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盛希貴的博客中國大陸新聞攝影理論研究20年概述(一)2003年11月16日,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第五屆團體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會在深圳舉行,因為出國,未能參加,十分遺憾。其實,進入2003年以來,一直惦記著為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成立二十周年這個活動做點事情。無奈忙于行政管理、教學準備和撰寫博士學位論文,嘆時光飛逝,瑣事纏身,精力不濟,分身乏術。
2003年9月,新一屆研究生入學,我給我的兩位碩士研究生周鄧燕和陳飛布置了任務:以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編輯出版的9本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為線索和研究對象,梳理20年來中國大陸新聞攝影理論研究的發(fā)展歷程,為這不平凡的20年做個總結,也為今后的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做些基礎性的工作,為未來的廣大新聞攝影理論研究者們提供一個可資參考的背景描述。我想,這項工作是有意義的,是我們應該做也值得做的,是必須做好的。
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首先,9本書中的600多篇文章要逐一精讀,做提要,做索引,工作量大。后來,我建議請他們同屆的同學尹棟遜也來參與該項工作。經過多次研討,在他們三個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6萬余字的文稿。經過審閱,部分內容曾在《中國攝影報》發(fā)表。該項工作,也得到曾璜等的關注和支持。
現將全文分開發(fā)表,希望對新聞攝影理論研究者和新聞攝影實踐者們能有一點參考價值。由于認識能力、理論水平和時間所限,肯定會有不盡周詳和疏漏之處,甚至有許多偏頗和謬誤,敬請廣大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使得新聞攝影之理論越辯越清。中國大陸新聞攝影理論研究20年發(fā)展歷程概述盛希貴周鄧燕陳飛尹棟遜一、綜述
從1983年10月27日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成立,到2003年11月16日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第五屆團體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會在深圳舉行,中國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又走過了整整20年。
改革開放后的這20多年,是中國社會深刻變革、中國媒體發(fā)展改革、中國報刊發(fā)展改革、中國新聞攝影迅速發(fā)展變革的20多年,其間9屆中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的論文集,反映了20年來業(yè)界改革的得失、不同年代人們所關注的新聞攝影基本理論問題,以及這些理論隨著實踐的開展而發(fā)展變化的歷程。
根據1983年第一屆理論年會到1995年第六屆理論年會的前言部分所給的數據,前6本論文集共收入412篇文章;第七、八、九屆年會論文集未提供收錄論文的數據,在本文中按照獲獎論文、入選論文和會議主題報告三部分給予統計,計198篇;合計610篇。
本文按照基礎理論、業(yè)務探討、機制演變、法律與道德問題、學科建設、對外交流和借鑒等部分,整理歸納出這20年來中國新聞攝影理論發(fā)展的大致脈絡,并對其中的一些理論觀點提出看法。
在這些部分中,基礎理論部分包括新聞攝影的定義、特性、地位功能、體裁、題材、評價標準等;業(yè)務發(fā)展理念部分包括對新聞攝影兩大主體——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的論述及其業(yè)務理念的發(fā)展變化。
按照上述分類,我們對610篇文章進行了歸類統計(見下表)。有三點需要說明:
第一,把某篇文章歸入某一類的依據是文章的主題,或者該文章有較完整的部分論述了相關問題;許多文章所談內容有較強復合性,寫作角度多樣,如在探討辦報方針的過程中涉及新聞攝影定義和特性,在論及體制變革的時候兼談新聞攝影策劃,等等,我們暫將這類文章按照所涉及的主要內容進行歸類。
第二,90年代以來,綜述新聞攝影發(fā)展歷程的文章數量大增,多篇文章較為全面地闡述了中國新聞攝影發(fā)展不同階段的活動,此外,中國新聞攝影史上的一些人物述評、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編輯出版的一些圖書的書評和介紹,在論文集中都有收錄。對于這兩部分的內容,我們僅從中提取相關的理論論述。
第三,為了文章的整體性,本文略去了應歸入新聞攝影史的文章和內容;考慮到統計的完整性,本文在下表中設“其它”一項,把中國新聞攝影活動、人物評述和攝影圖書評介都歸入其中。
綜上所述,下表的歸類劃分中有重復計算的部分。這種分類僅僅是為了便于統計和論述,在分類方法上尚有應細化和值得商榷之處。年份歸類標準198319851988199019931995199719992002合計定義特性251011105588486地位功能76874344548體裁題材7696891231676評價標準114334112635業(yè)務探討383338402835342645317法制道德120001111016機制變革121148710842學科建設0310202008對外交流011313100120其它45288436040合計94/7472/6486/7376/7066/6567/6672/5860/5895/79688/610(注:斜線“/”后的數字為每本論文集實際文章數。)
