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9頁學前兒童游戲復習資料(邱學青著(第四版),江蘇教育出版社)第一章游戲與其特征第一節(jié)游戲的定義
表明兒童區(qū)別游戲與上課的標準有三條:一是內容、二是活動的形式、三是名稱。領會一、文化視野中的游戲
(1)
游戲優(yōu)于文化、超越于文化,游戲數量的多少,標志著文化繁榮的程度。
人類的文化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多游戲文化,另一種是缺游戲文化。
(2)
游戲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二、社會學視野中的游戲
(1)
兒童社會化過程有兩個步驟。一是模仿階段,二是游戲階段。
三
語言學視野中的游戲
詞和觀念是由語言創(chuàng)造的,每種語言在形成它關于游戲的觀念和表達其意思時,往往只有一個詞、一個意思,而游戲的含義是很多的,一個普遍的游戲范疇并非用一個詞就能表達。
(一)外語中關于游戲的表述
在梵語中游戲有四層含義:動物、兒童、成人的游戲、風或浪的運動
(二)漢語中關于游戲的表述
主要有玩、游、嬉、遨等
從漢語中有關游戲的解釋中,可以窺見游戲有以下幾層含義:
第一,游戲是一種供人們在休息,閑暇時娛樂的活動或運動。
第二,游戲有不認真、不嚴肅等意思,有玩世不恭之意。
四
生物學視野中的游戲
游戲是練習成年后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技能和活動,兒童先天的本質不能適應未來生活的需要。
五
人類學視野中的游戲
游戲是人類從生存需要發(fā)展到追求享受的需要,是人類從兒童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兒童,都是在游戲的歡樂中獲得發(fā)展而長大成人的。因此,兒童的游戲一方面是學習面對真實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越真實生活的限制,尋求個人的自由。
游戲具有三種功能:一是兒童從游戲
游戲具有三種功能:一是兒童從游戲中學習到生活的原則和規(guī)則,在輕松的玩耍中,培養(yǎng)了將來踏入社會必需的適應能力。二是在人類的群體生活里,需要在團體規(guī)則限制與個人的自由之間找到一種精神上的平衡,而游戲正好具備了讓個體擺脫社會規(guī)則和文化的限制、去尋求個人自由發(fā)揮的特性。三是在游戲的一段特定時空里,游戲者可以虛構任何現實生活中所不允許的行為與情節(jié),來逃避現實社會的種種限制,
彌補由此造成的不滿和沮喪。
(2)健康的兒童期是健康的成年期的先聲,即一個健康的孩子擁有那些一旦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便能夠造就充實的人性的所有特性。即繼續(xù)發(fā)出歡笑、歌唱、跳舞、戀愛、嘗試和探索。
六
心理學視野中的游戲
三大游戲理論:精神分析學派的游戲理論、認知發(fā)展的游戲理論、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游戲理論,都是各心里學派研究的結果,它促進了兒童游戲理論的發(fā)展。
(1)游戲是由內在動機引起的,自動自發(fā)、自由選擇的。
(2)游戲有著明顯的歡樂、幽默感、身體的自發(fā)性、認知的自發(fā)性、社會的自發(fā)性。
(3)游戲不同于探索行為,探索在先,游戲在后。
(4)游戲不受外在規(guī)則的限制,但游戲本身常有其非正式或正式的內在規(guī)則,由兒童自行協(xié)調制定。
(5)游戲需要游戲者積極主動的參與,帶有愉悅的體驗。
從體育的觀點,游戲是一種運動,是體育運動的一種,從社會學的觀點,游戲是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一種表現,從教育的觀點,
游戲和學習與教育有關,從人類學的觀點,游戲是了解人類發(fā)展的途徑。
用三種方法來界說游戲,一是按照心理學上的傾向和定勢來界說游戲
二是按照可觀察的行為種類來界說游戲
三是按照情景來界說游戲,引起傾向或可能產生一種或多種被確認為游戲的行為。第二節(jié)游戲的特征識記
一
、游戲的描述性特征
(1)游戲是內部動機控制的行為
(2)游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行為
游戲本身是非生產性的
(3)游戲是與探究不同的行為
(4)游戲是一種模擬的、假裝的行為
(5)游戲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動
游戲包括對游戲者的積極約束,要求參加者積極地參與活動。
二
、游戲的本質性特征
(1)游戲是一種快樂的行為,具有愉悅性
(2)游戲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具有主動性
(3)游戲是一種假裝的行為,
具有虛構性
(4)游戲是一種有規(guī)則的行為,具有有序性
游戲的操作性定義:游戲是兒童在某一固定時空中,遵從一定規(guī)則,伴有愉悅情緒,自發(fā),自愿進行的有序活動。通過兒童的表情、動作、角色扮演、言語與材料等可以判斷兒童的行為是游戲還是非游戲。綜合應用:利用游戲的特征判斷兒童的某一行為是否屬于游戲
第三節(jié)兒童游戲的特質識記
一、游戲是兒童的需要
心理學家將人的需要分為物質需要、精神需要、社會需要三種
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劃分為七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把兒童的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劃分為三個層次九種需要:
(1)三個層次:生存的需要、認知的需要、社會性交往的需要。
(2)九種需要:尊敬認可的需要、理解環(huán)境的需要、身體
活動需要、社會性交往的需要、認知需要、基本生存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影響環(huán)境的需要、安全需要
在智力游戲中,認知的需要所占比重會多些;在角色游戲中,社會性交往的需要所占的比重更大些;體育游戲中身體活動的需要所占的比重更大。
(一)游戲是兒童身體活動的需要
由于兒童神經系統(tǒng)特別是高級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還不成熟、不平衡,總是表現為興奮強于抑制,興奮性強的外部
表現形式就是好動。
(二)游戲是兒童認知活動的需要
提出兒童有四種基本的感性需要:“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對新體驗的需要”、“對贊揚和認可的需要”和“對責任感的需要”。
兒童在游戲中,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多樣化的探索,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來模仿和再現周圍的人和事物,來使自己理解和影響環(huán)境的需要得以滿足,游戲可以滿足兒童認知發(fā)展的需要。
(三)游戲是兒童社會交往活動的需要
游戲是兒童與人交往的媒介,在與成人和兒童的交往中,體驗并形成最初的人際關系。
二、游戲是兒童的工作
(一)游戲與工作對立
杜威認為游戲的基本屬性是:活動即目的,探索自然的趨勢與意外性;而工作的屬性是:目的是主要的,結果是可預見的。
皮亞杰也認為游戲帶有自發(fā)、娛樂性和自由的組織結構,而工作具有強制性、功利性和有序性。
都認為游戲是自愿的活動,是假想的、自由的、愉快的;而工作是計劃性的任務,是真實的活動,是因身體需要而強加的嚴肅的活動。工作的本質即是物質生產勞動,它直接或間接地創(chuàng)造著物質財富。工作是生活于社會中每個成年人應盡的義務,工作具有強制性、攻利性,其目的是外加的。游戲在成人的生活里是第二位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從成人的工作和游戲來看,二者是對立的。
(二)游戲與工作相互轉換
游戲包括工
作?!肮ぷ鳌笔欠菑娭菩缘?、非生活性的。
(三)兒童游戲就是工作
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兒童就是在自動自愿的活動中體驗著游戲性,嚴肅認真地工作、學習。兒童游戲就是工作,兒童期的工作就是游戲。
三。游戲是兒童的權利
(一)兒童有滿足游戲愿望的權利
在1989年第44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
(二)兒童有自主游戲的權利
(三)兒童有充分游戲的權利
部分兒童還不能擁有充分游戲的權利。
社會物質生活的發(fā)展水平相對
游戲活動中語言掌握得最快。
語言運用的復雜程度與兒童的游戲水平、年齡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有關。
二
游戲與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1.自由游戲能促進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游戲特別是自由游戲能促進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有助于引發(fā)出多樣性聯(lián)想的態(tài)度與其心理結構的形式與發(fā)第二章游戲與兒童身心發(fā)展
游戲是兒童學習知識的最有效的手段
第一節(jié)游戲與兒童認知的發(fā)展
