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課件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課件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課件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課件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考點突破題型透析第六單元遺傳的分子基礎返回總目錄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考綱原生態(tài)備選素材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考考綱原生態(tài)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過程(Ⅱ)考綱原生態(tài)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過程(Ⅱ)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格里菲思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 (1)實驗過程及結果: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格里菲思的 (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___________,將無毒的R型活菌轉化為有毒的S型細菌。2.體外轉化實驗——艾弗里 (1)實驗過程及結果 (2)結論:S型細菌的______是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并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的物質(zhì)。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轉化因子”DNA (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___________3.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3.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2013·高考江蘇卷)()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2013·高考新課標全國Ⅱ卷)()3.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DNA是遺傳1.S型肺炎雙球菌的莢膜表面具有多種抗原類型(如Ⅰ、Ⅱ、Ⅲ等),不同的抗原類型之間不能通過突變而發(fā)生轉換;在特殊條件下離體培養(yǎng)S-Ⅱ型肺炎雙球菌可從中分離出R-Ⅱ型菌。Griffith將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Ⅱ型菌混合后同時注入小鼠體內(nèi),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從患病死亡小鼠體內(nèi)獲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單獨注射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實驗結果能支持的假設是 (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答案C1.S型肺炎雙球菌的莢膜表面具有多種抗原類型(如Ⅰ、Ⅱ、Ⅲ等A.S-Ⅲ型菌經(jīng)突變形成了耐高溫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變形成的C.R-Ⅱ型菌經(jīng)過轉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熱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殺死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Ⅱ型菌混合后同時注入小鼠體內(nèi),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從患病死亡小鼠體內(nèi)獲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單獨注射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說明R-Ⅱ型菌經(jīng)過轉化形成了S-Ⅲ型菌。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A.S-Ⅲ型菌經(jīng)突變形成了耐高溫型菌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2.利用兩種類型的肺炎雙球菌進行相關轉化實驗。各組肺炎雙球菌先進行圖示處理,再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注射到不同小鼠體內(nèi)。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E、F對照,可知轉化因子是 DNA而不是蛋白質(zhì) B.F組可以分離出S型和R型兩種肺炎

雙球菌 C.F組產(chǎn)生的S型肺炎雙球菌可能是基

因重組的結果 D.能導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

四組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答案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從圖示實驗過程看出,通過E、F對照,可知轉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質(zhì)。F組中加入了S型菌的DNA,可以分離出S型和R型兩種肺炎雙球菌。而F組出現(xiàn)的S型肺炎雙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組的結果。A組中的S型菌經(jīng)過煮沸,D組和E組中的為R型菌,均不能導致小鼠死亡,D錯誤。D圖顯/隱2.利用兩種類型的肺炎雙球菌進行相關轉化實驗。各組肺炎雙球菌

走出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三個誤區(qū)誤區(qū)1轉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重組而非基因突變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指S型細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細菌的DNA中,使受體細胞獲得了新的遺傳信息,即發(fā)生了基因重組。誤區(qū)2并非所有的R型細菌都被轉化由于轉化受到DNA的純度、兩種細菌的親緣關系、受體菌的狀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轉化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細菌都被轉化成S型細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細菌被轉化成S型細菌。誤區(qū)3加熱并沒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熱殺死S型細菌的過程中,其蛋白質(zhì)變性失活,但是其內(nèi)部的DNA在加熱結束后隨溫度的恢復又逐漸恢復活性。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 走出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三個誤區(qū)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2.實驗過程及結果 (1)標記噬菌體: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35S32P35S32P2.實驗過程及結果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2)侵染細菌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2)侵染細菌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3.噬菌體的增殖 (1)模板:___________。 (2)合成DNA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噬菌體DNA大腸桿菌提供的四種脫氧核苷酸大腸桿菌的氨基酸大腸桿菌的核糖體3.噬菌體的增殖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4.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和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4.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和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

