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腰痹病診療規(guī)范_第1頁
中醫(yī)腰痹病診療規(guī)范_第2頁
中醫(yī)腰痹病診療規(guī)范_第3頁
中醫(yī)腰痹病診療規(guī)范_第4頁
中醫(yī)腰痹病診療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腰痹?。ㄑ甸g盤突出癥)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發(fā)生于中老年人,青壯年偶發(fā)。(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4)脊柱側彎,腰生理孤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5)下肢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6)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或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實用骨科學》(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主編,第三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年)。(1)腰痛合并坐骨神經(jīng)痛,放射至小腿或足,直腿抬高試驗陽性。(2)腰椎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同時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3)伸拇(趾)肌力減弱,小腿前外或后外側皮膚感覺減退,脛后肌腱及跟腱反射減弱。(4)X線平片排除其它腰椎病變。(5)CT/MRI檢查結果與臨床相符。(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劇烈,活動受限明顯,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痙攣。2、緩解期:腰腿疼痛緩解,活動好轉,但仍有痹痛,不耐勞。3、康復期:腰腿病癥狀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長時站立、行走。(三)證候診斷1、氣滯血瘀證:近期腰部有外傷史,腰腿痛劇烈,痛有定處,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動艱難,痛處拒按,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黃,脈緊澀或脈弦。2、風寒濕痹證:腰腿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痛有定處,雖靜臥亦不減或反而加重,日輕夜重,遇寒痛增,得熱則減,舌質胖淡,苔白膩,脈弦緊、弦緩或沉緊。3、濕熱痹阻證:腰筋腿痛,痛處伴有熱感,或見肢節(jié)紅腫,口渴不欲飲,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4、肝腎虧虛證:腰腿痛纏綿日久,反復發(fā)作,乏力、不耐勞,遇勞加重,臥則減輕;包括肝腎陰虛及肝腎陽虛證。陰虛證癥見:心煩失眠,口苦咽干,舌紅少津,脈弦細而數(shù)。陽虛證癥見:四肢不溫,形寒畏冷,筋脈拘攣,舌質淡胖,脈沉細無力等癥。二、治療方案(一)辯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氣滯血瘀證治法:行氣活血,祛瘀止痛。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川芎、當歸、五靈脂、香附、甘草、羌活、沒藥、牛膝、秦艽、桃仁、紅花、地龍等。中成藥:七厘膠囊、腰痹痛膠囊等。2、風寒濕痹證治法:溫經(jīng)散寒,祛濕通絡。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黨參、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細辛、防風、秦艽、蜈蚣、烏梢蛇等。中成藥:小活絡丹等。3、濕熱痹阻證治法:清利濕熱,通絡止痛。方藥:大秦艽湯加減。川芎、獨活、當歸、白芍、地龍、甘草、秦艽、羌活、防風、白芷、黃芩、白術、茯苓、生地、熟地等。中成藥:二妙散等。4、肝腎虧虛證治法:補益肝腎,通絡止痛。陽虛證方藥:右歸丸加減。山藥、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膠、當歸、川芎、狗脊、牛膝、川斷、桑寄生、菟絲子等。陰虛證方藥:虎潛丸加減。知母、黃柏、熟地、鎖陽、龜甲、白芍、牛膝、陳皮、當歸、狗骨等。中成藥:獨活寄生膠囊、健步虎潛丸等。(二)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用血塞通、丹參注射液、燈盞花素等。如疼痛較甚的患者可選用血塞通400mg或丹參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三)非藥物治療1、推拿治療(每工作日一次)(1)取穴:腎俞、八髎、環(huán)跳、秩邊、承扶、風市、委中、承山、涌泉等。