副儀表板的面差段入0.5mm。杯托面板箭頭所示圓角取消,與副儀表板的面差段入0.5mm。71杯托面板圖示位置與副儀表板間隙0.5,分型線離上表面1mm,如圖示綠色箭頭位置。杯托面板圖示位置與副儀表板間隙0.5,分型線離上表面1mm,72手剎防塵板圖示位置有缺口,把缺口補起來,增加強度。手剎防塵板圖示位置有缺口,把缺口補起來,增加強度。73防塵板圖示位置寬度設計到5mm,有干涉處要避讓,留1.5mm間隙。塑料壓板圖示位置寬度加寬1mm。圓圈所示位置增加圓角防塵板圖示位置寬度設計到5mm,有干涉處要避讓,留1.5mm74防塵板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設計,由于與手剎干涉量太大,造成防塵板與手剎干涉部位長期處于變形狀態(tài),時間長以后,變形的部位很難恢復,影響外觀,建議防塵板按照圖示紅線所示形狀修改,避免干涉變形,同時這樣設計對防塵板的功能沒有任何影響。防塵板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設計,由于與手剎干涉量太大,造成防塵板與75這段增加翻邊,增加強度。圖示位置加膠,并設計翻邊,增加強度。參考TIIDA,空間有限這段增加翻邊,增加強度。圖示位置加膠,并設計翻邊,增加強度。76紅圈所示卡扣位置要設計翻邊,增加強度。箭頭所示邊緣也要設計翻邊,同時要考慮增加的翻邊是否與其他零件干涉。參考TIIDA,空間有限紅圈所示卡扣位置要設計翻邊,增加強度。箭頭所示邊緣也要設計翻771.雜物盒圖示位置段出0.3mm,并倒0.5圓角。2.雜物盒與副儀表板Z向間隙減小到0.2mm。3.副儀表板圖示位置圓角取消。副儀表板圖示位置限位筋與雜物盒0間隙,并設計導向副儀表板圖示位置限位筋與雜物盒0.2間隙,并設計導向副儀表板圖示位置限位筋與雜物盒0.5間隙,并設計導向雜物盒與副儀表板多處需要做圓角處理。參考BX3R1.雜物盒圖示位置段出0.3mm,并倒0.5圓角。副儀表板圖78副儀表板與雜物盒在圖示位置設計兩根并排的u形限位筋。參考TIIDA副儀表板與雜物盒在圖示位置設計兩根并排的u形限位筋。參考TI79雜物盒與副儀表板四周的配合都按照問題點26、27方案修改。參考TIIDA雜物盒與副儀表板四周的配合都按照問題點26、27方案修改。參801.定位柱與孔單邊0.2mm間隙2.螺釘柱部位去除干涉1.螺釘柱與安裝耳朵不能留間隙,要貼上2.安裝點要加寬到20mm,加強筋按照前端安裝點加強筋設計。3.為了避免加寬后與其他結(jié)構(gòu)干涉,螺釘柱往箭頭方向移動。1.定位柱與孔單邊0.2mm間隙1.螺釘柱與安裝耳朵不能留間81雜物盒四個面分別設計四根加強筋雜物盒四個面分別設計四根加強筋82副儀表板和儀表板配合處間隙太大,有5mm,而且儀表板翻邊太短,容易漏光,建議間隙縮小到2mm,并且把儀表板翻邊延長,避免漏光,請貴司確認。副儀表板和儀表板配合處間隙太大,有5mm,而且儀表板翻邊太短83箭頭所示邊設計同弦長2的圓角,請貴司確認。箭頭所示邊設計同弦長2的圓角,請貴司確認。84紅圈所示位置點煙器與換擋面板干涉,請貴司確認。紅圈所示位置點煙器與換擋面板干涉,請貴司確認。85AB01參考數(shù)據(jù)鎖鉤與副儀表板此處要設計0.2mm間隙此處要做導向斜面此處缺少鐵片數(shù)據(jù),把數(shù)據(jù)補齊鎖機構(gòu)數(shù)據(jù)要把AB01的鎖機構(gòu)數(shù)據(jù)放上去重新效驗,是否與AB01一樣。AB01參考數(shù)據(jù)鎖鉤與副儀表板此處要設計0.2mm間隙此處要86圖示位置設計R8的圓角圖示位置設計R0.5的圓角圖示位置設計R8的圓角圖示位置設計R0.5的圓角87扶手骨架圖示位置臺階面去除,并倒圓角,圓角大小同弦長3。扶手骨架圖示位置臺階面去除,并倒圓角,圓角大小同弦長3。88限位筋與黃色件間隙太小,間隙加大到2mm。黃色零件左右兩側(cè)翻邊加高5mm,翻邊大端厚度減小到2.5mm,防止縮印。綠色件限位筋按照圖示形狀修改,限位筋側(cè)面與黃色件翻邊間隙0.2mm,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