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材料磁學性能-課件_第1頁
無機材料磁學性能-課件_第2頁
無機材料磁學性能-課件_第3頁
無機材料磁學性能-課件_第4頁
無機材料磁學性能-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機材料的磁學性能物質的磁性磁疇與磁滯回線鐵氧體的磁性與結構鐵氧體磁性材料無機材料的磁學性能物質的磁性應用磁學磁學基礎應用磁學磁學物質的磁性一、磁學性質基本概念二、磁性的本質三、磁性的分類物質的磁性一、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性材料金屬和合金電阻率低,損耗大,不能滿足應用之需要,尤其在高頻范圍內。含鐵及其它元素的復合氧化物。稱為鐵氧體(ferrite),電阻率為10~106?m,屬于半導體范疇。磁性無機材料:高電阻、低損耗。磁性材料金屬和合金電阻率低,損耗大,不能滿足應用之需要,尤其一、電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介質內的質點(原子、分子、離子)正負電荷重心的分離,使其轉變成偶極子的過程。或在外電場作用下,正、負電荷盡管可以逆向移動,但它們并不能掙脫彼此的束縛而形成電流,只能產生微觀尺度的相對位移并使其轉變成偶極子的過程。

二、磁化:是指在物質中形成了成對的N、S磁極。三、電荷—磁極,極化強度—磁極強度磁性質與介電性質一、電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介質內的質點(原子、分子、離子)在磁場的作用下,物質中形成了成對的N、S磁極,稱這種現(xiàn)象為磁化。NSS+-+qm-qm磁極上的磁荷如圖,在N、S磁極上帶有+qm、-qm的磁量。與電場對應,把磁量叫做磁荷。一對等量異號的磁極體系叫做磁偶極子。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化磁化:能被磁場磁化的介質稱為磁介質。在磁場的作用下,物質中形成了成對的N、S磁極,稱這種現(xiàn)象為磁NSS+-+qm-qm磁極上的磁荷對應于靜電庫侖定律,兩個磁極間的相互作用F在二者的連線上,其大小與磁荷(qm1、qm2)及它們間的距離r有如下關系:rμ0為真空磁導率=4π×10-7H/m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化NS+-+qm-qm磁極上的磁荷對應于靜電庫侖定律,兩個磁將磁極強度(磁荷)為qm、相距為L的磁偶極子置于磁場強度H中磁偶極子受到的磁場力可表示為

F=qmHm=ql-qmHqmHSNHqmHsinθL磁矩(magneticmoment)磁學性質基本概念電偶極子-q+qlE電矩磁矩是表示磁體本質的一個物理量。表征磁性物體磁性大小。

將磁極強度(磁荷)為qm、相距為L的磁偶極子置于磁場強度H中磁偶極子磁矩小封閉環(huán)形電流磁矩的方向為它本身在圓心所產生的磁場方向。I-電流強度,S為封閉環(huán)形的面積m:單位Am2磁矩愈大,磁性愈強,即物質在磁場中所受的力也大。磁矩只與物體本身有關,與外磁場無關。

磁學性質基本概念也可用環(huán)行電流描述磁矩。磁矩(magneticmoment)磁偶極子磁矩小封閉環(huán)形電流磁矩的方向為它本身在圓心所產生的磁磁化強度與磁感應強度把物質置于外磁場中,物質可能被磁化。這時物質的磁化強度將發(fā)生變化。磁化強度M與磁場強度H有如下關系式:

M=χ

H或χ

=M/H式中,

χ為物質的磁化率:介質的磁化率,僅與介質性質有關,反映材料磁化的能力。沒有單位,可正可負,取決于材料不同的磁型類別。磁化強度:磁化強度的物理意義是單位體積的磁矩。表征磁介質被磁化的程度。磁化強度與磁感應強度把物質置于外磁場中,物質可能被磁化。這時磁化過程中伴隨著磁偶極子的轉向和磁疇壁的移動。M如圖為磁化強度M與磁場強度H的關系曲線(磁化曲線)。它們一般并不呈線性關系。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化過程中伴隨著磁偶極子的轉向和磁疇壁的移動。M如圖為磁化強材料被磁化:H總=H+H1(矢量和)外加磁場強度為H,磁介質的總磁場強度:H1=M=H磁感應強度B:通過磁場中某點,垂直于磁場方向單位面積的磁力線數(shù)。單位:Wb·m-2(T特斯拉)真空:磁介質:真空磁導率外磁場H介質的磁導率磁學性質基本概念材料被磁化:H總=H+H1(矢量和)外加磁場強度為H,磁介質的相對磁導率介質的磁導率磁導率:表示磁性材料傳導和通過磁力線的能力。是磁性材料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介質的相對磁導率介質的磁導率磁導率:表示磁性材料傳導和通過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電現(xiàn)象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材料內部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形電流,因而必然會產生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電子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①電子軌道磁矩電子自旋與繞核公轉自旋電子-er原子核+e軌道運動電子繞核作圓周運動可以認為是一個閉合線路。則環(huán)形電流能產生磁矩。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產生電子軌道磁矩。二、磁性的本質①電子軌道磁矩電子自旋與繞核公轉自旋電子r原子核軌道運動電設電子質量m,電荷e,圓周運動半徑r,角速度ω。則軌道運動速度為ω/2π。這相當于電流大小為eω/2π(A)流過界面積為πr2的線圈。因此產生的磁矩為:

Mmi=IS=(eω/2π)πr2=(e/2m)P式中P=mωr2稱為電子軌道運動的角動量。①電子軌道磁矩二、磁性的本質設電子質量m,電荷e,圓周運動半徑r,角速度ω。①電子軌②電子自旋磁矩電子自旋產生自旋磁矩Mms。電子自旋的磁矩與電子自旋的角動量Ps存在以下關系。Mms=(e/m)(h/2π)

