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_第1頁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_第2頁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_第3頁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_第4頁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1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2以紅細胞系統(tǒng)的成熟過程為例以紅細胞系統(tǒng)的成熟過程為例3

單個細胞觀察順序細胞大小、形狀胞漿量多少、顏色、顆粒細胞核形狀、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粗細、凝聚)、核仁數(shù)目、大小。核、漿比例。單個細胞觀察順序細胞大小、形狀4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5●

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

涂片、染色與鏡檢;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報告方式

●外周血紅細胞異常形態(tài)檢驗

大小、形態(tài)、染色與結(jié)構(gòu)異常;點彩紅細胞

外周血白細胞異常形態(tài)檢驗

中性粒細胞異常變化;異常淋巴細胞

血小板形態(tài)與寄生蟲檢驗

血小板大小、形態(tài)、數(shù)量變化;寄生蟲●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

涂片、染色與鏡檢;外周6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7血涂片的制備●

器材

清潔、干燥、無塵、無油脂的載玻片?!?/p>

操作

在玻片近一端1/3處,加一滴血液,握住另一張邊緣光滑的推片,以30o~45o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開,快速、平穩(wěn)地推動推片至載玻片的另一端。血涂片的制備●器材8●

注意事項

★血膜呈舌狀,頭、體、尾分明

★空氣中晃動,盡快干燥;37℃恒溫箱中促干

★涂片的厚薄、長度與血滴大?。?0~20μl)與血片質(zhì)量

★1h內(nèi)染色或在1h內(nèi)甲醇固定

★正確清潔玻片

★抗凝血或毛細血管血涂片;EDTA能阻止PLT聚集

★抗凝血液4h內(nèi)涂片●注意事項9血涂片染色●

原理瑞氏(Wright)染色法(經(jīng)典染色法)瑞氏染色法使細胞著色既有化學親和反應,又有物理吸附作用。瑞氏染液含美藍和伊紅兩種成分:美藍偏堿性,與細胞內(nèi)酸性物質(zhì)有親和力(胞漿),染成蘭色;伊紅偏酸性,與細胞內(nèi)堿性物質(zhì)有親和力(胞核),染成紫紅色。

試劑

★瑞氏染液瑞氏染料

0.1g甲醇(AR)60ml血涂片染色●原理10★pH6.8磷酸鹽緩沖液(pH6.4~6.8)磷酸二氫鉀(KH2PO4)0.3g磷酸氫二鈉(Na2HPO4)0.2g加少量蒸餾水溶解,再加至1000ml?!飌H6.8磷酸鹽緩沖液(pH6.4~6.8)11●

操作★加瑞氏染液數(shù)滴,固定血膜約1min?!锏渭蛹s等量的緩沖液與染液混合,★室溫下染色5~10min。★用流水沖去染液,待干燥后鏡檢?!癫僮?2●

注意事項★pH對細胞染色有影響?!镂锤赏傅难げ荒苋旧!锶旧珪r間與染液濃度、染色時溫度成反比?!锊荒芟鹊沟羧疽?,用流水沖去?!镅ど嫌腥玖项w粒沉積,可加少許甲醇?!褡⒁馐马?3

涂抹標本的觀察方法:

肉眼觀察低倍鏡下觀察油鏡下觀察血涂片鏡檢涂抹標本的觀察方法:血涂片鏡檢14★先在低倍鏡下瀏覽全片,了解染色好壞和細胞分布情況,觀察有無異常細胞?!镞x擇涂片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區(qū)域,在油鏡下計數(shù)100個白細胞,按其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類計數(shù)。求出各類細胞所占百分數(shù)。血涂片鏡檢★先在低倍鏡下瀏覽全片,了解染色好壞和血涂片鏡檢15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16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17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18A:染色偏酸,細胞核、顆粒結(jié)構(gòu)不清楚,紅細胞染色偏紅。B:染色較好,細胞結(jié)構(gòu)、顆粒、胞漿清晰,紅細胞染粉紅色。C:染色偏堿,細胞核、胞漿染色太深,細胞不易辨認,紅細胞染成藍色。A:染色偏酸,細胞核、顆粒結(jié)構(gòu)不清楚,紅細胞染色偏紅。19●