從上表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新聞攝影基礎理論部分,包括定義、特性、地位和功能方面研究的特點是:關于定義及特性的探討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新聞攝影理論研究重新起步的八十年代初,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為突出。對這些基本問題的探討、澄清有助于從根本上擺脫文化大革命中對新聞攝影理論和業(yè)務發(fā)展方向的扭曲,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撥亂反正,為后來的發(fā)展鋪平道路。
事實上,在此后的多年中,出現的一些爭論也還是因為沒有對定義和特性等基本問題取得一致而明確的認識。同時,理論也是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入,越是本質的東西,對其認識越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新聞攝影的定義和特性的研究就是隨著新聞攝影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
定義與特性密切相關,定義當中往往包含著對其特性的揭示。對新聞攝影定義的分歧,主要在其根本屬性,即新聞攝影屬于攝影范疇還是新聞范疇,而這一分歧又集中體現在新聞攝影特性中關于藝術性的爭論。新聞攝影的特征決定了其在現代新聞事業(yè)中所具有的獨特作用、職能,以及憑借其職能的發(fā)揮而取得的相應地位和優(yōu)勢。
一種理論觀點的提出常常有其自身的背景和相關理論的支持,也必有其相對合理性。單純的贊成或反對一種說法是沒有意義的,況且有些問題現在看來已經有所定論。我們進行回顧和歸納的目的在于結合對社會和新聞實踐發(fā)展的歷史背景的分析,來梳理20年來我國新聞攝影理論發(fā)展的脈絡,為今后的新聞攝影理論研究提供依據、借鑒和啟發(fā)。
二、業(yè)務經驗總結、概括和應用理論研究方面的論文多達317篇,占論文總數過半,從中可以看出新聞攝影界對實踐需求和應用理論研究的關注。每本論文集中這部分文章的數量都遠遠超出其他文章的數量。
20世紀80年代,討論集中在新聞攝影記者的采訪和拍攝技巧、記者修養(yǎng)、素質方面,計有110余篇,其中,歷年來有關對攝影記者修養(yǎng)和素質要求的文章70余篇,從分布的時間來看,比較集中出現在1983年、1996年和2003年的論文集中,這幾個時期分別是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和改革的轉型期,說明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新聞攝影記者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素質,如果不及時跟上技術變革、實踐改革和觀念更新的步伐,很快就會遭到市場和業(yè)務競爭的淘汰;拍攝方法和拍攝技巧一度是大家熱衷探討的問題,有30余篇,其中有近10篇文章專門針對“抓拍”和“擺拍”進行了討論,8篇文章集中論述了人物拍攝的重要性和其拍攝方法,這樣集中的探討在歷年的論文中是不多見的。
20世紀90年代,圍繞新聞攝影記者的文章數量減半,圖片編輯業(yè)務實踐和專業(yè)理念探討成為熱門話題,有近20篇文章提到新聞攝影策劃,12篇文章總結文字說明寫作,8篇談及圖片編輯的地位與作用。從統計的數據來看,這部分文章共有60余篇,而20世紀80年代只有約20篇文章探討圖片編輯問題。
三、與新聞攝影相關的法律道德問題隨著報刊運作市場化和圖片市場的興起越來越受到關注。
1999年以前,每屆年會只有零星的一兩篇文章涉及新聞攝影法律道德方面話題,而2002年第九屆年會上,就有10余位作者同時對這方面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新聞法》尚未出臺之前,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涉及新聞攝影侵犯肖像權、新聞采訪中攝影記者人身安全受侵犯、侵犯新聞攝影作品著作權等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在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提出了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自律、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維護攝影記者的權益等多方面的問題,并進行了理論探討。另一方面,隨著90年代以來報紙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關于這方面的文章也比80年代增多,很多作者的論述都強調了新聞攝影改革的背景。
四、新聞攝影學科建設和對海外新聞攝影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比重在逐年減少。
20年來,只有8篇文章談及新聞攝影學科建設方面的內容,只占論文總量的1%略高。這方面的論文分別出現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中期,從90年代后期起成為理論年會的空白。
對海外新聞攝影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則基本停留在80年代,其高潮出現在1988年,由于“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即“荷賽”)在當年1月21日至27日通過“國際新聞攝影周”引進到國內,討論的焦點集中在“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上。在此之前出版的《全國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召集會議,并編輯出版的論文集)中曾有一些對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有關新聞攝影的理論觀點的介紹和評價,如美國新聞攝影史簡介方面的文章較為全面、詳盡,成為后來許多相關文章引用的材料。后來的相關介紹和論述,極少能夠超出當時的水平,
