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經濟學原理導論宏微觀_第1頁
01經濟學原理導論宏微觀_第2頁
01經濟學原理導論宏微觀_第3頁
01經濟學原理導論宏微觀_第4頁
01經濟學原理導論宏微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學原理本章我們將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經濟學的基本內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什么要學習經濟學2經濟學十大原理3經濟學研究什么問題稀缺性:社會資源的有限性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比如:人們決定購買什么,工作多長時間,儲蓄多少,消費多少企業(yè)決定生產多少,雇傭多少工人社會決定如何在國防,消費物品,環(huán)境保護和其他需求之間分配資源00人們如何做出決策經濟學十大原理5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所有決策都面臨著權衡取舍。比如:參加期中考試前一天晚上的聚會意味著更少的時間學習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長時間,這就使得休息時間減少保護環(huán)境意味著生產消費物品的資源減少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舍0經濟學十大原理6人們如何做出決策社會面臨一種重要的權衡取舍:

效率vs.平等效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平均分配權衡取舍:為使社會更加平等,需要在富人與窮人之間重新分配收入。但這會減少工作與生產的激勵,并縮小經濟“蛋糕”的規(guī)模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舍0經濟學十大原理7人們如何做出決策人們做出決策時需要比較可供選擇行動方案的成本與利益任何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這是人們做決策的相關成本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經濟學十大原理8人們如何做出決策例如:上一年大學的機會成本不僅僅是學費,書籍,住房和伙食的錢全部加起來,還包括由于沒有工作而損失的工資看一場電影的機會成本不僅是票價,還包括你呆在劇院的時間的價值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經濟學十大原理9人們如何做出決策理性人:系統(tǒng)而有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實現(xiàn)其目標的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的邊際變動來做出決策

邊際變動–對現(xiàn)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經濟學十大原理10人們如何做出決策例如:當一個大學生考慮是否要多上一年學時,他會比較學費加上損失的工資和多上一年學所增加的額外收入當一個經理在考慮是否要增加產出時,她會在增加的勞動力與原材料的成本和額外的收益之間進行比較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經濟學十大原理11人們如何做出決策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關于邊際,你能夠給我舉一個例子嗎:麥當勞第二個半價經濟學十大原理12人們如何做出決策激勵: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理性人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例如:當汽油價格上漲時,消費者會更多的購買混合動力汽車,更少購買耗油的越野車當煙草稅上升時,青少年吸煙人數(shù)會下降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你準備出售一款1996年的福田野馬,并且已經在這輛車的維修上面花了$1000。然而,車的變速器壞了,你能夠選擇再花$600將車修好,或者就此售出在下面的情形中,你應該把變速器修好嗎?并解釋A.

如果變速器正常,汽車價值是$6500。如果不正常,則是$5700B.

如果變速器正常,汽車價值是$6000。如果不正常,則是$5500主動學習

1

原理的應用13修理變速器的成本=$600A.如果變速器正常,汽車價值是$6500。如果不正常,則是$5700

修理變速器的收益=$800

($6500–5700) 因此,修理變速器是值得的

B.如果變速器正常,汽車價值是$6000。如果不正常,則是$5500 修理變速器的收益僅僅為$500 因此花費$600修理變速器是不值得的主動學習

1

參考答案14思考:你最初花在維修上的$1000沒有任何影響,重要的是邊際修理(變速器)的收益與成本由A情形到B情形激勵的改變導致你決策的改變主動學習

1

參考答案150人們如何相互交易經濟學十大原理17人們如何相互交易人們可以專門生產一種物品或勞務并用來交換其他物品或勞務,而不必自給自足國家之間也能從貿易與專業(yè)化中受益將他們生產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個更好的價格從國外進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國內自己生產原理5: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經濟學十大原理18人們如何相互交易市場:大量的買者與賣者