注意事項★分類時應從血膜體尾交界處邊緣向中央依次上下呈城垛狀迂回移動,計數(shù)使不能重復和遺漏?!锇准毎麛?shù)明顯減少的血片,應檢查多張血片。★分類見有核紅細胞,不計入100個白細胞內(nèi),以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有核紅細胞報告,并注明所屬階段。●注意事項20★除慢淋外,破碎細胞或不能識別細胞不超過白細胞總數(shù)的2%。若破碎細胞仍能明確鑒別,如破碎的嗜酸性粒細胞,應包括在分類計數(shù)中。在結(jié)果報告中應對破碎細胞或不能識別細胞作適當描述。★分類中應注意觀察成熟紅細胞、血小板的形態(tài)、染色及分布情況,注意有無寄生蟲和其他異常所見?!锇准毎螒B(tài)變化較大,遇有疑問應請示上級主管或主任進行核實,以減少錯誤?!锍芡?,破碎細胞或不能識別細胞不超過白細胞總數(shù)的2%。若21異常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異常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22大小異常

正常紅細胞大小較為一致,直徑6~9um在各種貧血時,紅細胞可出現(xiàn)大、小不一。直徑>10um為大紅細胞,>15um為巨紅細胞,常見于巨幼貧、肝臟疾病等,直徑<6um為小紅細胞,多見于缺鐵性貧血等。直徑相差1倍以上為大小不均

右圖:大紅細胞(上)小紅細胞(下)(中央蒼白區(qū)擴大)大小異常正常紅細胞大小較為一致,直徑6~9um23形態(tài)異常

RBC直徑通常<6um、厚度>2.6um,呈小圓形,細胞中心區(qū)蛋白含量較正常多。見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25%以上)、自身免疫性溶貧和異常Hb病(HBS、HBC病等)。

球形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RBC直徑通常<6um、厚度>2.24

紅細胞呈橢圓形,橫短,長大,有時呈畸形。正常人可見到,<15%。見于以下疾病:

1、遺傳性橢圓性RBC增多癥,高于25~50%才有診斷價值。

2、大細胞性貧血時可達25%。

3、其他各類貧血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橢圓形紅細胞紅細胞呈橢圓形,橫短,長大,有時呈畸形。正常人可25

比正常紅細胞扁薄,中心有少許血紅蛋白,部分可與周圍的血紅蛋白連接,邊緣部染色較中央深,故呈靶狀。主要見于以下疾病:

1、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2、嚴重缺鐵性貧血

3、一些血紅蛋白?。ㄑt蛋白C、D、E、S?。?/p>

4、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黃疸等。

靶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26

細胞狹長似鐮刀,也可呈麥粒狀或冬青葉樣,主要見于遺傳性鐮形紅細胞增多癥

鐮形紅細胞鐮形紅細胞27

紅細胞淡染區(qū)呈裂口狀狹孔,正常<4%。增多見于以下疾病:

1、口形紅細胞增多癥

2、急性乙醇中毒口形紅細胞紅細胞淡染區(qū)呈裂口狀狹孔,正常<4%。增多見于以下疾病28

棘形紅細胞是一種帶刺狀的紅細胞,刺呈針刺狀或尖刺狀,見于以下疾?。?/p>

1、棘細胞增多癥:遺傳性血漿β脂蛋白缺乏癥時,棘形紅細胞可高達70%~80%

2、

嚴重肝病或制片不當棘形紅細胞棘形紅細胞29

鋸齒細胞也稱短棘形細胞。細胞突出較棘細胞短,但分布均勻。主要見于尿毒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丙銅酸激酶缺乏癥、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等。

鋸齒細胞鋸齒細胞30

裂紅細胞指紅細胞碎片,包括盔形紅細胞等,多見于DIC和心源性溶血性貧血等。其他也多見于化學中毒、腎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裂紅細胞

裂紅細胞31

紅細胞中心淡染區(qū)擴大,多見于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及其他血紅蛋白病

著色過淺染色異常紅細胞中心淡染區(qū)擴大,多見于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及32