皮亞杰把兒童游戲解釋為“一種同化超過順應的優(yōu)勢”兒童早期是奠定智力發(fā)展基礎的令人興奮的、有效的時期,游戲的過程正是智力發(fā)生的非同一般的、特殊的過程。
領會一
游戲與兒童語言發(fā)展
1.語言發(fā)展
對游戲與語言游戲的指導能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2.語言促進游戲
布魯納認為兒童最復雜的語法和言語符號往往最先在游戲情景中使用,領會二、游戲與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1)游戲與兒童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關系的相關研究1.自由游戲能促進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2.不同游戲性質對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形式和發(fā)展有影響將兒童分為兩組,分別進行性質不同的游戲,一組進行“集中性游戲”另一組進行“擴散性游戲”擴散性游戲更有利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假想游戲對于兒童內部表征能力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假想游戲通過讓兒童懷著好奇心去探索其他的情境和組合、不斷接觸新經驗來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象征游戲是兒童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重要途徑。在象征性游戲中的以物代物的形式是記憶、想象,思維等多種心理成分參與的心理過程。
辛格夫婦還強調象征性游戲在社會心理方面的意義:參加假想游戲較多的兒童在遇到新環(huán)境時可能會感到更快樂、更能靈活地適應其變化。每當環(huán)境變化時,他總是選擇游戲性個體。(2)象征游戲與兒童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關系{上面}
3.創(chuàng)造性游戲行為物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關,且存在性別差異
男孩在早年游戲中的創(chuàng)造性越好,他將來的發(fā)散性思維就越強。
三
游戲與兒童問題解決領會
1.游戲對兒童解決問題能力的影響
兒童在愉快的游戲氣氛中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相互作用,并在客體與觀念之間形成某些聯(lián)想。
自主、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成分較高的游戲,更能促進兒童解決問題的發(fā)散性、多樣性,有利于多種途徑地解決問題。
游戲促進了兒童智力的發(fā)展。游戲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動力,它保證著兒童智力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游戲與兒童社會性發(fā)展識記
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即獲得保證其在社會中成功地生存所必需的知識、技能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認知能力,對一個不熟悉的問題情景進行分析,尋求解決辦法的心理活動能力,它是認知能力的重要部分。游戲能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自由游戲組對解決靈活性的,創(chuàng)新的問題更有優(yōu)勢。
游戲,尤其是以兒童自己的意愿和想象來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作用更為明顯。在創(chuàng)造性游戲中,兒童是按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來對周圍世界做出反應的,
和價值觀的過程。社會性發(fā)展是兒童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所要求的人,涉與到兒童學習如何與別人友好相處、學會分享、助人和合作等社會性技能,學會自己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領會:游戲幫助兒童游戲與兒童社會性發(fā)展
一
、游戲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催化劑
游戲是一種將自我為中心的個體轉變成適應社會化需要的個體的途徑。自我意識是人社會化的關鍵。一個人只有當他意識到自己存在時,才具備接受社會文化教育的基礎。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越正確,就越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二、游戲幫助幼兒“去自我中心”,逐漸學習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對幼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知道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才能夠去理解別人,逐漸學會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的觀點。
三
游戲與同伴關系
一是兒童與兒童之間通過玩具或游戲材料結成的現實伙伴的關系,一是通
過角色扮演結成的角色關系。兒童的同伴關系正是在這兩種關系交互作用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
(一)游戲的類型影響了同伴關系的發(fā)展
1~2歲之間對同伴的反應經歷了“物體中心階段”“簡單相互作用階段”“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
(二)游戲促進了兒童的同伴交往
游戲是兒童相互交往的媒介,在游戲中使用玩具,能促進兒童更活躍地交往。
四
游戲與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主要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
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贈等。
兒童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正是兒童模仿、練習成人生活技能的良好時機。表演游戲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其效果至少能保持一星期。表演游戲可以提高日后兒童發(fā)展親社會行為的可能性。
通過游戲,兒童首先學會了發(fā)現自我,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樣的,知道了自己的行動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然后在擴展到發(fā)現他人,能了解別人對自己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以與自己對別人會有什么反應。
兒童在游戲中作為集體的成員,開始學會互相理解,進行相互間的語言交流。游戲也幫助兒童確定社會角色,使兒童從嘗試中學習如何扮演老師、母親、學生、醫(yī)生等。
同時,游戲使兒童產生興趣,使他們進入了新的社交環(huán)境,學會如何去應付新的情境。借助游戲,兒童的社會性協(xié)作也可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所以說游戲是促使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一條很重要的途徑。
第三節(jié)游戲與兒童情緒情感的發(fā)展識記
一、游戲與兒童情緒體驗
游戲成為兒童表現積極情緒、調整消極情緒的媒介
(1)游戲與兒童積極的情緒體驗
兒童在游戲中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動。
(2)游戲與消極情緒的宣泄
游戲是克服情緒緊張的一種手段。游戲能幫助孩子消除憤怒的心情。在兒童受到挫折和困擾時,游戲可以宣泄兒童的焦慮、害怕、氣憤和緊張等情緒,從而減輕或克服不良心理。
游戲作為調節(jié)和治療情緒障礙兒童的手段,目前在我國已開始進行嘗試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
游戲與兒童情感發(fā)展
(一)游戲可以豐富和深化兒童的情感
(二)游戲可以促進兒童情感的發(fā)展
第三章游戲的理論流派第一節(jié)經典的游戲理論
一、經典的游戲理論【識記】
(一)精力過剩論(剩余精力說)
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國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斯賓塞。
主要觀點是:游戲是由于機體內剩余的精力需要發(fā)泄而產生的。
(二)娛樂論(松弛說)
