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1頁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2頁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3頁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4頁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017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年級期末考試歷史試卷第I卷(選擇題共7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題欄內。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紀幼小,尚缺乏裁奪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攝政當國”;后來,周厲王被國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攝政,號稱“共和”。這些亊實說明在西周A.貴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嫡長子繼承制被破壞C.周王常常是統(tǒng)而不治D.分封制存在嚴重弊端2.《后漢書?王景傳》記載,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廬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由此可推斷A.大規(guī)模牛耕出現(xiàn)在漢代B.牛耕發(fā)展在全國不平衡C.當時江南地區(qū)地廣人稀D.農業(yè)不是當?shù)刂饕a(chǎn)業(yè)3.漢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業(yè)作坊和商業(yè)機構稱“市”或“亭”,而在漢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許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記,且離產(chǎn)地較遠。這說明漢代A.跨區(qū)域長途販運已經(jīng)有明顯發(fā)展B.民間工商業(yè)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C.官營手工業(yè)從事一定的商品生產(chǎn)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級的趨象4.中唐以來,“道”是以監(jiān)察和軍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獨立性,“號令自出,以相侵擊,擄其將帥,并其土地,天子熟視而不知,反為和解之”。這種現(xiàn)象造成的結果是A.逐漸形成地方割據(jù)勢力B.直接引發(fā)唐末農民戰(zhàn)爭C.使地方凌駕于朝廷之上D.導致北方邊患日益嚴重5.《唐律疏議?名例律》規(guī)定:凡是外國人,屬同一國人相互間發(fā)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國的習慣和法律處理;如果唐人與外國人相犯及不同國家的外國人相互間的犯罪,則按唐朝的法律論處。這一規(guī)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觀念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國的心態(tài)D.維護國家的主權6.宋初,由于官方對茶葉經(jīng)營權的壟斷,用來“市蕃夷之馬”的茶葉已無法滿足西部少數(shù)民族對茶葉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賈對茶葉運之邊地轉賣的走私活動,并從中獲取巨大的利潤。由此可知,這類走私活動A.損害了宋朝的財政收入B.加重了少數(shù)民族的負擔C.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發(fā)展D.不利于宋朝的軍事安全7.檢索《四庫全書》,關于“平均賦役”“均平徭役”“均賦稅”“平差役”一類的提法,出現(xiàn)有900多次。如《金史》記載,金朝大定年間,就有連續(xù)幾次的均平賦役的政策和做法。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凸顯均平意識B.保護租佃經(jīng)濟C.維護小農經(jīng)濟D.增加財政收入8.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對規(guī)矩和習慣的依賴。日常的國家事務,往往依靠《會典》與則例來辦。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顧及規(guī)矩的規(guī)定,不肯隨便突破藩籬。這種政治上的循規(guī)蹈矩A.引起地方對抗中央B.造成皇帝怠于政事C.導致改革積弊困難D.形成權臣專政局面9.明清時期,由于小農經(jīng)營的制約、人口的增多、經(jīng)營規(guī)模的縮小、農牧矛盾的發(fā)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遜于前代,精耕細作越來越偏向“多勞型(投入大量勞動力)”的軌道上滑行。這表明明清時期A.農業(yè)勞動生產(chǎn)率出現(xiàn)停滯或下降B.國家在大力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C.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不斷松弛D.找到了徹底解決人地矛盾的辦法10.史書明確記錄了公元前186年呂后當政時發(fā)生了一次日食,但現(xiàn)代天文學研究表明,所記日食絕不可能發(fā)生。日食記錄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減:統(tǒng)治者殘暴,記載的日食現(xiàn)象就多;統(tǒng)治者開明,日食便很少發(fā)生。這說明A.天人合一的觀念深入人心B.古代天文記錄沒有研究價值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導D.有關機構借此警示君主11.