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主發(fā)展課件_第1頁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主發(fā)展課件_第2頁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主發(fā)展課件_第3頁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主發(fā)展課件_第4頁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主發(fā)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fā)展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fā)展1一、青少年自我認同發(fā)展(一)自我認同(personalidentity)的意義面向:個人特質與能力職業(yè)、生涯親密關係與性宗教政治特性同一性連續(xù)性一、青少年自我認同發(fā)展(一)自我認同(personalid2(二)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1.心理社會危機2.人生八大危機3.青少年:自我認同vs.認同混淆(1)identity是過去和現(xiàn)在的自我之同一性(sameness)和連續(xù)性(continuity)的意識(sense)(2)個人隱私和公開自我的統(tǒng)整(3)個人現(xiàn)在和未來自我的關係(二)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1.心理社會危機3(三)Marcia自我認同狀態(tài)

(status)1.Crisis(exploration)andcommitment2.fourfoldconceptsofidentitystatus(三)Marcia自我認同狀態(tài)

(stat4fourfoldconceptsofidentitystatuscrisiscommitmentpresentabsentpresentIdentityachievementforeclosureabsentmoratoriumIdentityconfusionfourfoldconceptsofidentity5(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Achievementmoratoriumforeclosurediffusion中學前5.2%11.736.646.4中學低9.014.637.139.3中學高21.313.536.029.2大學低22.828.325.723.2大學高39.715.531.313.5(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Achievemorat6(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國中高中大學Identityachievement5%畢業(yè):40%foreclosure1/4-1/31/4-1/31/4-1/3moratorium期間:高峰confusion50%大三、四14%(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國中高中大學Identi7(五)有助於identityachievement的因素WarmandsupportingfamilyStrongparentalbondsandpromoteindividuation父親鼓勵或忍受青少年的獨立與自我肯定,母親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在家庭事務上扮演積極的角色給予自我探索試驗的機會(五)有助於identityachievement的因素W8二、青少年獨立自主發(fā)展(一)定義或面向1.Noom,Dekovic和Meeus(2001)的回顧心理動力觀點(Psychodynamicperspectives):父母和青少年之間關係的改變,認知觀點(Cognitiveperspectives):自我所知覺的控制和做決定的重要性,折衷觀點(Eclecticperspectives):統(tǒng)整了關係和認知二者。二、青少年獨立自主發(fā)展(一)定義或面向9延展上述理論觀點,青少年獨立自主有許多不同研究取向,例如:分離—個體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去依附(detachment)、心理社會成熟(psychosocialmaturity)、自我調節(jié)(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self-control)、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等等。延展上述理論觀點,青少年獨立自主有許多不同研究取向,例如:102.SteinbergCognitiveautonomyEmotionalautonomyBehavioralautonomy2.SteinbergCognitiveautonomy11(二)分離—個體化

1.Hoffman分離-個體化是脫離父母的心理依賴家庭結構以滿足態(tài)度、情感、功能、衝突的獨立程度。(二)分離—個體化

1.Hoffman122.我國青少年個體化情形孫世維(1997)探討分離—個體化從大一到大四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分離—個體化的程度最低,與大二和大四學生在對母親的功能、態(tài)度獨立、及對父親的功能獨立有顯著差異;與大三和大四學生在對母親的情感獨立有顯著差異。孫世維(1997)認為這種結果可能的原因是情感、功能、及態(tài)度的獨立並非大學的關鍵發(fā)展課題,而衝突獨立可能是分離—個體化的核心課題,因此大學生仍須父母在情感、功能、及態(tài)度方面的支持。孫世維(1998)探討離家大一學生之家庭因素與分離—個體化的關係,,結果發(fā)現(xiàn)家庭關係與分離—個體化的發(fā)展具有顯著相關,其一是家庭關係中的正向情感連結的功能使大一學生可以沒有衝突的倚賴父母,二是健康的分離有助於沒有衝突的獨立。2.我國青少年個體化情形孫世維(1997)探討分離—個體化從13(三)認知面向的獨立自主由於青少年推理和觀點能力的逐漸增加,使其愈來愈有能力知道別人提供意見時的觀點為何;當作決定時,愈來愈有能力瞭解風險、考量未來的後果、諮詢專家的意見、以及接受他人意見時,需警覺其意見的偏差等,這樣能力的增加有助於青少年行為的獨立自主性增加。(三)認知面向的獨立自主由於青少年推理和觀點能力的逐漸增加,14(四)行為的獨自主1.青少年尋求意見的對象,或對父母與同儕影響的敏感度二者均具有“專家”(experts)的現(xiàn)象。所謂專家的現(xiàn)象指的是諸如服飾﹑音樂﹑休閒活動等﹑同儕的影響比較大;但在屬於教育﹑職業(yè)計畫﹑價值觀﹑宗教信仰等,父母的影響較大;2.隨著年齡增加,父母的影響力下降;但在青少年早期比之前青少年期或青少年中﹑晚期,青少年對同儕的順從性最高;3.隨著年齡增加,同儕壓力有升高的趨勢。

