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考前文化常識全面溫故專練判斷題3【高考語文沖刺】_第1頁
2022屆考前文化常識全面溫故專練判斷題3【高考語文沖刺】_第2頁
2022屆考前文化常識全面溫故專練判斷題3【高考語文沖刺】_第3頁
2022屆考前文化常識全面溫故專練判斷題3【高考語文沖刺】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屆考前文化常識全面溫故專練判斷題3禮儀習(xí)俗(59題)我國古代以祭祀之事為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吉禮,合稱“五禮”。(

)吉禮是古代“五禮”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禮儀活動。如郊天、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廟、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禪等。(

)《曹劌論戰(zhàn)》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犧牲”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如牛、羊、豬;色雜為“牲”,如雞、鴨、鵝。(

)古代帝王祭祀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為“少牢”。(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諸侯祭祀社稷用太牢。(

)“家祭”是古人在家廟內(nèi)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如宋代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古代祭禮或行大禮前,要沐浴、更衣、獨居,不喝酒,不吃肉,戒其嗜欲,以示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

)祖道是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shè)宴送行的禮儀。如《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逼渲小白妗奔磁R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嘉禮是飲宴婚冠、節(jié)慶活動方面的禮節(jié)儀式。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簾、帝王圣誕、立儲冊封、帝王巡狩等,也屬嘉禮。(

)古代男子十八歲行冠禮。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男子的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quán)利。(

)男子加冠后,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詞,并給他起一個與其德行相當?shù)拿馈白帧?,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成員。(

)《周禮》:“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八歲行笄禮后也可結(jié)婚。婚禮、冠禮合稱為婚冠禮。(

)中國古代婚姻的六種手續(xù)和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國交情好為“秦晉之好”。(

)古代女子出嫁叫“歸”,如《詩經(jīng)·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歸寧”指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大歸”則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后不再回夫家。(

)鄉(xiāng)飲酒禮是敬賢尊老之禮,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歷代常以鄉(xiāng)飲酒禮作為推行教化的手段。(

)鹿鳴宴是古時地方官祝賀考中舉人的“鄉(xiāng)飲酒”宴會,起于漢代。飲宴之中先奏響《鹿鳴》之曲,隨后朗讀《鹿鳴》之詩以活躍氣氛,故稱。(

)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華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禮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周人射禮有四種: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

)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為祭祀擇士而舉行的射禮,賓射是接見賓客時舉行的射禮。(

)燕射是地方官為薦舉賢能之士而舉行的射禮,鄉(xiāng)射是天子與群臣宴飲之時舉行的射禮。(

)燕饗之禮,是古時王室以酒肉款待賓客之禮,饗禮在太廟舉行,雖設(shè)酒肉,但并不真的吃喝,牛牲“半解其體”,也不煮熟,不能食用。(

)賓禮是古代“五禮”之一,是諸侯朝見天子的禮節(jié)。賓禮共有八種,即朝、宗、覲、遇、會、同、問、視。(

)諸侯朝見天子,“秋見曰朝,春見曰覲”,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這也是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一種禮制。(

)《孟子·梁惠王下》:“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币话闱闆r下,當時王畿之內(nèi)的諸侯,一年朝覲四次;封于遠方的諸侯則分為“六服”,朝覲的時間因各自服數(shù)的不同而不同。(

)朝覲是天子單獨接見一方一服來朝諸侯,會同則是所有諸侯齊聚京師。會同有大、小之分,天子諸侯各自派遣卿大夫參加的,稱“小會同”,天子、諸侯親自參加的,稱“大會同”。(

)明代設(shè)會同四夷館,負責(zé)接待藩國及外邦使節(jié)。使者除朝見皇帝外,還要到東宮朝見皇太子。()軍禮,古代“五禮”之一,即國家有關(guān)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西周時期,依照四季的變化而劃分了四種軍禮,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作拔舍,秋天的叫作治兵,冬天的叫作大閱。(

