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自我效應感理論課件_第1頁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自我效應感理論課件_第2頁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自我效應感理論課件_第3頁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自我效應感理論課件_第4頁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自我效應感理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觀察(社會)學習倫理?一.班杜拉觀察理論?二.班杜拉的自我效應感理論———小組成員:盧蔡李?一.班杜拉觀察理論一.班杜拉的生平二.班杜拉的著作三.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1.內容

2.步驟

3.積極意義

4.

觀察學習在人類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德育價值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論與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觀點不同

5.

理論的局限與不足

一.班杜拉的平生

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這期間,受赫爾派學習理論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爾斯(R.R.Sears)的影響,把學習理論運用于社會行為的研究中。此后,除了1969華任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一年外,一直在該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間出任心理學系系主任。由于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導致了社會學習理論的誕生,從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學界獲得了較高的聲望。他在197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73年獲加利福尼亞心理學會杰出科學成就獎;197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二.班杜拉的著作

1959AdolescentAggression《青少年的攻擊》1963SocialLearning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社會學習與人格發(fā)展》1969Principlesofbehaviormodification.《行為矯正的原理》1971Psychologicalmodeling:Conflictingtheories.1973Aggression:sociallearninganalysis1977Aggression:SociallearningTheory《社會學習理論》1986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思想與行為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的認知理論》1995Self-efficacyinchangingsocieties.《變革社會中的自我效能》1997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自我效能感:控制的運用》三.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一).內容

按照條件作用理論,學習是在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基礎上,經由獎勵或懲罰等外在控制而產生的,即學習是通過直接經驗而獲得的。班杜拉(A.Bandura)則認為,這種觀點對動物學習來說也許成立,但對人類學習而言則未必成立。因為人的許多知識、技能、社會規(guī)范等的學習都來自間接經驗。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的后果而間接地產生學習,班杜拉稱這種學習為觀察學習。班杜拉的經典實驗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所進行的大量實驗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在早期的一項研究中,他們首先讓兒童觀察成人榜樣對一個充氣娃娃拳打腳踢,然后把兒童帶到一個放有充氣娃娃的實驗室,讓其自由活動,并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結果發(fā)現(xiàn),兒童在實驗室里對充氣娃娃也會拳打腳踢。這說明,成人榜樣對兒童行為有明顯影響,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成人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新行為。但這是否意味著榜樣受獎組的兒童比榜樣受罰組的兒童習得了更多的攻擊行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在上述三組兒童看完電影回到游戲室時,以提供糖果作為獎勵,要求兒童盡可能地回憶榜樣行為并付諸行動。結果發(fā)現(xiàn),三組兒童的攻擊行為水平幾乎一致。這說明,榜樣行為所導致的后果只是影響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xiàn),而對攻擊行為的學習幾乎沒有影響。1.注意過程

注意和知覺榜樣情景的各個方面。榜樣和觀察者的幾個特征決定了觀察學習的程度:觀察者比較容易觀察那些與他們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認為是優(yōu)秀的、熱門的和有力的榜樣。有依賴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慮的觀察者更容易產生模仿行為。強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響個體決定觀察誰、觀察什么。

3.復制過程

復制從榜樣情景中所觀察到的行為。個體將符號表征轉換成適當的行為,個體必須:①選擇和組織反應要素。②在信息反饋的基礎上精煉自己的反應,即自我觀察和矯正反饋。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復制過程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自我效能感,即一個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執(zhí)行產生一個特定的結果所要求的行為。如果學習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個任務,他們就不能繼續(xù)做一個任務。

4.動機過程

因表現(xiàn)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激勵。社會學習論區(qū)別獲得和表現(xiàn),因為個體并不模仿他們所學的每一件事,強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為它增強行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誘因,對強化的期望影響觀察者注意榜樣行為,激勵觀察者編碼和記住可以模仿的、有價值的行為。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德育價值