(四)行為的獨自主1.青少年尋求意見的對象,或對父母與同儕影15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fā)展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與自主發(fā)展16一、青少年自我認同發(fā)展(一)自我認同(personalidentity)的意義面向:個人特質與能力職業(yè)、生涯親密關係與性宗教政治特性同一性連續(xù)性一、青少年自我認同發(fā)展(一)自我認同(personalid17(二)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1.心理社會危機2.人生八大危機3.青少年:自我認同vs.認同混淆(1)identity是過去和現(xiàn)在的自我之同一性(sameness)和連續(xù)性(continuity)的意識(sense)(2)個人隱私和公開自我的統(tǒng)整(3)個人現(xiàn)在和未來自我的關係(二)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1.心理社會危機18(三)Marcia自我認同狀態(tài)

(status)1.Crisis(exploration)andcommitment2.fourfoldconceptsofidentitystatus(三)Marcia自我認同狀態(tài)

(stat19fourfoldconceptsofidentitystatuscrisiscommitmentpresentabsentpresentIdentityachievementforeclosureabsentmoratoriumIdentityconfusionfourfoldconceptsofidentity20(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Achievementmoratoriumforeclosurediffusion中學前5.2%11.736.646.4中學低9.014.637.139.3中學高21.313.536.029.2大學低22.828.325.723.2大學高39.715.531.313.5(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Achievemorat21(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國中高中大學Identityachievement5%畢業(yè):40%foreclosure1/4-1/31/4-1/31/4-1/3moratorium期間:高峰confusion50%大三、四14%(四)自我認同的改變(career)國中高中大學Identi22(五)有助於identityachievement的因素WarmandsupportingfamilyStrongparentalbondsandpromoteindividuation父親鼓勵或忍受青少年的獨立與自我肯定,母親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在家庭事務上扮演積極的角色給予自我探索試驗的機會(五)有助於identityachievement的因素W23二、青少年獨立自主發(fā)展(一)定義或面向1.Noom,Dekovic和Meeus(2001)的回顧心理動力觀點(Psychodynamicperspectives):父母和青少年之間關係的改變,認知觀點(Cognitiveperspectives):自我所知覺的控制和做決定的重要性,折衷觀點(Eclecticperspectives):統(tǒng)整了關係和認知二者。二、青少年獨立自主發(fā)展(一)定義或面向24延展上述理論觀點,青少年獨立自主有許多不同研究取向,例如:分離—個體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去依附(detachment)、心理社會成熟(psychosocialmaturity)、自我調節(jié)(self-regulation)、自我控制(self-control)、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等等。延展上述理論觀點,青少年獨立自主有許多不同研究取向,例如:252.SteinbergCognitiveautonomyEmotionalautonomyBehavioralautonomy2.SteinbergCognitiveautonomy26(二)分離—個體化

1.Hoffman分離-個體化是脫離父母的心理依賴家庭結構以滿足態(tài)度、情感、功能、衝突的獨立程度。(二)分離—個體化

1.Hoffman272.我國青少年個體化情形孫世維(1997)探討分離—個體化從大一到大四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分離—個體化的程度最低,與大二和大四學生在對母親的功能、態(tài)度獨立、及對父親的功能獨立有顯著差異;與大三和大四學生在對母親的情感獨立有顯著差異。孫世維(1997)認為這種結果可能的原因是情感、功能、及態(tài)度的獨立並非大學的關鍵發(fā)展課題,而衝突獨立可能是分離—個體化的核心課題,因此大學生仍須父母在情感、功能、及態(tài)度方面的支持。孫世維(1998)探討離家大一學生之家庭因素與分離—個體化的關係,,結果發(fā)現(xiàn)家庭關係與分離—個體化的發(fā)展具有顯著相關,其一是家庭關係中的正向情感連結的功能使大一學生可以沒有衝突的倚賴父母,二是健康的分離有助於沒有衝突的獨立。2.我國青少年個體化情形孫世維(1997)探討分離—個體化從28(三)認知面向的獨立自主由於青少年推理和觀點能力的逐漸增加,使其愈來愈有能力知道別人提供意見時的觀點為何;當作決定時,愈來愈有能力瞭解風險、考量未來的後果、諮詢專家的意見、以及接受他人意見時,需警覺其意見的偏差等,這樣能力的增加有助於青少年行為的獨立自主性增加。(三)認知面向的獨立自主由於青少年推理和觀點能力的逐漸增加,2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