Ps=2Ps

μB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shù)。

二、磁性的本質電子自旋與繞核公轉自旋電子-er原子核+e軌道運動②電子自旋磁矩電子自旋產生自旋磁矩Mms。二、磁性的本質電③原子核磁矩原子核的質量是電子的1800倍,運動速度僅為電子速度的千分之幾,所以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僅為電子自旋磁矩的千分之幾。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對原子磁矩貢獻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二、磁性的本質③原子核磁矩二、磁性的本質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電現(xiàn)象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材料內部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形電流,因而必然會產生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電子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原子核磁矩很小,約為電子磁矩的1/2000。忽略不計。物質的磁性主要由電子的自旋磁矩引起。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原子、分子是否具有磁矩,決定于原子、分子的結構。原子中的電子層均被電子排滿時,原子沒有磁矩(方向相反的電子自旋磁矩可以互相抵消)。只有原子中存在未被排滿的電子層時,電子磁矩之和不為零,原子才具有磁矩,稱為原子的固有磁矩。Fe原子:3d64s2Zn:不顯示磁性各層都充滿電子的原子結構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它們的外層電子磁矩要發(fā)生變化,所以分子磁矩不是單個原子磁矩的總和。二、磁性的本質原子、分子是否具有磁矩,決定于原子、分子的結構。原子中的電子三、磁性的分類使磁場減弱使磁場略有增強使磁場強烈增強三、磁性的分類使磁場減弱使磁場略有增強使磁場強烈增強1.抗磁性<0(-10-5),磁化強度為負;B<B0;原子(離子)的磁矩為零,不存在固有磁矩;M與H呈線性關系。如:Bi,Cu,Ag,Au等金屬。特點:抗磁性來源于電子循軌運動時受外加磁場作用所產生的與外加磁場方向相反的附加磁矩,稱為抗磁矩。2.順磁性(弱磁性)順磁性主要來源于電子(離子)的固有磁矩。無外加磁場時,原子的固有磁矩呈無序狀態(tài),原子宏觀上不呈現(xiàn)磁性,外加磁場作用下,原子磁矩比較規(guī)則的取向,物質顯示極弱的磁性。1.抗磁性<0(-10-5),磁化強度為負;如:Bi,C>0(10-5),磁化強度為正;磁化率與絕對溫度呈反比,=C/T,C為居里常數(shù);原子(離子)存在固有磁矩;M與H呈線性關系。如:過渡元素、稀土元素等。特點:3.鐵磁性(強磁性)>0(103),而且很大,磁化強度為正;較弱的磁場,也可得到極高的磁化強度;去除外磁場后,仍保留極強的磁性;M與H呈非線性關系。。特點:2.順磁性(弱磁性)>0(10-5),磁化強度為正;如:過渡元素、稀土元素等鐵磁性來源于原子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和自發(fā)磁化。錳(25)、鉻(24)等其他元素也有剩余的自旋磁矩,但并不是鐵磁性金屬。如:Fe、Co、NiFe、Co、Ni原子的外層電子填充規(guī)律金屬元素FeCoNi原子外層電子分布3d64s23d74s23d84s2d層原子填充規(guī)律未抵消自旋數(shù)432?3.鐵磁性(強磁性)鐵磁性來源于原子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和自發(fā)磁化。錳(25)、鉻自發(fā)磁化:無外磁場的情況下,材料所發(fā)生的磁化稱為自發(fā)磁化。產生原因:處于不同原子間的、未被填滿殼層上的電子發(fā)生特殊的相互作用。參與相互作用的電子已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原子,而是“公有化”了,原子間好像在交換電子,稱為“交換作用”。結果迫使相鄰原子自旋磁矩產生有序排列。因交換作用所產生的附加能量稱為交換能J。J為正值時,呈現(xiàn)鐵磁性。自發(fā)磁化:無外磁場的情況下,材料所發(fā)生的磁化稱為自發(fā)磁化。產交換能J與晶格的原子間距有密切關系,原子間距a與未被填滿的電子殼層直徑D之比大于3時,交換能為正值,表現(xiàn)出鐵磁性。a/D<3時,交換能為負值,為反鐵磁性。交換能J與晶格的原子間距有密切關系,原子間距a與未被填滿的電不變不變變化鐵磁體的鐵磁性只在某一溫度以下才能表現(xiàn)出來,超過這一溫度,由于熱振動破壞了電子自旋磁矩的平行取向,自發(fā)磁化強度變?yōu)榱?,鐵磁性消失。由順磁性轉變?yōu)殍F磁性的溫度為居里點。居里點以上,材料的磁化率與溫度的關系服從居里—外斯定律:C居里常數(shù)不變不變變化鐵磁體的鐵磁性只在某一溫度以下才能表現(xiàn)出來4.反鐵磁性(弱磁性)交換能J為負值,使相鄰原子間的自旋趨于反向平行排列,原子磁矩相互抵消,不能形成自發(fā)磁化區(qū)域。特點:任何溫度下,都觀察不到反鐵磁性物質的任何自發(fā)磁化現(xiàn)象,因此其宏觀特性是順磁性的;M與H呈線性關系;與溫度的關系:TTn反鐵磁性物質與溫度的關系Tn反鐵磁居里點4.反鐵磁性(弱磁性)交換能J為負值,使相鄰原子間的自旋趨抗抗§7.2磁疇與磁滯回線一、磁疇二、磁滯回線§7.2磁疇與磁滯回線一、磁疇一、磁疇鐵磁性物質中自發(fā)磁化方向一致的微小區(qū)域,稱為磁疇。相鄰疇壁間的過渡層稱為磁疇壁。(BaFe12O19)一、磁疇鐵磁性物質中自發(fā)磁化方向一致的微小區(qū)域,稱為磁疇。(磁疇結構保證體系能量最低磁疇首尾相接,形成閉合回路主疇:大而長的磁疇組織,其自發(fā)磁化方向必定沿著晶體的易磁化方向。副疇:小而短的磁疇組織,其自發(fā)磁化方向不一定是晶體的易磁化方向。磁疇結構保證體系能量最低磁疇首尾相接,形成閉合回路主疇:大而磁疇壁:180°磁疇壁與90°磁疇壁