1.強調觀察學習在人的行為獲得的作用2.重視榜樣作用3.強調做自我調節(jié)的作用4.主張獎勵較高的自信心。班杜拉的觀察學習論與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觀點不同

他不回避人的行為的內部原因,不否認認知功能是人的行為的一個決定性因素。觀察學習論揭示了人類和動物的一種極其普遍的學習方法。他可以很好地運用到語言知識的教學方面,還有更重要的是他對行為習慣和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有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三)積極意義

他突破了舊的理論框架,把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強化相結合的觀點闡述了學習的過程和機制,并把社會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會學習理論開創(chuàng)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著重強調外部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三種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尤其是替代強化。觀察學習法在現(xiàn)實學習應用中作用很大,如武術,游泳的學習過程等(五)理論的局限與不足第一,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缺乏內在統(tǒng)一的理論框架。該理論的各個部分較分散,如何將彼此關聯(lián)起來,構成一個有內在邏輯的體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以兒童為研究對象建立起來的,但他忽視了兒童自身的發(fā)展階段會對觀察學習產生影響。第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雖然可以解釋間接經驗的獲得,但對于比較復雜的程序性知識,以及陳述性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形成缺乏說服力。第四,班杜拉雖然強調了人的認知能力對行為的影響,但對人的內在動機、內心沖突、建構方式等因素沒做研究,這表明其理論本身仍然有較大的局限性。?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1.自我效能的概念2.自我效能的功能3.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4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途徑5自我效能理論的啟示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是調節(jié)和控制行為,并通過行為調控影響行為結果(1).影響人們對行為的選擇與行為堅持性。(2).影響人們的努力程度和對困難的態(tài)度。(3).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效率。(4).影響人們的歸因方式。(1).影響人們對行為的選擇與行為堅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傾向于選擇適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卻恰恰相反。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強,預測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大,他就越會努力嘗試去從事這些方面的活動,新行為持續(xù)的時間也越長;反之,就會逃避那些自己認為不能勝任的活動,行為的堅持性也就越差。(2).影響人們的努力程度和對困難的態(tài)度態(tài)度是人們對事物所持的一種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傾向。作為實施行為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它支配著人們在實施行為過程中的記憶、判斷、思考與選擇。(4).影響人們的歸因方式歸因是個體解釋和預測他人和自己行為結果的原因。據美國維納的研究,人們通常把成敗結果歸因于努力、能力、運氣和任務難度等四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把失敗歸因于自己努力不夠;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卻往往將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不足、天資不夠。3.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班杜拉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與變化受以下四種信息源的影響,它們分別傳遞著一定的效能信息,影響人的效能水平。(1).直接性經驗(2).替代性經驗(3).言語勸說(4).其他因素4.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途徑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可以通過以下四條途徑來培養(yǎng)自我效能感。(1)、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2)、增加替代性經驗(3)、語言說服(4)、培養(yǎng)和調節(jié)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2)通過觀察他人獲得的替代性經驗影響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近幾年,社會用人風氣不夠正常和理性,使得很多學生產生了"成績再好也沒用"的誤解,導致了他們在學習上的不思進取,削弱了他們提高學習效能的動機。(3)公眾輿論和教師錯誤的誘導。不良的期望在職業(yè)學校學生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人們(包括家長、社會、教師)對職業(yè)學校學生有一種錯誤的偏見,認為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相對于重點高中的學生而言是"次品"。這樣的主觀印象在各種場合自覺不自覺地流露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4)環(huán)境的影響。職業(yè)學校學生入學時學習成績普遍較差,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有些甚至在中學階段還養(yǎng)成了作風散漫、紀律性差等不良習慣。而職業(yè)學校沒有升學壓力,許多學校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有忽視的傾向,導致學習風氣不夠濃厚,這種環(huán)境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途徑

(1)恰當進行外部強化外部強化能保進任務的完成,激勵學生去努力向新的目標前進,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通過外部提供的有關信息看到自己的進步,進而產生自我效能感。(2)重視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3)幫助學生經常體驗成功。自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