)《周禮》中,軍禮按內(nèi)容劃分,包括大師之禮、大兵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五種不同的形式。(

)古代出征時,為了鼓舞士氣,讓士兵達到攻無不克的狀態(tài),在帥旗之下,將三牲(豬、牛、羊)的鮮血潑灑在地,以祭祀上天,求降福運,是為祭福。這也是古代軍禮的一種。(

)古代諸侯都親自參加四時田獵,以及因田習(xí)兵、檢閱車徒等,分別稱為春蒐、夏苗、秋狩、冬狝。(

)軍隊獲勝而歸,謂之“凱旋”;皇帝或大臣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勞,謂之“郊勞”。(

)飲至之禮,屬于“軍禮”之“大封之禮”的范疇,是諸侯朝會盟伐完畢,祭告宗廟并飲酒慶祝的典禮。后代指出征奏凱,到宗廟祭祀宴飲慶功之禮。(

)兇禮是我國古代“五禮”之一,即哀憫、吊唁、憂患之禮,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等。(

)殮分為小殮和大殮,小殮是把死者放入棺中,大殮是將棺放入槨中。根據(jù)禮儀制度規(guī)定,天子死后,小殮七天,諸侯五天,大夫四天,士三天;大殮在小殮結(jié)束后的第二天進行。(

)古人在喪葬的器具上,除使用棺外,還使用槨。槨是套在棺外的,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所有人均可使用。(

)喪服制度和喪禮緊密相關(guān)。按照與死者的親疏關(guān)系,依次有大功、小功、斬衰、齊衰、緦麻五種服期不等的喪服,其中大功關(guān)系最近,緦麻最遠。(

)總體而言,兇禮都是在個人或國家遭受不好的事情后,對其表達同情或慰問的禮儀。后世兇禮主要指喪葬、持服、封謚號等與死亡有關(guān)的禮儀。(

)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孟子非常重視孝悌,他首先提出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

)九拜,古代特有的向?qū)Ψ奖硎境绺呔匆獾墓虬荻Y,包括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長揖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禮儀,指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該禮儀不分尊卑貴賤都可使用,但多數(shù)用于平輩之間。(

)《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逼渲小肮啊笔枪糯囊环N相見禮,兩手在頭頂相合,表示敬意。(

)頓首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該詞也是常用于書信、表奏中的敬辭。(

)稽首是古代的跪拜禮,為“九拜”中最輕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其形式為跪下并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地。(

)古人跪時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貼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為了表示對人的尊重,古代的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逼渲小氨M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示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一點,以免飲食污染座席而對人不敬。(

)再拜指先后拜兩次,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舊時書信開頭也常用“再拜”,以示敬意。(

)膜拜是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后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

)避諱,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特有的習(xí)俗,起源于周朝?!抖Y記·曲禮上》載:“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避諱的對象有四類:一是帝王,如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稱秀才為茂才;二是長官,即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三是圣賢,如避“丘”字;四是長輩,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寫“敏”字總是增減筆畫。(

)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如將天子的死稱為駕崩、山陵崩,將父母之死稱為晏駕、見背,將一般人的死稱為物故、捐生。(

)佛道徒之死,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元宵節(jié)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該節(jié)日的習(xí)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到唐代始有吃元宵的習(xí)俗。(

)寒食節(jié)嚴禁煙火,只能吃冷食。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吃冷食的習(xí)俗視為清明習(xí)俗之一。(

)清明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風(fēng)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習(xí)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fēng)箏、插柳戴花等。(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節(jié)這一天要掛艾草和菖蒲、吃粽子、拴五色絲線、掛香袋、避“五毒”、劃龍舟等。(

)中秋節(jié)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雄黃酒等習(xí)俗,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重陽節(jié)時家族通常傾室而出,一起慶祝。慶祝重陽節(jié)的活動一般有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臘日,古時臘祭的日子,漢代以冬至后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xí)俗。(

