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湯-圣濟總錄卷四十八-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1.gif)
![石膏湯-圣濟總錄卷四十八-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2.gif)
![石膏湯-圣濟總錄卷四十八-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3.gif)
![石膏湯-圣濟總錄卷四十八-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4.gif)
![石膏湯-圣濟總錄卷四十八-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ece6446340c5550e133ab49f66b588b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3石膏湯_圣濟總錄卷四十八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膏湯_圣濟總錄卷四十八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51.1. 組成: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51.2. 功效:肺脹。 151.3. 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15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52. 相似度56%:麥門冬散 152.1. 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五味子3分,麻黃3分(去根節(jié)),續(xù)斷3分,貝母3分(煨微黃),桑根白皮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52.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52.3. 加:紫菀、五味子、續(xù)斷、貝母 152.4. 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 152.5. 功效:傷寒后肺痿勞嗽,氣喘唾血。 152.6. 來源:《圣惠》卷十四。 153. 相似度50%:解肌散 153.1. 組成:麻黃1兩(去根節(jié)),石膏2兩,川升麻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柴胡1兩(去苗),桔梗1兩(去蘆頭),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163.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63.3. 加:川升麻、赤芍藥、柴胡、杏仁 163.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163.5. 功效:熱病1日,頭痛身熱,四肢煩疼。 163.6. 來源:《圣惠》卷十七。 164. 相似度50%:八仙湯 164.1. 組成:石膏、黃芩、二母、麻黃、杏仁、桔梗、甘草。 164.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64.3. 加:黃芩、二母、杏仁 164.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164.5. 功效:齁證因痰火者。 164.6. 來源:《醫(yī)學集成》卷二。 165. 相似度50%:麥冬竹葉湯 165.1. 組成:麥門冬(去心)3兩,小麥1合,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甘草(銼)1兩,石膏(碎)3分。 175.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75.3. 加:小麥 175.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175.5. 功效:氣極傷熱,氣喘唾血,氣短不欲食,口燥咽干。 17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176. 相似度50%:馬兜鈴散 176.1. 組成:馬兜鈴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白前半兩,桔梗1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 176.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76.3. 加:馬兜鈴、白前 176.4. 減:石膏、麻黃、熟干地黃、麥門冬 176.5. 功效:傷寒后肺萎勞嗽,上氣喘促。 176.6. 來源:《圣惠》卷十四。 177. 相似度50%:麻黃杏子湯 177.1. 組成:桔梗1兩,麥門冬1兩,麻黃1兩半,杏仁3分,黃芩3分,甘草3分。 187.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87.3. 加:杏仁、黃芩 187.4. 減:石膏、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 187.5. 功效:時氣8-9日,喘悶煩躁。 187.6. 來源:《傷寒總病論》卷六。 188. 相似度50%:麻黃散 188.1. 組成:麻黃3分(去根節(jié)),大麻仁1兩,前胡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紫蘇子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188.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88.3. 加:大麻仁、前胡、紫蘇子、杏仁 188.4. 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188.5. 功效:熱病咳嗽不止,心胸煩悶,上氣喘促。 188.6. 來源:《圣惠》卷十八。 189. 相似度50%:麻黃散 189.1. 組成: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柴胡半兩(去苗),黃芩1兩,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 199.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99.3. 加:赤芍藥、葛根、柴胡、黃芩 199.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199.5. 功效:妊娠5月或7-8月,卒患時氣,煩熱口干,心躁頭痛,四肢煩疼,不得安臥。 199.6.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1910. 相似度50%:麥門冬散 1910.1. 組成:麥門冬(去心)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桔梗(去蘆頭)1兩,豉3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910.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910.3. 加:川大黃、豉 1910.4. 減:石膏、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 1910.5. 功效:傷寒后飲食多,勞復如初,壯熱心煩。 1910.6. 來源:《圣惠》卷十四。 1911. 相似度50%:款冬花散 1911.1. 組成:款冬花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貝母(煨微黃)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旋覆花1兩,石膏1兩,白前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2011.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011.3. 加:貝母、前胡、紫菀、旋覆花、白前 2011.4. 減:熟干地黃、麥門冬、桔梗 2011.5. 功效:妊娠心膈痰毒壅滯,肺氣不順,咳嗽,頭疼。 2011.6.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2012. 