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規(guī)定的理解與思考_第1頁
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規(guī)定的理解與思考_第2頁
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規(guī)定的理解與思考_第3頁
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規(guī)定的理解與思考_第4頁
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規(guī)定的理解與思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規(guī)定的理解與思考作者:鐘明陳愷來源:《中國檢察官?司法實務》2021年第05期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現(xiàn)行刑法第17條中增加第3款規(guī)定,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的范圍、情節(jié)和啟動程序進行嚴格限定,體現(xiàn)了立法者對追究該年齡段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審慎態(tài)度。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以外的行為,又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追訴條件的,應當以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承擔刑事責任。在結果加重犯、轉化犯、數(shù)罪并罰等情形中,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的行為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追訴條件的,行為人也應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關鍵詞: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刑事責任追訴條件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嚴重暴力犯罪低齡化趨勢愈加明顯,社會各界對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越來越高?!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現(xiàn)行刑法第17條增加第3款規(guī)定,即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以下簡稱“12-14周歲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最高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此次修正,回應了社會關切,也順應了時代發(fā)展要求。一、12-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條件《刑法修正案(十一)》雖然降低了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但對12-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范圍、情節(jié)和啟動程序作了嚴格限定,體現(xiàn)了立法者對追究12-14周歲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審慎態(tài)度。(一)范圍限定12-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限定于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這主要是考慮處于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對于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行為已具有辨認和控制能力。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行為,發(fā)生'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危害后果,才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其中,故意殺人且“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情形,屬于故意殺人未遂的情形,這實際上規(guī)定了12-14周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未遂應當滿足的入罪條件。結合刑法第234條第2款規(guī)定內容,故意傷害“致人重傷”對應的法定刑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法定刑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根據(jù)刑法第49條之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故12-14周歲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二)情節(jié)限定根據(jù)修正后刑法第17條第3款之規(guī)定,12-14周歲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除了要求發(fā)生特別嚴重的危害后果外,還需要達到“情節(jié)惡劣”的程度,才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即12-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具體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情節(jié)惡劣的;二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且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的”[1]。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情節(jié)惡劣”是12-14周歲未成年人犯罪成立的必備要件。作此情節(jié)限定的目的在于將12-14周歲未成年人的“犯罪圈”限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這是十分必要的。實踐中案情復雜多樣,如果對情節(jié)輕重不加限制,會不當擴大12-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范圍。通過“情節(jié)惡劣”的限定,使12-14周歲未成年人只對法益侵害程度極為嚴重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行為承擔刑事責任,也符合“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刑事政策。關于“情節(jié)惡劣”的認定,應當遵循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從行為方式、行為對象和主觀惡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判。如行為方式上,采取潑硫酸、放火等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多次實施故意殺人、傷害行為的;行為對象上,針對社會不特定多數(shù)人,或者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實施的;主觀惡性方面,經過精心策劃、預謀,有長時間計劃的,等等。綜合以上各方面情形,便可認定為“情節(jié)惡劣”。(三)程序限定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滿足追究刑事責任的實質條件后,并非可以直接追究其刑事責任,還要由最高檢核準追訴。設置最高檢核準程序,目的在于統(tǒng)一并嚴格把握對12-14周歲未成年人的刑事追訴尺度。二、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刑法第232條、第234條以外行為定罪處罰的問題根據(jù)修正后刑法第17條第3款之規(guī)定,12-14周蕨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罪名限定于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但是,該年齡段未成年人實施了刑法第232條、第234條以外的行為,如綁架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17條第3款之規(guī)定的,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以及如何確定罪名等問題,在實踐中還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在上述情況下,應當追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一)關于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對于14-16周歲未成年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8種犯罪,多數(shù)觀點采用“罪行說”,即認為8種犯罪不是指罪名而是指具體的犯罪行為。⑵行為人實施8種犯罪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guī)定,也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200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也采用這一觀點。如,在綁架、拐賣婦女、兒童過程中,14-16周歲未成年人故意殺害或者故意傷害被害人致其重傷、死亡,此行為與單純實施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行為具有等質可罰性。