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環(huán)境_第1頁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環(huán)境_第2頁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環(huán)境_第3頁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環(huán)境_第4頁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環(huán)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水文環(huán)境云南地域廣,地勢起伏大;地貌類型復雜,山地為主;氣候濕潤,降水豐富。這樣的條件下發(fā)育了眾多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系(圖5-1)。又地處第一、二級階梯的過渡區(qū),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圖5-1云南省河流水系分布圖圖5-1云南省河流水系分布圖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其中較大的有180條,多為入海河流的上游。一、云南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圖5-1),具體說明如下:1、太平洋水系①長江水系:金沙江、龍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禮河、牛欄江橫江、程海、瀘沽湖、滇池等,注入東海。②珠江水系:南盤江、曲江、可渡河、黃泥河、馱娘江、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陽宗海、異龍湖等,注入南海。③元江(紅河)水系:禮社江、綠汁江、把邊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盤龍江等,注入北部灣。④瀾滄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遠江、曼老江、南臘河、南覽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2、印度洋水系⑤怒江(薩爾溫江)水系:老窩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滾河、南卡江等,注入安達曼海。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獨龍江、檳榔江、大盈江、瑞麗江等,注入安達曼海。二、主要河流介紹1、怒江屬于印度洋水系的怒江(薩爾溫江)水系。1.1河流概況又稱潞江,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把它稱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稱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稱,“日美”漢譯為江,含義為怒族人居住區(qū)域的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怒江在西藏嘉玉橋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中時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橋以上為怒江上游,稱為那曲河;西藏嘉玉橋至云南省的瀘水縣為怒江的中游,進入云南境內(nèi)以后,經(jīng)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奔流在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西岸高黎貢山的峽谷高差達5000米,東岸碧羅雪山的峽谷高差達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稱“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間;怒江州境內(nèi),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綿亙起伏,雪峰環(huán)抱,雄奇壯觀。湖泊遍布,比較著名的有瀘水縣高黎貢山的聽命湖;福貢縣碧羅雪山的干地依比湖、恩熱依比湖、瓦著低湖等。這些高山湖清澈幽靜,是由長年冰蝕形成的許多大小不等的湖泊。云南省瀘水縣以下為下游,河谷較為開闊,嶺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流入緬甸后改稱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從河源至入海口全長3240千米,中國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長650千米;總流域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中國部分13.78萬平方千米;徑流總量約700億立方米,省內(nèi)流域面積3.35萬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積8.7%。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勢平緩,河谷平淺,湖沼廣布,中游處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兩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構成羽狀水系。水量以雨水補給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變化不大,水力資源豐富。1.2水文狀況怒江流域上下游氣候變化較大,上游北部長冬無夏,下游則是長夏無冬。怒江流域為季風氣候區(qū),5~10月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風控制,也受東南季風影響,水汽充沛,降雨集中。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加,由西向東減少。怒江進入雨季后降雨連綿不斷。怒江徑流主要來源于降雨,其次為上游的融雪補給。受流域內(nèi)地形地貌的影響,徑流的補給方式在全流域內(nèi)存在較大差異,上游區(qū)雪山融水、降雨和地下水補給并重;中游區(qū)以降雨補給為主,有少量的融雪補給,是流域內(nèi)降雨量最大的地區(qū);下游區(qū)則全部為降雨補給。怒江流域的徑流年際變化較小,年內(nèi)變化較大,汛期6~10月的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74.2%,而冬季枯水期(12月~次年2月)的徑流量僅占全年徑流量的6.6%。怒江干流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流量出現(xiàn)在7~8月,根據(jù)道街壩站徑流資料統(tǒng)計,實測最大洪峰為10400立方米/秒。怒江屬山區(qū)性河流,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據(jù)道街壩水文站泥沙資料統(tǒng)計,多年平均含沙量0.6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3301萬噸,汛期(6~9月)沙量占年沙量的89.0%。1.3水能資源與開發(fā)問題(1)水能資源怒江流域水力資源豐富,我國境內(nèi)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共計46000兆瓦,其中西藏26259.9兆瓦、云南19740.1兆瓦;干流總計36407.4兆瓦,其中西藏19307.4兆瓦、云南17100兆瓦;支流共計9592.6兆瓦,其中西藏6952.5兆瓦、云南2640.1兆瓦。怒江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干流,理論蘊藏量占流域總量的80%左右。