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課件_第1頁
原理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課件_第2頁
原理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課件_第3頁
原理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課件_第4頁
原理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四、球形載流線圈的場分布與自感

電信學院基礎實驗室東1教504室實驗四、球形載流線圈的場分布與自感電信學院基礎實驗室11、研究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典型磁場分布及其自感參數(shù);2、掌握感應電勢法測量磁場的方法;3、在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的基礎上,力求深化對磁場邊值問題、自感參數(shù)和磁場測量方法等知識點的理解。一、實驗目的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研究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典型磁場分布及其自感參數(shù);一2二、實驗原理(1)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磁場分析圖1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i圖2呈軸對稱性的計算場域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1)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磁場分析圖1球形載3二、實驗原理圖1參量測試原理圖當在z向具有均勻的匝數(shù)密度分布的球形線圈中通以正弦電流i時,可等效看作為流經(jīng)球表面層的面電流密度K的分布。顯然,其等效原則在于載流安匝不變,若設沿球表面的線匝密度分布為W′,則在與元長度對應的球面弧元上,應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圖1參量測試原理圖當在z向具有均勻的匝數(shù)4二、實驗原理因在球面上所以代入上式,可知對應于球面上線匝密度分布W′,應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因在球面上所以代入上式,可5

即沿球表面,該載流線圈的線匝密度分布W′正比于,呈正弦分布。因此,本實驗模擬的在球表面上等效的面電流密度K的分布為二、實驗原理由上式可見,面電流密度K周向分布,且其值正比于。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即沿球表面,該載流線圈的線匝密度分布W′正比于6二、實驗原理球面上,面電流密度K所界定的球內外軸對稱場域中沒有自由電流的分布??刹捎脴肆看盼籱為待求場量,邊值問題如下: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球面上,面電流密度K所界定的球內外軸對稱場域中沒7二、實驗原理式中,泛定方程為拉普拉斯方程;定解條件由球表面處的輔助邊界條件、標量磁位的參考點,以及離該磁通球無限遠處磁場衰減為零的物理條件所組成。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式中,泛定方程為拉普拉斯方程;電子信息工程8(1)

(2)

通過求解球坐標系下這一邊值問題,可得標量磁位m1和m2的解答,然后,最終得磁通球內外磁場強度為:二、實驗原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2)通過求解球坐標系下這一邊值問題,可得標量磁9

基于標量磁位或磁場強度的解答,即可描繪出磁通球內外的磁場線分布,如圖3所示。二、實驗原理圖3場圖(H線分布)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基于標量磁位或磁場強度的解答,即可描繪10二、實驗原理由上述理論分析和場圖可見,這一典型磁場分布的特點是:ⅰ)球內H1為均勻場,其取向與磁通球的對稱軸(z軸)一致,即(3)

ⅱ)球外H2等同于球心處一個磁偶極子的磁場。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由上述理論分析和場圖可見,這一典型磁場分布的特點11圖4磁通的計算用圖二、實驗原理(2)球形載流線圈自感系數(shù)L的分析計算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圖4磁通的計算用圖二、實驗原理(2)球形載流線圈自感12二、實驗原理在已知磁通球的磁場分布的情況下,顯然就不難算出其自感系數(shù)L。如圖4所示位于球表面周向一匝線圈中所交鏈的磁通,則然后,便可分析對應于球表面上由弧元所界定的線匝dW所交鏈的磁通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在已知磁通球的磁場分布的情況下,顯然就不難算出其13

總磁通鏈

就可由全部線匝覆蓋的范圍,即由0到的積分求得:二、實驗原理最終,該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理論計算值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總磁通鏈就可由全部線匝覆蓋的范圍,即由0到14

在實驗中,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可通過測量相應的電壓、電流來確定。顯然,如果外施電源頻率足夠高,則任何電感線圈電阻在入端阻抗中所起的作用可被忽略。此時,其入端電壓和電流之間的相位差約等于90°,即可看成一個純電感線圈。這樣,由實測入端電壓峰值與電流峰值之比值,即可獲得感抗ωL的實測值,由此便得L的實測值。即:

二、實驗原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在實驗中,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可通過測量相應的15

(3)感應電勢法測磁感應強度

若把一個很小的測試線圈放置在由交變電流激磁的時變磁場中,則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該測試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5)

式中,ψ為與測試線圈交鏈的磁通鏈。二、實驗原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3)感應電勢法測磁感應強度(5)式中,ψ為與16二、實驗原理如果測試線圈的軸線與磁場方向相一致,且磁場由正弦交變電流激勵,那么,對應于式(5)的有效值關系為由于測試線圈所占據(jù)的空間范圍很小,故測試線圈內的磁場可近似認為是均勻的,因此有

,從而,被測處的磁感應強度(6)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如果測試線圈的軸線與磁場方向相一致,且磁17二、實驗原理式中,N1