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的誤區(qū) (1)該實驗不能標記C、H、O、N這些DNA和蛋白質(zhì)共有的元素,否則無法將DNA和蛋白質(zhì)區(qū)分開。 (2)35S(標記蛋白質(zhì))和32P(標記DNA)不能同時標記在同一噬菌體上,因為放射性檢測時只能檢測到存在部位,不能確定是何種元素的放射性。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的誤區(qū)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1.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和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1.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和1.為證明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T2噬菌體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nèi))。下圖中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A、C中的方框代表大腸桿菌。下列關于本實驗及噬菌體、細菌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因此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中不能加入32P標記的無機鹽。題干中給出的實驗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此實驗是一個“不知”結果的探究性實驗,因此,兩組實驗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答案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B圖顯/隱1.為證明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赫爾希和蔡斯做A.圖中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中要加入32P標記的無機鹽B.若要達到實驗目的,還要再設計一組用35S標記噬菌體的實驗,兩組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C.噬菌體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大腸桿菌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若本組實驗B(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則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和細菌都沒有染色體,也沒有等位基因,所以它們都不遵循遺傳定律。本組實驗離心后得到的B(上清液)中正常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養(yǎng)時間較短,有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入大腸桿菌中,仍存在于培養(yǎng)液中;也可能是培養(yǎng)時間過長,噬菌體從大腸桿菌體內(nèi)釋放出來。解析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A.圖中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2.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

位素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

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yǎng) 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

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 DNA是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一般的培養(yǎng)基無法培養(yǎng)噬菌體;在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時,保溫培養(yǎng)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子代噬菌體會從大腸桿菌中釋放出來,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為攪拌不充分,使含35S的蛋白質(zhì)外殼殘留在細菌上;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不能證明蛋白質(zhì)是否為遺傳物質(zhì)。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C2.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溫時間過短,或者加入的噬菌體偏多,或者加入的大腸桿菌偏少,有一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②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后釋放子代,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③離心的速度和時間不夠,部分被感染的大腸桿菌未能沉淀到離心管底部。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 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體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體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3.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 (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噬菌體侵染細菌時,以親代噬菌體的DNA為模板,以大腸桿菌的成分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zhì),故子代噬菌體中部分含32P,全部含35S。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噬菌體標記元素分析A3.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在產(chǎn)生的子代噬菌體中,能夠找到的標記元素為 (

) A.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2P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只有DNA注入大腸桿菌,DNA中含有N、P等元素,故在子代噬菌體的DNA能夠找到15N和32P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噬菌體標記元素分析B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未

“二看法”判斷子代噬菌體標記情況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噬菌體標記元素分析 “二看法”判斷子代噬菌體標記情況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RNA也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 (1)實驗材料:煙草花葉病毒和煙草,煙草花葉病毒的組成是 __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及結果: (3)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______能自我復制,控制其遺傳性狀,因此______是它的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和RNARNARNA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RNA也是遺2.列表比較不同生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DNADNARNA2.列表比較不同生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三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的含義:在所有生物中,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少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2)常見的錯誤說法:“××(具體的某種生物名稱)的遺傳物質(zhì)主要是DNA”“××(具體的某種生物名稱)的主要遺傳物質(zhì)是DNA”等。對于具體的生物而言,其遺傳物質(zhì)是確定的,要么是DNA,要么是RNA,只能是其中一種,因此對于具體的某種生物而言,“DNA”“RNA”或“遺傳物質(zhì)”的前面不能加“主要”兩個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的含義:在所有生物中,絕大多數(shù)1.下列哪一項不能作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理由 (

) A.現(xiàn)代細胞學說的研究已經(jīng)提供了DNA

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有力證據(jù) B.通過反復細致的化學分析已經(jīng)得知,

細胞內(nèi)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 C.現(xiàn)代遺傳學的研究已經(jīng)提供了DNA是

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充分證據(jù) D.已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資料證明,絕大

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細胞內(nèi)的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只能說明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而不能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現(xiàn)代遺傳學和生物科學的研究都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物物質(zhì)。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答案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B1.下列哪一項不能作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理由 2.甲、乙為兩種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圖1表示由病毒甲、乙經(jīng)重組形成“雜種病毒丙”的過程,用病毒丙單獨侵染植物細胞,一段時間后,從植物細胞內(nèi)可大量分離出的病毒是圖2中的(