109.47°磁疇壁與70.53°磁疇壁磁疇壁:180°磁疇壁與90°磁疇壁磁疇壁是一個過渡區(qū),有一定厚度。磁疇的磁化方向在疇壁處不能突然轉一個大角度,而是經過疇壁的一定厚度逐步轉過去的,即過渡區(qū)中的原子磁矩是逐步改變方向的。磁疇結構:磁疇的形狀、尺寸、疇壁的類型與厚度總稱為磁疇結構。同一磁性材料,磁疇結構不同,則其磁化行為也不同。磁疇壁是一個過渡區(qū),有一定厚度。磁疇結構:磁疇的形狀、尺寸、Bloch疇壁(塊體磁性體中)Neel疇壁(薄膜磁性體中)磁疇壁內磁矩始終與疇壁平面平行,即磁矩圍繞平行難磁化軸而轉動。磁疇壁內磁矩始終與薄膜平面平行,即磁矩圍繞垂直薄膜表面的軸而轉動。Bloch疇壁Neel疇壁磁疇壁內磁矩始終與疇壁平面平行,即二、磁滯回線1.磁化曲線鐵磁體在外磁場中的磁化(使材料具有磁性的過程)過程主要為疇壁的移動和磁疇內磁矩的轉向。磁導率為磁化曲線上各點的斜率二、磁滯回線1.磁化曲線鐵磁體在外磁場中的磁化(使材料具有磁化過程:oa:微弱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隨外磁場強度H的增大緩慢上升,磁化強度M與外磁場強度H之間近似呈直線關系,磁化是可逆的(可逆壁移)。ab:疇壁移動使與外磁場方向一致的磁疇范圍擴大,其它方向的磁疇相應縮小。bc:與磁場方向不一致的磁疇的磁化矢量按外磁場方向轉動,直到處于飽和狀態(tài)。磁化過程:oa:微弱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隨外磁場強度H的增大2.磁滯曲線外磁場為交變磁場Bs飽和磁感應強度Br剩余磁感應強度Hc矯頑磁場強度(矯頑力)材料磁化與外磁場的關系:磁滯回線磁感應強度的變化滯后于磁場強度的變化回線所包圍的面積相當于磁化一個周期所產生的能量損耗,稱為磁滯損耗。鐵磁材料的一個基本特征。2.磁滯曲線外磁場為交變磁場Bs飽和磁感應強度Br剩余磁感按照磁滯回線的形狀分為:軟磁材料-小Hc(磁滯回線瘦?。┯泊挪牧希驢c、Br(磁滯回線肥大)鐵磁性與鐵電性的本質差別:鐵電性由離子位移引起,鐵磁性由原子取向引起。鐵電性在非對稱性的晶體中發(fā)生,鐵磁性發(fā)生在次價電子的非平衡自旋中。鐵電體的居里點是由于晶體相變引起的,鐵磁性的居里點是原子的無規(guī)則振動破壞了原子間的“交換”作用,從而使自發(fā)磁化消失引起的。按照磁滯回線的形狀分為:鐵磁性與鐵電性的本質差別:鐵電性由離§7.3鐵氧體的磁性與結構一、鐵氧體的磁性二、鐵氧體的結構§7.3鐵氧體的磁性與結構一、鐵氧體的磁性一、鐵氧體的磁性鐵氧體是含有鐵酸鹽的陶瓷磁性材料。鐵氧體與鐵磁性物質的異同:具有自發(fā)磁化強度和磁疇相同之處:鐵氧體一般都是多種金屬的氧化物復合而成;其磁性來自兩種不同的磁矩:一種磁矩在一種方向排列整齊,另一種磁矩在相反的方向排列。這兩種磁矩方向相反,大小不等,兩個磁矩之差,就產生了自發(fā)磁化現(xiàn)象,因此鐵氧體磁性又稱為亞鐵磁性。不同之處:一、鐵氧體的磁性鐵氧體是含有鐵酸鹽的陶瓷磁性材料。鐵氧體與鐵無機材料磁學性能-課件二、鐵氧體的結構尖晶石型鐵氧體*石榴石型鐵氧體磁鉛石型鐵氧體鈣鈦礦型鐵氧體鈦鐵礦型鐵氧體鎢青銅型鐵氧體二、鐵氧體的結構尖晶石型鐵氧體*§7.4鐵氧體磁性材料一、軟磁材料二、硬磁材料三、矩磁材料§7.4鐵氧體磁性材料一、軟磁材料一、軟磁材料高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大;電阻高,損耗低;矯頑力Hc?。环€(wěn)定性好。1.特點2.應用電感線圈、小型變壓器、脈沖變壓器、中頻變壓器等的磁芯;天線棒磁芯、錄音磁頭等。一、軟磁材料高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大;1.特點2.應用二、硬磁材料(永磁材料)剩磁Br大,儲存磁能大;矯頑力Hc大,不容易退磁。1.特點2.應用磁路系統(tǒng)中作永磁以產生恒穩(wěn)磁場:揚聲器、拾音器、助聽器、錄音磁頭、磁通計、示波器、磁盤材料等。二、硬磁材料(永磁材料)剩磁Br大,儲存磁能大;1.特點2二、矩磁材料磁滯回線近似矩形;高的剩磁比