中國新聞攝影理論20年來的探索,既是對20年來我國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和新聞攝影實踐成果的總結和理論概括,又引導著中國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和實踐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成果令人欣喜,但暴露的問題也令人擔憂。
例如,高校和新聞研究院所的教學研究人員、在校學生和理論研究者們,在80年代初期曾是引進海外相關理論研究成果、歸納總結我國業(yè)界實踐發(fā)展并給予理論指導的主要力量。第一到第四屆年會,有近30篇文章來自高校師生,與論文集中的其它論文相比,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但是,從1993年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至1999年,這一數量下降到1/3左右,直到2003年的第九屆年會上,才又出現了4篇高校從事新聞攝影研究的教師和學生的論文。
又比如,有關視覺傳播的理論在國外已經有較為成熟的論述,傳播學傳入我國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但我國的新聞攝影理論中,能夠運用傳播學理論進行論述的文章極少,更談不上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
在給這600余篇文章歸類的過程中,我們最大的感受是第一個十年的論文的理論水平普遍高于第二個十年;而從這9本新聞攝影論文集收入的文章能夠看出,將理論概括與實踐總結混淆,導致所論多限于“術”、少于“學”,學與術的矛盾在文集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從總體上看,從現象和感知、感想層面上描述現象的文章占了極大比重,許多作者在文章中大量抒發(fā)個人經驗和體會,缺少理論依據和理論上的概括、凝煉、提升,這一點可以從文章所引參考書目極少窺見一斑。引用理論觀點、文獻資料、翔實材料是論文寫作的一大特點,而600余篇文章中規(guī)范地注有引文出處的不到20篇,在這20篇中,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文章所占不到1/4。
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成立2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中國新聞攝影走過的20年不平凡的歷程,在歸納新聞攝影理論發(fā)展的脈絡和背景的時候,我們首先為20年來的成就和業(yè)績鼓掌叫好,同時,也想給今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建議。我們提出的具體建議如下:
一、在基礎理論研究和以實踐總結為特點的應用理論研究中,應立足新聞理論與實踐、新聞攝影理論與實踐研究,同時積極借鑒相關學科的理論,如哲學、傳播學、影像學、符號學、文藝學、文化學等理論,提升新聞攝影理論研究的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
二、擴大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參與者的范圍,使高校師生,尤其是研究新聞攝影的研究生成為新聞攝影理論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以命題形式或立項形式發(fā)動他們參與新聞攝影理論和實踐課題的研究。
三、提升論文寫作水準和論文集的編輯出版的水平,使之能夠成為后來者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論文寫作提供材料檢索的可靠來源。寫作者在引用材料的時候,引用的部分均應詳細注明出處,包括作者姓名、作品名稱、頁碼、出版社地點、出版社(或刊物)名稱、出版時間、版次等,這是論文寫作應有的嚴謹態(tài)度,是對被引用者的尊重;也便于核實,是對編輯出版者的尊重。參考書目:1980年攝影理論年會論文稿,中國攝影家協會編印,1980年10月1981年攝影理論年會論文稿,中國攝影家協會編印,1981年10月1982-1983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中國攝影家協會編印1983年第一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內部發(fā)行1985年第二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內部發(fā)行1988年第三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過程論與新聞攝影》,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年8月1990年第四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圖文并重兩翼齊飛》,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年1月1993年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現狀挑戰(zhàn)展望》,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年12月1995年第六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新階段新路子》,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1996年3月1997年第七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高揚鄧小平理論旗幟》,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2月1999年第八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思考的相機》,北京,長城出版社,2000年6月2003年第九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奮力推動新聞攝影與時俱進》,北京,長城出版社,2003年4月20年概述(二):新聞攝影定義的探討關于新聞攝影究竟是什么的問題,答案可能列舉出很多,人們的認識至今仍難統一。正是因為弄不清新聞攝影的概念,帶來了很多問題和麻煩。