(不必要在同一個地點)組織經濟活動意味著需要決定生產什么怎么生產生產多少誰將得到它們原理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經濟學十大原理19人們如何相互交易市場經濟:許多企業(yè)和家庭在物品和勞務市場上相互交易,通過他們的分散決策來配置資源的經濟亞當.斯密在《國富論》(1776)中的著名觀察結果:家庭和企業(yè)仿佛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并增進整體經濟的福利原理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經濟學十大原理20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看不見的手”通過價格體系來發(fā)揮作用:買者與賣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市場價格每個價格即反映了物品對于買者的價值,也反映了生產物品的成本在許多情況下,價格引導自利的家庭與企業(yè)做出使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的決策原理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經濟學十大原理21人們如何相互交易政府的重要作用:保護產權(通過警察,法庭)如果人們的財產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風險,那么他們便不愿意工作,生產,投資或者購買物品原理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經濟學十大原理22人們如何相互交易市場失靈: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原因:外部性:生產或消費一個物品影響到旁觀者的福利(比如:污染)市場勢力:單個買者或賣者有能顯著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比如,壟斷)在這些情況下,公共政策能增進效率原理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經濟學十大原理23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政府可以改變市場結果以促進公平如果經濟福利的市場分配結果不是合意的,稅收或福利政策能改變經濟“蛋糕”的分配方式原理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政府在下述情形中發(fā)揮何種作用?政府的干預有助于結果的改善嗎?a.

工作環(huán)境安全的監(jiān)管b.車牌搖號和拍賣制度c.

專利法允許制藥公司對急救藥索取高價主動學習

2

問題討論240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經濟學十大原理26整體經濟如何運行各國不同時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收入是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收入的十倍以上今天中國的生活水平比40年以前大約增長了一百多倍原理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經濟學十大原理27GDP在中國:1978-2014(人均)381.3元2023/1/1128GDP在中國:1952-2011(億元)年份GDP年份GDP年份GDP年份GDP195267919661868198045461999896771953824196717741982532320009921519548591968172319847208200110965519559101969193819861027520021203331956102819702253198815043200313582319571068197124261990186682004159878195813071972251819912178120051849371959143919732721199226923200621631419601457197427901993353342007265810196112201975299719944819820083140451962114919762944199560794200934090319631233197732021996711772010401513196414541978364519977897320114728821965171619794063199884402經濟學十大原理29整體經濟如何運行決定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生產率,即每一單位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數(shù)量生產率取決于設備,勞動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術其它因素(比如,工會組織,國外的競爭)對于生活水平的影響遠遠小于生產率原理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經濟學十大原理30整體經濟如何運行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長期而言,通貨膨脹總是由于貨幣數(shù)量的過度增長而導致貨幣價值的下降所引起政府創(chuàng)造貨幣的速度越快,通脹率越高原理9:當政府發(fā)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2023/1/1131通貨膨脹在中國:1980-2011經濟學十大原理32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短期內(1-2年),許多經濟政策朝相反的方向推動通貨膨脹與失業(yè)其它因素使這種權衡取舍不那么明顯,但這種權衡取舍一直都存在原理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yè)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2023/1/1133

宏觀角度看經濟在考察一國的經濟時,宏觀經濟學家首先會關注如下的三個指標:產出及其增長率失業(yè)率通貨膨脹率2023/1/1134美國三大經濟指標1960-2012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失業(yè)與通貨膨脹情況數(shù)據(jù)來源:美國勞工部/data/,IMF,WorldBank(如無特別說明,增長率均為名義值)百分比1960-19982000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產出增長率3.16.393.466.386.495.984.871.87-2.223.763.984.04失業(yè)率645.85.55.14.64.65.89.39.68.98.1通貨膨脹率43.392.383.263.422.544.080.12.71.53.01.7宏觀經濟學六大問題長期:增長短期:通脹失業(yè)3.對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4.開放宏觀經濟學第一章導論教學目的和要求:本章旨在向讀者介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使讀者建立起對微觀經濟學的總體認識,為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引。關鍵概念:

稀缺性、資源配置、經濟制度、微觀經濟學、實證分析、規(guī)范分析、均衡、比較靜態(tài)分析、經濟模型、內生變量、外生變量、流量、存量、邊際分析、經濟理性

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欲望稀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基本矛盾抉擇與效率:社會解決稀缺問題的途徑和目標抉擇:經濟社會如何將相對稀缺的資源分配于各種用途,去生產經濟物品,最大可能地滿足人們的欲望。這也是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問題。經濟學十大原理37二、經濟學的定義

薩繆爾遜和諾德豪斯:經濟學是這樣一門學問,它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作出抉擇,在現(xiàn)在或將來,使用具有兩種以上可供選擇的用途的稀缺性資源來生產各種商品,并將其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唐布什和費希爾:經濟學是研究社會怎樣決定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學問。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1、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定義: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shù)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的一門學科。微觀經濟學的特征:第一,研究的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第二,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第三,中心理論是均衡價格理論。第四,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第一,均衡價格理論。研究商品的價格如何決定,以及價格如何調節(jié)整個經濟的運行。第二,消費者行為理論。研究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人分配于各種物品的消費,

