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材研究專題討論課件_第1頁
中學歷史教材研究專題討論課件_第2頁
中學歷史教材研究專題討論課件_第3頁
中學歷史教材研究專題討論課件_第4頁
中學歷史教材研究專題討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歷史教學的模式與技能傳遞-接受/問題探究專題二:歷史教學的模式與技能傳遞-接受/問題探究1一、傳遞-接受教學模式理論依據:歷史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一種認識活動。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學程序: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總結-布置作業(yè)-檢查評價。教學策略:以歷史教科書為主要教學材料,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一、傳遞-接受教學模式理論依據:歷史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2案例:《西漢的興盛》第一步,復習舊課(約5分鐘):檢查學生出席情況后,引導學生回憶: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曾經顯赫一時,但是竟然沒過二代就滅亡了。教師提問: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總結:秦的殘暴統(tǒng)治(賦稅沉重、徭役繁苛、刑法嚴酷)是根本原因。案例:《西漢的興盛》第一步,復習舊課(約5分鐘):3

第二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約25~30分鐘):教師在總結秦朝滅亡教訓的基礎上接著敘述:秦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強大一時的秦朝終于被農民起義推翻。秦亡以后,哪一個王朝興盛起來了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第14課《西漢的興盛》(板書課題)第二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約25~30分鐘):4第14課《西漢的興盛》一、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1、西漢社會的貧困2、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秦國滅亡教訓3、漢高祖恢復經濟的措施4、文景之治二、七國之亂略三、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略第14課《西漢的興盛》一、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5第三步,鞏固新課(約5~10分鐘):教師可以針對板書和學生們一起總結:《西漢的興盛》一課主要學習了兩個重點問題:第一,西漢初年為何要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第二,西漢強盛局面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復述這兩個重點內容。教師歸納。第三步,鞏固新課(約5~10分鐘):6第四步,布置作業(yè):1、你從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中得到哪些啟示?2、西漢時期的大一統(tǒng)局面是怎樣形成的?第四步,布置作業(yè):7評價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保障學生迅速、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不足之處在于,由于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活動的機會較少。彌補措施:講述為主,配合使用其它教學方式。例如:通過設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料,請學生分析。等等評價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保障學生迅速、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8二、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理論依據: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是對歷史的解釋過程。因此,歷史教學活動主要是研究歷史問題,對歷史作出解釋的過程。教學目標:掌握認識歷史的方法,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認識,提高對歷史及社會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教學程序:提出問題-展示材料-分析討論-形成假設,解釋問題-總結。教學策略:問題要有不確定性;以學生自主探討為主;教師從旁引導。二、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理論依據: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是對歷史的解釋9案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步:提出問題教師介紹17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概況,引出問題:為什么英國會在17世紀中期發(fā)生資產階級革命?案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步:提出問題10第二步:展示史料1、反映17世紀中期英國經濟發(fā)展、殖民地擴展情況的史料。2、反映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統(tǒng)治造成生產和交易混亂、工商業(yè)蕭條的史料。3、英國資產階級發(fā)展壯大的史料。4、英國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事件的史料。5、反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經過的史料。第二步:展示史料11第三步: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探討幾組史料之間的因果關系。第四步:形成假設歸納學生討論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性的觀點,形成理論假設: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第五步:用假設解釋問題進一步解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擴展到對其他社會革命的解釋,例如對中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的解釋。第六步:教師總結。第三步:分析討論12評價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但是不能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結構??梢酝耙环N教學模式配合使用。評價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13三、兩種模式的綜合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設計和材料分析。教案示例三、兩種模式的綜合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設計和材料分析。14四、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1、提問的目的2、問題的類型3、問題的層次4、問題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四、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1、提問的目的15(一)提問的目的1、引起興趣和吸引注意力?!叭藗兂醮我娒鏁r,總要先問‘貴姓’。你想過沒有,中國人數以千計的姓是從哪兒來?”“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你知道最初的紙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嗎?”