中心淡染區(qū)不見,著色較深,多見于溶血性貧血及大細胞性貧血著色過深中心淡染區(qū)不見,著色較深,多見于溶血性貧血及大細胞性33

紅細胞經(jīng)瑞氏染色染成灰藍色、灰紅色、淡灰色,包體較正常紅細胞稍大,這是一種尚未完全成熟的網(wǎng)織紅細胞,多染性物質(zhì)是核糖體,隨著細胞的成熟而逐漸消失,主要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

嗜多色性紅細胞紅細胞經(jīng)瑞氏染色染成灰藍色、灰紅色、淡灰色,包體較正34結(jié)構(gòu)異常

用亞甲藍染色,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散在的深藍色嗜堿性顆粒,外周血中點彩紅細胞增多,表示貧血時骨髓再生旺盛或有紊亂現(xiàn)象,某些重金屬中毒時可大量出現(xiàn)嗜堿性點彩紅細胞結(jié)構(gòu)異常用亞甲藍染色,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散在的深藍色35

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染成紫紅色的細線狀環(huán),呈圓形或8

字形,可能是殘留核膜所致,見于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鉛中毒等。卡波環(huán)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染成紫紅色的細線狀環(huán),呈圓形或8字形36

成熟紅細胞中含有紫紅色圓形小體,大小不等(1~2μm),數(shù)量不一,可能是殘留的核染色質(zhì)微粒。見于增生性貧血、脾切除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等。(注意與血小板區(qū)別)豪喬氏小體(染色質(zhì)小體)成熟紅細胞中含有紫紅色圓形小體,大小不等(1~2μm)37有核紅細胞

正常成人血片中不會出現(xiàn),新生兒出生1周內(nèi)可能有少量有核紅細胞出現(xiàn)。溶貧、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髓外造血及嚴重缺氧等常見有核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右圖:中幼紅(上)晚幼紅(下)有核紅細胞正常成人血片中不會出現(xiàn),新生兒出生1周內(nèi)可能38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球形紅細胞(左上),橢圓形紅細胞(上),口形紅細胞(左下),棘形紅細胞(右下)。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球形紅細胞(左上),橢圓形紅細胞(上),口形39

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紅細胞碎片,淚滴形紅細胞,鋸齒形紅細胞,盔形紅細胞,鐮刀狀紅細胞。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紅細胞碎片,淚滴形紅細胞,鋸齒形紅40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靶形紅細胞,半島形紅細胞,半月形紅細胞,拖鞋形紅細胞,環(huán)形紅細胞,淚滴形紅細胞。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靶形紅細胞,半島形紅細胞,半月形紅細胞,41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檢驗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檢驗42

白細胞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核分葉情況

1葉<5-8%2葉20-35%3葉40-50%4葉15-20%5葉<0.5%6葉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桿狀核細胞增多或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細胞的現(xiàn)象。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并以

5葉核以上的中性粒細胞>3%的現(xiàn)象。

白細胞43中性粒細胞的異常變化

核象變化

包括核左移和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細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桿狀核細胞出現(xiàn),它與分葉核細胞之間的比值約為1:13。

中性粒細胞的異常變化44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現(xiàn)不分葉粒細胞(指桿狀核粒細胞,正常:1~5%、幼稚粒細胞,正常:不出現(xiàn))>5%。常見于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細胞增多為極度左移,多見于類白血病反應或白血病。核左移外周血液中出現(xiàn)不分葉粒細胞(指桿狀核粒細胞,45

具體表現(xiàn)為:

★伴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的核左移稱再生性移,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如大葉性肺炎等。

★白細胞總數(shù)不增加或減低的核左移稱退行性左移,常見于嚴重感染、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如傷寒、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敗血癥等。具體表現(xiàn)為:46

中性粒細胞核出現(xiàn)4、5葉(正常時多為3葉,占50~70%)或更多,其百分數(shù)>

3%。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質(zhì)缺乏的表現(xiàn)。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和使用抗代謝藥物后。此外,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xiàn)核象右移,提示預后不良。核右移中性粒細胞核出現(xiàn)4、5葉(正常時多為3葉,占50~747毒性變化