比如,因為不把新聞攝影當成“圖文結合的信息傳播方式”,在報道新聞的時候,重拍攝輕采訪、重圖片輕文字說明,以至于寫不出文字說明或胡亂編造、圖文難以結合,從而影響了新聞信息傳播的公正性、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在評介新聞攝影報道的時候,只談論圖片,不談論文字,或者只談標題,不談論交待新聞要素的解釋性說明,因而造成“斷章取義”,影響了人們對新聞攝影報道的全面認識與評價。
典型的例子有《烏干達干旱的惡果》,在評論該報道的時候,人們往往只談論形式,不談論內容,沒有同時提供文字說明交待新聞要素,也不介紹拍攝圖片時的具體情況和相關背景,造成了“烏干達=非洲=干旱”的錯誤印象,其實烏干達并非干旱國家,干旱只是偶爾在局部地區(qū)發(fā)生。(參見安佑忠的博客:/anyouzhong/,其中有全面介紹烏干達的圖片和詳細文字。)邁克·維達斯
攝
中國大陸新聞攝影理論研究20年發(fā)展歷程概述盛希貴周鄧燕陳飛尹棟遜
二、新聞攝影定義的探討
新聞攝影的定義是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初期大家探討的熱點之一。受傳統的新聞定義——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陸定一)——的影響,新聞攝影一般被認為是“以可視的視覺形象——照片,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實”,\o""[1]即形象新聞。
(一)對于新聞攝影的屬類問題,即新聞攝影是“新聞形式”還是“藝術形式”,一直存在著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新聞攝影屬于攝影藝術的范疇。1983年,韓榮志在《對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關系的探討》一文中認為,攝影藝術包括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共同點是基本的、主要的……他們的區(qū)別和界限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而是大同小異,是側重點不同,要求不同,程度不同”,\o""[2]明確主張新聞攝影是藝術。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新聞攝影既屬于新聞學范疇,又屬于藝術范疇。1985年,馬昭運在《淺談新聞攝影的規(guī)律和特征》一文中認為,新聞攝影就是“通過鏡頭攝取的畫面,用可視的典型瞬間形象向人們傳遞新聞信息的報道形式,也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形象報道,即形象化了的事實新聞”,\o""[3]因此具有新聞屬性,同時,它還“是一種攝取具體事物的典型瞬間的紀實性的形象造型藝術”。\o""[4]
更多的觀點則認為,新聞攝影屬于新聞學范疇。理由包括:
第一,“新聞攝影是一種以攝影畫面形象為主要表現形態(tài)的新聞形式。它的產品新聞照片,是新聞現場情景的攝影紀實,并與文字說明相結合成的一種形象新聞?!盶o""[5]它的“基本任務是報道各種新的事實,屬于新聞工作范疇”。\o""[6]
第二,“新聞攝影首要的是新聞,圖片只是新聞的載體,”新聞攝影是否具有藝術性,“關鍵之處在于我們從哪種價值體系來衡量新聞圖片,”\o""[7]從藝術的角度看就具有藝術性,從新聞的角度就不具備。
第三,有些新聞攝影作品可以作為藝術品看待,但新聞攝影作品轉化為藝術作品是有條件的。
第四,從基本屬性、基本職能、表現方法、文字說明等各個方面來看,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都是不同的?!叭绻研侣剶z影看作攝影藝術的一個門類,就容易造成用攝影藝術的標準去衡量新聞攝影的情況,從而妨礙新聞攝影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去探索、去發(fā)展。”\o""[8]
(二)新聞攝影研究領域的多元化導致了新聞攝影定義的多元化
“我們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必須在特定的范圍內進行?!盶o""[9]新聞攝影用照片報道新聞,無疑是作為一種新聞形式被人們主要在新聞的范疇中探討,它是一種新聞載體。那種認為新聞攝影是“用形象報道新聞的一種藝術形式”\o""[10]的說法是自相矛盾的。產生這種概念的根源在于有人認為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攝影作品就是藝術作品,那么凡是由攝影形式表現的也就是藝術的。但是,沒有什么天生就是藝術的,攝影是一種技術手段,他被應用于藝術表現,即我們所說的藝術攝影,才成為一種藝術品種;它的直觀紀實的特性突出應用于新聞傳播,它就是一種新聞形式。關于新聞攝影是否具有藝術性的問題,后面再做專門探討。
值得一提的還有:1990年盧久新在《明確概念分清屬類》一文中,提出把大概念拆為小概念,從內容上把“新聞攝影”分為“新聞攝影”和“攝影新聞”進行分別定義和研究。“攝影新聞就是現場攝取的凝結的形象新聞,”“新聞攝影就是為獲取現場凝結的形象新聞而進行的攝影?!盶o""[11]