)除夕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大年三十,指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等習(xí)俗,流傳至今。(

)典章制度(32題)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禮儀、祭祀、科舉、學(xué)校的是禮部。主管軍事的是兵部。(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獄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收支的是民部。(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的是戶部。(

)西漢的國家中樞機構(gòu)由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組成,稱“三公”。其中大司馬總管行政。(

)“稱制”指君主制時代在嗣君年幼、無法親自聽政的時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tǒng)治者代表皇帝執(zhí)掌國政。(

)封禪,封為“祭地”,禪為“祭天”,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具體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lǐng)地和相當?shù)闹螜?quán)。(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君統(tǒng)制,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guān)系分配國家權(quán)力,以便建立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

)“則黥為卒”中的“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又稱“墨刑”。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額,再用墨涂在刀傷創(chuàng)口上,使其永不褪色,適用于罪行較輕的犯人。(

)詔獄,指皇帝下令查辦的案件,也指皇帝直接掌控的監(jiān)獄。(

)“徒流”是古代刑罰。“徒”是剝奪犯人一定時間的自由并強制其服勞役,“流”是將犯人放逐到邊遠地區(qū)以示懲罰。(

)桎梏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在手上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古代的刑具與刑罰同時產(chǎn)生,并隨著刑罰的變化而變化。(

)大理寺為掌管刑獄的官署,長官名為大理寺卿。北齊始設(shè),后歷代相沿。明清時與樞密院、都察院合稱為三法司,會同處理重大司法案件。(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戰(zhàn)時用于指揮進退的銅鑼和軍鼓,代表行軍與戰(zhàn)斗的信號。“金”用以進眾,“鼓”用以止眾。(

)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臣下起兵救援,稱為“勤王”。勤王是臣子忠君報國的表現(xiàn),與“清君側(cè)”相同。(

)五刃,五種兵器,指刀、劍、矛、戟、矢。后也泛指各種兵器。(

)“屯田”是指中國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進行開墾耕作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形式。有官屯與民屯之分,以官屯為主。(

)戍漕是指陸路運輸軍需物資。古代軍需物資運輸以水路為主,水路不通時輔以陸路。(

)明朝軍隊編制實行“衛(wèi)所制”。軍隊組織有衛(wèi)、所兩級。兵士有軍籍,但不能世襲為軍,他們平時屯田或駐防。遇有戰(zhàn)爭,朝廷派將領(lǐng)征調(diào)率領(lǐng)衛(wèi)所的士兵作戰(zhàn)。(

)皇后,皇帝的正妻。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于后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可稱為正宮或中宮。中宮、正宮也就成了皇后的別稱。(

)我國古代宮廷制度森嚴,只有儲君居住的宮殿可以稱為東宮。因“東”時屬春,色屬“青”,故又稱“春宮”“青宮”。(

)“太監(jiān)”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jiān)、少監(jiān),只有地位較高的內(nèi)監(jiān)才能被稱為“太監(jiān)”。后宦官亦通稱為太監(jiān)。(

)禁中,即宮禁,是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qū)m中禁衛(wèi)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禁中。(

)古代天子設(shè)五廟供奉祖先,后以“五廟”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廟,也代指封建王朝。(

)《戰(zhàn)國策》“周,天下之宗室也”中,“宗室”指同一祖宗的貴族,即國君的宗族。(

)初稅畝是春秋時期魯國實行的按人口征稅的田賦制度。不分公田、私田,稅率一律為畝產(chǎn)量的十分之一。(

)徭役,指古代統(tǒng)治者無償征調(diào)百姓所從事的勞務(wù)活動,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明代的一條鞭法規(guī)定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并為一條,折成銀兩,按戶、丁征收。(