(一)提問的目的1、引起興趣和吸引注意力。162、回憶具體知識或信息。“東周建立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主要有哪些?”2、回憶具體知識或信息。173、鼓勵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皬南某蜕坛瘻缤龅臍v史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對于司馬光幼年的這種勤奮學習的精神,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借鑒?”3、鼓勵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18(二)問題的類型1、封閉性問題。一個將回答限定在一個或少數幾個答案之內的問題叫封閉性問題。對于這種問題,學習者已經讀到過或聽到過它的答案,因此只需要回憶某些知識點即可?!皷|周建立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二)問題的類型1、封閉性問題。192、開放性問題。允許有多種不同回答的問題叫開放性問題。它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甚至有些問題只是讓學生表達出他們的感覺?!皬南某蜕坛瘻缤龅臍v史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2、開放性問題。允許有多種不同回答的問題叫開放性問題。它沒有20同一個問題在一種情況下是封閉性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則有可能是開放性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什么選擇在上海召開?”“李白、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么?”“你怎樣評價洋務運動?”同一個問題在一種情況下是封閉性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則有可能是21(三)問題的層次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有與其對應的提問策略。換言之,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有與之相應的不同層次的問題設計。(三)問題的層次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識記221、識記。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回憶、描述、界定或認識記憶中已有的知識。其典型問題如下:秦始皇“焚書坑儒”發(fā)生在哪一年?什么是分封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破釜沉舟”的故事嗎?1、識記。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回憶、描述、界定或認識記憶中232、理解。理解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改變交流的形式,能夠轉述或重新組織所學過的知識,展現出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解釋、概括和說明的能力。以下問題屬于理解型問題:可以用你自己的話解釋一下“貞觀之治”嗎?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三民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嗎?2、理解。理解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改變交流的形式,能夠轉述或重243、應用。應用層次的問題超越了記憶和對知識的轉述階段,它要求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和所學時不同的問題、語境和環(huán)境中。例如:你能舉一個身邊的例子,說明人們提高法制觀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嗎?3、應用。應用層次的問題超越了記憶和對知識的轉述階段,它要求254、分析。分析,要求學生把一個問題分成幾個部分,并在部分之間建立起聯系。分析層次的問題是要學生發(fā)現歷史現象背后的道理,回答這類問題時,學生需要識別邏輯錯誤,區(qū)分事實、觀點和假設,得出結論。例如: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能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區(qū)分開來?4、分析。分析,要求學生把一個問題分成幾個部分,并在部分之間265、綜合。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將各個部分的知識加以整合,構建出對一個問題的獨特新穎的回答。可以是設計一個解決方案、組織一個回答、預測一個問題的結果等等。例如:假設你是林肯,面對南方的分裂行動,你會怎么做?中國革命為什么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5、綜合。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將各個部分的知識加以整合,構276、評價。這類問題要求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歷史現象、人物、思想、制度等進行價值判斷,并能做出決定,是對學生歷史認知水平的最高要求。例如:用你所選擇的史實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中國能照搬美國的民主嗎?6、評價。這類問題要求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歷史現象、人物、思28在上述六個層次的問題中,前三個層次一般屬于封閉型問題,側重于讓學生掌握事實、規(guī)則和動作序列。后三個層次屬于開放型問題,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上述六個層次的問題中,前三個層次一般屬于封閉型問題,側重于29(四)問題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與教學目標相適應。如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那么采用封閉型問題比較合適。如果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或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那么采用開放型問題比較合適。(四)問題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與教學目標相適應。302、與學生的年齡相適應。初中歷史課的提問,主要針對本課的具體內容,以識記、理解、應用層次的問題為主。例如,“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片,比一比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什么不同?”“唐朝科舉制度有哪些歷史作用?”“清代閉關鎖國對中國造成了什么影響?”2、與學生的年齡相適應。31高中歷史課的提問,除了這類問題以外,還可增加跨課、跨單元、跨年級的問題,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評價層次的能力。例如“為什么說清朝軍機處的設置,使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這個問題看似提問當堂課學過的內容,實際上要求學生能綜合以往積累的知識進行分析。如果不了解自秦代以來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的軌跡,就無法準確回答。高中歷史課的提問,除了這類問題以外,還可增加跨課、跨單元、跨32同樣是開放型問題,對初中生和高中生回答問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戊戌變法會失敗?”對于初中生,只要把教科書中的論點復述出來就可以了。對高中生,則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一定局限于課本給出的結論。