以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第三,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生產者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于各種物品的生產上而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這-部分包括碩究生產要素與產量之間關系的生產理論,研究成本與收益之間關系的成本理論,以及研究不同市場條件下廠商行為的廠商理論。第四,分配理論。研究產品按什么原則分配給社會各集團與個人,即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如何決定。第五,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研究社會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的實現(xiàn),以及社會經濟福利的實現(xiàn)問題。第六,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供求理論消費理論廠商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基數(shù)效用理論序數(shù)效用理論顯示性偏好理論

產品市場理論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要素市場理論工資理論地租理論利息理論利潤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內容框架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學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yōu)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yōu)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潤。第二個層次是分析單個市場價格的決定。這種單個市場價格的決定;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的消費者和所有的生產者的最優(yōu)經濟行為的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出現(xiàn)的。第三個層次是分析所有單個市場價格的決定。這種決定是作為所有單個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出現(xiàn)的。兩個基本假設

第一,理性經濟人假設“經濟人”被規(guī)定為經濟生活中人的一般抽象,其本性被假設為是利已的,即都是以利已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敖洕恕痹谝磺薪洕顒又械男袨槎际呛虾跛^的理性的,即在既定約束條件下尋求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完全信息假設

這一假設條件的主要含義是指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即買者和賣者)都對與其決策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的信息。2、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定義: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觀經濟學的特征:第一,研究的對象是整個經濟。第二,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第四,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宏觀經濟學的內容第一,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第二,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第三,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第四,開放經濟理論。第五,宏觀經濟政策。政策問題包括政策目標,即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調節(jié)要達到什么目的;政策工具,即用什么具體手段來達到那些目的;以及政策效應,即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的作用。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互相補充的

研究經濟學的目的是要實現(xiàn)社會經濟福利的最大化。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既要實現(xiàn)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又要實現(xiàn)資源的充分利用。微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實現(xiàn)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達到最優(yōu)配置的問題;宏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達到充分利用的問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社會經濟問題。從這一意義上說,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補充的。它們共同組成經濟學的基本原理。(2)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都是實證分析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都把社會經濟制度作為既定的,不分析社會經擠制度變動對經濟的影響。這也就是說,它們都是把市場經濟制度作為一個既定的存在;分析這一制度下的資源配置與利用問題。這種不涉及制度問題,只分析具體問題的方法就是實證分析。從這種意義上看,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都屬于實證經濟學的范圍。

(3)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三、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經濟、經濟學、經濟分析、經濟分析方法2、實證分析與規(guī)范分析3、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是經濟分析的核心方法(邊學邊體會)4、對于非經濟學專業(yè)的同學來說,我們關注的是由經濟學家研究成熟的經濟分析方法,而不是研究這些方法。實證分析與規(guī)范分析第一,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jù),是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的重要區(qū)別之一。第二,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實證經濟學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即要確認事實本身,研究經濟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與內在邏輯,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并用于進行分析與預測。規(guī)范經濟學要解決“它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即要說明事物本身是好還是壞,是否符合某種價值判斷,或者對社會有什么意義。第三,實證經濟學的內容具有客觀性,它所得出的結論可以根據(jù)事實來進行檢驗,也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規(guī)范經濟學的內容則沒有客觀性、它所得出的結論要受到不同階值觀的影響。不同階級地位,具有不同價值判斷標準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好壞會作出絕對相反的評價,誰是誰非沒有什么絕對標準,從而也就無法進行檢驗。第四,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盡管有上述三點差異,但它們也并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規(guī)范經濟學要以實證經濟學為基礎而實證經濟學也離不開規(guī)范經濟學的指導。一般來說,越是具體的問題,實證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層次、帶有決策性的問題,越具有規(guī)范性。實證分析范式放棄假說修改假說修改假設理論驗證預測假說假設定義實證分析范式