對于被迫簽訂的條約,咸豐的態(tài)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屬權宜”,表示不必嚴格守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恭親王奕沂提出辦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約為主,以踐言為先”。這種變化客觀上說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由靈活逐漸轉向僵化B.由保衛(wèi)主權轉向了賣國立場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軌國際規(guī)則D.始終利用國際規(guī)則維護主權12.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之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宮中享樂,對于政事卻不甚關心。這說明太平天國A.完全沉湎于個人享受B.仍屬于舊式農民戰(zhàn)爭C.領導人深諳帝王之術D.沒有受到近代化影響13.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轎子,而寧可坐較低等的人力車。但有人作竹枝詞,諷刺這些新派人物:“短小輕盈制自靈,人人都喜便中乘。自由平等空談說,不向身前問弟兄。”這說明A.交通運輸工具向近代化轉變B.清末社會變革平等意識高漲C.社會風氣受到客觀條件制約D.人力車能體現(xiàn)社會地位平等14.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外來詞最先通過報刊譯介過來,經(jīng)報章媒體廣泛傳播,并在中國經(jīng)過一段時間運用、磨合、變異和普及,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并最終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這說明A.報刊雜志是以傳播西方思想為主B.科學著作是由大量外來詞構成的C.報刊雜志是新思想傳播的重要媒介D.外來詞是西方列強文化殖民的產(chǎn)物15.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國輸華貨物總值表(單位:兩;指數(shù):1913=100)。據(jù)此推斷A.英國喪失世界工廠優(yōu)勢地位B.德國經(jīng)濟實力下降最為明顯C.中國民族工業(yè)獲得發(fā)展良機D.法國對華出口轉向資本輸出16.漫畫是一個時期歷史的特殊表達。下圖漫畫中反映的時局出現(xiàn)在A.太平天國時期B.北伐戰(zhàn)爭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D.北洋軍閥時期17.在蘇維埃革命發(fā)動初期的武裝暴動中,有相當部分的地方革命武裝執(zhí)行了燒殺政策,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殺盡豪紳焚盡城市”,“使小資產(chǎn)變成無產(chǎn),然后強迫他們革命”等口號。這種情況說明A.革命“左”傾思想嚴重B.階級矛盾非常尖銳C.槍桿子里面出政權D.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需要18.帽徽是一支軍隊的象征和標志。下列人民軍隊帽徽的演變反映了A.軍隊性質的變化B.軍隊指導思想的變化C.軍隊任務的變化D.軍隊最高領導的變化19.我國從1957年到1960年的人均糧食消費量,全國下降19.4%,其中城鎮(zhèn)下降1.7%,農村下降23.7%。即使這樣,1960年上半年原計劃出口糧食45億斤(合225萬噸),至5月24日A.中國成為糧食出口大國B.政策失誤造成糧食減產(chǎn)C.民眾消費結構發(fā)生改變D.人民群眾支持國家建設20.1964年與中國建交時,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指出,中國是一個“非常獨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國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才能真正解決亞洲乃至世界長期存在的嚴重問題。這說明A.中國是實力超強的大國B.中法兩國開展務實外交C.戴高樂向往中國文明D.中法兩國消除了分歧21.《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在行竊時當場被捕之奴隸,則鞭打之,并把他從崖上拋下?!庇纱丝梢?,這部法律A.存在野蠻、原始的特點B.沒有形成完備體系C.注重保護奴隸主的利益D.注重保護私有財產(chǎn)22.馬丁?路德認為,人若想理解與堅守上帝之道,須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變成“無知的小孩子”。對于《圣經(jīng)》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為真,毫不懷疑”。馬丁?路德認為理解《圣經(jīng)》的要旨在于A.堅定信仰的引導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會的解讀D.承認自己的無知22.馬丁?路德認為,人若想理解與堅守上帝之道,須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變成“無知的小孩子”。對于《圣經(jīng)》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為真,毫不懷疑”。馬丁?路德認為理解《圣經(jīng)》的要旨在于A.堅定信仰的引導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會的解讀D.承認自己的無知23.盧梭在《論不平等》中聲稱他不贊成“平民公決”,為了防止出現(xiàn)謀求私利和考慮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權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這一權利屬于政府成員”,人民只能“對法律表示同意”。這體現(xiàn)了盧梭的觀點是A.反對直接民主B.反對代議制民主C.公意高于個人意志D.立法權應當屬于政府24.1787年初麥迪遜致信華盛頓說:“州的獨立與自尊自大,是這個國家的禍根”,“除非把各州統(tǒng)統(tǒng)消滅,并將它們全部聯(lián)合到一個巨大的社會里,就不能鏟除這一禍根”。對此,后來解決的方案是A.取消各州的自治權B.釆取三權分立原則C.加強中央政府權力D.建立美利堅合眾國25.1919年8月,德國建立起民主共和國。但在國會中,一部分議員是反對民主制度的。