(2)手法:滾法、揉法、拿捏法、點壓法、彈撥法、搖法、扳法、拔伸法、搓抖法等。(3)操作:患者俯臥位,用滾、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兩側膀胱經(jīng)及臀部及下肢后外側施術,以腰部為重點。然后醫(yī)者用雙手掌重疊用力,沿脊柱由上至下按壓腰骶部,反復2~3遍。用拇指或肘尖點壓腰陽關、腎俞、居髎、環(huán)跳、承扶、委中及阿是穴,然后在助手配合拔伸牽引的情況下,用拇指頂推或肘尖按壓患處。患者側臥位,醫(yī)者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然后患者再仰臥位,屈膝、屈髖,醫(yī)者握住患者雙踝,攏住雙膝,左右旋轉搖動患者髖部和向上推壓雙膝,以拉緊后縱韌帶和加寬椎體后緣椎間隙。再用強制直腿抬高以牽拉坐骨神經(jīng)。接著點按雙側氣沖穴,以下肢出現(xiàn)麻、涼的感覺為度,迅速抬起雙指,使患者下肢出現(xiàn)灼熱的感覺直至足底。另外,也可采用腰部踩蹺法,操作時醫(yī)者力度要輕,要選擇性使用。最后用整理手法:患者俯臥位,醫(yī)者用滾、拿、揉、彈撥手法沿腰部及患側坐骨神經(jīng)分布區(qū)施術,然后擦熱患處。該療法對于單純腰痛及較輕下肢放射痛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較好,但如治療1周癥狀改善不明顯,要及時采取其它治療方法。(4)手法辨證操作:①氣滯血瘀證:沿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經(jīng)按揉,重點按揉膈俞、次髂穴,各1分鐘;一指禪推膈俞、次髎、合谷、太沖穴,各半分鐘。重點采用循經(jīng)按揉、一指禪推膈俞、次髎、合谷、太沖穴,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要求手法操作輕快柔和。②風寒濕痹證: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經(jīng)取風府、大椎、腰陽關、腎俞、委中行按揉法,每穴1分鐘;自上而下沿督脈及夾脊施予擦法,以透熱為度。重點采用循經(jīng)取大椎、腰陽關、腎俞、夾脊等穴,以散寒行濕,溫經(jīng)通絡。③濕熱痹阻證:沿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經(jīng)取肝俞、腎俞、脾俞行彈撥法,每穴1分鐘;點按腎俞、脾俞、陰陵泉和豐隆穴,各半分鐘,操作時要求快速,重施,具有爆發(fā)力,但要剛中有柔。重點采用循經(jīng)取腎俞、脾俞、陰陵泉、豐隆穴等穴,以清熱利濕。④肝腎虧虛證: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經(jīng)取腎俞、命門、志室、太溪、八髎行一指禪推法,按揉腰陽關、腎俞、太溪,自上而下沿足太陽膀胱經(jīng)、督脈及夾脊取命門、腎俞、夾脊穴行擦法,以透熱為度。重點采用循經(jīng)取腎俞、命門等穴,以補腎壯腰,通絡止痛。2、針灸治療(1)毫針主要穴位:腰三針(腎俞,大腸俞,委中)、坐骨針(環(huán)跳,委中,昆侖)、腰痛穴。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操作方法:3寸毫針雙側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側腰痛向右平刺,右側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2)刃針主要穴位:阿是穴功效:破血逐淤,通經(jīng)活絡操作方法:在阿是穴上進行縱切、橫擺、十字切。3、熏洗治療(1)方藥:風濕熏洗一號。組成:透骨草、川棟子、歸尾、海桐皮、威靈仙、川牛膝、羌活、白芷、蘇木、五加皮、紅花、土茯苓、川椒、乳香。功用: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適用于腰腿痛、各種關節(jié)扭傷等病癥。用法:煎湯乘熱熏洗患處(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待水溫稍減后用藥水浸洗患處),不宜內(nèi)服。(2)方藥:熏洗方。組成:當歸、羌活、紅花、白芷、防風、乳香、沒藥、木瓜、艾葉、透骨草、伸筋草、花椒。功用:舒筋活血,散風通絡。適用于腰部疼痛及各種損傷中、后期,余腫未消,關節(jié)曲伸不利,疼痛,僵硬。用法:上藥加水4000~5000毫升,煎煮20~30分鐘后取出,先以蒸氣騰洗患處,等到藥液稍涼(約60℃左右,皮膚能耐受為適)后可以浸藥將藥袋置于患處熱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每袋藥可用2~3天。4、中醫(yī)診療設備的應用(1)超短波、短波透熱電極放置于腰部腎俞穴、八髎穴或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腰腿部阿是穴,溫熱量。每日治療1次,每次20分鐘,5次為1療程。(2)紅外線或石蠟療法作用于腰骶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及督脈。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每次15分鐘,5次為1療程。