同樣是開放型問題,對初中生和高中生回答問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333、照顧到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積累?!疤颇┯糜谲娛律系幕鸺c現在航天發(fā)射的火箭有何異同?”“你知道中國傳統(tǒng)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區(qū)別嗎?”3、照顧到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積累。344、問題表述要清晰所提問題,要能夠使學生準確理解。避免提出模棱兩可、或有可能產生多重理解的問題。例如:“科舉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你能談談對中國古代科舉制的看法嗎?”4、問題表述要清晰35改為“唐代科舉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隋唐時期的科舉制與明清時期的科舉制有什么區(qū)別?”“清末為什么會廢除科舉制?”改為36五、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1、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討論法、問答法、競賽、游戲、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等。2、注重對問題的探究教學圍繞對具體歷史問題的研討展開3、注重對歷史材料的運用歷史文字資料、圖像資料、統(tǒng)計數字等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歷史與本地區(qū)、當前國內外發(fā)展形勢的關系等。五、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1、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教37專題二:歷史教學的模式與技能傳遞-接受/問題探究專題二:歷史教學的模式與技能傳遞-接受/問題探究38一、傳遞-接受教學模式理論依據:歷史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一種認識活動。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學程序: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總結-布置作業(yè)-檢查評價。教學策略:以歷史教科書為主要教學材料,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一、傳遞-接受教學模式理論依據:歷史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39案例:《西漢的興盛》第一步,復習舊課(約5分鐘):檢查學生出席情況后,引導學生回憶: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曾經顯赫一時,但是竟然沒過二代就滅亡了。教師提問: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總結:秦的殘暴統(tǒng)治(賦稅沉重、徭役繁苛、刑法嚴酷)是根本原因。案例:《西漢的興盛》第一步,復習舊課(約5分鐘):40

第二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約25~30分鐘):教師在總結秦朝滅亡教訓的基礎上接著敘述:秦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強大一時的秦朝終于被農民起義推翻。秦亡以后,哪一個王朝興盛起來了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第14課《西漢的興盛》(板書課題)第二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約25~30分鐘):41第14課《西漢的興盛》一、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1、西漢社會的貧困2、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秦國滅亡教訓3、漢高祖恢復經濟的措施4、文景之治二、七國之亂略三、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略第14課《西漢的興盛》一、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42第三步,鞏固新課(約5~10分鐘):教師可以針對板書和學生們一起總結:《西漢的興盛》一課主要學習了兩個重點問題:第一,西漢初年為何要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第二,西漢強盛局面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復述這兩個重點內容。教師歸納。第三步,鞏固新課(約5~10分鐘):43第四步,布置作業(yè):1、你從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中得到哪些啟示?2、西漢時期的大一統(tǒng)局面是怎樣形成的?第四步,布置作業(yè):44評價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保障學生迅速、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不足之處在于,由于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活動的機會較少。彌補措施:講述為主,配合使用其它教學方式。例如:通過設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料,請學生分析。等等評價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保障學生迅速、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45二、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理論依據: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是對歷史的解釋過程。因此,歷史教學活動主要是研究歷史問題,對歷史作出解釋的過程。教學目標:掌握認識歷史的方法,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認識,提高對歷史及社會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教學程序:提出問題-展示材料-分析討論-形成假設,解釋問題-總結。教學策略:問題要有不確定性;以學生自主探討為主;教師從旁引導。二、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理論依據: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是對歷史的解釋46案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步:提出問題教師介紹17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概況,引出問題:為什么英國會在17世紀中期發(fā)生資產階級革命?案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步:提出問題47第二步:展示史料1、反映17世紀中期英國經濟發(fā)展、殖民地擴展情況的史料。2、反映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統(tǒng)治造成生產和交易混亂、工商業(yè)蕭條的史料。3、英國資產階級發(fā)展壯大的史料。4、英國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事件的史料。5、反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經過的史料。第二步:展示史料48第三步: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探討幾組史料之間的因果關系。第四步:形成假設歸納學生討論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性的觀點,形成理論假設: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第五步:用假設解釋問題進一步解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擴展到對其他社會革命的解釋,例如對中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的解釋。