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或藥物中毒、大面積燒傷等,中性粒細胞可出現(xiàn)形態(tài)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

細胞大小不均:為骨髓內(nèi)幼稚粒細胞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分裂增殖所致。

中毒顆粒:細胞質(zhì)中部分或全部顆粒變粗,著色深,顆粒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為中性顆粒成熟過程中發(fā)生變性所致

毒性變化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或藥物中毒、大48

可在細胞質(zhì)或核中出現(xiàn),常為多個,被認為是細胞脂肪變性后未能著色所致??张菘稍诩毎|(zhì)或核中出現(xiàn),常為多個,被認為是細胞脂肪變性后49

細胞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嗜堿性多呈斑塊、梨形或云霧狀,可能為核漿發(fā)育不平衡所致,為細胞嚴重毒性變的表現(xiàn)杜勒小體細胞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嗜堿性多呈斑塊、梨形或云霧狀,可能為核漿50

胞核有各種形態(tài)的芽狀突出,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可能與中毒、癌轉(zhuǎn)移、嚴重的放射損傷等有關(guān)。

核棘突胞核有各種形態(tài)的芽狀突出,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可能與中51退行性變表現(xiàn)為胞體腫大,結(jié)構(gòu)模糊,邊緣不清。胞核可呈固縮、腫脹、破碎、溶解等變化,退行性變是細胞衰老死亡的表現(xiàn)。退行性變表現(xiàn)為胞體腫大,結(jié)構(gòu)模糊,邊緣不清。胞核可呈固縮52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細胞胞漿內(nèi)充滿粗大著色深染顆粒。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細胞胞漿內(nèi)充滿粗大著色53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核細胞內(nèi)充滿粗大染色深的顆粒。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核細胞內(nèi)充滿粗大染色深54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空泡變性(左上),胞漿出現(xiàn)Dohle小體,核棘突和退行性變(右上、左下),核分葉過多,核右移(右下)。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空泡變性(左上),胞漿出現(xiàn)Dohl55

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核棘突和核碎裂,核固縮。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核棘突和核碎裂,核固縮。56

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見8葉。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見8葉。57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呈7葉狀。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呈7葉狀。58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到2葉為止,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zhì)明顯濃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59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兩葉,核染色質(zhì)明顯濃縮,如眼鏡狀。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60

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61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到2葉為止,核染色質(zhì)固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62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障礙,核染色質(zhì)固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ger-huet)異常,細胞分63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困難,核染色質(zhì)固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64粒細胞異常:假性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兩葉,核染色質(zhì)較疏松。粒細胞異常:假性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65

粒細胞異常:異常白細胞包涵體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胞漿中含有明顯紫紅色的巨大顆粒。粒細胞異常:異常白細胞包涵體Chediak-Higash66

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胞漿內(nèi)含有明顯紫紅色巨大顆粒。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67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胞漿內(nèi)含有明顯紫紅色巨大顆粒。。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68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胞漿內(nèi)含有明顯紫紅色巨大顆粒。。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69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胞漿內(nèi)含有兩個紫紅色巨大顆粒。。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粒細胞70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的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內(nèi)也可見紫紅色巨大顆粒。粒細胞異常:Chediak-Higashi綜合癥的淋巴細胞,71粒細胞異常:梅-黑格林May-Hegglin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內(nèi)有淡藍色的Dohle小體,伴有巨大血小板。粒細胞異常:梅-黑格林May-Hegglin異常,中性粒細胞72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色顆粒。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73Alder-Reiily異常:淋巴細胞胞漿中有暗紫紅色顆粒。Alder-Reiily異常:淋巴細胞胞漿中有暗紫紅色顆粒74Alder-Reiily異常:單核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色顆粒。Alder-Reiily異常:單核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色75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色顆粒。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76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色顆粒。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77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中有大量暗紫紅色顆粒。Alder-Reiily異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中有78