相似度50%:黃耆茯苓散 2012.1. 組成:黃耆1兩(銼),赤茯苓3分,麥門冬3分(去心),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3分(銼),射干3分,桔梗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012.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012.3. 加:黃耆、赤茯苓、枳殼、射干 2012.4. 減:石膏、麻黃、款冬花、熟干地黃 2012.5. 功效:虛勞。上焦浮熱,每唾稠粘,咽喉不利。 2012.6. 來源:方出《圣惠》卷二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二三二。 2013. 相似度50%:葛根湯 2113.1. 組成:葛根(銼,焙)2兩,麻黃(去根節(jié))2兩,桔梗(炒)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甘草(炙,銼)1兩,葶藶(紙上炒)1兩,石膏(研)1兩。 2113.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113.3. 加:葛根、杏仁、葶藶 2113.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2113.5. 功效:傷寒,聲不出,咳嗽頭疼。 211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2114. 相似度50%:蒼術散 2114.1. 組成:麻黃1兩(湯洗過,焙干稱),蒼術半兩(米泔浸,去皮,切),石膏1兩(煅),桔梗半兩,甘草半兩(炙),山茵陳半兩(去梗)。 2114.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114.3. 加:蒼術、山茵陳 2114.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2114.5. 功效:傷寒1-2日,頭疼,發(fā)熱憎寒,身體疼痛。 2114.6. 來源:《活人書》卷十七。 2115. 相似度50%:表解散 2215.1. 組成:桔梗、干葛、石膏、麻黃(去節(jié))、升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2215.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215.3. 加:干葛、升麻、赤芍藥 2215.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2215.5. 功效:傷寒初作,壯熱。 2215.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六八。 2216. 相似度50%:貝母飲 2216.1. 組成:貝母(去心)1兩半,百合1兩半,紫菀(去苗)1兩,桑根白皮1兩,桔梗(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大黃(蒸)7錢半,甘草(炙)半兩。 2216.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216.3. 加:貝母、百合、紫菀、大黃 2216.4. 減:石膏、麻黃、款冬花、熟干地黃 2216.5. 功效:肺臟熱,咽喉及口干,咳嗽氣促,痰壅。 221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 2217. 相似度50%:百合散 2317.1. 組成:百合1兩,紫菀(去苗土)1兩,麥門冬(去心)1兩,桔梗(去蘆頭)1兩,桑根白皮(銼)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317.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317.3. 加:百合、紫菀 2317.4. 減:石膏、麻黃、款冬花、熟干地黃 2317.5. 功效: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煩悶,不欲飲食。 2317.6.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2318. 相似度50%:百合散 2318.1. 組成:百合1兩,葛根1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前胡3分(去蘆頭),石膏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318.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318.3. 加:百合、葛根、黃芩、前胡 2318.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2318.5. 功效:傷寒已經(jīng)14日外,潮熱不退,四肢無力,昏沉如醉,恐變成百合病。 2318.6. 來源:《圣惠》卷十一。 2319. 相似度50%:款冬花丸 2419.1. 組成:款冬花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紫菀(洗,去苗土)1分,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貝母(煨微黃)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赤茯苓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研)半兩。 2419.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419.3. 加:紫菀、貝母、赤茯苓、杏仁 2419.4. 減:石膏、桑根白皮、熟干地黃、桔梗 2419.5. 功效:小兒咳嗽不愈,喉鳴喘急。 2419.6. 來源:《圣惠》卷八十三。 2420. 相似度50%:潤肺湯 2420.1. 組成: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銼)1兩,干姜(炮)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半兩,知母(焙)半兩,款冬花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2420.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420.3. 加:杏仁、干姜、知母、陳橘皮 2420.4. 減:石膏、熟干地黃、麥門冬、桔梗 2420.5. 功效:傷寒客邪在肺,咳嗽聲重,身體微熱。 2420.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2521. 相似度50%:遠志散 2521.1. 組成:遠志半兩(去心),麥門冬1兩(去心),薯蕷1兩,葛根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2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川升麻1兩。 2521.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521.3. 加:遠志、薯蕷、葛根、川升麻 2521.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2521.5. 功效:妊娠時氣,5-6日未得汗,口干狂語,如見鬼神,吃食不得。 2521.6.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2522. 相似度50%:杏仁飲 2522.1. 組成: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紫蘇莖葉(銼)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五味子(炒)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2522.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522.3. 加:杏仁、紫蘇莖葉、五味子、陳橘皮 2522.4. 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2522.5. 功效:產后上氣喘急。 252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2623. 相似度50%:五解湯 2623.1. 