圖5-2怒江(云南段)水能資源開發(fā)規(guī)劃圖5-2怒江(云南段)水能資源開發(fā)規(guī)劃(2)水能開發(fā)問題2003年8月,中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通過了怒江中下游(干流松塔以下至中緬邊界)河段兩庫十三級梯級開發(fā)方案,即:松塔水電站、丙中洛水電站、馬吉水電站、鹿馬登水電站、福貢水電站、碧江水電站、亞碧羅水電站、瀘水水電站、六庫水電站、石頭寨水電站、賽格水電站、巖桑樹水電站和光坡水電站的開發(fā)方案,全級總裝機容量2132萬千瓦,年發(fā)電量為1029.6億千瓦時。方案推薦馬吉、亞碧羅、賽格和六庫水電站為怒江中下游河段近期開發(fā)工程,碧江、瀘水和巖桑樹等可作為后續(xù)工程。而伴隨開發(fā)方案通過的,是長達數(shù)年的爭辯和一度的停工。201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能源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稱,我國在“十二五”將積極發(fā)展水電,怒江水電基地建設赫然在列,其中重點開工建設怒江松塔水電站,深入論證、有序啟動怒江干流六庫、馬吉、亞碧羅、賽格等項目。云南省政府、怒江州府自2009年以來在兩會、北京等極力爭取項目的建設。怒江開發(fā)“復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態(tài)、地質等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依然是其難以繞開的幾道坎。【作業(yè):查閱相關資料,嘗試探討怒江水能資源開發(fā)中的問題,并提出個人的認識。】1.4旅游資源與開發(fā)(1)三江并流地質奇觀怒江屬于的重要組成部分。(2)怒江大峽谷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內(nèi),全長316千米,兩岸山嶺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灘高,有“一灘接一灘,一灘高十丈”的說法,十分壯觀。兩岸多危崖,又有“水無不怒古,山有欲飛峰”之稱,每年平均以1.6倍黃河的水量像駿馬般地奔騰向南。怒江就這樣晝夜不停地撞擊出一條山高、谷深、奇峰秀嶺的巨大峽谷。據(jù)掌握的資料,這是僅次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及美國西南部長約460多千米、深達1830米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世界第三大峽谷。圖5-3怒江大峽谷(3)怒江第一灣圖5-4怒江第一灣與“世外桃源”怒江流經(jīng)云南貢山縣丙中洛鄉(xiāng)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懸?guī)r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diào)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為怒江第一灣。灣中心有一個村子叫坎桶村,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氣勢磅礴,灣上怒江臺地平坦開闊,高出怒江500米,構成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狀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農(nóng)閑季節(jié)或節(jié)假日,人們便到這里泛舟過溜,對歌起舞,坎桶村堪稱峽谷桃源。1.5怒江支流怒江的主要支流有:老窩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滾河、南卡江等。2、瀾滄江屬于太平熟悉的瀾滄江(湄公河)水系。2.1概況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nèi)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六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瀾滄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頭海拔5200米,主干流總長度2139千米,瀾滄江流經(jīng)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后始稱湄公河(MekongRiver)。湄公河流經(jīng)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關于瀾滄江的源頭有多種說法,而以不同源頭為起點的河流長度也有多種,估測的長度從4200千米到最長4880千米不等。一種說法是:瀾滄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北側的扎納日根山脈的查加日瑪峰南坡的莫云灘深處的扎阿曲,位于東經(jīng)94°41′44″、北緯33°42′31″海拔5224米的拉賽貢瑪?shù)墓Φ履驹缴?,位于玉樹州雜多縣境內(nèi)。遙感專家劉少創(chuàng)探測的結果是:瀾滄江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標是東經(jīng)94°40′52″,北緯33°45′48″。從這里算起,瀾滄江的長度是4909千米。2.2水文狀況流域流域徑流以降水為主,地下水和融雪補給為輔。上游區(qū)地處青藏高原,氣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較多,上游河段河川徑流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約占年徑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補給。中下游河段兩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巔有終年積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徑流量比重較小,中游區(qū)隨著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補給減少,河川徑流補給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補給。下游河段處于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區(qū),受季風影響,降水豐沛,河川徑流降水補給為主,降水占年徑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補給。流域年徑流深為450.2毫米,其中:青海區(qū)年徑流深為304.4毫米,西藏區(qū)283.3毫米,云南區(qū)583.8毫米,國界處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允景洪水文站,實測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95立方米/秒,最大最小比值為32.4,其它各主要測站徑流量。流域內(nèi)徑流年內(nèi)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約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約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徑流量是最大,連續(xù)4個月最大徑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別占年徑流量的65%-70%。最大月徑流量上游出現(xiàn)在7月,中下游出現(xiàn)在8月,約占年徑流量20%以上。2.3支流瀾滄江支流眾多,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條,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41條,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一般支流較短,多為20-50千米,天然落差特別大,一般在2000-3000米。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蓋曲、麥曲、金河、漾濞江、西洱河、羅閘河、小黑江、威遠江、南班河、南拉河等。