棒狀小體(AuerBody)棒狀小體(Aue79

棒狀小體(AuerBody)棒狀小體(A80

棒狀小體(AuerBody)棒81

棒狀小體(AuerBody)棒狀小體(82

棒狀小體(AuerBody)棒狀小體(Auer83

棒狀小體(AuerBody)棒狀小體(Aue84棒狀小體(AuerBody):原始細胞中可見數(shù)個棒狀小體,排列紊亂。棒狀小體(AuerBody):原始細胞中可見數(shù)個棒狀小體,85淋巴細胞的異常變化

異形淋巴細胞:細胞大小為10~25μl,形態(tài)各異,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細胞核形各異,呈圓形、卵圓形、凹陷形、折疊形、裂隙形或分葉形,核染色質(zhì)可為細致、中度致密或粗顆粒;副染色質(zhì)無或少量,核仁無或偶見,大小和染色性各異。細胞質(zhì)中等至大量;染灰色、淡藍色或深藍色;可見細胞邊緣染色深,核周淡染;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常有核周淡染區(qū)和核窩;有時可見細小嗜天青顆粒;偶見空泡。淋巴細胞的異常變化異形淋巴細胞:細胞大小為10~25μ86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87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88以紅細胞系統(tǒng)的成熟過程為例以紅細胞系統(tǒng)的成熟過程為例89

單個細胞觀察順序細胞大小、形狀胞漿量多少、顏色、顆粒細胞核形狀、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粗細、凝聚)、核仁數(shù)目、大小。核、漿比例。單個細胞觀察順序細胞大小、形狀90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91●

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

涂片、染色與鏡檢;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報告方式

●外周血紅細胞異常形態(tài)檢驗

大小、形態(tài)、染色與結(jié)構(gòu)異常;點彩紅細胞

外周血白細胞異常形態(tài)檢驗

中性粒細胞異常變化;異常淋巴細胞

血小板形態(tài)與寄生蟲檢驗

血小板大小、形態(tài)、數(shù)量變化;寄生蟲●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

涂片、染色與鏡檢;外周92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外周血細胞檢驗程序93血涂片的制備●

器材

清潔、干燥、無塵、無油脂的載玻片?!?/p>

操作

在玻片近一端1/3處,加一滴血液,握住另一張邊緣光滑的推片,以30o~45o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開,快速、平穩(wěn)地推動推片至載玻片的另一端。血涂片的制備●器材94●

注意事項

★血膜呈舌狀,頭、體、尾分明

★空氣中晃動,盡快干燥;37℃恒溫箱中促干

★涂片的厚薄、長度與血滴大?。?0~20μl)與血片質(zhì)量

★1h內(nèi)染色或在1h內(nèi)甲醇固定

★正確清潔玻片

★抗凝血或毛細血管血涂片;EDTA能阻止PLT聚集

★抗凝血液4h內(nèi)涂片●注意事項95血涂片染色●

原理瑞氏(Wright)染色法(經(jīng)典染色法)瑞氏染色法使細胞著色既有化學親和反應,又有物理吸附作用。瑞氏染液含美藍和伊紅兩種成分:美藍偏堿性,與細胞內(nèi)酸性物質(zhì)有親和力(胞漿),染成蘭色;伊紅偏酸性,與細胞內(nèi)堿性物質(zhì)有親和力(胞核),染成紫紅色。

試劑

★瑞氏染液瑞氏染料

0.1g甲醇(AR)60ml血涂片染色●原理96★pH6.8磷酸鹽緩沖液(pH6.4~6.8)磷酸二氫鉀(KH2PO4)0.3g磷酸氫二鈉(Na2HPO4)0.2g加少量蒸餾水溶解,再加至1000ml。★pH6.8磷酸鹽緩沖液(pH6.4~6.8)97●

操作★加瑞氏染液數(shù)滴,固定血膜約1min?!锏渭蛹s等量的緩沖液與染液混合,★室溫下染色5~10min?!镉昧魉疀_去染液,待干燥后鏡檢。●操作98●

注意事項★pH對細胞染色有影響。★未干透的血膜不能染色?!锶旧珪r間與染液濃度、染色時溫度成反比?!锊荒芟鹊沟羧疽?,用流水沖去。★血膜上有染料顆粒沉積,可加少許甲醇?!褡⒁馐马?9