組成:麻黃(去根節(jié))2兩,白術1兩半,葛根(銼)1兩,甘草(炙,銼)1兩,山梔子仁1兩,桔梗(炒)1兩,石膏(碎)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 2623.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623.3. 加:白術、葛根、山梔子仁、杏仁 2623.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2623.5. 功效:傷寒3日內,表證不解者。 262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2624. 相似度50%:葳蕤散 2624.1. 組成:葳蕤2兩,五加皮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2兩(銼),薺苨2兩,麥門冬1兩(去心),石膏2兩。 2624.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624.3. 加:葳蕤、五加皮、薺苨 2624.4. 減:麻黃、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2624.5. 功效:風毒腳氣上攻,心神煩悶,言語謇澀,頭痛氣急。腳氣因乳石發(fā)動,服升麻湯漸退,語雖不澀,但口干唇焦,頭痛氣急兼嗽,此是腳氣退,乳石氣沖上。 2724.6. 來源:《圣惠》卷四十五。 2725. 相似度50%:石膏湯 2725.1. 組成:石膏(碎)1錢,白術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1分,桔梗(炒)1分,甘草(炙)1分,水萍(曬干)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 2725.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725.3. 加:白術、水萍、杏仁 2725.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2725.5. 功效:小兒傷寒,頭痛肌熱,喘粗喉鳴。 272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四。 2726. 相似度50%:芍藥散 2726.1. 組成:赤芍藥1分,麻黃2分,甘草3銖(炮),葛根1分,麥門冬(去心)1分,石膏2分,黃芩1分,柴胡(去頭)1分。 2726.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726.3. 加:赤芍藥、葛根、黃芩、柴胡 2726.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2826.5. 功效:妊娠5月或7-8月內,急患時氣,煩熱口干,心躁頭痛,四肢煩疼,不得安臥。 2826.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王岳產書》。 2827. 相似度50%:麥門冬散 2827.1. 組成:麥門冬(去心)1兩,五味子1兩,人參(去蘆頭)1兩,葛根(銼)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石膏1兩,芎?1兩,桑根白皮(銼)1兩。 2827.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827.3. 加:五味子、人參、葛根、芎? 2827.4. 減:麻黃、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2827.5. 功效:傷寒下后,上氣,煩渴不止。 2827.6. 來源:《圣惠》卷十。 2828. 相似度50%:桑白皮湯 2828.1. 組成:桑根白皮(炙,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款冬花1兩,貝母(去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黃明膠(炙令燥)半兩。 2828.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828.3. 加:貝母、黃明膠 2828.4. 減:石膏、麻黃、熟干地黃、桔梗 2928.5. 功效:咳嗽,唾膿血痰涎。 2928.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2929. 相似度50%:紫菀湯 2929.1. 組成:紫菀1兩,款冬花1兩,麻黃1兩,甘草1兩,干地黃2兩,卷柏半兩,麥門冬1兩。 2929.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929.3. 加:紫菀、干地黃、卷柏 2929.4. 減:石膏、桑根白皮、熟干地黃、桔梗 2929.5. 來源:《雞峰》卷十一。 2930. 相似度50%:人參散 2930.1. 組成:人參3分(去蘆頭),桔梗(去蘆頭)半兩,赤茯苓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子芩半兩,款冬花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2930.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2930.3. 加:人參、赤茯苓、前胡、子芩 2930.4. 減:石膏、麻黃、桑根白皮、熟干地黃 2930.5. 功效:小兒咳嗽,心胸垂悶,喘急,不欲乳食。 3030.6. 來源:《圣惠》卷八十三。 3031. 相似度50%:人參桔梗湯 3031.1. 組成:人參3分,桔梗3分,麻黃(去節(jié))1兩,石膏3兩,甘草3分(炙)。 3031.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031.3. 加:人參 3031.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3031.5. 功效:傷寒陰氣已盛,關前寸脈力小,關后脈力大,惡風,不自汗,得之芒種以后,立秋以前者。 3031.6. 來源:《傷寒微旨》。 3032. 相似度50%:前胡湯 3032.1. 組成:前胡(去蘆頭)2兩,小麥1兩,茅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石膏(碎)1兩,甘草(炙,銼)1兩。 3032.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032.3. 加:前胡、小麥、茅根 3032.4. 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 3032.5. 功效:肺傷唾血。 3132.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九。 3133. 相似度50%:薺苨湯 3133.1. 組成:薺苨3兩,麥門冬3兩(去心),干姜3兩半,麻黃(去節(jié))2兩,人參2兩,黃芩2兩,桔梗2兩,甘草(炙)2兩。 3133.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133.3. 加:薺苨、干姜、人參、黃芩 3133.4. 減:石膏、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 3133.5. 功效:礬石發(fā),亦作瘡狀如癤子;紫石多發(fā)于腹背,或著四肢;諸乳石發(fā)。 3133.6. 來源:《千金翼》卷十五。 3134. 相似度50%:木通散 3134.1. 組成:木通半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松蘿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烏梅肉半兩(微炒),桑根白皮半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3134.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134.3. 加:木通、甜葶藶、松蘿、烏梅肉 3134.4. 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 3234.5. 功效:咳嗽,痰唾稠粘不散,胸中壅悶。 3234.6. 來源:《圣惠》卷四十六。 3235. 相似度50%:麥門冬飲 3235.1.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1兩,紫菀(去土)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桔梗(炒)3分,甘草(炙)1分。 3235.