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及診斷課件_第1頁
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及診斷課件_第2頁
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及診斷課件_第3頁
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及診斷課件_第4頁
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及診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及定位診斷中山一院神經科李玲1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及定位診斷中山一院神一、各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臨床表現(xiàn)2一、各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臨床表現(xiàn)2第一節(jié)腦神經腦神經是與腦相連的周圍神經,共12對。第Ⅰ、Ⅱ對腦神經屬于大腦、間腦的組成部分。第Ⅲ—Ⅻ對腦神經與腦干相連。3第一節(jié)腦神經腦神經是與腦相連的周圍神經,共12對。嗅神經傳導通路:雙極嗅神經元→嗅神經→篩板→嗅球→嗅束→嗅中樞(顳葉鉤回,海馬回的前部分及杏仁核;胼胝體及前穿質)臨床癥狀:嗅覺喪失,幻嗅發(fā)作4嗅神經傳導通路:雙極嗅神經元→嗅神經→篩板→嗅球→嗅55視神經視覺通路:視網膜的圓柱細胞和圓錐細胞→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神經→視交叉(鼻側)→視束→外側膝狀體(換神經元)→視輻射→枕葉視中樞皮質

6視神經視覺通路:視網膜的圓柱細胞和圓錐細胞→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77臨床癥狀視力障礙及視野缺損

▲視神經:全盲▲視交叉:雙顳側偏盲

▲視束:同向偏盲,偏盲側瞳孔光反射消失

▲視輻射:同向象限盲,黃斑回避

▲視中樞:偏盲,視覺失認8臨床癥狀視力障礙及視野缺損

▲視神經:全盲8視乳頭異常視乳頭水腫

視乳頭充血、邊緣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靜脈淤血、視乳頭隆起、片狀出血視神經萎縮

原發(fā)性視神經萎縮:視乳頭蒼白而邊界清楚繼發(fā)性視神經萎縮:視乳頭蒼白而邊界不清楚9視乳頭異常視乳頭水腫91010復習腦干的解剖內側-----顱神經運動核及運動纖維外側-----感覺傳導束及顱神經感覺核腹側------錐體束背側------顱神經核團

11復習腦干的解剖內側-----顱神經運動核及運動纖維1112121313動眼神經中腦上丘動眼神經核→腹側→腳間窩→大腦后動脈和小腦上動脈之間→海綿竇側壁→眶上裂→眼外肌。副交感神經:Edinger-Westphal核→睫狀神經節(jié)→瞳孔括約肌,睫狀肌

14動眼神經中腦上丘動眼神經核→腹側→腳間窩→大腦后動脈和小腦上1515滑車神經、展神經中腦滑車神經核→背側→腹側→海綿竇→眶上裂→上斜肌。腦橋展神經核→橋延交界處→顳骨巖尖→海綿竇→眶上裂→外直肌。

16滑車神經、展神經中腦滑車神經核→背側→腹側→海綿竇→眶上裂→動眼、滑車、展神經

臨床癥狀眼肌麻痹復視瞳孔大小及反射的改變17動眼、滑車、展神經

臨床癥狀眼肌麻痹17

眼肌麻痹

(1)周圍性眼肌麻痹動眼神經麻痹:上瞼下垂,外斜視,復視,瞳孔散大,光反射調節(jié)反射消失,眼球運動受限滑車神經麻痹:眼球下外運動受限,復視展神經麻痹:內斜視,復視18眼肌麻痹((2)核性眼肌麻痹:腦干內鄰近的神經損害,不完全性眼肌功能障礙,易累及雙側(3)核間性眼肌麻痹:內側縱束,眼球水平性同向運動障礙(4)核上性眼肌麻痹:同向偏斜。特點:1.無復視;2.雙眼同時受累;3.麻痹眼肌的反射性運動保存

19(2)核性眼肌麻痹:腦干內鄰近的神經損害,不完全性眼肌功能障破壞性病灶刺激性病灶20破壞性病灶刺激性病灶20復視定義:眼肌麻痹時,目的物不能投射到雙眼視網膜的對應點上而出現(xiàn)視物雙影原因:健眼能使外界物體的影像投射到黃斑區(qū),而有眼肌麻痹的病眼使外界物體的影像投射到黃斑區(qū)以外的視網膜上,視網膜上不對稱的刺激在視中樞引起兩個影像的沖動,而出現(xiàn)真像和假像21復視定義:眼肌麻痹時,目的物不能投射到雙眼視網膜的對應點上而瞳孔調節(jié)障礙瞳孔光反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束→中腦頂蓋前區(qū)→動眼神經E-W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jié)→節(jié)后纖維→瞳孔括約肌

光反射傳導徑路上任何一處損害均可引起瞳孔對光反射喪失和瞳孔散大。外側膝狀體、視輻射及枕葉中樞→中樞性失明(無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22瞳孔調節(jié)障礙瞳孔光反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束→中腦頂蓋前2323

動眼神經副交感纖維支配瞳孔括約肌,頸上節(jié)發(fā)出的節(jié)后交感纖維支配瞳孔散大肌瞳孔散大:動眼神經麻痹,視神經損害瞳孔縮小:Horner綜合征(病變側瞳孔縮小,眼球內陷,眼裂變小,面部少汗),腦橋出血2424Honer征25Honer征25調節(jié)反射:雙眼會聚,瞳孔縮小阿羅瞳孔:兩瞳孔較小,不等大,邊不整,對光反射消失,調節(jié)反射存在Adie綜合征: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調節(jié)反射減弱或消失,暗處強光照射可緩慢收縮

26調節(jié)反射:雙眼會聚,瞳孔縮小26三叉神經感覺:頭面部皮膚眼鼻口腔內粘膜→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三叉神經脊束核、感覺主核→三叉丘系→丘腦→內囊后肢→中央后回感覺中樞下1/3部

27三叉神經感覺:頭面部皮膚眼鼻口腔內粘膜→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三叉▲眼支→海綿竇壁→眶上裂→顱頂前部、前額、上瞼、眼球

▲上頜支→圓孔→眶下溝→眶下

孔→面部

▲下頜支和三叉神經運動支→卵

圓孔→面部。

28▲眼支→海綿竇壁→眶上裂→顱頂前部、前額、上瞼、眼球

▲上運動:雙側皮質脊髓束→腦橋三叉神經運動核→卵圓孔→咀嚼肌,鼓膜張肌角膜反射?。航悄ぁ嫔窠浹壑А杏X主核→兩側面神經核→面神經→眼輪匝肌

29運動:雙側皮質脊髓束→腦橋三叉神經運動核→卵圓孔→咀嚼肌,鼓3030臨床癥狀面部感覺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和周圍支損害引起感覺障礙的區(qū)別咀嚼肌癱瘓,下頜偏歪角膜反射消失31臨床癥狀面部感覺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和周圍支損害引起感覺障礙面神經運動:腦橋面神經核→繞過展神經核→內耳孔→面神經管→莖乳孔→面部表情肌及頸闊肌等感覺:膝狀神經節(jié)神經元→鼓索→舌神經→舌前2/3味蕾副交感:腦橋上涎核→中間神經、舌神經→舌下腺、頜下腺、淚腺分泌

32面神經運動:腦橋面神經核→繞過展神經雙側支配單側支配33雙側支配單側支配333434臨床癥狀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區(qū)別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