為測試線圈的匝數(shù);

E

為測試線圈中感應電勢的有效值(V);

B

為被測處磁感應強度的有效值(T);

f

為正弦交變電流的頻率,實驗中為5kHz;

S

為測試線圈的等效截面積(m2)(關于S的計算方法參閱附錄1)。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式中,N1為測試線圈的匝數(shù);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8三、實驗內容(1)測量磁通球軸線上磁感應強度B的分布沿磁通球軸線方向上下調節(jié)磁通球實驗裝置中的測試線圈,在5kHz正弦交變電流(I=1A)激勵情況下,每移動1cm由毫伏表讀出測試線圈中感應電勢的有效值E,然后,應用式(6)計算磁感應強度B;(6)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三、實驗內容(1)測量磁通球軸線上磁感應強度B的分布(6)電19(2)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本實驗在電源激勵頻率為5kHz的情況下,近似地將磁通球看作為一個純電感線圈。因此,通過應用示波器讀出該磁通球的激磁電壓u(t)和電流i(t)的峰值,即可算出其電感實測的近似值L。其中,i(t)的波形可由串接在激磁回路中的0.5Ω無感電阻上的電壓測得。三、實驗內容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三、實驗內容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

1、畫出沿磁通球軸線B(z)r=0的分布曲線,并按式(1)或式(3)的解析解,分析討論理論值與實測值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磁通球內磁場分布的特征;

2、對磁通球北極處在交流激磁(I=1A)情況下測試線圈的讀數(shù),并進而給出該處磁感應強度B的實測值與理論值之間的比較;

3、計算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并按式(4)由磁通球的設計參數(shù)算出自感系數(shù)L的理論值,加以比較和討論;省部級企事業(yè)單位四、實驗報告要求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畫出沿磁通球軸線B(z)r=0的分布曲線,并按式21五、儀器設備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磁通球球半徑R=5cm線匝數(shù)N=131匝材料:環(huán)氧樹脂(

0)無感取樣電阻(0.5Ω)1精心纏繞的線匝模擬了z向具有均勻匝數(shù)密度分布的磁通球的設計要求磁通球激磁電源直流:0~1.3A交流:5kHz,0~1.3

A1交流毫伏表0~100mV1測試線圈內徑R1=1.0mm外徑R2=3mm線圈寛度b=1.5mm線匝數(shù)N1=601示意圖見附錄1示波器20MHz模擬示波器1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五、儀器設備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磁通球球半徑R=5c22

測試線圈等效截面積的計算測試線圈的軸向剖面圖如圖1-6所示。由于線圈本身的尺寸很小,故線圈內的磁場分布可近似認為是均勻的。圖中半徑為r,厚度為dr的薄圓筒狀線匝所包圍的軸向磁通為六、附錄故與該薄筒狀線匝所交鏈的磁通鏈為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測試線圈等效截面積的計算六、附錄故與該23六、附錄圖1-6測試線圈的截面示意圖N1匝BR1R2rdrb式中

是薄筒狀線圈取積分,就可求出測試線圈的磁通鏈

因此,測試線圈的等效截面積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六、附錄圖1-6測試線圈的截面示意圖N1匝BR1R2rd24實驗四、球形載流線圈的場分布與自感

電信學院基礎實驗室東1教504室實驗四、球形載流線圈的場分布與自感電信學院基礎實驗室251、研究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典型磁場分布及其自感參數(shù);2、掌握感應電勢法測量磁場的方法;3、在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的基礎上,力求深化對磁場邊值問題、自感參數(shù)和磁場測量方法等知識點的理解。一、實驗目的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研究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典型磁場分布及其自感參數(shù);一26二、實驗原理(1)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磁場分析圖1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i圖2呈軸對稱性的計算場域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1)球形載流線圈(磁通球)的磁場分析圖1球形載27二、實驗原理圖1參量測試原理圖當在z向具有均勻的匝數(shù)密度分布的球形線圈中通以正弦電流i時,可等效看作為流經(jīng)球表面層的面電流密度K的分布。顯然,其等效原則在于載流安匝不變,若設沿球表面的線匝密度分布為W′,則在與元長度對應的球面弧元上,應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圖1參量測試原理圖當在z向具有均勻的匝數(shù)28二、實驗原理因在球面上所以代入上式,可知對應于球面上線匝密度分布W′,應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因在球面上所以代入上式,可29

即沿球表面,該載流線圈的線匝密度分布W′正比于,呈正弦分布。因此,本實驗模擬的在球表面上等效的面電流密度K的分布為二、實驗原理由上式可見,面電流密度K周向分布,且其值正比于。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即沿球表面,該載流線圈的線匝密度分布W′正比于30二、實驗原理球面上,面電流密度K所界定的球內外軸對稱場域中沒有自由電流的分布??刹捎脴肆看盼籱為待求場量,邊值問題如下: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球面上,面電流密度K所界定的球內外軸對稱場域中沒31二、實驗原理式中,泛定方程為拉普拉斯方程;定解條件由球表面處的輔助邊界條件、標量磁位的參考點,以及離該磁通球無限遠處磁場衰減為零的物理條件所組成。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式中,泛定方程為拉普拉斯方程;電子信息工程32(1)

