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論文-儒、道、佛思想對蘇軾的影響-通過蘇軾詩詞透視其人生觀_第1頁
歷史學論文-儒、道、佛思想對蘇軾的影響-通過蘇軾詩詞透視其人生觀_第2頁
歷史學論文-儒、道、佛思想對蘇軾的影響-通過蘇軾詩詞透視其人生觀_第3頁
歷史學論文-儒、道、佛思想對蘇軾的影響-通過蘇軾詩詞透視其人生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學論文-儒、道、佛思想對蘇軾的影響——通過蘇軾詩詞透視其人生觀【關鍵詞】:蘇軾

儒家

道家

佛〔釋〕家

思想

出世

入世

外儒內道

樂觀曠達【題要】:蘇軾具有以儒學體系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滿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釋、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內道的作風,具體那么表現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在詩、文、詞諸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又兼精書法、繪畫??胺Q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詩歌想象力豐富,清新活潑,富有情趣,開詩歌一代新風。他的散文,生動自然,有創(chuàng)造性,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掃當時綺艷柔靡的風氣,清新勁健,風格豪放,著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然而,蘇軾讓后代文人普遍熱愛,受到他們景仰的主要原因還有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進退自如,寵辱不驚。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像蘇軾那樣,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主要用世態(tài)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那么,作為一代名家的蘇軾,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首先,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賦予他深刻的儒家思想。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其實現經世濟民思想的重要過程。

蘇軾出生在一個富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父親蘇洵是古文名家,曾對蘇軾和其弟蘇轍悉心指導。母親程氏有知識且深明大義,曾為幼年的蘇軾講述?后漢書<I><I>&#</I></I>8226;范滂傳?,以古代志士的事跡勉勵獨生子砥勵名節(jié)。當蘇軾21歲離蜀進京時,他的學識修養(yǎng)已經相當成熟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想象,這時候的蘇軾,是懷著大用于天下的雄心壯志的。在此以后的仕途生涯,恰恰是他實現儒家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的重要過程。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他22歲中進士,26歲又中制科優(yōu)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奮厲有用士之志。他為人坦蕩,講究風節(jié),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進言,而且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為此,在王安石新法之初他上書反對,結果被謫至密州。密州之遷是他在仕途上的第一次挫折。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蘇軾是如何對待的呢?我們可以從他在當時寫的?江城子<I><I>&#</I></I>8226;密州出獵?中略窺一斑。

〔一〕江城子<I><I>&#</I></I>8226;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密州是他被謫貶的第一站,對此意外的失落,蘇軾并沒有頹廢不振,相反,他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力求在生活尋找情趣,但就連出獵這一件小事,蘇軾也并沒有忘記報效國家,還依然把著眼點落在“射天狼〞上。從百姓的“傾城隨太守〞我們不難看出蘇軾在當地是卓有威望的。只要環(huán)境允許,蘇軾總是盡為有所作為。他在上任時勤于政事,盡力為地方上多做實事。他曾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滅蝗救災,抗洪筑堤,政績卓著。甚至在貶到惠州后,他還捐助修橋二座。這正是儒家經世濟民思想在他身上閃光的表現。

其次,坎坷的任途生涯又令蘇軾的思想充滿著出世與入世的矛盾

自22歲進士以來,蘇軾一直在宦海中沉浮。神宗熙寧年間新法實施,蘇軾雖然有志于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但不主張遽變,反對“求之過急〞,于是接連上書反對,自請外任,先后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處地方官。后因作詩被指為“謗訕〞朝廷,在湖州被捕入獄。又于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被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哲宗元祐年間,保守派執(zhí)政,又因反對盡廢新法而再度外調。紹圣初年,新黨上臺,被遠貶惠州〔今廣東省惠陽縣〕、儋州〔今海南島〕,與黎族人民一起過著艱苦的生活。后遇赦北歸,病死在常州??梢哉f蘇軾的一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在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蘇軾去世前自題畫像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雖然是其對政治事業(yè)的自嘲,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坎坷的仕途生涯。這樣木顧哪諦某瀆酥刂孛堋?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詞比擬突出地表達出了蘇軾當時的心情,充滿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長期以來對佛老思想的濡染使他難以對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出選擇,是繼續(xù)汲汲于仕途還是激流勇退。既向往“瓊樓玉宇〞的純潔又嫌其寒冷,既憎惡現實社會的骯臟又留戀人世的溫暖,在詞里我們可以感知這一層深切的矛盾,激流勇退是好事,如“瓊樓玉宇〞般,但卻是“高處不勝寒〞。只能以月下起舞為勝境,千里嬋娟為祝愿。從少年時就飽受濡染的儒學入世思想站了上風,不可能放棄長久以來的政治理想,于是傾向了“人間〞,選擇了仕途,只是在這當中又加強了自身的修養(yǎng),即在個人生活中以佛老思想為主,采取一種寵辱不驚,名利身外的態(tài)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對當前情狀的無奈,也是一種勸慰。至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么是一筆蕩開,又用狀似淺淡無意的祝福對未來作了規(guī)劃。上闕中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出世思想,下闕是理智與情感的交戰(zhàn),理智又戰(zhàn)勝了情感。這也正是儒家思想與佛道思想的在蘇軾內心猛烈的交鋒。