核性周圍性面神經癱瘓:多伴有尺神經和/或錐體束損害

核下性周圍性面癱:①膝狀神經節(jié)病變(Hunt綜合征):耳后部劇痛、外耳道皰疹、淚腺唾液腺分泌障礙、舌前2/3的味覺障礙、周圍性面癱;②面神經管:舌前2/3的味覺障礙、鐙骨神經(重聽)。見Bell麻痹;③莖乳孔以外:周圍性面癱

35臨床癥狀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區(qū)別35聽神經蝸神經:內耳螺旋神經→蝸神經→蝸神經核→外側丘系→四疊體下丘→內側膝狀體→聽輻射→皮質聽覺中樞(顳橫回)

36聽神經蝸神經:內耳螺旋神經→蝸神經→蝸神經核→外側丘系→四疊3737聽覺障礙1、耳聾:

神經性耳聾:耳蝸、蝸神經病變→感音性耳聾。聽力障礙(高音頻)伴有眩暈。(Rinne試驗氣導>骨導,Weber試驗偏向鍵側)

傳導性耳聾:外耳或內耳病變→傳導性耳聾。聽力障礙(低音頻)不伴眩暈。(Rinne試驗氣導<骨導,Weber試驗偏向患側)2、耳鳴:高音調(感音器)低音調(傳導徑路)3、聽覺過敏:鐙骨肌癱瘓38聽覺障礙1、耳聾:38前庭神經

前庭神經節(jié)→內耳孔→腦橋前庭核→前庭脊髓束、小腦下腳、內側縱束→前角細胞、小腦、眼運動神經核臨床癥狀:

▲眩暈:前庭周圍性,前庭中樞性

▲眼震:水平、垂直、旋轉、混合性

39前庭神經前庭神經節(jié)→內耳孔→腦橋前4040眩暈的概念眩暈是指人體對空間定向的一種運動錯覺(運動性幻覺)定向障礙平衡障礙41眩暈的概念眩暈是指人體對空間定向的一種運動錯覺(運動性幻覺)維持身體平衡的三個系統(tǒng)前庭系統(tǒng)本體感覺系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42維持身體平衡的三個系統(tǒng)前庭系統(tǒng)42前庭周圍性眩暈前庭中樞性眩暈眩暈程度劇烈較輕持續(xù)時間短較長眼震與眩暈細小一致粗大,不一致眩暈性質旋轉性,上下旋轉性,一側左右搖晃運動感傾倒方向眼震慢相側,不定,與頭位與頭位有關無關聽覺障礙常有不明顯自主神經癥狀明顯不明顯43前庭周圍性眩暈前庭中樞性眩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

▲內臟感覺:下神經節(jié)→延髓孤束核→舌后1/3味覺、咽.扁桃體.舌后1/3.咽鼓管.鼓室等粘膜感覺、竇神經(R、P、BP的反射調節(jié))▲感覺:上神經節(jié)→耳后▲運動:疑核→莖突咽肌

▲副交感:下涎核→鼓室神經→耳神經節(jié)→腮腺分泌

44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

▲內臟感覺:下神經節(jié)→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經▲感覺:外耳道耳廓硬腦膜→頸靜脈神經節(jié)→三叉神經脊束核▲內臟感覺:頸胸腹臟器→結狀神經節(jié)→孤束核▲運動:疑核→軟腭.咽.喉肌▲副交感:迷走神經背運動核→胸腹腔臟器→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45迷走神經▲感覺:外耳道耳廓硬腦膜→頸靜脈神經節(jié)→三叉神經脊束舌咽神經迷走神經46舌咽神經迷走神經46舌咽、迷走神經損害●臨床癥狀:聲嘶,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咽部感覺喪失,咽反射消失

47舌咽、迷走神經損害●臨床癥狀:聲嘶,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咽部延髓麻痹假性延髓麻痹神經元下運動上運動舌肌萎縮+-咽反射-+強哭強笑-+下頜反射存在亢進吸吮反射-+掌頦反射-+48延髓麻痹假性延副神經延髓支:喉返神經→聲帶脊髓支

:頸1-5節(jié)前柱外側群細胞→枕骨大孔→與延髓支結合→頸靜脈孔→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臨床癥狀:肩下垂,轉頸聳肩乏力49副神經延髓支:喉返神經→聲帶495050舌下神經延髓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管→舌肌臨床癥狀:伸舌偏歪,舌肌萎縮,肌束顫動

51舌下神經延髓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管→舌肌515252腦神經小結●感覺神經:Ⅰ、Ⅱ、Ⅷ●運動神經: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經:Ⅴ、Ⅶ、Ⅸ、Ⅹ●含副交感神經纖維:Ⅲ、Ⅶ、Ⅸ、Ⅹ●運動神經核近中線,感覺神經核靠外側。

53腦神經小結●感覺神經:Ⅰ、Ⅱ、Ⅷ53腦神經順口溜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完。54腦神經順口溜一嗅二視三動眼,54第二節(jié)感覺系統(tǒng)定義:作用于各個感受器的各種形式刺激在人腦中的反應。55第二節(jié)感覺系統(tǒng)定義:作用于各個感受器的各種形式刺激在人腦感覺系統(tǒng)

●一般感覺:●傳導徑路▲淺感覺:痛覺、溫度覺及觸覺▲深感覺:運動覺、位置覺及振動覺▲復合感覺: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皮膚定位覺及重量覺組成:感受器、感覺神經元、感覺中樞特點:3個向心性感覺神經元,第二個神經元交叉56感覺系統(tǒng)●一般感覺:●傳導徑路▲淺感覺:痛覺、溫度覺及觸脊髓內上行傳導通路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57脊髓內上行傳導通路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57臨床表現(xiàn)一、感覺障礙的分類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輕微刺激→強烈疼痛感覺異常:無刺激→異常感覺(麻木、蟻走等)疼痛:局部、放射性、擴散性、牽涉、灼性神經痛感覺到錯:冷刺激→熱感感覺過度:刺激閾值增高,反應時間延長

抑制性癥狀感覺減退感覺缺失58臨床表現(xiàn)一、感覺障礙的分類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輕微刺激→強烈二、感覺障礙的類型皮質內囊丘腦腦干脊髓后根周圍神經59二、感覺障礙的類型皮質內囊丘腦腦干脊髓后根周圍神經596060周圍神經損害癥狀●末梢型周圍神經損害常呈手或襪套樣感覺障礙●神經干損害呈大片狀感覺障礙●周圍神經叢損害感覺障礙輕,運動障礙重61周圍神經損害癥狀●末梢型周圍神經損害常呈手或襪套樣感61后根損害癥狀●節(jié)段性支配乳頭平面——胸4臍平面——胸10腹股溝平面——胸12及腰1●破壞性損害是呈節(jié)段性感覺減退或缺失●刺激性損害相應后根放射性疼痛(根性疼痛)62后根損害癥狀●節(jié)段性支配乳頭平面——胸4●破壞性損害是呈節(jié)段髓內感覺傳導束的層次排列63髓內感覺傳導束的層次排列63脊髓損害癥狀▲皮節(jié)●脊髓灰質:節(jié)段性、周圍性●脊髓白質:傳導束性、中樞性●后角損害:病變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脊髓中央部損害:兩側對稱性、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64脊髓損害癥狀▲皮節(jié)64脊髓損害癥狀后索損害:病變側深感覺障礙脊髓丘腦束損害:病變對側痛、溫、部分觸覺障礙65脊髓損害癥狀后索損害:病變側深感覺障礙65腦干損害癥狀▲延髓——交叉性感覺障礙▲橋腦及中腦——對側偏身感覺障礙●一側腦干損害66腦干損害癥狀▲延髓——交叉性感覺障礙●一側腦干損害66丘腦損害癥狀感覺傳導徑路第三級神經元破壞性損害——對側偏身感覺減退或缺失刺激性損害——對側自發(fā)性疼痛和感覺過度67丘腦損害癥狀感覺傳導徑路第三級神經元67內囊和皮質損害癥狀內囊:對側偏身感覺減退或消失皮質:感覺中樞——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葉,呈倒立人