(2)

通過求解球坐標系下這一邊值問題,可得標量磁位m1和m2的解答,然后,最終得磁通球內外磁場強度為:二、實驗原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2)通過求解球坐標系下這一邊值問題,可得標量磁33

基于標量磁位或磁場強度的解答,即可描繪出磁通球內外的磁場線分布,如圖3所示。二、實驗原理圖3場圖(H線分布)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基于標量磁位或磁場強度的解答,即可描繪34二、實驗原理由上述理論分析和場圖可見,這一典型磁場分布的特點是:?。┣騼菻1為均勻場,其取向與磁通球的對稱軸(z軸)一致,即(3)

ⅱ)球外H2等同于球心處一個磁偶極子的磁場。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由上述理論分析和場圖可見,這一典型磁場分布的特點35圖4磁通的計算用圖二、實驗原理(2)球形載流線圈自感系數(shù)L的分析計算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圖4磁通的計算用圖二、實驗原理(2)球形載流線圈自感36二、實驗原理在已知磁通球的磁場分布的情況下,顯然就不難算出其自感系數(shù)L。如圖4所示位于球表面周向一匝線圈中所交鏈的磁通,則然后,便可分析對應于球表面上由弧元所界定的線匝dW所交鏈的磁通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在已知磁通球的磁場分布的情況下,顯然就不難算出其37

總磁通鏈

就可由全部線匝覆蓋的范圍,即由0到的積分求得:二、實驗原理最終,該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理論計算值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總磁通鏈就可由全部線匝覆蓋的范圍,即由0到38

在實驗中,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可通過測量相應的電壓、電流來確定。顯然,如果外施電源頻率足夠高,則任何電感線圈電阻在入端阻抗中所起的作用可被忽略。此時,其入端電壓和電流之間的相位差約等于90°,即可看成一個純電感線圈。這樣,由實測入端電壓峰值與電流峰值之比值,即可獲得感抗ωL的實測值,由此便得L的實測值。即:

二、實驗原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在實驗中,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可通過測量相應的39

(3)感應電勢法測磁感應強度

若把一個很小的測試線圈放置在由交變電流激磁的時變磁場中,則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該測試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5)

式中,ψ為與測試線圈交鏈的磁通鏈。二、實驗原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3)感應電勢法測磁感應強度(5)式中,ψ為與40二、實驗原理如果測試線圈的軸線與磁場方向相一致,且磁場由正弦交變電流激勵,那么,對應于式(5)的有效值關系為由于測試線圈所占據(jù)的空間范圍很小,故測試線圈內的磁場可近似認為是均勻的,因此有

,從而,被測處的磁感應強度(6)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如果測試線圈的軸線與磁場方向相一致,且磁41二、實驗原理式中,N1

為測試線圈的匝數(shù);

E

為測試線圈中感應電勢的有效值(V);

B

為被測處磁感應強度的有效值(T);

f

為正弦交變電流的頻率,實驗中為5kHz;

S

為測試線圈的等效截面積(m2)(關于S的計算方法參閱附錄1)。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二、實驗原理式中,N1為測試線圈的匝數(shù);電子信息工程學院42三、實驗內容(1)測量磁通球軸線上磁感應強度B的分布沿磁通球軸線方向上下調節(jié)磁通球實驗裝置中的測試線圈,在5kHz正弦交變電流(I=1A)激勵情況下,每移動1cm由毫伏表讀出測試線圈中感應電勢的有效值E,然后,應用式(6)計算磁感應強度B;(6)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三、實驗內容(1)測量磁通球軸線上磁感應強度B的分布(6)電43(2)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本實驗在電源激勵頻率為5kHz的情況下,近似地將磁通球看作為一個純電感線圈。因此,通過應用示波器讀出該磁通球的激磁電壓u(t)和電流i(t)的峰值,即可算出其電感實測的近似值L。其中,i(t)的波形可由串接在激磁回路中的0.5Ω無感電阻上的電壓測得。三、實驗內容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的實測值三、實驗內容電子信息工程學院44

1、畫出沿磁通球軸線B(z)r=0的分布曲線,并按式(1)或式(3)的解析解,分析討論理論值與實測值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磁通球內磁場分布的特征;

2、對磁通球北極處在交流激磁(I=1A)情況下測試線圈的讀數(shù),并進而給出該處磁感應強度B的實測值與理論值之間的比較;

3、計算磁通球自感系數(shù)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