三、對于新聞攝影概念和內涵的認識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一,從“形象”到“真實的典型瞬間形象”。形象性從一開始就在新聞攝影的定義中被著重強調,這是新聞攝影區(qū)別于文字報道的主要特征。1983年第一屆新聞攝影年會及其以前的相關論文中,都是以“形象”或者“可視形象”來定義新聞攝影的,但是到了1985年第二屆年會,更多的論文在定義中加入了“真實的”、“典型瞬間”形象。后者對新聞攝影形象性進行了更加明確的限制和界定,這也是新聞攝影實踐不斷豐富的結果。照片所表現的當然是可視的形象,但是未必是真實的、現場抓拍的和能傳遞準確、有效信息的,所以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是真正的新聞照片。大躍進和文革時期,有許多用照片弄虛作假創(chuàng)造出來的宣傳形象就是我國新聞攝影史上的恥辱和教訓。對新聞攝影形象真實性和典型瞬間性的強調,是對新聞攝影定義和特性認識的深化。
第二,從“照片”到“圖文結合”。在新聞照片主要作插圖等配角的時代,新聞攝影就是指照片,等到圖片新聞、特寫性新聞攝影報道、系列攝影報道、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等多種體裁出現后,才有了“文字說明是新聞照片的一部分”\o""[12]的概括。但攝影記者不重視圖片說明的現象一直存在,“新聞照片的文字說明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的問題?!盶o""[13]新聞攝影的內涵在圖文關系上也一直被修正和補充。早在1983年就有人給新聞攝影定義說它是“與文字說明相結合成的一種形象新聞”\o""[14],1985年又進一步明確指出要“結合具有新聞信息的文字說明”。\o""[15]現在已經十分明確,新聞攝影報道由攝影圖片、標題、和文字說明三個要素構成。\o""[16]
第三,從“報道說”到“信息說”。傳統新聞定義經歷了由“報道說”到“信息說”的過度,并對新聞攝影的定義產生了一定影響。
1985年,第二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上,復旦大學顏志剛提出的新聞攝影的定義是:“新聞攝影就是用攝影手段記錄正在發(fā)生著的新聞事實(或與該新聞相關聯的事實),結合具有新聞信息的文字說明進行報道。”\o""[17]
1986年蔣齊生在《再議照片形象說話與文字的關系》一文中說,“作為一種視覺新聞,新聞攝影是新聞形象的現場攝影紀實,以附有文字說明的照片形式,傳遞信息?!边@是對新聞攝影功能的進一步明確。
但這個定義對新聞攝影中圖文關系的認識有不足之處,盛希貴在其《新聞攝影》一書中對此做了修訂,認為“作為一種視覺新聞,新聞攝影是新聞形象的現場攝影紀實,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遞新聞信息”\o""[18]。這就對新聞攝影的屬類、特性、內容、功能都給出了明確界定,并反映了新聞攝影實踐的不斷發(fā)展。
恩格斯說“任何定義都是微小的”。1990年第四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以后,關于新聞攝影定義的爭論就逐漸減弱,人們更多地關注新聞攝影實務的改革以及相關理論的研究,這也在某中程度上反映了新聞攝影理論研究的不斷拓展和學科體系的不斷成熟。新聞攝影的定義也必將繼續(xù)隨著新聞攝影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
\o""[1]李仲魁:漫談新聞攝影中的人物特寫,《1983年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第270頁,1983年\o""[2]韓榮志:對新聞攝影和攝影藝術關系的探討,《1983年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第111頁,1983年\o""[3]馬昭運:淺談新聞攝影的規(guī)律和特征,《1985年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第16頁,1985年\o""[4]同上\o""[5]袁苓:正確把握新聞攝影的特點,《1982—1983年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第135頁,中國攝影家協會編印,1983年\o""[6]同上\o""[7]高遠:淺析新聞攝影的范疇,《新階段新路子》,第336頁,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1996年\o""[8]葛新德:新聞攝影不是攝影藝術的屬類,《挑戰(zhàn)現狀展望》,第323頁,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年HYPERLINK"/vocbloghttp://edi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梯用齒輪傳動裝置項目運營指導方案
- 復寫本文具產業(yè)鏈招商引資的調研報告
- 安全剃刀產業(yè)鏈招商引資的調研報告
- 出租鞋行業(yè)經營分析報告
- 光學冷加工設備產品供應鏈分析
- 農村有機農業(yè)行業(yè)相關項目經營管理報告
- 企業(yè)風險保險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 竹笛商業(yè)機會挖掘與戰(zhàn)略布局策略研究報告
- 農業(yè)作物病害化學防治行業(yè)營銷策略方案
- 宗教教育行業(yè)經營分析報告
- 《中國近代史綱要》社會實踐作業(yè)
- 光伏發(fā)電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招標文件
- 神經阻滯與術后鎮(zhèn)痛課件
- 慢性鼻竇炎臨床診療指南許庚
- 冷拉扁鋼規(guī)格表
- 消防控制室的操作與管理-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課件
- 《無人機概述及系統組成》考試復習題庫(含解析)
- 新疆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 考察領導談話怎么評價領導【六篇】
- 醫(yī)院停水、停電演練腳本
- 幼兒園繪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