當時,對民主自由制度的認識也沒有在多數(shù)德國人的心中扎根,很多人連“公民”、“先生”等體現(xiàn)平等的稱呼都不愿使用。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A.德國民眾不信奉民主共和B.共和國沒有摧毀專制主義的基礎C.共和國沒有給人民民主自由D.舊軍官舊官僚控制著共和國的政權26.1932年,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拳擊“金手套”錦標賽決賽,門票除五分錢娛樂稅必須付現(xiàn)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實物支付,其中有香腸、帽子、鞋子、大衣,照相機、玩具等。這說明當時美國A.出現(xiàn)嚴重通貨緊縮B.民眾喜歡物物交換C.美元已不是主要貨幣D.出現(xiàn)嚴重通貨膨脹27.1945年9月A.用冷戰(zhàn)思維處理問題B.幫助亞洲國家制裁日本C.基本控制了日本經(jīng)濟D.消除日本經(jīng)濟競爭實力28.1948年A.加強英聯(lián)邦國家力量團結B.恢復英國傳統(tǒng)的大國地位C.促使歐洲國家走向一體化D.鼓吹“冷戰(zhàn)”,加速北約建立29.在1946-1950年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lián)對硬性攤派給集體農莊的農產(chǎn)品的收購價格還停留在1928年的水平上,而出售給農莊及莊員的工業(yè)品價格則比1928年提高了20倍。其政策旨在A.早日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B.盡快修復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C.加速工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D.應對緊張的國際形勢30.英國政府開支占國民生產(chǎn)總值比例,從1937年的25.9%,提高到1975年的57.9%;政府雇員從1931年的59.1萬人,提高到1975年的7212萬人。對此撒切爾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黨信奉自由、自由市場、有限國家、國防強大?!睋?jù)此推斷,保守黨政府在這一時期主張A.努力提高英國公民福利待遇B.徹底改變英國社會經(jīng)濟制度C.加強國家對社會經(jīng)濟的控制D.減少國家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干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75分。31.(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漢初,貨幣大休因循秦制,仍用黃金和半兩錢。黃金在漢代雖作為重要貨幣使用,但因其制作不易,價格昂貴且數(shù)量畢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納的算賦、口賦、更賦等皆用銅錢計。國家和私人鑄錢,二者并存,互為補充?!笆菚r,吳以諸侯即山鑄錢,富埒天子……鄧道,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錢布天下”。漢武帝時,先后進行了5次幣制改革,最終由國家壟斷鑄錢業(yè),禁止私人經(jīng)營。武帝幣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場流通的需要,而是出于斂財和打擊商人。——李恒全《試述漢代官營手工業(yè)中的商品生產(chǎn)》材料二明代貨幣制度的演變可以區(qū)別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1374年以前的銅錢時期。第二時期是從1375年至1435年的紙鈔時期。發(fā)行寶鈔之始,即嚴禁以金銀和實物進行交易。到1394年,連銅錢也收繳禁用,寶鈔成為唯一合法流通貨幣。第三時期是1436年至16世紀20年代的銀錢鈔三幣兼用時期。第四時期……白銀正是在紙幣崩潰而銅錢功能不足、供應也不足的情況下,上升為主導貨幣的。比較而言,紙鈔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銅錢次之,稱量白銀則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會的選擇是,白銀第一,銅錢第二,紙鈔不用。因而,明代發(fā)生的白銀成為主導貨幣的變化,一定意義上也是社會在經(jīng)濟意義上對政府說“不”的變化,是經(jīng)濟規(guī)律瓦解政治強制的變化?!w軼峰《明代經(jīng)濟的結構性變化》(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西漢前期貨幣制度的特征。(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漢朝相比明朝貨幣制度的新變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32.(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思想家葉適)剖析理學的思想來源,揭示其“中國之學”和“夷狄之學”相混雜的內在本質。葉適認為,理學尤其是程朱之學實標上并不是源于免、舜、子思之道,而是發(fā)揮孟子的“新說奇論”,再摻之以佛學和老莊之學部分內容的產(chǎn)物。其結果是“道之本統(tǒng)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為宗主,視佛、老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學與中國之學,“皎然殊異,豈可同哉”。——陳國燦《葉適與南宋反理學思潮》材料二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學,改今制,廢君統(tǒng),倡民主,變不平等為平等,亦汲汲然動矣。豈謂為荀學者,乃盡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跡,反授君主以莫大無限之權,使得挾持一孔教以制天下!彼為荀學者,必以倫常二字,誣為孔教之精詣?!T嗣同《仁學》材料三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胡適等人及知識界力主“全盤西化”,否定傳統(tǒng)文化,梁漱溟是不贊同的。他第一次在北大開課時便對“打倒孔家店”的學生說:“我此來除為釋迦、孔子解釋發(fā)揮外,更不做別的事?!彼摹稏|西文化及其哲學》更是大膽地批評了新文化運動“向西走”的不對,公開聲稱要“向東走”。