第六步:教師總結。第三步:分析討論49評價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但是不能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結構。可以同前一種教學模式配合使用。評價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50三、兩種模式的綜合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設計和材料分析。教案示例三、兩種模式的綜合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設計和材料分析。51四、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1、提問的目的2、問題的類型3、問題的層次4、問題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四、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1、提問的目的52(一)提問的目的1、引起興趣和吸引注意力?!叭藗兂醮我娒鏁r,總要先問‘貴姓’。你想過沒有,中國人數以千計的姓是從哪兒來?”“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你知道最初的紙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嗎?”(一)提問的目的1、引起興趣和吸引注意力。532、回憶具體知識或信息?!皷|周建立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主要有哪些?”2、回憶具體知識或信息。543、鼓勵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皬南某蜕坛瘻缤龅臍v史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對于司馬光幼年的這種勤奮學習的精神,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借鑒?”3、鼓勵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55(二)問題的類型1、封閉性問題。一個將回答限定在一個或少數幾個答案之內的問題叫封閉性問題。對于這種問題,學習者已經讀到過或聽到過它的答案,因此只需要回憶某些知識點即可?!皷|周建立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二)問題的類型1、封閉性問題。562、開放性問題。允許有多種不同回答的問題叫開放性問題。它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甚至有些問題只是讓學生表達出他們的感覺?!皬南某蜕坛瘻缤龅臍v史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2、開放性問題。允許有多種不同回答的問題叫開放性問題。它沒有57同一個問題在一種情況下是封閉性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則有可能是開放性的?!爸袊伯a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什么選擇在上海召開?”“李白、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么?”“你怎樣評價洋務運動?”同一個問題在一種情況下是封閉性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則有可能是58(三)問題的層次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有與其對應的提問策略。換言之,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有與之相應的不同層次的問題設計。(三)問題的層次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識記591、識記。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回憶、描述、界定或認識記憶中已有的知識。其典型問題如下:秦始皇“焚書坑儒”發(fā)生在哪一年?什么是分封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破釜沉舟”的故事嗎?1、識記。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回憶、描述、界定或認識記憶中602、理解。理解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改變交流的形式,能夠轉述或重新組織所學過的知識,展現出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解釋、概括和說明的能力。以下問題屬于理解型問題:可以用你自己的話解釋一下“貞觀之治”嗎?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三民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嗎?2、理解。理解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改變交流的形式,能夠轉述或重613、應用。應用層次的問題超越了記憶和對知識的轉述階段,它要求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和所學時不同的問題、語境和環(huán)境中。例如:你能舉一個身邊的例子,說明人們提高法制觀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嗎?3、應用。應用層次的問題超越了記憶和對知識的轉述階段,它要求624、分析。分析,要求學生把一個問題分成幾個部分,并在部分之間建立起聯系。分析層次的問題是要學生發(fā)現歷史現象背后的道理,回答這類問題時,學生需要識別邏輯錯誤,區(qū)分事實、觀點和假設,得出結論。例如: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能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區(qū)分開來?4、分析。分析,要求學生把一個問題分成幾個部分,并在部分之間635、綜合。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將各個部分的知識加以整合,構建出對一個問題的獨特新穎的回答??梢允窃O計一個解決方案、組織一個回答、預測一個問題的結果等等。例如:假設你是林肯,面對南方的分裂行動,你會怎么做?中國革命為什么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5、綜合。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將各個部分的知識加以整合,構646、評價。這類問題要求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歷史現象、人物、思想、制度等進行價值判斷,并能做出決定,是對學生歷史認知水平的最高要求。例如:用你所選擇的史實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中國能照搬美國的民主嗎?6、評價。這類問題要求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歷史現象、人物、思65在上述六個層次的問題中,前三個層次一般屬于封閉型問題,側重于讓學生掌握事實、規(guī)則和動作序列。后三個層次屬于開放型問題,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上述六個層次的問題中,前三個層次一般屬于封閉型問題,側重于66(四)問題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與教學目標相適應。如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那么采用封閉型問題比較合適。如果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或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那么采用開放型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