)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核酸,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子代病毒與乙相同。D2.甲、乙為兩種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圖1表示由病毒甲、乙經(jīng)重組3.自從世界上發(fā)現(xiàn)了能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簡稱禽流感病毒),我國就參與了抗擊禽流感的國際性合作,并已研制出預防禽流感的疫苗并投入生產(chǎn)應用。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中要獲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將病毒直接接種到無細胞的培養(yǎng)基上,而是以活雞胚為培養(yǎng)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特定的顏色反應來鑒定禽流感病毒的化學組分,原理是:

①RNA在濃鹽酸中與苔黑酚試劑共熱顯綠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NA與二苯胺試劑共熱顯藍色。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3.自從世界上發(fā)現(xiàn)了能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簡稱禽流(3)實驗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質(zhì)組成為蛋白質(zhì)和RNA,不含DNA,則證明禽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的最關鍵的實驗設計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你預測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質(zhì)和RNA分別感染活雞胚存在的幾種可能性:①蛋白質(zhì)與RNA都有遺傳效應,說明:蛋白質(zhì)和RNA都是遺傳物質(zhì);(1)病毒營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細胞內(nèi)才能生存。(2)DNA可用二苯胺試劑鑒定,蛋白質(zhì)可用雙縮脲試劑鑒定,分別顯現(xiàn)不同的顏色。(3)證明某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的關鍵思路是設法把該生物的各種成分分離開來,單獨地直接地觀察每種成分的作用。(4)進行探究性實驗的結果預測與結論分析時要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解析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3)實驗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質(zhì)組成為蛋白質(zhì)和RNA,不含D②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細胞中進行(2)②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作用顯紫色(3)設法將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質(zhì)和RNA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4)②RNA有遺傳效應,而蛋白質(zhì)沒有遺傳效應RNA是遺傳物質(zhì),而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③RNA沒有遺傳效應,而蛋白質(zhì)有遺傳效應RNA不是遺傳物質(zhì),而蛋白質(zhì)是遺傳物質(zhì)④RNA和蛋白質(zhì)都沒有遺傳效應RNA和蛋白質(zhì)都不是遺傳物質(zhì)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②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___

探究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的思路與方法(1)若探究蛋白質(zhì)和核酸誰是遺傳物質(zhì)——設法將兩者分開,單獨侵染宿主細胞,看能否增殖或個體是否出現(xiàn)患病癥狀即可證明。(2)若探究某種未知病毒遺傳物質(zhì)是DNA還是RNA,則借助酶水解,觀察能否增殖即可證明。具體步驟如下:①分離提純: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缺點:物質(zhì)純度不能保證是100%。②同位素標記法: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方法:分別標記兩者的特有元素;將病毒的化學物質(zhì)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目的:把DNA與蛋白質(zhì)區(qū)分開。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 探究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的思路與方法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③病毒重組法: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驗證實驗。方法:將一種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與另一種病毒的蛋白質(zhì)外殼重新組合,得到雜種病毒。④水解酶法:利用酶的專一性,控制起作用的物質(zhì),從而判斷出起作用的物質(zhì)種類。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③病毒重組法: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驗證實驗。方法:將一種病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考點突破題型透析第六單元遺傳的分子基礎返回總目錄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考綱原生態(tài)備選素材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考考綱原生態(tài)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過程(Ⅱ)考綱原生態(tài)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過程(Ⅱ)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格里菲思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 (1)實驗過程及結果: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格里菲思的 (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___________,將無毒的R型活菌轉化為有毒的S型細菌。2.體外轉化實驗——艾弗里 (1)實驗過程及結果 (2)結論:S型細菌的______是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并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的物質(zhì)。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轉化因子”DNA (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___________3.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3.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2013·高考江蘇卷)()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2013·高考新課標全國Ⅱ卷)()3.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DNA是遺傳1.S型肺炎雙球菌的莢膜表面具有多種抗原類型(如Ⅰ、Ⅱ、Ⅲ等),不同的抗原類型之間不能通過突變而發(fā)生轉換;在特殊條件下離體培養(yǎng)S-Ⅱ型肺炎雙球菌可從中分離出R-Ⅱ型菌。Griffith將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Ⅱ型菌混合后同時注入小鼠體內(nèi),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從患病死亡小鼠體內(nèi)獲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單獨注射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實驗結果能支持的假設是 (