代表人物是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拉扎魯斯。主要觀點是:游戲不是發(fā)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復精力的一種方式。
(三)復演論(種族復演說)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霍爾。
主要觀點是: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復演。
(四)生活預備說
游戲行為是未來生活的排演或演習,游戲行為使得動物從小就能熟悉未來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種技能。
德國心理學家、生物學家格羅斯從本能論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了兒童游戲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無意準備、是為成熟作預備性練習的生活預備說或練習說。
二、對經典游戲理論的評析【領會】
(一)經典的游戲理論的貢獻
對游戲分類的影響:物質上過剩的體力上的游戲,審美上過剩的藝術的、戲劇的或象征性的游戲。
對于兒童游戲重過程輕結果的特征的描述,最早源于格羅斯的觀點。
(二)經典游戲理論的局限性
主要表現在研究范圍限制太多,只能對一小部分游戲行為作解釋,不能解釋兒童游戲的全部行為。把兒童游戲與小動物的游戲需要等同起來,認為游戲是兒童生物本能的表現,是兒童內在的游戲需要,是兒童基本生活欲望的表現。兒童游戲是本能活動,否認并抹煞了兒童的社會性;從本能、欲望、生物性的角度來解鎖和分析游戲,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但卻缺乏科學研究的基礎。第二節(jié)
精神分析學派的游戲理論
一、弗洛伊德的游戲思想【識記】
1.游戲的“發(fā)泄”、“補償”說
2.游戲的動機是“惟樂原則”
3.游戲的時期是短暫的二、埃里克森的掌握論
他認為游戲是自我的一種機能,是一種身體的過程與社會性的過程同步的企圖,游戲可以降低焦慮,使愿望得到補償性的滿足。
第一階段稱自我宇宙階段,以自己的身體為宇宙。第一時期是探索活動的中心,第二時期,探索活動漸漸擴大到他人和客體。第二階段稱微觀階段,學步兒用小型玩具和物體來表現主題。第三階段,兒童與他人共享這個世界,這一階段的兒童發(fā)展為合作性的角色游戲。
階段一:0~1.5歲,口唇期
表現為本能與社會要求之間交鋒的開始,軟弱無能的階段,完全依賴他人的養(yǎng)育和保護。基本的信任或不信任是新的社會成員形成的對社會的最初的態(tài)度。
良好的母子關系是產生信任感的基礎。
階段二:1.5~3歲,相當于弗洛伊德的肛門期
解決生物社會性危機,必須掌握對排泄器官的肌肉控制并在此基礎上產生自信,認識到自己的意志,產生一種自主感。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形成羞怯與懷疑的態(tài)度。游戲開始可以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島。
階段三:3~6歲,陰莖期
戀母斥父、戀父斥母情節(jié)。逐漸認識到現實中不可能滿足這種愿望。這一階段
也稱為游戲期。
階段四:6~11歲,相當于弗洛伊德的潛伏期
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學校,學校是社會的最初代表,他(她)意識到必須在同伴之間占有一席之地,否則就會落后于別人。游戲可幫助孩子獲得勝任和成功感,游戲中存在性別差異。
三、佩勒的角色扮演
第一類:依據他們對一個特定的熱愛、欽佩、敬重的感情,喜歡模仿他們熱情和敬佩的人,尤其是成人,以使他們快快長大成人,像成人一樣的愿望得到滿足。
第二類:依據他們對一個人的恐懼或憤怒等感情,兒童常扮演引起他們恐懼的那些人或食物。
第三類:兒童喜歡扮演那些“不和身份”、“低于身份”的角色五、對精神分析學派游戲理論的評析【領會】
人的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主要包括意識和無意識兩部分,意識與感知相聯(lián)系,這是典型的泛性論,它將人生物化,解決了兒童游戲的生物性動機。
強調早期經驗對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意義,強調游戲對于人格發(fā)展、心理健康的價值。
精神分析學派把游戲的研究與心理發(fā)展的理論聯(lián)系起來,注意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對研究人格發(fā)展的心理學家有極大啟發(fā),游戲治療的手段—“娃娃游戲”的方法,缺乏普遍代表性。過分強調“性”的作用,使其游戲理論本身就帶有局限性。【簡單應用】:利用精神分析學派游戲理論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
第三節(jié)
認知發(fā)展學派的游戲理論
創(chuàng)始人皮亞杰,把游戲看做是智力活動的一個方面,把游戲放在兒童智力發(fā)展的總背景中去考察。
一、游戲的實質【識記】
要么同化大于順應,要么順應大于同化。當同化大于順應,主體完全不考慮事物的客觀特性,只是為了滿足自我的愿望與需要去改造現實;當順應的作用大于同化時,表現為主體忠實地重復范型動作,即具有模仿的特征。游戲的實質就是同化超過了順應。
游戲給兒童提供了鞏固他們所獲得的新的認知結構與發(fā)展他們情感的機會。
二、練習性游戲的發(fā)生、發(fā)展【識記】
第一階段:反射練習期(0~1個月)第二階段:練習性游戲發(fā)生期(2~4.5個月)第三階段:有目的的動作逐漸形成期(4.5~9個月)第四階段:手段與目的分化并協(xié)調期(9、10~11、12個月)第五階段:為了看到結果而行動期(11、12~18個月)第六階段:象征性游戲形成期(18~24個月)第一,由于象征的增加而變成象征性游戲;第二,向社會化方向發(fā)展,趨向于規(guī)則游戲;第三,向真正的適應發(fā)展,變成嚴肅的工作。
三、兒童游戲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練習性游戲(0~2歲),
這是游戲的最初形式
第二階段:象征性游戲(2~7歲),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
第三階段:規(guī)則游戲(7~11、12歲),規(guī)則游戲的發(fā)展,標志著游戲逐漸失去了具體的象征性內容,而進一步抽象化,它主要在學齡期。規(guī)則在游戲中成為中心,兒童按此規(guī)則進行游戲,按既定的規(guī)則控制自己的行動。皮亞杰認為,兒童需要游戲,尤其是象征性游戲,“游戲,它是認識興趣和情感興趣之間的一個緩沖地區(qū)”
結構游戲:伴隨著上面三個階段的發(fā)展,結構游戲作為一種從游戲活動向非游戲活動的過渡形式,一直存在于兒童游戲的各階段之中。
四、象征性游戲的發(fā)展【識記】
象征性游戲:假裝、假扮和幻想的世界
象征性游戲是兒童游戲的高峰,它反映了符號機能的出現和發(fā)展。反應了對環(huán)境的同化傾向。象征性游戲活動有兩個特征。首先,這些活動是從實際獲得、使用或實踐這些活動的情境中分離出來的,其次,盡管這些活動是從這些情境中分離出來的,并且與這些情境不同,但兒童仍把它們歸屬于那些情境。在練習游戲中,已獲得的適應行為通過重復和重新組織而得到鞏固。在假裝游戲中,鞏固是在兩個層次上發(fā)生的。第一個層次是符號制作,第二個層次是更為本質的。假裝(和游戲)被假定為從個體性向社會性發(fā)展
象征性游戲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動時期的發(fā)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階段一:前概念思維階段(2~4歲)
1.象征性的對應或等同發(fā)生在模仿動作之前
2.模仿性動作與兒童原先的活動發(fā)生分離
階段二:直覺思維階段(4~7歲)
五、對認知發(fā)展學派游戲理論的評析【領會】優(yōu)越性
第一,概括了從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嶄新的途徑,尤其是他反對把游戲看做是一種本能活動。第二,強調活動的重要性,認為活動是聯(lián)結主客體的橋梁和中介,只有當兒童自己具體地和自發(fā)地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才能給予證實或否定,這是很有見地的。第三,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結構。第四,強調游戲的情感發(fā)展價值。第五,皮亞杰從認知角度研究兒童游戲,對于傳統(tǒng)的游戲與學習相對立的觀點,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皮亞杰的兒童游戲理論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忽視了社會生活,特別是文化、教育在兒童認識、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他只強調智力對兒童游戲發(fā)展的單向性影響,而未看到游戲對智力發(fā)展的積極促進作用,剝奪了游戲的智力發(fā)展價值,游戲與智力的關系應該是相互作用的、雙向的,而非單向的關系。第二,試圖用兒童游戲作為例證之一來說明兒童認知的特征,否認游戲是一種獨立的活動形式,而只是智力活動的派生物,把游戲看成是缺乏主動性的被動的活動。第三,皮亞杰把個體作為活動的主體,強調兒童與環(huán)境交往的影響,而忽視了人的作用和影響;注重讓兒童在有結構的活動中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質以與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竞唵螒谩浚豪谜J知發(fā)展學派游戲理論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