追究刑事責任符合一般人的公平正義觀念,不會超出一般國民的預測可能性,也未違反'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行為人上述行為完全符合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的構成要件,其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第17條第2款之規(guī)定,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并不違背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若不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反而會變相鼓勵行為人出于殺人或傷害的目的選擇實施8種犯罪行為以外的行為,從而逃避刑事責任的追究?;谏鲜鲈?,同時也為了保證刑法第17條的統(tǒng)一適用,12-14周歲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也應當是指實施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具體犯罪行為,而不能僅限于觸犯這兩個罪名。在實施綁架、拐賣婦女、兒童等行為過程中,該年齡段未成年人殺害或者故意傷害被害人,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的追訴條件的,也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二)關于以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的問題針對14-16周歲未成年人實施8種犯罪行為以外的行為如何確定罪名的問題,“兩高”出臺了多個司法解釋,但是相關規(guī)定之間存在矛盾。如,實施綁架行為又殺害被綁架人的,根據(jù)2003年最高檢《關于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有關問題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第1條規(guī)定,應當以綁架罪定罪處罰,但是,根據(jù)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法”)《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5條規(guī)定,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筆者認為,按照《解釋》規(guī)定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更為妥當。因為14-16周歲未成年人在綁架過程中故意殺害被綁架人,其行為實質上同時符合刑法第239條第2款綁架罪結果加重犯以及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但是,由于綁架行為不屬于8類犯罪行為的范疇,刑法第17條第2款只對故意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進行評價,而不評價其綁架行為,因而只能以故意殺人罪認定。若以綁架罪定罪處罰,則在定罪時評價了刑法不允許評價的部分。[3]此種處理方式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嫌?;谏鲜鱿嗤碛?,參照《解釋》第5條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刑法第232條、第234條規(guī)定以外的行為,如綁架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的,應當以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根據(jù)行為共同說,當二人在行為上具有共同性就可以成立共同犯罪,至于各行為人的責任,包括各自的故意內容、主體身份、構成何罪等,則需要個別認定,因此,各行為人最終定罪的罪名可能會不一致。[4]如果12-14周歲未成年人與14-16周歲未成年人共同實施搶劫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17條第2款、第3款之規(guī)定,那么,對于14-16周歲未成年人可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或搶劫罪,12-14周歲未成年人則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三)關于轉化型犯罪定罪處罰的問題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刑法第269條規(guī)定(轉化型搶劫罪)的行為,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的追訴條件的,也應當以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對于14-16周歲未成年人實施轉化型搶劫如何定罪處罰的問題,《答復》第2條規(guī)定“以搶劫罪追究刑事責任”,而根據(jù)《解釋》第10條規(guī)定,在實施轉化型搶劫的過程中,行為人當場使用暴力,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應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筆者贊同以搶劫罪追究刑事責任。因為行為人實施轉化型搶劫,并不要求'盜竊、詐騙、搶奪”三罪完全符合各自的構成要件。[5]行為人當場使用暴力時犯罪性質已經轉化為搶劫,即應當將前后的行為整體評價為搶劫行為,若行為人的暴力行為系出于殺人故意或者傷害故意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屬于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仍然按搶劫罪定罪處罰,而搶劫行為屬于刑法第17條第2款評價的范疇,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但是,如果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了上述行為,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的追訴條件的,其行為雖然也符合搶劫罪結果加重犯的構成要件,但搶劫行為并不屬于刑法第17條第3款評價的范疇,故只能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三、12-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類型分析(一)符合結果加重犯情形,可以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如前所述,12-14周歲未成年人只對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兩種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只有當結果加重犯情形包括上述兩種罪行時,該年齡段未成年人才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結果加重犯多出現(xiàn)于“基本犯為暴力犯罪+致人重傷、死亡”的犯罪類型中,如強奸致人重傷、死亡,綁架致人重傷、死亡,拐賣婦女、兒童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等。由此,又可區(qū)分為以下兩種情形。其一,綁架、搶劫、強奸等行為本身的暴力導致被害人重傷、死亡,重傷、死亡的結果能夠被綁架、搶劫、強奸行為的“暴力”所涵蓋,行為人對重傷、死亡的結果持過失心態(tài),這一行為仍屬于綁架、搶劫、強奸行為的評價范圍。[6]在此種情形下,12-14周歲未成年人不承擔刑事責任。其二,在實施綁架、搶劫、強奸等犯罪過程中,12-14周歲未成年人主觀上具有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重傷、死亡的故意,直接對被害人實施較為嚴重的暴力行為,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的追訴條件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比如,該年齡段未成年人實施了2001年最高法《關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中“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等行為,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的追訴條件的,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又如,行為人實施強奸行為,為制服被害人而直接故意傷害被害人,發(fā)生了刑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的危害結果,符合追訴條件的,應當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行為人實施刑法第115條第1款規(guī)定行為,對于實施放火、爆炸等行為具有故意,但對于發(fā)生致人重傷、死亡的結果主觀上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故意,比如行為人自以為房屋內無人于是放火燒房,結果導致房屋內的人重傷、死亡,因對于發(fā)生的重傷、死亡結果只具有過失的主觀心態(tài),只能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或者過失致人死亡罪,而12-14周歲未成年人不對此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對于重傷、死亡的結果具有故意的主觀心態(tài),即明知放火等行為可能造成他人重傷、死亡的結果仍希望或者放任這一結果發(fā)生,行為人的行為在構成放火、爆炸等罪的同時,實質上也符合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上述行為,同時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追訴條件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以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二)符合轉化犯情形,以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刑法第238條第2款規(guī)定,犯非法拘禁罪,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此外,刑法分則中,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也存在轉化為故意傷害和故意殺人罪的情況。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上述行為,符合刑法第17條第3款追訴條件的,應根據(jù)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主客觀構成要件定罪處罰。(三)符合數(shù)罪并罰情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