Br/Bm;矯頑力Hc

??;開關系數(shù)??;低損耗;穩(wěn)定性好。1.特點2.應用記憶元件、開關元件或邏輯元件。二、矩磁材料磁滯回線近似矩形;1.特點2.應用記憶元件、軟磁、硬磁及矩磁材料的磁滯回線軟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軟磁、硬磁及矩磁材料的磁滯回線軟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無機材料的磁學性能物質的磁性磁疇與磁滯回線鐵氧體的磁性與結構鐵氧體磁性材料無機材料的磁學性能物質的磁性應用磁學磁學基礎應用磁學磁學物質的磁性一、磁學性質基本概念二、磁性的本質三、磁性的分類物質的磁性一、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性材料金屬和合金電阻率低,損耗大,不能滿足應用之需要,尤其在高頻范圍內。含鐵及其它元素的復合氧化物。稱為鐵氧體(ferrite),電阻率為10~106?m,屬于半導體范疇。磁性無機材料:高電阻、低損耗。磁性材料金屬和合金電阻率低,損耗大,不能滿足應用之需要,尤其一、電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介質內的質點(原子、分子、離子)正負電荷重心的分離,使其轉變成偶極子的過程。或在外電場作用下,正、負電荷盡管可以逆向移動,但它們并不能掙脫彼此的束縛而形成電流,只能產生微觀尺度的相對位移并使其轉變成偶極子的過程。

二、磁化:是指在物質中形成了成對的N、S磁極。三、電荷—磁極,極化強度—磁極強度磁性質與介電性質一、電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介質內的質點(原子、分子、離子)在磁場的作用下,物質中形成了成對的N、S磁極,稱這種現(xiàn)象為磁化。NSS+-+qm-qm磁極上的磁荷如圖,在N、S磁極上帶有+qm、-qm的磁量。與電場對應,把磁量叫做磁荷。一對等量異號的磁極體系叫做磁偶極子。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化磁化:能被磁場磁化的介質稱為磁介質。在磁場的作用下,物質中形成了成對的N、S磁極,稱這種現(xiàn)象為磁NSS+-+qm-qm磁極上的磁荷對應于靜電庫侖定律,兩個磁極間的相互作用F在二者的連線上,其大小與磁荷(qm1、qm2)及它們間的距離r有如下關系:rμ0為真空磁導率=4π×10-7H/m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化NS+-+qm-qm磁極上的磁荷對應于靜電庫侖定律,兩個磁將磁極強度(磁荷)為qm、相距為L的磁偶極子置于磁場強度H中磁偶極子受到的磁場力可表示為