定義:是對經濟學所研究的各種變量規(guī)定出明確的含義。

假設:是某一理論所適用的前提。任何一個理論都有假設條件。這些假設條件有時以公理的形式出現(xiàn),而且在某些地方還不加以說明(因為它太顯而易見)。

假說:是對兩個或更多的經濟變量之間關系的闡述,也就是未經證明的“猜想”。

預測:是根據(jù)假說對未來進行預期。

驗證:用事實來檢驗預測是否正確。經濟模型與經濟變量

模型是現(xiàn)實經濟社會的簡單概括或理論抽象。具體來說,經濟模型是指用來描述與所研究的經濟現(xiàn)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的理論抽象(或結構)存量與流量:存量是指人們在某個時點上所觀察到的或所測定的經濟變量。存量的大小沒有時間維度。流量是指人們在兩個不同時點之間所觀察到的或所測定的經濟變量。流量具有時間維度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在一個由幾個經濟變量構成的經濟模型中,一些變量是在模型內部由模型內的其他經濟變量決定的,這些變量稱為內生變量;還有一些變量則是由經濟模型外部的因素決定的,這些變量稱為外生變量。數(shù)學分析數(shù)學分析方法就是把現(xiàn)實中的復雜問題抽象成一個簡單的模型,使我們既能把握現(xiàn)實問題的主要特征,又能簡單明了地理解現(xiàn)實。(1)比如,均衡價格的形成就是價格決定的模型。(2)經濟分析方法的最大特征在于應用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思維使得模型更具簡潔性和現(xiàn)實性。而且其邏輯推理功能是別的社會科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例子,“經濟學帝國主義”。(3)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思維的基本特征就是把現(xiàn)實中的問題抽象成變量之間的關系,即函數(shù)關系。例子,需求函數(shù)。均衡分析均衡的一般含義:

所謂經濟均衡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經濟決策者(消費者或廠商)在權衡或選擇其使用資源的方式時,認為重新調整其資源配置的方式已不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從而不再改變其經濟行為;或者是指相互抗衡的經濟力量勢均力敵,這時所考察的經濟現(xiàn)象不再發(fā)生變化;即以達到均衡狀態(tài)。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均衡分析又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一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前提下,分析單個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供求和價格如何達到均衡的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是從市場上所有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給、需求和價格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前提出發(fā),來考察所有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需求同時達到均衡時的價格決定問題。均衡分析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分析工具。

靜態(tài)均衡分析、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和動態(tài)均衡分析

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的基本區(qū)別在于,前者不考慮時間因素,而后者考慮時間因素。靜態(tài)分析研究經濟現(xiàn)象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而動態(tài)分析則研究經濟現(xiàn)象的發(fā)展過程。把靜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與均衡分析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三種分析工具:靜態(tài)均衡分析、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和動態(tài)均衡分析。靜態(tài)均衡分析靜態(tài)均衡分析就是分析在某一時期中經濟現(xiàn)象的均衡狀態(tài)以及有關的經濟變量達到均衡狀態(tài)所需要具備的條件,但不涉及經濟達到均衡狀態(tài)的過程。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是指原有的各種條件發(fā)生變化后,分析和比較經濟現(xiàn)象如何在新的條件下達到新的均衡狀態(tài)。即對從一個時期的均衡狀態(tài)到另一個時期的均衡狀態(tài)的變化作比較分析。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只涉及兩個時期(或兩個以上的時期)的不同均衡狀態(tài)的比較分析,并不涉及從一種均衡狀態(tài)到另一種均衡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動態(tài)均衡分析動態(tài)均衡分析是要在引進時間因素的基礎上說明均衡的變化過程,說明某一時點上經濟變量的變動如何影響下一時點上該經濟變量的變動,以及這種變動對整個均衡狀態(tài)變動的影響。動態(tài)均衡分析認為在分析社會經濟現(xiàn)象的變化時,與所研究的經濟現(xiàn)象有關的經濟變量的時間必須明顯地表示出來,并且認為某些經濟變量在某一時期中的數(shù)值,要受到以前時期的有關經濟變量數(shù)值的制約。動態(tài)均衡分析經濟模型,要求將經濟運行過程劃分為連續(xù)的分析“期間”(或時期),從而考察有關經濟變量在繼起的各個期間的變化情況??梢哉f,動態(tài)均衡分析最重要的特點是結合時間因素來考察社會經濟運行中經濟狀態(tài)變化的過程。特點概括我們可以從上述分析方法所涉及的時間因素來概括一下它們的特點:靜態(tài)均衡分析只涉及一個時期的均衡狀態(tài)。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時期的新舊均衡狀態(tài),但不涉及均衡的變化過程和從均衡到失衡的過程,是兩個靜態(tài)均衡之間的比較。動態(tài)均衡分析則涉及到經濟變量從一個時期到另一時期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過程可以是從均衡到均衡,也可以是從均衡到失衡,再到均衡。經濟理論的表述方式

同一經濟理論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表述,-般說來有四種方法:

第一,敘述法。用文字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