)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答案C1.S型肺炎雙球菌的莢膜表面具有多種抗原類型(如Ⅰ、Ⅱ、Ⅲ等A.S-Ⅲ型菌經(jīng)突變形成了耐高溫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變形成的C.R-Ⅱ型菌經(jīng)過轉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熱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殺死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Ⅱ型菌混合后同時注入小鼠體內(nèi),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從患病死亡小鼠體內(nèi)獲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單獨注射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說明R-Ⅱ型菌經(jīng)過轉化形成了S-Ⅲ型菌。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A.S-Ⅲ型菌經(jīng)突變形成了耐高溫型菌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2.利用兩種類型的肺炎雙球菌進行相關轉化實驗。各組肺炎雙球菌先進行圖示處理,再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注射到不同小鼠體內(nèi)。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E、F對照,可知轉化因子是 DNA而不是蛋白質(zhì) B.F組可以分離出S型和R型兩種肺炎

雙球菌 C.F組產(chǎn)生的S型肺炎雙球菌可能是基

因重組的結果 D.能導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

四組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答案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從圖示實驗過程看出,通過E、F對照,可知轉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質(zhì)。F組中加入了S型菌的DNA,可以分離出S型和R型兩種肺炎雙球菌。而F組出現(xiàn)的S型肺炎雙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組的結果。A組中的S型菌經(jīng)過煮沸,D組和E組中的為R型菌,均不能導致小鼠死亡,D錯誤。D圖顯/隱2.利用兩種類型的肺炎雙球菌進行相關轉化實驗。各組肺炎雙球菌

走出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三個誤區(qū)誤區(qū)1轉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重組而非基因突變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指S型細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細菌的DNA中,使受體細胞獲得了新的遺傳信息,即發(fā)生了基因重組。誤區(qū)2并非所有的R型細菌都被轉化由于轉化受到DNA的純度、兩種細菌的親緣關系、受體菌的狀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轉化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細菌都被轉化成S型細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細菌被轉化成S型細菌。誤區(qū)3加熱并沒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熱殺死S型細菌的過程中,其蛋白質(zhì)變性失活,但是其內(nèi)部的DNA在加熱結束后隨溫度的恢復又逐漸恢復活性。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分析 走出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三個誤區(qū)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噬菌體結構2.實驗過程及結果 (1)標記噬菌體: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35S32P35S32P2.實驗過程及結果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2)侵染細菌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2)侵染細菌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3.噬菌體的增殖 (1)模板:___________。 (2)合成DNA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噬菌體DNA大腸桿菌提供的四種脫氧核苷酸大腸桿菌的氨基酸大腸桿菌的核糖體3.噬菌體的增殖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4.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和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4.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和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知識

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的誤區(qū) (1)該實驗不能標記C、H、O、N這些DNA和蛋白質(zhì)共有的元素,否則無法將DNA和蛋白質(zhì)區(qū)分開。 (2)35S(標記蛋白質(zhì))和32P(標記DNA)不能同時標記在同一噬菌體上,因為放射性檢測時只能檢測到存在部位,不能確定是何種元素的放射性。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的誤區(qū)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1.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和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 (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1.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和1.為證明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T2噬菌體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nèi))。下圖中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A、C中的方框代表大腸桿菌。下列關于本實驗及噬菌體、細菌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因此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中不能加入32P標記的無機鹽。題干中給出的實驗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此實驗是一個“不知”結果的探究性實驗,因此,兩組實驗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答案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B圖顯/隱1.為證明蛋白質(zhì)和DNA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zhì),赫爾希和蔡斯做A.圖中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中要加入32P標記的無機鹽B.若要達到實驗目的,還要再設計一組用35S標記噬菌體的實驗,兩組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C.噬菌體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大腸桿菌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若本組實驗B(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則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和細菌都沒有染色體,也沒有等位基因,所以它們都不遵循遺傳定律。本組實驗離心后得到的B(上清液)中正常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養(yǎng)時間較短,有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入大腸桿菌中,仍存在于培養(yǎng)液中;也可能是培養(yǎng)時間過長,噬菌體從大腸桿菌體內(nèi)釋放出來。解析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A.圖中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液是用來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其內(nèi)的營養(yǎng)成分2.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