)“稽籍出賦”指查驗戶籍來攤派賦稅,這樣做可以保證人們繳納賦稅的公平性。(

)詔是天子及內(nèi)閣大臣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屬于命令文體。(

)租庸調(diào)制是唐朝實行的賦稅制度。唐代初期規(guī)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閏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稱為調(diào)。(

)禮儀習(xí)俗我國古代以祭祀之事為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吉禮,合稱“五禮”。(

×

)解析我國古代以祭祀之事為吉禮,以冠婚之事為嘉禮。吉禮是古代“五禮”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禮儀活動。如郊天、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廟、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禪等。(

)《曹劌論戰(zhàn)》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逼渲小盃奚笔枪糯漓胗玫纳?。色純?yōu)椤盃蕖?,如牛、羊、豬;色雜為“牲”,如雞、鴨、鵝。(

×

)解析“色雜為‘牲’”錯,應(yīng)是“體全為‘牲’”。古代帝王祭祀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為“少牢”。(

)5.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諸侯祭祀社稷用太牢。(

×

)解析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社稷用少牢。“家祭”是古人在家廟內(nèi)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如宋代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古代祭禮或行大禮前,要沐浴、更衣、獨居,不喝酒,不吃肉,戒其嗜欲,以示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

×

)解析“不吃肉”錯。古代齋戒中的“不吃葷”,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不吃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祖道是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shè)宴送行的禮儀。如《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逼渲小白妗奔磁R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嘉禮是飲宴婚冠、節(jié)慶活動方面的禮節(jié)儀式。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簾、帝王圣誕、立儲冊封、帝王巡狩等,也屬嘉禮。(

)古代男子十八歲行冠禮。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男子的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quán)利。(

×

)解析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男子加冠后,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詞,并給他起一個與其德行相當?shù)拿馈白帧?,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成員。(

)《周禮》:“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八歲行笄禮后也可結(jié)婚?;槎Y、冠禮合稱為婚冠禮。(

×

)解析古代女子十五歲行笄禮。中國古代婚姻的六種手續(xù)和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14.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國交情好為“秦晉之好”。(

×

)解析“秦晉之好”指兩姓聯(lián)姻。古代女子出嫁叫“歸”,如《詩經(jīng)·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歸寧”指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大歸”則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后不再回夫家。(

)鄉(xiāng)飲酒禮是敬賢尊老之禮,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歷代常以鄉(xiāng)飲酒禮作為推行教化的手段。(

)17.鹿鳴宴是古時地方官祝賀考中舉人的“鄉(xiāng)飲酒”宴會,起于漢代。飲宴之中先奏響《鹿鳴》之曲,隨后朗讀《鹿鳴》之詩以活躍氣氛,故稱。(

×

)解析鹿鳴宴起于唐代。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華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禮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周人射禮有四種: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

)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為祭祀擇士而舉行的射禮,賓射是接見賓客時舉行的射禮。(

×

)解析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燕射是地方官為薦舉賢能之士而舉行的射禮,鄉(xiāng)射是天子與群臣宴飲之時舉行的射禮。(

×

)解析燕射是天子與群臣宴飲之時舉行的射禮,鄉(xiāng)射是地方官為薦舉賢能之士而舉行的射禮。21.燕饗之禮,是古時王室以酒肉款待賓客之禮,饗禮在太廟舉行,雖設(shè)酒肉,但并不真的吃喝,牛牲“半解其體”,也不煮熟,不能食用。(

)22.賓禮是古代“五禮”之一,是諸侯朝見天子的禮節(jié)。賓禮共有八種,即朝、宗、覲、遇、會、同、問、視。(

)23.諸侯朝見天子,“秋見曰朝,春見曰覲”,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這也是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一種禮制。(

×

)解析應(yīng)是“春見曰朝,秋見曰覲”?!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爸T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币话闱闆r下,當時王畿之內(nèi)的諸侯,一年朝覲四次;封于遠方的諸侯則分為“六服”,朝覲的時間因各自服數(shù)的不同而不同。(