▲破壞性損害——單肢精細性感覺減退或缺失(復合感覺障礙或皮質型感覺障礙)▲刺激性損害——感覺型癲癇發(fā)作68內囊和皮質損害癥狀內囊:對側偏身感覺減退或消失▲破壞性損害—第三節(jié)運動系統(tǒng)下運動神經元上運動神經元(錐體系統(tǒng))

錐體外系統(tǒng)(紋狀體系統(tǒng))

狹義

小腦系統(tǒng)廣義的錐體外系統(tǒng)69第三節(jié)運動系統(tǒng)下運動神經元廣義的錐體外系統(tǒng)69一、運動系統(tǒng)的構成上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70一、運動系統(tǒng)的構成上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70二、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隨意運動障礙71二、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隨意運動障礙71下運動神經元癱瘓

特點:肌肉萎縮,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無病理反射▲脊髓前角細胞和前根損害:節(jié)段性肌肉癱瘓▲周圍神經:一條或多條肌肉癱瘓▲神經叢:多條或一個肢體的癱瘓

72下運動神經元癱瘓?zhí)攸c:肌肉萎縮,肌張力降低,腱反射72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肌肉痙攣性癱瘓?zhí)攸c:肌肉無萎縮,肌張力增高,腱反射活躍或亢進,病理反射陽性73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肌肉痙攣性癱瘓73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比較

癱瘓分布肌張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縮肌束性顫動肌電圖

體征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整個肢體為主增高,痙攣性癱瘓增強有無或輕度廢用性萎縮無神經傳導正常,無失神經電位肌群為主降低,弛緩性癱瘓減低或消失無明顯可有神經傳導異常,有失神經電位

74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比較癱瘓分布肌張力體征三、不同部位損害的表現(xiàn)

皮質腦干脊髓內囊75三、不同部位損害的表現(xiàn)皮質腦干脊髓內囊75脊髓癥狀高頸段:痙攣性四肢癱瘓頸膨大:雙上肢弛緩性癱瘓,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胸髓損傷:雙下肢痙攣性癱瘓

腰膨大:雙下肢弛緩性癱瘓76脊髓癥狀高頸段:痙攣性四肢癱瘓76腦干、內囊、皮質的癥狀腦干

交叉性癱瘓

內囊皮質完全癱瘓,三偏

破壞性損害:單癱刺激性損害:癲癇(Jackson癇)

77腦干、內囊、皮質的癥狀腦干完全癱瘓,三偏破壞性損害:單癱7四、癱瘓類型單癱偏癱截癱四肢癱交叉癱78四、癱瘓類型單癱78五、錐體外系統(tǒng)

紋狀體系統(tǒng):基底節(jié)

功能纖維聯(lián)系79五、錐體外系統(tǒng)

紋狀體系統(tǒng):基底節(jié)功能79各核團間與大腦皮質、丘腦間接與脊髓紋狀體系統(tǒng)的纖維聯(lián)系80各核團間紋狀體系統(tǒng)的纖維聯(lián)系80紋狀體系統(tǒng)的功能維持和調節(jié)身體的姿勢保障動作時的肌張力調節(jié)各種反射環(huán)路,使隨意運動圓滿進行81紋狀體系統(tǒng)的功能維持和調節(jié)身體的姿勢81紋狀體損害主要體征肌張力障礙不隨意運動障礙

82紋狀體損害主要體征肌張力障礙82錐體外系統(tǒng)常見癥狀肌強直:

伸肌屈肌的肌張力均增高鉛管樣強直(無震顫)齒輪樣強直(伴震顫)慌張步態(tài)83錐體外系統(tǒng)常見癥狀肌強直:鉛管樣強直(無震顫)83靜止性震顫:手指有節(jié)律的、每秒4~6次的快速的抖動,稱為“搓藥丸樣”、“數(shù)鈔樣”、“拍水樣”震顫。亦可見于頭、下頜、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舞蹈樣運動:為不能控制、無目的、無規(guī)律、快速多變、運動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運動。手足徐動癥:肢體遠端肌張力異常(增高或減低),表現(xiàn)為手腕、手指、足趾等呈緩慢交替性伸屈、扭曲動作,而且略有規(guī)則。84靜止性震顫:手指有節(jié)律的、每秒4~6次的快速的抖動,稱為“搓扭轉痙攣:亦稱變形性肌張力障礙,是由持續(xù)性肌肉收縮引起的。表現(xiàn)為以軀干為長軸,身體向一個方向緩慢的扭轉,呈旋轉性不自主運動。偏身投擲運動:表現(xiàn)為一側肢體猛烈的投擲樣不自主運動,運動幅度大,力量強。抽動癥:為單個或多個肌肉刻板而無意義的快速收縮動作。85扭轉痙攣:亦稱變形性肌張力障礙,是由持續(xù)性肌肉收縮引起的。表六、共濟失調概念:因小腦、本體感覺及前庭功能障礙所致的運動笨拙和不協(xié)調,可累及四肢、軀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勢、步態(tài)和語言障礙。肌力正常。86六、共濟失調概念:因小腦、本體感覺及前庭功能障礙所致的運動笨小腦位置:后顱窩,其前有底四腦室、腦橋及延髓,上方為小腦幕,下方為小腦延髓池。組成:蚓部及兩側小腦半球87小腦位置:后顱窩,其前有底四腦室、腦橋及延髓,上方為小腦幕,8888纖維聯(lián)系

對側大腦皮質→額橋束、顳橋束→小腦中腳→小腦脊髓本體感覺→小腦下腳、小腦上腳→小腦蚓部→調節(jié)骨骼肌的張力與協(xié)同功能前庭→絨球小結葉、頂核小腦齒狀核→小腦上腳→對側紅核→本側脊髓前角細胞(小腦半球與身體是同側關系)

89纖維聯(lián)系

對側大腦皮質→額橋束、顳橋束→小腦中腳→小腦8生理功能:

原始小腦(絨球小結葉,頂核):平衡中樞,損害時軀干和下肢共濟失調。舊小腦(前葉、后葉的蚓錐及蚓垂):接受脊髓小腦束來的本體感覺,調節(jié)肌張力并維持身體姿勢。新小腦(后葉大部分):接受皮質腦橋小腦徑路來的運動支配,對隨意運動起調節(jié)功能,與執(zhí)行精細動作,隨意運動的制動作用及校正作用有關。

90生理功能:

原始小腦(絨球小結葉,頂核):平衡中樞,損害時軀小腦損害癥狀小腦中線損害:軀干及雙下肢的共濟失調。小腦半球損害:病灶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精細動作不能。91小腦損害癥狀小腦中線損害:軀干及雙下肢的共濟失調。91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和姿勢改變醉漢步態(tài)協(xié)調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眼球運動障礙肌張力減低同側肢體共濟失調92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和姿勢改變醉漢步態(tài)92大腦性共濟失調額葉性共濟失調:癥狀輕,平衡障礙,上運動神經源癱及額葉癥狀。頂葉性共濟失調:閉眼時患肢共濟失調,頂葉癥狀。顳葉性共濟失調:一過性輕的平衡障礙。