涂抹標本的觀察方法:

肉眼觀察低倍鏡下觀察油鏡下觀察血涂片鏡檢涂抹標本的觀察方法:血涂片鏡檢100★先在低倍鏡下瀏覽全片,了解染色好壞和細胞分布情況,觀察有無異常細胞?!镞x擇涂片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區(qū)域,在油鏡下計數(shù)100個白細胞,按其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類計數(shù)。求出各類細胞所占百分數(shù)。血涂片鏡檢★先在低倍鏡下瀏覽全片,了解染色好壞和血涂片鏡檢101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102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103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檢驗課件104A:染色偏酸,細胞核、顆粒結(jié)構(gòu)不清楚,紅細胞染色偏紅。B:染色較好,細胞結(jié)構(gòu)、顆粒、胞漿清晰,紅細胞染粉紅色。C:染色偏堿,細胞核、胞漿染色太深,細胞不易辨認,紅細胞染成藍色。A:染色偏酸,細胞核、顆粒結(jié)構(gòu)不清楚,紅細胞染色偏紅。105●

注意事項★分類時應從血膜體尾交界處邊緣向中央依次上下呈城垛狀迂回移動,計數(shù)使不能重復和遺漏?!锇准毎麛?shù)明顯減少的血片,應檢查多張血片?!锓诸愐娪泻思t細胞,不計入100個白細胞內(nèi),以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有核紅細胞報告,并注明所屬階段。●注意事項106★除慢淋外,破碎細胞或不能識別細胞不超過白細胞總數(shù)的2%。若破碎細胞仍能明確鑒別,如破碎的嗜酸性粒細胞,應包括在分類計數(shù)中。在結(jié)果報告中應對破碎細胞或不能識別細胞作適當描述。★分類中應注意觀察成熟紅細胞、血小板的形態(tài)、染色及分布情況,注意有無寄生蟲和其他異常所見?!锇准毎螒B(tài)變化較大,遇有疑問應請示上級主管或主任進行核實,以減少錯誤?!锍芡?,破碎細胞或不能識別細胞不超過白細胞總數(shù)的2%。若107異常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異常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108大小異常

正常紅細胞大小較為一致,直徑6~9um在各種貧血時,紅細胞可出現(xiàn)大、小不一。直徑>10um為大紅細胞,>15um為巨紅細胞,常見于巨幼貧、肝臟疾病等,直徑<6um為小紅細胞,多見于缺鐵性貧血等。直徑相差1倍以上為大小不均

右圖:大紅細胞(上)小紅細胞(下)(中央蒼白區(qū)擴大)大小異常正常紅細胞大小較為一致,直徑6~9um109形態(tài)異常

RBC直徑通常<6um、厚度>2.6um,呈小圓形,細胞中心區(qū)蛋白含量較正常多。見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25%以上)、自身免疫性溶貧和異常Hb?。℉BS、HBC病等)。

球形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RBC直徑通常<6um、厚度>2.110

紅細胞呈橢圓形,橫短,長大,有時呈畸形。正常人可見到,<15%。見于以下疾病:

1、遺傳性橢圓性RBC增多癥,高于25~50%才有診斷價值。

2、大細胞性貧血時可達25%。

3、其他各類貧血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橢圓形紅細胞紅細胞呈橢圓形,橫短,長大,有時呈畸形。正常人可111

比正常紅細胞扁薄,中心有少許血紅蛋白,部分可與周圍的血紅蛋白連接,邊緣部染色較中央深,故呈靶狀。主要見于以下疾病:

1、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2、嚴重缺鐵性貧血

3、一些血紅蛋白?。ㄑt蛋白C、D、E、S?。?/p>

4、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黃疸等。

靶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112

細胞狹長似鐮刀,也可呈麥粒狀或冬青葉樣,主要見于遺傳性鐮形紅細胞增多癥

鐮形紅細胞鐮形紅細胞113

紅細胞淡染區(qū)呈裂口狀狹孔,正常<4%。增多見于以下疾病:

1、口形紅細胞增多癥

2、急性乙醇中毒口形紅細胞紅細胞淡染區(qū)呈裂口狀狹孔,正常<4%。增多見于以下疾病114

棘形紅細胞是一種帶刺狀的紅細胞,刺呈針刺狀或尖刺狀,見于以下疾?。?/p>

1、棘細胞增多癥:遺傳性血漿β脂蛋白缺乏癥時,棘形紅細胞可高達70%~80%

2、

嚴重肝病或制片不當棘形紅細胞棘形紅細胞115

鋸齒細胞也稱短棘形細胞。細胞突出較棘細胞短,但分布均勻。主要見于尿毒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丙銅酸激酶缺乏癥、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等。

鋸齒細胞鋸齒細胞116

裂紅細胞指紅細胞碎片,包括盔形紅細胞等,多見于DIC和心源性溶血性貧血等。其他也多見于化學中毒、腎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裂紅細胞

裂紅細胞117

紅細胞中心淡染區(qū)擴大,多見于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及其他血紅蛋白病

著色過淺染色異常紅細胞中心淡染區(qū)擴大,多見于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及118

中心淡染區(qū)不見,著色較深,多見于溶血性貧血及大細胞性貧血著色過深中心淡染區(qū)不見,著色較深,多見于溶血性貧血及大細胞性119

紅細胞經(jīng)瑞氏染色染成灰藍色、灰紅色、淡灰色,包體較正常紅細胞稍大,這是一種尚未完全成熟的網(wǎng)織紅細胞,多染性物質(zhì)是核糖體,隨著細胞的成熟而逐漸消失,主要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

嗜多色性紅細胞紅細胞經(jīng)瑞氏染色染成灰藍色、灰紅色、淡灰色,包體較正120結(jié)構(gòu)異常

用亞甲藍染色,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散在的深藍色嗜堿性顆粒,外周血中點彩紅細胞增多,表示貧血時骨髓再生旺盛或有紊亂現(xiàn)象,某些重金屬中毒時可大量出現(xiàn)嗜堿性點彩紅細胞結(jié)構(gòu)異常用亞甲藍染色,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散在的深藍色121

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染成紫紅色的細線狀環(huán),呈圓形或8

字形,可能是殘留核膜所致,見于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鉛中毒等。卡波環(huán)成熟紅細胞內(nèi)有染成紫紅色的細線狀環(huán),呈圓形或8字形122

成熟紅細胞中含有紫紅色圓形小體,大小不等(1~2μm),數(shù)量不一,可能是殘留的核染色質(zhì)微粒。見于增生性貧血、脾切除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等。(注意與血小板區(qū)別)豪喬氏小體(染色質(zhì)小體)成熟紅細胞中含有紫紅色圓形小體,大小不等(1~2μm)123有核紅細胞

正常成人血片中不會出現(xiàn),新生兒出生1周內(nèi)可能有少量有核紅細胞出現(xiàn)。溶貧、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髓外造血及嚴重缺氧等常見有核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右圖:中幼紅(上)晚幼紅(下)有核紅細胞正常成人血片中不會出現(xiàn),新生兒出生1周內(nèi)可能124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球形紅細胞(左上),橢圓形紅細胞(上),口形紅細胞(左下),棘形紅細胞(右下)。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球形紅細胞(左上),橢圓形紅細胞(上),口形125

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紅細胞碎片,淚滴形紅細胞,鋸齒形紅細胞,盔形紅細胞,鐮刀狀紅細胞。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紅細胞碎片,淚滴形紅細胞,鋸齒形紅126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靶形紅細胞,半島形紅細胞,半月形紅細胞,拖鞋形紅細胞,環(huán)形紅細胞,淚滴形紅細胞。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可見靶形紅細胞,半島形紅細胞,半月形紅細胞,127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檢驗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檢驗128

白細胞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核分葉情況

1葉<5-8%2葉20-35%3葉40-50%4葉15-20%5葉<0.5%6葉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桿狀核細胞增多或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細胞的現(xiàn)象。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并以