第四節(jié)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游戲理論(四)維果茨基的游戲學說
1、識記:維果茨基的游戲學說
2、領會:維果茨基的游戲學說
(五)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對游戲的解釋
1、簡單應用:利用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游戲理論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社會文化歷史學派也稱列魯學派,主要成員有維果茨基,列昂節(jié)夫,魯賓斯坦,艾里康寧。他們的主要觀點是:
1.強調游戲的社會性本質,反對本能論。
2.游戲是學前兒童的主導性活動。
3.強調成人的教育影響,強調兒童與成人的交往在游戲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4.游戲不會自然而然得到發(fā)展,孩子不會生來就會游戲的。
一、維果茨基的游戲學說
(一)游戲的起源
強調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高級機能是人類物質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文化歷史的產物,強調心理發(fā)展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疾靸和螒蚧顒拥恼T因與動機這一特殊的方向開始,立即滿足的愿望變成一種情感誘因,使不能得到滿足的愿望以一種想象的、虛幻的方式實現。他認為游戲是社會性實踐活動。
(二)游戲的發(fā)展價值
第一,游戲促進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兒童把詞作為一個符號來掌握,在游戲中兒童能根據物體和動作的意義去行動。兒童在游戲中以物代物是有選擇性的,關鍵要看代替物本身的某些特征。
第二,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思想,認為游戲在兒童發(fā)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游戲創(chuàng)造了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成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達到的另一種水平。水平之間存在差異,差異的消除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他提出:受到特殊的鼓勵去進行集體性游戲的兒童,在解決闡明社會關系和社會角色的規(guī)則等社會問題時會變得更為熟練,首先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游戲活動是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
第三,規(guī)則在游戲中的作用。最重要的特征是想象和規(guī)則,象征性游戲包含了行為規(guī)則,兒童必須遵循,才能成功地進行游戲的情節(jié)。兒童游戲的發(fā)展,就是由明顯的想象情境和隱蔽的規(guī)則所構成的游戲,發(fā)展到由明顯的規(guī)則和隱蔽的想象所構成的游戲,想象情境的內隱的規(guī)則反映出游戲的紀律性和自我控制的本質,它也是游戲樂趣的來源。
二、列昂節(jié)夫的游戲學說
(一)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
他認為兒童的游戲不是本能的,二是人類的與物活動,這種活動作為兒童認識人類的實物世界的基礎,規(guī)定著兒童游戲的內容。學前期成了兒童活動的主導形式。
(二)游戲的特點在于注重行為過程本身
他認為游戲的特點是游戲行為的動機不在于行為的結果而在于行為過程本身。
三、艾里康寧的游戲學說
他認為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的典型游戲,研究兒童游戲應當以角色游戲為主要對象。角色游戲則是由于兒童與成人間的關系的改變而導致的。由于運用實物的動作技能的發(fā)展、兒童獨立性的提高,嬰兒期特有的兒童與成人的關系發(fā)生了瓦解,他還特別強調游戲對于兒童個性形成的作用。
四、對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游戲理論的評析
1,在理論上的探討和描述兒童游戲發(fā)生發(fā)展的現象和規(guī)律,而是注重于將理論上的研究成果廣泛運用到指導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游戲實際活動中。2,強調用游戲組織兒童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通過游戲,把教育、勞動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3,維列魯學派游戲理論賦予兒童游戲重要的認知價值。認為兒童在游戲活動中掌握著符號機能,形成了兒童象征性觀念和想象力并理解著成人的行為,區(qū)別著人與人之間從屬的相互關系,這是很值得稱道的。把象征性游戲的象征的發(fā)展看做是在成人的教育與影響支配下的過程,是兒童與成人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產物,肯定了成人在兒童游戲中的作用。
第五節(jié)
游戲的覺醒理論
主要代表人物有柏萊恩、艾利斯、赫特、費恩。
1.柏萊恩的理論模式
游戲是一種多方式探索,增加刺激來降低激發(fā),當激發(fā)到達最適宜水平時,游戲即停止。
2.艾利斯的理論模式
他提出了另一種相關理論,他認為有刺激時,激發(fā)水平高,無刺激時,激發(fā)水平低。
3.赫特的理論模式
赫特提出激發(fā)水平短暫起伏說,她認為環(huán)境的刺激不斷從太多向太少循環(huán)。只有一個短時間是經過中等水平的,正是在這個水平上才產生了游戲。中等水平的覺醒是最佳覺醒狀態(tài)。
4.舒爾茨的理論模式
他提出了游戲調節(jié)激發(fā)論,他認為游戲在沒有緊迫的生物需要和社會需求時,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起著調節(jié)激發(fā)的作用。
赫特認為兒童是在探究的過程中而不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的。認為游戲和學習是對立的。第六節(jié)
游戲的元交際理論在游戲中,兒童必須同時操作兩個不同層面的意義。一是游戲中的意義;扮演角色并從事假裝的活動,操縱物體;二是真實生活的意義:知道自己的角色與真實身份、其他人的角色與身份,以與游戲所用的材料與活動在真實生活里的意思。第七節(jié)
游戲的生態(tài)學理論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游戲設施如何影響兒童的行為上,他們認為游戲材料、活動類型都會影響兒童注意的廣度、相互交往與談話的數量和形式。各種影響因素對游戲產生影響的社會環(huán)境力量。
一、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對游戲的解釋
三個層次:微觀系統(tǒng)、中間系統(tǒng)、外系統(tǒng)
在微觀系統(tǒng)中,兒童是自己發(fā)展的主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游戲是兒童主動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為兒童提供了發(fā)展的機會;中間系統(tǒng)在兒童面前的展現,意味著正在發(fā)展中的兒童開始體驗更為復雜的現實;外系統(tǒng)是對兒童生活產生更大影響的一些背景。如果外系統(tǒng)使父母、教師的生活變得更輕松,則可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外系統(tǒng)對兒童游戲影響的另一方面是某些決策因素,教育機構如在早期教育階段采用過多的課程安排來代替自由游戲,或在本該讓兒童自由游戲的場地上建造成人的娛樂場所,剝奪了兒童的游戲,兒童再也沒有玩與不玩的自由選擇。
二、生態(tài)心理學對游戲的探究
生態(tài)心理學家較注重對兒童游戲行為的單元分析和研究。他們對游戲的研究并不停留在簡單的自然描述,更為重要的是對游戲進行分類學的結構分析工作,這不是簡單的分類,而是確定一個更為準確的描述游戲行為的系統(tǒng)?!竞唵螒谩浚豪萌祟惏l(fā)展生態(tài)學游戲理論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第四章
兒童游戲的分類
第一節(jié)
兒童游戲的分類方法[識記]
一、根據兒童發(fā)展的分類法
以兒童生長發(fā)育中出現明顯的重要變化為分界線,是以兒童發(fā)展階段為參照系統(tǒng)的分類方法,游戲的類型也不同。
(一)認知的分類
分為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和規(guī)則游戲等四類:1.