對側肢體共濟失調93大腦性共濟失調額葉性共濟失調:癥狀輕,平衡障礙,上運動神經源感覺性共濟失調深感覺障礙軀干及雙下肢共濟失調視覺輔助可減輕癥狀,Romberg征陽性。

深感覺傳導徑路損害94感覺性共濟失調深感覺障礙94前庭性共濟失調前庭損害的癥狀:眩暈、嘔吐、眼震共濟失調:平衡障礙頭位體位改變癥狀加重95前庭性共濟失調前庭損害的癥狀:眩暈、嘔吐、眼震95第四節(jié)反射概念:機體對刺激的不自主反應。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感覺纖維)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運動纖維)效應器官96第四節(jié)反射概念:機體對刺激的不自主反應。96深反射(腱反射)刺激肌腱和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縮

橈骨膜反射(C5~6)肱二頭肌反射(C5~6)肱三頭肌反射(C6~7)膝反射(L2~3

)跟腱反射(S1~2)深反射減弱或消失深反射增強97深反射(腱反射)刺激肌腱和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縮97淺反射刺激皮膚、粘膜及角膜所致肌肉迅速收縮反應。

腹壁反射(T7~12)提睪反射(L1~2)趾反射(S1~2)肛門反射(S4~5)98淺反射刺激皮膚、粘膜及角膜所致肌肉迅速收縮反應。98病理反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時出現(xiàn)的異常反射99病理反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時出現(xiàn)的異常反射99二、神經系統(tǒng)的定位診斷

及定性診斷100二、神經系統(tǒng)的定位診斷

及定性診斷100周圍神經損害后根

后支

前根

前支→神經叢→周圍神經特點: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感覺異常,疼痛,植物神經障礙。末梢型周圍神經損害神經干型周圍神經損害根性損害結合101周圍神經損害后根后支102102103103104104脊髓節(jié)段性損害:脊髓灰質損害

前角細胞:肌群的癱瘓,肌束性顫動,無感覺障礙。后角和前聯(lián)合:分離性感覺障礙,后角損害為一側分離性感覺障礙,前聯(lián)合損害為兩側對稱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側角損害:植物神經功能障礙。105脊髓節(jié)段性損害:脊髓灰質損害

前角細胞:肌群的癱瘓,肌束性顫脊髓束性損害后束:病灶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障礙。

錐體束:病灶平面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脊髓小腦束:共濟失調。脊髓丘腦束:病灶平面以下對側痛溫覺障礙。

106脊髓束性損害后束:病灶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障106脊髓橫貫性損害急性損害:受損平面以下各種傳導束型感覺障礙,癱瘓,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包括括約肌障礙)。常有脊髓休克慢性損害:Brown-Sequard:病變平面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及深感覺喪失,對側痛、溫度覺喪失。107脊髓橫貫性損害急性損害:受損平面以下各種傳導束型感覺障礙,癱脊髓內與脊髓外病變脊髓丘腦束:由內到外→頸胸腰骶(因交叉)薄束(內)楔束(外):由內到外→骶腰胸頸→

上行傳導束錐體束:由內到外→頸胸腰骶→下行傳導束

108脊髓內與脊髓外病變脊髓丘腦束:由內到外→頸胸腰骶(因交叉)1脊髓內病變:痛溫覺障礙由上向下發(fā)展,深感覺障礙由下向上發(fā)展,肢體無力由上肢向下肢發(fā)展,大小便功能障礙。脊髓外病變:與上相反,根性疼痛明顯。109脊髓內病變:痛溫覺障礙由上向下發(fā)展,深感覺障礙由下向上發(fā)展,馬尾神經根:下肢周圍性癱,根性疼痛,會陰部、股部、小腿感覺障礙。

脊髓圓錐(骶3~5,尾節(jié)):無癱瘓,肛周及會陰部鞍狀感覺障礙,分離性感覺障礙,肛門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礙,尿失禁。110馬尾神經根:下肢周圍性癱,根性疼痛,會陰部、股部、小腿感覺障

腰膨大(腰1~骶2):雙下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及會陰部感覺障礙,大小便障礙,神經根痛。胸髓(胸3~12):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大小便障礙??捎懈贡诜瓷湎А:冒l(fā)部位→胸4、5。111

腰膨大(腰1~骶2):雙下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及會陰部感覺頸膨大(頸5~胸2):雙上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根性疼痛,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大小便障礙??捎蠬orner綜合征。112頸膨大(頸5~胸2):雙上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高頸髓(頸1~4):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四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大小便障礙。

頸3~5→膈肌癱瘓。

113高頸髓(頸1~4):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四肢上運動神經元癱小腦

小腦蚓部損害:軀干的共濟失調小腦半球損害: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急性小腦病變:眩暈、嘔吐、病變側共濟失調。114小腦

小腦蚓部損害:軀干的共濟失調114腦干損害特點:交叉性麻痹(病變同側周圍性腦神經癱瘓,對側中樞性癱瘓和偏身感覺障礙)根據受損腦神經的平面來判斷。

中腦:動眼、滑車神經。

橋腦:三叉、外展、面、位聽神經。

延髓: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經。115腦干損害特點:交叉性麻痹(病變同側周圍性腦神經癱瘓腦干損害常見綜合征中腦:Weber綜合征(病灶側動眼神經癱瘓,對側面神經、舌下神經及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瘓)116腦干損害常見綜合征中腦:Weber綜合征(病灶側動眼神經癱瘓紅核綜合征:動眼神經麻痹,對側肢體共濟失調。117紅核綜合征:動眼神經麻痹,對側肢體共濟失調。117橋腦:Millard-Gubler綜合征(病灶側展神經及面神經癱瘓,對側舌下神經及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瘓)118橋腦:Millard-Gubler綜合征(病灶側展神經及面神腦橋中部基底綜合征:同側面部感覺減退、嘴嚼肌癱瘓、同側肢體共濟失調,對側中樞性癱瘓

119腦橋中部基底綜合征:同側面部感覺減退、嘴嚼肌癱瘓、同側肢體共延髓:Wallenberg綜合征(延髓外側綜合征):交叉性感覺麻痹,吞咽、構音困難,病變同側軟腭咽喉肌及聲帶癱瘓,咽反射消失,眩暈、嘔吐、眼震、共濟失調,Horner綜合征。120延髓:Wallenberg綜合征(延髓外側綜合征):交叉性感延髓內側綜合征:病灶側舌肌癱瘓,肌肉萎縮,對側肢體癱瘓。121延髓內側綜合征:病灶側舌肌癱瘓,肌肉萎縮,對側肢體癱瘓。12內囊區(qū)域小,聚集大量上、下行傳導束。前肢:額橋束、丘腦前輻射膝部:皮質延髓束后肢:皮質脊髓束、丘腦輻射、視輻射、聽輻射損害時:對側完全性偏癱,常有“三偏”綜合征。

122內囊區(qū)域小,聚集大量上、下行傳導束。122大腦半球優(yōu)勢大腦半球(左側):言語、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計算右側大腦半球:音樂、美術、綜合能力、空間和形狀的識別、短暫的視覺記憶123大腦半球優(yōu)勢大腦半球(左側):言語、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計算124124額葉前部:精神障礙、癡呆和人格改變后部:隨意運動及言語障礙額中回后部:側視中樞,書寫中樞額下回后部:運動性失語中央前回:運動中樞額-橋-小腦束:額葉性共濟失調(病變對側下肢運動笨拙,步態(tài)蹣跚)額上回后部:強握及摸索反射額葉底部腫瘤:Foster-Kennedy綜合征(病變側視神經萎縮,病變對側視神經乳頭水腫)