瀾滄江支流特點是落差大、水資源豐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補給,水量穩(wěn)定,下游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區(qū),降水量大,水量充沛,但缺乏調(diào)節(jié)水庫,以引水式開發(fā)為主。昂曲是瀾滄江最大支流,發(fā)源于青海省雜多縣結多鄉(xiāng)唐古拉山北麓瓦爾公冰川,海拔5664米。南流入西藏巴青縣境稱松曲,又東流入青海省境稱解曲,轉東南流圣囊謙縣吉曲鄉(xiāng)8千米后進入西藏,稱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匯入瀾滄江。河長約500千米,流域面積16774平方千米,天然落差1898米,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理論水能蘊藏量116.91萬千瓦。漾濞江是瀾滄江在云南境內(nèi)最大的支流,瀾滄江第二大支流,全長334千米,落差1402米,平均比降4.2‰,流域面積11970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5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為82.5萬千瓦。子曲是瀾滄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經(jīng)青海、西藏,河長286.7千米,流域面積12645平方千米,落差1540米,平均比降5.37‰,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9.04萬千瓦。威遠江是云南境內(nèi)較大的支流,全長290千米,流域面積8800平方千米,落差1700米,平均比降5.86‰,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3立方米/秒,理論水能蘊藏量43萬千瓦。南班河(又稱補遠江)位于云南境內(nèi),長282千米,流域面積7750平方千米,落差1245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8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萬千瓦。西洱河是支流中水能資源利用條件最優(yōu)越的河流,上游有洱海作為較大調(diào)節(jié)水庫(總庫容約29億立方米),河長22千米(洱海出海口以下),下游有600余米落差,河口流量約30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達27萬千瓦。扎曲在西藏自治區(qū)的昌都與昂曲匯合后始稱“瀾滄江”,流經(jīng)昌都、察雅、左貢和芒康縣,干流總長度465千米,在德欽縣下鹽井流入云南。2.4航運瀾滄江的航運,僅限于下游干流和洱海的開發(fā)。其優(yōu)勢的發(fā)揮有待于航道整治、梯級電站的建設和與下游湄公河航運的聯(lián)通。瀾滄江下游航道有良好的通航條件,下游小橄欖壩至中老國境186千米河道,比降低于0.577‰,枯水期水深在2米以上,最小航寬大于40米,最小彎曲半徑大于300米,共有大小險灘51處,該河道從50年代開始經(jīng)多年的整治建設,現(xiàn)已基本達到國家六級航道標準,常年通航50-140噸級機動船舶?,F(xiàn)有思茅港、景洪港、南得壩、大橄欖壩等港口、碼頭。思茅港、景洪港兩港已被國務院批準為一類口岸,1991年以來,云南西雙版納州和普洱市兩地州已開展到清盛、會曬、清孔、瑯勃拉邦、萬象的邊貿(mào)客貨試航運輸。并與老撾、緬甸簽署了通航協(xié)定,中老泰航段已實現(xiàn)季節(jié)性旅5-5瀾滄江水能開發(fā)圖游通航。5-5瀾滄江水能開發(fā)圖2.5水能資源與開發(fā)瀾滄江水能資源及其豐富,據(jù)1980年水電資源普查,瀾滄江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656萬千瓦,其中干流水電資源的70-72%、支流水電資源的67.5%。瀾滄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橫斷山脈間,河流深切,形成兩岸高山對峙,坡陡險峻V形峽谷。瀾滄江--湄公河總落差5500米,其中云南省境內(nèi)河長1240千米,落差為1780米。水量豐富,國境處多年平均徑流量218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水量約640億立方米,為黃河的1.2倍。已初步擬定在干流上興建24級梯級電站,河道中險灘急流較多。云南河段規(guī)劃的水電站一共15級。其中上游7級分別是古水、烏弄龍、里底、托巴、黃登、大華橋和苗尾;下游8級分別是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壩和勐松(圖5-5)??傃b機容量為2580萬千瓦,約占86%,相當1.4個三峽電站,多年平均發(fā)電量為1189億千瓦·時。3、元江元江(紅河)水系:禮社江、綠汁江、把邊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盤龍江等,注入北部灣圖(5-6)。3.1概況元江發(fā)源于中國云南省西部哀牢山東麓。上源稱禮社江,東南流,與左岸支流綠汁江匯合后稱元江,流經(jīng)河口瑤族自治縣進入越南后稱紅河。元江為紅河上游主干,位于中國境內(nèi),紅河主要支流黑水河、明江均發(fā)源于中國境內(nèi),這部分位于中國境內(nèi)的河流通稱為元江水系。北鄰金沙江流域,西與瀾滄江以無量山為分水嶺,東接南盤江流域,南面與越南接壤。流域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狹弓帶狀,流域平均寬度約120千米,由于云嶺余脈分成無量山和哀牢山脈南延,形成南北縱列的高山深谷相間地形,絕大部分屬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平壩面積不到5%。中國境內(nèi)河谷切割很深,流域分水嶺最低的地方(河口)為70米,除戛灑、漠沙、元江等少數(shù)平壩地形較為開闊外,河道均蜿蜒于峽谷之中。各支流兩岸分圖5-6元江-紅河流域水系示意圖水嶺相隔甚近,較大支流流向大體與干流平行,小支流則多與干流垂直成梳齒狀。流域內(nèi)除干流元江,支流李仙江、普梅河等河床坡度較緩,變化均勻外,其余河流如盤龍江、泗南江、綠水河、南溪河、金平河、三家河、苦楚河、麻子河等河道坡度變化十分劇烈,沿河多集中落差,有利于水電建設。元江流域面積7.9萬平方千米圖5-6元江-紅河流域水系示意圖3.2元江流域氣候——典型干熱河谷分屬于中部高原溫和區(qū)、元江炎熱地區(qū)和熱帶季風林區(qū)三個氣候區(qū):三江口以上及李仙江景東以上,屬中部高原溫和區(qū),海拔1600~2200米,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及景東以下,麻栗坡、馬關、屏邊、金平一帶以上,屬元江炎熱地區(qū),常年不結冰,年平均氣溫20—21℃,年平均降雨700~1200mm;麻栗坡、馬關、屏邊、金平以下至國境屬熱帶季風林區(qū),海拔70~100米,年平均氣溫21℃以上,年平均降水為1500—2000mm。元江流域(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深1347mm,年降水量為1027億立方米,一般從下游向上游呈遞減趨勢。元江屬于典型的干熱河谷。是重要的熱帶水果的產(chǎn)區(qū)。3.3降水量年內(nèi)分配春季占全年降水量10%~20%;夏季占55%左右;秋季20%~25%,冬季占5%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7、8兩月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40%~50%。元江河川徑流的形成以降水為主,地下水補給為輔。流域徑流豐沛,(1956~1979年)平均年徑流深為634.3mm,干流為459.4mm、李仙江965.4mm、盤龍河668.1mm。徑流深的地區(qū)分布與降水量的地區(qū)分布基本一致,從下游向上游呈遞減趨勢。3.4水資源元江水資源豐富,徑流豐沛,全流域水資源總量為484億立方米(加上入境水量,水資源總量達14.7億立方米),單位面積產(chǎn)水量64.7萬立方米/平方千米,是全國平均面積產(chǎn)水量的2.3倍。在西南4條主要河流中僅次于雅魯藏布江,大于怒江和瀾滄江,居第二位。