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母降炎湯-辨證錄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石母降炎湯-辨證錄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石母降炎湯-辨證錄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石母降炎湯-辨證錄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石母降炎湯-辨證錄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jiǎn)介

PAGE26石母降炎湯_辨證錄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母降炎湯_辨證錄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21.1. 組成: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21.2. 功效:胃火獨(dú)盛,有升無降,牙痛日久,上下牙床盡腐爛,至飲食不能用,日夜呼號(hào)。 121.3. 來源:《辨證錄》卷三。 12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122. 相似度67%:散斑飲 122.1. 組成:玄參5錢,升麻2錢,白芷1錢,荊芥2錢,甘草1錢,麥冬5錢,生地1兩,黃連1錢,天花粉3錢。 12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22.3. 加:白芷、生地、黃連 122.4. 減:石膏、茯苓、知母 122.5. 功效:肺火內(nèi)郁,滿身細(xì)小之斑密密排列,斑上皮膚時(shí)而作癢,時(shí)而作痛。 122.6. 來源:《辨證錄》卷十。 123. 相似度67%:涼肢散 123.1. 組成:茯苓5錢,薏仁5錢,玄參5錢,甘草1錢,升麻1錢,炒荊芥1錢,甘菊3錢,麥冬3錢,天花粉2錢。 12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33.3. 加:薏仁、炒荊芥、甘菊 133.4. 減:石膏、荊芥、知母 133.5. 功效:肌肉熱板生風(fēng),體上如鼠走,唇口反裂,久則縮入,遍身皮毛盡發(fā)紅黑。 133.6. 來源:《辨證錄》卷二。 134. 相似度67%:正氣湯 134.1. 組成:玄參1兩,麥冬5錢,荊芥3錢,升麻8分,甘草1錢,黃芩1錢,天花粉3錢,蔓荊子5分。 13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34.3. 加:黃芩、蔓荊子 134.4. 減:石膏、茯苓、知母 134.5. 功效:春溫,頭痛身熱,口渴呼飲,四肢發(fā)斑,似狂非狂,似躁非躁,沿門合室彼此傳染。 134.6. 來源:《辨證錄》卷五。 135. 相似度56%:加味白虎湯 135.1. 組成:人參2兩,石膏3兩,知母5錢,茯苓5錢,麥冬3兩,甘草1錢,半夏3錢,竹葉200片,糯米1撮。 13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45.3. 加:人參、半夏、竹葉、糯米 145.4. 減:荊芥、玄參、升麻、天花粉 145.5. 功效:陽明胃經(jīng)火旺,熱極發(fā)狂,登高而呼,棄衣而走,氣喘,發(fā)汗如雨。 145.6. 來源:《辨證錄》卷四。 146. 相似度56%:破邪湯 146.1. 組成:石膏3錢,柴胡1錢,半夏1錢,茯苓3錢,甘草1錢,麥冬1兩,玄參3錢,陳皮1錢。 14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46.3. 加:柴胡、半夏、陳皮 146.4. 減:荊芥、知母、升麻、天花粉 146.5. 功效:其人少陽之間原有寒邪,冬月傷寒,陽明火邪不散,身熱2日即有如瘧之狀。 146.6. 來源:《辨證錄》卷一。 147. 相似度56%:七星湯 147.1. 組成:玄參1兩,麥冬1兩,天花粉3錢,甘草1錢,荊芥1錢,神曲1錢,桔梗2錢。 14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57.3. 加:神曲、桔梗 157.4. 減:石膏、茯苓、知母、升麻 157.5. 功效:傳染瘟疫,眼角突然大腫,身驟發(fā)寒熱,喉嚨大脹作痛,罵詈發(fā)渴。 157.6. 來源:《辨證錄》卷十。 158. 相似度56%:加味白虎湯 158.1. 組成:石膏5錢,知母1錢,人參1錢,茯苓2錢,山藥3錢,麥冬2錢,石斛3錢,甘草4分,粳米1合(煎湯代水)。 15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58.3. 