(3)電針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伴有坐骨神經(jīng)痛時,電針止痛效果明顯,在腰骶部及沿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取穴,進針后與電針儀接通,連續(xù)波。每日治療1次,每次20~30分鐘,5次為1療程。(4)低頻脈沖電治療電極放在腰部兩側腎俞穴、臀部兩側環(huán)跳穴,電流量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每日治療1次,每次20~30分鐘,5次為1療程。(5)中頻脈沖電治療在相應的腰骶部腎俞、八髎等穴及沿足太陽膀胱經(jīng)置放電極。每日治療1次,每次10~15分鐘,5次為1療程。(四)基礎治療針對患者進行內(nèi)科對癥治療,主要包括降血壓、降糖、降血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diào)等治療。(五)本??祁I域文獻記載的診斷方法整理、應用《醫(yī)學心悟》曰:“腰痛拘急,牽引腿足?!薄吨T病源候論》曰:“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于風冷,風冷與正氣交爭,故腰腳痛?!薄肚Ы鹨健窋M獨活寄生湯治療腎氣虧虛,風寒濕邪痹著的腰腿痛。《醫(yī)宗金鑒》中提出正骨八法,是對正骨推拿手法的總結,“推、拿、按、摩、摸、接、端、提”仍在腰腿痛的治療中使用。(六)其他治療1、腧穴熱敏化艾灸療法穴位熱敏化分布:腰骶部及下肢;腰骶部區(qū)域熱敏化穴,至陽,關元俞,委中,委陽,陽陵泉,昆侖等。操作方法:回旋灸腰骶部區(qū)域熱敏化穴,雀啄灸至陽,關元俞,循經(jīng)往返委中,委陽雙點溫和灸,溫和灸。2、拔罐療法根據(jù)疼痛部位及關節(jié)周圍拔罐。隔日治療1次,每次留罐10分鐘,5次為1療程。3、穴位注射常用于注射的穴位: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八髎、環(huán)跳、秩邊、風市、委中、承山及阿是穴。常用藥物:①香丹注射液;②麝香注射液;③黃芪注射液;4、康復治療囑患者在床上做飛燕式練功法,每日50~100次,并做下肢抬舉鍛煉,雙下肢每日各做50~100次。(七)預防與護理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1)一般護理常規(guī)①按康復推拿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②病室環(huán)境安靜整潔,通風透氣。(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①觀察疼痛部位、性質、與體位變化的關系以及有無放射痛和皮膚感覺異常等;②有無二便功能障礙,做好皮膚護理,防止?jié)裾顗函彽陌l(fā)生。(3)給藥護理使用血管擴張中成藥時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和不良反應。溫補類中藥湯劑宜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溫服,活血化瘀類中藥湯劑宜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溫服,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用藥期間忌食生冷寒涼飲食,外避風寒,以免加重病情。(4)飲食護理①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yǎng),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以肚臍為中心,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以助臟腑功能。②辯證施膳:血瘀型宜多食黃豆、山楂、桃仁、茄子、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忌辛辣肥膩等阻滯氣機之品;寒濕型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溫經(jīng)散寒、祛風利濕及粗纖維易消化之品,忌生冷飲食;濕熱型多食鴨肉、苦瓜、赤小豆等清熱利濕之品;腎虛型宜多食羊肝、豬腎、核桃肉、韭菜、黑木耳等補肝益腎之品。(5)情志護理由于病程發(fā)展緩慢,癥狀逐漸加重,疼痛由間歇性轉為持續(xù)性,同時伴隨壓迫癥狀?;颊叱R驊n慮、焦躁、恐懼等不良情緒刺激,從而擾亂氣血和臟腑功能,導致陰陽失調(diào)。故應做好精神護理。多加安慰體貼,使其情志安寧,配合治療。(6)臨證(癥)施護①急性期絕對臥硬板床休息,緩解髓核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②血瘀型患者可局部熱敷或用紅外線燈照射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兩次夜寐不安可睡前熱水泡足,按摩涌泉穴,或耳穴神門、阿是穴埋王不留行籽止痛;③寒濕型患者陰雨天或熱天適當加強運動,注意保暖,勿受涼,腰痛甚者選擇環(huán)跳、足三里等穴拔罐或艾灸以溫經(jīng)散寒、通絡止痛;④濕熱型患者應避免潮濕悶熱的環(huán)境,衣著宜寬松,保證睡眠質量,適當進行戶外舒展筋骨的運動;⑤腎虛型患者室內(nèi)保持偏暖干燥,因此型患者常伴煩躁,情緒不穩(wěn),故應做到說話輕柔、動作輕巧,對患者多加關心安慰。