F=qmHm=ql-qmHqmHSNHqmHsinθL磁矩(magneticmoment)磁學性質基本概念電偶極子-q+qlE電矩磁矩是表示磁體本質的一個物理量。表征磁性物體磁性大小。

將磁極強度(磁荷)為qm、相距為L的磁偶極子置于磁場強度H中磁偶極子磁矩小封閉環(huán)形電流磁矩的方向為它本身在圓心所產生的磁場方向。I-電流強度,S為封閉環(huán)形的面積m:單位Am2磁矩愈大,磁性愈強,即物質在磁場中所受的力也大。磁矩只與物體本身有關,與外磁場無關。

磁學性質基本概念也可用環(huán)行電流描述磁矩。磁矩(magneticmoment)磁偶極子磁矩小封閉環(huán)形電流磁矩的方向為它本身在圓心所產生的磁磁化強度與磁感應強度把物質置于外磁場中,物質可能被磁化。這時物質的磁化強度將發(fā)生變化。磁化強度M與磁場強度H有如下關系式:

M=χ

H或χ

=M/H式中,

χ為物質的磁化率:介質的磁化率,僅與介質性質有關,反映材料磁化的能力。沒有單位,可正可負,取決于材料不同的磁型類別。磁化強度:磁化強度的物理意義是單位體積的磁矩。表征磁介質被磁化的程度。磁化強度與磁感應強度把物質置于外磁場中,物質可能被磁化。這時磁化過程中伴隨著磁偶極子的轉向和磁疇壁的移動。M如圖為磁化強度M與磁場強度H的關系曲線(磁化曲線)。它們一般并不呈線性關系。磁學性質基本概念磁化過程中伴隨著磁偶極子的轉向和磁疇壁的移動。M如圖為磁化強材料被磁化:H總=H+H1(矢量和)外加磁場強度為H,磁介質的總磁場強度:H1=M=H磁感應強度B:通過磁場中某點,垂直于磁場方向單位面積的磁力線數(shù)。單位:Wb·m-2(T特斯拉)真空:磁介質:真空磁導率外磁場H介質的磁導率磁學性質基本概念材料被磁化:H總=H+H1(矢量和)外加磁場強度為H,磁介質的相對磁導率介質的磁導率磁導率:表示磁性材料傳導和通過磁力線的能力。是磁性材料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介質的相對磁導率介質的磁導率磁導率:表示磁性材料傳導和通過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電現(xiàn)象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材料內部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形電流,因而必然會產生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電子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①電子軌道磁矩電子自旋與繞核公轉自旋電子-er原子核+e軌道運動電子繞核作圓周運動可以認為是一個閉合線路。則環(huán)形電流能產生磁矩。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產生電子軌道磁矩。二、磁性的本質①電子軌道磁矩電子自旋與繞核公轉自旋電子r原子核軌道運動電設電子質量m,電荷e,圓周運動半徑r,角速度ω。則軌道運動速度為ω/2π。這相當于電流大小為eω/2π(A)流過界面積為πr2的線圈。因此產生的磁矩為:

Mmi=IS=(eω/2π)πr2=(e/2m)P式中P=mωr2稱為電子軌道運動的角動量。①電子軌道磁矩二、磁性的本質設電子質量m,電荷e,圓周運動半徑r,角速度ω。①電子軌②電子自旋磁矩電子自旋產生自旋磁矩Mms。電子自旋的磁矩與電子自旋的角動量Ps存在以下關系。Mms=(e/m)(h/2π)