)朝覲是天子單獨接見一方一服來朝諸侯,會同則是所有諸侯齊聚京師。會同有大、小之分,天子諸侯各自派遣卿大夫參加的,稱“小會同”,天子、諸侯親自參加的,稱“大會同”。(

×

)解析會同的地點既可以在京師,也可以在別地。明代設(shè)會同四夷館,負責(zé)接待藩國及外邦使節(jié)。使者除朝見皇帝外,還要到東宮朝見皇太子。(

)軍禮,古代“五禮”之一,即國家有關(guān)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西周時期,依照四季的變化而劃分了四種軍禮,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作拔舍,秋天的叫作治兵,冬天的叫作大閱。(

)《周禮》中,軍禮按內(nèi)容劃分,包括大師之禮、大兵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五種不同的形式。(

×

)解析“大兵之禮”應(yīng)改為“大均之禮”。古代出征時,為了鼓舞士氣,讓士兵達到攻無不克的狀態(tài),在帥旗之下,將三牲(豬、牛、羊)的鮮血潑灑在地,以祭祀上天,求降福運,是為祭福。這也是古代軍禮的一種。(

)古代諸侯都親自參加四時田獵,以及因田習(xí)兵、檢閱車徒等,分別稱為春蒐、夏苗、秋狩、冬狝。(

×

)解析應(yīng)是分別稱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軍隊獲勝而歸,謂之“凱旋”;皇帝或大臣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勞,謂之“郊勞”。(

)飲至之禮,屬于“軍禮”之“大封之禮”的范疇,是諸侯朝會盟伐完畢,祭告宗廟并飲酒慶祝的典禮。后代指出征奏凱,到宗廟祭祀宴飲慶功之禮。(

)兇禮是我國古代“五禮”之一,即哀憫、吊唁、憂患之禮,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等。(

)殮分為小殮和大殮,小殮是把死者放入棺中,大殮是將棺放入槨中。根據(jù)禮儀制度規(guī)定,天子死后,小殮七天,諸侯五天,大夫四天,士三天;大殮在小殮結(jié)束后的第二天進行。(

×

)解析小殮是給死者沐浴、穿上壽衣、覆衾,大殮是將已裝裹的尸體放入棺中。古人在喪葬的器具上,除使用棺外,還使用槨。槨是套在棺外的,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所有人均可使用。(

×

)解析“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所有人均可使用”錯,百姓和一般官吏死后有棺無槨,帝王、諸侯、權(quán)臣等死后才有權(quán)享用槨。喪服制度和喪禮緊密相關(guān)。按照與死者的親疏關(guān)系,依次有大功、小功、斬衰、齊衰、緦麻五種服期不等的喪服,其中大功關(guān)系最近,緦麻最遠。(

×

)解析“五服”按親疏關(guān)系依次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其中斬衰關(guān)系最近??傮w而言,兇禮都是在個人或國家遭受不好的事情后,對其表達同情或慰問的禮儀。后世兇禮主要指喪葬、持服、封謚號等與死亡有關(guān)的禮儀。(

)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孟子非常重視孝悌,他首先提出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

×

)解析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是由孔子提出的。九拜,古代特有的向?qū)Ψ奖硎境绺呔匆獾墓虬荻Y,包括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長揖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禮儀,指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該禮儀不分尊卑貴賤都可使用,但多數(shù)用于平輩之間。(

)《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其中“拱”是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頭頂相合,表示敬意。(

×

)解析行“拱”禮時,雙手在胸前相合。頓首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該詞也是常用于書信、表奏中的敬辭。(

)稽首是古代的跪拜禮,為“九拜”中最輕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其形式為跪下并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地。(

×

)解析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古人跪時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貼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

)解析古人跪時,臀部不能貼腳跟。為了表示對人的尊重,古代的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逼渲小氨M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示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一點,以免飲食污染座席而對人不敬。(