加:人參、山藥、石斛、粳米 158.4. 減:荊芥、玄參、升麻、天花粉 158.5. 功效:傷暑,汗多體倦,渴而引飲,心煩脈虛。 158.6. 來源:《醫(yī)醇剩義》卷一。 159. 相似度56%:柴胡石膏湯 159.1. 組成:柴胡、石膏、黃芩、荊芥、前胡、茯苓、升麻、桑皮、甘草。 15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59.3. 加:柴胡、黃芩、前胡、桑皮 159.4. 減:知母、麥冬、玄參、天花粉 169.5. 功效:婦人濕熱陰痛、陰癢。 169.6. 來源:《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五。 1610. 相似度56%:化斑解毒湯 1610.1. 組成:石膏、升麻、知母、鼠粘子、甘草、玄參、淡竹葉。 161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610.3. 加:鼠粘子、淡竹葉 1610.4. 減:茯苓、荊芥、麥冬、天花粉 1610.5. 功效:麻疹兼發(fā)斑,斑色紫黑,熱毒甚者。 1610.6. 來源:《麻疹闡注》卷一。 1611. 相似度56%:逐瘟神圣丹 1611.1. 組成:大黃3錢,玄參5錢,柴胡1錢,石膏2錢,麥冬3錢,荊芥1錢,白芍3錢,滑石3錢,天花粉3錢。 161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611.3. 加:大黃、柴胡、白芍、滑石 1611.4. 減:茯苓、知母、甘草、升麻 1611.5. 功效:瘟疫。 1611.6. 來源:《石室秘錄》卷五。 1712. 相似度56%:化斑解毒湯 1712.1. 組成:玄參、知母、石膏、人中黃、黃連、升麻、連翹、牛蒡子各等分,甘草5分。 171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712.3. 加:人中黃、黃連、連翹、牛蒡子 1712.4. 減:茯苓、荊芥、麥冬、天花粉 1712.5. 功效:三焦風(fēng)熱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癢痛者。 1712.6.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1713. 相似度56%:栝樓根湯 1713.1. 組成:天花粉、麥冬、知母、石膏、甘草。 171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713.3. 減:茯苓、荊芥、玄參、升麻 1713.4. 功效:燥火喘逆。 1713.5. 來源:《癥因脈治》卷二。 1714. 相似度56%:釋躁湯 1714.1. 組成:玄參1兩,荊芥3錢,天花粉3錢,甘草1錢,陳皮5分,茯苓3錢,菖蒲3分,附子3分。 171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814.3. 加:陳皮、菖蒲、附子 1814.4. 減:石膏、知母、麥冬、升麻 1814.5. 功效:氣虛似中風(fēng)者,身忽自倒,不能言語,口角流涎,右手不仁,肌膚不知痛癢。 1814.6. 來源:《辨證錄》卷二。 1815. 相似度56%:清火養(yǎng)肺湯 1815.1. 組成:荊芥2錢,麥冬5錢,玄參1兩,天花粉3錢,甘草1錢,蘇葉1錢,茯神3錢,黃芩2錢。 181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815.3. 加:蘇葉、茯神、黃芩 1815.4. 減:石膏、茯苓、知母、升麻 1815.5. 功效:春溫。日晡發(fā)潮熱,不惡寒,獨(dú)語如見鬼狀。 1815.6. 來源:《辨證錄》卷五。 1816. 相似度56%:萬氏化斑湯 1816.1. 組成:玄參、知母、石膏、牛蒡子、麥冬、淡竹葉、桔梗、甘草。 181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816.3. 加:牛蒡子、淡竹葉、桔梗 1916.4. 減:茯苓、荊芥、升麻、天花粉 1916.5. 功效:麻痘。 1916.6. 來源:《麻科活人》卷二。 1917. 相似度56%:消紅湯 1917.1. 組成:干葛2錢,玄參1兩,當(dāng)歸1兩,芍藥5錢,升麻1錢,生地1兩,麥冬1兩,甘草1錢,天花粉2錢。 191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917.3. 加:干葛、當(dāng)歸、芍藥、生地 1917.4. 減:石膏、茯苓、荊芥、知母 1917.5. 功效:胃火郁極,身不發(fā)熱,胸脅之間,發(fā)出紅斑,不啻如絳云一片。 1917.6. 來源:《辨證錄》卷十。 1918. 相似度56%:玄參升麻湯 1918.1. 組成:玄參2錢,升麻2錢,甘草2錢,石膏2錢5分,知母2錢5分。 191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1918.3. 