第三,浸染釋、道的思想又令蘇軾形成外儒內道的作風

并非蘇軾對苦難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他是在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huán)境的超載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以儒學體系為根本而浸染釋、道的思想是蘇軾人生觀的哲學根底,這跟他讀書的過程有莫大關系。蘇轍記述蘇軾的讀書過程是:“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后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之孔、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蘇軾不僅對儒、道、佛三種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認為它們本來就是相通的。他曾說“莊子蓋助孔子者〞,莊子對孔學的態(tài)度是“陽擠而陰助之〞〔?莊子祠堂記?〕。他又認為“儒釋不謀而同〞,“相反而相為用〞〔?南華長老題名記?〕。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有矛盾,但在幾次大起大落的仕宦經歷中,蘇軾卻最終以“外儒內道〞的形式將其統(tǒng)一起來。宋代釋智圓說:“儒者飾身之教,故謂之外典也;釋者修心之教,故謂之內典也。〞“故吾修身以儒,治心以釋。〞〔?閑居篇<I><I>&#</I></I>8226;中庸子傳上?〕在宋代三教合一日益思想界一般潮流的情勢下,對此濡染甚深的蘇軾將其大大地具體化了:任職期間,以儒家思想為主;貶居時期,以佛老思想為主。他將這兩件思想武器,隨著生活遭遇的不同而交替使用。“窮那么獨善其身,達那么兼濟天下〞〔?孟子<I><I>&#</I></I>8226;盡心?〕變得旨趣相通?!盀跖_詩案〞以后,人生命運的倏然變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變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嘆“人生如夢〞〔?念奴嬌<I><I>&#</I></I>8226;赤壁懷古?〕、“笑勞生一夢〞〔?醉蓬萊?〕、“萬事到頭都是夢〞〔?南鄉(xiāng)子<I><I>&#</I></I>8226;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世事一場大夢〞?西江月?〕。所謂“人生如夢〞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命運的虛幻易變,也指命運如夢般地難以自我把握,即?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詞所說的“長恨此身非我有〞。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并未因此而否認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伴隨著仕途上的起起落落,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這一哲學就是“外儒內道〞,他的內心痛苦,只在幽深的自我反省之中,只在對佛老思想的日益追尋中,只在對人生的善意自嘲中,而他的外在,卻是極為恭謹,極為符合儒家理念的。這不僅影響著他在各種境遇中的狀況,也從另一方面影響著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巴馊鍍鹊括?,蘇軾不是第一個。如陶淵明,如王維,如白居易,幾乎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都有這一特點。但是在這些人里,蘇軾是做得最好的一個,因為他的這種思想已經到達三者溶而為一的境地,不管是在做人還是做官,或是做文上,都已經形成自己獨一的風格,在文學作品中那么造成一種筆力縱橫、揮灑自如的氣象。

念奴嬌<I><I>&#</I></I>8226;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此詞作于黃州任上,外表上是談古事,其實是借此抒發(fā)自己一腔感慨。貶官黃州,是蘇軾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變故。但這時的他,可以說對人生哲學已經有了一個比擬明確的規(guī)定,并且影響著他的人生態(tài)度了。雖然心中一腔憂憤,卻能夠坦然面對,不再拘泥,于是才有了這氣象豪邁、詞氣曠達的?念奴嬌?。既寫出了三國古戰(zhàn)場的雄奇壯麗,又生動勾畫了周瑜的形象,令人感受到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這里不再有為國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只是一種歷盡滄桑后對現實的平靜回憶,而這種滄?;磉_的美,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交融后的人生哲學的最正確表達。

第四,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是其人生觀的最終表現形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tài)度,這在蘇詩也中有充分的表達。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如在黃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寫“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生活困境和“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的心態(tài),語極沉痛。但蘇軾更多的詩那么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黃州這座山環(huán)水繞的荒城在他筆下是“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多石崎嶇的坡路那么被寫成“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東坡?〕。嶺南荒遠,古人莫不視為畏途。韓愈貶至潮州,柳宗元貶至柳州,作詩多為凄苦之音。然而當蘇軾被貶至惠州時,卻作詩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貶儋州,又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這種樂觀曠達的核心是堅毅的人生態(tài)度和不向厄運屈服的斗爭精神,所以蘇軾在逆境中的詩作依然是筆勢飛騰,辭采壯麗,并無衷疲頹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这鹏斲懦髓跻猓肿R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這是蘇軾從儋州遇赦北歸時所作,詩中流露出戰(zhàn)勝黑暗的自豪心情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