)再拜指先后拜兩次,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舊時書信開頭也常用“再拜”,以示敬意。(

×

)解析“再拜”應(yīng)用于書信結(jié)尾。膜拜是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后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

)避諱,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特有的習(xí)俗,起源于周朝?!抖Y記·曲禮上》載:“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避諱的對象有四類:一是帝王,如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稱秀才為茂才;二是長官,即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三是圣賢,如避“丘”字;四是長輩,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寫“敏”字總是增減筆畫。(

)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如將天子的死稱為駕崩、山陵崩,將父母之死稱為晏駕、見背,將一般人的死稱為物故、捐生。(

×

)解析晏駕是對帝王之死的諱稱。佛道徒之死,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元宵節(jié)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該節(jié)日的習(xí)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到唐代始有吃元宵的習(xí)俗。(

×

)解析吃元宵的習(xí)俗是從宋代開始的。寒食節(jié)嚴禁煙火,只能吃冷食。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吃冷食的習(xí)俗視為清明習(xí)俗之一。(

)清明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風(fēng)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習(xí)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fēng)箏、插柳戴花等。(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節(jié)這一天要掛艾草和菖蒲、吃粽子、拴五色絲線、掛香袋、避“五毒”、劃龍舟等。(

)中秋節(jié)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雄黃酒等習(xí)俗,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

)解析飲雄黃酒是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重陽節(jié)時家族通常傾室而出,一起慶祝。慶祝重陽節(jié)的活動一般有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臘日,古時臘祭的日子,漢代以冬至后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xí)俗。(

)除夕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大年三十,指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等習(xí)俗,流傳至今。(

×

)解析除夕指農(nóng)歷臘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即臘月二十九或三十的晚上。典章制度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禮儀、祭祀、科舉、學(xué)校的是禮部。主管軍事的是兵部。(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

)解析吏部主管文職官員的任免、考選、升降、調(diào)動等事宜??婆e考試早期由吏部負責(zé),公元736年后由禮部主管。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獄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收支的是民部。(

×

)解析唐代,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沒有“民部”一說,主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收支的應(yīng)該是“戶部”。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的是戶部。(

×

)解析“戶部”錯,應(yīng)是“工部”。西漢的國家中樞機構(gòu)由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組成,稱“三公”。其中大司馬總管行政。(

×

)解析西漢時,大司徒總管行政。6.“稱制”指君主制時代在嗣君年幼、無法親自聽政的時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tǒng)治者代表皇帝執(zhí)掌國政。(

)7.封禪,封為“祭地”,禪為“祭天”,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

×

)解析“封”為祭天,“禪”為祭地。8.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具體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lǐng)地和相當?shù)闹螜?quán)。(

)9.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君統(tǒng)制,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guān)系分配國家權(quán)力,以便建立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

×

)解析“君統(tǒng)制”錯,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

)“則黥為卒”中的“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又稱“墨刑”。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額,再用墨涂在刀傷創(chuàng)口上,使其永不褪色,適用于罪行較輕的犯人。(

)詔獄,指皇帝下令查辦的案件,也指皇帝直接掌控的監(jiān)獄。(

)“徒流”是古代刑罰?!巴健笔莿儕Z犯人一定時間的自由并強制其服勞役,“流”是將犯人放逐到邊遠地區(qū)以示懲罰。(

)桎梏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在手上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古代的刑具與刑罰同時產(chǎn)生,并隨著刑罰的變化而變化。(

)大理寺為掌管刑獄的官署,長官名為大理寺卿。北齊始設(shè),后歷代相沿。明清時與樞密院、都察院合稱為三法司,會同處理重大司法案件。(

×

)解析“樞密院”是唐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gòu),在句中應(yīng)改為“刑部”。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戰(zhàn)時用于指揮進退的銅鑼和軍鼓,代表行軍與戰(zhàn)斗的信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