他稱“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它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來得高妙”。他斷言:世界未來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劉友梅《梁漱溟:世界文化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孔子時代的儒學相比宋代理學的不同之處。(4分)(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葉適、譚嗣同關于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及各自目的。(8分)(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陳獨秀、胡適、梁漱溟文化主張的共同傾向。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4分)33.(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8月1日,光緒帝發(fā)布招書對日宣戰(zhàn)。同日,明治帝亦下詔書對清朝宣戰(zhàn),甲午戰(zhàn)爭正式開始。光緒帝宣戰(zhàn)諭詔為:“朝鮮為我大清藩屬,二百余年,歲修職貢,為中外所共知……倭人無故派兵,突入漢城我朝撫綏藩服,其國內政事向令自理。日本與朝鮮立約,系屬與國,更無以重兵欺壓強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尋釁,無理已極,勢難再以姑容。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xù)進發(fā),以拯韓民于涂炭……”——《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明治帝宣戰(zhàn)詔書為:“……朕茲對清國宣戰(zhàn)……茍不違反國際公法,即宜各本權能,盡一切之手段,必期萬無遺漏……朝鮮乃帝國首先啟發(fā)使就與列國為伍之獨立國,而清國每稱朝鮮為屬邦,千涉其內政。于其內亂,借口于拯救屬邦,而出兵于朝鮮。朕依明治十五年條約,出兵備變,更使朝鮮永免禍亂,得保將來治安,欲以維持東洋全局之平和……”——宗澤亞《清日戰(zhàn)爭》材料二關于甲午戰(zhàn)爭,日本學者們一致認為:“以甲午戰(zhàn)爭為一階段終點的東亞國際關系史就是以東亞舊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間之關系為主線發(fā)生并發(fā)展的歷史?!币驗橛兄@樣的認識,即使甲午戰(zhàn)爭被認為是“出師無名”抑或“不義之戰(zhàn)”,日本也會打著“以歐洲文明來更換東亞舊習”的旗號為自己的侵略行為進行洗白?!獙韭∷尽秾賴c自主之間——近代中朝關系與東亞的命運》而中國學者認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討清國方略》,目標是“攻占北京,擒獲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軍海軍在豐島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從而發(fā)動了侵朝、侵華的戰(zhàn)爭。因此,甲午戰(zhàn)爭是日本蓄謀已久、經(jīng)過周密準備后發(fā)動的,絕不是有的日本學者說的偶然沖動?!獜埡yi《甲午戰(zhàn)爭與中日關系》韓國官方出版的《韓國史》認為:“甲午戰(zhàn)爭是1894年至1895年中國與日本圍繞著控制朝鮮展開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導致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傳統(tǒng)的世界秩序崩潰,代之而起的是新興的日本成為該地區(qū)的霸主,這是一場在東亞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zhàn)爭?!薄獙O科志《韓國人怎么看甲午戰(zhàn)爭?》(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指出中日兩國爭議的焦點是什么?并分別概括兩國宣戰(zhàn)的理由。(10分)(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中、日、韓三國史學界對于甲午戰(zhàn)爭的性質各有哪些看法?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8分)34.(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873年,俾斯麥在聯(lián)邦議會上就聲言,對付“國際黨”(德國工人黨),有用嚴厲法令的必要。10月10日新的帝國議會在三讀時以221票對149票通過由聯(lián)邦議會提出的《反對社會民主黨企圖危害治安的法令》(簡稱《非常法》)。隨后,實行戒嚴,查禁報刊,封閉工會,解散集會,逮捕,監(jiān)禁等一齊向社會民主黨襲來?!凇斗浅7ā穼嵭械氖曛校?300種黨的出版物遭到禁止,330多個工人組織被解散,900多人被放逐,1500多人被法庭判處入獄,白色恐怖籠罩全國?!〗ê搿兜聡ㄊ贰凡牧隙诙巫h會改革后相當一部分工人階級獲得選舉權,這就使兩大政黨都必須正視工人的要求。1871年,自由黨制定兩項法律,其中一項確認工會有合法地位,且其資金受法律保護;但另一項——《刑法修正案》,則認定脅迫他人、組織他人工作、設立罷工糾察線等行為是違法,可以按刑法處置。這使工會的罷工行動事實上不可能進行,因此剝奪了工會最有力的斗爭手段,遭到工人的普遍反對。1874年大選自由黨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就歸因于工人選民的普遍反對。保守黨上臺后,1875年政府制定兩項法律,其中《密謀與財產(chǎn)保護法》廢除了《刑法修正案》,規(guī)定罷工中的糾察行為合法;暴力行動和脅迫行為雖仍屬犯罪,但不再以密謀罪論處。另一項法律《在主與雇工法》把《主仆法》中剩余的不公正條文予以糾正,這項法律的名稱本身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以前把勞資關系界定為“主仆關糸”,現(xiàn)在則明確為雇傭關系。1875年的這兩項立法使工會獲得了比較完整的法律地位,因此被看作是“工會運動的大憲章”?!X乘旦《英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