(7)健康指導①注意腰背部保暖,腰圍不可長期使用,以免產(chǎn)生依耐性。②推拿前囑咐患者排空小便;推拿后平臥硬板床,觀察腰腿疼痛情況;癥狀緩解后應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如病情允許下進行臥床蹬腿、倒退走、五點支撐法等,通過功能鍛煉來加強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縮。不可過度鍛煉和負重,禁止大幅度的彎腰和旋轉。③提供有關疾病的康復知識,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坐、臥、立、行和勞動姿勢,以減少急慢性損傷發(fā)生的機會。2、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預防(1)糾正不良體位、姿勢①睡眠姿勢:睡姿應使頭頸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最好平臥于床墊上,使膝、髖略屈曲,如此體位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jié)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與休息。②站立體位: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應適當使雙臂上伸和做蹲起動作,這樣可使腰部骨關節(jié)及肌肉得到調(diào)節(jié),消除疲勞,延長腰肌耐力。應盡量避免在一個固定的體位下持續(xù)工作。③坐位:自坐位起立時,應先將上身前傾,兩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兩足,然后起立。④彎腰體位:對彎腰工作多、負重大的搬動工,應盡量避免兩膝伸直彎腰位拾抬重物,并盡量采取屈膝、髖關節(jié)的方法達到上述目的。(2)改善工作姿勢,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正確的姿勢對減少腰椎間盤內(nèi)壓力非常重要。注意自我調(diào)節(jié),避免長期做反復單調(diào)的動作,防止過度疲勞,避免脊柱過載,以免促使和加速退變。從事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員,可以通過調(diào)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來改變坐姿,定期站起來伸展腰部,一般建議坐位工作45分鐘后起立活動15分鐘,使疲勞的肌肉得以恢復。(3)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部受到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4)加強腰背肌肉鍛煉:強健的腰背肌肉對腰椎有維持和保護作用,所以平時加強腰背肌肉鍛煉是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重要措施,尤其強調(diào)非負重狀態(tài)下的腰背肌功能鍛煉,如“燕子飛”、“五點式”等。三、難點分析1、對于腰椎間盤突出較大致椎管狹窄致、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以及經(jīng)推拿治療療效不佳的患者,可根據(jù)病情,選擇在CT的指引下予以臭氧椎間盤及椎旁間隙注射術,注射抗菌消炎類藥物治療。2、部分患者尾隨癥狀難以消除,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堅持使用布帶牽引,加定點復位治療。四、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參照JOA腰腿痛評分系統(tǒng)進行療效評價,治療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滿分29-治療前評分)]×100%。臨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關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腰腿痛及相關癥狀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基本恢復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關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陽性,部分恢復工作,但停藥后有復發(fā);改善率≥25且<50%;無效:腰腿痛及相關癥狀體征無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二)評價方法項目標準及評分方法主觀癥狀(12分)腰痛無痛4分;偶有輕度3分;常有輕度2分;頻發(fā)輕度或偶有重度1分;頻發(fā)或持續(xù)劇烈發(fā)作0分臀及下肢痛和(或)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