125額葉前部:精神障礙、癡呆和人格改變125枕葉

視野改變:

偏盲:單側病變對側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黃斑回避皮質盲:雙側病變產生全盲,光反射存在視幻覺:幻視、閃光、暗影視覺失認:視力正常,但看見的物體、圖像或顏色等不認識視覺變形:視物變大、變小,形狀歪斜、不規(guī)則及顏色改變126枕葉

視野改變:126頂葉

感覺障礙為主要癥狀皮質感覺障礙:復合性感覺為主的感覺障礙,如實體覺、位置覺、兩點辨別覺和皮膚定位覺的喪失;刺激性病變則出現(xiàn)病灶對側局限性感覺性癲癇發(fā)作Gerstmann綜合征(主側角回):計算不能,不能識別手指,左右側認識不能,書寫不能。體象障礙:自體認識不能和病覺缺失127頂葉感覺障礙為主要癥狀127失用癥:肢體動作的運用障礙

運動性失用癥:不能完成精細動作觀念性失用癥:動作混亂、前后順序顛倒,缺乏完成整個動作的觀念結構性失用癥:缺乏對空間結構的認識,喪失對空間的排列和組合能力觀念運動性失用癥:不能按指令完成復雜的動作和模仿動作失讀癥:視覺正常,但不能閱讀象限盲128失用癥:肢體動作的運用障礙128顳葉

精神癥狀及記憶障礙前部:幻覺、錯覺后部:顳上回后部→感覺性失語。顳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語(健忘性失語)顳葉癲癇象限盲129顳葉

精神癥狀及記憶障礙129中樞性損害與周圍性損害的鑒別

中樞性周圍性感覺障礙傳導束性節(jié)段性、片狀癱瘓上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130中樞性損害與周圍性損害的鑒別中樞性損害的鑒別主要依靠腦神經的損害來鑒別腦神經大腦中樞性癱瘓腦干損害平面周圍性癱瘓脊髓無腦神經癱瘓131中樞性損害的鑒別主要依靠腦神經的損害來鑒別131前角、周圍神經與肌肉損害比較

前角周圍神經肌肉感覺障礙無有無癱瘓?zhí)攸c肌群可有支配區(qū)對稱性肌肉癱瘓局限性132前角、周圍神經與肌肉損害比較前定性診斷

決定病變的病理性質。

感染性、外傷、血管性、腫瘤、遺傳、代謝和營養(yǎng)、先天性、脫髓鞘及變性。133定性診斷

決定病變的病理性質。

感染性、外傷、血管性、腫瘤、134134小結定位診斷→神經系統(tǒng)陽性體征定性診斷→病史及疾病發(fā)展過程病因診斷→輔助檢查

135小結定位診斷→神經系統(tǒng)陽性體征135

謝謝!136謝謝!136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及定位診斷中山一院神經科李玲137神經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及定位診斷中山一院神一、各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臨床表現(xiàn)138一、各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

臨床表現(xiàn)2第一節(jié)腦神經腦神經是與腦相連的周圍神經,共12對。第Ⅰ、Ⅱ對腦神經屬于大腦、間腦的組成部分。第Ⅲ—Ⅻ對腦神經與腦干相連。139第一節(jié)腦神經腦神經是與腦相連的周圍神經,共12對。嗅神經傳導通路:雙極嗅神經元→嗅神經→篩板→嗅球→嗅束→嗅中樞(顳葉鉤回,海馬回的前部分及杏仁核;胼胝體及前穿質)臨床癥狀:嗅覺喪失,幻嗅發(fā)作140嗅神經傳導通路:雙極嗅神經元→嗅神經→篩板→嗅球→嗅1415視神經視覺通路:視網膜的圓柱細胞和圓錐細胞→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神經→視交叉(鼻側)→視束→外側膝狀體(換神經元)→視輻射→枕葉視中樞皮質

142視神經視覺通路:視網膜的圓柱細胞和圓錐細胞→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1437臨床癥狀視力障礙及視野缺損

▲視神經:全盲▲視交叉:雙顳側偏盲

▲視束:同向偏盲,偏盲側瞳孔光反射消失

▲視輻射:同向象限盲,黃斑回避

▲視中樞:偏盲,視覺失認144臨床癥狀視力障礙及視野缺損

▲視神經:全盲8視乳頭異常視乳頭水腫

視乳頭充血、邊緣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靜脈淤血、視乳頭隆起、片狀出血視神經萎縮

原發(fā)性視神經萎縮:視乳頭蒼白而邊界清楚繼發(fā)性視神經萎縮:視乳頭蒼白而邊界不清楚145視乳頭異常視乳頭水腫914610復習腦干的解剖內側-----顱神經運動核及運動纖維外側-----感覺傳導束及顱神經感覺核腹側------錐體束背側------顱神經核團

147復習腦干的解剖內側-----顱神經運動核及運動纖維111481214913動眼神經中腦上丘動眼神經核→腹側→腳間窩→大腦后動脈和小腦上動脈之間→海綿竇側壁→眶上裂→眼外肌。副交感神經:Edinger-Westphal核→睫狀神經節(jié)→瞳孔括約肌,睫狀肌

150動眼神經中腦上丘動眼神經核→腹側→腳間窩→大腦后動脈和小腦上15115滑車神經、展神經中腦滑車神經核→背側→腹側→海綿竇→眶上裂→上斜肌。腦橋展神經核→橋延交界處→顳骨巖尖→海綿竇→眶上裂→外直肌。

152滑車神經、展神經中腦滑車神經核→背側→腹側→海綿竇→眶上裂→動眼、滑車、展神經

臨床癥狀眼肌麻痹復視瞳孔大小及反射的改變153動眼、滑車、展神經

臨床癥狀眼肌麻痹17

眼肌麻痹

(1)周圍性眼肌麻痹動眼神經麻痹:上瞼下垂,外斜視,復視,瞳孔散大,光反射調節(jié)反射消失,眼球運動受限滑車神經麻痹:眼球下外運動受限,復視展神經麻痹:內斜視,復視154眼肌麻痹((2)核性眼肌麻痹:腦干內鄰近的神經損害,不完全性眼肌功能障礙,易累及雙側(3)核間性眼肌麻痹:內側縱束,眼球水平性同向運動障礙(4)核上性眼肌麻痹:同向偏斜。特點:1.無復視;2.雙眼同時受累;3.麻痹眼肌的反射性運動保存

155(2)核性眼肌麻痹:腦干內鄰近的神經損害,不完全性眼肌功能障破壞性病灶刺激性病灶156破壞性病灶刺激性病灶20復視定義:眼肌麻痹時,目的物不能投射到雙眼視網膜的對應點上而出現(xiàn)視物雙影原因:健眼能使外界物體的影像投射到黃斑區(qū),而有眼肌麻痹的病眼使外界物體的影像投射到黃斑區(qū)以外的視網膜上,視網膜上不對稱的刺激在視中樞引起兩個影像的沖動,而出現(xiàn)真像和假像157復視定義:眼肌麻痹時,目的物不能投射到雙眼視網膜的對應點上而瞳孔調節(jié)障礙瞳孔光反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束→中腦頂蓋前區(qū)→動眼神經E-W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jié)→節(jié)后纖維→瞳孔括約肌