是兒童最早出現的一種游戲形式,兒童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認識環(huán)境與人交往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徒手游戲或重復的操作物體的游戲。2.象征性游戲是2~7歲學前兒童最典型的游戲形式。象征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出現了象征物或替代物,兒童把一種東西當做另一種東西來使用即以物代物,把自己假裝成另一個人即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現形式。主要特征是模仿和想象,角色游戲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3.結構游戲是兒童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材料來建構、反應現實生活中的物體的活動。4.規(guī)則游戲是7~11歲的兒童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的、帶有競賽性質的游戲,參加游戲的兒童必須在兩人以上。根據集中性思維和擴散性思維這兩種思維類型,把游戲分為集中性游戲與擴散性游戲
(二)社會性的分類
1.偶然的行為(或稱無所事事)2.旁觀(游戲的旁觀者)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在看其他兒童玩,聽他們談話,或向他們提出問題。3.獨自游戲(單獨的游戲)4.平行游戲,兒童仍然是獨自在玩,但他所玩的玩具同周圍兒童所玩的玩具是類似的,他在同伴旁邊玩,而不是與同伴一起玩。5.聯(lián)合游戲,兒童仍以自己的興趣為中心,但開始有較大的興趣與其他兒童一起玩,同處于一個集體之中開展游戲。6.合作游戲,兒童以集體共同目標為中心,在游戲中相互合作并努力達到目的。游戲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與規(guī)則意識,有一到兩個游戲的領導者。
(三)情緒體驗的分類
比勒根據兒童在游戲中的不同體驗形式,將游戲分為四大類:1.機能性游戲2.想象性游戲3.接受性游戲,通過聽童話故事、看畫冊、聽音樂等以理解為主的游戲4.制作性游戲
(四)根據游戲發(fā)展理論進行的分類:不考(五)按發(fā)展順序對假想游戲的分類:不考二、根據游戲活動的分類法
(一)以游戲的特征分類
1.功能游戲:指一些簡單的肌肉活動,包括行動的和言語的,開展游戲的目的是對表現形式加以操作。2.建構游戲:兒童從形式創(chuàng)造中獲得樂趣。3.扮演游戲:用以展示身體技能、創(chuàng)造能力以與社會性技能的象征性游戲。是對成人現實世界的模仿和想象、裝扮非現實的游戲。產生了扮演游戲的最高形式。4.規(guī)則游戲:開始于學齡期,延續(xù)到成年期的主要活動。
(二)以游戲的內容分類
六種主要的游戲類型:探索、自我檢驗、模仿、構建、競賽游戲、社會角色游戲、而后又將此六種游戲合并為四大類:1.模仿游戲:兒童從出生到1歲,重復做自己會做的事情。2.探索游戲:在嬰兒6個月時便出現,以舌和手當做探索的工具。3.嘗試游戲:包括對身體技能和社會性技能的自我評價。4.造型游戲:開始于四歲,兒童以富于想象的建造房子等活動為游戲的目的,并常常伴隨著扮演角色或社會角色游戲活動。
(三)以游戲的主題分類不考(四)以利用的替代物分類(1.用與實物相似的替代物2.用與實物相似性較低的替代物3.不依賴于實物)
(五)依據游戲教育作用的分類(1.創(chuàng)造性游戲2.有規(guī)則的游戲)
第二節(jié)
幼兒園游戲分類二、幼兒園游戲分類存在的問題【領會】
第一,對兩類游戲創(chuàng)造性和有規(guī)則性游戲的本質特征認識不清。第二,把教學游戲等同于有規(guī)則游戲。第三,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游戲的功能。
三、兩類游戲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領會】
1.創(chuàng)造性游戲與有規(guī)則游戲的區(qū)別
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結果的自由玩耍,它強調的是整體的相互關聯(lián)。規(guī)則游戲是幫助幼兒去自我中心化的方式。從游戲規(guī)則的角度來看,玩耍游戲的規(guī)則是隱性的、多元化的,采納不同的規(guī)則會導致不同的游戲行為發(fā)生。而規(guī)則游戲的規(guī)則是顯性的、單一化的,游戲者必須接納同一個規(guī)則,游戲才能繼續(xù)進行。
2.創(chuàng)造性游戲與有規(guī)則游戲的聯(lián)系
(1)都是幼兒自愿發(fā)起的活動(2)活動的主體都是幼兒(3)是有別于日常生活的活動
第三節(jié)
自主性游戲
一、自主性游戲與其含義【識記】
(一)自主性游戲概念的出現(二)自主性游戲的含義:自主有兩個尺度:一是相對于客觀狀況、生活環(huán)境等外部強迫和外部控制的獨立、自由、自決和自主支配活動的權利與可能;二是相對于客觀現實的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有明確的目標,堅忍不拔和有進取心。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個人對于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
自主性游戲是教師在了解兒童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兒童共同參與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游戲環(huán)境與均等的游戲機會;讓兒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
二、自主性游戲的特征【識記】(一)游戲計劃的生成性(二)游戲環(huán)境的多樣性(三)教師角色的多重性(四)游戲機會的均等性
三、自主性游戲中的幾對關系【領會】
(一)自由與規(guī)則的關系:因此,游戲中自由必須是建在一定規(guī)則約束之上的。在培養(yǎng)兒童自主性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兒童的規(guī)則意識,自主與規(guī)則是同步的。當兒童在日?;顒又胁粩嗑毩暡⒅鸩綄⒁?guī)則內化成自己行為的一部分。
(二)自主與指導的關系:在游戲中,兒童是游戲的主人,教師是指導游戲的主人。有教師指導的游戲更能促進兒童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兒童能力的發(fā)展。(三)愉悅與教育的關系:因此,游戲的愉悅和教育的關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四)材料提供與兒童需要滿足的關系:研究發(fā)現自主性游戲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會使兒童興奮并分散兒童的注意力,兒童更傾向于玩獨自的或平行的游戲,使同伴交往的機會減少。適時地提供有助于滿足兒童繼續(xù)游戲的愿望。第五章影響兒童游戲的因素領會:各影響因素對幼兒游戲的影響p105外在客觀條件1.游戲機會2.游戲時間3.游戲場地4.游戲材料自身條件1.同伴2.兒童自身的年齡和性別3.健康狀況4.認知風格家庭的影響1.父母2.電視
第一節(jié)外在客觀條件的影響一、游戲機會斯米蘭斯基和克羅恩指出:在學前期缺乏游戲活動機會的兒童會體驗到學習各門學科的困難。所謂“均等”即有平均、平等的意思,機會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說要為兒童提供平等的,適宜的參加游戲的時機。為兒童提供均等、適宜的游戲機會,對兒童游戲的發(fā)展極其重要。二、游戲時間游戲時間是開展游戲活動的重要保證。兒童都需要充裕的時間去探索和嘗試。三、游戲場地游戲場地是兒童游戲活動的空間,是進行游戲不可缺少的條件。室內環(huán)境的空間密度會影響兒童游戲的行為??臻g密度是指每個兒童在游戲環(huán)境中所占的空間大小,即室內擁擠程度。將每個兒童的平均密度從7.0平方米降至2.32平方米時會使兒童的大動作游戲如追趕、混戰(zhàn)等的活動量減少;再將空間密度從2.32平方米降至1.4平方米,則會使攻擊性行為增加、團體游戲減少,空間密度為2.32平方米是有效的可用空間??臻g密度計算公式:空間密度=(活動室的大小—不可用空間的大小)/兒童的人數希汗和德發(fā)現將大型托兒所分隔成較小的區(qū)域,可降低粗暴行為的發(fā)生,并使自由活動時時社會交往的機會增多。四、游戲材料第二節(jié)游戲者自身條件的影響一、同伴同伴主要是通過直接參與、榜樣和強化來影響兒童的游戲。