5葉核以上的中性粒細胞>3%的現(xiàn)象。

白細胞129中性粒細胞的異常變化

核象變化

包括核左移和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細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桿狀核細胞出現(xiàn),它與分葉核細胞之間的比值約為1:13。

中性粒細胞的異常變化130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現(xiàn)不分葉粒細胞(指桿狀核粒細胞,正常:1~5%、幼稚粒細胞,正常:不出現(xiàn))>5%。常見于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細胞增多為極度左移,多見于類白血病反應或白血病。核左移外周血液中出現(xiàn)不分葉粒細胞(指桿狀核粒細胞,131

具體表現(xiàn)為:

★伴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的核左移稱再生性移,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如大葉性肺炎等。

★白細胞總數(shù)不增加或減低的核左移稱退行性左移,常見于嚴重感染、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如傷寒、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敗血癥等。具體表現(xiàn)為:132

中性粒細胞核出現(xiàn)4、5葉(正常時多為3葉,占50~70%)或更多,其百分數(shù)>

3%。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質(zhì)缺乏的表現(xiàn)。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和使用抗代謝藥物后。此外,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xiàn)核象右移,提示預后不良。核右移中性粒細胞核出現(xiàn)4、5葉(正常時多為3葉,占50~7133毒性變化

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或藥物中毒、大面積燒傷等,中性粒細胞可出現(xiàn)形態(tài)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

細胞大小不均:為骨髓內(nèi)幼稚粒細胞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分裂增殖所致。

中毒顆粒:細胞質(zhì)中部分或全部顆粒變粗,著色深,顆粒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為中性顆粒成熟過程中發(fā)生變性所致

毒性變化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或藥物中毒、大134

可在細胞質(zhì)或核中出現(xiàn),常為多個,被認為是細胞脂肪變性后未能著色所致??张菘稍诩毎|(zhì)或核中出現(xiàn),常為多個,被認為是細胞脂肪變性后135

細胞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嗜堿性多呈斑塊、梨形或云霧狀,可能為核漿發(fā)育不平衡所致,為細胞嚴重毒性變的表現(xiàn)杜勒小體細胞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嗜堿性多呈斑塊、梨形或云霧狀,可能為核漿136

胞核有各種形態(tài)的芽狀突出,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可能與中毒、癌轉(zhuǎn)移、嚴重的放射損傷等有關(guān)。

核棘突胞核有各種形態(tài)的芽狀突出,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可能與中137退行性變表現(xiàn)為胞體腫大,結(jié)構(gòu)模糊,邊緣不清。胞核可呈固縮、腫脹、破碎、溶解等變化,退行性變是細胞衰老死亡的表現(xiàn)。退行性變表現(xiàn)為胞體腫大,結(jié)構(gòu)模糊,邊緣不清。胞核可呈固縮138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細胞胞漿內(nèi)充滿粗大著色深染顆粒。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細胞胞漿內(nèi)充滿粗大著色139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核細胞內(nèi)充滿粗大染色深的顆粒。粒細胞異常:粒細胞中毒性顆粒,中性桿狀核細胞內(nèi)充滿粗大染色深140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空泡變性(左上),胞漿出現(xiàn)Dohle小體,核棘突和退行性變(右上、左下),核分葉過多,核右移(右下)。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胞漿空泡變性(左上),胞漿出現(xiàn)Dohl141

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核棘突和核碎裂,核固縮。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核棘突和核碎裂,核固縮。142

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見8葉。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見8葉。143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呈7葉狀。粒細胞異常:中性粒細胞巨幼變,細胞分葉過多,呈7葉狀。144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到2葉為止,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zhì)明顯濃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145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兩葉,核染色質(zhì)明顯濃縮,如眼鏡狀。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146

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147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到2葉為止,核染色質(zhì)固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148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障礙,核染色質(zhì)固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ger-huet)異常,細胞分149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葉困難,核染色質(zhì)固縮。粒細胞異常: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150粒細胞異常:假性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細胞分兩葉,核染色質(zhì)較疏松。粒細胞異常:假性佩爾格爾休特(Pelger-huet)異常,151

粒細胞異常:異常白細胞包涵體Chediak-Higashi綜合癥,中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