光反射傳導徑路上任何一處損害均可引起瞳孔對光反射喪失和瞳孔散大。外側膝狀體、視輻射及枕葉中樞→中樞性失明(無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158瞳孔調節(jié)障礙瞳孔光反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層→視束→中腦頂蓋前15923

動眼神經副交感纖維支配瞳孔括約肌,頸上節(jié)發(fā)出的節(jié)后交感纖維支配瞳孔散大肌瞳孔散大:動眼神經麻痹,視神經損害瞳孔縮?。篐orner綜合征(病變側瞳孔縮小,眼球內陷,眼裂變小,面部少汗),腦橋出血16024Honer征161Honer征25調節(jié)反射:雙眼會聚,瞳孔縮小阿羅瞳孔:兩瞳孔較小,不等大,邊不整,對光反射消失,調節(jié)反射存在Adie綜合征: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調節(jié)反射減弱或消失,暗處強光照射可緩慢收縮

162調節(jié)反射:雙眼會聚,瞳孔縮小26三叉神經感覺:頭面部皮膚眼鼻口腔內粘膜→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三叉神經脊束核、感覺主核→三叉丘系→丘腦→內囊后肢→中央后回感覺中樞下1/3部

163三叉神經感覺:頭面部皮膚眼鼻口腔內粘膜→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三叉▲眼支→海綿竇壁→眶上裂→顱頂前部、前額、上瞼、眼球

▲上頜支→圓孔→眶下溝→眶下

孔→面部

▲下頜支和三叉神經運動支→卵

圓孔→面部。

164▲眼支→海綿竇壁→眶上裂→顱頂前部、前額、上瞼、眼球

▲上運動:雙側皮質脊髓束→腦橋三叉神經運動核→卵圓孔→咀嚼肌,鼓膜張肌角膜反射弧:角膜→三叉神經眼支→感覺主核→兩側面神經核→面神經→眼輪匝肌

165運動:雙側皮質脊髓束→腦橋三叉神經運動核→卵圓孔→咀嚼肌,鼓16630臨床癥狀面部感覺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和周圍支損害引起感覺障礙的區(qū)別咀嚼肌癱瘓,下頜偏歪角膜反射消失167臨床癥狀面部感覺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和周圍支損害引起感覺障礙面神經運動:腦橋面神經核→繞過展神經核→內耳孔→面神經管→莖乳孔→面部表情肌及頸闊肌等感覺:膝狀神經節(jié)神經元→鼓索→舌神經→舌前2/3味蕾副交感:腦橋上涎核→中間神經、舌神經→舌下腺、頜下腺、淚腺分泌

168面神經運動:腦橋面神經核→繞過展神經雙側支配單側支配169雙側支配單側支配3317034臨床癥狀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區(qū)別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

核性周圍性面神經癱瘓:多伴有尺神經和/或錐體束損害

核下性周圍性面癱:①膝狀神經節(jié)病變(Hunt綜合征):耳后部劇痛、外耳道皰疹、淚腺唾液腺分泌障礙、舌前2/3的味覺障礙、周圍性面癱;②面神經管:舌前2/3的味覺障礙、鐙骨神經(重聽)。見Bell麻痹;③莖乳孔以外:周圍性面癱

171臨床癥狀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區(qū)別35聽神經蝸神經:內耳螺旋神經→蝸神經→蝸神經核→外側丘系→四疊體下丘→內側膝狀體→聽輻射→皮質聽覺中樞(顳橫回)

172聽神經蝸神經:內耳螺旋神經→蝸神經→蝸神經核→外側丘系→四疊17337聽覺障礙1、耳聾:

神經性耳聾:耳蝸、蝸神經病變→感音性耳聾。聽力障礙(高音頻)伴有眩暈。(Rinne試驗氣導>骨導,Weber試驗偏向鍵側)

傳導性耳聾:外耳或內耳病變→傳導性耳聾。聽力障礙(低音頻)不伴眩暈。(Rinne試驗氣導<骨導,Weber試驗偏向患側)2、耳鳴:高音調(感音器)低音調(傳導徑路)3、聽覺過敏:鐙骨肌癱瘓174聽覺障礙1、耳聾:38前庭神經

前庭神經節(jié)→內耳孔→腦橋前庭核→前庭脊髓束、小腦下腳、內側縱束→前角細胞、小腦、眼運動神經核臨床癥狀:

▲眩暈:前庭周圍性,前庭中樞性

▲眼震:水平、垂直、旋轉、混合性

175前庭神經前庭神經節(jié)→內耳孔→腦橋前17640眩暈的概念眩暈是指人體對空間定向的一種運動錯覺(運動性幻覺)定向障礙平衡障礙177眩暈的概念眩暈是指人體對空間定向的一種運動錯覺(運動性幻覺)維持身體平衡的三個系統(tǒng)前庭系統(tǒng)本體感覺系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178維持身體平衡的三個系統(tǒng)前庭系統(tǒng)42前庭周圍性眩暈前庭中樞性眩暈眩暈程度劇烈較輕持續(xù)時間短較長眼震與眩暈細小一致粗大,不一致眩暈性質旋轉性,上下旋轉性,一側左右搖晃運動感傾倒方向眼震慢相側,不定,與頭位與頭位有關無關聽覺障礙常有不明顯自主神經癥狀明顯不明顯179前庭周圍性眩暈前庭中樞性眩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

▲內臟感覺:下神經節(jié)→延髓孤束核→舌后1/3味覺、咽.扁桃體.舌后1/3.咽鼓管.鼓室等粘膜感覺、竇神經(R、P、BP的反射調節(jié))▲感覺:上神經節(jié)→耳后▲運動:疑核→莖突咽肌

▲副交感:下涎核→鼓室神經→耳神經節(jié)→腮腺分泌

180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

▲內臟感覺:下神經節(jié)→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經▲感覺:外耳道耳廓硬腦膜→頸靜脈神經節(jié)→三叉神經脊束核▲內臟感覺:頸胸腹臟器→結狀神經節(jié)→孤束核▲運動:疑核→軟腭.咽.喉肌▲副交感:迷走神經背運動核→胸腹腔臟器→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181迷走神經▲感覺:外耳道耳廓硬腦膜→頸靜脈神經節(jié)→三叉神經脊束舌咽神經迷走神經182舌咽神經迷走神經46舌咽、迷走神經損害●臨床癥狀:聲嘶,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咽部感覺喪失,咽反射消失

183舌咽、迷走神經損害●臨床癥狀:聲嘶,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咽部延髓麻痹假性延髓麻痹神經元下運動上運動舌肌萎縮+-咽反射-+強哭強笑-+下頜反射存在亢進吸吮反射-+掌頦反射-+184延髓麻痹假性延副神經延髓支:喉返神經→聲帶脊髓支

:頸1-5節(jié)前柱外側群細胞→枕骨大孔→與延髓支結合→頸靜脈孔→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臨床癥狀:肩下垂,轉頸聳肩乏力185副神經延髓支:喉返神經→聲帶4918650舌下神經延髓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管→舌肌臨床癥狀:伸舌偏歪,舌肌萎縮,肌束顫動

187舌下神經延髓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管→舌肌5118852腦神經小結●感覺神經:Ⅰ、Ⅱ、Ⅷ●運動神經: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經:Ⅴ、Ⅶ、Ⅸ、Ⅹ●含副交感神經纖維:Ⅲ、Ⅶ、Ⅸ、Ⅹ●運動神經核近中線,感覺神經核靠外側。