流域內(nèi)有地下水資源149.4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30%,其中元江干流為43.8億立方米,李仙江為50.7億立方米,盤龍江為34.8億立方米。流域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均勻,水資源地域分布與降水量分布大致相同。干流水資源總量162億立方米,單位面積產(chǎn)水量40.7萬立方米/平方千米,李仙江水資源總量225億立方米(包括藤條江等),單位面積產(chǎn)水量96.2萬立方米/平方千米,盤龍江等河流水資源量96.6億立方米,單位面積產(chǎn)水量65.3萬立方米/平方千米。3.5水能資源元江流域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為988.8萬千瓦。干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9.8萬千瓦,占全流域蘊藏總量的15.1%。支流水能蘊藏量為839萬千瓦,占流域總蘊藏量的85%,其中水能理論蘊藏量大于l萬千瓦的河流61條,共790萬千瓦,流域可能開發(fā)的水能資源為359.9萬千瓦,年發(fā)電量為202.46億千瓦·時,其中干流為81.8萬千瓦,占22.7%,李仙江水系為104.2萬千瓦,占29.1%;盤龍江水系為92萬千瓦,占25.5%;藤條江水系為33萬千瓦,占9.2%;其余河流為49.1萬千瓦,僅占13.5%。從元江流域水能資源分布情況看,其開發(fā)重點在支流。元江流域干流擬作8個梯級開發(fā),即:三江口、達哈河、馬灘、干莊河、裴腳、乍拉、馬堵山、大灣(在中越邊界河上),其中,三江口、馬灘和馬堵山為梯級控制性樞紐。八級電站共利用落差459.9米,總裝機容量86.3萬千瓦,平均年發(fā)電量為51.23億千瓦·時,均僅進行過規(guī)劃階段工作。4、金沙江屬于長江水系,其支流有龍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禮河、牛欄江、橫江、程海、瀘沽湖、滇池等,注入東海。為長江上游,從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全長2308千米。因盛產(chǎn)金沙故名金沙江,古代又稱麗水。金沙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段,經(jīng)德欽縣進入云南流于橫斷山區(qū),而后進入滇中高原、滇東北與四川西南山地之間,最后從水富縣流入四川境內(nèi),自宜賓以下稱長江。金沙江在云南境內(nèi)長1560千米,流域面積10.9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28.6%,是云南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沿江形成眾多的以江河景觀為主體的風景區(qū),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一是,“三江并流”即金沙江與瀾滄江、怒江共同在滇西橫斷山區(qū)內(nèi)相互逼近、并行南下的極為壯麗的景觀。“三江并流”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二是,“金沙劈流”。江水切穿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坡陡谷深的大峽谷——“虎跳峽”。峽谷長16千米,從江面至兩岸雪山蜂頂高差達30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之一。三是長江第一灣。它位于麗江縣石鼓鄉(xiāng),在這里北來江水受巖石阻擋,掉頭急轉向東北,形成V形大灣,江面寬闊,適于渡江,相傳諸葛亮“五月渡瀘”、忽必烈“革囊以濟”都是以此為渡口。【作業(yè):查金沙江第一灣形成的原因?!?、南盤江屬珠江水系,珠江西江的上游,注入南海。5.1概況古代稱溫水或盤江,珠江流域干流西江干流河段,是珠江的源頭河段,1985年被確定為“珠江源”。西江在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以上稱南盤江,南盤江與紅水河共同構成西江上游(圖5-7)。圖5-7云南省境內(nèi)南盤江流域圖發(fā)源于云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馬雄山東麓。南盤江出源頭后,由北往南流經(jīng)云南省沾益、曲靖、至陸良上折西流,至宜良上折南流,至開遠折東北流,至八大河(清水江口)南岸進入廣西境,至三江口(黃泥河匯口)北岸進入貴州后折東南流,至倉梗折東北流,至天生橋復折東南流,至百口折東北流,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納入北盤江,稱紅水河。其中云南境內(nèi)河長651千米,流域面積為43548平方千米。圖5-7云南省境內(nèi)南盤江流域圖5.2河流分段與流域狀況以宜良高古馬鐵路橋與瀘江匯合口為界,將南盤江分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由河源于宜良高古馬鐵路橋,河長265千米,落差623米,平均坡降2.35‰。河流流行在曲、陸、宜三大盆地之中,耕地連片,是云南省主要商品糧基地。中游:高古馬鐵路橋以下至開遠瀘江匯合口,河長173千米,落差488米,平均坡降2.8,河道強烈下切,岸坡達30-60°。河谷底寬20-40米。下游:自開遠瀘江口至三江口,河長213千米,落差488米,平均坡降1.42,河道穿行于高山峽谷之間,水能資源豐富。南盤江流域石灰?guī)r面積占1/2,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明、暗河交替,湖泊較多,撫仙湖、星云湖、陽宗海、杞麓湖均屬南盤江水系。5.3水能資源南盤江中、下游縱坡很大,水流湍急,灘險很多,水力資源豐富,建有天生橋等多座水電站。南盤江中、下游河寬50~100米,縱坡很大,水流湍急,灘險很多。水能蘊藏豐富。5.4主要支流與湖泊南盤江有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級支流44條。主要支流有曲江、南洞河、金馬河、瀘江、清水江、黃泥河、馬別河等,以黃泥河最大。其中,在云南省境內(nèi)流域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一級支流有7條,于左右兩岸相間匯入干流。主要湖泊:主要湖泊有撫仙湖、通海湖,湖泊面積達730平方千米。6、伊洛瓦底江水系主要有獨龍江、大盈江、瑞麗江等,匯入印度洋。伊洛瓦底江是縱貫緬甸南北的著名大河,實際上流經(jīng)我省的主要是該水系的3條較大支流:獨龍江、大盈江、瑞麗江。其中獨龍江發(fā)源于西藏,流經(jīng)怒江州貢山縣,在云南境內(nèi)長80千米,出境后匯入緬甸恩梅開江。大盈江、瑞麗江在德宏、保山境內(nèi),分別流入緬甸。大盈江在云南境內(nèi)長186.1千米,瑞麗江在云南境內(nèi)長332千米。這3條江在境內(nèi)的流域面積為1.88萬平方千米,僅占全省面積4.9%,但它是全省產(chǎn)水量最多的地區(qū)。獨龍江流經(jīng)地區(qū),峽谷深切,氣候濕潤,森林資源豐富,沿江峽谷絕壁有“自然壁畫”之美。大盈江、瑞麗江流域高溫多雨,地勢開闊,森林資源豐富,宜于發(fā)展熱帶、亞熱帶經(jīng)濟作物。蔗放米和咖啡比較有名。三、河流特征1、蘊藏有十分豐富的水能資源,開發(fā)前景好。省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600多條,其中水能資源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有300條。全省擁有的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0364萬千瓦,可開發(fā)的裝機容量為9570萬千瓦,占全國可開發(fā)裝機容量3.8億千瓦的23.8%,僅次于西藏、四川,居全國第三位,可開發(fā)率為71%,居全國首位。全省目前水電僅開發(fā)了近1000萬千瓦,僅占可開發(fā)裝機容量的10%,開發(fā)潛力巨大。云南水水電開發(fā)后,可云電云用、云電東送、云電外送(越南、泰國)等。云南江河水能資源在開發(fā)上具有許多優(yōu)越條件:一是可開發(fā)的大型和特大型水電站的比例高;二是水能資源分布比較集中,開發(fā)目標單一,開發(fā)選擇性強;三是可開發(fā)的水能資源工程量相對較小,水庫淹沒損失小,技術經(jīng)濟指標優(yōu)越。