Ps=2Ps

μB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shù)。

二、磁性的本質電子自旋與繞核公轉自旋電子-er原子核+e軌道運動②電子自旋磁矩電子自旋產生自旋磁矩Mms。二、磁性的本質電③原子核磁矩原子核的質量是電子的1800倍,運動速度僅為電子速度的千分之幾,所以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僅為電子自旋磁矩的千分之幾。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對原子磁矩貢獻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二、磁性的本質③原子核磁矩二、磁性的本質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電現(xiàn)象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材料內部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閉合的環(huán)形電流,因而必然會產生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電子磁矩=軌道磁矩<<自旋磁矩原子核磁矩很小,約為電子磁矩的1/2000。忽略不計。物質的磁性主要由電子的自旋磁矩引起。二、磁性的本質磁性的本源:電子的循軌運動和自旋運動。磁現(xiàn)象和原子、分子是否具有磁矩,決定于原子、分子的結構。原子中的電子層均被電子排滿時,原子沒有磁矩(方向相反的電子自旋磁矩可以互相抵消)。只有原子中存在未被排滿的電子層時,電子磁矩之和不為零,原子才具有磁矩,稱為原子的固有磁矩。Fe原子:3d64s2Zn:不顯示磁性各層都充滿電子的原子結構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它們的外層電子磁矩要發(fā)生變化,所以分子磁矩不是單個原子磁矩的總和。二、磁性的本質原子、分子是否具有磁矩,決定于原子、分子的結構。原子中的電子三、磁性的分類使磁場減弱使磁場略有增強使磁場強烈增強三、磁性的分類使磁場減弱使磁場略有增強使磁場強烈增強1.抗磁性<0(-10-5),磁化強度為負;B<B0;原子(離子)的磁矩為零,不存在固有磁矩;M與H呈線性關系。如:Bi,Cu,Ag,Au等金屬。特點:抗磁性來源于電子循軌運動時受外加磁場作用所產生的與外加磁場方向相反的附加磁矩,稱為抗磁矩。2.順磁性(弱磁性)順磁性主要來源于電子(離子)的固有磁矩。無外加磁場時,原子的固有磁矩呈無序狀態(tài),原子宏觀上不呈現(xiàn)磁性,外加磁場作用下,原子磁矩比較規(guī)則的取向,物質顯示極弱的磁性。1.抗磁性<0(-10-5),磁化強度為負;如:Bi,C>0(10-5),磁化強度為正;磁化率與絕對溫度呈反比,=C/T,C為居里常數(shù);原子(離子)存在固有磁矩;M與H呈線性關系。如:過渡元素、稀土元素等。特點:3.鐵磁性(強磁性)>0(103),而且很大,磁化強度為正;較弱的磁場,也可得到極高的磁化強度;去除外磁場后,仍保留極強的磁性;M與H呈非線性關系。。特點:2.順磁性(弱磁性)>0(10-5),磁化強度為正;如:過渡元素、稀土元素等鐵磁性來源于原子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和自發(fā)磁化。錳(25)、鉻(24)等其他元素也有剩余的自旋磁矩,但并不是鐵磁性金屬。如:Fe、Co、NiFe、Co、Ni原子的外層電子填充規(guī)律金屬元素FeCoNi原子外層電子分布3d64s23d74s23d84s2d層原子填充規(guī)律未抵消自旋數(shù)432?3.鐵磁性(強磁性)鐵磁性來源于原子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和自發(fā)磁化。錳(25)、鉻自發(fā)磁化:無外磁場的情況下,材料所發(fā)生的磁化稱為自發(fā)磁化。產生原因:處于不同原子間的、未被填滿殼層上的電子發(fā)生特殊的相互作用。參與相互作用的電子已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原子,而是“公有化”了,原子間好像在交換電子,稱為“交換作用”。結果迫使相鄰原子自旋磁矩產生有序排列。因交換作用所產生的附加能量稱為交換能J。J為正值時,呈現(xiàn)鐵磁性。自發(fā)磁化:無外磁場的情況下,材料所發(fā)生的磁化稱為自發(fā)磁化。產交換能J與晶格的原子間距有密切關系,原子間距a與未被填滿的電子殼層直徑D之比大于3時,交換能為正值,表現(xiàn)出鐵磁性。a/D<3時,交換能為負值,為反鐵磁性。交換能J與晶格的原子間距有密切關系,原子間距a與未被填滿的電不變不變變化鐵磁體的鐵磁性只在某一溫度以下才能表現(xiàn)出來,超過這一溫度,由于熱振動破壞了電子自旋磁矩的平行取向,自發(fā)磁化強度變?yōu)榱?,鐵磁性消失。由順磁性轉變?yōu)殍F磁性的溫度為居里點。居里點以上,材料的磁化率與溫度的關系服從居里—外斯定律:C居里常數(shù)不變不變變化鐵磁體的鐵磁性只在某一溫度以下才能表現(xiàn)出來4.反鐵磁性(弱磁性)交換能J為負值,使相鄰原子間的自旋趨于反向平行排列,原子磁矩相互抵消,不能形成自發(fā)磁化區(qū)域。特點:任何溫度下,都觀察不到反鐵磁性物質的任何自發(fā)磁化現(xiàn)象,因此其宏觀特性是順磁性的;M與H呈線性關系;與溫度的關系:TTn反鐵磁性物質與溫度的關系Tn反鐵磁居里點4.反鐵磁性(弱磁性)交換能J為負值,使相鄰原子間的自旋趨抗抗§7.2磁疇與磁滯回線一、磁疇二、磁滯回線§7.2磁疇與磁滯回線一、磁疇一、磁疇鐵磁性物質中自發(fā)磁化方向一致的微小區(qū)域,稱為磁疇。相鄰疇壁間的過渡層稱為磁疇壁。(BaFe12O19)一、磁疇鐵磁性物質中自發(fā)磁化方向一致的微小區(qū)域,稱為磁疇。(磁疇結構保證體系能量最低磁疇首尾相接,形成閉合回路主疇:大而長的磁疇組織,其自發(fā)磁化方向必定沿著晶體的易磁化方向。副疇:小而短的磁疇組織,其自發(fā)磁化方向不一定是晶體的易磁化方向。磁疇結構保證體系能量最低磁疇首尾相接,形成閉合回路主疇:大而磁疇壁:180°磁疇壁與90°磁疇壁