189腦神經小結●感覺神經:Ⅰ、Ⅱ、Ⅷ53腦神經順口溜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完。190腦神經順口溜一嗅二視三動眼,54第二節(jié)感覺系統(tǒng)定義:作用于各個感受器的各種形式刺激在人腦中的反應。191第二節(jié)感覺系統(tǒng)定義:作用于各個感受器的各種形式刺激在人腦感覺系統(tǒng)

●一般感覺:●傳導徑路▲淺感覺:痛覺、溫度覺及觸覺▲深感覺:運動覺、位置覺及振動覺▲復合感覺: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皮膚定位覺及重量覺組成:感受器、感覺神經元、感覺中樞特點:3個向心性感覺神經元,第二個神經元交叉192感覺系統(tǒng)●一般感覺:●傳導徑路▲淺感覺:痛覺、溫度覺及觸脊髓內上行傳導通路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193脊髓內上行傳導通路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57臨床表現(xiàn)一、感覺障礙的分類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輕微刺激→強烈疼痛感覺異常:無刺激→異常感覺(麻木、蟻走等)疼痛:局部、放射性、擴散性、牽涉、灼性神經痛感覺到錯:冷刺激→熱感感覺過度:刺激閾值增高,反應時間延長

抑制性癥狀感覺減退感覺缺失194臨床表現(xiàn)一、感覺障礙的分類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輕微刺激→強烈二、感覺障礙的類型皮質內囊丘腦腦干脊髓后根周圍神經195二、感覺障礙的類型皮質內囊丘腦腦干脊髓后根周圍神經5919660周圍神經損害癥狀●末梢型周圍神經損害常呈手或襪套樣感覺障礙●神經干損害呈大片狀感覺障礙●周圍神經叢損害感覺障礙輕,運動障礙重197周圍神經損害癥狀●末梢型周圍神經損害常呈手或襪套樣感61后根損害癥狀●節(jié)段性支配乳頭平面——胸4臍平面——胸10腹股溝平面——胸12及腰1●破壞性損害是呈節(jié)段性感覺減退或缺失●刺激性損害相應后根放射性疼痛(根性疼痛)198后根損害癥狀●節(jié)段性支配乳頭平面——胸4●破壞性損害是呈節(jié)段髓內感覺傳導束的層次排列199髓內感覺傳導束的層次排列63脊髓損害癥狀▲皮節(jié)●脊髓灰質:節(jié)段性、周圍性●脊髓白質:傳導束性、中樞性●后角損害:病變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脊髓中央部損害:兩側對稱性、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200脊髓損害癥狀▲皮節(jié)64脊髓損害癥狀后索損害:病變側深感覺障礙脊髓丘腦束損害:病變對側痛、溫、部分觸覺障礙201脊髓損害癥狀后索損害:病變側深感覺障礙65腦干損害癥狀▲延髓——交叉性感覺障礙▲橋腦及中腦——對側偏身感覺障礙●一側腦干損害202腦干損害癥狀▲延髓——交叉性感覺障礙●一側腦干損害66丘腦損害癥狀感覺傳導徑路第三級神經元破壞性損害——對側偏身感覺減退或缺失刺激性損害——對側自發(fā)性疼痛和感覺過度203丘腦損害癥狀感覺傳導徑路第三級神經元67內囊和皮質損害癥狀內囊:對側偏身感覺減退或消失皮質:感覺中樞——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葉,呈倒立人

▲破壞性損害——單肢精細性感覺減退或缺失(復合感覺障礙或皮質型感覺障礙)▲刺激性損害——感覺型癲癇發(fā)作204內囊和皮質損害癥狀內囊:對側偏身感覺減退或消失▲破壞性損害—第三節(jié)運動系統(tǒng)下運動神經元上運動神經元(錐體系統(tǒng))

錐體外系統(tǒng)(紋狀體系統(tǒng))

狹義

小腦系統(tǒng)廣義的錐體外系統(tǒng)205第三節(jié)運動系統(tǒng)下運動神經元廣義的錐體外系統(tǒng)69一、運動系統(tǒng)的構成上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206一、運動系統(tǒng)的構成上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70二、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隨意運動障礙207二、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隨意運動障礙71下運動神經元癱瘓

特點:肌肉萎縮,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無病理反射▲脊髓前角細胞和前根損害:節(jié)段性肌肉癱瘓▲周圍神經:一條或多條肌肉癱瘓▲神經叢:多條或一個肢體的癱瘓

208下運動神經元癱瘓?zhí)攸c:肌肉萎縮,肌張力降低,腱反射72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肌肉痙攣性癱瘓?zhí)攸c:肌肉無萎縮,肌張力增高,腱反射活躍或亢進,病理反射陽性209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肌肉痙攣性癱瘓73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比較

癱瘓分布肌張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縮肌束性顫動肌電圖

體征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整個肢體為主增高,痙攣性癱瘓增強有無或輕度廢用性萎縮無神經傳導正常,無失神經電位肌群為主降低,弛緩性癱瘓減低或消失無明顯可有神經傳導異常,有失神經電位

210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比較癱瘓分布肌張力體征三、不同部位損害的表現(xiàn)

皮質腦干脊髓內囊211三、不同部位損害的表現(xiàn)皮質腦干脊髓內囊75脊髓癥狀高頸段:痙攣性四肢癱瘓頸膨大:雙上肢弛緩性癱瘓,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胸髓損傷:雙下肢痙攣性癱瘓

腰膨大:雙下肢弛緩性癱瘓212脊髓癥狀高頸段:痙攣性四肢癱瘓76腦干、內囊、皮質的癥狀腦干

交叉性癱瘓

內囊皮質完全癱瘓,三偏

破壞性損害:單癱刺激性損害:癲癇(Jackson癇)

213腦干、內囊、皮質的癥狀腦干完全癱瘓,三偏破壞性損害:單癱7四、癱瘓類型單癱偏癱截癱四肢癱交叉癱214四、癱瘓類型單癱78五、錐體外系統(tǒng)

紋狀體系統(tǒng):基底節(jié)

功能纖維聯(lián)系215五、錐體外系統(tǒng)

紋狀體系統(tǒng):基底節(jié)功能79各核團間與大腦皮質、丘腦間接與脊髓紋狀體系統(tǒng)的纖維聯(lián)系216各核團間紋狀體系統(tǒng)的纖維聯(lián)系80紋狀體系統(tǒng)的功能維持和調節(jié)身體的姿勢保障動作時的肌張力調節(jié)各種反射環(huán)路,使隨意運動圓滿進行217紋狀體系統(tǒng)的功能維持和調節(jié)身體的姿勢81紋狀體損害主要體征肌張力障礙不隨意運動障礙

218紋狀體損害主要體征肌張力障礙82錐體外系統(tǒng)常見癥狀肌強直:

伸肌屈肌的肌張力均增高鉛管樣強直(無震顫)齒輪樣強直(伴震顫)慌張步態(tài)219錐體外系統(tǒng)常見癥狀肌強直:鉛管樣強直(無震顫)83靜止性震顫:手指有節(jié)律的、每秒4~6次的快速的抖動,稱為“搓藥丸樣”、“數(shù)鈔樣”、“拍水樣”震顫。亦可見于頭、下頜、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舞蹈樣運動:為不能控制、無目的、無規(guī)律、快速多變、運動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運動。手足徐動癥:肢體遠端肌張力異常(增高或減低),表現(xiàn)為手腕、手指、足趾等呈緩慢交替性伸屈、扭曲動作,而且略有規(guī)則。220靜止性震顫:手指有節(jié)律的、每秒4~6次的快速的抖動,稱為“搓扭轉痙攣:亦稱變形性肌張力障礙,是由持續(xù)性肌肉收縮引起的。表現(xiàn)為以軀干為長軸,身體向一個方向緩慢的扭轉,呈旋轉性不自主運動。偏身投擲運動:表現(xiàn)為一側肢體猛烈的投擲樣不自主運動,運動幅度大,力量強。抽動癥:為單個或多個肌肉刻板而無意義的快速收縮動作。221扭轉痙攣:亦稱變形性肌張力障礙,是由持續(xù)性肌肉收縮引起的。表六、共濟失調概念:因小腦、本體感覺及前庭功能障礙所致的運動笨拙和不協(xié)調,可累及四肢、軀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勢、步態(tài)和語言障礙。肌力正常。222六、共濟失調概念:因小腦、本體感覺及前庭功能障礙所致的運動笨小腦位置:后顱窩,其前有底四腦室、腦橋及延髓,上方為小腦幕,下方為小腦延髓池。組成:蚓部及兩側小腦半球223小腦位置:后顱窩,其前有底四腦室、腦橋及延髓,上方為小腦幕,22488纖維聯(lián)系

對側大腦皮質→額橋束、顳橋束→小腦中腳→小腦脊髓本體感覺→小腦下腳、小腦上腳→小腦蚓部→調節(jié)骨骼肌的張力與協(xié)同功能前庭→絨球小結葉、頂核小腦齒狀核→小腦上腳→對側紅核→本側脊髓前角細胞(小腦半球與身體是同側關系)

225纖維聯(lián)系

對側大腦皮質→額橋束、顳橋束→小腦中腳→小腦8生理功能:

原始小腦(絨球小結葉,頂核):平衡中樞,損害時軀干和下肢共濟失調。舊小腦(前葉、后葉的蚓錐及蚓垂):接受脊髓小腦束來的本體感覺,調節(jié)肌張力并維持身體姿勢。新小腦(后葉大部分):接受皮質腦橋小腦徑路來的運動支配,對隨意運動起調節(jié)功能,與執(zhí)行精細動作,隨意運動的制動作用及校正作用有關。

226生理功能:

原始小腦(絨球小結葉,頂核):平衡中樞,損害時軀小腦損害癥狀小腦中線損害:軀干及雙下肢的共濟失調。小腦半球損害:病灶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精細動作不能。227小腦損害癥狀小腦中線損害:軀干及雙下肢的共濟失調。91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和姿勢改變醉漢步態(tài)協(xié)調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眼球運動障礙肌張力減低同側肢體共濟失調228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和姿勢改變醉漢步態(tài)92大腦性共濟失調額葉性共濟失調:癥狀輕,平衡障礙,上運動神經源癱及額葉癥狀。頂葉性共濟失調:閉眼時患肢共濟失調,頂葉癥狀。顳葉性共濟失調:一過性輕的平衡障礙。

對側肢體共濟失調229大腦性共濟失調額葉性共濟失調:癥狀輕,平衡障礙,上運動神經源感覺性共濟失調深感覺障礙軀干及雙下肢共濟失調視覺輔助可減輕癥狀,Romberg征陽性。

深感覺傳導徑路損害230感覺性共濟失調深感覺障礙94前庭性共濟失調前庭損害的癥狀:眩暈、嘔吐、眼震共濟失調:平衡障礙頭位體位改變癥狀加重231前庭性共濟失調前庭損害的癥狀:眩暈、嘔吐、眼震95第四節(jié)反射概念:機體對刺激的不自主反應。反射?。焊惺芷鱾魅肷窠洠ǜ杏X纖維)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運動纖維)效應器官232第四節(jié)反射概念:機體對刺激的不自主反應。96深反射(腱反射)刺激肌腱和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縮

橈骨膜反射(C5~6)肱二頭肌反射(C5~6)肱三頭肌反射(C6~7)膝反射(L2~3

)跟腱反射(S1~2)深反射減弱或消失深反射增強233深反射(腱反射)刺激肌腱和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縮97淺反射刺激皮膚、粘膜及角膜所致肌肉迅速收縮反應。

腹壁反射(T7~12)提睪反射(L1~2)趾反射(S1~2)肛門反射(S4~5)234淺反射刺激皮膚、粘膜及角膜所致肌肉迅速收縮反應。98病理反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時出現(xiàn)的異常反射235病理反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時出現(xiàn)的異常反射99二、神經系統(tǒng)的定位診斷

及定性診斷236二、神經系統(tǒng)的定位診斷

及定性診斷100周圍神經損害后根

后支

前根

前支→神經叢→周圍神經特點: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感覺異常,疼痛,植物神經障礙。末梢型周圍神經損害神經干型周圍神經損害根性損害結合237周圍神經損害后根后支238102239103240104脊髓節(jié)段性損害:脊髓灰質損害

前角細胞:肌群的癱瘓,肌束性顫動,無感覺障礙。后角和前聯(lián)合:分離性感覺障礙,后角損害為一側分離性感覺障礙,前聯(lián)合損害為兩側對稱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側角損害:植物神經功能障礙。241脊髓節(jié)段性損害:脊髓灰質損害

前角細胞:肌群的癱瘓,肌束性顫脊髓束性損害后束:病灶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障礙。

錐體束:病灶平面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脊髓小腦束:共濟失調。脊髓丘腦束:病灶平面以下對側痛溫覺障礙。

242脊髓束性損害后束:病灶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障106脊髓橫貫性損害急性損害:受損平面以下各種傳導束型感覺障礙,癱瘓,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包括括約肌障礙)。常有脊髓休克慢性損害:Brown-Sequard:病變平面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及深感覺喪失,對側痛、溫度覺喪失。243脊髓橫貫性損害急性損害:受損平面以下各種傳導束型感覺障礙,癱脊髓內與脊髓外病變脊髓丘腦束:由內到外→頸胸腰骶(因交叉)薄束(內)楔束(外):由內到外→骶腰胸頸→

上行傳導束錐體束:由內到外→頸胸腰骶→下行傳導束

244脊髓內與脊髓外病變脊髓丘腦束:由內到外→頸胸腰骶(因交叉)1脊髓內病變:痛溫覺障礙由上向下發(fā)展,深感覺障礙由下向上發(fā)展,肢體無力由上肢向下肢發(fā)展,大小便功能障礙。脊髓外病變:與上相反,根性疼痛明顯。245脊髓內病變:痛溫覺障礙由上向下發(fā)展,深感覺障礙由下向上發(fā)展,馬尾神經根:下肢周圍性癱,根性疼痛,會陰部、股部、小腿感覺障礙。

脊髓圓錐(骶3~5,尾節(jié)):無癱瘓,肛周及會陰部鞍狀感覺障礙,分離性感覺障礙,肛門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礙,尿失禁。246馬尾神經根:下肢周圍性癱,根性疼痛,會陰部、股部、小腿感覺障

腰膨大(腰1~骶2):雙下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及會陰部感覺障礙,大小便障礙,神經根痛。胸髓(胸3~12):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大小便障礙??捎懈贡诜瓷湎?。好發(fā)部位→胸4、5。247

腰膨大(腰1~骶2):雙下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及會陰部感覺頸膨大(頸5~胸2):雙上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根性疼痛,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大小便障礙??捎蠬orner綜合征。248頸膨大(頸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