同伴的年齡、性別、熟悉程度等都會對兒童游戲產生影響。兒童一般喜歡與同年齡、較熟悉的同伴在一起玩游戲,而不愿意比自己年幼、不熟悉的兒童一起玩戲劇性游戲。從16~18個月,熟悉的同伴就開始在兒童的游戲中占著父母不可替代的位置。二、兒童自身的年齡、性別三、健康狀況四、認知風格個體的認知風格指個體不同的理解、記憶和思維的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個性、智力和社會性行為的因素,其中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這兩種認知風格對兒童的游戲行為有普遍影響。場依存性個體主要表現有以下行為特征:依賴于周圍的感知場景。傾向于對環(huán)境作出整體把握,易受當時場景的影響。相信權威。把周圍人的臉部表情作為一種信息來源。對人有興趣。與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的關系。對他人很敏感,并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社會性技能。喜歡與人打交道的職業(yè)。場獨立性個體主要表現以下行為特點:在感知物體時,能把物體從場景中區(qū)分出來。能解決在不同場景中出現的同一問題和稍作改變的問題。不服從權威,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對事情積極努力。冷淡、疏遠。不合群,有較好的分析能力。喜歡自己能獨立工作的職業(yè)。場依存性認識風格兒童的社會性興趣更加明顯,他們在自由游戲時間花更多的時間玩社會性游戲,對人等感興趣,對他人的需要與成人的批評等都較為敏感,能更多地運用社會性線索去解決問題;而場獨立性認知風格的兒童更喜歡單獨游戲,他們對人際交往較冷淡、不合群,不迷信權威,遇事有自己的標準,分析問題能力較強,對非社會性刺激的記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想象力的高低對兒童游戲也會產生影響。第三節(jié)家庭的影響父母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生活的氣氛、家長自身的素質、家長對兒童的撫養(yǎng)方式、家庭的結構以與家庭的居住環(huán)境等都會對兒童產生影響。父母對待男、女兒童的不同方式,對兒童游戲中的性別差異影響極大。電視第一:看電視的時間影響游戲行為。第二:電視能促進兒童的想象和游戲。第三:電視妨礙或干擾兒童的想象性游戲。第四:看電視時是否伴隨玩玩具對游戲的影響?!竞唵螒谩浚簩嵺`中游戲的影響因素進行判斷和評論第六章游戲在幼兒園中的地位考核要求
(一)“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提出與重申
1、識記:《綱要》的相關論述
(二)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
1、領會:(1)游戲與課程的關系
(2)幼兒園課程中幾種詮釋游戲存在的模式
(三)“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現
1、領會:(1)“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解
(2)“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現方式第一節(jié)游戲在幼兒園中的法規(guī)地位一、“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首次提出幼教界對游戲的研究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從政策法規(guī)上、觀念上強調重視幼兒游戲權利的保障從理論上探討了游戲的功能與其在學前期的意義,并試圖建立中國自己的幼兒游戲理論。用科學的方法對游戲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對游戲現狀的調查研究,探討了游戲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方法和影響因素。在幼兒園游戲實踐的研究中、積累了許多較好的、可供借鑒的經驗,并加以總結和推廣。游戲在幼兒園變得越來越重要。二、“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再次重申第一,幼兒園教育以與游戲為基本活動。第二,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第三,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第二節(jié)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的地位游戲與課程的關系游戲盒課程就好像血液和身體的關系。幼兒園課程中幾種詮釋游戲存在的模式游戲是附加的娛樂活動游戲是改裝的教學活動游戲是發(fā)展社會性與情緒的活動游戲是與兒童全面發(fā)展相整合的活動我國游戲和課程融合的幾種形式分離型—游戲和教學在時間段上彼此是分離的、獨立存在的。交叉型—教學的內容在游戲中得以運用,或者游戲中發(fā)現的問題又回到教學中來解決。融合型—教學追隨和支持著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第三節(jié)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現一、“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解(一)對幼兒園游戲理解的誤區(qū)誤區(qū)一:游戲就是指自由游戲,其作用就是讓幼兒自己隨便玩玩的。誤區(qū)二:游戲是休息、閑暇,游戲中幼兒不能學到知識。誤區(qū)三: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所指的游戲有些是游戲本身,而有些則是游戲者的行為或游戲活動的過程。游戲是一種自主性活動,是一種自由的、自主的活動。(二)對游戲的哲學詮釋1、游戲是永恒存在的2、游戲者的參與使游戲得以外顯游戲是使游戲者所進行的往返重復的運動?!坝變簣@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非僅僅以“游戲活動”為基本活動(三)對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誤解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該避免形成以下幾種錯覺:給任何活動都冠以游戲的名稱追求游戲活動的熱鬧場面以單一的游戲形式貫穿一日活動(四)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關注的問題1、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看,幼兒園絕大部分時間要以游戲性活動為主,這是對活動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強調;空間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要體現游戲性,同時要能反映幼兒近期的經驗與幼兒關注的熱點話題,這是對活動中幼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強調。2、從方法和手段的角度來看,游戲作為一種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兒園教育的一日活動。3、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來看,游戲作為一種內容和形式融入幼兒園教育,游戲不應是孤立的、分割的,它應該以反映幼兒完整的經驗為活動目的。二、“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現(一)生活活動(二)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將教學活動游戲化,將教學與游戲這兩種互為補充的形式整合起來。(三)游戲活動第七章我國兒童游戲研究的概況【不考】第一節(jié)我國兒童游戲研究的歷史一、兒童游戲研究的中國化時期20世紀20年代左右至建國時期是我國兒童游戲研究的中國化時期。陳鶴琴主張幼兒園應以游戲為主使孩子能有生氣地活動。(一)論游戲的發(fā)生發(fā)展陳鶴琴認為游戲是一種復雜的動作,只有當兒童具備了游戲的力量和游戲的能力時,游戲才能發(fā)生。他把游戲按其本身的因素分為簡單的游戲和復雜的游戲。他強調兒童游戲的主動性游戲的趣味性。(二)論游戲與工作的關系1、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陳鶴琴認為游戲是一種復雜的動作。