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檢測模塊一發(fā)動機構造與檢測的基礎知識項目發(fā)動機構造與性能檢測學習內容1、四沖程發(fā)動機的構造及原理;2、發(fā)動機基本術語;3、汽缸壓力表使用方法;4、汽缸壓力檢測步驟;5、評估發(fā)動機性能;6、能夠掌握各種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一發(fā)動機的構造及汽缸壓力檢測一、發(fā)動機的分類與總體構造
1、發(fā)動機的分類(1)按活塞運動方式分類根據活塞的運動方式不同,發(fā)動機可分為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和旋轉活塞式發(fā)動機兩種。資訊(2)按每循環(huán)活塞行程數分類對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按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活塞運行的行程數不同,發(fā)動機可分為四沖程發(fā)動機和二沖程發(fā)動機兩種。(3)按混合氣著火方式分類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發(fā)動機根據其所用燃料的性能采用不同的點火方式。按混合氣的著火方式,發(fā)動機可分為點燃式發(fā)動機和壓燃式發(fā)動機。汽車上裝用的汽油發(fā)動機即為點燃式,柴油發(fā)動機則為壓燃式。
(4)按發(fā)動機冷卻方式分類根據冷卻方式不同,發(fā)動機可分為水冷式發(fā)動機和風冷式發(fā)動機兩種。汽車上裝用的發(fā)動機多數為水冷式。(5)按發(fā)動機汽缸數分類根據氣缸數量不同,發(fā)動機可分為單缸發(fā)動機和多缸發(fā)動機。(6)按氣缸布置形式分類根據發(fā)動機汽缸的布置形式不同,主要分為直列式、V型、W型和兩邊對置型。
2、發(fā)動機的總體構造四沖程汽油發(fā)動機基本上由安裝在一個機體上的兩大機構(曲軸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和五大系統(tǒng)(潤滑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點火系統(tǒng)、啟動系統(tǒng)和燃油供給系統(tǒng))組成,而四沖程柴油機則由安裝在一個機體上的兩大機構、四大系統(tǒng)組成,即無點火系統(tǒng)。發(fā)動機的各個機構及系統(tǒng)相互配合、協(xié)調工作,源源不斷地輸出機械能。3、四沖程發(fā)動機工作原理進氣壓縮做功排氣4、發(fā)動機的基本術語(1)上止點與下止點:汽缸內活塞到達最高點稱為上止點,最低點稱為下止點。上止點下止點
(2)活塞行程:活塞由一個止點到另一個止點的運動過程,稱為一個行程。(3)汽缸工作容積:汽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經過的汽缸容積,稱為汽缸工作容積。(4)燃燒室容積:活塞到達上止點時其頂部形成的空間成為燃燒室容積。(5)汽缸總容積:氣缸總容積是指活塞在下止點時活塞上方的全部空間,稱為汽缸總容積。(6)壓縮比:汽缸總容積與燃燒室容積之比稱為壓縮比。壓縮比的大小表示活塞由下止點運動到上止點時,汽缸內的氣體被壓縮的程度。壓縮比越大,壓縮終了時汽缸內的氣體壓力和溫度就越高。二、發(fā)動機的汽缸壓力檢測
1、汽缸壓力檢測的重要性2、汽缸壓力的檢測汽缸壓力表使用(2)汽缸壓力檢測條件冷卻液達到正常工作溫度;保證空氣濾清器清潔;蓄電池電量充足;起動機工作正常;節(jié)氣門全開;火花塞全部拆下。(3)汽缸壓力檢測方法先用壓縮空氣吹凈火花塞周圍的臟物;拆下全部火花塞。對于汽油機還應把點火系次級高壓線拔下并可靠搭鐵,以防止電擊或著火;把專用汽缸壓力表的錐形橡皮頭插在被測量汽缸的火花塞孔內,扶正壓緊;將節(jié)氣門(有阻風門的還包括阻風門)置于全開位置,用起動機帶動曲軸轉動3~5秒(不少于4個壓縮行程),待壓力表表針指示并保持最大壓力讀數后停止轉動;取下壓力表,記下讀數。按下單向閥使壓力表指針回零。按此法依次測量各缸,每缸測量次數不少于2次,每缸測量結果取算術平均值,與標準值相比較,分析結果,判斷汽缸工作狀況。安裝汽缸壓力表3、發(fā)動機性能分析(1)若測得的結果超出原廠標準,說明燃燒室內積炭過多,汽缸墊過薄或缸體和缸蓋結合平面經多次維修磨削過多造成;(2)測得的結果如低于原廠標準,說明汽缸密封性變差,可向該缸火花塞孔內注入20-30ml機油,然后用汽缸壓力表重測汽缸壓力;(3)第二次測得的壓力值比第一次高,接近標準壓力,表明是汽缸活塞環(huán)、活塞磨損過大或活塞環(huán)對口、卡死、斷裂及缸壁拉傷等原因造成汽缸密封不嚴;(4)第二次測得的壓力值與第一次略同,即仍比標準壓力低,說明進、排氣門或汽缸襯墊密封不良;(5)兩次結果均表明某相鄰汽缸壓力都相當低,說明是兩相鄰處的汽缸襯墊燒損竄氣。決策檢查實施計劃評估檢查與評估1、小組內部及組間相互討論,對小組完成的任務單進行檢查,填檢查記錄表
2、對各小組工作進行綜合評估,教師對個別學生或小組進行總結,填評估表。任務二發(fā)動機檢測常用工具認識
學習內容1、汽車常用工具認識及使用;2、汽車發(fā)動機專用工具認識及使用;3、汽車發(fā)動機常用量具使用;
一、汽車維修常用工具
資訊
1、扳手常用扳手的種類2、螺釘旋具圖1-2-3螺釘旋具3、手鉗常用鉗子類型4、錘子手錘(b)木錘(c)橡膠錘二、汽車維修專用工具
三、汽車維修常用量具1、游標卡尺2、外徑千分尺3、百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昆明學院《現(xiàn)代辦公技能訓練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非接觸溫度計項目合作計劃書
- 蘇州城市學院《場景特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噴槍及類似器具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全國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9課《編輯工作表》教學設計
-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稊底掷L畫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農村打井簡易合同范本
- 揚州大學《展具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立達學院《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2024年河南信陽師范大學招聘專職輔導員3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GB/T 43635-2024法庭科學DNA實驗室檢驗規(guī)范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五章 脊髓損傷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2024年01月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院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考聘用筆試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新產品開發(fā)(toshiba案例分析組)
- 網絡傳播概論(彭蘭第5版) 課件全套 第1-8章 網絡媒介的演變-網絡傳播中的“數字鴻溝”
- 4.1.1 有理數指數冪-參考課件
- 雷達簡介講解課件
-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全冊大單元教學任務單
- JJF(新) 112-2023 微量殘?zhí)繙y定儀校準規(guī)范
- 2024銷售人員年終工作總結2篇
- 2024年牛排行業(yè)分析報告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