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豐富;河流眾多,地表徑流量大,地表水豐富;多山地地形,地勢落差大,云南屬于第二級階梯,承接了發(fā)源于第一季階梯上的一些大河,也是一些江河的發(fā)源地,所有河流循著地勢傾斜向南、東、西南三個方向漸次展開,沿途接納眾多支流,水量倍增。2、水系的空間分布格局和水系的形態(tài)特征,都受到區(qū)域地質構造和地貌發(fā)育的深刻影響。元江、瀾滄江、怒江等的流向和河網(wǎng)的發(fā)育都受到深大斷裂構造的引導和控制;金沙江南側支流受到南北斷裂系統(tǒng)的影響,發(fā)育成平行水系;滇東南的河流亦是如此;滇西北三江并流高山峽谷的水系格局是以排列十分緊密的褶皺和深大斷裂構造為基礎的,形成狹長的羽狀水系,到了滇西南,河流兩側展開,形成帚狀水系的分布格局;滇中、滇東屬于高原,又是金、元位于分水嶺出,河流不大,河網(wǎng)多呈格子狀和樹枝狀。滇東和滇東南的巖溶高原地區(qū),地表河流不發(fā)育,河網(wǎng)密度較小,地表河流中斷,伏流現(xiàn)象普遍。3、徑流深度多寡不一,懸殊大,徑流深度與經(jīng)濟社會空間分布不協(xié)調(diào);徑流年內(nèi)變化大。平均徑流深為512毫米/年,分別在100—2000毫米/年之間。以哀牢山、北緯25度、怒山山脈為界,該線西側多、東側少;這與降水量分布趨勢具有高度一致性。此外還受到地形結構的影響,山地普遍大于附近的平壩地區(qū)。云南中、東部高原區(qū),降水量不多,山體不大、盆地谷地多、湖泊多,但徑流深度偏低,這里是農(nóng)田、人口、城鎮(zhèn)分布集中區(qū),水資源需求大?!静殚啠涸颇鲜〉恼{(diào)水方案;昆明、曲靖等城市和地區(qū)缺水情況】云南由于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干濕季分明;蒸發(fā)力較高,干季尤甚;暴雨頻次和量較少等因素。導致徑流年內(nèi)分配特征是:全年分為持續(xù)的枯水期(占全年徑流量的26%)和洪汛期(74%),徑流差別大。內(nèi)部地域差異,受雨季開始和結束的影響,汛期和枯水期開始與結束的也不同,時間長短不一,汛期基本上南長北短;枯水期徑流量也是如此。4、河川徑流的多年變化不大,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西南部和西部、東南部較小;中、東部較大;山地大、壩區(qū)??;總體變率較小。5、河川的泥沙含量隨地質、地形、植被及水土保持等因素而變化。輸沙量和河水含沙量,都是金沙江最高,元江次之。東川小江流域、大盈江流域的梁河和盈江等的含沙量都很高,2000噸/平方千米·年。楚雄一帶屬于紅巖高原紫色砂巖分布區(qū),風化塊、植被少、降水集中,也是含沙量高區(qū),1000-2000噸/平方千米·年。滇東湖盆區(qū)、巖溶區(qū)較低,100-500噸/平方千米·年。西北山地區(qū),隨山高谷深、坡度大,輸沙量也較低,主要是巖石屬性和植被覆蓋率高,100噸/平方千米·年;版納屬于中等,500噸/平方千米·年。第二節(jié)湖泊一、概況與分布云南高原湖泊眾多,是我國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37個,湖泊總面積為1066平方公里,集水面積900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約300億立方米。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滇東主要的湖泊有滇池、撫仙湖、陽宗海、杞圖5-8云南省湖泊分布示意圖麓湖及星云湖等;滇西主要有洱海、程海、瀘沽湖、劍湖、茈碧湖、納帕海、碧塔海等;滇南主要有異龍湖、長橋海、大屯海等。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云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圖5-8云南省湖泊分布示意圖按容量來說,超過20億立方米的有撫仙湖、洱海、程海、瀘沽湖;從平均水深來說,超過20米的有撫仙湖、瀘沽湖、程海、陽宗海;以湖面面積而論,超過200平方公里的有滇池、洱海、撫仙湖。滇池是云南湖面最大的湖泊,在全國名列第六。撫仙湖的容水量和平均水深均名列全省湖泊之冠。它也是中國第二深的淡水湖泊。形態(tài)有明顯的共性:斷陷湖盆多,湖體狹長,多呈南北向,湖岸一側或多側較平直;湖區(qū)匯水面積一般不大,僅為3.5到10倍;入湖河流多短小,向心型水系。據(jù)此又可分為幼年型(湖水深、湖岸平直、沉積泥沙少、湖底起伏大,撫仙湖、瀘沽湖、陽宗海)、壯年型(平直、尚深、湖底坡度加大,洱海、程海、杞麓湖)和老年型(一側平直、淺、沉積物厚、湖底平緩;滇池、異龍湖)斷陷湖。湖泊水文共性:水位變化較明顯;補給系數(shù)都很小,入湖河流短,水情要素特征單一;湖面蒸發(fā)量都較大;入湖水量都較小。圖5-9滇池及水系和周邊環(huán)境圖人類活動影響情況:圍湖造田、減排湖水現(xiàn)象,造成湖泊消失(上蒼海、嘉麗澤、赤瑞湖、中原澤等)或湖面減?。ǖ岢?、異龍湖);水質惡化等。圖5-9滇池及水系和周邊環(huán)境圖二、主要湖泊簡介1、滇池滇池(英文名TienLake,亦作TienCh'ih或DienChi),亦稱昆明湖、昆明池(K'un-MingCh'ih,亦作KunmingChi)、滇南澤、滇海。中國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滇池名稱的由來可歸納為三種說法。一是從地理形態(tài)上看,晉人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中說:“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绷硪环N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為“滇顛也,言最高之頂?!币灿械恼J為是彝族die(甸)即大壩子。第三種說法,是從民族稱謂來考查,《史記·西南夷列傳》有記載:“滇”,在古代是這一地區(qū)最大的部落名稱,楚將莊蹻進滇后,變服隨俗稱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圖5-10新昆明規(guī)劃布局圖滇池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地殼運動的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guī)r斷層陷落湖,為地震斷層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彎新月。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體略呈弓形,弓背向東,東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長4千米,將滇池分為南北兩部分,稱為外湖和內(nèi)湖;海拔1887.5米,總面積311.338km2,其中內(nèi)湖面積10.67km2,外湖面積287.1km2,湖長41.2千米,最大寬度13.3千米,平均寬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積15.931億立方米;素稱"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盤龍江、金汁河、寶象河、海源河、馬料河、落龍河、撈魚河等,出水口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匯入金沙江,屬長江水系,流域面積2855公里,為我國的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北有蛇山,南有鶴山。這些山連綿起伏,形成了昆明壩子的天然屏障。湖濱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氣溫為14.5-17.8℃,降雨量為1070毫米。附近有西山森林公園(龍門)、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觀音山、白魚口、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園、國家體育訓練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館等。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園總會聚集成千上萬只來此過冬的紅嘴鷗,在湖面上翻飛的紅嘴鷗成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觀。