因此明確提出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的觀點。2、教學游戲化和游戲性教育教學游戲化,就是以做為中心,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學運用,強調兒童主動、積極的參與使活動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三)論游戲的價值1、發(fā)展身體2、培養(yǎng)高尚道德3、能使腦筋敏銳4、為休息之靈丹(四)論尊重兒童的游戲教師應當是兒童的朋友與兒童非常親近一起玩耍就容易明了各個兒童的性情、能力、便于更好地指導兒童、促進兒童的發(fā)展。作為父母親也應成為兒童的游戲伴侶這樣可以加深感情也便于父母了解兒童的性情、習慣、能力等。(五)論玩具玩具在幼兒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小學的教科書一樣不可缺少。1、玩具的價值活的玩具。活的玩具能豐富兒童的經驗發(fā)展兒童的個性。自制的玩具。兒童在自做的過程中需不斷探索、學習、了解材料的性能、用途等,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恰當的玩具。買玩具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如果買許多不適合年齡特點的玩具兒童不能玩、不會玩或不要玩有時甚至會把玩具弄壞。二、兒童游戲研究的全盤蘇化時期強調游戲對兒童的發(fā)展作用把游戲放在主導活動的高度來認識,同時他們還認為象征性游戲是在成人的教育和影響支配下兒童與成人的交往、相互作用的產物;他們注重游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性研究注重把理論研究的成果運用于教育實踐指導教師組織兒童開展游戲等都是值得借鑒的。三、兒童游戲研究的停滯時期(一)民間兒童游戲的特點1、游戲過程的趣味性。2、游戲開展的隨機性。3、玩具操作的簡便性。(二)民間兒童游戲的教育作用1、促進兒童綜合感知能力的發(fā)展。2、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3、促進兒童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第二節(jié)我國兒童游戲研究的現狀我國兒童游戲研究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但也還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對游戲的功能認識不足。2、對兒童游戲的年齡特征缺乏了解。3、對兒童游戲的分類認識不清。4、對游戲評價的內容把握不清。5、對兒童游戲缺乏系統(tǒng)的觀察。第八章幼兒園游戲指導策略第一節(jié)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教師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做用:1、為游戲的順利開展作好準備工作創(chuàng)設包括游戲經驗、游戲時間、游戲環(huán)境等幾個方面的條件。2、觀察游戲了解游戲的發(fā)展情況。3、視游戲需要參與游戲促進游戲的發(fā)展參與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垂直式介入。4、根據游戲開展情況引導幼兒分享提升幼兒游戲經驗并為下次游戲做好準備。一、滲透在環(huán)境中的隱性指導(一)充分發(fā)揮標志的暗示作用——標志制約法(二)多種質地材料的誘發(fā)作用——材料提供法(三)不同場地布局的互動作用——場地規(guī)劃法第二節(jié)參與介入游戲當游戲中出現下列三種情形時,教師可以介入幼兒的游戲:1、當幼兒并不投入自己所安排的想像或虛構的游戲時。2、當幼兒產生難以與其他同伴一起相處的游戲時。3、當幼兒進行想像或虛構的游戲時想一再重復自己玩過的情節(jié)或是將游戲延續(xù)下去有困難時。平行介入是教師在幼兒的旁邊玩和幼兒相同材料或游戲情節(jié)給幼兒提供榜樣和示范作用從而達到指導的目的。交叉式介入是教師主動參與游戲教師通過游戲中與幼兒的互動來達到指導游戲的目的。一、幼兒園游戲介入法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節(jié)的游戲目的在于引導兒童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作用。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當幼兒有教師參與的需要或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3、垂直介入法:是指在幼兒游戲中如果出現嚴重的違反規(guī)則、出現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時教師則以教師身份直接進入游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二、以語言為媒介的介入指導游戲的方法根據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我們把游戲中的指導語言歸為以下幾類:1、詢問式語言:一般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把游戲進行下去,與時反饋幼兒的游戲行為,啟發(fā)幼兒的思維。全方位看待問題的能力幼兒在游戲中總是反映自己原有的經驗,教師的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拓展思維的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去獲取經驗,使生活中零散的經驗得以整合。2、建議式語言:有些建議的語言也是以詢問的方式出現的,與詢問式語言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僅提出問題而且還給予具體的暗示。3、澄清式語言:幼兒游戲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他們自己并不知道篩選,對于游戲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兒模仿了一些不良現象,教師不能隨便評價,而應該引導幼兒來加以討論、澄清,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4、鼓勵式語言:老師用鼓勵式的表揚可以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而對于幼兒在游戲中的某些不良行為習慣與違規(guī)行為,老師不一定直接指出來,而是用一種激勵式的正面語言,把希望幼兒出現的行為要求提出來,讓他們知道該怎么做。5、邀請式語言:對于游戲中的弱者或無人問津的區(qū)域,教師可以運用邀請式的方式。6、角色式語言:當發(fā)現游戲情節(jié)總是處于停滯狀態(tài)時,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去。7、指令性語言:當幼兒在游戲中嚴重的違反規(guī)則或出現攻擊性行為時,教師的指導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轉移其注意,但這樣做也許效果不佳,二是明確告訴幼兒這樣做的后果。第三節(jié)通過討論的建構指導建構指導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討論游戲的問題幫助幼兒自己建構新的經驗體系的方法。一、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建構經驗的價值:1、幼兒的經驗需要整理2、幼兒的經驗需要提升3、幼兒的經驗需要分享二、討論、建構的內容和要求三、討論的形式:1、評判是非型2、總結概括型3、陳述答案型4、解決問題型5、分享經驗型四、引導幼兒討論游戲的方法1、情景講述法:教師將游戲中觀察到的典型事例以情景描述的形式提出來供幼兒討論以幫助幼兒將游戲中的錯誤而驗與違反常規(guī)的行為糾正過來。2、繪畫法:是指教師在講評游戲時以繪畫的形式讓幼兒來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情況存在的問題與成功的經驗等。3、角色反串法:教師在講評游戲的過程中不妨大膽嘗試與幼兒互換角色讓幼兒作為游戲講評的主持人。4、點面結合法:是指教師在講評游戲的時候根據部分幼兒對游戲情況的講述大概了解幼兒游戲的過程然后對其中一個問題進入深入的討論目的在于引導幼兒糾正錯誤的經驗、分享成功的經驗、以幼兒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兒童游戲水平的提高。