109.47°磁疇壁與70.53°磁疇壁磁疇壁:180°磁疇壁與90°磁疇壁磁疇壁是一個過渡區(qū),有一定厚度。磁疇的磁化方向在疇壁處不能突然轉一個大角度,而是經過疇壁的一定厚度逐步轉過去的,即過渡區(qū)中的原子磁矩是逐步改變方向的。磁疇結構:磁疇的形狀、尺寸、疇壁的類型與厚度總稱為磁疇結構。同一磁性材料,磁疇結構不同,則其磁化行為也不同。磁疇壁是一個過渡區(qū),有一定厚度。磁疇結構:磁疇的形狀、尺寸、Bloch疇壁(塊體磁性體中)Neel疇壁(薄膜磁性體中)磁疇壁內磁矩始終與疇壁平面平行,即磁矩圍繞平行難磁化軸而轉動。磁疇壁內磁矩始終與薄膜平面平行,即磁矩圍繞垂直薄膜表面的軸而轉動。Bloch疇壁Neel疇壁磁疇壁內磁矩始終與疇壁平面平行,即二、磁滯回線1.磁化曲線鐵磁體在外磁場中的磁化(使材料具有磁性的過程)過程主要為疇壁的移動和磁疇內磁矩的轉向。磁導率為磁化曲線上各點的斜率二、磁滯回線1.磁化曲線鐵磁體在外磁場中的磁化(使材料具有磁化過程:oa:微弱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隨外磁場強度H的增大緩慢上升,磁化強度M與外磁場強度H之間近似呈直線關系,磁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