圖5-10新昆明規(guī)劃布局圖滇池污染問題:外湖部分水體已受有機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屬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屬及砷大量沉積于湖底,致使底質污染嚴重,滇池近百年來已處于“老年型”湖泊狀況;80年代未調(diào)查結果表明:隨著滇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魚類產(chǎn)卵、孵化場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并加之過度捕撈和魚類種群間相互作用等因素影響,使滇池魚類種群發(fā)生巨大變化,土著魚種僅存4種、土著魚種瀕于滅絕,如肉嫩味美的金線魚現(xiàn)己滅絕。就現(xiàn)在,滇池的水已污染嚴重,水體呈現(xiàn)綠色,而且是像綠漆一樣的水?!袄ッ鳝h(huán)滇池城市規(guī)劃”: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華、盤龍兩城區(qū)和官渡、西山、晉寧、呈貢、嵩明五個郊縣區(qū)的41個鄉(xiāng)鎮(zhèn),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為活動最頻繁、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計劃進行環(huán)湖建設成一城四片(圖5-10)?!舅伎寂c討論:查相關資料,你是如何看待昆明的新規(guī)劃的?】圖5-11.洱海流域水系圖圖5-11.洱海流域水系圖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區(qū)。洱海位于蒼山東麓,系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南北長42.53km,最大湖寬9.19km,最窄處僅2.55km。當水面海拔在1974m時,水面面積為249.34km2,最大水深21.5m,平均水深11.52m,蓄水量28.8億m3。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雖面積沒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卻比滇池大。蒼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發(fā)源于洱源縣的芘碧湖,源頭出自罷谷山,北有彌直河注入。匯入洱海的河流,除蒼山十八溪外,主要有彌苴河和波羅江,另有東岸的玉龍河、鳳尾箐和海潮河等。波羅江發(fā)源于大理市鳳儀鎮(zhèn)后山,自南向北流入洱海,全長17.5km。彌苴河發(fā)源于洱源縣的牛街鄉(xiāng)北東的長木箐北山,由北向南徑流匯入洱海,全長71km,匯集支流51條,徑流面積1233.6km2,年平均徑流量5.59億m3,占洱海入水量的57%,是洱海的主要源流(圖5-11)。洱海有兩個出水口:1.在下關鎮(zhèn)附近,經(jīng)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賓”。西洱河為洱海的唯一自然出水口,向西匯入瀾滄江支流黑惠江(漾濞江),境內(nèi)全長23km,總落差660m,西洱河四級電站是大理市主要電能。洱海水產(chǎn)資源豐富,盛產(chǎn)鯉魚、弓魚、鰾魚、細鱗魚、鯽魚、草魚、鏈魚、青魚、蝦、蟹等十余種。年產(chǎn)數(shù)十萬斤,其中以弓魚最為著名,身形長瘦,鱗細肉鮮,號稱"魚魁",當?shù)胤Q為“魚土鍋”,是洱海的特產(chǎn)。水生植物有海菜花、菰(茭筍)、慈菇、荸薺等,珍稀水禽有棕頭鷗、一翹鼻麻鴨、灰鶴、普通秧雞、紅胸田雞、黑水鴨、彩鷸、鳳頭麥雞、灰鷸、紅嘴鷗、銀鷗灰背鷗等34種;藥用價值的有鸕鶿秋沙鴨、黑水雞等15種。洱海早在漢代它已名載史冊。是云南文化最重要的發(fā)源地和元代以前的政治中心,白族的集聚區(qū),具有優(yōu)越的區(qū)位優(yōu)勢,顯著的綜合功能,厚重的歷史文化,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到今天留下了大理古城、喜洲古城等。圖5-12洱海及周邊旅游示意圖旅游圖5-12洱海及周邊旅游示意圖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湖內(nèi)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三島:金梭島、赤文島、天兒島;四洲:青莎鼻、大貫礎、鴛鴦、馬簾;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聯(lián)株湖、龍湖、波洲湖;九曲是:蓮花曲、大激曲、皤肌曲、鳳翼曲、蘿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巖曲。洱海還有許多美麗的海灣,其中較大的有海東灣、挖色灣、康榔灣、雙榔灣。尤以海中"三島,使洱海變得更加綺麗。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瑕美玉”。“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明代詩人馮時可《滇西記略》說:洱海之奇在于“日月與星,比別處倍大而更明”。如果在農(nóng)歷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仿佛剛從洱海中浴出??粗粗?,水天輝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升天。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于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下關風,下關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八級以上。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jié),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上關花,上關位于大理蒼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wèi)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閏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ê笾麣ず谟玻勺龀?,因而又叫朝珠花。3、撫仙湖唐樊綽所寫的《蠻書》稱撫仙湖為大池,宋大理國在澄江設羅伽部,故稱湖為“羅伽湖”,明時始稱“撫仙湖”,又稱“澄江?!?。撫仙湖得名由來,據(jù)舊說有二種:一說據(jù)澄江《府志》記載:湖東南諸山,巖壑磷響,懸竇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遙望,若隱若現(xiàn)。相傳石、肖二仙慕“湖山清勝”,忘了回返天廷,變?yōu)閮蓧K并肩搭手的巨石,站立在湖的東南方。在湖上駕舟遙望,還隱約可見。有此仙人遺跡,故名撫仙湖。是我國第二深水湖泊,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屬南盤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撫仙湖是一個南北向的斷層溶蝕湖泊,形如倒置葫蘆狀,兩端大、中間小,北部寬而深,南部窄而淺,中呈喉扼形。湖水主要來自雨水聚積,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東大河、西大河及西龍?zhí)丁崴恋娜魅?,其中大的河道?7條,東面的??诤邮俏ㄒ坏某鏊冢瑓R入南盤江,歸南海。湖面海拔高度為1722.5米,湖面積216.6平方公里,湖容積為206.2億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為95.2米,最深處有158.9米,相當于12個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總蓄水量的72.8%,占全國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撫仙湖水質為I類,是國家一類飲用水源地,也是我國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2013年12月通過了財政部、環(huán)境保護部組織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被納入國家15個重點湖泊支持范圍。