減:茯苓、荊芥、麥冬、天花粉 1918.4. 功效:熱毒發(fā)癍,咽痛,煩躁譫語者。 1918.5. 來源:《玉案》卷三。 2019. 相似度56%:玄參湯 2019.1. 組成:玄參、山梔、麥冬、天花粉、桔梗、知母、薄荷、甘草、黃芩。 201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019.3. 加:山梔、桔梗、薄荷、黃芩 2019.4. 減:石膏、茯苓、荊芥、升麻 2019.5. 功效:實(shí)火咽痛。 2019.6. 來源:《傷寒大白》卷一。 2020. 相似度56%:熏解湯 2020.1. 組成:石膏3錢,干葛2錢,甘草1錢,荊芥1錢,茯苓5錢,麥冬5錢。 202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020.3. 加:干葛 2020.4. 減:知母、玄參、升麻、天花粉 2020.5. 功效:春月傷風(fēng)汗多,微發(fā)熱惡風(fēng),口不渴。 2020.6. 來源:《辨證錄》卷五。 2021. 相似度56%:知母石膏湯 2021.1. 組成:知母、石膏、地骨皮、麥冬、天花粉、甘草。 202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121.3. 加:地骨皮 2121.4. 減:茯苓、荊芥、玄參、升麻 2121.5. 功效:燥熱痿軟,燥火傷氣,口燥唇焦,皮毛干揭,手足痿軟,不能行動(dòng),右脈洪數(shù)者。 2121.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三。 2122. 相似度56%:竹葉石膏湯 2122.1. 組成:石膏1兩,知母3錢,麥冬1兩,甘草1錢,茯苓2錢,人參5錢,竹葉100片,粘米1撮。 212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122.3. 加:人參、竹葉、粘米 2122.4. 減:荊芥、玄參、升麻、天花粉 2122.5. 功效:胃火沸騰,大便閉結(jié),煩躁不寧,口渴舌裂,兩目赤突,汗出不止。 2122.6. 來源:《辨證錄》卷九。 2123. 相似度50%:調(diào)中方 2123.1. 組成:升麻4分,玄參5分,甘草4分(炙),知母5分,茯苓3分,牡蠣6分,漏蘆5分,枳實(shí)6分(炙),菝葜4分,黃連6分。 212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223.3. 加:牡蠣、漏蘆、枳實(shí)、菝葜、黃連 2223.4. 減:石膏、荊芥、麥冬、天花粉 2223.5. 功效:腎虛熱渴,小便多。 2223.6. 來源:《外臺(tái)》卷十一引《近效方》。 2224. 相似度50%:甘露飲 2224.1. 組成:知母、麥冬、連翹、薄荷、桔梗、黃芩、玄參、滑石、石膏、甘草。 222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224.3. 加:連翹、薄荷、桔梗、黃芩、滑石 2224.4. 減:茯苓、荊芥、升麻、天花粉 2224.5. 功效:三陽熱毒上沖之咽喉痛。 2224.6. 來源:《傷寒大白》卷一。 2225. 相似度50%:經(jīng)驗(yàn)石膏湯 2225.1. 組成:升麻1錢,知母1錢,石膏1錢半,大黃(酒蒸)2錢,山梔8分,薄荷8分,茯苓8分,連翹8分,樸消6分,甘草5分。 222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225.3. 加:大黃、山梔、薄荷、連翹、樸消 2325.4. 減:荊芥、麥冬、玄參、天花粉 2325.5. 功效:胃有實(shí)熱,牙痛或上牙腫痛。 2325.6. 來源:《赤水玄珠》卷三。 2326. 相似度50%:麥冬散 2326.1. 組成:黃耆1兩半,黃芩1兩半,麥冬1兩半,升麻1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玄參1兩,當(dāng)歸1兩,甘草1兩,知母1兩,天花粉1兩,生地3兩(一方有人參、棗肉,無玄參、當(dāng)歸)。 232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326.3. 加:黃耆、黃芩、赤茯苓、赤芍藥、當(dāng)歸、生地 2326.4. 減:石膏、茯苓、荊芥 2326.5. 功效:癰疽,體熱煩渴不止。 2326.6. 來源:《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卷四。 2327. 相似度50%:起死救兒丹 2327.1. 組成:人參3錢,玄參1兩,金銀花1兩,白術(shù)2錢,當(dāng)歸3錢,麥冬3錢,甘草1錢,荊芥2錢,天花粉2錢,茯神3錢。 232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327.3. 加:人參、金銀花、白術(shù)、當(dāng)歸、茯神 2327.4. 