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三》教案_第1頁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_第2頁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_第3頁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_第4頁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歸園田居其三》教案知識與技能: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歸園田居》《游山西村》這兩首田園詩;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探究,細品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在反復的吟詠之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還要學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詩人所描繪的詩話的田園。

過程與方法:

〔一〕課前指導:通過圖書、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搜集有關田園詩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能夠用一種寬闊的視野來欣賞田園詩作。對于那些能力強的同學還可以讓他們寫一寫對田園生活的理解。

〔二〕課堂應該充分表達學生對田園詩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理解,老師那么應做提煉與升華的工作。

〔三〕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反復的朗讀吟詠,通過對田園詩歌的比擬欣賞,真正體會到田園詩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園生活寧靜以致遠的恬淡曠達。

課程重點難點:

穿過語言的表象領悟陶淵明詩意田園的內涵。

課程實施理念:

以詩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牽引著學生“披文入情〞,再輔以優(yōu)揚的音樂、美麗的圖片,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般地重返詩意的田園。

課程實施:

課前的指導

1、熟讀《歸園田居》這首詩,并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

2、有能力的同學寫出對田園生活的理解的文章。

3、給陶淵明畫肖像。

4、找到適合的背景音樂。

課時安排:

1課時。

過程:

前奏:播放歌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同學們聽聽這首

歌唱出了鄉(xiāng)間的什么樣的景色和心情?渲染氣氛,為學生理解本詩打下根底。

一、導語

在上這節(jié)課前,我想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

1、如果擺在你們面前有兩條路:

A做官,名利雙收

B做農民,平平淡淡。

你們會怎樣選擇?找一二位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不作點評。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與得。舍和得之間充滿的人的一生,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這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這一選擇使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農民之一。《歸園田居》寫于做農民后的第一年后寫的。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走進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開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解題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似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四、放配樂朗讀錄音,尋找相關信息,答復上述問題:

1、明確:官場

2、明確: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

3、明確:田園

他的田園生活是什么樣子呢?

詩人如釋重負,辭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4、明確:“衣沾缺乏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zhí)著。

五、重點解讀:

1、劃分節(jié)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①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xiāng)?!稓w園田居》共五首,這是第三首②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

③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

④道狹:道窄。

⑤沾:沾濕。

⑥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愿。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善勞作,

豆田里長滿了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沾濕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六、提問:你種過地嗎?你了解農村嗎?請你談談你對農民的認識?

明確:

〔1〕辛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結合自己的經歷,詳細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充實的生活和豐收的希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坦然恬淡的心情:“沾衣缺乏惜,但使愿無違〞“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4〕樸實的生活,簡單的快樂:“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雞鳴桑樹巔。〞(其一)“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其二)

〔5〕淳樸的.鄉(xiāng)情:“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鄰居)。〞〔其五〕

可能普通人只是看到了勞作的艱辛,而陶淵明看到卻是詩意的田園,也是他為什么對農村情有獨衷的原因。一個經歷過屢次仕途生活的發(fā)自內心的聲音。

七、寫作特色:

1、選材的獨特性:農村生活;

2、平淡的語言,真摯的情感;

3、詩話的農村生活。

八、拓展討論:

身處農村的你如何才能常常保持與田園的約會,喜歡農村生活,并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明確:略

九、課程小結:

“春無鳥聲,夏無蟬聲,秋無蟲聲,冬無雪聲,因為四季都有馬達轟鳴。〞在農村走向城鎮(zhèn)化的今天,在人們都不遺余力沖向城市的時代,在鞏固的鋼筋混凝土面前,在高度興旺的科技文明面前,這句話深深道出了都市人的無奈?!胞湀?、鳴蟬、草帽、鋤頭、耕牛、小路……〞多么讓人留戀的場面呀,常常哼唱《鄉(xiāng)間的小路》,常常吟詠《歸園田居》,也許它會洗去煩躁、郁悶,讓我們的心靈保持一種寧靜與曠達。

十、討論

陶淵明的歸隱,是否可行?在當今時代是否可以提倡?

〔學生自由發(fā)揮,論述有理即可。老師加以適當引導?!?/p>

十一、結束語

同學們,陶淵名生活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選擇歸隱,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