4、程海程海湖,古名程河,又名黑伍海。明代中期以前,湖水南流30多公里匯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之后,湖周煙戶,日漸稠密,湖水下隆,漸漸成為封閉式陸湖(圖5-13)。圖5-13程海鳥瞰圖程海湖位于永勝縣中部,梁官、星湖區(qū)之間。程海南連期納河谷,北臨三川盆地,東西兩側青山對峙,湖水透明如鏡。為新生代第三紀中期(距今1200萬年以前)喜馬拉雅期造山運動形成斷裂地塹,中陷低凹之處聚水成湖。程海湖程海水主要靠地下水、降水補給,并有團山、季官幾條河流匯入,南岸有三處天然硫礦溫泉,北部沙灘潔凈,長達數(shù)里。是一個內(nèi)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流域面積318.3平方公里,湖泊面積74.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蓄水量19.8億立方米。程海地處金沙江干熱地帶,湖面蒸發(fā)量大約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湖泊水位持續(xù)下降,直至1994年“引水補?!惫こ掏旯ず螅此悔呌诜€(wěn)定。湖畔利用湖水進行人工養(yǎng)殖螺旋藻成功,程海便成為世人矚目的“藍色聚寶盆”。5、瀘沽湖圖5-14瀘沽湖遙感影像圖及旅游景點線路圖圖5-15瀘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泊(圖5-14、15)。湖面面積50.1km2,其中云南境內(nèi)30.3km2。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云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瀘沽湖水質為ⅰ類。6、杞麓湖九個高原湖泊中最小的一個,位于玉溪市通??h,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三條,洪水年湖水經(jīng)湖東南面的岳家營落水洞巖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17億立方米。7、星云湖位于江川縣城北部,又稱江川海。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lián)。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十四條,多年平均水資源量768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流入撫仙湖水量約2400萬立方米/年。8、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9、異龍湖是九個湖泊中最小的湖泊,湖泊面積30.63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0.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3億立方米。三、湖泊的開發(fā)利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涉及昆明、大理、玉溪、麗江、紅河五個州市的17個縣(市、區(qū))。九大高原湖泊從整體上看具有四大功能:一是支持大都市發(fā)展;二是支持農(nóng)業(yè),特別是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三是支持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四是支持特色產(chǎn)品的開發(fā)。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四大功能及其湖區(qū)經(jīng)濟在云南省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三節(jié)地下水一、形成條件及特點云南降水量充足、徑流深度較大,但地形起伏大、地層復雜、斷裂多、水文地質單元的范圍大都比較狹小,所以地下徑流的流程大都很短。只有在巖溶地貌面積較廣的地區(qū),地下徑流的流程較長。云南各地沒有形成大范圍的連續(xù)而完整的地下水基準面。多以附近的河谷和盆地為宣泄場所,形成泉水出露。巖溶地區(qū)會形成較大的泉眼(龍?zhí)叮?,如巨泉(香格里拉)。雨季降水后地下水位迅速上升,礦化度低;干季相反,干季后期尤甚。多山、坡度大,地下水徑流流動快,排泄通暢。山間盆地則相反,易形成良好的含水層。因地質條件,地下熱泉及礦泉很多,如怒江地區(qū)的澡堂會、騰沖、安寧、彌勒等。(參見第一章部分內(nèi)容)二、地下含水巖類型1、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巖類型分布在山間盆地內(nèi)部,第三系、第四系的松散沉積物區(qū)。如沖積扇等。2、碳酸巖類巖溶含水巖類型主要分布在滇東,滇西部分地區(qū)。3、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巖類型面積占全省的42%,云南中部紅色砂巖高原區(qū),滇西紅層區(qū)。主要為陸相碎屑沉積的泥巖、砂巖區(qū)。4、巖漿巖類裂隙含水巖類型云南大型侵入巖體主要分布在西部,云縣到勐海等地區(qū),地下水資源豐富。5、變質巖類裂隙含水巖類型第四節(jié)水資源、水能與水環(huán)境一、水資源1、水資源空間分布極不均衡1.1地域分布不均云南省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由于受地形地貌及氣候因素的影響,趨勢與降水基本一致,不同地域水資源量懸珠量大,南北相差達100多倍;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均,并呈現(xiàn)出明顯的高低相間的特點,由西向東可劃分為多、中、少水帶,各帶間既有明顯的界線,又有插花性的交錯分布。(1)三個多水帶的出境水量較,并主要分布在國境線及省周邊一帶、三江并流的江河密集區(qū)及遠離壩區(qū)和城鎮(zhèn)的偏辟山區(qū);每平方公里產(chǎn)水量較高,達300萬m3。(2)兩個中水帶的巖溶地貌較發(fā)育,但流域不閉合,徑流不能被當?shù)亟孬@利用;地表徑流小,地面嚴重缺水,水資源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3)一個少水帶的現(xiàn)狀水資源匱乏,產(chǎn)水量最少的德欽奔子欄一帶,每平方公里產(chǎn)水量僅2.5萬m3;分布在我省主要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平壩區(qū)和城鎮(zhèn),地多水少,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分布在僅占全省地表面積不足6%的平壩區(qū),水資源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極不匹配。1.2垂直分布不均云南省水資源垂直分布的變化遠大于水平變化,其隨高程的增加而增大的規(guī)律主要取決于降水隨高程變化的情況。在一個不大的區(qū)域內(nèi),水量隨高程增加的垂直變化規(guī)律在省內(nèi)各地都普遍存在。1.3干流水資源豐富,但河谷深切,開發(fā)利用困難;支流短小,水資源貧乏而需水量大。六大水系的干流水資源都較為豐富。但由于山嶺縱橫、河谷淵深、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難度很大。如獨龍江境內(nèi)面積很小,單位面積產(chǎn)水量很大,據(jù)考察,年降水量可達3000mm以上,但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水資源難以開發(fā)利用。其它干流都具有水資源豐富但開發(fā)利用困難巨大的特點。而在支流短小的平壩區(qū),水量較少,由于人多地多,需水量較大而出現(xiàn)嚴重的資源性缺水問題。1.4巖溶地區(qū)地表水較缺在滇東巖溶山區(qū),降水產(chǎn)生的徑流強度遠不如地面入滲力,絕大部分徑流都滲漏到幾百米或上千米的地下,遠流它處而無法形成地面徑流,使當?shù)爻蔀榈乇硭嫒钡臒o河區(qū)。在紅河下游區(qū)及右江上游區(qū),是100%不易保水的陡坡山區(qū),這些山區(qū)雖然江河密集,但夾帶著大面積的喀斯特地貌區(qū)。