位素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

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yǎng) 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

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 DNA是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一般的培養(yǎng)基無法培養(yǎng)噬菌體;在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時,保溫培養(yǎng)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子代噬菌體會從大腸桿菌中釋放出來,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為攪拌不充分,使含35S的蛋白質(zhì)外殼殘留在細菌上;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不能證明蛋白質(zhì)是否為遺傳物質(zhì)。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C2.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溫時間過短,或者加入的噬菌體偏多,或者加入的大腸桿菌偏少,有一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②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后釋放子代,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③離心的速度和時間不夠,部分被感染的大腸桿菌未能沉淀到離心管底部。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 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體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體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一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析(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3.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 (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噬菌體侵染細菌時,以親代噬菌體的DNA為模板,以大腸桿菌的成分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zhì),故子代噬菌體中部分含32P,全部含35S。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噬菌體標記元素分析A3.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在產(chǎn)生的子代噬菌體中,能夠找到的標記元素為 (

) A.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2P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只有DNA注入大腸桿菌,DNA中含有N、P等元素,故在子代噬菌體的DNA能夠找到15N和32P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噬菌體標記元素分析B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未

“二看法”判斷子代噬菌體標記情況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噬菌體標記元素分析 “二看法”判斷子代噬菌體標記情況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二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RNA也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 (1)實驗材料:煙草花葉病毒和煙草,煙草花葉病毒的組成是 __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及結果: (3)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______能自我復制,控制其遺傳性狀,因此______是它的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和RNARNARNA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知識梳理考能診斷1.RNA也是遺2.列表比較不同生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DNADNARNA2.列表比較不同生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三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的含義:在所有生物中,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少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2)常見的錯誤說法:“××(具體的某種生物名稱)的遺傳物質(zhì)主要是DNA”“××(具體的某種生物名稱)的主要遺傳物質(zhì)是DNA”等。對于具體的生物而言,其遺傳物質(zhì)是確定的,要么是DNA,要么是RNA,只能是其中一種,因此對于具體的某種生物而言,“DNA”“RNA”或“遺傳物質(zhì)”的前面不能加“主要”兩個字。知識梳理考能診斷考點三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結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的含義:在所有生物中,絕大多數(shù)1.下列哪一項不能作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理由 (

) A.現(xiàn)代細胞學說的研究已經(jīng)提供了DNA

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有力證據(jù) B.通過反復細致的化學分析已經(jīng)得知,

細胞內(nèi)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 C.現(xiàn)代遺傳學的研究已經(jīng)提供了DNA是

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充分證據(jù) D.已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資料證明,絕大

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細胞內(nèi)的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只能說明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而不能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現(xiàn)代遺傳學和生物科學的研究都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物物質(zhì)。題組設計解題技法解析答案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B1.下列哪一項不能作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理由 2.甲、乙為兩種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圖1表示由病毒甲、乙經(jīng)重組形成“雜種病毒丙”的過程,用病毒丙單獨侵染植物細胞,一段時間后,從植物細胞內(nèi)可大量分離出的病毒是圖2中的(

)解析答案題組設計解題技法題組遺傳物質(zhì)的分析與探究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核酸,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子代病毒與乙相同。D2.甲、乙為兩種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圖1表示由病毒甲、乙經(jīng)重組3.自從世界上發(fā)現(xiàn)了能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簡稱禽流感病毒),我國就參與了抗擊禽流感的國際性合作,并已研制出預防禽流感的疫苗并投入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