減:石膏、茯苓、知母、升麻 2427.5. 功效:小兒痘疹5-6日后,色變純黑或炭灰之色,頭頂陷下不起,飲食到口即吐,所謂壞癥者。 2427.6. 來源:《辨證錄》卷三十四。 2428. 相似度50%:清熱白虎飲 2428.1. 組成:石膏1錢半,升麻1錢,知母1錢,大黃8分,山梔8分,薄荷8分,茯苓8分,連翹8分,樸消6分,甘草5分。 242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428.3. 加:大黃、山梔、薄荷、連翹、樸消 2428.4. 減:荊芥、麥冬、玄參、天花粉 2428.5. 功效:風(fēng)熱攻注,牙根腫痛。 2428.6. 來源:《續(xù)名家方選》。 2429. 相似度50%:清胃散 2429.1. 組成:生地、丹皮、山梔、知母、玄參、黃芩、石膏、升麻、干葛、甘草。 242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429.3. 加:生地、丹皮、山梔、黃芩、干葛 2429.4. 減:茯苓、荊芥、麥冬、天花粉 2429.5. 功效:陽明經(jīng)齒痛。 2529.6. 來源:《證治匯補(bǔ)》卷四。 2530. 相似度50%:散瘟湯 2530.1. 組成:荊芥3錢,石膏5錢,玄參1兩,天花粉3錢,生甘草1錢,黃芩2錢,陳皮1錢,麥芽2錢,神曲3錢,茯苓5錢。 253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530.3. 加:生甘草、黃芩、陳皮、麥芽、神曲 2530.4. 減:知母、麥冬、甘草、升麻 2530.5. 功效:瘟疫。癥見頭痛眩暈,胸膈膨脹,口吐黃痰,鼻流濁水,或身發(fā)紅斑,或發(fā)如焦黑,或嘔涎如紅血,或腹大如圓箕,或舌爛頭大,或脅痛心疼,種種不一,屬火毒內(nèi)郁者。 2530.6. 來源:《辨證錄》卷十。 2531. 相似度50%:玄參解毒散 2531.1. 組成:玄參、梔炭、酒芩、尖生、桔梗、甘草、荊芥、知母、竹葉、麥冬。 253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531.3. 加:梔炭、酒芩、尖生、桔梗、竹葉 2531.4. 減:石膏、茯苓、升麻、天花粉 2531.5. 功效:麻癥,肺胃實(shí)熱,黑晦毒盛,衄血,邪火入里。 2631.6. 來源:《麻癥集成》卷四。 2632. 相似度50%:清肺飲 2632.1. 組成:辛夷6分,黃芩1錢,山梔1錢,麥冬1錢,百合1錢,石膏1錢,知母1錢,甘草5分,枇杷葉3片,升麻3分。 263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 2632.3. 加:辛夷、黃芩、山梔、百合、枇杷葉 2632.4. 減:茯苓、荊芥、玄參、天花粉 2632.5. 功效:鼻內(nèi)肉贅臭痛。 2632.6. 來源:《嵩崖尊生》卷六。 26原方組成: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功效:胃火獨(dú)盛,有升無降,牙痛日久,上下牙床盡腐爛,至飲食不能用,日夜呼號(hào)。來源:《辨證錄》卷三。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相似度67%:散斑飲組成:玄參5錢,升麻2錢,白芷1錢,荊芥2錢,甘草1錢,麥冬5錢,生地1兩,黃連1錢,天花粉3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白芷、生地、黃連減:石膏、茯苓、知母功效:肺火內(nèi)郁,滿身細(xì)小之斑密密排列,斑上皮膚時(shí)而作癢,時(shí)而作痛。來源:《辨證錄》卷十。相似度67%:涼肢散組成:茯苓5錢,薏仁5錢,玄參5錢,甘草1錢,升麻1錢,炒荊芥1錢,甘菊3錢,麥冬3錢,天花粉2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薏仁、炒荊芥、甘菊減:石膏、荊芥、知母功效:肌肉熱板生風(fēng),體上如鼠走,唇口反裂,久則縮入,遍身皮毛盡發(fā)紅黑。來源:《辨證錄》卷二。相似度67%:正氣湯組成:玄參1兩,麥冬5錢,荊芥3錢,升麻8分,甘草1錢,黃芩1錢,天花粉3錢,蔓荊子5分。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黃芩、蔓荊子減:石膏、茯苓、知母功效:春溫,頭痛身熱,口渴呼飲,四肢發(fā)斑,似狂非狂,似躁非躁,沿門合室彼此傳染。來源:《辨證錄》卷五。相似度56%:加味白虎湯組成:人參2兩,石膏3兩,知母5錢,茯苓5錢,麥冬3兩,甘草1錢,半夏3錢,竹葉200片,糯米1撮。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人參、半夏、竹葉、糯米減:荊芥、玄參、升麻、天花粉功效:陽明胃經(jīng)火旺,熱極發(fā)狂,登高而呼,棄衣而走,氣喘,發(fā)汗如雨。來源:《辨證錄》卷四。