第九章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第一節(jié)游戲環(huán)境的概念一、游戲環(huán)境1、環(huán)境。是指個體生活的所有外部條件的總和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2、游戲環(huán)境。是指為兒童游戲活動所提供的條件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兩個方面。物質環(huán)境主要是指幼兒園各種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戲空間和場地、游戲材料、游戲時間等。心理環(huán)境是指環(huán)境中的人際關系與心理氣氛包括師幼關系以與兒童與兒童之間的同伴關系、寬松、自由的游戲氛圍等。二、創(chuàng)設良好游戲環(huán)境的意義:1、有利于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游戲觀。2、有利于兒童與環(huán)境發(fā)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三、游戲環(huán)境的要求1、具有安全性。2、具有豐富的刺激性。3、具有可參與性。4、注意教育性與控性相結合。第二節(jié)游戲空間規(guī)劃的模式一、游戲空間的規(guī)劃游戲空間是指同一時間內進行游戲活動的兒童人數,包括游戲單元和預備區(qū)兩個部分。(一)游戲單元基本單元是指單有一項主要的游戲目的且通常一次只針對一個兒童和特定的使用目的它通常沒有附屬單位。復合單位是具有附屬部分或由兩種不同的游戲材料組成的游戲單元它能吸引兒童操作或隨心所欲地擺弄。高級單元是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額外游戲材料的復合單元即三個或三個以上并列的游戲材料。(二)預備區(qū)是房間或庭院中的空置空間可放置各種游戲材料。二、游戲空間的考察可從環(huán)境的變化性和復雜度兩個方面加以考慮。1、變化性指的是游戲單元是否適用于不同的游戲活動、如建造、堆疊、挖掘等。2、復雜度主要是考察游戲環(huán)境是否能讓兒童的興趣維持一段時間。第三節(jié)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一、室內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一)游戲環(huán)境設置的一般要求:1、給游戲環(huán)境以清晰的邊界和路線標注2、規(guī)劃通道和空置空間3、劃分不同的區(qū)域4、擴大空間利用率5、給兒童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間。(二)室內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存在的問題:1、游戲環(huán)境的設置缺乏刺激性2、游戲環(huán)境的設置缺乏層次性3、游戲環(huán)境的設置缺乏合理性4、游戲環(huán)境的設置缺乏計劃性。(三)游戲環(huán)境設置的對策:1、為兒童開展游戲設置豐富的游戲環(huán)境2、為兒童開展游戲設置有計劃的環(huán)境3、為兒童開展游戲設置合理的游戲環(huán)境。(五)幼兒園開放性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幼兒園開放性游戲環(huán)境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1開放性的物理環(huán)境2開放性的心理環(huán)境。室內開放性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一)各年齡班參與的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1、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以幼兒的現實經驗為基礎、具有可變性2、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3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要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體現層次性。(二)平行班互動的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三)打破年齡班界限的交往的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二、戶外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1、戶外游戲環(huán)境的特點2、戶外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應考慮的因素3、戶外游戲場地的基本構成。戶外游戲場地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地面有標示區(qū)域的范圍和界限2、人數與面積3具有刺激性的戶外游戲場地。戶外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應考慮的因素:1、事先考慮兒童和空間的比例、地面表層、下水道與場地的形成2在游戲器具放置場地之前可先永久性固定的器具先安放好3提供可廣泛使用的器具安排布置器具的位置。第十章玩具和游戲材料第一節(jié)玩具概述游戲材料泛指用于供幼兒游戲的玩具、物品、即包括從商店買來的玩具也包括由教師和幼兒利用半成品、廢舊物品制作玩具和各種自然材料。一、玩具的功能:1、社會文化傳遞功能。2、娛樂、審美功能。3、益智功能。二、玩具在游戲中的作用:1、玩具激發(fā)兒童游戲的動機。2、支撐游戲開展、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3、玩具為兒童提供練習能力的機會。三、玩具的種類1、根據制作玩具所使用的材料把玩具分為:金屬玩具和非金屬玩具。2、根據玩具自身的內部結構玩具可分為:靜態(tài)玩具、機動玩具、電子玩具。3、以玩具的使用性或其目的性分類可把玩具分為智能玩具、聲響玩具、形象玩具、裝飾玩具、健身玩具、科教玩具。4、按玩具的形狀分類:1、成型玩具包括主題游戲玩具、表演游戲玩具、結構游戲玩具、智力游戲玩具、體育游戲玩具、音樂游戲玩具、民間娛樂玩具、技術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22863-13:2025 EN Fireworks -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specific chemical substances - Part 13: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elemental metals in firework compositions
- 2024年版婚內背叛離婚合同樣本版
- 測試信號課程設計
- 微機時鐘課程設計
- 泰勒課程設計理論實例
- 《生產主管職業(yè)化訓練教程》
- 稻谷干燥系統(tǒng)課程設計
- 電鍍課程設計總結
- 美少女頭像繪畫課程設計
- 骨科護士工作總結
- 《科學與工程倫理》課件-1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中的白海豚保護相關案例分析
-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試卷
- 《湖北省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標準化圖冊》(燃氣管網工程)
- 天車租賃合同范例
- 無機化學實驗試題
- 第二單元《第8課循環(huán)結構-for循環(huán)》教學實錄 -2023-2024學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2024年考研(英語一)真題及參考答案
- 山東省濟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人教版期末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16年河南省對口升學文秘類基礎課試題卷
-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期家長會精品課件
- 汽車常用英文術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