地表水嚴重不足。1.5水土資源自然配置不平衡西部水多地少,東部水少地多;壩區(qū)地多水少,山區(qū)地少水多,使得云南省水土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占全省土地面積94%的山區(qū)和高原,地形復雜,山高坡陡,水流湍急,基本沒有開闊的淤積平原,雖然水多,但既無舟楫之便,也難收農(nóng)業(yè)之利。占全省土地面積6%的壩區(qū),是全省城鎮(zhèn)和工農(nóng)業(yè)活動的主要集中之地,所形成的“平壩經(jīng)濟”是云南省經(jīng)濟的支柱,但大多數(shù)分布在各大流域的分水嶺附近,或是分布在二、三級支流,一級支流的源頭.水量匱乏,水資源十分短缺,其承載能力已不足以支撐社會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1.6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分布差異較大云南省人均自產(chǎn)水資源量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2.4倍,但全省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都集中在僅占土地面積6%的壩區(qū),人多水少,隨著人口的增長,加劇了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程度,如昆明市的滇池流域,人均年占有自產(chǎn)水資源量僅為300m3,只是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l/18,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8,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l/31。占全省土地面積94%的山區(qū),水資源量占全省資源總量的95%以上,達2ll0億m3,由于人少水多,人均水資源指標較高,怒江州人均水資源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2倍,是昆明市滇池流域人均水資源的127倍,人均水資源分布差異之大,為全國少見的。1.7水資源分布與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極不匹配云南省的l6個地(州、市)中,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排列前7名的地(州、市)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占全省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82.3%,然而這些地(州、市)都處于我省水資源分布的少水帶或中水帶,每平方公里產(chǎn)水量在20~40萬m3。云南省經(jīng)濟社會較發(fā)達、人口較集中的五個地(州、市)是滇中腹地,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占全省的70.6%,但這些地(州、市)的水資源分布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極不匹配,自產(chǎn)水資源量只占全省的l9.5%,造成經(jīng)濟區(qū)資源性缺水嚴重,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水資源能夠持續(xù)支撐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承載能力是很有限的,水資源短缺形勢將更為嚴峻。2水資源年內(nèi)變化顯著云南省水資源受降水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年內(nèi)分配極為不均,干濕季節(jié)分明,各月徑流量相差較大。2.1旱季旱季一般始于每年l1月,到翌年4月結束,少雨,徑流主要靠地水和河調(diào)量退水給年11~4月水量占年水量的l5~28%,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水量最大的4~5月,水量僅占年水量的9~l4%。在旱季,水量常常不能滿足作物需水要求,春旱和夏初連旱特別嚴重,甚至出現(xiàn)冬春夏三季連旱。旱災頻次高,60%的縣春旱發(fā)生頻次幾乎為100%;范圍大,干旱區(qū)約占全省面積的80%;持續(xù)時間長,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特別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危害嚴重。2.2汛期汛期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5~l0月徑流量占年徑流的72~85%,連續(xù)最大四個月徑流占年徑流的65~70%,容易形成頻次高,破壞性大的洪澇災害。在水資源量中,大約有2/3左右是洪水徑流量,使訊期徑流成為過境水而不能利用。3、云南省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7mm,水資源總量2222億m3,按2000年全省總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量為5240m3。但時空分布不均,雨季(5~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5%,干季(11月~次年4月)僅占年總量的15%;地域分布上表現(xiàn)為西多東少、南多北少,省境內(nèi)實測多年平均降雨量在300~400mm之間,不同地域的最大最小降雨量懸殊10多倍。全省目前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78萬畝,占當年耕地面積的33%;全省建成堤防累計達到7824km,保護耕地550萬畝,保護人口521萬人;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3.09萬km2。3.1供水工程不足,供需水矛盾突出水利建設同社會需求相比,嚴重滯后,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滇中地區(qū)水資源相對貧乏,而經(jīng)濟又相對發(fā)達。全省現(xiàn)狀水平年需水154億m3,可供水量只有130億m3,缺水24億m3,農(nóng)業(yè)是缺水的主要部門,遇旱則受災嚴重。反映水利調(diào)蓄能力的水庫庫容占總徑流量的比值,云南只有0.039,全國平均值為0.099,最高的黃河流域達到0.613。因此,總的來說現(xiàn)階段云南以工程性缺水為主。3.2防洪能力低重點江河的部分河段可達10年一遇標準,大多數(shù)江河只能通過常遇洪水;全省98個縣級以上城市(鎮(zhèn))有防洪任務,只有昆明等16個城市達到20~50年一遇標準,其余僅達到5~10年一遇標準;云南省汛期點暴雨降雨量分布面廣,洪災常伴隨山體滑坡、泥石流,形成災害串,造成局部范圍災情加重;防災、減災建設方面十分薄弱,測報手段落后,尚未建立起全省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和防汛指揮信息系統(tǒng),應急能力低。3.3水環(huán)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

3.4病險工程多根據(jù)水庫大壩安全鑒定不完全統(tǒng)計結果表明,中型水庫的40%以上、小型水庫的50%以上屬病險水庫。水庫不能發(fā)揮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必須盡快進行除險加固。3.5水資源短缺,同時浪費現(xiàn)象嚴重。據(jù)統(tǒng)計農(nóng)業(yè)用水約占全省總用水的78%,云南農(nóng)業(yè)用水利用系數(shù)僅為0.35左右,不到發(fā)達國家的一半,用水總量的65%左右在輸水、配水和田間灌水過程中白白浪費;同時降水利用率不高,初步測算農(nóng)田對降雨的利用率僅為40%左右;而且灌溉技術落后,農(nóng)業(yè)用水效率低;城市的水資源浪費現(xiàn)象也相當嚴重,約有30%的水資源在輸送過程中損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