相似度56%:破邪湯組成:石膏3錢,柴胡1錢,半夏1錢,茯苓3錢,甘草1錢,麥冬1兩,玄參3錢,陳皮1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柴胡、半夏、陳皮減:荊芥、知母、升麻、天花粉功效:其人少陽之間原有寒邪,冬月傷寒,陽明火邪不散,身熱2日即有如瘧之狀。來源:《辨證錄》卷一。相似度56%:七星湯組成:玄參1兩,麥冬1兩,天花粉3錢,甘草1錢,荊芥1錢,神曲1錢,桔梗2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神曲、桔梗減:石膏、茯苓、知母、升麻功效:傳染瘟疫,眼角突然大腫,身驟發(fā)寒熱,喉嚨大脹作痛,罵詈發(fā)渴。來源:《辨證錄》卷十。相似度56%:加味白虎湯組成:石膏5錢,知母1錢,人參1錢,茯苓2錢,山藥3錢,麥冬2錢,石斛3錢,甘草4分,粳米1合(煎湯代水)。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人參、山藥、石斛、粳米減:荊芥、玄參、升麻、天花粉功效:傷暑,汗多體倦,渴而引飲,心煩脈虛。來源:《醫(yī)醇剩義》卷一。相似度56%:柴胡石膏湯組成:柴胡、石膏、黃芩、荊芥、前胡、茯苓、升麻、桑皮、甘草。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柴胡、黃芩、前胡、桑皮減:知母、麥冬、玄參、天花粉功效:婦人濕熱陰痛、陰癢。來源:《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五。相似度56%:化斑解毒湯組成:石膏、升麻、知母、鼠粘子、甘草、玄參、淡竹葉。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鼠粘子、淡竹葉減:茯苓、荊芥、麥冬、天花粉功效:麻疹兼發(fā)斑,斑色紫黑,熱毒甚者。來源:《麻疹闡注》卷一。相似度56%:逐瘟神圣丹組成:大黃3錢,玄參5錢,柴胡1錢,石膏2錢,麥冬3錢,荊芥1錢,白芍3錢,滑石3錢,天花粉3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大黃、柴胡、白芍、滑石減:茯苓、知母、甘草、升麻功效:瘟疫。來源:《石室秘錄》卷五。相似度56%:化斑解毒湯組成:玄參、知母、石膏、人中黃、黃連、升麻、連翹、牛蒡子各等分,甘草5分。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人中黃、黃連、連翹、牛蒡子減:茯苓、荊芥、麥冬、天花粉功效:三焦風(fēng)熱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癢痛者。來源:《外科正宗》卷四。相似度56%:栝樓根湯組成:天花粉、麥冬、知母、石膏、甘草。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減:茯苓、荊芥、玄參、升麻功效:燥火喘逆。來源:《癥因脈治》卷二。相似度56%:釋躁湯組成:玄參1兩,荊芥3錢,天花粉3錢,甘草1錢,陳皮5分,茯苓3錢,菖蒲3分,附子3分。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陳皮、菖蒲、附子減:石膏、知母、麥冬、升麻功效:氣虛似中風(fēng)者,身忽自倒,不能言語,口角流涎,右手不仁,肌膚不知痛癢。來源:《辨證錄》卷二。相似度56%:清火養(yǎng)肺湯組成:荊芥2錢,麥冬5錢,玄參1兩,天花粉3錢,甘草1錢,蘇葉1錢,茯神3錢,黃芩2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蘇葉、茯神、黃芩減:石膏、茯苓、知母、升麻功效:春溫。日晡發(fā)潮熱,不惡寒,獨(dú)語如見鬼狀。來源:《辨證錄》卷五。相似度56%:萬氏化斑湯組成:玄參、知母、石膏、牛蒡子、麥冬、淡竹葉、桔梗、甘草。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牛蒡子、淡竹葉、桔梗減:茯苓、荊芥、升麻、天花粉功效:麻痘。來源:《麻科活人》卷二。相似度56%:消紅湯組成:干葛2錢,玄參1兩,當(dāng)歸1兩,芍藥5錢,升麻1錢,生地1兩,麥冬1兩,甘草1錢,天花粉2錢。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3錢。加:干葛、當(dāng)歸、芍藥、生地減:石膏、茯苓、荊芥、知母功效:胃火郁極,身不發(fā)熱,胸脅之間,發(fā)出紅斑,不啻如絳云一片。來源:《辨證錄》卷十。相似度56%:玄參升麻湯組成:玄參2錢,升麻2錢,甘草2錢,石膏2錢5分,知母2錢5分。原方對(duì)照:石膏3錢,茯苓3錢,荊芥(炒黑)3錢,知母1錢,麥冬1兩,玄參1兩,甘草1錢,升麻5分,天花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kù)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