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235.3. 加:紫菀、杏仁 3235.4. 減:石膏、麻黃、款冬花、熟干地黃 3235.5. 功效:妊娠咳嗽不止。 323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3236. 相似度50%:麥門冬湯 3236.1. 組成:麥門冬(去心,焙)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生干地黃1兩,半夏(湯洗7遍,焙干)3分,紫苑(去苗土)3分,桔梗(炒)3分,淡竹茹3分,麻黃(去根節(jié))3分,五味子半兩,甘草(炙)半兩。 3236.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236.3. 加:生干地黃、半夏、紫苑、淡竹茹、五味子 3236.4. 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 3336.5. 功效:傷寒后傷肺??韧儆醒?,胸脅脹滿,上氣羸瘦。諸病后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 333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3337. 相似度50%:桑白皮湯 3337.1. 組成:桑根白皮(銼,炒)1兩,款冬花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炙,銼)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2兩,五味子1兩1分,白石英(研)1兩1分。 3337.2. 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3337.3. 加:干姜、桂、五味子、白石英 3337.4. 減:石膏、麻黃、熟干地黃、桔梗 3337.5. 功效:肺氣不足,胸痛牽背,上氣失聲。 3337.6. 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33原方組成: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功效:肺脹。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八。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56%:麥門冬散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五味子3分,麻黃3分(去根節(jié)),續(xù)斷3分,貝母3分(煨微黃),桑根白皮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紫菀、五味子、續(xù)斷、貝母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功效:傷寒后肺痿勞嗽,氣喘唾血。來源:《圣惠》卷十四。相似度50%:解肌散組成:麻黃1兩(去根節(jié)),石膏2兩,川升麻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柴胡1兩(去苗),桔梗1兩(去蘆頭),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川升麻、赤芍藥、柴胡、杏仁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功效:熱病1日,頭痛身熱,四肢煩疼。來源:《圣惠》卷十七。相似度50%:八仙湯組成:石膏、黃芩、二母、麻黃、杏仁、桔梗、甘草。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黃芩、二母、杏仁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麥門冬功效:齁證因痰火者。來源:《醫(yī)學集成》卷二。相似度50%:麥冬竹葉湯組成:麥門冬(去心)3兩,小麥1合,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甘草(銼)1兩,石膏(碎)3分。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小麥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功效:氣極傷熱,氣喘唾血,氣短不欲食,口燥咽干。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二。相似度50%:馬兜鈴散組成:馬兜鈴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白前半兩,桔梗1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馬兜鈴、白前減:石膏、麻黃、熟干地黃、麥門冬功效:傷寒后肺萎勞嗽,上氣喘促。來源:《圣惠》卷十四。相似度50%:麻黃杏子湯組成:桔梗1兩,麥門冬1兩,麻黃1兩半,杏仁3分,黃芩3分,甘草3分。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杏仁、黃芩減:石膏、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功效:時氣8-9日,喘悶煩躁。來源:《傷寒總病論》卷六。相似度50%:麻黃散組成:麻黃3分(去根節(jié)),大麻仁1兩,前胡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紫蘇子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大麻仁、前胡、紫蘇子、杏仁減:石膏、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功效:熱病咳嗽不止,心胸煩悶,上氣喘促。來源:《圣惠》卷十八。相似度50%:麻黃散組成: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柴胡半兩(去苗),黃芩1兩,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原方對照: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干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加:赤芍藥、葛根、柴胡、黃芩減:桑根白皮、款冬花、熟干地黃、桔梗功效:妊娠5月或7-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蘇教版第一單元第10課《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練習(練習三)》聽評課記錄
- 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八年級上第2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 聽課評課記錄 人教版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小結練習》聽評課記錄6
- 公派出國留學協(xié)議書范本
- 電商平臺加盟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軟件合作開發(f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資質借用與金融服務合作協(xié)議:金融機構資質借用合同
- 天津市建設工程施工專業(yè)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餐廚廢棄物收購與冷鏈物流配送服務合同
- 洗車場場地租賃合同范本
- 腦梗死的護理查房
- 2025高考數(shù)學專項復習:概率與統(tǒng)計的綜合應用(十八大題型)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紫蘇市場深度局勢分析及未來5發(fā)展趨勢報告
- 銷售人員課件教學課件
- LED大屏技術方案(適用于簡單的項目)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接力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歷年國家二級(Python)機試真題匯編(含答案)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第五單元任務二《準備與排練》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